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
当代法国政治体系的理论分析及其启示
当代法国政治体系的理论分析及其启示当代法国政治体系是由一个总统制和议会制相结合的政治体系组成。
法国总统是国家首脑,拥有重要的国家权力,但对一些议会决策必须获得议会的批准。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国民议会由选举产生,参议院则由各个地区的代表组成。
此外,地方政府也在法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权力被分派到各个地区和社区。
目前,法国面临着一系列政治问题。
首先,有关犯罪和恐怖主义问题的争议越来越多。
另外,政治腐败事件和经济上的困难也成为了法国政治体系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对法国政治体系的分析和启示具有极大的意义。
首先,对法国政治体系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个对比法国制度优点和缺点的机会。
法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政府权力集中在总统手中。
这种高度集中的优势在于决策效率高、决策快速。
然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会导致过度集中化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因此,法国需要的是一种更好的制度来平衡政府权力。
例如,可以在压制恐怖主义威胁的同时,尊重公民自由和个人隐私的权利。
其次,对法国政治体系的理论分析还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反思国家部门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公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方式可能会过于复杂和耗时,而且各种制度间的协调不足。
另一方面,政府的收入可能并不足以满足人民的需求,或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重新考虑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问题以推动司法机构改革。
总的来说,对法国政治体系的理论分析为改善法国政治体系的现状提供了很多启示。
例如,法国的政治体系需要更好的平衡和分权机制来避免权力滥用。
此外,加强国家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可以提高公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无论如何,理论分析为改善政治体系和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框架和思想。
西方行为行政管理理论
西方行为行政管理理论一、理论阐释西方行为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公共管理是一个具有特殊行为特征和动态过程的社会活动。
该理论强调人性、行为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行政管理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的行为特征和组织内部的处理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问题。
西方行为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的行为特征:该理论强调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人的行为特征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内部心理机制的影响。
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理解并适应人的行为特征,以更好地引导和管理人的行为。
2. 组织内部的处理方式:该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角色、权力、决策、沟通等因素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影响。
组织内部的处理方式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注重组织内部的角色分配、权力运作、决策机制和沟通途径等因素。
3. 动态过程:该理论强调公共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公共管理者需要根据客观条件来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
公共管理中的问题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适应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
西方行为行政管理理论的阐释强调了人的行为特征和组织内部的处理方式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提醒公共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关注人性和组织内部的因素,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问题。
二、理论发展西方行为行政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主要包括心理学派、社会学派和组织学派。
每个阶段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1. 心理学派:20世纪初,行政管理学兴起,公共管理学者开始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公共管理中,强调人的行为特征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潘菲尔德、卢温、贾博斯等。
他们通过研究人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理论,如潘菲尔德的效率原则、卢温的领导理论等。
2. 社会学派:20世纪中期,公共管理学者开始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公共管理中,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国际政治原理
国际政治原理
国际政治原理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
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于研究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跨国政党、跨国公司等。
此外,国际政治原理还包括对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于国际政治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政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各国的对外政策等关键问题。
总之,国际政治原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通过对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国际政治系统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国际政治现象和趋势的重要工具。
论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
论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摘要当代西方国家为了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信念、准则和价值,巩固资本主义制度,非常重视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并且在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其政治社会化虽然带有其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但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所包含的一些有成效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等都有值得我们可资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经验“西方国家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来对他们的官员、学生、群众、军队灌输资本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信条。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也是抓得很紧的。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信念、准则和价值,巩固资本主义制度,非常重视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并且在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认真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改进和加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
一、对政治社会化概念的理解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环节。
它对于个体政治人格的形成、对于政治文化的传承和政治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学说强调德治和心治,尤其注重政治教化的作用。
在儒家的政治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是政治的根本和基础。
西方政治学者从不同侧面揭示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从社会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政治体系本身是政治社会化的主体,它试图通过体系内主导政治意识的传播来实现政治体系的一体化以及获得体系有效运行的社会环境。
从个体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在与社会的政治互动中习得政治知识和能力,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二、当代西方国家政治社会化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虽然带有其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但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所包含的一些有成效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等都有值得我们可资借鉴的地方。
世界各国的政治宪制形式及其特点分析
世界各国的政治宪制形式及其特点分析政治宪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及其职责、公民的权利和职责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国家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各国中,不同的政治宪制形式体现了不同的国家制度特点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在不涉及政治的前提下,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宪制形式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1. 总统制总统制是一种权力分立的政治宪制形式,主要分为强制总统制和弱制总统制两种形式。
强制总统制下,总统是国家最高权威,有着广泛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弱制总统制下,总统只有有限的权力,主要是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
美国、法国、巴西等国家都是强制总统制,而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则是弱制总统制。
2. 国会制国会制是一种议会主导的政治宪制形式,也是现代化国家最常见的制度形式。
国会制的特点是权力分立和专业分工,国会负责立法,政府负责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行政、立法、司法的分立。
英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都是国会制。
3. 议会制议会制与国会制十分相似,但区别在于主权在议会手中。
议会制认为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没有三权分立的概念。
议会制的代表国家有英国、瑞典、荷兰等。
4. 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结合了君主制和议会制,君主在日常行政决策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其权力受制于宪法和议会的限制。
主要特点是权力分散,政治僵局较少。
典型代表国家有英国、西班牙等。
5. 社会主义宪制社会主义宪制是一种政治宪制形式,它具有社会主义特征,强调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宪制下,政治权力被宪法定性为大众的共同权力,并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与全体人民的福祉联系起来。
现今世界上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均采取了社会主义宪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巴等。
6. 伊斯兰教宪制伊斯兰教宪制主要基于伊斯兰教法规——《古兰经》和《圣训》。
在伊斯兰教宪制下,宪法的标准是伊斯兰教法规,政府按照宗教规定进行管理和行政。
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均采取了伊斯兰教宪制。
国外政治参与理论述评_曹晓静
所谓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的公民通 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直接或间接地对 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集体和个人 的政治意愿的活动。它是现代民主社会 存在的一个普遍政治现象,是衡量一个 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政 治参与这一概念最早虽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但直到近代及至近代,法国启蒙思 想家卢梭从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出发, 率先对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进行了理 性思考。随后,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进一 步对政治参与作了历史和经验的深入研 究。二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 伴随着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西 方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而我国对于政治参与的研究起步比较 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因此西方学者的重要成果对于我们具有 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政治参与主体理论研究 西方学者对公众政治参与持有不同 的态度,即限制和倡导,在学术界便形成 了限制参与论、全面参与论和多元民主 论三种不同的观点。 1 限制参与论 限制参与论主张政治参与的主体应 以政治家(精英)为主,公民则为有限参 与或者限制参与。其代表人物是新保守 主义者和精英主义主者,主要包括熊彼 特、韦伯、亨廷顿、阿尔蒙德、纳尔逊等。 新保守主义恪守传统主义基本信条,即 人是平等的,但统治只能由精英人物来 进行。他们对民主始终心存疑虑,主张有 限制的民主,这是民主制度正常运行的
216
的影响论和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和经济 发展的联系来进行研究。
1 公众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米尔布拉思和戈尔认为个人的政治 参与行为主要受一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政治刺激、社会地位、个性特征、政治环 境。除此之外,个人拥有的技能、资源和 信仰也是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 2 政治参与影响论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在政治领域的 重要体现,公众积极的政治参与不仅维 护了公众自身的利益,而且它是防止专 制和暴政,巩固发展民主制度,强化公众 对政府的控制的有效手段。但亨廷顿等 人指出,政治参与对于民主制度建设性 功能的发挥需要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 制度化即一种合法、有序、按规则进行的 理性参与;二是广泛、自由、公开、独立的 信息流通。 3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的联系 政治参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三 者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学界有着不同的看 法,形成了共存论、对立论和调和论三种 思想。共存论认为政治参与是社会的经 济发展、经济平等、政治稳定的函数,其代 表人物是 K.多伊奇、D.勒纳、C.布莱克;亨 廷顿是对立论中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政治 参与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在国家民主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并不总是呈正比例关系。 蒲岛耶夫主张体制性的政治参与,使政治 稳定、经济发展都成为可能。 五、政治参与的价值研究 政治参与理论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和实践意义,西方学者对政治参与与公 民权利、宪政、民主等内容联系起来,充 分阐释了政治参与理论的价值。 1 政治参与是民主的本质内容 英国学者海尔德将不同的民主范式 概括为直接的或参与的民主和自由的或 代以的民主两大类。卡尔.科恩认为,民 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 会成员大体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 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达尔也 认为民主的实际意义在于群众的广泛参 与政治。 2 政治参与是宪政和公民权利的重 要内容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重要性、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了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历史背景,探讨了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总结了该领域的重要成果。
结合现实案例,提炼出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述评,旨在为国内政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强调了对政治现象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希望本文能促进国内政治研究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政治治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外政治发展研究、历史背景、西方政治学、理论框架、方法论、重要成果、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的必要性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在于深度探讨和研究国外政治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和变化,为我们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国外政治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经验,为我国政治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我们对国际政治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
对国外政治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2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现状当前,国外政治发展研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政治学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而政治发展研究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在理论层面,国外政治学界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理论,例如制度主义、制度重塑、政治文化等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为政治发展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方法论方面,国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案例比较研究等,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全面。
世界各国体制比较分析
世界各国体制比较分析体制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组织和运行模式,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框架。
不同国家的体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来源于历史、文化、政治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世界各国体制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国家的体制特点和优劣势。
一、议会制议会制是以议会为核心的国家体制,议会是代表人民意志的机构,负责立法、决策等重要职能。
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议会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上议院和下议院。
通过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行使政府权力,实现国家的民主化。
议会制体制下,政府与议会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和制衡,但也存在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于较为庞大的国家来说,议会制体制具有繁琐的行政程序和决策机制,难以快速作出决策。
二、总统制总统制是国家体制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中总统是最高权力机构的领导者。
美国是著名的总统制国家,总统具有行政、决策等重要职能,同时需向议会负责。
总统制体制下,由于总统具有较大的权力,可以迅速作出决策,推动政策实施。
然而,总统制也存在权力过于集中、难以有效监督等问题,容易导致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出现。
三、议会-总统制议会-总统制是综合了议会制和总统制特点的一种体制形式,比较典型的有法国和德国。
在议会-总统制中,总统负责国家元首的角色,而政府总理及议会负责执政。
议会-总统制不仅兼顾了行政效率和政治权力的制衡,同时也能较好地实现政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然而,过度的权力分享也可能导致政治博弈加剧,决策难以达成共识。
四、国家单党制国家单党制是由一个党派独占国家政权的体制,中国和越南是典型的国家单党制国家。
在国家单党制下,执政党在政治决策和国家治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国家单党制体制下,政府决策效率相对较高,政策实施也相对稳定。
然而,缺乏政治竞争和多元化的政治参与,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此外,社会意见和权益的多样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五、联邦制联邦制是由多个地区或州组成的国家体制,各个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治权。
解读世界各国政治体系
解读世界各国政治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和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体系变得越发重要。
政治体系是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解读世界各国政治体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在提及各国政治体系时,将以国名+政治体系作为标题进行分类。
美国:总统制度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其政治体系以总统制为基础。
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公民选举产生。
总统与行政部门相互独立,并通过行政命令实施行政职权。
此外,美国还有两院制的国会,即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负责立法事务。
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选举方式为间接选举。
英国:议会制度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治体系主要以议会制为特点。
英国国家元首是君主(目前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政府首脑是首相。
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的领导人担任,通过选举产生。
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分别是上议院和下议院,具有立法权和监督权。
英国的政治体系较为稳定,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法国:半总统制法国政治体系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被称为半总统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拥有行政权力。
而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负责立法和监督职能。
总统有较大的行政权力,但仍需与议会协商和合作。
法国的政治体系具有较高的集权性,总统在行政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体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特点。
中国是一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国家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决策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国务院总理是政府首脑。
中国政治体系强调党的领导,并注重人民的民主参与。
德国:议会制度德国是一个议会制国家,政治体系以联邦议会为核心。
联邦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负责立法事务。
总统是国家元首,以代表国家形象和行使象征性权力为主要职责。
政府首脑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总理,行使行政权力。
浅谈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
浅谈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首先,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政治行为理论之一。
它主要关注的是组织在政治行为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图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组织如何通过政治行为达成其目标。
该理论主要由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费希尔(Frances E. Fisher)提出,并且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其次,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组织是政治行为的主体,通过策略性的行动影响政策制定过程,进而实现其利益诉求。
基于这一核心观点,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理论框架来解释组织政治行为。
具体来说,该理论着重强调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
在政治行为中,组织往往可以通过联合行动来争取更多的利益,以此来实现其目标。
此外,该理论还强调了组织的行动策略,即组织在政治行为中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手段,包括游说、抗议、利益团结等等。
通过这些策略手段,组织可以更好地调动资源,以此达成自己的目标。
接下来,我将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例子一:美国国家步枪协会(NRA)美国国家步枪协会是一个有力的政治组织,该组织致力于维护美国公民持枪权利。
通过长期的游说和抗议活动,该组织在美国立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导的观点也成为了美国枪支政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例子表明,在政治行为中,组织的力量和影响力不容忽视,合理运用组织手段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
例子二:医生无疆界(MSF)医生无疆界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其主要工作是在全球范围内为灾区提供医疗援助。
该组织在许多国家开展了救援行动,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对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压力也时有所见。
该例子表明,组织政治行为不仅仅是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斗争,它也可以是一个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行为。
例子三:绿色和平绿色和平是一个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国际组织。
该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动员公众的力量参与环保行动。
其的主要策略包括举办活动、游行示威、抗议等等。
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所倡导的环保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国外政治学研究现状及启示
20世纪末是一个充满大变动的时代。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西方人更加确信其政治、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向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外政治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近年来国外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希望能够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点滴启示。
一、近年来国外政治学发展的整体趋势行为主义以后的西方政治学,似乎已经放弃了巩固学科边界的努力,重新回复到行为主义以前的状态,生存于其他强势社会科学门类的夹缝之中。
这一状况得以延续并成为近期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基本学术背景。
同时,近年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局势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西方政治学必须面对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必须解答从未遭遇过的问题。
西方政治学就在这“变”与“不变”中,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1 西方政治学基本保持了90年代以来的研究特征,没有出现结构性的理论革命。
面对政治实践的发展,西方政治学也产生了新的理论流派,推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例如新制度主义、女权政治理论、生态政治理论、后现代理论、理性选择方法、政治营销理论等。
但这些理论多为研究角度或研究途径的变化,主要还是研究策略的改变。
从认识论角度对理论研究进行的方法论革命尚未出现。
2 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与社会、政治变迁的关系日趋紧密。
其重要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速度在20世纪末明显加快,从而使得政治学理论也必须加快发展以顺应现实的需求。
在剧烈变化的时代,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一直奉行的一些重要政治理念都遇到了挑战。
例如全球化理论对“民族国家”观念的冲击,环境主义对传统政治价值的冲击,女权主义对“公”“私”观念的冲击,等等。
3 学科间研究方法相互影响和知识互借现象增多。
近年来,经济学研究方法继续成为政治学理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政治营销等理论,都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强有力扩张的表现。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之行为理论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之行为理论近年来,西方国家的行政管理理论已经经历了许多变革,其中行为管理理论是其中的一种。
行为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个体行为、领导方式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认为人是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行为管理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和局限性,并并探讨其对行政管理实践的意义。
一、行为管理理论概念行为管理理论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它从人的角度出发,强调对个体行为的理解和调控。
行为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的绩效取决于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受到人际关系、组织文化和领导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提高组织绩效,就必须理解和调控人的行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采取有效的领导方式。
行为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人本论”,即组织的发展不是机器的运转,而是人的互动。
人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提高组织的绩效。
因此,行为管理理论倡导领导者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行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行为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20世纪初期,管理学家开始注意到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激励、领导和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
例如,梅奥的霍桑实验表明,员工的心理需求对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赖克特和塞蒙斯提出了人事学理论,认为管理者要兼顾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
20世纪5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开始成型。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被引入管理领域,认为员工的行为和绩效受到条件刺激和心理需求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赖克特和麦克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分别强调员工对工作的敌视和投入。
赖克特和赖斯提出了“格兰含”理论,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与工作特征和领导方式有关。
20世纪70年代以后,行为管理理论逐渐演变为人际关系管理和领导理论。
班宁和莫尼斯提出了契约理论,认为领导者要与员工达成某种契约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科维和普尔斯提出了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方式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工作情境进行调整。
国际政 治理论知识总结
国际政治理论知识总结国际政治,这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充满了复杂的理论和多变的局势。
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博弈,更是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生存,必须追求权力。
国家被视为理性的行为体,会权衡各种行动的成本和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权力在这里不仅包括军事力量,还涵盖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往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现实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竞争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比如,在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国家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强硬的立场。
然而,现实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强调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国际合作和道德因素的作用。
二、自由主义理论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是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并非仅仅追求权力,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多边的国际组织、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就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此外,自由主义还关注经济相互依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它们更倾向于通过合作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不过,自由主义在面对国际冲突和一些国家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时,其解释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新兴流派。
它认为,国际政治的现实并非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是由国家之间的互动和观念建构而成的。
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并非天生固定的,而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形成和改变的。
202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政道德规范与特征解读范文2
202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政道德规范与特征解读范文 在西方资木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既得利益,为了保证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秩序,为了防范政党政治的种种弊端,非常重视公务人员的从政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公务人员从政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行公务人员从政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即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将公务人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确定下来,以便严格规范公务员的的公务行为。
如美国,1965年颁响:了《政府官员和雇员伦理行为准则》;1989年美国通过了《美国政府伦理改革法案》;1992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由政府伦理办公室制定的内容更详细、操作性更强的《美国行政官员伦理指导标准》。
加拿大有《加拿大公共服务伦理规范》等等〔)这此法律和规章,对于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行为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西方国家通过制定从政道德法,严格规范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的各种公务行为,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众形象,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普遍要求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法宝,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绩效和赢得了很大的市场。
值得我们对西方国家从政道德尤其是西方从政道德的规范和特征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西方国家从政道德规范探究 西方国家非常注重从政道德建设,并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中民主和法治的基木要求制定从政道德准则。
尽昔决定从政道德建设的因素很多,如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宗教、传统文化和习惯、行政变革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但西方国家都把规范和完善公务人员的行为,维护政府的声誉和形象,作为从政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其从政道德的规范主要有:。
1.禁止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赠送礼品和接受礼品 西方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明令禁止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上下级之间赠送和接收礼品。
禁止公务人员和身边工作人员及其亲属利用职权和关系,向任何组织和个人索要礼品和接收礼品;非经批准,任何公务人员不得接受外国政府授予的称号、颁发的勋章或奖章、这里所说的礼品,一般指送礼人员或提供给受理人的一切款项、有价物品、以及各种优惠、酬谢、服务或其他利益等。
国外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借鉴与反思
化 表 现为 ,民间组 织在 一定 条 件下 转 化 为政党 参 与 政权 ,或 在一 些社 会 政治 活动 中发挥 政党 化 作 用 。民 间组织 转化 为 政党 ,一 般 要求 民间
组 织 所 代 表 利 益诉 求 已拥 有 较 广 泛 的 群 众 基 础 。当该利 益 不 能被政 党 吸纳 并形 成 可行 性有
外政 党 回应 民间组 织 的政治 行 为 ,对新 时期 中
国共 产 党 与 民间组 织关 系 的健 康发 展具 有一 定
的参 考价 值与启 示意 义 。
耗 。政 党与 民 间组织 的对立 冲突 对 国家 的整 体 与 粘
合性 ,甚 至最终 导致社 会制度 的根本 变 化。
扩 大 群 众 基 础 的下 属组 织 ( 会 民 主 主义 青 年 社
团 、妇 女联 盟 、学 生联 合 会等 ) 与外 围组织 ( 总 工会 、人 民公 园 、工 人教 育协 会等 ) 。其 中 ,社 民党保 持 与 总工会 的特殊关 系是其 长期 维 护执 政 地 位 的重要 优势 。总工 会不 仅政 治上 支 持并 推 进 社 民党 的改 良主 义 ,而且 经 济上 给予 社 民
国外 政党 与 民间组织 关 系 的模 式
合 作 共 存 模 式 。作 为 集 体 行 动 力 量 的 载
体 ,政党 与 民间 组织 存在 提供 公 共物 品 、动 员
和积 聚社 会 资源 ,并 有序 引 导公 众政 治参 与 的
若 干 国外 政党 的案例 考察
( ) 西 欧 社 会 民 主 党 一
篡 谚
二者 的 冲突对 立 由此 产生 。民间 组织 的各 种优 势使 政党 意识 到 自身 的权 威 衰落 ,政 党在 试 图
当代法国政治体系的理论分析及其启示
当代法国政治体系的理论分析及其启示随着时代的变迁,法国政治体系也经历了数次变革与演变。
当代法国政治体系整体上是一个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政体,具有明显的权力分立特点。
本文将从制度安排和权力分配两方面对当代法国政治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并讨论其对其他国家政治体系的启示。
首先,从制度安排方面来看,当代法国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权力分立特征。
法国的政治体系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分支,其中行政部门由总统和政府组成,负责国家行政事务;立法部门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司法部门则由独立的法院和检察院组成,负责司法审判。
这种制度安排使得法国政治体系的各个部分从职责上相互独立,相互制约,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集中,保障了民主和法治的实施。
其次,从权力分配方面来看,当代法国政治体系具有半总统制和半议会制的特点。
法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的负责人,具有较大的权力,可以任命和罢免政府的成员,以及决定外交和国防政策等重要事务。
但是,总统的权力并非无限制的,他必须与议会合作,尤其是得到议会的支持才能有效实施政策。
此外,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也具备较大的权力,可以审议和修改政府提出的法案,并向政府提出质询和不信任动议。
这种权力分配使得各方力量相互制衡,形成“平衡的不平衡”,有利于平衡政治体系内部的力量,促进政治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当代法国政治体系具有权力分立和权力分配相结合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助于保障民主、法治和政治稳定的实施。
同时,这种体系也为其他国家政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例如,在新兴国家和转型国家中,可以借鉴法国的制度安排和权力分配原则,发展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系。
在发达国家中,可以借鉴法国的独立司法制度和国会监督机制,增强司法公正和议会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
总之,当代法国政治体系是一个权力分立、权力分配相结合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政体,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其他国家的政治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国外中国农民政治行为研究述评
国外就对中国农 民的政治行为展开 了持久而广泛 的研究。对此 , 我们可以从 14 99年前 、99~ 9 8 14 17
年 、9 8年至今 三个 阶段 加 以认识 。 17
一
分析 , 认为作为旧中国的两大阶层之一( 另一阶层 是懂文识字的上层阶级 )农 民由于 自身心理意识 , 的宗教性、 组织方式 的传统性 、 领导力量的落后性、 战略策略的无计划性 , 以及从未对农村实行有效的 民主管理 , 因而完全不能真正领导一次社会革命, 只不过是揭开了近代 中国革命的帷幕 ; 农民大众事 实 上 在 现 代 革 命 之 前 并 未 真 正 参 与 政
深入、 权威 之 论 , 其 间不 乏 农 民起 义 的论 述 。费 但 正清 通过对 白莲教 、 太平 天 国、 军 等农 民起义 的 捻
政治行为研究 既包括对行 为方式 、 行为特征
的研究 , 包括 对行 为 动机 、 为效 应 等 多 方 面 的 也 行
研究 。作为中国人 的主体 , 农民不仅是传统帝国改 朝换代的“ 重要工具” 更是近代 以来 中国社会改 ,
除此之外 , 这一时期 , 在一些国际左翼记者 , 如 斯诺 ( da S o )斯特朗( naLu t n) 史 E gr nw 、 A n oiS og 、 s r
沫特莱( ge m d y 、 A ns el ) 谢伟思 (0nSr c) S e J e i 等 h ve
对 中国革命的报道 中, 开始出现了农民参加革命的 纪实性描述。总的来看 , 这一 时期的国外有关论 述, 基本 上是 渗透 在 其 它 主题 之 下 的零散 描述 , 并 非专 门、 接 、 直 系统 的农 民政治 行 为研究 , 而且除费 正清 的论述外 , 大多属 于根据观察而得到的印象描 述, 而非真正 的学术性分析 。
国际政治心理学流派评析
国际政治心理学流派评析*作者:张清敏文章来源:《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第3期内容提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对外政策和国际政治现象是当今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根据研究途径和侧重点,将这一学科划分为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分析学派、侧重政治领导人个性特征的个性学派以及重点分析研究对象认识和信息处理过程的认知学派。
近年来,国际政治心理学领域广泛借鉴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在理论创新、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或微观层次,体系层次的应用尚不多见,相关理论的发展潜力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对外政策分析政治心理学外交决策国家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的关系,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代表国家的领导人制定的。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解释人的政治行为,分析国家对外政策和国际政治现象是当前国际政治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旨在梳理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流派,分析不同流派的特点,并揭示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关系与政治心理学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研究既有所区别,又联系密切。
就区别而言,国际关系研究的是国家间互动的本质和规律,对外政策研究的是国家的政策取向及效力。
前者主要在于揭示结构性特点,解释国际体系和国家间相互行为的规律,并力图通过现象把握实质。
如在这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全球主义和建构主义都是从宏观高度把握和解释国际关系现象的。
后者重点关注国家处理对其他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体的政策,是单元层次的行为,包括国家意图、国家目标、实施目标的手段、政策制定过程以及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等,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国际关系是由不同国家间相互关系组成的,在内涵上包括国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研究。
离开了国别政治和对外政策的研究,国际关系的研究往往会陷入空洞。
因此不少国际关系学者的研究往往与国别研究,特别是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研究相结合,并以国别对外政策的研究来支撑有关国际关系体系的研究。
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评述
一
在政治学领域内,行为主义在两种意义上被 使用。一是指 ," 世纪 *" 年代末 -" 年代初在美 国崛起并逐渐占据主流的一个政治学流派,称之 为行为主义政治学派,或行为主义学派,它以拉 斯韦尔、阿尔蒙德、达尔、尤劳等著名政治学家 为代表,后来基于各种原因,于 -" 年代末 ." 年 代初迅速衰落;二是指行为主义政治学派所禀持 的一种政治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即行为主义政治 学方法,或称行为主义方法,它强调以实证的方 法研究个体或团体的政治行为,后随着行为主义 政治学派的衰落而被扬弃。 从内因上讲,行为主义政治学源于政治学研 究对科学方法的内在追求,是对传统政治学 方 法论的形而上学化而提出来的,它对传统政治学 进行哲学思辩和抽象演绎,主张政治学研究的实 证分析;从外因上看,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激 发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崇拜热情, ," 世纪上半 期世界政治经济生活的新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助 长了美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化倾向,形成了 唯科学至尊的科学主义,而科技革命的新成果使 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日益稳固,也为行为主 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制度的基 础。正如传统政治学的危机最初是由科学主义引 起的那样,行为主义革命首先也是科学主义在社 会科学领域滥觞的结果。科学主义的首要原则 是,在分析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某种理 论或假说必须能够用普遍适用的方法加以检验或
江汉论坛
!&
数行为主义学者的认同,这体现在他们的思想和 著作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为一整套理论框架和操 作模型。
值相关的政治学。 第二,行为主义唯实论的研究方法强调将自 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主张对政治 现象做实证的分析,结果将政治学研究的实证方
三
克服传统政治学方法论的意识形态倾向,摆 脱政治学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地位,本来是行为 主义政治学的一个重要使命,但是由于意识形态 的不可克服性,政治价值的不可忽视,行为主义 政治学没有做到真正的政治 “ 价值中立” 。事实 上,许多行为主义政治学者维护既定的以西方尤 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某些价值观念,反对政治变 革,在政治上反映出典型的保守倾向。行为主义 方法不可克服的局限逐渐凸现出来。 第一,政治学研究必须涉及到政治价值。首 先,政治学研究主体无法做到 “ 价值中立” 。作 为政治学研究主体的人,不可能摆脱政治价值的 束缚,正如达尔所言, “ 无论一个人喜欢与否, 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政 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 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体系。 ” 我们应 当认识到, “ 人的因素既体现在引人注目、成功 的政治和管理中,也体现在人类在处理本身事务 时固有的无能为力中,就像人类控制物理现象的 能力,其中也包括了毁灭性的技术一样。 ” ⑨其 次,政治学研究客体必须包括政治价值等规范问 题。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集中表现为 某种价值现象。政治的发展,既有制度的体现, 也有文化方面的体现。就制度而言,它与价值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种政治制度总以某种 理论为依据,并以特定的价值形态为其指导思 想。因此,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维护,事实上就是 某种价值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可见,政治现象与 价值是密不可分的。政治学研究总要对政治现象 进行评价,价值观的问题必然会在其中。最后, 政治学研究结果必须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从目的来看,政治学的价值在于能总结政治现象 发展规律,并且超越现实的政治生活,倡导政治 生活的理想,指导人类政治生活的未来。科学进 步不会消灭政治哲学、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价 值问题、理想问题依然是现代政治学所关心的对 象。尽管政治研究充满着争论,但是这并不等于 政治价值的研究就毫无用处,相反,离开了价值 判断,再科学的研究手段也不能导致完全科学的 政治学,政治学的本质决定了政治学必须是与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关组织政治行为的概念
有关组织政治学的定义大体类似,即它是指个体、 团队或部门采取未经组织认同的行动来影响他人去实现 自身目标的行为总称。但依其道德取向不同,却有两种 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将组织政治行为视为一种自 然程序,用于解决组织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分歧( ,?4?= 。它其实是讨价还价和磋商的一个过程,用以 ?48,$&@$) 应付不同观点间的分歧与冲突。在持有此观点的学者看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任迎伟,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
万方数据
+’
式下,组织中的行为并非随意或偶发;组织目标清晰, 且决策思路讲究逻辑性;总能找到最优决策方案等。这 种模式存在的条件是:完善可靠的信息系统、组织高度 集权且内部具有统一的价值观等。与此相反,在政治决 策模式下,其假设是:组织由许多派别构成,它们各自 拥有互不相同的利益目标及价值观,甚至对组织目标也 很难达成共识;信息缺乏,对有关决策备选方案的信息 也知之甚少;组织内部的讨价还价和冲突是常态;强调 彻底分权等。接着,他认为,现实中很少有组织能满足 上述任何一种决策模式发生所需条件,而通常是介于它 们之间。为此,他提出一种新的组织决策模式— — —混合 决策模式。提出该模式旨在证明组织中政治行为发生的 普遍性,只是政治行为的影响程度随着具体的组织情景 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情景因素包括组织目标、上 下级关系、信息系统运作效率、组织集权程度等。 此外,有些学者从空间(组织结构)和时间(组织 生命周期)两角度分析组织政治行为产生的条件。 !、组织政治活动在组织中发生的环节分析。虽然组 织政治行为普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组织中每个环节或 部门都会发生。根据 "#$%& 和 ’())#*(+,-.)的研究,当 一个组织的各项政策愈模糊不清晰时,组织政治行为愈 容易发生,例如对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拔调 动、主管的权责等方面失之明确规定的组织容易发生政 治行为。相反,那些清楚界定各自职责即有明确规章制 度的组织部门,则政治活动相应少。依据此说法,愈是 组织高层,政治行为愈容易发生,因为与组织基层相比, 高层对自己职责的界定通常相当模糊。 /001$ 及其同事( +,2,)同 样 认 为,在 一 个 组 织 中, 制度政策相当不明确的部门,政治活动现象最普遍(例 如董事会、高层经理层、营销部等) ;而制度政策非常明 确的部门(生产和会计部门) ,政治行为则少。由于政治 行为往往是自利性行为,他们进一步解释,为什么部门 总倾向于将那些用于规范自身行为(工作流程)的政策 模糊化。 31145$ 等(+,-2)认为,组织政治活动的产生 概率与对目标的模糊性、决策和绩效评定的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员工争夺稀缺资源的激烈程度等成正比。 同样,61))78 和 97$:(+,,+)通过对人力资源部门深 入研究后认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许多方面(人员选拔、 绩效考评等)存在固有的高度模糊性,一旦开展这些专 项工作时,政治行为很容易发生。 总之,这些研究发现,存在模糊政策的部门(如管 理高层等工作行为很难规范化的部门)中容易发生组织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发生的组织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 和 /)788(+,-<)指出,在组织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政治 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不一样。在组织成立之初,由于组织 结构简单,加之成员多为创业者( =$>)1?)1$1()8)普遍有 强烈的使命感,政治行为很少发生。但随着组织日趋成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来,政治行为是指经营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备选 方案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获取并使用权力及其它资源以 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他们将政治行为视为组织正常的 决策过程,它本身是中性的,对组织并非有不可避免的 危害性。 另一种观点强调政治活动是一种自利性行为( F--G= ) ,行动主体信奉马基雅 H29,$&@#;F/.>-9 40 2.A ,$&&() 维利主义,它包括不被组织认可的活动,并强调将个人 或团体利益置于组织利益之上。这些学者认为组织应该 避免这种行为。 I29G/>-9 等($&@")则不同意将上述两种观点截然分 开探讨,认为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即组织政治行为 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他们通过对 ’" 个组织管理者的实 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并认为管理者能够鉴别某种政治 行为的影响是正面抑或负面,接着较为详尽地罗列了正 面和负面的具体内容。诸如,正面的影响包括改善个人 职业生涯、更有效达成组织目标等;负面的影响包括政 治过程中“失败者”被降级或是失去工作、资源浪费以 及形成一个没有效率的组织文化等。
熟和复杂,内部的部门化( @1?#)>41$>#07&1)导致出现各 种利益群体,政治行为开始出现;特别是当组织趋于衰 退时,由于各部门和成员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政治行 为更为严重。")#* 他们也从另一角度探讨该问题,创业 之初,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基本趋同, 组织能为其成员提供明确的正面的预期(目标) ,并且成 员也认同这种预期,因此二者之间容易构筑积极的“心 理契约” ;而当组织处于衰退阶段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 标之间发生背离,这种情况下,双方再也难以构筑所谓 积极的“心理契约” ,这为个人或团队自利行为即政治行 为产生提供了前提。
资料来源: ?&,4*,# @A .’//$#《组织行为学》 ,7B1 页 C 7DE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11B 年版。 >、谴责和打压他人。当不好事件发生时,寻求替罪 羊( ?8"4,!’"&)是一种常用的伎俩。 F’,G,5( 011E)调查 发现,当公司业绩下降时,往往通过怪罪于下属,以使 自己免于被降职乃至解雇。尽管有违社会道德,但在公 司中这种方式仍被普遍采用。 (0)寻求有权势 2、与更有权势的人联盟。具体有: 的人; (E)寻求联盟。弱势群体通过联盟是获得权力的 有效途径之一( H,(;+"#,01==) 。 )’//(0110)也证实了 这一点,指出组织中存在几个群体通过联合来达到共同 目标(如赶走 )IJ 等) 。 此外,.’//$#-(0112)在上述基础上,又增加了一 政治策略,即防御性策略( K,L,#-$M, N"8&$8) ,包括不作 为、避免责备、避免变革等。并认为,从短期来看,广 泛使用该策略可以很好地增进个人利益,但从长远看, 这种策略会产生许多病态行为,导致组织僵化,丛而降 低组织的效率。 F<8*"#"# 等(0111)认为组织中,个体 或 团 体 常 用 的政治策略包括: (0)以谦逊的姿态来听取劝告或接受 建议; (E)保持自身的灵活性,即从来不将自己局限于 某一个职位或计划当中; (7)有选择的沟通,即有意识 隐瞒信息或者精心选择信息披露的时间; (>)习惯作出 躇踌满志、胸有成竹的样子; (2)总以管理者身份自居, 与下属保持必要的距离;(B)即使有妥协也是暂时的, 因为在其内心里以及在日后的行动中仍坚持己见。
三、组织政治活动发生的原因分析
AB1BB1)(+,,!)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政治行 为产生的原因作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导致政治行为发生 的原因有:(+)组织存在不确定性( C$D1)>#7$>*) 。诸如 环境变数太多,组织目标不明确等。 (!)利益巨大。 (;) 各横向部门的利益相冲突时,即它们之间存在利益消长 关系。 (E)各部门权力大致相当时。")11$F1):(+,,;)等 通过举例对 AB1BB1) 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一富翁向一 慈善机构捐助 +... 万美元,该慈善机构由几个部门(如 拯救濒危动物、救助无家可归者等)构成。这些部门主 管均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当然愈多愈好。这时,有几方 面因素容易导致政治行为,一是机构的目标不明确,它 不能明确规定这笔钱该化在哪里;二是利益巨大,争夺 也就更为激烈;三是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消长关系;四 是各部门权力相当(如果某一部门占控制地位时,它就 有权决定资源的分配) 。 G5FF7$8(+,,<)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从员工个人以 及组织两方面探讨政治行为发生的原因。图 + 说明他的 结论。应该说,到目前为止, G5FF7$8 对政治行为成因的 分析最为深刻。
天府新论 !""# 年第 ! 期(总 $!! 期)
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
任迎伟
[摘要]近几年,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这也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它的一 个分支— — —组织治行为理论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希望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组织政治行为;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组织政治行为伦理评价
四、组织政治行为策略类型分析
要了解组织政治行为,我们需厘清政治行为所运用 的策略。’(0%1)、 %1 H5$: 等( +,-I)在 /001$ 及其合作者 有关经理人员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种策略,之 后又有许多学者对此作了补充。现分述如下: (+)截留那些对自己不利 +、控制信息源。具体有: 的信息; (!)力求避免与那些想获得某种信息但自己却 不愿意透露的人接触; (;)选择性地披露信息; (E)向 别人 提 供 不 太 相 关 的 信 息。 610%4#$ ( +,-- ) 通 过 对 /JKJ’ 8 AL5$1 M>5)18 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树立良好 形 象。具 体 有: ( +)成 功 者 的 打 扮; (!)总是与组织内工作有成效的人打成一片。 ")11$F1): (+,,.)还补充了一点,即刻意显示自己成功和善良的一 面。他们往往首先想组织将认同哪些行为,然后就去模 仿这些行为。61))78 和 97$:(+,,+)称他们为变色龙(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