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来,政治行为是指经营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备选 方案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获取并使用权力及其它资源以 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他们将政治行为视为组织正常的 决策过程,它本身是中性的,对组织并非有不可避免的 危害性。 另一种观点强调政治活动是一种自利性行为( F--G= ) ,行动主体信奉马基雅 H29,$&@#;F/.>-9 40 2.A ,$&&() 维利主义,它包括不被组织认可的活动,并强调将个人 或团体利益置于组织利益之上。这些学者认为组织应该 避免这种行为。 I29G/>-9 等($&@")则不同意将上述两种观点截然分 开探讨,认为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即组织政治行为 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他们通过对 ’" 个组织管理者的实 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并认为管理者能够鉴别某种政治 行为的影响是正面抑或负面,接着较为详尽地罗列了正 面和负面的具体内容。诸如,正面的影响包括改善个人 职业生涯、更有效达成组织目标等;负面的影响包括政 治过程中“失败者”被降级或是失去工作、资源浪费以 及形成一个没有效率的组织文化等。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任迎伟,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
万方数据
+’
式下,组织中的行为并非随意或偶发;组织目标清晰, 且决策思路讲究逻辑性;总能找到最优决策方案等。这 种模式存在的条件是:完善可靠的信息系统、组织高度 集权且内部具有统一的价值观等。与此相反,在政治决 策模式下,其假设是:组织由许多派别构成,它们各自 拥有互不相同的利益目标及价值观,甚至对组织目标也 很难达成共识;信息缺乏,对有关决策备选方案的信息 也知之甚少;组织内部的讨价还价和冲突是常态;强调 彻底分权等。接着,他认为,现实中很少有组织能满足 上述任何一种决策模式发生所需条件,而通常是介于它 们之间。为此,他提出一种新的组织决策模式— — —混合 决策模式。提出该模式旨在证明组织中政治行为发生的 普遍性,只是政治行为的影响程度随着具体的组织情景 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情景因素包括组织目标、上 下级关系、信息系统运作效率、组织集权程度等。 此外,有些学者从空间(组织结构)和时间(组织 生命周期)两角度分析组织政治行为产生的条件。 !、组织政治活动在组织中发生的环节分析。虽然组 织政治行为普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组织中每个环节或 部门都会发生。根据 "#$%& 和 ’())#*(+,-.)的研究,当 一个组织的各项政策愈模糊不清晰时,组织政治行为愈 容易发生,例如对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拔调 动、主管的权责等方面失之明确规定的组织容易发生政 治行为。相反,那些清楚界定各自职责即有明确规章制 度的组织部门,则政治活动相应少。依据此说法,愈是 组织高层,政治行为愈容易发生,因为与组织基层相比, 高层对自己职责的界定通常相当模糊。 /001$ 及其同事( +,2,)同 样 认 为,在 一 个 组 织 中, 制度政策相当不明确的部门,政治活动现象最普遍(例 如董事会、高层经理层、营销部等) ;而制度政策非常明 确的部门(生产和会计部门) ,政治行为则少。由于政治 行为往往是自利性行为,他们进一步解释,为什么部门 总倾向于将那些用于规范自身行为(工作流程)的政策 模糊化。 31145$ 等(+,-2)认为,组织政治活动的产生 概率与对目标的模糊性、决策和绩效评定的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员工争夺稀缺资源的激烈程度等成正比。 同样,61))78 和 97$:(+,,+)通过对人力资源部门深 入研究后认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许多方面(人员选拔、 绩效考评等)存在固有的高度模糊性,一旦开展这些专 项工作时,政治行为很容易发生。 总之,这些研究发现,存在模糊政策的部门(如管 理高层等工作行为很难规范化的部门)中容易发生组织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发生的组织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 和 /)788(+,-<)指出,在组织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政治 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不一样。在组织成立之初,由于组织 结构简单,加之成员多为创业者( =$>)1?)1$1()8)普遍有 强烈的使命感,政治行为很少发生。但随着组织日趋成
对组织政治行为的研究源于对组织权力的研究。长 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界对组织权力的来 源、构成以及运用方面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与此同 时,许多学者注意到,管理者并非完全按照组织业已制 定的程序或规则来获得或行使手中的权力,即组织中的 管理者并不总是将组织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他们可能会 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优先实现自身利益。据此,有些学者 开始提出组织政治行为( ,-./0/12. 34526/-78 /9 :8;29/<20/-9) 这一概念。从 !" 世纪 +"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对该问题 研究的深入,理论界专门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 — 组织政治学(又称组织政治行为理论) (:8;29/<20/-92. ,-.= (,?4??48,$&+@,)..49 40 2.A ,$&+&) ,该领域已经成为 /0/1>) 组织行为学、组织结构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组织政治 行为理论主要观点大多在 !" 世纪 @" 年代提出, B4??84C ,?= 4??48 和 D-E480 FA )..49 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该领域 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组织政治行为的本质、产生条件、政 治行为策略、伦理评价等。本文将依此思路对西方已就 该问题所做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天府新论 !""# 年第 ! 期(总 $!! 期)
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
任迎伟
[摘要]近几年,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这也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它的一 个分支— — —组织政治行为理论。但目前国内对该分支领域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我们对国外 组织政治行为理论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希望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组织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组织政治行为伦理评价
四、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类型分析
要了解组织政治行为,我们需厘清政治行为所运用 的策略。’(0%1)、 %1 H5$: 等( +,-I)在 /001$ 及其合作者 有关经理人员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种策略,之 后又有许多学者对此作了补充。现分述如下: (+)截留那些对自己不利 +、控制信息源。具体有: 的信息; (!)力求避免与那些想获得某种信息但自己却 不愿意透露的人接触; (;)选择性地披露信息; (E)向 别人 提 供 不 太 相 关 的 信 息。 610%4#$ ( +,-- ) 通 过 对 /JKJ’ 8 AL5$1 M>5)18 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树立良好 形 象。具 体 有: ( +)成 功 者 的 打 扮; (!)总是与组织内工作有成效的人打成一片。 ")11$F1): (+,,.)还补充了一点,即刻意显示自己成功和善良的一 面。他们往往首先想组织将认同哪些行为,然后就去模 仿这些行为。61))78 和 97$:(+,,+)称他们为变色龙( N)O
Fra Baidu bibliotek
一、有关组织政治行为的概念
有关组织政治学的定义大体类似,即它是指个体、 团队或部门采取未经组织认同的行动来影响他人去实现 自身目标的行为总称。但依其道德取向不同,却有两种 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将组织政治行为视为一种自 然程序,用于解决组织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分歧( ,?4?= 。它其实是讨价还价和磋商的一个过程,用以 ?48,$&@$) 应付不同观点间的分歧与冲突。在持有此观点的学者看
二、组织政治活动发生的 组织内部环境条件研究
$、组织政治行为发生的普遍性。 ,?4??48( $&@$)在 其著作《 ,-J48 /9 :8;29/<20/-9>》中提出了三种决策模式, 即理性模式( D20/-92. I-G4.) ,政治模式( ,-./0/12. I-G4.) 和混合模式(I/K4G I-G4.) 。这三种决策模式的提出旨在 证明,政治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他假设,在理性决策模
三、组织政治活动发生的原因分析
AB1BB1)(+,,!)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政治行 为产生的原因作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导致政治行为发生 的原因有:(+)组织存在不确定性( C$D1)>#7$>*) 。诸如 环境变数太多,组织目标不明确等。 (!)利益巨大。 (;) 各横向部门的利益相冲突时,即它们之间存在利益消长 关系。 (E)各部门权力大致相当时。")11$F1):(+,,;)等 通过举例对 AB1BB1) 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一富翁向一 慈善机构捐助 +... 万美元,该慈善机构由几个部门(如 拯救濒危动物、救助无家可归者等)构成。这些部门主 管均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当然愈多愈好。这时,有几方 面因素容易导致政治行为,一是机构的目标不明确,它 不能明确规定这笔钱该化在哪里;二是利益巨大,争夺 也就更为激烈;三是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消长关系;四 是各部门权力相当(如果某一部门占控制地位时,它就 有权决定资源的分配) 。 G5FF7$8(+,,<)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从员工个人以 及组织两方面探讨政治行为发生的原因。图 + 说明他的 结论。应该说,到目前为止, G5FF7$8 对政治行为成因的 分析最为深刻。
熟和复杂,内部的部门化( @1?#)>41$>#07&1)导致出现各 种利益群体,政治行为开始出现;特别是当组织趋于衰 退时,由于各部门和成员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政治行 为更为严重。")#* 他们也从另一角度探讨该问题,创业 之初,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基本趋同, 组织能为其成员提供明确的正面的预期(目标) ,并且成 员也认同这种预期,因此二者之间容易构筑积极的“心 理契约” ;而当组织处于衰退阶段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 标之间发生背离,这种情况下,双方再也难以构筑所谓 积极的“心理契约” ,这为个人或团队自利行为即政治行 为产生提供了前提。
2E
万方数据
。.’//$#-(0112)把与此相关的技 !"#$%"&$’#"( )*"+,(,’#-) 巧称为“印象管理” ( 3+45,--$’# 6"#"!,+,#&) 。 。其实在 7、寻求支持。强调互利互惠( .,8$45’8$&9)
此之间,:5,;,#/<5!* 和 6"<5,5(01=>)指出,寻求他人支 持的前提是,你们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
资料来源: ?&,4*,# @A .’//$#《组织行为学》 ,7B1 页 C 7DE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11B 年版。 >、谴责和打压他人。当不好事件发生时,寻求替罪 羊( ?8"4,!’"&)是一种常用的伎俩。 F’,G,5( 011E)调查 发现,当公司业绩下降时,往往通过怪罪于下属,以使 自己免于被降职乃至解雇。尽管有违社会道德,但在公 司中这种方式仍被普遍采用。 (0)寻求有权势 2、与更有权势的人联盟。具体有: 的人; (E)寻求联盟。弱势群体通过联盟是获得权力的 有效途径之一( H,(;+"#,01==) 。 )’//(0110)也证实了 这一点,指出组织中存在几个群体通过联合来达到共同 目标(如赶走 )IJ 等) 。 此外,.’//$#-(0112)在上述基础上,又增加了一 政治策略,即防御性策略( K,L,#-$M, N"8&$8) ,包括不作 为、避免责备、避免变革等。并认为,从短期来看,广 泛使用该策略可以很好地增进个人利益,但从长远看, 这种策略会产生许多病态行为,导致组织僵化,丛而降 低组织的效率。 F<8*"#"# 等(0111)认为组织中,个体 或 团 体 常 用 的政治策略包括: (0)以谦逊的姿态来听取劝告或接受 建议; (E)保持自身的灵活性,即从来不将自己局限于 某一个职位或计划当中; (7)有选择的沟通,即有意识 隐瞒信息或者精心选择信息披露的时间; (>)习惯作出 躇踌满志、胸有成竹的样子; (2)总以管理者身份自居, 与下属保持必要的距离;(B)即使有妥协也是暂时的, 因为在其内心里以及在日后的行动中仍坚持己见。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来,政治行为是指经营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备选 方案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获取并使用权力及其它资源以 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他们将政治行为视为组织正常的 决策过程,它本身是中性的,对组织并非有不可避免的 危害性。 另一种观点强调政治活动是一种自利性行为( F--G= ) ,行动主体信奉马基雅 H29,$&@#;F/.>-9 40 2.A ,$&&() 维利主义,它包括不被组织认可的活动,并强调将个人 或团体利益置于组织利益之上。这些学者认为组织应该 避免这种行为。 I29G/>-9 等($&@")则不同意将上述两种观点截然分 开探讨,认为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即组织政治行为 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他们通过对 ’" 个组织管理者的实 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并认为管理者能够鉴别某种政治 行为的影响是正面抑或负面,接着较为详尽地罗列了正 面和负面的具体内容。诸如,正面的影响包括改善个人 职业生涯、更有效达成组织目标等;负面的影响包括政 治过程中“失败者”被降级或是失去工作、资源浪费以 及形成一个没有效率的组织文化等。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任迎伟,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
万方数据
+’
式下,组织中的行为并非随意或偶发;组织目标清晰, 且决策思路讲究逻辑性;总能找到最优决策方案等。这 种模式存在的条件是:完善可靠的信息系统、组织高度 集权且内部具有统一的价值观等。与此相反,在政治决 策模式下,其假设是:组织由许多派别构成,它们各自 拥有互不相同的利益目标及价值观,甚至对组织目标也 很难达成共识;信息缺乏,对有关决策备选方案的信息 也知之甚少;组织内部的讨价还价和冲突是常态;强调 彻底分权等。接着,他认为,现实中很少有组织能满足 上述任何一种决策模式发生所需条件,而通常是介于它 们之间。为此,他提出一种新的组织决策模式— — —混合 决策模式。提出该模式旨在证明组织中政治行为发生的 普遍性,只是政治行为的影响程度随着具体的组织情景 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情景因素包括组织目标、上 下级关系、信息系统运作效率、组织集权程度等。 此外,有些学者从空间(组织结构)和时间(组织 生命周期)两角度分析组织政治行为产生的条件。 !、组织政治活动在组织中发生的环节分析。虽然组 织政治行为普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组织中每个环节或 部门都会发生。根据 "#$%& 和 ’())#*(+,-.)的研究,当 一个组织的各项政策愈模糊不清晰时,组织政治行为愈 容易发生,例如对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拔调 动、主管的权责等方面失之明确规定的组织容易发生政 治行为。相反,那些清楚界定各自职责即有明确规章制 度的组织部门,则政治活动相应少。依据此说法,愈是 组织高层,政治行为愈容易发生,因为与组织基层相比, 高层对自己职责的界定通常相当模糊。 /001$ 及其同事( +,2,)同 样 认 为,在 一 个 组 织 中, 制度政策相当不明确的部门,政治活动现象最普遍(例 如董事会、高层经理层、营销部等) ;而制度政策非常明 确的部门(生产和会计部门) ,政治行为则少。由于政治 行为往往是自利性行为,他们进一步解释,为什么部门 总倾向于将那些用于规范自身行为(工作流程)的政策 模糊化。 31145$ 等(+,-2)认为,组织政治活动的产生 概率与对目标的模糊性、决策和绩效评定的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员工争夺稀缺资源的激烈程度等成正比。 同样,61))78 和 97$:(+,,+)通过对人力资源部门深 入研究后认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许多方面(人员选拔、 绩效考评等)存在固有的高度模糊性,一旦开展这些专 项工作时,政治行为很容易发生。 总之,这些研究发现,存在模糊政策的部门(如管 理高层等工作行为很难规范化的部门)中容易发生组织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发生的组织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 和 /)788(+,-<)指出,在组织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政治 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不一样。在组织成立之初,由于组织 结构简单,加之成员多为创业者( =$>)1?)1$1()8)普遍有 强烈的使命感,政治行为很少发生。但随着组织日趋成
对组织政治行为的研究源于对组织权力的研究。长 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界对组织权力的来 源、构成以及运用方面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与此同 时,许多学者注意到,管理者并非完全按照组织业已制 定的程序或规则来获得或行使手中的权力,即组织中的 管理者并不总是将组织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他们可能会 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优先实现自身利益。据此,有些学者 开始提出组织政治行为( ,-./0/12. 34526/-78 /9 :8;29/<20/-9) 这一概念。从 !" 世纪 +"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对该问题 研究的深入,理论界专门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 — 组织政治学(又称组织政治行为理论) (:8;29/<20/-92. ,-.= (,?4??48,$&+@,)..49 40 2.A ,$&+&) ,该领域已经成为 /0/1>) 组织行为学、组织结构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组织政治 行为理论主要观点大多在 !" 世纪 @" 年代提出, B4??84C ,?= 4??48 和 D-E480 FA )..49 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该领域 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组织政治行为的本质、产生条件、政 治行为策略、伦理评价等。本文将依此思路对西方已就 该问题所做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天府新论 !""# 年第 ! 期(总 $!! 期)
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
任迎伟
[摘要]近几年,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这也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它的一 个分支— — —组织政治行为理论。但目前国内对该分支领域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我们对国外 组织政治行为理论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希望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组织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组织政治行为伦理评价
四、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类型分析
要了解组织政治行为,我们需厘清政治行为所运用 的策略。’(0%1)、 %1 H5$: 等( +,-I)在 /001$ 及其合作者 有关经理人员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种策略,之 后又有许多学者对此作了补充。现分述如下: (+)截留那些对自己不利 +、控制信息源。具体有: 的信息; (!)力求避免与那些想获得某种信息但自己却 不愿意透露的人接触; (;)选择性地披露信息; (E)向 别人 提 供 不 太 相 关 的 信 息。 610%4#$ ( +,-- ) 通 过 对 /JKJ’ 8 AL5$1 M>5)18 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树立良好 形 象。具 体 有: ( +)成 功 者 的 打 扮; (!)总是与组织内工作有成效的人打成一片。 ")11$F1): (+,,.)还补充了一点,即刻意显示自己成功和善良的一 面。他们往往首先想组织将认同哪些行为,然后就去模 仿这些行为。61))78 和 97$:(+,,+)称他们为变色龙( N)O
Fra Baidu bibliotek
一、有关组织政治行为的概念
有关组织政治学的定义大体类似,即它是指个体、 团队或部门采取未经组织认同的行动来影响他人去实现 自身目标的行为总称。但依其道德取向不同,却有两种 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将组织政治行为视为一种自 然程序,用于解决组织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分歧( ,?4?= 。它其实是讨价还价和磋商的一个过程,用以 ?48,$&@$) 应付不同观点间的分歧与冲突。在持有此观点的学者看
二、组织政治活动发生的 组织内部环境条件研究
$、组织政治行为发生的普遍性。 ,?4??48( $&@$)在 其著作《 ,-J48 /9 :8;29/<20/-9>》中提出了三种决策模式, 即理性模式( D20/-92. I-G4.) ,政治模式( ,-./0/12. I-G4.) 和混合模式(I/K4G I-G4.) 。这三种决策模式的提出旨在 证明,政治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他假设,在理性决策模
三、组织政治活动发生的原因分析
AB1BB1)(+,,!)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政治行 为产生的原因作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导致政治行为发生 的原因有:(+)组织存在不确定性( C$D1)>#7$>*) 。诸如 环境变数太多,组织目标不明确等。 (!)利益巨大。 (;) 各横向部门的利益相冲突时,即它们之间存在利益消长 关系。 (E)各部门权力大致相当时。")11$F1):(+,,;)等 通过举例对 AB1BB1) 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一富翁向一 慈善机构捐助 +... 万美元,该慈善机构由几个部门(如 拯救濒危动物、救助无家可归者等)构成。这些部门主 管均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当然愈多愈好。这时,有几方 面因素容易导致政治行为,一是机构的目标不明确,它 不能明确规定这笔钱该化在哪里;二是利益巨大,争夺 也就更为激烈;三是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消长关系;四 是各部门权力相当(如果某一部门占控制地位时,它就 有权决定资源的分配) 。 G5FF7$8(+,,<)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从员工个人以 及组织两方面探讨政治行为发生的原因。图 + 说明他的 结论。应该说,到目前为止, G5FF7$8 对政治行为成因的 分析最为深刻。
熟和复杂,内部的部门化( @1?#)>41$>#07&1)导致出现各 种利益群体,政治行为开始出现;特别是当组织趋于衰 退时,由于各部门和成员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政治行 为更为严重。")#* 他们也从另一角度探讨该问题,创业 之初,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基本趋同, 组织能为其成员提供明确的正面的预期(目标) ,并且成 员也认同这种预期,因此二者之间容易构筑积极的“心 理契约” ;而当组织处于衰退阶段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 标之间发生背离,这种情况下,双方再也难以构筑所谓 积极的“心理契约” ,这为个人或团队自利行为即政治行 为产生提供了前提。
2E
万方数据
。.’//$#-(0112)把与此相关的技 !"#$%"&$’#"( )*"+,(,’#-) 巧称为“印象管理” ( 3+45,--$’# 6"#"!,+,#&) 。 。其实在 7、寻求支持。强调互利互惠( .,8$45’8$&9)
此之间,:5,;,#/<5!* 和 6"<5,5(01=>)指出,寻求他人支 持的前提是,你们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
资料来源: ?&,4*,# @A .’//$#《组织行为学》 ,7B1 页 C 7DE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11B 年版。 >、谴责和打压他人。当不好事件发生时,寻求替罪 羊( ?8"4,!’"&)是一种常用的伎俩。 F’,G,5( 011E)调查 发现,当公司业绩下降时,往往通过怪罪于下属,以使 自己免于被降职乃至解雇。尽管有违社会道德,但在公 司中这种方式仍被普遍采用。 (0)寻求有权势 2、与更有权势的人联盟。具体有: 的人; (E)寻求联盟。弱势群体通过联盟是获得权力的 有效途径之一( H,(;+"#,01==) 。 )’//(0110)也证实了 这一点,指出组织中存在几个群体通过联合来达到共同 目标(如赶走 )IJ 等) 。 此外,.’//$#-(0112)在上述基础上,又增加了一 政治策略,即防御性策略( K,L,#-$M, N"8&$8) ,包括不作 为、避免责备、避免变革等。并认为,从短期来看,广 泛使用该策略可以很好地增进个人利益,但从长远看, 这种策略会产生许多病态行为,导致组织僵化,丛而降 低组织的效率。 F<8*"#"# 等(0111)认为组织中,个体 或 团 体 常 用 的政治策略包括: (0)以谦逊的姿态来听取劝告或接受 建议; (E)保持自身的灵活性,即从来不将自己局限于 某一个职位或计划当中; (7)有选择的沟通,即有意识 隐瞒信息或者精心选择信息披露的时间; (>)习惯作出 躇踌满志、胸有成竹的样子; (2)总以管理者身份自居, 与下属保持必要的距离;(B)即使有妥协也是暂时的, 因为在其内心里以及在日后的行动中仍坚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