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合集下载

解三角形(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解三角形(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解三角形(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例1、如图,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是55m ,∠BAC=︒51,∠ACB=︒75.求A 、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启发提问1:∆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启发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 的对角,AC 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 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 边。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ACB AB ∠sin = ABCAC ∠sin AB =ABC ACB AC ∠∠sin sin =ABC ACB ∠∠sin sin 55 = )7551180sin(75sin 55︒-︒-︒︒ =︒︒54sin 75sin 55 ≈ 65.7(m) 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变式练习:两灯塔A 、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30︒,灯塔B 在观察站C 南偏东60︒,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答案:2a km )例2、如图,A 、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 、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 、D 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 和B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 的距离.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CD=a ,并且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BDA =δ,在∆ADC 和∆BDC 中,应用正弦定理得:AC = )](180sin[)sin(δγβδγ++-︒+a = )sin()sin(δγβδγ+++a BC = )](180sin[sin γβαγ++-︒a = )sin(sin γβαγ++a 计算出AC 和BC 后,再在∆ABC 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 两点间的距离AB =αcos 222BC AC BC AC ⨯-+ 分组讨论:还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变式训练: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BCA=60︒,∠ACD=30︒,∠CDB=45︒,∠BDA =60︒(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2020届高三理数一轮讲义:4.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含答案)

2020届高三理数一轮讲义:4.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含答案)

第7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最新考纲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梳理1.仰角和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做方位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5.解决与平面几何有关的计算问题关键是找清各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应用正、余弦定理求解.[微点提醒]1.不要搞错各种角的含义,不要把这些角和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弄混.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出现错误.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 )(2)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3)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 )(4)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 (2)α=β;(3)俯角是视线与水平线所构成的角. 答案 (1)√ (2)× (3)× (4)√2.(必修5P11例1改编)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 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 m ,∠ACB =45°,∠CAB =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 ,B 两点的距离为()A.50 2 mB.50 3 mC.25 2 mD.2522 m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ACsin ∠CBA ,又∵∠CBA =30°,∴AB =AC sin ∠ACBsin ∠CBA=50×2212=502(m).答案 A3. (必修5P15练习T3改编)如图所示,D ,C ,B 三点在地面的同一条直线上,DC =a ,从C ,D 两点测得A 点的仰角分别为60°,30°,则A 点离地面的高度AB =________.解析 由已知得∠DAC =30°,△ADC 为等腰三角形, AD =3a ,所以在Rt △ADB 中,AB =12AD =32a .答案 32a4.(2019·雅礼中学月考)如图,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80°D.南偏西80°解析 由条件及图可知,∠A =∠CBA =40°, 又∠BCD =60°,所以∠CBD =30°, 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的南偏西80°. 答案 D5.(2017·浙江卷)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S 6,S 6=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正六边形的对角线,将正六边形分成六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从而S 6=6×12×12×sin 60°=332.答案3326.(2018·福州模拟)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sin ∠BAC =223,AB =32,AD =3,则B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因为sin ∠BAC =223,且AD ⊥AC ,所以sin ⎝ ⎛⎭⎪⎫π2+∠BAD =223,所以cos ∠BAD =223,在△BAD 中,由余弦定理, 得BD =AB 2+AD 2-2AB ·AD cos ∠BAD=(32)2+32-2×32×3×223= 3. 答案3考点一 求距离、高度问题 多维探究角度1 测量高度问题【例1-1】 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 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 =________m.解析 由题意,在△ABC 中,∠BAC =30°,∠ABC =180°-75°=105°,故∠ACB =45°.又AB =600 m ,故由正弦定理得600sin 45°=BC sin 30°, 解得BC =3002(m).在Rt △BCD 中,CD =BC ·tan 30°=3002×33=1006(m). 答案 100 6规律方法 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要理解仰角、俯角(它是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向(位)角(它是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是关键.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训练1】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测得∠BCD =15°,∠BDC =30°,CD =30,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 等于( )A.5 6B.15 3C.5 2D.15 6解析 在△BCD 中,∠CBD =180°-15°-30°=135°.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30°=30sin 135°, 所以BC =15 2. 在Rt △ABC 中,AB =BC tan ∠ACB =152×3=15 6. 答案 D角度2测量距离问题【例1-2】如图所示,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米,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解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 km,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得ABsin ∠ADB=ADsin ∠ABD,解得AD= 3 km,在△ACD中,由AC2=AD2+CD2-2AD·CD·cos 150°,得9=3+CD2+23×32CD,即CD2+3CD-6=0,解得CD=33-32km(负值舍去),BC=BD+CD=33-12km,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米,即2.5千米,而33-12<36-12=52=2.5,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规律方法 1.选定或确定要创建的三角形,首先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求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 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训练2】海轮“和谐号”从A处以每小时21海里的速度出发,海轮“奋斗号”在A处北偏东45°的方向,且与A相距10海里的C处,沿北偏东105°的方向以每小时9海里的速度行驶,则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小时.解析 设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x 小时,如图,则由已知得△ABC 中,AC =10,AB =21x ,BC =9x ,∠ACB =120°. 由余弦定理得:(21x )2=100+(9x )2-2×10×9x ×cos 120°, 整理,得36x 2-9x -10=0,解得x =23或x =-512(舍).所以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23小时. 答案 23考点二 测量角度问题【例2】 已知岛A 南偏西38°方向,距岛A 3海里的B 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 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向岛屿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小时能截住该走私船? ⎝ ⎛⎭⎪⎫参考数据:sin 38°≈5314,sin 22°=3314解 如图,设缉私艇在C 处截住走私船,D 为岛A 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每小时x 海里,则BC =0.5x ,AC =5,依题意, ∠BAC =180°-38°-22°=120°,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120°, 所以BC 2=49,所以BC =0.5x =7,解得x =14.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ABC =AC ·sin ∠BAC BC =5×327=5314,所以∠ABC =38°,又∠BAD =38°,所以BC ∥AD ,故缉私艇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截住该走私船. 规律方法 1.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2.方向角是相对于某点而言的,因此在确定方向角时,必须先弄清楚是哪一个点的方向角.【训练3】 如图,两座相距60 m 的建筑物AB ,CD 的高度分别为20 m ,50 m ,BD 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 的顶端A 看建筑物CD 的张角∠CAD 等于( )A.30°B.45°C.60°D.75°解析 依题意可得AD =2010 m ,AC =30 5 m , 又CD =50 m ,所以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AC 2+AD 2-CD 22AC ·AD =(305)2+(2010)2-5022×305×2010=6 0006 0002=22,又0°<∠CAD <180°,所以∠CAD =45°, 所以从顶端A 看建筑物CD 的张角为45°. 答案 B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例3】 (2019·洛阳二模)如图,已知扇形的圆心角∠AOB =2π3,半径为42,若点C 是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1)若弦BC =4(3-1),求BC ︵的长; (2)求四边形OACB 面积的最大值.解 (1)在△OBC 中,BC =4(3-1),OB =OC =42,所以由余弦定理得cos ∠BOC =OB 2+OC 2-BC 22OB ·OC =32,所以∠BOC =π6,于是BC ︵的长为π6×42=223π.(2)设∠AOC =θ,θ∈⎝ ⎛⎭⎪⎫0,2π3,则∠BOC =2π3-θ,S 四边形OACB =S △AOC +S △BOC =12×42×42sin θ+12×42×42·sin ⎝ ⎛⎭⎪⎫2π3-θ=24sinθ+83cos θ=163sin ⎝ ⎛⎭⎪⎫θ+π6,由于θ∈⎝ ⎛⎭⎪⎫0,2π3,所以θ+π6∈⎝ ⎛⎭⎪⎫π6,5π6,当θ=π3时,四边形OAC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6 3.规律方法 1.把所提供的平面图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在各个三角形内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2.寻找各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交叉使用公共条件,求出结果,求解时要灵活利用平面几何的性质,将几何性质与正弦、余弦定理有机结合起来.【训练4】(2019·成都诊断)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已知A=π2,B=2π3,AB=6.在AB边上取点E,使得BE=1,连接EC,ED.若∠CED=2π3,EC=7.(1)求sin∠BCE的值;(2)求CD的长.解(1)在△BEC中,由正弦定理,知BEsin∠BCE=CEsin B,因为B=2π3,BE=1,CE=7,所以sin∠BCE=BE·sin BCE=327=2114.(2)因为∠CED=B=2π3,所以∠DEA=∠BCE,所以cos∠DEA=1-sin2∠DEA=1-sin2∠BCE=1-328=5714.因为A=π2,所以△AED为直角三角形,又AE=5,所以ED=AEcos∠DEA=55714=27.在△CED中,CD2=CE2+DE2-2CE·DE·cos∠CED=7+28-2×7×27×⎝⎛⎭⎪⎫-12=49.所以CD=7.[思维升华]利用解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时:(1)要理解题意,整合题目条件,画出示意图,建立一个三角形模型;(2)要理解仰角、俯角、方位角、方向角等概念;(3)三角函数模型中,要确定相应参数和自变量范围,最后还要检验问题的实际意义. [易错防范]在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中,要注意边角关系相互制约,推理题中的隐含条件.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在相距2 km的A,B两点处测量目标点C,若∠CAB=75°,∠CBA=60°,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 6 kmB. 2 kmC. 3 kmD.2 km解析如图,在△ABC中,由已知可得∠ACB=45°,∴ACsin 60°=2sin 45°,∴AC=22×32=6(km).答案 A2.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B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B 不共线的一点C(△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案:①测量A,C,b;②测量a,b,C;③测量A,B,a.则一定能确定A,B间的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对于①③可以利用正弦定理确定唯一的A,B两点间的距离,对于②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即可确定A ,B 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 D3.一艘海轮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 处,在C 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102海里 B.103海里 C.203海里D.202海里解析 如图所示,易知,在 △ABC 中,AB =20,∠CAB =30°,∠ACB =45°, 根据正弦定理得BC sin 30°=AB sin 45°,解得BC =102(海里). 答案 A4.(2019·深圳模拟)一架直升飞机在200 m 高度处进行测绘,测得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是30°和60°,则塔高为( ) A.4003 m B.40033 m C.20033 mD.2003 m 解析 如图所示.在Rt △ACD 中可得CD =20033=BE ,在△ABE 中,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30°=BEsin 60°,则AB =2003,所以DE =BC =200-2003=4003(m). 答案 A5.如图,从气球A 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 ,C 的俯角分别为75°,30°,此时气球的高是60 m ,则河流的宽度BC 等于( )A.240(3-1)mB.180(2-1)mC.120(3-1)mD.30(3+1)m解析 如图,∠ACD =30°,∠ABD =75°,AD =60 m ,在Rt △ACD 中,CD =AD tan ∠ACD =60tan 30°=603(m),在Rt △ABD 中,BD =AD tan ∠ABD =60tan 75°=602+3=60(2-3)(m),∴BC =CD -BD =603-60(2-3)=120(3-1)(m). 答案 C 二、填空题6.如图,在△ABC 中,B =45°,D 是BC 边上一点,AD =5,AC =7,DC =3,则AB =________.解析 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C =49+9-252×7×3=1114,则sin C =5314.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AB sin C =ACsin B ,则AB =AC sin C sin B =7×531422=562.答案5627.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C 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 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O 沿OD 走到D 用了2分钟,从D沿DC 走到C 用了3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该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_米.解析 连接OC ,由题意知CD =150米,OD =100米,∠CDO =60°.在△COD 中,由余弦定理得OC 2=CD 2+OD 2-2CD ·OD ·cos 60°,即OC =507. 答案 5078.如图所示,位于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沿直线CB 前往B 处救援,则cos θ的值为________.解析 在△ABC 中,AB =40,AC =20,∠BAC =120°, 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120°=2 800⇒BC =207.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BC sin ∠BAC⇒sin ∠ACB =AB BC ·sin ∠BAC =217.由∠BAC =120°,知∠ACB 为锐角,则cos ∠ACB =277. 由θ=∠ACB +30°,得cos θ=cos(∠ACB +30°) =cos ∠ACB cos 30°-sin ∠ACB sin 30°=2114.答案 2114 三、解答题9.如图,航空测量组的飞机航线和山顶在同一铅直平面内,已知飞机的飞行高度为10 000 m ,速度为50 m/s.某一时刻飞机看山顶的俯角为15°,经过420 s 后看山顶的俯角为45°,则山顶的高度为多少米?(取2=1.4,3=1.7)解 如图,作CD 垂直于AB 的延长线于点D ,由题意知∠A =15°,∠DBC =45°,所以∠ACB =30°,AB =50×420=21 000(m).又在△ABC 中,BC sin A =ABsin ∠ACB,所以BC=21 00012×sin 15°=10 500(6-2).因为CD⊥AD,所以CD=BC·sin∠DBC=10 500(6-2)×22=10 500(3-1)≈7 350(m).故山顶的高度为10 000-7 350=2 650(m).10.在△ABC中,A=3π4,AB=6,AC=32,点D在BC边上,AD=BD,求AD的长.解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BAC=(32)2+62-2×32×6×cos 3π4=18+36-(-36)=90,所以a=310.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B=b sin∠BACa=3310=1010,由题设知0<B<π4,所以cos B=1-sin2B=1-110=31010.在△ABD中,因为AD=BD,所以∠ABD=∠BAD,所以∠ADB=π-2B.由正弦定理,得AD=AB·sin Bsin(π-2B)=6sin B2sin B cos B=3cos B=10.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0分钟)11.(2018·衡水质检)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在C处(点C在水平地面下方,O为CH与水平地面ABO 的交点)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水平地面上两个观察点A,B两地相距100米,∠BAC=60°,其中A到C的距离比B到C的距离远40米.A地测得该仪器在C 处的俯角为∠OAC=15°,A地测得最高点H的仰角为∠HAO=30°,则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 为( )A.210(6+2)米B.1406米C.2102米D.20(6-2)米解析 由题意,设AC =x 米,则BC =(x -40)米,在△ABC 内,由余弦定理:BC 2=BA 2+CA 2-2BA ·CA ·cos ∠BAC ,即(x -40)2=x 2+10 000-100x ,解得x =420(米).在△ACH 中,AC =420米,∠CAH =30°+15°=45°,∠CHA =90°-30°=60°, 由正弦定理:CH sin ∠CAH =AC sin ∠AHC .可得CH =AC ·sin ∠CAHsin ∠AHC =1406(米).答案 B12.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旗杆正好处在坡度为15°的看台的某一列的正前方,从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 6 m(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一个水平面上.若国歌时长为50 s ,升旗手应以________m/s 的速度匀速升旗.解析 依题意可知∠AEC =45°,∠ACE =180°-60°-15°=105°, ∴∠EAC =180°-45°-105°=30°. 由正弦定理可知CE sin ∠EAC =AC sin ∠CEA,∴AC =CEsin ∠EAC·sin ∠CEA =20 3 m.∴在Rt △ABC 中,AB =AC ·sin ∠ACB =203×32=30 m.∵国歌时长为50 s ,∴升旗速度为3050=0.6 m/s. 答案 0.613.某人为测出所住小区的面积,进行了一些测量工作,最后将所住小区近似地画成如图所示的四边形,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则该图所示的小区的面积是________km 2.解析 如图,连接AC ,由余弦定理可知AC =AB 2+BC 2-2AB ·BC ·cos B=3,故∠ACB =90°,∠CAB =30°,∠DAC =∠DCA =15°,∠ADC =150°, 由AC sin ∠ADC =ADsin ∠DCA,得AD =AC sin ∠DCA sin ∠ADC=32-62,故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12×1×3+12×⎝ ⎛⎭⎪⎫32-622×12=6-34(km 2).答案6-34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π3,AD ∶AB =2∶3,BD =7,AB ⊥BC .(1)求sin∠ABD的值;(2)若∠BCD=2π3,求CD的长.解(1)∵AD∶AB=2∶3,∴可设AD=2k,AB=3k(k>0).又BD=7,∠DAB=π3,∴由余弦定理,得(7)2=(3k)2+(2k)2-2×3k×2k cos π3,解得k=1,∴AD=2,AB=3,sin∠ABD=AD sin∠DABBD=2×327=217.(2)∵AB⊥BC,∴cos∠DBC=sin∠ABD=21 7,∴sin∠DBC=277,∴BDsin∠BCD=CDsin∠DBC,∴CD=7×27732=433.。

第4章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

第4章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

第七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1.仰角和俯角意义图示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2.方位角意义图示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3.方向角意义图示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意义图示(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步骤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若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 (3)若点P 在点Q 的北偏东44°,则点Q 在点P 的东偏北46°. (×)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是⎣⎢⎡⎭⎪⎫0,π2.(×)2.如图,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80°D .南偏西80°D 解析:由条件及图可知,∠A =∠CBA =40°,又∠BCD =60°,所以∠CBD =30°,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的南偏西80°. 3.如图,为测量一棵树OP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 ,B 两点,从A ,B 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 ,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m.30+303解析:在△PAB中,∠PAB=30°,∠APB=15°,AB=60 m,sin 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22×32-22×12=6-2 4.由正弦定理得PBsin 30°=ABsin 15°,所以PB=12×606-24=30(6+2),所以树的高度OP=PB sin 45°=30(6+2)×22=(30+303)(m).4.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要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若测得CD=32km,∠ADB=∠CDB=30°,∠ACD=60°,∠ACB=4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km.64解析:因为∠ADC=∠ADB+∠CDB=60°,∠ACD=60°,所以∠DAC=60°,所以AC=CD=32km.在△BCD中,∠DBC=180°-∠CDB-∠ACD-∠ACB=45°,由正弦定理,得BC=CDsin∠DBC·sin∠BDC=32sin 45°·sin 30°=64(km).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 cos 45°=34+38-2×32×64×22=38.所以AB=64km.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为64km.5.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电视塔的高度为________.40 m解析:设电视塔的高度为x m,则BC=x,BD=3x.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3x2=x2+402-2×40x×cos 120°,即x2-20x-800=0,解得x=40或x=-20(舍去).故电视塔的高度为40 m.考点1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应用性考向1测量距离问题如图,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 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m,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解: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ABsin∠ADB=ADsin∠ABD,解得AD=3(km).在△ACD中,由AC2=AD2+CD2-2AD·CD·cos 150°,得9=3+CD2+23×32×CD.即CD2+3CD-6=0,解得CD=33-32(km),BC=BD+CD=33-12(km).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m),即2.5km , 而33-12<36-12=52=2.5,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1.若将本例条件“BD =1 km ,AC =3 km ”变为“BD =200 m ,CD =300 m ”,其他条件不变,求这条索道AC 的长.解:在△ABD 中,BD =200,∠ABD =120°. 因为∠ADB =30°,所以∠DAB =30°. 由正弦定理,得BD sin ∠DAB =ADsin ∠ABD , 所以200sin 30°=ADsin 120°. 所以AD =200×sin 120°sin 30°=200 3 (m). 在△ABC 中,DC =300 m ,∠ADC =150°,所以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2003)2+3002-2×2003×300×cos 150°=390 000,所以AC =10039 m.故这条索道AC 长为10039 m.2.若将本例条件“∠ABC =120°,∠ADC =150°,BD =1 km ,AC =3 km ”变为“∠ADC =135°,∠CAD =15°,AD =100 m ,作CO ⊥AB ,垂足为O ,延长AD 交CO 于点E ,且CE =50 m ,如图”,求角θ的余弦值.解:在△ACD 中,∠ADC =135°, ∠CAD =15°,所以∠ACD =30°. 由正弦定理可得AC =100×sin 135°sin 30°=100 2.在△ACE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EA =AC ·sin ∠CAE CE=3-1,所以cos θ=cos ⎝ ⎛⎭⎪⎫∠CEA -π2=sin ∠CEA =3-1.距离问题的解题思路这类实际应用题,实质就是解三角形问题,一般都离不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题中,首先要正确地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然后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去求解.提醒:①基线的选取要恰当准确;②选取的三角形及正弦、余弦定理要恰当. 考向2 测量高度问题如图,小明同学在山顶A 处观测到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且∠BAC =135°.若山高AD =100 m ,汽车从B 点到C 点历时14 s ,则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________m/s(精确到0.1).参考数据:2≈1.414,5≈2.236.22.6 解析:因为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 所以∠BAD =60°,∠CAD =45°. 设这辆汽车的速度为v m/s ,则BC =14v . 在Rt △ABD 中,AB =AD cos ∠BAD =100cos 60°=200. 在Rt △ACD 中,AC =AD cos ∠CAD =100cos 45°=100 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AB 2-2AC ·AB ·cos ∠BAC , 所以(14v )2=(1002)2+2002-2×1002×200×cos 135°,所以v =50107≈22.6,所以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22.6 m/s.解决高度问题的注意事项(1)在解决有关高度问题时,理解仰角、俯角是关键.(2)高度问题一般是把它转化成解三角形问题,要注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应用.若是空间的问题要注意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1.圭表(如图1)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定节气的天文仪器,它包括一根直立的标杆(称为“表” )和一把呈南北方向水平固定摆放的与标杆垂直的长尺(称为“圭” ).当正午太阳照射在表上时,日影便会投影在圭面上,圭面上日影长度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日影长度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图2是一个根据北京的地理位置设计的圭表的示意图,已知北京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BC)为26.5°,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DC)为73.5°,圭面上冬至线与夏至线之间的距离(即BD的长)为a,则表高(即AC的长)为()A.a sin 53°2sin 47°B.2sin 47°a sin 53°C.a tan 26.5°tan 73.5°tan 47°D.a sin 26.5°sin 73.5°sin 47°D解析:由题意得,∠BAD=73.5°-26.5°=47°.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Dsin∠BAD=ADsin∠ABD,即asin 47°=ADsin 26.5°,则AD=a sin 26.5°sin 47°.在△ACD中,ACAD=sin∠ADC=sin 73.5°,所以AC=a sin 26.5°·sin 73.5°sin 47°.故选D.2.如图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的展馆——国家博物馆.现欲测量博物馆正门柱楼顶部一点P 离地面的高度OP (点O 在柱楼底部).在地面上的A ,B 两点测得点P 的仰角分别为30°,45°,且∠ABO =60°,AB =50米,则OP 为( )A .15米B .25米C .35米D .45米B 解析:如图所示:由于∠OAP =30°,∠PBO =45°,∠ABO =60°,AB =50米,OP ⊥AO ,OP ⊥OB .设OP =x ,则OA =3x ,OB =x ,在△OAB 中,由余弦定理得OA 2=OB 2+AB 2-2OB ·AB ·cos ∠ABO , 即(3x )2=502+x 2-2×50x ×12,所以x 2+25x -1 250=0,解得x =25或x =-50(舍).3.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喻为“地球留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蓝洞的口径A ,B 两点间的距离,现在珊瑚群岛上取两点C ,D ,测得CD =80米,∠ADB =135°,∠BDC =∠DCA =15°,∠ACB =120°,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805 解析:如图,在△ACD 中,∠DCA =15°,∠ADC =150°,所以∠DAC =15°.由正弦定理,得AC=80sin 150°sin 15°=406-24=40(6+2)(米).在△BCD中,∠BDC=15°,∠BCD=135°,所以∠CBD=30°.由正弦定理,得CDsin∠CBD=BCsin∠BDC,所以BC=CD·sin∠BDCsin∠CBD=80×sin 15°sin 30°=40(6-2)(米).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1 600(8+43)+1 600(8-43)+2×1 600(6+2)×(6-2)×12=1 600×16+1 600×4=1 600×20,解得AB=805(米),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805米.考点2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2020·青岛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AB=1,AD =3,BC= 2.(1)若C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若sin∠BCD=325,∠ADC∈⎝⎛⎭⎪⎫0,π2,求sin∠ADC.解:(1)如图,连接BD,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2=AB2+AD2=4,所以BD=2.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 =BC 2+CD 2-BD 22BC ·CD =2+(1+3)2-222×2×(1+3)=22. 因为C 为三角形的内角,故C =π4, 所以S △ABD =12AB ·AD =12×1×3=32, S △BCD =12BC ·CD sin C =12×2×(1+3)×22=1+32, 故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1+232.(2)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sin ∠BDC =BDsin ∠BCD , 所以sin ∠BDC =BC ·sin ∠BCD BD=35. 因为∠ADC ∈⎝ ⎛⎭⎪⎫0,π2,所以∠BDC ∈⎝ ⎛⎭⎪⎫0,π2, 所以cos ∠BDC =45,在Rt △ABD 中,tan ∠ADB =AB AD =33, 故∠ADB =π6,所以sin ∠ADC =sin ⎝ ⎛⎭⎪⎫∠BDC +π6=35×32+45×12=4+3310.正余弦定理解平面几何问题的注意点(1)图形中几何性质的挖掘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或是问题求解的转折点. (2)根据条件或图形,找出已知,未知及求解中需要的三角形,用好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3)养成应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意识.1.如图,为了测量A ,C 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B ,D 两点,测出四边形ABCD 各边的长度(单位:km),AB =5,BC =8,CD =3,AD =5,且∠B 与∠D 互补,则AC 的长为( )A .7 kmB .8 kmC .9 kmD .6 kmA 解析: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 =AD 2+CD 2-AC 22AD ·CD =34-AC 230.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B 2+BC 2-AC 22AB ·BC=89-AC 280. 因为∠B +∠D =180°,所以cos B +cos D =0,即34-AC 230+89-AC 280=0,解得AC 2=49.所以AC =7.2.(2020·山师附中高三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26,AD =3,∠ADB =2∠ABD ,∠BCD =π3.(1)求BD ;(2)求△BCD 周长的最大值.解:在△ABD 中,设BD =x ,∠ABD =α,则∠ADB =2α, 因为AB sin 2α=AD sin α, 所以cos α=63.由余弦定理得cos α=x 2+24-946x =63. 整理得x 2-8x +15=0,解得x =5或x =3. 当x =3时,得∠ADB =2α=π2, 与AD 2+BD 2≠AB 2矛盾,故舍去, 所以BD =5.(2)在△BCD 中,设∠CBD =β, 所以BD sin π3=BC sin ⎝ ⎛⎭⎪⎫2π3-β=CD sin β,所以BC =1033sin ⎝ ⎛⎭⎪⎫2π3-β,CD =1033sin β,所以BC +CD =1033·⎝ ⎛⎭⎪⎫32sin β+32cos β=10sin ⎝ ⎛⎭⎪⎫β+π6≤10. 所以△BCD 周长的最大值为15.考点3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2020·合肥模拟)已知函数f (x )=cos 2x +3sin(π-x )sin ⎝ ⎛⎭⎪⎫x -π2-12.(1)求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2)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f (A )=-1,a =2,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1)f (x )=1+cos 2x 2-3sin x cos x -12=12cos 2x -32sin 2x =-sin ⎝ ⎛⎭⎪⎫2x -π6. 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 得k π-π6≤x ≤k π+π3(k ∈Z ),所以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π3和⎣⎢⎡⎦⎥⎤5π6,π. (2)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0<A <π2,所以-π6<2A -π6<5π6. 又f (A )=-sin ⎝ ⎛⎭⎪⎫2A -π6=-1, 所以2A -π6=π2,即A =π3.因为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又a =2,所以bc ≤4, 所以S △ABC =12bc sin A ≤ 3. 即△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3.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综合问题的一般步骤已知函数f (x )=32sin 2x -cos 2x -12(x ∈R ),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a ,b ,c ,且c =3,f (C )=0.(1)求角C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求△ABC 的周长. 解:(1)f (x )=32sin 2x -cos 2x -12=32sin 2x -12cos 2x -1=sin ⎝ ⎛⎭⎪⎫2x -π6-1. 因为f (C )=sin ⎝ ⎛⎭⎪⎫2C -π6-1=0且C 为三角形内角,所以C =π3.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 则sin B -2sin A =0. 由正弦定理得b =2a ,由余弦定理得cos π3=a2+4a2-3 2·a·2a=12,解得a=1,b=2,故△ABC的周长为3+ 3.。

一轮复习课时训练§4.5: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一轮复习课时训练§4.5: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第四章§5: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与一轮复习课件对应的课时训练)满分100,训练时间50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某次测量中,在A处测得同一平面方向的B点的仰角是50°,且到A的距离为2,C 点的俯角为70°,且到A的距离为3,则B、C间的距离为A.16 B.17 C.18 D.192.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是 3 km,那么x的值为A. 3 B.23C.3或2 3 D.33.台风中心从A地以每小时v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的正东40千米处,城市B处在危险区内的时间为1小时,则v 等于A.10 B.20C.25 D.304.如图,在山脚测得山顶仰角∠CAB=45°,沿倾斜角为30°的斜坡走1 000 m至S点,又测得山顶仰角∠DSB=75°,则山高BC为______ mA.1 000 B.1 0002C.1 000 3 D.2 0005.如图,一货轮航行到M处,测得灯塔S在货轮的北偏东15°,与灯塔S相距20海里,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航行30分钟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东北方向,则货轮的速度为A.20(2+6)海里/小时B.20(6-2)海里/小时C.20(6+3)海里/小时D.20(6-3)海里/小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6.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C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的小路CD.已知某人从O沿OD走到D用了20分钟,从D沿着DC走到C用了30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该扇形的半径为___米.7.在一个塔底的水平面上某点测得该塔顶的仰角为θ,由此点向塔底沿直线行走了30 m,测得塔顶的仰角为2θ,再向塔底前进10 3 m,又测得塔顶的仰角为4θ,则塔的高度为________.8.如图所示,三座建筑物AB,CD,EF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在建筑物CD顶端观察B,F两点俯角都为60°,且AC=4,CE=2,则BF的值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9.(本小题满分18分)2010年8月23日,宁夏中卫市美利工业园区内的三雅精细化工厂发生爆炸,宁夏中卫市消防支队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安排了两支水枪,现场的示意图如右,D是着火点,A,B分别是水枪位置,已知AB=152米,在A处看到着火点的仰角为60°,∠ABC=30°,∠BAC=105°,求两支水枪的喷射距离至少是多少?10.(本小题满分18分,(1)小问8分,(2)小问10分)如图,在某港口A处获悉,其正东方向20海里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此时救援船在港口的南偏西30°据港口海里的C处,救援船接到救援命令立即从C处沿直线前往B处营救渔船.(1)求接到救援命令时救援船距渔船的距离;(2)试问救援船在C处应朝北偏东多少度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已知cos49°=21 7)参考答案及其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解析:如图,由题意知AB =2,AC =3,∠BAC =120°,∴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AC·cos ∠BAC=4+9-2×2×3×cos120°=4+9+6=19,∴BC =19.答案:D2.解析:如图,设此人从A 出发,则AB =x ,BC =3,AC =3,∠ABC =30°, 由正弦定理BC sin ∠CAB =AC sin30°,得∠CAB =60°或120°.当∠CAB =60°时,∠ACB =90°,AB =23;当∠CAB =120°时,∠ACB =30°,AB = 3.答案:C3.解析:如图,BD =BE =30时,DE 为台风影响城市B 的距离. 又∵∠BAE =45°,AB =40,∴CB =202,∴DE =2CE =2BE 2-BC 2=2900-800=20.∴v =20.答案:B4.解析:DC =ASsin ∠SAC =1 000sin30°=500(m).又在△ASB 中,∠BAS =15°,∠ABS =30°,AS =1 000,∴由正弦定理得BS =ASsin15°sin30°=2 000sin15°. 在Rt △BSD 中,BD =BSsin75°=2 000sin15°sin75°=2 000sin15°cos15°=500(m), ∴BC =DC +BD =1 000(m).答案:A5.解析:由题意知SM =20,∠SNM =105°,∠NMS =45°,∴∠MSN =30°,∴MN sin30°=20sin105°, ∴MN =10sin105°=10(6-2), ∴货轮航行的速度v =10(6-2)12=20(6-2)海里/小时. 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6.解析:由已知得CD =1 500,OD =1 000,∠CDO =60°,由余弦定理得OC 2=OD 2+DC 2-2OD·CD·cos ∠CDO =1 750 000, ∴OC =5007.答案:50077.解析:如图,依题意有PB =BA =30,PC =BC =10 3.在三角形BP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2θ=(103)2+302-(103)22×103×30=32, 所以2θ=30°,4θ=60°,在三角形PCD 中可得PD =PC·sin4θ=103·32=15(m). 答案:15 m8.解析:由已知得∠BDC =∠FDC =30°,又∵AC =4,CE =2,∴BD =8,DF =4.则由余弦定理得BF 2=BD 2+DF 2-2BD·DF·cos ∠BDF =64+16-32=48. ∴BF =4 3.答案:4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9.(本小题满分18分)解:在△ABC 中,可知∠ACB =45°,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AC sin ∠ABC,解得AC =15. 又∵∠CAD =60°,∴AD =30,CD =153,sin105°=sin(45°+60°)=6+24,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BC sin ∠BAC,解得BC =15(6+2)2, 由勾股定理可得BD =BC 2+CD 2=155+ 3.综上可知两支水枪的喷射距离至少分别为30米,155+3米.10.(本小题满分18分,(1)小问8分,(2)小问10分)解:(1)由题意得:△ABC 中,AB =20,AC =10,∠CAB =120°, ∴CB 2=AB 2+AC 2-2AB·ACcos ∠CAB ,即CB 2=202+102-2×20×10cos120°=700,BC =107, 所以接到救援命令时救援船距渔船的距离为107海里.(2)△ABC 中,AB =20,BC =107,∠CAB =120°,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BC sin ∠CAB, 即20sin ∠ACB =107sin ∠120°, ∴sin ∠ACB =217. ∵cos49°=sin41°=217, ∴∠ACB =41°,故救援船应沿北偏东71°的方向救援.。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6节 函数y=sin(ωx+φ)的图象与性质及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6节 函数y=sin(ωx+φ)的图象与性质及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

解析:由题图可知 T=

所以

||


- = (T 为 f(x)的最小正周期),即 T=π,


=π,即ω=±2,又ω>0,故 f(x)=2cos(2x+ ).








点( ,0)可看作“五点法”中的第二个点,故 2× + = ,得 =- ,



则 f(x)=2cos(2x-),所以 f()=2cos(2×-)=- .


t=+2kπ或 t= +2kπ,k∈Z,

由题图可知,ωx2+ -(ωx1+ )= -= ,

即ω(x2-x1)= ,所以ω=4.




因为 f( )=sin( + )=0,所以 + =2kπ,k∈Z,即 =- +2kπ,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函数y=Asin(ωx+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Asin(ωx+ )
的图象,了解参数A,ω,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2.会用三角函
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
重要函数模型.
积累·必备知识
回顾教材,夯实四基
1.y=Asin(ωx+ )的有关概念


D.0,,,,


解析:令x 依次等于 0,,π, ,2π,得 x 依次为 0,π,2π,3π,4π.
故选 C.

3.(必修第一册 P239 练习 T2 改编)为了得到函数 y=sin(x-)的图象,只要把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B C
α β
A
D
BC AB = sin(α β ) sin(90 + β )
BC sin(90 + β ) BC cos β = 所以,AB = sin(α β ) sin(α β )
解RtABD, 得 BC cos β sin α BD = AB sin ∠BAD = sin(α β ) 28 cos 30 sin 60 = sin(60 30 ) = 42(m)
视 线
N 仰角 俯角
水平线
方位角 60度
目标方向线
视 线
二、例 题 讲 解
例2、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 ,从与烟囱底部在 、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AB, 间的距离是12m.已知测角仪器高 已知测角仪器高1.5m,求烟囱的高。 求烟囱的高。 , 间的距离是 求烟囱的高 β = 60° CD间的距离是 已知测角仪器高 想一想 图中给出了怎样的一个 几何图形?已知什么, 几何图形?已知什么, 求什么? 求什么?
a sin β AC = sin(α β ) a sin α sin β AB = AE + h = AC sin α + h = +h sin(α β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练习: 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 练习 在山顶铁塔上 处测得地面 上一点A的俯角 的俯角α= ° 上一点 的俯角 = 60° ,在塔底 C处测得 处的俯角 =30°。已 处测得A处的俯角 处测得 处的俯角β= ° 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 部分的高为28m,求出 知铁塔 部分的高为 , 山高CD. 山高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应该设 法计算出AB或 的长 法计算出 或AC的长 解:在⊿ABC中, 中 ∠BCA=90°+β, ° ∠ABC=90°-α, ∠BAC=α° β, ∠BAD=α.根据正弦定理, 根据正弦定理, 根据正弦定理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三 测量角度
测量角度问题也就是通过解三角 形求角问题, 形求角问题,求角问题可以转化为求 该角的函数值; 该角的函数值;如果是用余弦定理求 得该角的余弦,该角容易确定, 得该角的余弦,该角容易确定,如果 用正弦定理求得该角的正弦, 用正弦定理求得该角的正弦,就需要 讨论解的情况了. 讨论解的情况了.
课堂互动讲练
结合题意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画出图形 在底面三角形 中借助余弦定 理列方程 用山高h表示 用山高 表示 底面三角形未 知边长度
解方程 求出高h 求出高
课堂互动讲练
【解】 画出示意图
课堂互动练
设山高 PQ=h,则△APQ、△ BPQ 均 = , 、 为直角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 在图① 在图 ①中 , PAQ=30°, PBQ=45°. ∠ = , ∠ = 1 ∴AQ = PQ = 3 h , BQ = tan30° 1 PQ = h. tan45° 在图② 在图 ②中,∠ AQB=57°+78°= 135°, = + = , AB= 2500, = ,
三基能力强化
1.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 .两座灯塔 和 与海岸观察站 C的距离相等,灯塔 在观察站北偏东 的距离相等, 的距离相等 灯塔A在观察站北偏东 40°,灯塔 在观察站南偏东 °, 在观察站南偏东60° ° 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 则灯塔A在灯塔 的( 则灯塔 在灯塔B的 ) 在灯塔 A.北偏东 ° .北偏东10° B.北偏西 ° .北偏西10° C.南偏东 ° .南偏东10° D.南偏西 ° .南偏西10° 答案:B 答案:
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 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 10 n mile/h的速度从 处向北偏东 ° 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 的速度从 处向北偏东30° 方向逃窜, 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 快追上走私船? 快追上走私船?

高一数学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讲解

高一数学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讲解
视线
仰角 俯角
视线
水平线
3.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坡面距离。

坡面距离



α
水平距离
坡度(坡度比) i: 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坡角α: tanα=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2.方向角、方位角。
(1).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 的小于900的水平角叫方向角。
(2).方位角:指北方向线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
一、复习
1.正弦定理:sina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
2.三角形面积公式:
SABC
1 bc sin 2
A
1 ca sin B 2
1 ab sin C 2
3.正弦定理的变形:
a 2Rsin A,b 2Rsin B,c 2RsinC
sin A a ,sin B b ,sin C c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60A2C0长 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1)什么是最大仰角?
(2)例题中涉及一个怎样的三角 形? 在△ABC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BADC来自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
分析:用例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 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 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 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 ∠ACD=β, ∠CDB=γ, ∠BDA=δ.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六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及应用课件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六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及应用课件
答案:C
【题后反思】函数 y=A sin (ωx+φ)(A>0,ω>0)的图象的 作法
(1)五点法:用“五点法”作 y=A sin (ωx+φ)的简图,主要是 通过变量代换,令 z=ωx+φ,由 z 取 0,π2,π,32π,2π 来求出相 的 x,通过列表得出五点坐标,描点,连线后得出图象.
(2)图象变换法:由函数 y=sin x 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 y= A sin (ωx+φ)的图象有两种途径:“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 平移”.
第六讲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及应用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结合具体实例,了解y =A sin (ωx+φ)的实际 意义;能借助图象理解 参数ω,φ,A的意义, 了解参数的变化对函数 图象的影响
1.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函数y=A sin (ωx+φ)的图象的平移和伸缩变换以及根据图 象确定A,ω,φ的值等问题是高考的热点, 复习时,应抓住“五点法”作图和图象的变 换以及性质的应用,通过适量的训练,掌握 解决问题的通法. 2.题型一般是选择题或填空题
故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51π2+kπ,1π2+kπ(k∈Z).
答案:-51π2+kπ,1π2+kπ(k∈Z)
2.已知函数 f(x)=sin (ωx+φ)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 3-6-4 所示,则 y=fx+π6取得最小值时 x 的集合为__________.
图 3-6-4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图象,周期 T=4×172π-π3=π, 故 π=2ωπ,∴ω=2,因此 f(x)=sin (2x+φ),另外图象经过点
图 3-6-6
由图象得,当 22≤a<1 时,方程 cos 2x-π4=a 恰好有三个不 同的实数根.

高三复习:三角函数模型及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含解析答案)

高三复习:三角函数模型及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含解析答案)

§4.8 三角函数模型及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题型一 测量距离、高度问题例1(2013·江苏)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min.在甲出发2 min 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1 min 后,再从B 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 m/min ,山路AC 长为1260m ,经测量cos A =1213,cos C =35.①求索道AB 的长;②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③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题型二测量角度问题例2如图,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3-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处2海里的C处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103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以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时间.题型三利用三角函数模型求最值例3如图,在直径为1的圆O中,作一关于圆心对称、邻边互相垂直的十字形,其中y>x>0.(1)将十字形的面积表示为θ的函数;(2)θ满足何种条件时,十字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变式如图为一个缆车示意图,该缆车半径为4.8米,圆上最低点与地面距离为0.8米,且60秒转动一圈,图中OA与地面垂直,以OA为始边,逆时针转动θ角到OB,设B点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1)求h与θ间关系的函数解析式;(2)设从OA开始转动,经过t秒后到达OB,求h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缆车到达最高点时用的最少时间是多少?课堂练习:1.已知△ABC ,C 为坐标原点O ,A (1,sin α),B (cos α,1),α∈⎝⎛⎦⎤0,π2,则当△OAB 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时,α=______.2.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 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是3km ,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 3.如图所示,位于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且相距20海里的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 前往B 处救援,则cos θ等于________.4.8三角函数模型及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作业1.如图为一半径是3m的水轮,水轮的圆心O距离水面2m.已知水轮每分钟旋转4圈,水轮上的点P到水面的距离y(m)与时间x(s)满足函数关系y=A sin(ωx+φ)+2(ω>0,A>0),则ω=________,A=________.2.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观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m,并在点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求塔高AB.4.某渔船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叫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nmile的C处,并测得渔船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10nmile/h的速度向某小岛B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103nmile/h的速度前去营救,求舰艇的航向和靠近渔船所需的时间.5.某运输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钢结构ABD 是AB =BD =l ,∠B =π3的固定装置,AB 上可滑动的点C 使CD 垂直于地面(C 不与A ,B 重合),且CD 可伸缩(当CD 伸缩时,装置ABD 随之绕D 在同一平面内旋转),利用该运输装置可以将货物从地面D 处沿D →C →A 运送至A 处,货物从D 处至C 处运行速度为v ,从C 处至A 处运行速度为3v .为了使运送货物的时间t 最短,需在运送前调整运输装置中∠DCB =θ的大小.(1)当θ变化时,试将货物运行的时间t 表示成θ的函数(用含有v 和l 的式子表示); (2)当t 最小时,C 点应设计在AB 的什么位置?6某港口O 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 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 (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4.8 三角函数模型及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题型一 测量距离、高度问题例1(2013·江苏)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min.在甲出发2 min 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1 min 后,再从B 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 m/min ,山路AC 长为1260m ,经测量cos A =1213,cos C =35.①求索道AB 的长;②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③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1)答案 30+30 3解析 在△P AB 中,∠P AB =30°,∠APB =15°,AB =60,sin15°=sin(45°-30°)=sin45°cos30°-cos45°sin30°=22×32-22×12=6-24,由正弦定理得PB sin30°=ABsin15°,∴PB =12×606-24=30(6+2),∴树的高度为PB ·sin45°=30(6+2)×22=(30+303)m.(2)解 ①在△ABC 中,因为cos A =1213,cos C =35,所以sin A =513,sin C =45.从而sin B =sin [π-(A +C )]=sin(A +C ) =sin A cos C +cos A sin C=513×35+1213×45=6365. 由正弦定理AB sin C =ACsin B ,得AB =AC sin B ×sin C =1 2606365×45=1 040(m).所以索道AB 的长为1040m.②假设乙出发t 分钟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 ,此时,甲行走了(100+50t )m ,乙距离A 处130t m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d 2=(100+50t )2+(130t )2-2×130t ×(100+50t )×1213=200(37t 2-70t +50),由于0≤t ≤1040130,即0≤t ≤8,故当t =3537min 时,甲、乙两游客距离最短.③由正弦定理BC sin A =ACsin B ,得BC =AC sin B ×sin A =12606365×513=500(m).乙从B 出发时,甲已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m 才能到达C .设乙步行的速度为v m/min ,由题意得-3≤500v -71050≤3,解得125043≤v ≤62514,所以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 ,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125043,62514(单位:m/min)范围内. 题型二 测量角度问题例2 如图,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 处(3-1)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方向,距A 处2海里的C 处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103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以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时间.思维点拨 设缉私船t 小时后在D 处追上走私船,确定出三角形,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C ,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时间.解 设缉私船应沿CD 方向行驶t 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 点)走私船,则CD =103t (海里),BD =10t (海里),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有 BC 2=AB 2+AC 2-2AB ·AC cos ∠BAC =(3-1)2+22-2(3-1)·2·cos120°=6. ∴BC =6(海里).又∵BC sin ∠BAC =ACsin ∠ABC,∴sin ∠ABC =AC ·sin ∠BAC BC =2·sin120°6=22,∴∠ABC =45°,∴B 点在C 点的正东方向上, ∴∠CBD =90°+30°=120°,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BD sin ∠BCD =CDsin ∠CBD,∴sin ∠BCD =BD ·sin ∠CBD CD =10t ·sin120°103t =12.∴∠BCD =30°,∴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又在△BCD 中,∠CBD =120°,∠BCD =30°, ∴D =30°,∴BD =BC ,即10t = 6. ∴t =610小时≈15(分钟). ∴缉私船应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大约需要15分钟. 思维升华 测量角度问题的一般步骤(1)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 (2)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3)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题型三 利用三角函数模型求最值例3 如图,在直径为1的圆O 中,作一关于圆心对称、邻边互相垂直的十字形,其中y >x >0.(1)将十字形的面积表示为θ的函数;(2)θ满足何种条件时,十字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思维点拨 由题图可得:x =cos θ,y =sin θ.列出面积函数后,利用三角函数性质求解,注意θ的范围. 解 (1)设S 为十字形的面积,则S =2xy -x 2=2sin θcos θ-cos 2θ (π4<θ<π2);(2)S =2sin θcos θ-cos 2θ=sin2θ-12cos2θ-12=52sin(2θ-φ)-12,其中tan φ=12, 当sin(2θ-φ)=1,即2θ-φ=π2时,S 最大.所以,当θ=π4+φ2(tan φ=12)时,S 最大,最大值为5-12.思维升华 三角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可利用其本身的值域来求函数的最值.变式 如图为一个缆车示意图,该缆车半径为4.8米,圆上最低点与地面距离为0.8米,且60秒转动一圈,图中OA 与地面垂直,以OA 为始边,逆时针转动θ角到OB ,设B 点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 . (1)求h 与θ间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设从OA 开始转动,经过t 秒后到达OB ,求h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缆车到达最高点时用的最少时间是多少?解 (1)以圆心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以Ox为始边,OB 为终边的角为θ-π2,故点B 的坐标为(4.8cos(θ-π2),4.8sin(θ-π2)), ∴h =5.6+4.8sin ⎝⎛⎭⎫θ-π2. (2)点A 在圆上转动的角速度是π30弧度/秒,故t 秒转过的弧度数为π30t ,∴h =5.6+4.8sin ⎝⎛⎭⎫π30t -π2,t ∈[0,+∞).到达最高点时,h =10.4米.由sin ⎝⎛⎭⎫π30t -π2=1,得π30t -π2=π2,∴t =30秒, ∴缆车到达最高点时,用的最少时间为30秒.课堂练习:1.已知△ABC ,C 为坐标原点O ,A (1,sin α),B (cos α,1),α∈⎝⎛⎦⎤0,π2,则当△OAB 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时,α=______.答案 π2解析 ∵S =1-12×1×sin α-12×1×cos α-12(1-cos α)(1-sin α)=12-12sin αcos α =12-14sin2α. ∴当α=π2时,S 取到最大值.3.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 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是3km ,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3或2 3解析 如图所示,设此人从A 出发,则AB =x ,BC =3,AC =3,∠ABC =30°, 由余弦定理得(3)2=x 2+32-2x ·3·cos30°,整理,得x 2-33x +6=0,解得x =3或2 3.4.如图所示,位于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且相距20海里的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 前往B 处救援,则cos θ等于________.答案 2114解析 在△ABC 中,AB =40,AC =20,∠BAC =120°,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120°=2800,所以BC =207. 由正弦定理,得sin ∠ACB =AB BC ·sin ∠BAC =217.由∠BAC =120°,知∠ACB 为锐角,故cos ∠ACB =277.故cos θ=cos(∠ACB +30°)=cos ∠ACB cos30°-sin ∠ACB sin30°=2114.4.8 三角函数模型及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作业1.如图为一半径是3m 的水轮,水轮的圆心O 距离水面2m .已知水轮每分钟旋转4圈,水轮上的点P 到水面的距离y (m)与时间x (s)满足函数关系y =A sin(ωx +φ)+2(ω>0,A >0),则ω=________,A =________.答案 2π153 解析 每分钟转4圈,每圈所需时间T =604=15. 又T =2πω=15,∴ω=2π15,A =3. 2.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203米、4033米 解析 如图,依题意有甲楼的高度为AB =20·tan60°=203(米),又CM=DB =20(米),∠CAM =60°,所以AM =CM ·1tan60°=2033(米),故乙楼的高度为CD =203-2033=4033(米). 3.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观测点C 与D ,测得∠BCD =15°,∠BDC =30°,CD =30m ,并在点C 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60°,求塔高AB .解 在△BCD 中,∠CBD =180°-15°-30°=135°,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BDC =CD sin ∠CBD,所以BC =30sin30°sin135°=15 2 (m). 在Rt △ABC 中,AB =BC ·tan ∠ACB =152tan60°=15 6 (m).所以塔高AB 为156m.4.某渔船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叫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nmile 的C 处,并测得渔船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10nmile/h 的速度向某小岛B 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103nmile/h 的速度前去营救,求舰艇的航向和靠近渔船所需的时间.解 如图所示,设所需时间为t 小时,则AB =103t ,CB =10t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则有AB 2=AC 2+BC 2-2AC ·BC ·cos120°,可得:(103t )2=102+(10t )2-2×10×10t cos120°.整理得:2t 2-t -1=0,解得t =1或t =-12(舍去). 所以舰艇需1小时靠近渔船,此时AB =103,BC =10.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CAB =AB sin120°, 所以sin ∠CAB =BC ·sin120°AB =10×32103=12. 所以∠CAB =30°.所以舰艇航行的方位角为75°.5.某运输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钢结构ABD 是AB =BD =l ,∠B =π3的固定装置,AB 上可滑动的点C 使CD 垂直于地面(C 不与A ,B 重合),且CD 可伸缩(当CD 伸缩时,装置ABD 随之绕D 在同一平面内旋转),利用该运输装置可以将货物从地面D 处沿D →C →A 运送至A 处,货物从D 处至C 处运行速度为v ,从C 处至A 处运行速度为3v .为了使运送货物的时间t 最短,需在运送前调整运输装置中∠DCB =θ的大小.(1)当θ变化时,试将货物运行的时间t 表示成θ的函数(用含有v 和l 的式子表示);(2)当t 最小时,C 点应设计在AB 的什么位置?解 (1)在△BCD 中,∵∠BCD =θ,∠B =π3,BD =l , ∴BC =l sin (2π3-θ)sin θ,CD =3l 2sin θ, ∴AC =AB -BC =l -l sin (2π3-θ)sin θ, 则t =AC 3v +CD v =l 3v -l sin (2π3-θ)3v sin θ+3l 2v sin θ(π3<θ<2π3). (2)t =l 6v (1-3cos θsin θ)+3l 2v sin θ=l 6v +3l 6v ·3-cos θsin θ. 令m (θ)=3-cos θsin θ,θ∈(π3,2π3),则m ′(θ)=1-3cos θsin 2θ. 令m ′(θ)=0,得cos θ=13,设cos θ0=13,θ0∈(π3,2π3), 则θ∈(π3,θ0)时,m ′(θ)<0;当θ∈(θ0,2π3)时,m ′(θ)>0,∴当cos θ=13时,m (θ)取得最小值22,此时BC =6+48l . 故当BC =6+48l 时货物运行时间最短. 6某港口O 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 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规范解答解 (1)设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为S 海里, 则S =900t 2+400-2·30t ·20·cos (90°-30°) =900t 2-600t +400=900(t -13)2+300.[4分] 故当t =13时,S min =103,v =10313=30 3.[6分] 即小艇以303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相遇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7分](2)设小艇与轮船在B 处相遇.则v 2t 2=400+900t 2-2·20·30t ·cos(90°-30°),故v 2=900-600t +400t2.[9分] ∵0<v ≤30,∴900-600t +400t 2≤900,即2t 2-3t ≤0,解得t ≥23.[10分] 又t =23时,v =30, 故v =30时,t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等于23.[12分] 此时,在△OAB 中,有OA =OB =AB =20.故可设计航行方案如下: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14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2课时)系统题型——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讲义(含解析)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2课时)系统题型——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讲义(含解析)

第2课时 系统题型——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1.(2018·天津期末)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C =sin 2B ,且b =2,c =3,则a 等于( )A.12 B.3 C .2D .2 3解析:选C 由sin C =sin 2B =2sin B cos B 及正、余弦定理得c =2b ·a 2+c 2-b 22ac,代入数据得(2a +1)(a -2)=0,解得a =2,或a =-12(舍去),故选C.2.(2018·天津实验中学期中)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3sin A =5sin B ,则角C =( )A.π3B.2π3C.3π4D.5π6解析:选B ∵3sin A =5sin B ,∴由正弦定理可得3a =5b ,即a =53b .∵b +c =2a ,∴c =73b ,∴cos C =a 2+b 2-c 22ab =259b 2+b 2-499b22×53b 2=-159103=-12.∵C ∈(0,π),∴C =2π3.故选B.3.(2018·北京高考)在△ABC 中,a =7,b =8,cos B =-17.(1)求∠A ; (2)求AC 边上的高.解:(1)在△ABC 中,因为cos B =-17,所以sin B = 1-cos 2B =437.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b =32.由题设知π2<∠B <π,所以0<∠A <π2.所以∠A =π3.(2)在△ABC 中,因为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2×⎝ ⎛⎭⎪⎫-17+12×437=3314, 所以AC 边上的高为a sin C =7×3314=332.[方法技巧]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基本量的方法1.(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1+cos 2C1+cos 2B,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D 由已知1+cos 2C 1+cos 2B =2cos 2C 2cos 2B =cos 2C cos 2B =b cos Cc cos B ,∴cos C cos B =b c 或cos Ccos B =0,即C =90°或cos C cos B =b c .由正弦定理,得b c =sin B sin C ,∴cos C cos B =sin Bsin C,即sin C cos C =sin B cosB ,即sin 2C =sin 2B ,∵B ,C 均为△ABC 的内角,∴2C =2B 或2C +2B =180°,∴B =C或B +C =90°,∴△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2.(2018·重庆六校联考)在△ABC 中,cos 2B 2=a +c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6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举例教学案 理 新人教A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6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举例教学案 理 新人教A

4.6 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举例考纲要求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__________=2R.(R为△ABC外接圆半径)a2=__________;b2=__________;c2=__________变形形式①a=____,b=______,c=____;②sin A=____,sin B=__________,sin C=__________;③a∶b∶c=__________;④a+b+csin A+sin B+sin C=asin A.cos A=__________;cos B=__________;cos C=__________.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个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2.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__________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______的角叫俯角(如图①).3.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图③(1)北偏东α°:指北方向向东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2)东北方向:指北偏东45°或东偏北45°.(3)其他方向角类似.5.坡角和坡比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④,角θ为坡角).图④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比).1.(广东高考)在△ABC中,若∠A=60°,∠B=45°,BC=32,则AC=( ).A.4 3 B.2 3 C. 3 D.322.在△ABC中,cos2B2=a+c2c(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A.等边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3.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则这艘船的速度是( ).A.5海里/时B.5 3 海里/时C.10海里/时D.10 3 海里/时4.如图,为了测量隧道AB的长度,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无法求出AB长度的是( ).A.α,a,b B.α,β,aC.a,b,γD.α,β,γ5.△ABC中,若a=32,cos C=13,S△ABC=43,则b=__________.一、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1】 (辽宁高考)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角A,B,C成等差数列.(1)求cos B的值;(2)边a,b,c成等比数列,求sin A sin C的值.【例1-2】△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tan C=sin A+sin Bcos A+cos B,sin(B-A)=cos C.(1)求A,C;(2)若S△ABC=3+3,求a,c.方法提炼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就用哪一个定理.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a≤b解的个数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请做演练巩固提升1 二、三角形形状的判定【例2-1】 △ABC 满足sin B =cos A sin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例2-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 方法提炼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统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结论一般为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另外,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A ,B ,C 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提醒:1.在△ABC 中有如下结论sin A >sin B a >b .2.当b 2+c 2-a 2>0时,角A 为锐角,若可判定其他两角也为锐角,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当b 2+c 2-a 2=0时,角A 为直角,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3.当b 2+c 2-a 2<0时,角A 为钝角,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请做演练巩固提升2三、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 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2)若sin C +sin(B -A )=2sin 2A ,求△ABC 的面积. 方法提炼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2.解三角形过程中,要注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应用. 请做演练巩固提升5四、应用举例、生活中的解三角形问题【例4-1】 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偏西60° 的方向前进40米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的最大仰角为30°,求塔高.【例4-2】 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A ,B ,C 三点进行测量.已知AB =50 m ,BC =120 m ,于A 处测得水深AD =80 m ,于B 处测得水深BE =200 m ,于C 处测得水深CF =110 m ,求∠DEF 的余弦值.方法提炼1.测量距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利用示意图把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模型; (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边和角,求得该数学模型的解; (3)应用题要注意作答.2.测量高度时,需注意:(1) 要准确理解仰、俯角的概念;(2)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画出)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内应用正、余弦定理; (3)注意铅垂线垂直于地面构成的直角三角形.3.测量角度时,要准确理解方位角、方向角的概念,准确画出示意图是关键. 请做演练巩固提升6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而致误【典例】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a =3,b =2,1+2cos(B +C )=0,求边BC 上的高.错解:由1+2cos(B +C )=0,知cos A =12,∴A =π3.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sin B =b sin A a =22,∴B =π4或3π4.以下解答过程略.错因:忽视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定理,产生了增根. 正解:∵在△ABC 中,cos(B +C )=-cos A ,又∵1+2cos(B +C )=0,∴1-2cos A =0,∴A =π3.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得sin B =b sin A a =22. ∴B =π4或3π4.∵a >b ,∴B =π4.∴C =π-(A +B )=512π.∴sin C =sin(B +A )=sin B cos A +cos B sin A =22×12+22×32=6+24. ∴BC 边上的高为b sin C =2×6+24=3+12. 答题指导:1.考查解三角形的题在高考中一般难度不大,但稍不注意,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2.解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估算是一个重要步骤,估算时应考虑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 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cos A =b sin B ,则sin A cos A +cos 2B =( ).A .-12B .12C .-1D .12.在△ABC 中,(a +b +c )(a +b -c )=3ab ,且a cos B =b cos A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__. 3.(福建高考)在△ABC 中,已知∠BAC =60°,∠ABC =45°,BC =3,则AC =__________.4.(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6,c =23,则b =______.5.(山东高考)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B(tan A+tan C)=tan A tanC.(1)求证:a,b,c成等比数列;(2)若a=1,c=2,求△ABC的面积S.6.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海里/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小时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2)为保证小艇在30分钟内(含30分钟)能与轮船相遇,试确定小艇航行速度的最小值.参考答案基础梳理自测知识梳理1.asin A=bsin B=csin Cb2+c2-2bc·cos A c2+a2-2ca·cos B a2+b2-2ab·cos C①2R sin A2R sin B2R sin C②a2R b2Rc2R③sin A∶sin B∶sin Cb2+c2-a22bcc2+a2-b22caa2+b2-c22ab2.上方下方基础自测1.B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BCsin A=ACsin B,即32sin 60°=ACsin 45°,解得AC=2 3.2.B 解析:∵cos2B2=a+c2c,∴2cos2B2-1=a+cc-1,∴cos B=ac,∴a2+c2-b22ac=ac,∴c2=a2+b2.3.C 解析:如图,A,B为灯塔,船从O航行到O′,OO′BO=tan 30°,OO′AO=tan 15°,∴BO=3OO′,AO=(2+3)OO′.∵AO-BO=AB=10,∴OO′·[(2+3)-3]=10,∴OO′=5,∴船的速度为512=10海里/时.4.D 解析:利用余弦定理,可由a,b,γ或α,a,b求出AB;利用正弦定理,可由a,α,β求出AB,当只知α,β,γ时,无法计算AB.5.2 3 解析:由cos C=13,得sin C=223,∴S△ABC=12ab sin C=12×32×b×223=43.∴b=2 3.考点探究突破【例1-1】解:(1)由已知2B=A+C,A+B+C=180°,解得B=60°,所以cos B=12.(2)方法一:由已知b2=ac,及cos B=1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2B=sin A sin C,所以sin A sin C=1-cos2B=34.方法二:由已知b2=ac,及cos B=12,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B=a2+c2-ac2ac,解得a=c,所以B=A=C=60°,故sin A sin C=34.【例1-2】解:(1)因为tan C=sin A+sin Bcos A+cos B,即sin Ccos C=sin A+sin Bcos A+cos B,所以sin C cos A+sin C cos B=cos C sin A+cos C sin B,即sin C cos A-cos C sin A=cos C sin B-sin C cos B,得sin(C-A)=sin(B-C).所以C-A=B-C,或C-A=π-(B-C)(不成立),即2C=A+B,得C=π3,所以B+A=2π3.又因为sin(B-A)=cos C=12,则B-A=π6或B-A=5π6(舍去),得A=π4,B=5π12.(2)S△ABC=12ac sin B=6+28ac=3+3,又asin A=csin C,即a22=c32,得a=22,c=2 3.【例2-1】 A 解析:∵sin B=cos A·sin C,∴b=b2+c2-a22bc·c.∴b2+a2=c2.∴△ABC为直角三角形,选A.【例2-2】解:(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2=(2b+c)b+(2c+b)c,即a2=b2+c2+bc.①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 A,故cos A=-12,A=120°.(2)由①得,sin2A=sin2B+sin2C+sin B sin C.又sin B+sin C=1,故sin B=sin C=12.因为0°<B<90°,0°<C<90°,故B=C.所以△ABC是等腰钝角三角形.【例3】解:(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2+b2-ab=4,又因为△ABC的面积等于3,所以12ab sin C=3,得ab=4.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ab =4,解得⎩⎪⎨⎪⎧a =2,b =2.(2)由题意得sin(B +A )+sin(B -A)=4sin A co s A ,即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当cos A =0时,A =π2,B =π6,a =433,b =233.所以△ABC 的面积 S =12ab sin C =12×433×233×32=233; 当cos A ≠0时,得sin B =2sin A , 由正弦定理得b =2a ,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b =2a .解得⎩⎪⎨⎪⎧a =233,b =433.所以△ABC 的面积S =12ab sin C =12×233×433×32=233.综上知,△ABC 的面积为233.【例4-1】 解:依题意画出图,某人在C 处,AB 为塔高,他沿CD 前进,CD =40米,此时∠DBF =45°,从C 到D 沿途测塔的仰角,只有B 到测试点的距离最短,即BE ⊥CD 时,仰角才最大,这是因为tan∠AEB =ABBE,AB 为定值,BE 最小时,仰角最大.在△BCD 中,CD =40,∠BCD =30°,∠DBC =135°. 由正弦定理,得CDsin∠DBC =BDsin∠BCD,∴BD =40sin 30°sin 135°=20 2.在Rt△BED 中,∠BDE =180°-135°-30°=15°,BE =BD sin 15°=202×6-24=10(3-1).在Rt△ABE 中,∠AEB =30°,∴AB =BE tan 30°=103(3-3)(米).∴所求的塔高为103(3-3)米.【例4-2】 解:作DM ∥AC 交BE 于N ,交CF 于M .DF =MF 2+DM 2=302+1702=10298, DE =DN 2+EN 2=502+1202=130,EF =(BE -FC )2+BC 2=902+1202=150. 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cos∠DEF =DE 2+EF 2-DF 22DE ×EF=1302+1502-102×2982×130×150=1665.演练巩固提升1.D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2R 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a cos A =b sin B 可化为sin A cos A =sin 2B .∴sin A cos A +cos 2B =sin 2B +cos 2B =1.2.等边三角形 解析:∵(a +b +c )(a +b -c )=3ab ,∴(a +b )2-c 2=3ab . ∴a 2+b 2-c 2=ab .∴cos C =a 2+b 2-c 22ab =12.∴C =π3.∵a cos B =b cos A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 ∴sin(A -B )=0. ∴A =B .故△ABC 为等边三角形. 3. 2 解析:如图:由正弦定理得ACsin B =BCsin A ,即ACsin 45°=3sin 60°,即AC 22=332,故AC = 2.4.2 解析:∵b 2=a 2+c 2-2ac cos B =4+12-2×2×23×32=4, ∴b =2.5.(1)证明:在△ABC 中,由于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所以sinB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sin A cos A ·sin C cos C,因此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 所以sin B sin(A +C )=sin A sin C , 又A +B +C =π,所以sin(A +C )=sin B ,因此sin 2B =sin A sinC .由正弦定理得b 2=ac , 即a ,b ,c 成等比数列. (2)解:因为a =1,c =2,所以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22-(2)22×1×2=34,因为0<B <π,所以sin B =1-cos 2B =74,故△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1×2×74=74.6.解:(1)解法一:设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为s 海里,则s =900t 2+400-2·30t ·20·cos (90°-30°)=900t 2-600t +400=900⎝ ⎛⎭⎪⎫t -132+300.故当t =13时,s min =103,v =10313=30 3.即小艇以303海里/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解法二:若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又轮船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则小艇航行方向为正北方向,如图,设小艇与轮船在C 处相遇.在Rt△OAC 中,OC =20cos 30°=103,AC =20sin 30°=10. 又AC =30t ,OC =vt ,此时,轮船航行时间t =1030=13,v =10313=30 3.即小艇以303海里/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2)如图,设小艇与轮船在B 处相遇,由题意,可得(vt )2=202+(30t )2-2·20·30t ·cos(90°-30°).化简,得v 2=400t 2-600t +900=400⎝ ⎛⎭⎪⎫1t -342+675. 由于0<t ≤12,即1t ≥2,所以当1t=2时,v 取得最小值1013,即小艇航行速度的最小值为1013海里/时.。

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3.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课件.ppt

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3.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课件.ppt

解析:如图所示,某人在 C 处,AB 为塔高,他沿 CD 前进,CD=40,此时∠ DBF=45°,过点 B 作 BE⊥CD 于 E,则∠AEB=30°,
在△BCD 中,CD=40,∠BCD=30°,∠DBC=135°,由正弦定理,得 sin∠CDDBC=sin∠BDBCD, ∴BD=4s0insi1n3350°°=20 2(米)。 ∠BDE=180°-135°-30°=15°。 在 Rt△BED 中,
29
通关特训 3 如图所示,位于 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 40 海里
的 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 30°,
相距 20 海里的 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 θ 的方向即沿直线 CB 前往 B 处救援, 则 cosθ 等于( )
A.
21 7
解析: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C=45°,
由正弦定理得siAn6C0°=sin245°,
∴AC=
2× 2
23=
6。
2
答案: 6
13
4.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东方向有相距 8 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在一条直线 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东 60°,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东 75°, 则这艘船每小时航行__________海里。
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求 A、B 之间的距
离。
16
解析:如图所示,在△ACD 中,∠ACD=120°,∠CAD=∠ADC=30°,
∴AC=CD= 3 km。
在△BCD 中,∠BCD=45°,
∠BDC=75°,∠CBD=60°。
∴BC=
s3isni6n07°5°=

开展深度学习,把握问题本质——以高三一轮复习课“解三角形”为例

开展深度学习,把握问题本质——以高三一轮复习课“解三角形”为例
o
s∠BDC =π,所 以 c
o
s∠BDA +
13
b2 -9
c2
10
b2 -9a2
c
o
s∠BDC = 0,则

= 0,即
12
b2

b2
11
b2 =3
c2 +6a2 .
又b2 =a
c,所以 3
c2 -11a
c+6a2 =0,故c=3a 或

c= a.

在 △ABC 中,由 余 弦 定 理,可 知 c
o
2)问的教学片断 .
AB 2
生 1:因为 S△ABD ∶S△ADC =BD ∶DC,所 以 BD =

,求 BD 和 AC 的长 .


,共 4 个条件 .

师:由(
1)得到 的 AB =2AC 算 一 个 独 立 条 件 吗?
本题还有其他条件吗?
生 7:
AB =2AC 不算 一 个 独 立 条 件,因 为 它 是 由
角形呢? 请以本题为例进行分析 .
生 6:在 △ABD 和 △ADC 中,
AD 平 分 ∠BAC,
△ABD 面 积 是 △ADC 面 积 的 2 倍,
AD =1,DC =
由 BC =
图1
3 2,
AD =3,则 BD 的长为

思路分析:从 几 何 元 素 角 度 分 析,解 三 角 形 就 是
已知三角形的 六 个 元 素 (三 个 角 和 三 条 边 )中 的 三 个
师:例 2 的解决思路与例 1 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 4:都是建立方程解三角形 .
生 5:区别是例 1 是在一个三角 形 中 求 解,例 2 是

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含解析

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含解析

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考纲解读]1。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三角函数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考向预测]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讲是高考中的一个考查内容.预计2021年会强化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以与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问题为主要命题方向,结合正、余弦定理求解平面几何中的基本量,实际背景中求距离、高度、角度等均可作为命题角度.试题可以为客观题也可以是解答题,难度以中档为主。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错误!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错误!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1.概念辨析(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2)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错误!。

()答案(1)√(2)×(3)√(4)√2.小题热身(1)在某测量中,设A在B的南偏东34°27′,则B在A的() A.北偏西34°27′ B.北偏东55°33′C.北偏西55°33′ D.南偏西34°27′答案A解析由方向角的概念知,B在A的北偏西34°27′。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义 第29讲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及综合问题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义 第29讲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及综合问题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义第29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及综合问题1.仰角和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做方位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考点1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名师点睛]1.距离问题的类型及解法(1)类型:两点间既不可达也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2)解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2.高度问题的类型及解法(1)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画出示意图.(3)运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相关的三角形,逐步求解问题的答案,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3.角度问题的类型及解法(1)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2)方向角是相对于某点而言的,因此在确定方向角时,必须先弄清楚是哪一个点的方向角.[典例]1.(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为了测量一个不规则公园,C D 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在东西方向上选取相距1km 的,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正东方向上,且,,,A B C D 四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从点A 处观测得点C 在它的东北方向上,点D 在它的西北方向上;从点B 处观测得点C 在它的北偏东15︒方向上,点D 在它的北偏西75方向上,则,C D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km.【答案】2 【分析】由题意确定相应的各角的度数,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求得BC ,同理再求出DB ,解DBC △,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904545,9045135,9015105CAB DAB CBA ∠=-=∠=+=∠=+=,157590,15CDB DBA ∠=+=∠= ,故在ABC 中,1804510530ACB ∠=--=,故sin sin BD AB DAB ADB =∠∠ ,1sin 452sin 30BC ⨯==在ABD △中,1801513530ADB ∠=--=, 故sin sin BC AB CAB ACB =∠∠ ,1sin1352sin 30BD ⨯==, 所以在DBC △中,90CBD ∠=,则22222CD BC DB =+=+= ,故答案为:22. (2021·全国甲卷)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 848.86(单位:m).三角高程测量法是珠峰高程测量方法之一,如图是三角高程测量法的一个示意图,现有A ,B ,C 三点,且A ,B ,C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A ′,B ′,C ′满足∠A ′C ′B ′=45°,∠A ′B ′C ′=60°.由C 点测得B 点的仰角为15°,BB ′与CC ′的差为100;由B 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45°,则A ,C 两点到水平面A ′B ′C ′的高度差AA ′-CC ′约为(3≈1.732)( )A.346B.373C.446D.473答案 B解析如图所示,根据题意过C 作CE ∥C ′B ′,交BB ′于E ,过B 作BD ∥A ′B ′,交AA ′于D ,则BE =100,C ′B ′=CE =100tan 15°.在△A ′C ′B ′中,∠C ′A ′B ′=180°-∠A ′C ′B ′-∠A ′B ′C ′=75°,则BD =A ′B ′=C ′B ′·sin 45°sin 75°,又在B 点处测得A 点的仰角为45°,所以AD =BD =C ′B ′·sin 45°sin 75°, 所以高度差AA ′-CC ′=AD +BE=C ′B ′·sin 45°sin 75°+100=100tan 15°·sin 45°sin 75°+100=100sin 45°sin 15°+100=100×2222×⎝ ⎛⎭⎪⎫32-12+100=100(3+1)+100≈373.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公路北侧有一幢楼,高为60米,公路与楼脚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一人在公路上向东行走,在点A 处测得楼顶的仰角为45°,行走80米到点B 处,测得仰角为30°,再行走80米到点C 处,测得仰角为θ.则tan θ=______________.【答案】37777【解析】首先得到60,603OA OB ==,然后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OA AB OB AB OB ABO =+-⋅∠,2222cos OC BC OB BC OB OBC =+-⋅∠,然后求出OC 即可【详解】如图,O 为楼脚,OP 为楼高,则60OP =,易得:60,603OA OB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OA AB OB AB OB ABO =+-⋅∠,2222cos OC BC OB BC OB OBC =+-⋅∠,两式相加得:()22222230800OA OC AB OB OC +=+⇒=,则77OC =故377tan 2077θ=377[举一反三] 1.(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魏晋时期刘徽撰写的《海岛算经》是关于测量的数学著作,其中第一题是测量海岛的高.一个数学学习兴趣小组研究发现,书中提供的测量方法甚是巧妙,可以回避现代测量器械的应用.现该兴趣小组沿用古法测量一山体高度,如图点E 、H 、G 在水平线AC 上,DE 和FG 是两个垂直于水平面且等高的测量标杆的高度,记为h ,EG 为测量标杆问的距离,记为d ,GC 、EH 分别记为,a b ,则该山体的高AB =( )A .hd h a b +-B .hd h a b--C .hd d a b +-D .hd d a b -- 【答案】A【分析】根据所给数据,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先求出BM ,即可得解.【详解】连接FD ,并延长交AB 于M 点,如图, 因为在Rt BMD △中tan h BDM b ∠=,所以||||||tan BM BM b MD BDM h ==∠;又因为在Rt BMF △中tan h BFM a∠=, 所以||||||tan BM BM a MF BFM h ==∠,所以||||||||BM a BM b MF MD d h h-=-=, 所以||hd BM a b =-,即||hd AB BM h h a b =+=+-, 故选:A .2.(2022·江苏南通·高三期末)某校数学建模社团学生为了测量该校操场旗杆的高AB ,先在旗杆底端的正西方点C 处测得杆顶的仰角为45°,然后从点C 处沿南偏东30°方向前进20m 到达点D 处,在D 处测得杆顶的仰角为30°,则旗杆的高为( )A .20mB .10mC .103mD .1033m 【答案】B 【分析】根据条件确定相关各角的度数,表示出AB ,,AD AC 等边的长度,然后在ACD △中用余弦定理即可解得答案.【详解】如图示,AB 表示旗杆,由题意可知:45,0,630ACB ACD ADB ∠=∠=∠=︒︒︒,所以设AB x = ,则3,AD x AC x ==,在ACD △ 中,2222cos AD AC CD AC CD ACD =+-⨯⨯⨯∠ ,即2221(3)()(20)2202x x x =+-⨯⨯⨯ ,解得10x = ,(20x =-舍去),故选:B.3.(2022·辽宁·沈阳二中模拟预测)沈阳二中北校区坐落于风景优美的辉山景区,景区内的一泓碧水蜿蜒形成了一个“秀”字,故称“秀湖”.湖畔有秀湖阁()A 和临秀亭()B 两个标志性景点,如图.若为测量隔湖相望的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某同学任意选定了与A 、B 不共线的C 处,构成ABC ,以下是测量数据的不同方案: ①测量A ∠、AC 、BC ;②测量A ∠、B 、BC ;③测量C ∠、AC 、BC ;④测量A ∠、C ∠、B .其中一定能唯一确定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答案】②③【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可判断①②,利用余弦定理可判断③,根据已知条件可判断④不满足条件.【详解】对于①,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AC BC B A =,则sin sin AC A B BC =, 若AC BC >且A ∠为锐角,则sin sin sin AC A B A AB=>,此时B 有两解, 则C ∠也有两解,此时AB 也有两解;对于②,若已知A ∠、B ,则C ∠确定,由正弦定理sin sin BC AB A C=可知AB 唯一确定; 对于③,若已知C ∠、AC 、BC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AB AC BC AC BC C =+-⋅ 则AB 唯一确定;对于④,若已知A ∠、C ∠、B ,则AB 不确定.故答案为:②③.4.(2022·辽宁·大连市一0三中学模拟预测)如图所示,遥感卫星发现海面上有三个小岛,小岛 B 位于小岛A 北偏东75距离60海里处,小岛B 北偏东15距离330海里处有一个小岛 C .(1)求小岛A 到小岛C 的距离;(2)如果有游客想直接从小岛A 出发到小岛 C ,求游船航行的方向.解:(1)在ABC 中,6030330,==AB BC1807515120ABC ∠=-+=,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cos AC AB BC AB BC ABC =+-⋅⋅∠2260(30330)260(30330)cos1205400=+-⨯⨯⋅=306=AC 所以小岛A 到小岛 C 的最短距离是306.(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sin AC AB ABC ACB =∠∠ 30660120sin ACB=∠ 解得2sin ACB ∠=在ABC ∆中,,<BC ACACB ∴∠为锐角45ACB ∴∠=1801204515CAB ∴∠=--=. 由751560-=得游船应该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答:小岛A 到小岛 C 的最短距离是306;游船应该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 5.(2022·广东·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取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C 与D .现测得30BCD ∠=︒,135BDC ∠=︒,50CD =米,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45°,求塔高AB .【解】在BCD △中,1801803013515CBD BCD BDC ∠=︒-∠-∠=︒-︒-︒=︒,∵()sin sin15sin 4530CBD ∠=︒=︒-︒sin 45cos30cos45sin30=︒︒-︒︒62-=由正弦定理sin sin BC CD BDC CBD =∠∠得()sin 5031sin 62CD BDC BC CBD ⋅∠===∠-.在Rt ABC △中45ACB ∠=︒.∴)5031AB BC ==.所以塔高AB 为)5031米.➢考点2 求解平面几何问题[名师点睛]平面几何中解三角形问题的求解思路(1)把所提供的平面图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在各个三角形内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2)寻找各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交叉使用公共条件,求出结果.1.(2021·新高考八省联考)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D =CD =1.(1)若AB =32,求BC ; (2)若AB =2BC ,求cos ∠BDC . 解(1)如图所示,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cos ∠ABD =AB 2+BD 2-AD 22AB ·BD =⎝ ⎛⎭⎪⎫322+12-122×32×1=34.∵AB ∥CD ,∴∠BDC =∠ABD ,即cos ∠BDC =cos ∠ABD =34. 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BD 2+CD 2-2BD ·CD cos ∠BDC =12+12-2×1×1×34,∴BC =22. (2)设BC =x ,则AB =2BC =2x .由余弦定理可知, cos ∠ABD =AB 2+BD 2-AD 22AB ·BD =(2x )2+12-122×2x ×1=x ,①cos ∠BDC =CD 2+BD 2-BC 22CD ·BD =12+12-x 22×1×1=2-x 22.②∵AB ∥CD ,∴∠BDC =∠ABD ,即cos ∠BDC =cos ∠ABD .联立①②,可得2-x 22=x ,整理得x 2+2x -2=0,解得x 1=3-1,x 2=-3-1(舍去).将x 1=3-1代入②,解得cos ∠BDC =3-1.2.(2022·湖北·襄阳四中模拟预测)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角A 的平分线AD 交BC 边于点D . (1)证明:AB DBAC DC=,2AD AB AC DB DC =⋅-⋅;(2)若1AD =,23A π=,求DB DC ⋅的最小值. 解:(1)在ABD △和BCD △中,可得BAD CAD ∠=∠,ADB ADC π∠+∠=, 所以sin sin BAD CAD ∠=∠,sin sin ADB ADC ∠=∠,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BDADB BAD =∠∠,sin sin AC DC ADC CAD=∠∠,两式相除得AB DB AC DC =,可得ABBD BC AB AC=+,AC DC BC AB AC =+, 又由cos cos ABD ABC ∠=∠,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2222AB BD AD AB BC AC AB BD AB BC+-+-=⋅⋅ 所以()()22222222BD DC BDAD AB BD AB BC AC AB AC BD BC BD BC BC BC=+-+-=+-- 代入可得222AC AB AD AB AC BD DC AB AC AB AC=+-⋅++ABAC AB AC BD DC AB AC BD DC AB AC AB AC ⎛⎫=⋅+-⋅=⋅-⋅ ⎪++⎝⎭.(2)由1AD =,23A π=及ABD ACD ABC S S S +=△△△,可得b c bc += 根据基本不等式得2bc b c bc=+≥,解得4bc ≥,当且仅当2b c ==时等号成立,又由1AD =,2AD AB AC DB DC =⋅-⋅,可得13DB DC bc ⋅=-≥, 所以DB DC ⋅的最小值是3. [举一反三]1.(2022·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如图,已知在ABC 中,M 为BC 上一点,2AB AC BC =≤,π0,2B ⎛⎫∈ ⎪⎝⎭且15sin 8B =.(1)若AM BM =,求ACAM的值; (2)若AM 为BAC ∠的平分线,且1AC =,求ACM △的面积.解:(1)因为15sin B =π0,2B ⎛⎫∈ ⎪⎝⎭,所以27cos 1sin 8B B -=,因为2AB AC =,所以由正弦定理知sin 2sin C ABB AC==,即sin 2sin C B =,因为AM BM =,所以2AMC B ∠=∠,sin sin 22sin cos AMC B B B ∠==,在AMC 中,sin 2sin cos 7cos sin 2sin 8AC AMC B B B AM C B ∠====. (2)由题意知22AB AC ==,设BC x =,由余弦定理得222217cos 48x B x +-==,解得2BC =或32BC =.因为2AC BC ≤,所以2BC =,因为AM 为BAC ∠的平分线,BAM CAM ∠=∠所以11sin 2211sin 22ABM ACMAB AM BAM BM hS SAC AM CAM CM h⋅∠⨯==⋅∠⨯(h 为底边BC 的高)所以2BM AB CMAC ==,故1233CM BC ==,而由(1)知sin 2sin C B ==112sin 1223ACM S AC CM C =⋅⋅=⨯⨯=△. 2.(2022·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三模)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sinsin2A Bb c B +=. (1)求角C ;(2)若AB 边上的高线长为ABC 面积的最小值. 解:(1)由已知A B C π++=,所以sin sin cos 222A B C Cb b b π+-==, 所以cossin 2C b c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cos sin sin 2CB C B =, 因为B 、()0,C π∈,则sin 0B >,022C π<<,cos 02C>,所以,cos sin 2C C =,则cos 2sin cos 222C C C =,所以1sin 22C =,所以26C π=,则3C π=.(2)由11sin 22ABCSc ab C =⋅=,得4ab c =, 由余弦定理222222cos 2c a b ab C a b ab ab ab ab =+-=+-≥-=, 即24c c ≥,因为0c >,则4c ≥,当且仅当4a b c ===取等号,此时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3.(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在①2sin cos sin b C B c B =+,②cos cos 2B bC a c=-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该问题.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________. (1)求角B ;(2)若a c +=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取值范围.解:(1)选①,由2sin cos sin b C B c B =+及正弦定理可得2sin sin cos sin sin B C C B C B =+,所以,sin sin cos C B C B =,因为B 、()0,C π∈,所以,sin 0C >,则sin 0B B =>,所以,tan B =3B π∴=;选②,由cos cos 2B bC a c=-及正弦定理可得()sin cos 2sin sin cos B C A C B =-, 所以,()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A B B C B C B C A =+=+=,A 、()0,B π∈,sin 0A ∴>,所以,1cos 2B =,则3B π=.(2)因为a c +=0a <<由已知AD DC =,即BD BA BC BD -=-,所以,2BD BA BC =+, 所以,()222242BD BA BC BA BC BA BC =+=++⋅,即())22222242cos33BD c a ac c a ac a c ac aa π=++=++=+-=-22993,344a a ⎛⎡⎫=+=+∈ ⎪⎢ ⎣⎭⎝⎭,所以,34BD ≤<➢考点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交汇问题(2022·浙江省新昌中学模拟预测)已知函数21()cos sin 2f x x x x ωωω=-+,其中0>ω,若实数12,x x 满足()()122f x f x -=时,12x x -的最小值为2π. (1)求ω的值及()f x 的对称中心;(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的对边,若()1,f A a =-=ABC 周长的取值范围. 解:(1)211cos 21()cos sin 2222x f x x x x x ωωωωω-=-+=-+12cos 2sin 226x x x πωωω⎛⎫=+=+ ⎪⎝⎭, 显然()f x 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则()()122f x f x -=时,12x x -的最小值等于2T,则22T π=,则22ππω=,1ω=;令2,6x k k ππ+=∈Z ,解得,122k x k ππ=-+∈Z ,则()f x 的对称中心为,0,122k k ππ⎛⎫-+∈ ⎪⎝⎭Z ; (2)()sin(2)16f A A π=+=-,22,62A k k πππ+=-+∈Z ,又()0,A π∈,则23A π=, 由正弦定理得2sin sin sina b cA B C====,则2sin ,2sin b B c C ==, 则周长为2sin 2sin 2sin 2sin 3a b c B C B B π⎛⎫++=+=+- ⎪⎝⎭3sin 3cos 32sin()3B B B π=++=++,又03B π<<,则2333B πππ<+<,则32sin()23B π<+≤,故周长的取值范围为(23,23⎤+⎦.[举一反三]1.(2022·浙江湖州·模拟预测)已知函数()sin(),0,0,02f x A x x R A πωϕωϕ⎛⎫=+∈>><<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1)求()f x 的解析式;(2)在锐角ABC 中,若边1BC =,且3212Af π⎛⎫-= ⎪⎝⎭,求ABC 周长的最大值.解:(1)由图得2A =,32ππ3π43124T ⎛⎫=--= ⎪⎝⎭,又2πT ω=,所以2ω=, 将点π,012⎛⎫- ⎪⎝⎭代入()2sin(2)f x x ϕ=+,得πsin 06ϕ⎛⎫-+= ⎪⎝⎭,即π,6k k Z ϕπ=+∈, 考虑到π02ϕ<<,故π6ϕ=,即()f x 的解析式为π()2sin 26f x x ⎛⎫=+ ⎪⎝⎭(2)由π3212A f ⎛⎫-= ⎪⎝⎭3sin A =及π0,2A ⎛⎫∈ ⎪⎝⎭,故π3A =,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π3A =,故ππ,62B ⎛⎫∈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a b c A B C ===所以2π1sin )1sin sin3a b c B C B B ⎤⎛⎫++=+=+- ⎪⎥⎝⎭⎦1π12sin cos 12sin 26B B B ⎛⎫⎛⎫=+⋅=++ ⎪ ⎪⎝⎭⎝⎭又ππ2π,633B ⎛⎫+∈ ⎪⎝⎭,故π2sin 6B ⎛⎫+∈ ⎪⎝⎭, 故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3.2.(2022·山东淄博·三模)已知函数21()cos cos (0)2f x x x x ωωωω=-+>,其图像上相(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4a =,12bc =,()1f A =.若角A 的平分线AD交BC 于D ,求AD 的长.解:(1)因为()211cos cos 2cos 222f x x x x x x ωωωωω=-+=-πsin 26x ω⎛⎫=- ⎪⎝⎭,设函数()f x 的周期为T ,由题意222444πT ⎛⎫+=⎪+ ⎝⎭,即2224ππω⎛⎫= ⎪⎝⎭,解得1ω=,所以()πsin 26f x x ⎛⎫=- ⎪⎝⎭.(2)由()1f A =得:sin 216A π⎛⎫-= ⎪⎝⎭,即22,Z 62A k k πππ-=+∈,解得,Z 3A k k ππ=+∈,因为[0,]A π∈,所以π3A =, 因为A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D ,所以ABCABDACDSSS=+,即111sinsin sin 232626bc c AD b AD πππ=⋅⋅+⋅⋅,可得AD = 由余弦定理得:,()22222cos 3a b c bc A b c bc =+-=+-,而12bc =,得()252b c +=,因此AD ==。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22.2-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含解析】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22.2-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含解析】

22.2-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原卷版】1.某观察站C与两灯塔A,B的距离分别为3km和5km,测得灯塔A在观察站C北偏西50°,灯塔B在观察站C北偏东70°,则两灯塔A,B间的距离为() A.7B.8C.34-153D.34+1532.在△ABC中,若a cos A=b cos B,则△ABC的形状一定是()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3.(2024·武钢期中)在锐角△ABC中,若C=2B,则cb的范围为()A.(2,3)B.(3,2)C.(0,2)D.(2,2)4.某渔轮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叫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轮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海里的C处,并测得渔轮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9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21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则舰艇靠近渔轮所需的时间为()A.12小时B.23小时C.34小时D.1小时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AD=CD=7,∠ABC=120°,sin∠BAC=5314且BD为∠ABC的平分线,则BD=()A.6B.9C.72D.86.(多选)某货轮在A处看灯塔B在货轮北偏东75°,距离126n mile;在A处看灯塔C在货轮北偏西30°,距离83n mile.货轮由A处向正北航行到D处时,再看灯塔B在南偏东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与D处之间的距离是24n mileB.灯塔C与D处之间的距离是16n mileC.灯塔C在D处的西偏南60°D .D 在灯塔B 的北偏西30°7.台风中心从A 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 在A 的正东40千米处,则B 城市处于危险区的时间为________小时.8.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誉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海洋蓝洞的口径(即A ,B 两点间的距离),现取两点C ,D ,测得CD =80,∠ADB =135°,∠BDC =∠DCA =15°,∠ACB =120°,则图中海洋蓝洞的口径为________.9.如图,为方便市民游览市民中心附近的“网红桥”,现准备在河岸一侧建造一个观景台P ,已知射线AB ,AC 为两边夹角为120°的公路(长度均超过3千米),在两条公路AB ,AC 上分别设立游客上下点M ,N ,从观景台P 到M ,N 建造两条观光线路PM ,PN ,测得AM =3千米,AN =3千米.(1)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MPN =60°,求两条观光线路PM 与PN 之和的最大值.10.如图,某侦察飞机沿水平直线AC 匀速飞行,在A 处观测地面目标P ,测得俯角∠BAP =30°,飞行3分钟后到达B 处,此时观测地面目标P ,测得俯角∠ABP =60°,又飞行一段时间后到达C 处,此时观测地面目标P ,测得俯角∠BCP 的余弦值为41919,则该侦察飞机由B 至C 的飞行时间为()A .2分钟B .2.25分钟C .2.5分钟D .2.75分钟11.(多选)如图,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sin B cos C +c sin B cos A =32b ,且∠CAB =π3.点D 是△ABC 外一点,DC =1,D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命题是()A .△ABC 的内角B =π3B .△ABC 的内角C =π3C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值为532+3D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无最大值.12.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其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由三角形的三边a ,b ,c 直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据说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解决的,他得到了海伦公式,即S =p (p -a )(p -b )(p -c ),其中p =12(a +b +c ).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1261)在《数书九章》里面给出了一个等价解法,这个解法写成公式就是S =14(c 2a 2-□2),这个公式中的□=________.13.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在上海崇明区举办,以“蝶恋花”为设计理念的世纪馆,拥有全国跨度最大的自由曲面混凝土壳体,屋顶跨度280米,屋面板厚度只有250毫米.图①为建成后的世纪馆;图②是建设中的世纪馆;图③是场馆的简化图.如图③是由两个相同的半圆及中间的阴影区域构成的一个轴对称图形,AA ′∥PP ′∥OO ′∥BB ′,其中AA ′=280米,圆心距OO ′=160米,半圆的半径R =75米,椭圆中心P 与圆心O 的距离PO =40米,C ,C ′为直线PP ′与半圆的交点,∠COB =60°.(1)设α=∠A ′AB ,计算sin α的值;(2)计算∠COP 的大小(精确到1°).附:sin 36.87°≈0.6,sin 47.44°≈123-916.14.《益古演段》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李冶(1192~1279)的一部数学著作.内容主要是已知平面图形的信息,求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等.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已知∠A =60°,点B ,C 分别在∠A 的两个边上移动,且保持B ,C 两点间的距离为23,则点B ,C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BC 的中点D 到点A 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15.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 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min .在甲出发2min 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1min 后,再从B 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130m/min ,山路AC 长为1260m ,经测量,cos A =1213,cos C =35.(1)求索道AB 的长;(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 ,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22.2-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专项训练【解析版】1.某观察站C 与两灯塔A ,B 的距离分别为3km 和5km ,测得灯塔A 在观察站C 北偏西50°,灯塔B 在观察站C 北偏东70°,则两灯塔A ,B 间的距离为()A .7B .8C .34-153D .34+153解析:A 根据题意,画出草图如图所示,结合题干条件易知AC =3km ,BC =5km ,∠ACB =120°,利用余弦定理可得AB 2=32+52-2×3×5×cos 120°=49,∴AB =7km .故选A .2.在△ABC 中,若a cos A =b cos B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D 已知a cos A =b cos B ,利用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解得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即sin 2A =sin 2B ,所以2A =2B 或2A =180°-2B ,解得A =B 或A +B =90°,所以△ABC 的形状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 .3.(2024·武钢期中)在锐角△ABC 中,若C =2B ,则c b的范围为()A .(2,3)B .(3,2)C .(0,2)D .(2,2)解析:A 由正弦定理得c b =sin C sin B =sin 2B sin B =2cos B ,∵△ABC 是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均为锐角,即有0<B <π2,0<C =2B <π2,0<π-C -B =π-3B <π2,解得π6<B <π4,余弦函数在此范围内是减函数.故22<cos B <32.∴c b ∈(2,3).故选A .4.某渔轮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叫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轮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海里的C 处,并测得渔轮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9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21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则舰艇靠近渔轮所需的时间为()A .12小时B .23小时C.34小时D .1小时解析:B 如图,设舰艇在B 处靠近渔轮,所需的时间为t 小时,则AB =21t ,CB =9t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则有AB 2=AC 2+BC 2-2AC ·BC cos 120°,可得212t 2=102+81t 2+2·10·9t ·12.整理得360t 2-90t -100=0,解得t =23或t =-512(舍去).故舰艇需23小时靠近渔轮.故选B .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C =AD =CD =7,∠ABC =120°,sin ∠BAC =5314且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 =()A .6B .9C .72D .8解析:D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BAC =AC sin ∠ABC ⇒BC 5314=732⇒BC =5,由AC =AD =CD =7,可得∠ADC =60°,又∠ABC =120°,所以A ,B ,C ,D 四点共圆,∠DBC =∠DAC =60°,由余弦定理得cos ∠DBC =BD 2+BC 2-DC 22BD ·BC⇒BD =8.故选D .6.(多选)某货轮在A 处看灯塔B 在货轮北偏东75°,距离126n mile ;在A 处看灯塔C 在货轮北偏西30°,距离83n mile .货轮由A 处向正北航行到D 处时,再看灯塔B 在南偏东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处与D 处之间的距离是24n mileB .灯塔C 与D 处之间的距离是16n mileC .灯塔C 在D 处的西偏南60°D .D 在灯塔B 的北偏西30°解析:AC 由题意可知∠ADB =60°,∠BAD =75°,∠CAD =30°,所以B =180°-60°-75°=45°,AB =126,AC =83,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AD sin B =AB sin ∠ADB ,所以AD =126×2232=24(n mile),故A 正确;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CD =AC 2+AD 2-2AC ·AD cos ∠CAD ,即CD =(83)2+242-2×83×24×32=83(n mile),故B 错误;因为CD =AC ,所以∠CDA =∠CAD =30°,所以灯塔C 在D 处的西偏南60°,故C 正确;由∠ADB =60°,D 在灯塔B 的北偏西60°处,故D 错误.故选A 、C .7.台风中心从A 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 在A 的正东40千米处,则B 城市处于危险区的时间为________小时.解析:设A 地东北方向上存在点P 到B 的距离为30千米,AP =x ,在△ABP 中,PB 2=AP 2+AB 2-2AP ·AB ·cos A ,故302=x 2+402-2x ·40·cos 45°,化简得x 2-402x +700=0,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402,x 1x 2=700,所以|x 1-x 2|=(x 1+x 2)2-4x 1x 2=20,即图中CD =20千米,所以B 城市处于危险区的时间为2020=1小时.答案:18.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誉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海洋蓝洞的口径(即A ,B 两点间的距离),现取两点C ,D ,测得CD =80,∠ADB =135°,∠BDC =∠DCA =15°,∠ACB =120°,则图中海洋蓝洞的口径为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在△ACD 中,∠ACD =15°,∠ADC =∠ADB +∠BDC =150°,所以∠DAC =15°,由正弦定理得AC =80sin 150°sin 15°=406-24=40(6+2).在△BCD 中,∠BDC =15°,∠BCD =∠BCA +∠ACD =135°,所以∠DBC =30°,由正弦定理CD sin ∠CBD=BC sin ∠BDC ,得BC =CD sin ∠BDC sin ∠CBD =80×sin 15°12=160sin 15°=40(6-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1600×(8+43)+1600×(8-43)+2×1600×(6+2)×(6-2)×12=1600×16+1600×4=1600×20=32000,解得AB =805.故图中海洋蓝洞的口径为805.答案:8059.如图,为方便市民游览市民中心附近的“网红桥”,现准备在河岸一侧建造一个观景台P ,已知射线AB ,AC 为两边夹角为120°的公路(长度均超过3千米),在两条公路AB ,AC 上分别设立游客上下点M ,N ,从观景台P 到M ,N 建造两条观光线路PM ,PN ,测得AM =3千米,AN =3千米.(1)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MPN =60°,求两条观光线路PM 与PN 之和的最大值.解:(1)在△AMN 中,由余弦定理得,MN 2=AM 2+AN 2-2AM ·AN cos 120°=3+3-2×3×3×-12=9,MN =3,所以线段MN 的长度为3千米.(2)设∠PMN =α,因为∠MPN =60°,所以∠PNM =120°-α,在△PMN 中,由正弦定理得,MN sin ∠MPN =PM sin (120°-α)=PN sin α=3sin 60°=23.所以PM =23sin(120°-α),PN =23sin α,因此PM +PN =23sin(120°-α)+23sin α=2332cos α+12sin α+23sin α=33sin α+3cos α=6sin(α+30°),因为0°<α<120°,所以30°<α+30°<150°.所以当α+30°=90°,即α=60°时,PM +PN 取到最大值6.所以两条观光线路PM 与PN 之和的最大值为6千米.10.如图,某侦察飞机沿水平直线AC 匀速飞行,在A 处观测地面目标P ,测得俯角∠BAP =30°,飞行3分钟后到达B 处,此时观测地面目标P ,测得俯角∠ABP =60°,又飞行一段时间后到达C 处,此时观测地面目标P ,测得俯角∠BCP 的余弦值为41919,则该侦察飞机由B 至C 的飞行时间为()A .2分钟B .2.25分钟C .2.5分钟D .2.75分钟解析:B 设飞机的飞行速度为v ,由题知∠BAP =30°,∠ABP=60°,所以△ABP 为直角三角形,如图,过点P 作PD ⊥AC 于点D ,则AB =3v ,AP =332v ,BP =32v ,可得DP =334v ,所以DB =34v ,设CB =x v ,由cos ∠BCP =41919,可得sin ∠BCP =3×1919,则tan ∠BCP =34,又由tan ∠BCP =334v 34v +x v =34,解得x =2.25.故选B .11.(多选)如图,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sin B cos C +c sin B cos A =32b ,且∠CAB =π3.点D 是△ABC 外一点,DC =1,D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命题是()A .△ABC 的内角B =π3B .△ABC 的内角C =π3C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值为532+3D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无最大值.解析:ABC因为a sin B cos C +c sin B cos A =32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 cos C +sin C sin B cos A =32sin B ,B 为三角形内角,sin B ≠0,所以sin A cos C +cos A sin C =32,sin(A +C )=32,所以sin B =sin(A +C )=32,B =π3或B =2π3,又∠CAB =π3,所以B =2π3不合题意,所以B =π3,从而∠ACB =π3,A 、B 正确;在△ACD 中,AC 2=AD 2+CD 2-2AD ·CD cos D =9+1-2×3×1×cos D =10-6cos D ,所以S 四边形ABCD =12AD ·CD sin D +34AC 2=32sin D -332cos D +532=+532,D ∈(0,π),D -π3∈-π3,D -π3=π2,即D =5π6时,S 四边形ABCD =3+532为最大值,无最小值.C 正确,D 错.故选A 、B 、C .12.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其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由三角形的三边a ,b ,c 直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据说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解决的,他得到了海伦公式,即S =p (p -a )(p -b )(p -c ),其中p =12(a +b +c ).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1261)在《数书九章》里面给出了一个等价解法,这个解法写成公式就是S =14(c 2a 2-□2),这个公式中的□=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知c 2+a 2-b 22=ac cos B ,所以S =12ac sin B =14a 2c 2sin 2B =14(c 2a 2-c 2a 2cos 2B )=14(c 2a 2-□2),所以□=c 2+a 2-b 22.答案:c 2+a 2-b 2213.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在上海崇明区举办,以“蝶恋花”为设计理念的世纪馆,拥有全国跨度最大的自由曲面混凝土壳体,屋顶跨度280米,屋面板厚度只有250毫米.图①为建成后的世纪馆;图②是建设中的世纪馆;图③是场馆的简化图.如图③是由两个相同的半圆及中间的阴影区域构成的一个轴对称图形,AA ′∥PP ′∥OO ′∥BB ′,其中AA ′=280米,圆心距OO ′=160米,半圆的半径R =75米,椭圆中心P 与圆心O 的距离PO =40米,C ,C ′为直线PP ′与半圆的交点,∠COB =60°.(1)设α=∠A ′AB ,计算sin α的值;(2)计算∠COP 的大小(精确到1°).附:sin 36.87°≈0.6,sin 47.44°≈123-916.解:(1)易知OO ′为等腰梯形ABB ′A ′的中位线,所以cos α=280-160275=45,因为α为锐角,所以sin α=35.(2)因为AA ′∥OO ′,所以∠O ′OB =∠A ′AB =α,则∠PCO =∠COO ′=60°-α,所以在△CPO 中,OC sin ∠CPO =OP sin (60°-α),即sin ∠CPO =OC ·sin (60°-α)OP=75(sin 60°cos α-cos 60°sin α)40,则sin ∠CPO =123-916,又∠CPO 为钝角,所以∠CPO ≈132.56°.由(1)知,sin α=35,所以α≈36.87°,所以∠COO ′≈60°-36.87°=23.13°,所以∠OCP =∠COO ′=23.13°,所以∠COP =180°-∠CPO -∠OCP =180°-132.56°-23.13°≈24°.14.《益古演段》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李冶(1192~1279)的一部数学著作.内容主要是已知平面图形的信息,求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等.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已知∠A =60°,点B ,C 分别在∠A 的两个边上移动,且保持B ,C 两点间的距离为23,则点B ,C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BC 的中点D 到点A 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解析:如图,延长AD 到点P ,使AD =DP ,连接PB ,PC ,∵D 是线段BC 的中点,∴四边形ABPC 是平行四边形,∴∠ACP =120°,在△ABC 中,BC 2=12=AB 2+AC 2-2×AB ×AC ×cos 60°,∴BC 2=12=AB 2+AC 2-AB ×AC ≥AB ×AC ,当且仅当AB =AC =23时等号成立,故AB ×AC ≤12.在△ACP 中,AP 2=AC 2+CP 2-2×AC ×CP ×cos 120°=AC 2+CP 2+AC ×CP ,∵AB =CP ,∴AP 2=12+2AC ×AB ≤36,∴2AD ≤6,∴AD ≤3.故线段BC 的中点D 到点A 的最大距离为3.答案:315.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 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min .在甲出发2min 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1min 后,再从B 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130m/min ,山路AC 长为1260m ,经测量,cos A =1213,cos C =35.(1)求索道AB 的长;(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 ,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解:(1)在△ABC 中,因为cos A =1213,cos C =35,所以sin A =513,sin C =45,从而sin B =sin [π-(A +C )]=sin(A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513×35+1213×45=6365.由正弦定理得AB =AC sin B ×sin C =12606365×45=1040(m),所以索道AB 的长为1040m .(2)假设乙出发t min 后,甲、乙两游客的距离为d m ,此时,甲行走了(100+50t )m ,乙距离A 处130t m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d 2=(100+50t )2+(130t )2-2×130t ×(100+50t )×1213=200(37t 2-70t +50)=7400+6251369.因为0≤t ≤1040130,即0≤t ≤8,所以当t =3537时,甲、乙两游客距离最短.即乙出发3537min 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由正弦定理BC sin A =AC sin B ,得BC =AC sin B ×sin A =12606365×513=500(m).乙从B 出发时,甲已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m 才能到达C 处.设乙步行的速度为v m/min ,由题意得-3≤500v -71050≤3,解得125043≤v ≤62514,所以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 ,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125043,62514(单位:m/min)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2.能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关系式A B C π++=,解决三角形中的
计算和证明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关三角形
中的三角函数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正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cos θ, bc a c b 2cos 222-+=θ;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内角和定理: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
cos
2C =sin 2B A +, sin 2
C
=cos 2B A +
面积公式:S=21absinC=21bcsinA=2
1
casinB
S= pr =))()((c p b p a p p --- (其中p=2
c
b a ++, r 为内切圆半径)
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 ;b = a cos C + c cos A ;c = a cos B + b cos A (二)例题分析:
例1.在ΔABC 中,已知a=3,b=2,B=45°,求A,C 及边c .
解:由正弦定理得:sinA=23
2
45sin 3sin =
⋅= b B a ,因为B=45°<90°且b<a, 所以有两解A=60°或A=120°
(1)当A=60°时,C=180°-(A+B)=75°, c=
22
645sin 75sin 2sin sin +=
⋅=
B C
b , (2)当A=120°时,C=180°-(A+B)=15 °,c=
2
2
645
sin 15sin 2sin sin -=⋅=
B
C
b 思维点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况的讨论.
例2. △ABC 中,若
22
tan tan b
a B A =,判断△ABC 的形状。

解一:由正弦定理:B A B
A
A A A
B B A 2sin 2sin sin sin cosA cosB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22=∴==即:
∴2A = 2B 或 2A = 180︒ - 2B 即:A = B 或 A + B = 90︒∴△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解二: 由题设:222222
22222222sin cos cos sin b
a R
b b
c a c b ac b c a R a b a B A B A =⋅
-+-+⋅
⇒= 化简:b 2(a 2 + c 2 - b 2) = a 2(b 2 + c 2 - a 2) ∴(a 2 -b 2)(a 2 + b 2 - c 2)=0 ∴a = b 或 a 2 + b 2 = c 2 ∴△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思维点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从角或边入手.
例3.在ΔABC 中,已知A,B,C成等差数列,b=1, 求证:1<a+c ≤2. 由正弦定理: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得a+c=B
b sin (sinA+sinC)= 232(sinA+sinC)= 332 [sinA+sin(120°-A)]=2sin(A+30°),因为0°<A<120°,所以30°<A+30°<150°,故1<2sin(A+30°)≤2.
法二.∵B=60°,b=1,∴a 2
+c 2
-b 2
=2accos60°, ∴a 2
+c 2
-1=ac, ∴a 2
+c 2
-ac=1,
∴(a+c) 2
+3(a-c) 2
=4, ∴(a+c) 2
=4-3(a-c) 2
. ∵0≤a-c<1 ∴0≤3(a-c)2
<3, ∴4-3(a-c) 2
≤4, 即(a+c) 2
≤4, a+c ≤2a+c>1, 1<a+c ≤2. 思维点拨: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例4.已知⊙O 的半径为R ,,在它的内接三角形ABC 中,有
(
)(
)
B b a
C A R sin 2sin sin 222-=
-成立,求△ABC 面积S 的最大值.
解:由已知条件得
()()
(
)
b a B
R B A R -=-2sin 2sin sin
222
2
.即有 2222b ab c a -=-,
又 222cos 222=
-+=ab c b a C ∴ 4
π
=c . ∴ B A R ab C ab S sin sin 442
42sin 212⋅===
()()[]B A B A R --+-
=cos cos 2
22
()⎥⎥⎦

⎢⎢⎣⎡-+=
B A R cos 2
2222 .
所以当A = B 时,2
max 2
12R S +=
. 思维点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例5: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10
2
arccos
(=θθ方向 300 km 的海面P 处,并以20 km / h 的速度向西偏北
45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 km , 并以10 km / h 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解(一) 如图建立坐标系:以O 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正向. 在时刻:t (h )台风中心),(y x P 的坐标为
⎪⎪⎩
⎪⎪⎨
⎧⨯+⨯-=⨯-⨯=.22201027300,2
220102300t y t x 此时台风侵袭的区域是2
22)]([)()(t r y y x x ≤-+-,
其中10)(=t r t+60,
若在t 时,该城市O 受到台风的侵袭,则有
,)6010()0()0(222+≤-+-t y x
即,)6010()2
2201027300()2220102300(222+≤⨯+⨯-+⨯-⨯
t t t 即0288362
≤+-t t , 解得2412≤≤t .
答:12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气侵袭
解(二)设在时刻t(h)台风中心为Q,此时台风侵袭的圆形区域半径为10t+60(km)
若在时刻t 城市O 受到台风的侵袭,则6010+≤t OQ 由余弦定理知OPQ PO PQ PO PQ OQ ∠⋅-+=cos 22
2
2
由于PO=300,PQ=20t
()
5
445cos cos =
-=∠ θOPQ
故2
22222300960020cos 2t t t OPQ PO PQ PO PQ OQ +-=∠⋅-+=
因此()2
2
226010300960020+≤+-t t t t
解得2412≤≤t
(三)巩固练习:
1.已知(,),n a b =向量n m ⊥,且n m =,则m 的坐标是 ( ) A.(,)(,)b a b a --或 B. (,)a b - C. (,)(,)a b a b --或 D. (,)b a - 2.已知11(1,),(0,),,22a b c a kb d a b ==-=+=-,c 与d 的夹角为4
π
,则k 等于 ( ) A. 1 B. 2 C.
1
2
D.-1 3.已知2,5,3a b a b ===-,则a b +等于 ( )
A. 23
B. 35
C.
D.
4.等腰Rt △ABC 中,2,AB AC AB BC ==则=
5.若向量3a b +与75a b -垂直,4a b -与72a b -垂直,则非零向量a 与b 的夹角是 ___________。

答案:1、A 2、A 3、C 4、-4 5、60
四、小结: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关三角形中的
三角函数问题.
五、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