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不算十分的多,而且较为简单,但却是的必考点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以等腰三角形为条件时的常用辅助线:如图:若AB=AC①作AD⊥BC于D,必有结论:∠1=∠2,BD=DC②若BD=DC,连结AD,必有结论:∠1=∠2,AD⊥BC③作AD平分∠BAC必有结论:AD⊥BC,BD=DC作辅助线时,一定要作满足其中一个性质的辅助线,然后证出其它两个性质,不能这样作:作AD⊥BC,使∠1=∠2.例1.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测量河宽,如图,即测量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其中小聪的方法是:从点A出发,沿着与直线AB成60 °角的AC方向前进至C,在C处测得C=30 ° .量出AC的长,它就是河宽(即A,B之间的距离).这个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解:小聪的测量方法正确.理由如下:∵ ∠DAC= ∠B+ ∠C(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ABC= ∠DAC- ∠C=60 ° -30 ° =30 °∴ ∠ABC= ∠C∴AB=AC(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60 °BAC例2:上午10 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20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中午12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0°,∠NBC=80°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解:∵∠NBC=∠A+∠C∴∠C=80°- 40°= 40°∴ BA=BC(等角对等边)∵AB=20(12-10)=40∴BC=40答:B处到达灯塔C40海里ABN80°40°C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4和6,则它的周长是( )(A)14 (B)15 (C)16 (D)14或16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0,一边长是12,则另两边长是______________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等腰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七种常用方法典中典数学
等腰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七种常用方法典中典数学等腰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七种常用方法在数学中,等腰三角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三角形,其两边长度相等,而另外一边则为底边。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中心轴线即底边中线,将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
在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七种常用的辅助线方法来简化解题过程。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个主题。
一、作中线中线是连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和对立角顶点的直线线段。
相比于直接解题,中线的作用是将等腰三角形分解成一个矩形和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和数学定理,来推导出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解题方法。
例如,在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时,利用中线将其分成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二、作高线高线是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垂直于另一条边所作的线段。
在等腰三角形中,高线不仅垂直于底边,而且还平分底边。
利用高线我们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高和底边中分线段的长度。
例如,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顶角时,我们可以利用高线分割出一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再根据勾股定理,直接求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面积。
三、作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从一个角的顶点,把角分成两个角度相等的线段。
在等腰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从顶点出发,与底边平行,平分底边长度,并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
例如,在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度和底边角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画出角平分线并运用正弦定理求解。
四、作中垂线中垂线是连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和对立角的角平分线的垂线。
利用中垂线,我们可以将等腰三角形分解成一个底边中垂线分割的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例如,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底边长度时,可以利用中垂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求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面积。
五、作垂线垂线是从一个点到一条线段垂直的线段。
在等腰三角形中,垂线从顶点出发,垂直于底边,平分底边,并将等腰三角形分解成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八种常用方法几何图形中添加辅助线,往往能把分散的条件集中,使隐蔽的条件显露,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作“三线”中的一线或平行线证线段相等,利用截长补短证线段和差关系或求角的度数,利用加倍折半法证线段的倍分关系等,将不在同一个三角形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或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然后运用等腰(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方法1 等腰三角形中有底边上的中点时常作底边上的中线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1)DE=DF.(2)DE⊥DF方法2 等腰三角形中没有底边上的中点时常作底边上的高2.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方法3 等腰三角形中证与腰有关联的线段时常作腰的平行线或垂线3.如图,在△ABC中,AB=AC ,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A移动(点P与A,B不重合),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AC的延长线移动,点P,Q移动的速度相同,PQ与直线BC相交于点D.(1)试说明:PD=QD(2)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P,Q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E,DE,CD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方法4 等腰三角形证与底有关的线段时常作底的平行线4.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边AC延长线上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DG⊥BE于G,求证:BG=EG.方法5补形法构造等腰三角形5.如图,AB∥CD,∠1=∠2,AD=AB+CD,求证:(1)BE=CE;(2)AE⊥DE;(3)AE平分∠BAD.方法6 倍长中线法构造等腰三角形6.如图,△ABC中,AD为中线,点E为AB上一点,AD,CE交于点F,且CE=EF,求证:AB=CF方法7 延长(或截长)法构造等腰三角形7.如图,在△ABC中,∠BAC=2∠B,CD平分∠ACB交AB于D,求证:AC+AD=BC.方法8 截长补短法构造等腰三角形8.如图,在△ABC中,∠BAC=120°,AD⊥BC于点D,且AB+BD=DC,求∠C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中考)
等腰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一、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中点常作底边的中线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证明:连接AD,∵AB=AC且BD=CD,∴∠BAD=∠CAD,又∵AE=AF,AD=AD,∴△AED≌△AFD(SAS),∴DE=DF二、利用“三线合一”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2.如图,AB=2AC,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AE=BE.求证:CE⊥AC.证明:作EH⊥AB于H,∵AE=BE,∴AH=BH,又∵AB=2AC,∴AC=AH,∵AD平分∠BAC,∴∠CAE=∠EAH,又∵AE=AE,∴△AHE≌△ACE(SAS),∴∠AHE=∠ACE=90°,∴CE⊥AC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过点A作EF∥BC,且AE=AF.求证DE=DF.练习:证明: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AD⊥BC.∵EF∥BC,∴AD⊥EF.又∵AE=AF,∴AD垂直平分EF.∴DE=DF.三、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点D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上,点F在边AC上,连接D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EF=FD.求证:AD=CE.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A移动(点P与A,B不重合),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AC的延长线移动,点P,Q移动的速度相同,PQ与边BC相交于点D .(1)求证PD=QD.证明:如图,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F .∵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BP =CQ .∵PF ∥AQ ,∴∠PFB =∠ACB ,∠DPF =∠CQD .又∵AB =AC ,(1)求证PD =QD.∴∠B =∠ACB ,∴∠B =∠PFB ,∴BP =PF ,∴PF =CQ .在△PFD 和△QCD 中,∴△PFD ≌△QCD (AAS).∴PD =QD .DPF DQC PDF QDC PF QC ∠∠⎧⎪∠∠⎨⎪⎩=,=,=,(2)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在P,Q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E,DE,CD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解:ED的长度保持不变.理由如下:由(1)知PB=PF.∵PE⊥BF,∴BE=EF由(1)知△PFD≌△QCD,∴FD=DC,∴ED=EF+FD=BE+DC= BC∴ED为定值四、用截长补短法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已知AB=AC,∠A=108°,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BC=AB+CD.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ABC 外一点,且∠ABD =60°,∠ACD =60°.求证BD +DC =AB.练习:证明:如图,延长BD至E,使BE=AB,连接CE,AE.∵∠ABE=60°,BE=AB,∴△ABE为等边三角形.又∵∠ACD=60°,∴∠ACD=∠AEB.∵AB=AC,AB=AE,∴AC=AE.∴∠ACE=∠AEC.∴∠DCE=∠DEC.∴DC=DE.∴AB=BE=BD+DE=BD+CD,即BD+DC=AB.五、作垂直构造K字型全等如图,将等腰Rt△ABC斜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直角顶点C与点(1,0)重合,点A的坐标为(-2,1).(1)求点B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六、常将等腰三角形转化为等边三角形如图,△ABC中,AB=AC,∠BAC=80°,P为形内一点,若∠PBC=10°,∠PCB=30°,求∠PAB的度数。
几何证明题辅助线经典方法
几何证明题辅助线经典方法
引言
几何证明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们认识几何图形、发现几何规律的重要手段。
辅助线是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辅助线方法。
方法一:画垂直平分线
对于某些几何图形中的线段,我们可以通过画垂直平分线来辅助证明。
垂直平分线将线段分成两等分,从而在几何证明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方法二:画过顶点的高
在证明三角形相等或等腰三角形时,辅助线中的高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画一条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我们可以将几何图形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从而证明所需结论。
方法三:画过顶点的中位线
在证明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时,辅助线中的中位线是一种常见的
方法。
通过画一条从顶点到对边中点的线段,我们可以将问题简化,并且利用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所需结论。
方法四:画三角形的内切圆
在证明三角形的某些性质时,画三角形的内切圆是一种常见的
辅助线方法。
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均相切,通过利用内切圆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有关三角形的一些重要结论。
方法五:画过顶点的角平分线
在证明两角相等或证明某些三角形相似时,画过顶点的角平分
线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线方法。
通过将角细分为两等分,我们可以得
到有关角度的一些重要关系,从而得到所需结论。
结论
辅助线方法在解决几何证明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介绍
的几种经典辅助线方法仅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结合具体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几何证明题,提高数学水平。
专题课堂(四)-等腰三角形中的证明
【对应训练(xùnliàn)】 3.如图,在△ABC中,AB=AC,AD,BE是高,相交于点H,且AE=BE,求证:AH= 2BD.
证明(zhèngmíng):∵AD,BE是△ABC的高,∴∠ADB=∠AEB= 90°,又∵∠BHD=∠AHE,∴∠EBC=∠EAH,可证 △BCE≌△AHE(ASA),∴AH=BC.又∵AB=AC,AD⊥BC,∴BC =2BD,∴AH=2BD
证明:连接(liánjiē)AD.∵AB=AC,∴∠B=∠C.∵∠BAC=90°, ∴∠B+∠C=90°,∴∠B=∠C=45°.∵D是BC的中点,AB=AC, ∴AD⊥BC,∴∠ADB=∠ADC=90°,∴∠BAD=90°-∠B=45°, ∠CAD=90°-∠C=45°,∴AD=BD,∠B=∠CAD.∵AB=AC, AE=CF,∴BE=AF.在△BDE和△ADF中,∵AD=BD,∠B=∠CAD, BE=AF,∴△BDE≌△ADF(SAS),∴DE=DF,∠BDE= ∠ADF.∵∠BDE+∠EDA=90°,∴∠ADF+∠EDA=90°,即∠EDF =90°,∴△DEF是等腰直角三第四角页,共形10页。
第九页,共10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专题课堂(四) 等腰三角形中的证明。分析:过点E作EG∥AC交BC于G,构造等腰△EBG,可 得EB=EG=FC,再证△EGD≌△FCD即可.。【对应训练】。3.如图,在△ABC中,AB=AC,AD
No ,BE是高,相交(xiāngjiāo)于点H,且AE=BE,求证:AH=2BD. Image
=CF,∴EG=CF.在△EGD 和△FCD 中,∠∠DEDEGG==∠∠FF,DC,∴△EGD EG=FC,
≌△FCD(AAS),∴DE=DF
第三页,共10页。
等腰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等腰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这个话题一说到,很多小伙伴可能会皱起眉头,觉得“哎呀,又是数学的那些东西”!其实呢,没那么复杂,只要把它看成一块小蛋糕,我们就能轻松地吃掉它。
等腰三角形,顾名思义,就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它的特性呢,大家都知道,底边两侧的角度相等。
可是呀,单纯的等腰三角形有时候看着不太显眼,搞不好就会错过一些隐藏的“玄机”。
这个时候,辅助线就派上用场了。
你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辅助线,它们可真是神奇的工具,让我们在解题时游刃有余。
那这些辅助线到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
最常见的辅助线,就是垂直平分线。
哎呀,这个名字一听就有点严肃是不是?不过其实呢,它就是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砍”成两段一样长的线。
如果你仔细看看,垂直平分线还跟三角形的顶点连在一起,那是有多神奇!它不仅能把底边分成两段一样长的部分,还能让顶点到这条线的距离是最短的。
更妙的是,它还能帮助你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完全对称的小三角形,哇,简直是像拆解拼图一样,一块一块的弄清楚,结果一下子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啊,碰到等腰三角形,想要对称性好一点,垂直平分线一定得用起来!然后,还有个很重要的辅助线,那就是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啊,说白了,就是把三角形的一个角一分为二,把两边分成对称的部分。
好家伙,你看,这个角平分线的作用可大了。
它不仅能帮助你把角度弄清楚,还能直接给出一些相等的比值。
简直是无敌的“妙招”,解题时能带来不小的帮助。
你知道吗?有时候你在一个等腰三角形里,角平分线不仅能告诉你角度之间的关系,还能帮助你计算一些线段的长度。
不管是在解几何题目,还是在日常的数学练习中,这个“神器”都能让你快速抓住关键,给出精准的答案。
所以呢,如果你遇到需要计算比例关系的题目,角平分线就是你最好的朋友。
不过,别以为只有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才厉害,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叫做中线。
中线呢,就是从顶点往下拉,连接底边的中点。
看起来像是个平凡无奇的小线段,可实际上它的功能不容小觑。
102条作几何辅助线的规律,以后再也不怕了!
102条作几何辅助线的规律,以后再也不怕了!几何中,同学们最头疼的就是做辅助线了,所以,今天数姐整理了做辅助线的102条规律,从此,再也不怕了!规律1.如果平面上有n(n≥2)个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每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以画出n(n-1)条.规律2.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n(n+1)+1〕个部分.规律3.如果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那么在这个图形中共有线段的条数为n(n-1)条.规律4.线段(或延长线)上任一点分线段为两段,这两条线段的中点的距离等于线段长的一半.规律5.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所构成的交点的个数一共有n(n-1)个.规律6.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小于平角的角共有2n(n-1)个.规律7.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n(n-1)对对顶角.规律8.平面上若有n(n≥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可作出n(n-1)(n-2)个.规律9.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90°.规律10.平面上有n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为n(n-1)个.规律11.互为补角中较小角的余角等于这两个互为补角的角的差的一半.规律12.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规律13.已知AB∥DE,如图⑴~⑹,规律如下:规律14.成“8”字形的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等于另两个内角和的一半.规律15.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边关系定理及不等式性质证题.注意: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证题时,常通过引辅助线,把求证的量(或与求证有关的量)移到同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去然后再证题.规律16.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规律17.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等于90o加上第三个内角的一半.规律18.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90o减去第三个内角的一半.规律19.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高线和角平分线,它们所夹的角等于三角形另外两个角差(的绝对值)的一半.注意:同学们在学习几何时,可以把自己证完的题进行适当变换,从而使自己通过解一道题掌握一类题,提高自己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规律20.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内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规律21.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律22.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律23.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律24.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b、c、d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此种方法:①a>b②a±b = c③a±b = c±d规律25.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步骤:①观察要证线段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完整)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⑴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例:已知,如图,AB = AC,BD⊥AC于D,求证:∠BAC = 2∠DBC⑵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中线例:已知,如图,△ABC中,AB = AC,D为BC中点,DE⊥AB于E,DF⊥AC于F,求证:DE = DF⑶将腰延长一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例:已知,如图,△ABC中,AB = AC,在BA延长线和AC上各取一点E、F,使AE = AF,求证:EF⊥BC⑷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例:已知,如图,在△ABC中,AB = AC,D在AB上,E在AC延长线上,且BD = CE,连结DE交BC于F求证:DF = EF⑸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底的平行线例:已知,如图,△ABC中,AB =AC,F在AC上,E在BA延长线上,且AE = AF,连结DE求证:EF⊥BC⑹常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BC中,AB = AC,∠BAC = 80o,P为形内一点,若∠PBC = 10o,∠PCB = 30o求∠PAB的度数。
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⑴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例:已知,如图,AB = AC,BD⊥AC于D,求证:∠BAC = 2∠DBC证明:(方法一)作∠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E,则∠1 = ∠2 = 12∠BAC又∵AB = AC∴AE⊥BC∴∠2+∠ACB = 90o∵BD⊥AC∴∠DBC+∠ACB = 90o∴∠2 = ∠DBC∴∠BAC = 2∠DBC(方法二)过A作AE⊥BC于E(过程略)(方法三)取BC中点E,连结AE(过程略)⑵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中线例:已知,如图,△ABC中,AB = AC,D为BC中点,DE⊥AB于E,DF⊥AC于F,求证:DE = DF21EDC BA证明:连结AD.∵D 为BC 中点, ∴BD = CD又∵AB =AC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DE = DF⑶将腰延长一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 AC,在BA 延长线和AC 上各取一点E 、F ,使AE = AF , 求证:EF ⊥BC证明:延长BE 到N ,使AN = AB ,连结CN ,则AB = AN = AC∴∠B = ∠ACB, ∠ACN = ∠ANC ∵∠B +∠ACB +∠ACN +∠ANC = 180o∴2∠BCA +2∠ACN = 180o ∴∠BCA +∠ACN = 90o 即∠BCN = 90o ∴NC ⊥BC ∵AE = AF ∴∠AEF = ∠AFE又∵∠BAC = ∠AEF +∠AFE ∠BAC = ∠ACN +∠ANC ∴∠BAC =2∠AEF = 2∠ANC ∴∠AEF = ∠ANCF E DCBAN FE CBA∴EF ∥NC ∴EF ⊥BC⑷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D 在AB 上,E 在AC 延长线上,且BD = CE ,连结DE 交BC 于F 求证:DF = EF证明:(证法一)过D 作DN ∥AE ,交BC 于N ,则∠DNB = ∠ACB,∠NDE = ∠E ,∵AB = AC, ∴∠B = ∠ACB ∴∠B =∠DNB ∴BD = DN 又∵BD = CE ∴DN = EC在△DNF 和△ECF 中 ∠1 = ∠2 ∠NDF =∠E DN = EC ∴△DNF ≌△ECF ∴DF = EF(证法二)过E 作EM ∥AB 交BC 延长线于M ,则∠EMB =∠B(过程略)⑸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底的平行线21NFED C BA21MFED CBA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E 在AC 上,D 在BA 延长线上,且AD = AE ,连结DE求证:DE ⊥BC证明:(证法一)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F ,则∠AFE =∠B ∠AEF =∠C ∵AB = AC ∴∠B =∠C ∴∠AFE =∠AEF ∵AD = AE∴∠AED =∠ADE又∵∠AFE +∠AEF +∠AED +∠ADE = 180o ∴2∠AEF +2∠AED = 90o 即∠FED = 90o∴DE ⊥FE 又∵EF ∥BC ∴DE ⊥BC(证法二)过点D 作DN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N,(过程略) (证法三)过点A 作AM ∥BC 交DE 于M ,(过程略)⑹常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 AC,∠BAC = 80o ,P为形内一点,若∠PBC = 10o ∠PCB = 30o 求∠PAB 的度数. 解法一: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连结CE则∠BAE =∠ABE = 60oN M FE D CBA PECBAAE = AB = BE∵AB = AC∴AE = AC ∠ABC =∠ACB ∴∠AEC =∠ACE∵∠EAC =∠BAC-∠BAE= 80o-60o = 20o∴∠ACE = 12(180o-∠EAC)= 80o∵∠ACB= 12(180o-∠BAC)= 50o∴∠BCE =∠ACE-∠ACB= 80o-50o = 30o∵∠PCB = 30o∴∠PCB = ∠BCE∵∠ABC =∠ACB = 50o, ∠ABE = 60o∴∠EBC =∠ABE-∠ABC = 60o-50o =10o ∵∠PBC = 10o∴∠PBC = ∠EBC在△PBC和△EBC中∠PBC = ∠EBCBC = BC∠PCB = ∠BCE∴△PBC≌△EBC∴BP = BE∵AB = BE∴AB = BP∴∠BAP =∠BPA∵∠ABP =∠ABC-∠PBC = 50o-10o = 40o∴∠PAB = 12(180o-∠ABP)= 70o解法二:以A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证法同一。
中考专题之与三角形有关的辅助线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例1、文文和彬彬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如图,她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文文:“过点A作BC的中垂线AD,垂足为D”;彬彬:“作△ABC的角平分线AD”;数学老师看了两位同学的辅助线作法后,说:“彬彬的做法是正确的,而文文的做法需要订正;”1请你简要说明文文的辅助线作法错在哪里;2根据彬彬的辅助线作法,完成证明过程;例2、如图,已知AD∥BC,AB=AD+BC,E为DC的中点;求证:∠ABE=∠CBE;例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在CD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FE=FC,EF交AD于P;求证:AE=2DF;连接CE,取CE中点HFHE全等于FHC,FH垂直于CE角BEC=角ECFCE/EB=CF/CH=根号5CF=根号5CH=根号5CE/2=根号5根号5BE/2=BE5/2=AB5/4DF=CF-CD=AB/4=AB/21/2=AE1/2例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AB上,E在AC延长线上,且BD=CE,连结DE交BC于点F;求证:DF=EF;DF=EF证明如下:过点D作平行于BC的直线交AC于点G因为AB=AC;DG//BC所以BD=CG又BD=CE,故CG=CE又因为CF//DG所以CF是三角形DEG的中位线所以F是DE的中点所以DF=EF综合演练: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E、F分别是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1求证:△BDE≌△BCF;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设△BEF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1AE+CF=2=CD=DF+CF∴AE=DFAB=BD∠A=∠BDF=60°∴△BDE全等于△BCF2由1得BE=BF且∠EBF=∠EBD+∠DBF=∠EBD+∠ABE=∠ABD=60°∴△BEF是等边三角形33√3/4<=S<=√3第二节直角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例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C+CD=AB;综合演练:Rt 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1、如图,CD是ABCA、25°B、30°C、45°D、60°2、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你认为图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锐角△ABC中,BE、CF是高,在BE、CF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CP=AB,BQ=AC,分别过P、Q作PM第三节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F,若AE=EF;求证:AC=BF;例2、1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CD,BD平分∠ABC;求证:∠BAD+∠C=180°;2已知:如图2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BAD=∠DAC+∠C;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80°,P为△ABC内一点,若∠PBC=10°,∠PCB=30°,求∠PAB 的度数;例4、已知:如图,BD是四边形ABCD的∠ABC的平分线,∠A+∠BCD=180°;求证:AD=DC;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DE∥GF∥BC,且AD=GB;求证:AE=CF;例6、已知:如图,P为∠AOB平分线OP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求证:AO+BO=2OC; 例7、如图,在△ABC中,∠B=60°,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交于点O;求证:AC=AE+CD;综合演练:1、操作: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结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上的方法,请你把探究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①AN=NC如图②;②DM∥AC如图③;附加题:若点M、N分别是射线AB、AC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再探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④中画出图形,丙说明理由;① ② ③ ④2、如图,两个全等的含30°,60°的三角形ADE 和ABC,E 、A 、C 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取BD 的中点M,连结ME 、MC,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①,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②,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10cm ,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图③所示的形状,但点B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且点C 与点F 重合;在图③至图⑥中统一用F 表示;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将图③中的△ABF 沿BD 向右平移到图④的位置,使点B 与点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2将图③中的△ABF 绕点F 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⑤的位置,F A 1交DE 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 的长度; 3将图③中的△ABF 沿直线AF 翻折到图⑥的位置,AB 交DE 于点H,请证明:AH=DH;① ② ③ ④ ⑤ ⑥4、已知:点O 到△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1,若点O 在边BC 上,求证:AB=AC ;2如图2,若点O 在△ABC 的内部,求证:AB=AC ;3若点O 在△ABC 的外部,AB=AC 成立吗 请画图表示;1 25、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 和菱形BEFG 中,点A,B,E 在同一条直线上,P 是线段DF 的中点,连结PG ,PC;若∠ABC=∠BEF=60°,探究PG 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C PG 的值;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 交DC 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 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CPG 的值; 2将图1中的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 的对角线BF 恰好与菱形ABCD 的边AB 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 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图1中∠ABC=∠BEF=)900(2 <<αα,将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PCPG 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1 2第四节相似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例1、如图,△ABC中,点D、E在BC上,且BD=DE=EC,又AB上的中线CF分别交AD、AE于G、H, 求FG:GH:HC;例2、如图,□ABCD中,点E在AB上,AE=2BE;点F是BC的中点,连结EF交对角线BD于点G;求:BG:BD的值;例3、已知:如图,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条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例4、如图,△ABC中,AB=8,AC=6,点D在AB上,且AD=2;试在边AC上找一点E,使△ADE与原三角形△ABC 相似,求AE的长;例5、如图,△ABC 中,∠C=90°,AB=5,AC=4,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D=AB,动点P 在线段BC 上移动,作直线DP 交AC 于点E;设BP=x ,AE=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2当PB 为何值时,直线DP 恰将△ABC 的面积平分例6、如图,在△ABC 中,AB=AC=5,BC=6,矩形DEFG 的顶点D 在AB 上,E 、F 在BC 上,G 在AC 上;1设BE=x ,y S DEFG 四边形,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连结EG,当x 取何值时,EG ∥AB 求此时矩形DEFG 的面积;例7、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A=90°,BC=8,AB=12,AD=a ;试问:能否在边AB 上找到点P,使得△ADP 与△BCP 相似 并说明a 的取值对点P 的个数是否有影响,请加以说明;例8、如图,在△ABC 内有一点O,连结AO 、BO 、CO 并分别延长后与BC 、CA 、AB 相交于点D 、E 、F;求证:1=++CFOF BE OE AD OD ;综合演练:1、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A=36°,AC=BC,AD AB AC ⋅=2;1试说明:△ADC 和△BDC 都是等腰三角形;2若AB=1,求AC 的值;3试构造一个等腰梯形,该梯形连同它的两条对角线,得到了8个三角形,要求构造出的图形中有尽可能多的等腰三角形;标明各角的度数2、如图所示,一段街道的两边缘所在的直线分别为AB 、PQ,并且AB ∥PQ;建筑物的一端DE 所在的直线MN ⊥AB 于点M,交PQ 于点N;小亮从胜利街的A 处,沿着AB 方向前进,小明一直站在点P 的位置等候小亮; 1请你在图纸中画出小亮恰好看见小明时的视线,以及此时小亮所在位置用点C 标出2已知MN=20m ,MD=8m ,PN=24m ,求1中的点C 到胜利街口的距离CM;3、已知:如图1,在ABC Rt ∆中,∠C=90°,AC=4cm ,BC=3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点Q 由A 出发沿CA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连结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20)((<<t s t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Q ∥BC2说明理由;4如图2,连结PC,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C PQP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C PQP '为菱形 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纸片,AB ∥CD,AD=BC,翻折纸片ABCD,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已知CE ⊥AB;1求证:EF ∥BD;2若AB=7,CD=3;求线段EF 的长;5、如图,在ABC Rt 中,∠A=90°,AB=6,AC=8,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x ,QR=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几种常见辅助线精典题型
等腰三角形几种常见辅助线精典题型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题目时,常常使用辅助线来辅助推导和证明。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等腰三角形辅助线题型:
1. 画中线
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如果我们画出边AC的中线DE,那么DE就会和边AB、边BC的中点F、G分别重合。
这是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所以边DE和边AB、边BC同样长度,且平行。
因此,边DE和边AB、边BC的中点会重合在一条直线上。
2. 画高线
另一个常见的辅助线是画出等腰三角形ABC的高线AD,垂直于底边B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高线AD会和底边BC的中点E重合。
这是因为高线AD与底边BC垂直,而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所以高线AD与边AB和边AC平行。
因此,高线AD 和底边BC的中点会重合在一条直线上。
3. 划分等腰三角形
我们还可以使用辅助线将等腰三角形划分为更小的等腰三角形。
例如,我们可以从等腰三角形ABC的顶点A开始,划分出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D。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两个与原等腰三角形相
似的等腰三角形。
通过划分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推导和
证明相关问题。
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题目时,使用这些常见的辅助线题型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并得到准确的结论。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专题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作法(原卷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轴对称图形》专题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作法解题技巧提炼当遇到等腰三角形时,常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若已知图中无此线,可将其构造出来以辅助解决问题,通常是作底边上的高,再证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例题1】(2022秋•秦淮区月考)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中,AB=AE,∠B=∠E,BC=DE,F是CD的中点,连接AF.求证:AF⊥CD.【变式1-1】如图,△ABC中,CA=CB,D在AC的延长线上,E在BC上,且CD=CE,求证:DE⊥AB.【变式1-2】(2022秋•新洲区期中)如图.△ABC中,CA=CB.D是AB的中点.∠CED=∠CFD=90°,CE=CF,求证:∠ADF=∠BDE.【变式1-3】已知:如图,△ABC中,AB=AC,CE⊥AE于E,CE=12BC,E在△ABC外,求证:∠ACE=∠B.【变式1-4】(2022秋•晋江市期中)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变式1-5】(2022秋•大足区期末)如图所示,△ABC中,AC=BC,点D是AB上一点,DE⊥BC于点E,过点E作EF⊥AC于点F.(1)若∠ADE=160°,求∠DEF的度数;(2)若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DE=12∠ACB.【变式1-6】(2022秋•南乐县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且BE=4.(1)求∠D的度数;(2)若BC=5,求ED的长.【变式1-7】如图,AB∥CD,∠1=∠2,AD=AB+CD.(1)求证:BE=CE;(2)求证:AE⊥DE;(3)求证:AE平分∠DAB.【例题2】如图,在△ABC 中,AB =AC ,EF 交AB 于点E ,交BC 与点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且BE =CF .求证:DE =DF .【变式2-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AC 延长线上一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CE =AD ,求证:DB =DE.【变式2-2】如图,BD平分∠ABC交AC于D,点E为CD上一点,且AD=DE,EF∥BC交BD于F.求证:AB=EF.【变式2-3】如图,在△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E,在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BE=CF,EF交BC于点G.(1)试说明EG=FG;(2)试说明AB+AC>2EG.【变式2-4】如图,在△ABC中,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连DE交BC于F,过点E 作EG⊥BC于G.(1)若∠A=50°,∠D=30°,求∠GEF的度数;(2)若BD=CE,求证:FG=BF+CG.【变式2-5】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6,点P在边AB上,点Q在BC的延长线上,且AP=CQ,设PQ与AC相交于点D.(1)当∠DQC=30°时,求AP的长.(2)作PE⊥AC于E,试探究DE、AE、CD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变式2-6】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A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BD=DE.(1)如图1,若点D在边AC上,猜想线段AD与C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D在AC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2-7】如图,AD为△ABC的平分线,E为BC的中点,EF∥AD交BA的延长线于F,交AC于G.(1)求证:AF=AG;(2)求证:BF=CG;(3)求AB AC CG的值.【例题3】如图,△ABC 中,CA =CB ,∠ACB =108°,BD 平分∠ABC 交AC 于D ,求证:AB =AD +BC .【变式3-1】如图,△ABC 中,AB =AC ,∠A =100°,CD 平分∠ACB 交AB 于D ,E 为BC 上一点,BE =DE .求证:BC =CD +AD.解题技巧提炼对于线段和差问题,利用“截长补短法”的思想,添加辅助线,可构造等腰三角形来实现边角之间的转化.【变式3-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AB,CM⊥AD交AD延长线于点M.求证:AM=12(AB+AC).【变式3-3】如图(1),线段AD∥BC,连接AB、CD,取CD中点E,连接AE,AE平分∠BAD.(1)线段AB与AD、BC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C在AB的左侧,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变式3-4】(2022秋•崇川区校级月考)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变式3-5】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P为△ABC外一点,且∠MPN=60°,∠BPC=120°,BP=CP.探究:当点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1)如图①,当点M、N在边AB、AC上,且PM=PN时,试说明MN=BM+CN.(2)如图②,当点M、N在边AB、AC上,且PM≠PN时,MN=BM+CN还成立吗?答: .(请在空格内填“一定成立”“不一定成立”或“一定不成立”).(3)如图③,当点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例题4】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点E 是BC 的中点,点A 在DE 上,且∠BAE =∠CDE .求证:AB =CD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 =CD ,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1)现给出如下两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出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①如图1,延长DE 到点F ,使EF =DE ,连接BF ;②如图2,分别过点B 、C 作BF ⊥DE ,CG ⊥DE ,垂足分别为点F ,G .(2)请你在图3中添加不同于上述的辅助线,并对原题进行证明.【变式4-2】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若∠C =70°,∠DAC =50°,求∠EBD的度数.解题技巧提炼当题目中已知某线段的中点时,通过倍长中点处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题目中的相等的角或边集中到新的三角形中构成等腰三角形.【变式4-3】(2022秋•文峰区月考)如图,已知△ABC中,AD是中线,AE是△ABD的中线,BA=BD,∠BAD =∠BDA,求证:AC=2AE.【变式4-4】阅读并完成以下填空:如图1,已知: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证明:延长AD至E使得DE=AD.连接EC,则AE=2AD.∵AD为△ABC的中线,∴BD=CD.在△ABD和△CED中,BD=CD, , .∴△ABD≌△CED.∴AB=EC.在△AC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AC+EC AE.而AB=EC,AE=2AD,∴AB+AC>2AD.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请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问题1:如图2,在△ABC中,AC=5,AB=13,D为BC的中点,DA⊥AC.求△ABC的面积.问题2:如图3,在△ABC中,AD是三角形的中线.点F在中线AD上,且BF=AC,连接并延长BF 交AC于点E.求证AE=EF.【变式4-5】(2023春•汉寿县期中)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DE=90°,AB=BC,AD=DE,按图1放置,使点E在AB上,取CE的中点F,连接DF,BF.(1)观察发现:图1中DF,BF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2)探究证明: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转动45°,再连接CE,取CE的中点F(如图2),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3)拓展延伸: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转动任意角度(转动角度在0°到90°之间),再连接CE的中点F(如图3),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例题5】如图,在△ABC中,∠BAC=2∠B,CD平分∠ACB交AB于D,求证:AC+AD=BC.【变式5-1】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CD=AB+BD.求证:∠B=2∠C.【变式5-2】如图,在△ABC中∠ABC=2∠C,若AD⊥BC于D,BD=4,CD=16,求AB的长.【变式5-3】(2022•南京模拟)小明在完成一道几何证明问题时,往往会思考看是否会有不同的证明方法.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ABC中,∠ACB=90°,点D在AB上,且BD=BC,求证:∠ABC=2∠ACD.他发现,除了方法1直接用角度计算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方法2:如图2,作BE⊥CD,垂足为点E.方法3:如图3,作CF⊥AB,垂足为点F.根据阅读材料,请你从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证明∠ABC=2∠ACD,并写出其证明过程.。
2等腰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四种常用方法
方法 4 加倍折半法
4.如图,在△ABC中,∠BAC=120°,AD⊥BC 于点D,且AB+BD=DC,
求∠C的度数.
解: 如图,在DC上截取DE,使DE=BD,连接AE. ∵AD⊥BC,∴∠ADB=∠ADE=90°. ∵BD=DE,AD=AD, ∴△ABD≌△AED(SAS). ∴AB=AE,∠B=∠AEB. ∵AB+BD=CD,DE=BD, ∴AB+DE=CD.
求证:BD+DC=AB.
证明: 如图,延长BD至点E,使BE=AB, 连接CE,AE. ∵∠ABE=60°,BE=AB, ∴△ABE为等边三角形. ∴∠AEB=60°,AB=AE. 又∵∠ACD=60°,∴∠ACD=∠AEB.
∵AB=AC,AB=AE,∴AC=AE. ∴∠ACE=∠AEC.∴∠DCE=∠DEC. ∴DC=DE. ∴AB=BE=BD+DE=BD+CD, 即BD+DC=AB.
而CD=DE+EC,∴AB=EC. ∴AE=EC. ∴∠EAC=∠C. 设∠EAC=∠C=x,∵∠AEB为△AEC的外角, ∴∠AEB=∠EAC+∠C=2x. ∴∠B=2x,∠BAE=180°-2x-2x=180°-4x. ∵∠BAC=120°, ∴∠BAE+∠EAC=120°,
返回
即180°-4x+x=120°. 解得x=20°,则∠C=20°.
返回
∴DE=DF.
方法 2 作平行线法
2.如图,在△ABC中,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A 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AC的延长线移动, 点P,Q移动的速度相同,PQ与直线BC相交于点D.
(1)求证:PD=QD. (2)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 P,Q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E,DE, CD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解等腰三角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
解等腰三角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一种重要图形,等腰三角形问题大多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下面谈谈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几种常用的辅助线.一、作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或顶角的平分线例1 如图1,在△ABC中,AB=AC,∠A=90°,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AE=CF.求证:△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由点D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的中点,容易联想作底边上的中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证明如图1,连接AD.∵AB=AC,∠A=900,∴∠B=∠C=45°.∵AB=AC,点D是BC的中点,∴AD⊥BC,∠BAD=∠CAD=∠A=45°.∴∠EAD=∠C,∠CAD=∠C.∴AD=CD.又AE=CF,∴△AED≌△CFD,∴DE=DF,∠1=∠2.∵AD⊥BC,∴∠ADC=∠2+∠3=90°.∴∠1+∠3=90°,即∠EDF=90°.∴△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二、作腰或底的平行线例2 如图2,在等边△ABC的边BC上任取一点D,作∠ADE=60°,DE交∠C的外角平分线于点E,判断△AD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猜想△ADE是等边三角形.由∠CDE+∠ADE=∠ADC=∠BAD+∠B可得∠CDE=∠BAD.要证DE=AD,可先证DE所在的△DEC与AD所在的△ABD全等,而由已知可知,∠DCE=120°,∠ADB<120°,显然两个三角形不全等,而且△ABD比△DEC大,所以可以尝试在大△ABD中截出一个三角形和△DEC全等.过点D作DG∥AC,则可达到目的.解△ADE是等边三角形.如图2,过点D作DG∥AC交AB于点G,则∠BGD=∠BAC.∠BDG=∠BCA.∵△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BAC=∠BCA=∠B=60°.∴∠BCD=∠BDG=60°,∴BG=BD.∴△ADE是等边三角形.三、作以底或腰为边的等边三角形例3如图3,在△ABC中,∠ABC=∠ACB=40°,点P为三角形内一点,且∠PCA=∠PAB=20°.求∠PBC的度数.分析由图中的40°+20°=60°,联想到等边三角形.于是以某一边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如图3,以等腰△CAP的底AP为边在点C一侧作等边△APD,连接CD,则AP=AD=PD.∠DAP=∠DPA=60°∴∠DAC=∠DPC=180°-60°=20°=∠PAB.注:例3还有以下作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以底BC为边在点A一侧作等边△BCD,连接AD;②以腰AC为边在点B-侧作等边△ACD,连接BD.以等腰三角形的底或腰为边作等边三角形是常用的辅助线,练习中的第3题也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求解.四、将以腰为边的一个三角形绕顶角的顶点旋转例4如图4,在△ABC中,点P是△ABC内一点,且∠APB>∠APC.求证:PC>PB.分析要证PC>PB,自然想到证∠PBC>∠PCB.但是“∠APB>∠APC”这个条件用不上,所以将∠APB所在的△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AB与AC重合.证明设∠BAC=n°.如图4,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n°,得△ACQ,连接PQ.则。
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若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例1:已知如图1-1: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 +AC >BD +DE +CE.证明:(法一)将DE 两边延长分别交AB 、AC 于M 、N ,在△AMN 中,AM +AN > MD +DE +NE;(1)在△BDM 中,MB +MD >BD ; (2)在△CEN 中,CN +NE >CE ; (3)由(1)+(2)+(3)得:AM +AN +MB +MD +CN +NE >MD +DE +NE +BD +CE∴AB +AC >BD +DE +EC(法二:)如图1-2, 延长BD 交 AC 于F ,延长CE 交BF 于G ,在△ABF 和△GFC 和△GDE 中有:AB +AF > BD +DG +G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GF +FC >GE +CE (同上) (2)DG +GE >DE (同上) (3)AB C D E N M 11-图A B C D EF G 21-图由(1)+(2)+(3)得:AB+AF+GF+FC+DG+GE>BD+DG+GF+GE+CE+DE∴AB+AC>BD+DE+EC。
(完整版)初二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及例题(含答案)
DCB A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的做法
等腰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的做法
如何快速解决好等腰三角形问题,做到孰能生巧?今天总结了以下四种和等腰三角形题型有关的常见辅助线添加方法
方法一:做三线合一中的一线
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里最重要的性质定理之一。
所谓三线,就是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
必然三线合一。
方法二:做平行线法
这个一般是做一腰的平行线,得出两个角相等,从而得出三角形全等
方法三:截长补短法,或者叫截长取短法
简单说,就是在某一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和已知线段相等。
或者,延长某一线段,使之等于某已知线段。
此解题方法常用,请大家细心钻研
方法四:加倍折半法,倍长中线法。
等腰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八种常用方法
等腰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八种常用方法以等腰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八种常用方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连接底边中点和顶点的直线在等腰三角形中,连接底边中点和顶点的直线是最常见的辅助线之一。
通过连接底边中点和顶点的直线,可以将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等边三角形,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平分底角另一种常见的辅助线是平分底角。
通过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底角的平分线,可以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简单明了。
三、平分顶角平分顶角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线方法。
通过连接顶点与底边中点的直线,可以将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方便。
四、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三角形顶点的直线通过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三角形顶点的直线,可以形成一个内切等边三角形。
这个内切等边三角形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线索。
五、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顶角平分线的交点通过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顶角平分线的交点,可以形成一个四边形。
这个四边形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线索。
六、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底边中点的连线通过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底边中点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梯形。
这个等腰梯形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线索。
七、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通过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线索。
八、连接对边中点的连线通过连接对边中点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中线。
这个中线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线索。
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以上八种常用的辅助线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辅助线,可以使问题的解决更加简单明了。
当然,在运用辅助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辅助线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确保辅助线的引入能够帮助解决问题,而不会导致问题的复杂化。
总结起来,通过连接底边中点和顶点的直线、平分底角、平分顶角、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三角形顶点的直线、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顶角平分线的交点、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底边中点的连线、连接底边两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以及连接对边中点的连线这八种常用的辅助线方法,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
实际问题中的等腰三角形
1、△ABC中,已知:AB=AC ①、若∠A=36°,则∠B= 72°;∠C= 72° ; ②、若∠B=40°,则∠A= 100° ;∠C= 40° ; ③、∠A:∠B=4:1,则∠A= 120°∠B= 30° ④、∠A+∠C=100°,则∠A= 20° ; ⑤、若有一个角为120°,
则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30° 、 30° ; ⑥、若有一个角为90°,则另外两个角分别 45° 、 45° ; ⑦ 、若有一个角为60°,则△ABC是 等边 三角形; ⑧ 、若有一个角为70°,则另外两个角分别 70°、40° 、
80°
A
BA B
50°
50°
B
1. 通过本堂课的探索,你有何收获?最想说的一 句话是什么?
2. 反思一下你所获成功的经验, 与同学交流! 数学知识: “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及“三线合 一”
(在同一个三角形)
•数学思想: 转化思想、分类思想!
•数学美学: 对称美.
在纸上画出4个点,要求任意三个点组成的 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请问这四个点怎样放? 就一种情况吗? (若画5个点呢? 请在课后完成!)
等腰直角△
以等腰三角形为条件时的常用辅助线: 如图:若AB=AC
①作AD⊥BC于D,必有结论:
∠1=∠2,BD=DC ②若BD=DC,连结AD,必有结论:
∠1=∠2,AD⊥BC ③作AD平分∠BAC,必有结论:
B
AD⊥BC,BD=DC
A 12
DC
作辅助线时,一定要作满足其中一个性质的 辅助线,然后证出其它两个性质, 不能这样作:作AD⊥BC,使∠1=∠2.
A
P
12
B
C
A
P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⑴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
例:已知,如图,AB = AC, BDLAC于D,
求证:/ BAC = 2/DBC
证明:(方法一)作Z 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E,则Z 1 = Z 2 = 又v AB = AC 1
-Z BAC 2
••• AEL BC
•••/ 2+Z ACB = 90°
••• BD L AC
•••/ DBCM ACB = 90°
•••/ 2 = / DBC
•••/ BAC = 2 / DBC
(方法二)过A作AEL BC于E (过程略)
(方法三)取BC中点E,连结AE (过程略)
⑵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中线
例:已知,如图,△ ABC中, AB = AC,D 为BC 中点,DEL AB 于E,DFL AC于F, 求证:DE = DF
证明:连结AD.
v D为BC中点,
••• BD = CD
又v AB =AC
••• AD平分/ BAC
v DEL AB, DFL AC
••• DE = DF
⑶将腰延长一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已知,如图,△ ABC中, AB = AC在BA延长线和AC上各取一点E、F,使AE = AF, 求证:EFL BC
证明:延长BE至U N,使AN = AB,连结CNJ则AB = AN = AC •••/ B = / ACB, / ACN = / ANC
vZ B+Z ACB^Z ACNbZ ANC = 180°
••• 2Z BC外2Z ACN = 180°
•••Z BCAbZ ACN = 90°
即Z BCN = 90°
•NCL BC
v AE = AF
•Z AEF = Z AFE
又vZ BAC = Z AEF + Z AFE
Z BAC = Z ACN + Z ANC
•Z BAC =2Z AEF = 2 Z ANC
•Z AEF = Z ANC
•EF// NC
•EFL BC
⑷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
例:已知,如图,在△ ABC中,AB = AC, D在AB上,E在AC延长线上,且BD = CE,连结DE 交BC于F
求证:DF = EF
证明:(证法一)过D作DN/ AE,交BC于N,则/ DNB= /
/ NDE = / E,
••• AB = AC,
•••/ B = / ACB
•••/ B = / DNB
••• BD = DN
又••• BD = CE
••• DN = EC
在厶DNF^P^ ECF中
/ 1 = Z 2
/ NDF =Z E
DN = EC
•••△ DNF^A ECF
••• DF = EF
(证法二)过E作EM/ AB交BC延长线于M,则/ EMB =/ B (过程略)⑸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底的平行线
例:已知,
求证:
如图,△ ABC中, AB =AC E在AC上, D在BA延长线上,且AD = AE,连结DE DEL BC
证明:(证法一)过点E作EF// BC交AB于F,贝U
Z AFE =Z B
/ AEF =Z C
••• AB = AC
•••/ B = / C
•••/ AFE =Z AEF
••• AD = AE
•••/ AED =Z ADE
又•••/ AFE^Z AE阡/ AED^Z ADE = 180
••• 2Z AE阡2Z AED = 90°
即Z FED = 90° ••• DEI FE
又v EF/ BC ••• DEI BC
(证法二)过点D作DN/ BC交CA的延长线于N,(过程略)(证法三)过点A作AM/ BC交DE于M,(过程略)
⑹常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 ABC 中,AB = AC,Z BAC = 80 ° ,P 为形内一点,若Z PBC = 1C0 Z PCB = 3C0 求Z PAB的度数•
解法一:以AB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连结CE
则Z BAE =Z ABE = 60°
AE = AB = BE
v AB = AC
N D
E
••• AE = AC / ABC =Z ACB •••/ AEC =Z ACE
vZ EAC =Z BAC-Z BAE
=80 0— 60° = 20 0
1
••• Z ACE = (180° — Z EAC)=
2
1
vZ ACB= - (180 °—Z BAC)= 50°
2
•••Z BCE =Z ACE-Z ACB
0 0 0
=80 — 50 = 30
vZ PCB = 30°
•Z PCB = Z BCE
vZ ABC =Z ACB = 5O0, Z ABE = 60。
•Z EBC =Z ABE-Z ABC = 600— 500 =10
vZ PBC = 100
•Z PBC = Z EBC 在^ PBM3 EBC中
Z PBC = Z EBC
BC = BC
ZPCB = Z BCE
•△ PBC^A EBC
•BP = BE v AB = BE
•AB = BP
•Z BAP =Z BPA
vZ ABP =Z ABC-Z PBC = 500— 100 = 40
1
• Z PAB = (1800—Z ABP)= 700
2
解法二:以A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证法同一。
解法三:以B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 BCE连结AE,则
EB = EC = BC ,Z BEC =Z EBC = 600 v EB = EC
•E在BC的中垂线上同理A在BC的中垂线上
•EA所在的直线是BC的中垂线
•EAL BC
1
Z AEB = - Z BEC = 300 = Z PCB
2
由解法一知:Z ABC = 500
•Z ABE = Z EBC-Z ABC = 100 = Z PBC
•• Z ABE =Z PBC,BE = BC, Z AEB =Z PCB ••△ ABE^A PBC
•• AB = BP •/ BAP =Z BPA
•• Z ABP =ZABC-Z PBC = 500— 100 = 40
800 E
1
•••/ PAB = (180°—/ ABP)=
2 1
2
(180
°-
40)= 70
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
⑴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
例:已知,如图,AB = AC, BDLAC于D,
求证:/ BAC = 2/DBC
⑵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中线
例:已知,如图,△ ABC中, AB = AC,D为BC中点,DEL AB于E,
DF丄AC于F,
求证:DE = DF
⑶将腰延长一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已知,如图,△ ABC中, AB= AC,在BA延长线和AC上各取
一点E、F,使AE = AF,
求证:EFL BC
⑷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
例:已知,如图,在△ ABC中, AB = AC, D在AB上, E在AC延长线
上,且BD = CE,连结DE交BC于F
C
求证:DF = EF
⑸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底的平行线
例:已知,如图,△ ABC中, AB =AC F在AC上, E在BA延长
线上,且AE = AF,连结DE
求证:EFL BC
⑹常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 ABC中,AB = AC, / BAC = 80 ° ,P 为形
内一点,若/ PBC = 10° ,
/ PCB = 30° 求/ PAB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