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工院校(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技工院校(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研究【摘要】技工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积极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是现代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突现院校突出特色教育、打造品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紧贴市场,按需办学,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也才能由此求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技工院校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十六字方针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目标,大胆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路子,但在城市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方面仍矛盾突出。

1.存在的问题

1.1理论的缺失

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实践中容易走弯路、急于求成、看不见工作的长期经营性,遇见困难就不自信或绕开走或盲目放弃。同时理论研究滞后,实践缺乏明确有效的指导。

1.2观念上的滞后

作工学结合的客观性必要性方面思想认识滞后。

1.3组织机构建设滞后

业,也体现在政府。目前对技工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研讨和自由实践阶段,政府机构缺乏为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合作提供便利的管理载体。

1.4政策问题

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合作中的企业利益的保护。

1.5系统支撑不够,合作缺乏力度

善。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

1.6学校自身实力不足制约了校企合作工学的开展

设置上,许多学校没有设立产学研合作的对口协调性机构,相关工作还处于混乱状态。三是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科研能力薄弱。五是办学经费短缺、实训实验教学基地较少、实训设备落后等问题的制约。

2.成因分析

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国家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软肋”和“瓶颈”。

2.1历史原因

教育而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其次,技能人才没有其应地位和待遇的保障,加上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造成技能人才的大量流失。第三,人才培养渠道狭窄,没有任何职业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是明确为技术工人的。而技工学校大多由企业或行业举办,国家没有财政投入,教学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2.2培养体系问题

养渠道十分单一。虽然初步形成了技工学校、高级技校、技师学院、技工院校院校为主体的技能人才梯次培养体系,但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各环节之间并没有形成必然联系。操作层面上,技工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技工院校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基础十分薄弱,学校”硬伤”太多,其整体发展水平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相当的差距。

2.3制度缺陷

齐。二是企业在高技能人才考评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规范或论资排辈等问题,三是高技能人才的保障、激励、流动机制不完善。四是培训经费落实不到位。

3.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是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对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单靠学校一方之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人才质和量的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推进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改革,应采取以下举措:

3.1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论研究,促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的与时俱进

于办学体制的创新,工学结合则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层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主要有: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教学评价共建以及研发项目、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加强深层次合作,如校地战略性合作,持续实现教学、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多种项目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关系。

3.2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模式

3.2.1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what)、谁来教(who)、在哪教(where)、

怎么教(how)”的思路分解成若干个单元,根据单元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场所(教室、实训室、现场),授课教师(企业人员、学院教师)和教学方式(教学、训练)。

3.2.2课堂教学环节模式

进行一次校训及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要求提示;向学生介绍一个企业、技术、工艺或设备等方面信息;提供一个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案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基本能力训练。

3.2.3课程标准

培养。

3.2.4考核模式

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综合考核)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专业课特别是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

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

3.3以创新为动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明确培养目标,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技工。要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的方针,推进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探索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办学模式。在院校培养高技能人

才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技术革新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培养质量。

堂教学多媒体化。采用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高级技能培训特点。聘请部分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编写课题式、案例式的技师培训教材。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3.4完善技工院校参与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

结合的特点及原则,亟需建立起有效的多元化培养制度、实训实习培养制度、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3.4.1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多元化培养制度

日制与非全日制、弹性学制、学分制,以及导师制、模块式、课题式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允许学员采取工学结合、分阶段完成学业。

3.4.2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培养制度

生产实习两个阶段。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在技工院校进行,鼓励企业为院校提供实训设施设备。

3.4.3调控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