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朝的对外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朝的对外开放
摘要:1987年至2008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多令我们自豪的数据,也取得了很多令我们骄傲的成绩。但是,这三十年中,我们留给了世界什么?可能除了数据,还是数据,只是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数据。比如有人要问,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信仰什么?却未必有答案,或者说未必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历史上,我国却有那么一个朝代,它气势宏伟,波浪壮阔。它自信从容的走向世界,它在亚洲各地区声名显赫,在远东地区,也至今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便是唐朝,我想就让我们从唐朝入手,看看他是怎么在开放中走向世界的。
关键词:唐朝开放吸收包容发展
回顾我国的历史,除明后期至清朝一部分时间以外,都是对外开放的。开放的程度也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拓展,加深的。而且开放也总是给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带来各种有益的影响。我国中世纪的唐朝就是这样一个在开放中自信、从容的走向世界的。
唐朝历时三个世纪,这三个世纪,它是怎么在开放中走向极盛的呢?
一、开放的基础
1 经济社会基础
七世纪是唐朝征服和移民的世纪。在开疆扩土,大举移民的过程中,唐朝也在不断进行着它的开放之路。李渊父子在推翻了隋朝政权,摧毁了那些与他们逐鹿中原的对手之后,又使现在位于蒙古高原的突厥政权和西域地区即现在突厥斯坦的古代城邦臣服于唐,使唐朝成为当时一个无比强大的政权。而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及其它军镇,使得唐朝以外的人员和物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这块乐土成为可能。在七世纪这段时间里,由于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唐朝的经济也很稳定,物价都很低廉,这样就有可能将小块的耕地分配给农民,从而使统治者制定一种新的稳定的税收政策成为可能,这便是租庸调制。而租庸调制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收入,也促进了唐朝社会的发展,保证了经济的稳定,这一系列有益的结果,在促进唐朝繁荣昌盛的同时,也为唐朝吸引各国来使,来经商贸易的人员日益增加。所以,七
世纪也是一个迁徙的时代,这时有大量的移民迁入了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这里成了他们寻求机遇的地方,在他们心目中,这里存在着大批的财富,成为一块东方的乐土。总之,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七世纪为唐朝大胆从容的接纳外来事物,自信宽容的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唐的盛世打下了基石。
2便利的交通
对外开放离不开便利的交通。那时候,通往唐朝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商路走的陆路通道,还有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定期往返于印度洋与中国海的大船,将急切的西方人载往灿烂辉煌的东方。在北部海域,特别是在七世纪六十年代,新罗国消灭了百济国和高丽国之后,航海技能和海上贸易主要掌握在朝鲜人手中。来自战胜国的使臣,僧侣和商人,还有来自被征服国的难民,都大批的云集在唐朝境内,朝鲜的船舶通常在黄海北部沿海航行,以山东半岛作为登录的港口。这条航道也是从肥前出海的,来自日本的船只出海的正式航道,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七世纪末期,即日本与新罗交恶为止。八世纪时,日本人为了躲避新罗,被迫从长崎越过公海,向着淮河口和长江口方向前进。有时甚至取道向更南部的杭州湾行进。但是,到了九世纪时事实已经证明,日本船只选择的这条航道是最为凶险的。为了躲避这段航程,日本参拜和使臣们甚至宁愿搭乘更加安全的朝鲜船,经由山东到达淮河河口,或者,甘愿冒险乘坐唐朝的船只——唐朝不从扬州登陆,而是在更远的浙江或福建沿海靠岸,虽然新罗船只在这些水域占主导地位,但在文化上完全仰仗唐朝的。东北地区的渤海国的商船也时常往来于北方的海域。就如同唐朝政府在山东登州为新罗使臣设置茶馆,一样,为他们提供膳宿。总而言之,朝鲜人在唐朝占了多数,而且他们也确实在唐朝境内形成了一个侨民团体,他们生活在楚州和涟水一带的城镇里——这些城镇位于连接长江与黄河的大运河沿岸。他们不仅得到了唐朝慷慨的保护,而且,也像其他外国人一样,享有某种形式的治外法权。
二、开放的表现
1 人员交流
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吸引了亚洲每个国家的人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唐朝的。他们
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来欣赏大唐的威仪;有些是心怀野心,来大唐捞取功名和赏赐;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捞取大唐的真金白银,而有些却是迫不得已。不过,不论他们处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到唐朝,他们看到的都是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是安居乐业的唐朝百姓,是包容自信的唐朝人。他们(唐朝人)对外来者好奇但不惊讶,因为他们有强大的政府,有雄伟的国家。因为他们的眼中见惯了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在他们心目中,外来者都如敬贺者一样,对唐朝很向往,对唐朝人很羡慕。他们希望有跟多的人来到唐朝,因为这样,他们的生活更方便,事业更开阔,心理上也能得到更大的满足。
不过,前来唐朝的人当中,最主要的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亚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和商业方面对唐朝浓厚的兴趣,而唐朝也以它包容的胸襟敞开自己,大胆的欢迎他们的来访,吸收他们的观点,甚至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在前来唐朝的使臣中,最显贵的人物是波斯伊嗣俟三世的儿子萨珊朝后裔卑路斯——七世纪时萨珊卑路斯是一个唐朝保护的弱国。在外国的使臣中,很多人的身份不像卑路斯那样高贵,但他们也像卑路斯为了各自所代表的兴盛的或者衰落的王朝的利益,到唐朝到唐朝来乞求恩惠。到唐朝来的僧侣中不仅有大批的佛教徒,而且有许多信奉各种宗教的波斯僧侣,例如袄教徒——大宗贞观五年(631年),唐朝在长安为袄教重建了袄寺;景教徒——他们也为在贞观十二年(638年)建立了一所教堂而感到荣幸。摩尼教徒——武后延载元年(694年)他们将摩尼教怪诞奇异的教义带到了唐朝宫廷。在这时,伴随着印度天文学、数学、医学的传入,佛教哲学已被唐朝人普遍接受并逐渐融入了唐朝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之中。
2商业活动
唐朝境内人文荟萃,奇货云集,突厥王子仔细揣摩着来自阿曼的珠宝商的神情举止;而日本的参拜者则以惊奇的目光凝视着粟特商队的商人。难怪他们会惊奇,因为当时的确没有可以想象的到得东西能与他们的民族和职业联系起来。所有的旅游者都将他们的特产带到了长安——或者作为国王的礼物。反之他们中有些人也在唐朝获得足够的荣耀——例如被唐朝任命为安南保护人的粟特商人就是如此。而有些人则得到了财富,——例如阿曼的犹太商人从唐朝带回了一个黑瓷瓶,瓶子上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