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学-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学-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易于流行。

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婴幼儿少见。

病因病机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原因为感受痄腮时邪所致。

在气候变化,腮腺炎流行期间易被传染。

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时邪乘虚侵入致成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诊断要点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肿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

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可肿大。

腮腺管口红肿。

青春期患儿可合并睾丸炎、附睾炎或卵巢炎等。

合并脑膜脑炎者可见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项强直,甚至神昏、抽搐等。

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血清、尿淀粉酶增高。

4.病原学检查可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类证鉴别化脓性腮腺炎中医名发颐。

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论治常证1.邪犯少阳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

2.热毒壅盛证候: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变证1.邪陷心肝证候:高热,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按,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搐,头痛,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2.毒窜睾腹证候:腮部肿胀消退后,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脘腹、少腹疼痛,痛时拒按,舌红,苔黄,脉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3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31例

经脉、 舒筋 活血 之 功 , 主要 含青藤 碱 、 青风 藤 碱等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 风 藤 具 有 较 强 的 抗 炎 、 痛 作 用 , 痛 青 镇 止
效 果好 。其 对机 体 非 特异 性 和特 异 性 免 疫 具 有 双 向调
节作 用 , 药 还可 降 低 体 内 自细胞 介 素一 (I 6 水 平 , 该 6 I一)
中 西d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3 J L  ̄ 1例
李 菊 花
( 疆 农 五 师 精 河 医院 , 3 3 0 新 830 )
20 0 8年 3月 ~2 1 O 0年 3月 , 院采 用 中 西 药结 合 我
方法 治疗 小儿 流行 性腮 腺 炎 , 效 显著 , 道如 下 。 疗 报
治 疗 结 果
凉 血解 毒作 用 , 善治 瘟疫 热 病 , 咽喉肿 痛 , 喉丹痧 。现 烂 代实 验证 明 , 板蓝 根 能增 强机 体 防御 功能 , 有抗 病 毒 、 抗 感染 作 用 。故 可 用 于 流行 性 腮 腺 炎 的治 疗 。本方 法 简
单 易 行 , 效 显 著 , 源 充 足 , 用 方 便 , 痛 苦 , 明 显 疗 药 服 无 无 毒副 作用 , 于推 广 。 适 ( 稿 日期 2 1 —52 ) 收 0 00 —8 之 宅 , 至 阳 而 补 肺 心 之 阳 , 气 血 和 经 脉 。腰 阳关 通 经 针 益
病 毒 唑 1 mg k ・ , 肉 注 射 或 加 人 5 葡 萄 糖 0 /g d肌
液 中静脉 滴注 ; 蓝根 冲 剂每 次 1 ~2 mg 1日 3次 冲 板 0 0 , 服; 高热 时给予 柴 胡 注射 液 肌 注 或 物 理 降 温 ; 胀 处 用 肿 仙 人掌 捣碎 外敷 。

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经验介绍

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经验介绍

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经验介绍刘树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介绍了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依据中医辨证论治,以自拟 消腮饮 治疗此病,疗效比较满意。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消腮饮;小儿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4297(2007)04-0044-0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

冬末初春是发病的高峰季节。

该病多发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个别成人也可发病,且症状和并发证较儿童严重。

本病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物品传染。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 痄腮 ,其发病系因感受风温邪毒,肠胃积热,热邪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致。

1临床表现和诊断本病潜伏期14~21d。

患儿初起症状可表现有畏寒、发热、纳差、全身不适等。

发热可有轻度至中度发热,此后出现双耳下部以耳垂为中心的肿痛,尤其是张口咀嚼和吞咽时腮腺部位疼痛,同时患儿有明显的接触史,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大多数病例侵犯双侧腮腺。

个别病例也可见颌下腺和舌下腺的肿胀。

常见的并发证有脑膜炎、睾丸炎及胰腺炎等。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尿淀粉酶增高。

2治疗方法笔者临证40多年来,采用自拟方 消腮饮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达数百人,每获良效。

具体组方:板蓝根、蒲公英、大黄、醋柴胡为君药;地龙、马勃、僵蚕、赤芍为臣药;忍冬藤、络石藤、前胡为佐药;玄参、桔梗、白茅根为使药。

每味药的用量可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略做调整。

先用大火急煎15m i n,后改文火慢煎,每日1剂,个别高热患儿应夜晚再加1剂,采用少量多次频服。

加减:高热者加生石膏、青蒿;腮腺肿而不消者加夏枯草、浙贝母;头痛头闷者加蔓荆子;咽痛而肿者加锦灯笼、山豆根;舌苔黄厚、纳差者加藿香、山楂。

3临证体会3.1 有诸内,必形诸外本病因胃肠积热,阳明经热邪内盛,导致火性上炎,邪毒壅阻少阳而发病,所以,组方用药必须切中病机,丝丝入扣。

中西医小儿学流行性腮腺炎(中西医)

中西医小儿学流行性腮腺炎(中西医)

并发症
2.睾丸炎 青春期男孩发病率为14%~35%, 最小3岁。多发于腮肿后3~10天。临床表现 为高热、寒战、恶心、呕吐、下腹痛,患侧 睾丸明显肿痛、触痛,30%~40%受累睾丸 发生萎缩,13%生育受损,但不育少见。可 伴附睾炎。
3.卵巢炎 青春期女性患者有7%可发生卵巢 炎。表现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 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隐性感染者)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5.预后:一般预后良好,少数邪盛正虚者,可
产生变证(内陷厥阴,毒窜睾腹),即使出 现变证,预后也不严重。
概 述—命名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又 称为“鸬鹚瘟”“哈蟆瘟”、
“大头瘟”。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机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上呼吸道并增 殖 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 增殖的病 毒 入血 病毒血症 播散入腮腺、颌 下腺、性腺、胰腺、乳腺、中枢神经系 统 病毒再度增殖再入血 引起炎症 不同症状。
实验室检查
3.血清学检查 用补体结合试验或检测 抗V和抗S两种抗体,S抗体早期阳性率 75%,为近期感染证据,6~12个月渐下 降;V抗体起病后1个月达高峰,维持6 个月,以后渐下降,2年后达到低水平并 持续存在。
4.病原学检查 PCR检测简单、易行。
诊断
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边缘不清,
西医病理变化
病理:受侵犯的腺体出现非化脓性炎症 病变,腺体增大,周围组织的充血、 水肿,其被膜可见点状出血,腺体细 胞发生浑浊,肿胀或坏死,腺体间质 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单核 及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因病机
风温邪毒 壅阻胆经 (腮腺炎病毒)
内窜肝经
凝滞腮颊 邪陷心肝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4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47例

治疗 7 开始 判 断疗 效 。治愈 : d后
临床 症 状 、 征均 消 失 , 温 正 常 , W B 体 体 血 C正 常 。 有效 : 临床 症 状 减 轻 或 消 失 , 丸 肿 块 缩小 , 痛 睾 压 减轻 或无 压 痛 。 效 : 无 临床 症 状 、 征无 改善 , 体 或病
情加 重 , 成 睾 丸脓 肿 。 形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 愈 4 O例 ( 5 1 ) 有 8.1 , 效 7例 , 有效 率 1 0/。对 照 组 治愈 2 总 0 6 9 O例 ( 2 6、
5 ) 有 效 8例 , 效 4例 , 有 效 率 8 . O , O , 无 总 7 5
大黄 , 口干者 , 天花 粉 、 斛 , 吐者 , 加 石 呕 加半 夏 、 竹 茹。
临床 资 料
经血 清学 确诊 的 流行性 腮腺 炎并
发 睾丸 炎住 院患 者 4 5例 , 断符 合 传染 病 学 ( 诊 第
六 版) 的诊断标 准 , 有病 例 均有 流行性 腮腺 炎 接 所
疗效 标 准
表 1 治 疗组 与对 照组 一般 ,床 资料 比较 】 各
两组 治愈 率 有较 显著 统计 学 意 义 , 0 0 。 P< . 5 治疗 组在 疼 痛缓 解 时间 、 阴囊肿 块 消失 时 间 、
皮 肤红 肿 消 失 时 间 、 体温 恢 复 正常 时 间等 方 面 明
显短 于对 照组 , 0 0 , 表 2 治 疗期 间 两组病 P< . 5 见 。
维普资讯
陕西 中 医 2 0 0 6年第 2 7卷第 1 O期

中西 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并发睾丸炎 4 例 7
赵润 璞 高志卿 陈 铸 陈潇雨 河 南 中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 摘 要 : 目的 : 察 中西 医结合治 疗儿 童流行 性 腮腺 炎性 睾 丸 炎的 疗效 。 法 : 用如 意 观 方 采 金 黄 膏外敷 , 清热 解毒 、 化瘀 消肿 中药煎剂 ( 金银 花 、 紫花 地 丁 、 天葵 子 、 玄参 、 当 归、 芎等 ) 川 内服 , 结合西 药抗病 毒 治 疗 的方 法 治 疗本 病 4 例 , 7 并设 单 纯病 毒 唑 组 3 例 为 对照 组 。 2 结果 : 观察 组 总有效 率 1 0 , 照 组 8 . O , O O 。 0 对 7 5 P< . 5 结

平刺翳风穴加中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平刺翳风穴加中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4 讨 论
11 一般 资料 . 10例痄腮病人来 源于 针灸科 门诊 ,其 中男 9 8 7例 ,女
8 3例 ,年龄 1~1 2岁 ,平 均 5 2岁 ,病 程 1—6天 ,平 均 .
2 5天 。 .
12 治 疗 方 法 . 12 1 针 刺 .. 12 1 1 取 翳 风 穴 。 ...

求气感强烈 ,有耳部或 口内放射感后缓 慢 出针 ,隔 日一次 ,
3 E为 1 程 。 t 疗
逐渐消退 ,全程 1 O~l 4天 。
12 2 中药外敷 ..
本治疗 10 病例 中,治愈 1 1例 ,平均疗程 37天 , 8例 5 . 平均病程 6 1天 ,可见 明显缩 短 了病程 。好转 2 . 2例及 未愈 7例 ,均为治疗 1 疗程 或 1次后 转用输液 及其他治 疗而 愈 , 未出现脑炎或睾丸炎等其他 系统症状 。 翳风穴为手少 阳三 焦经穴 ,手 足少 阳经 之会 ,三 焦经 气在此化为天 部 的阳气。功用 :益气 补 阳。寒 则补 之 ,热 则泻之 ,即寒 症用 补法 可益气 补 阳,热证 用泻法 可清热 泻 火。中药 青黛 清 热 凉血 、大黄 清 热 泻 火 、冰 片消 肿 止 痛 、 散结 、黄柏清热解 毒 ,四药 合用共 凑清 热解 毒、消肿止 痛 之功 ,针刺加外敷 中药 ,辅 以成药 内服 使邪 热得泻 、肿 痛 得 消 ,内泻外 消 ,内外 结合 ,阻断风 温邪毒 进一 步入侵 途
透皮肤后缓 慢进 针 5 rm左 右 ,得 气后 捻转 提擦 泻法 ,要 5 a
流行性腮腺炎是 由腮腺 炎病 毒侵犯 腮腺 引起 的急性 呼 吸传染病 , 可侵犯 各种腺 组织 或神经 系统及 肝 、肾、心 并 脏 、关节等器官 ,病人 是 传 染 源。腮 腺肿 胀 最 具 特征 性 , 般 以耳垂为 中心 ,向前 、后 、下 发展 ,边 界不清 ,触之 坚韧有弹 性 、触 痛 ,咀 嚼 时刺激 唾液 分 泌 导致 疼痛 加 剧。 腮腺肿大多于 1—3天 到达高 峰 ,伴发热 ,持 续 4~ 5天后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

1 说明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1.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治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针灸”等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 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6年2月。

以“mumps”“epidemic parotitis”“diagnose”“Chinese medi cine”“inter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等作为检索词,检索MEDL IN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 Guideline C learinghouse,NGC)等,检索年限近25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中、西医儿科教材、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相关专著。

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

在形成草案前,以“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宫牛黄丸”“龙胆泻肝丸”“如意金黄散”“青黛散”“鲜仙人掌”“鲜蒲公英”“鲜芙蓉花叶”“鲜败酱草”“鲜马齿苋”“体针”“耳针”“耳穴压豆”等作为检索词,补充检索到2016年2月的文献,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1篇作为目标文献。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372篇、相关指南及教材等9本。

儿科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冬春,传染性很强,5〜9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中医称为“痒腮”、“蛤蟆瘟”。

由风温疫毒经口鼻侵入,内袭于少阳,循胆经外发所致。

肝胆相为表里,邪重者可内陷厥阴,发生抽搐、昏迷;留滞肝络,出现少腹痛及睾丸肿痛等合并症。

【诊断】1.有腮腺炎接触史。

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胀痛,边缘不清楚,有压痛,腮腺管口(相当于上颌第2白齿旁颊黏膜上)红肿。

可伴恶寒发热、头痛咽红肿及呕吐等症。

2.如胀痛较甚而腮腺转软,或颈部颌下有边缘清楚的坚硬肿块,需和化脓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相鉴别。

3.若见头痛、呕吐、项强、昏迷、惊厥,提示并发脑膜炎。

4.如睾丸肿大,少腹疼痛或脱腹胀痛,已有睾丸炎或胰腺炎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多;在并发脑膜炎或睾丸炎时,白细胞总数会增高。

并发胰腺炎时,尿、血淀粉酶增高。

【治疗】凡属患侧局部肿痛而全身症状不明显者,给予简易方药或外治疗法即可治愈;否则当辨证用药,内外兼施。

一、辨证论治本病系风温疫毒引起,治法当疏风、清热解毒。

若内陷心肝,并发睾丸肿痛或腕腹、少腹疼痛时,分别配合熄风开窍、疏肝泄肝等法。

1.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或不发热,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疼痛,舌苔薄白或薄黄,尖质红,脉浮数。

此为痒腮初起,邪毒在表。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举例:银翘散加减。

连翘、金银花、僵蚕、牛劳子各IOg,桔梗、薄荷各5g,甘草3g,板蓝根15g<>加减:若腮肿明显,加黄苔6g,夏枯草10g。

呕吐,加竹茹6g。

2.热毒蕴结壮热头痛,口渴引饮,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苔黄,质红,脉滑数。

此为邪壅少阳,热毒较重。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举例:普济消毒饮加减。

连翘、黄苓、僵蚕各IOg,蒲公英、板蓝根各15g,马勃6g,黄连、甘草各3g。

加减:腮部漫肿,硬结不散,加昆布、海藻各10g。

大便秘结,加大黄或玄明粉(冲服)IOg0少腹睾丸痛,加龙胆草、柴胡各6g,延胡索、川楝子或荔枝核、赤芍各10g。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例疗效观察
加 用 退 热 药 。发 生 并 发 症 的 , 用 相 应 的 应
丸炎、 胰腺炎 、 卵巢炎等症状。 腮腺 炎病 毒首先进入 口腔黏膜 、 黏 鼻 膜, 在局部上 皮细胞 中增殖 , 然后 进入 血 液循环 , 形成第 1 病毒 血症 , 血流 播 次 经 散累及腮 腺和中枢 神经系统 等器官 , 在 并 其中增殖。病 毒再 次进入血循环 , 成为 第 2次病毒血症 , 侵犯第 1次未受 累及 的器 官, 在临床上相继发生不 同器官病 变。所 以, 临床上一旦发现疑似患儿 , 应早隔离 、
石决 明 6 , g丝瓜络 6 , g 制僵蚕 6 , g 赤芍 3 , g
菊花 9 , 梗 3 , 栀 9 , 藤 9 ( g桔 g山 g钩 g 后
性腮腺 炎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 6 将 0例 患
儿随机 分为 两组 , 中对 照组 3 其 0例 单 纯 西药抗 病毒 治疗 , 治疗 组 3 0例给 予 自拟 解毒散 结汤 , 以西 医对 症 治疗。结 果 : 辅
论 著 ・ 社 区 中 医 药
c HI NESE C 0 M M uN I D O c T Rs H O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流 行 性腮 腺 炎 3 0例 疗 效 观 察
管 口可见 红肿 ; ③病 前有 腮腺 炎接 触史 ;
党 仁 源
布 洛 芬 适 当 退 热 及 阿 昔 洛 韦 口 服 。3天
摘 要 目的 : 察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流 行 观
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 成人 中也有发 病。本 病 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 , 该病毒 主要 侵 犯腮腺但也可侵 犯各 种腺 组织神 经 系统 及肝 、 心脏 关 节 等几 乎 所 有 的器官 。 肾、
因 此 除腮 腺肿 痛 外 常 可 引起 脑 膜 脑 炎 、 睾

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腮腺炎

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腮腺炎

疗下焦疾病的重要穴位 此外 , 根据上病下取 中病也
可 下 取 的原 则 . 贴 涌 泉 穴 动 少 阴 寒 水 , 去 其 毒 敷 启 速
热, 从而达到愈病的目的。9
( 英特 马 妊 冬梅 等 ) ( 7 37 004 )
大蒜 泥外敷
近 l 年来 . 我们采 用大 蒜、 白矾外敷治疔手掌脱度 ,
效 果 不佳 查 : 手掌 有 大小 不等 、 状 不 规 则 脱 皮 数 双 形 十 处 ,寸 瘙 痒 。 诊 为 手 癣 经 上方 外 敷 5 痊 愈 , n有 确 天 随
访 1 未复 发 年
不 思饮 食 . 寒 发 热 现 两 侧 腮 腺 部 灼 热 浸 肿 明 显 晨 有
压痛. 咀嚼及 咽 动作 困难 . 有疼痛感, 8 ℃ 诊断 T3. 5
讨论 手癣 多由真菌感染引起。中医认为本病多从外而
起 .1 『 风湿 毒 邪 侵 于 肌 肤 而 成 治 疗 宜 解 毒 杀 虫 止痒 I 大 蒜 含 有 挥 发 油 . 要 成 分 为 蒜 索 . 葡 萄 球 菌 、 球 主 对 链
亦从治之 义 《 (本草纲 目》; 南星外埔 . )胆 解毒 结 散

分钟 . 而有人则需要十几抒钟或更长时间 而且累得满 头太汗。出现这种性高惘延迟 , 是不是不正常? 其 实 , 欲 和 性能 力 与年 龄 、 质 、 绪 、 交 次数 性 体 情 性 3 2 ,
下室内环境. 也可缩短进入性高潮的时间, 如侍阴茎
勃 起 后 . 取女 上男 下 性 交 法 , 子 可 以 主动 地 耐 阴 茎 采 妻
适当控制性交时问,在性生活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和休 息时间. 待精力 旺盛 、 性欲 高涨时再行房事 也有 人把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春秋季节好发于儿童,是自愈性的非化脓性炎症,具有潜伏期长、发病急的特点,以腮腺区肿痛为主要症状,是急性传染性疾病。

《疡医大全》中有较详细描述:“时毒痄腮,每年仲春少阳脉络失活生于耳下,或发于左,或发于右,或左右齐发,初起形如鸡卵,色如濡肿,状若有脓,按不引指,但硬不痛,微发寒热,重者憎寒壮热,口干舌腻,此症状不成脓,过一时自能消退”,此病称为“痄腮”。

西医对本病治疗常用抗病毒、支持及对症治疗,方法单一效果较差,通过对该病的30例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30例均为4~10岁儿童,其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1~7天,根据症状分型辨治。

风热外袭型:耳前下轻度酸胀不适,皮色不变,按之有硬结,咀嚼时痛重,恶寒身热,头痛咽红,口渴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二花30g,连翘30g,桔梗12g,薄荷6g,竹叶12g,甘草9g,荆芥穗9g,淡豆豉10g,牛蒡子12g,板蓝根15g,蒲公英12g,夏枯草12g,僵蚕10g。

咽痛加马勃、胖大海,肿甚加昆布、海藻,去甘草,热甚加生石膏、地丁,呕吐恶心加竹茹。

热毒炽盛型:两腮漫肿,灼热疼痛明显,皮肤光亮,张口受限,咀嚼困难,高热头痛,心烦少寐,口渴咽干,咽喉红肿,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黄芩(炒)18g,黄连(酒炒)18g,陈皮6g,甘草6g,玄参20g,二花30g,连翘15g,板蓝根30g,马勃12g,牛蒡子10g,薄荷6g,僵蚕9g,升麻6g,柴胡6g,桔梗10g。

初起表症显著,而里热尚未炽盛,去黄连、黄芩、甘草,加海藻、昆布、山慈茹,便秘加大黄、玄明粉。

邪毒内陷心肝:发病数天后,突然高热头痛增强,呕吐烦躁,神昏嗜睡,四肢抽搐,舌红绛,舌干或黑,或有芒刺,脉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镇痉,普济消毒饮。

加僵蚕15g,全虫9g,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呕吐加竹茹、赭石。

得“猪头肥” 中医教你怎么治

得“猪头肥” 中医教你怎么治

得“猪头肥”中医教你怎么治*导读: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猪头肥”,多见于儿童,也偶见于成年人。

一般患过此病的人痊愈后,便具免疫力,但也有少数人会再患此病。

中药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辩证正确,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本病的特点是,患者腮部红肿胀痛,当进食咀嚼时,腮部的酸痛尤其明显。

多发生于冬春季,一般预后良好,但如不及时治疗,也可并发脑膜炎,青少年可并发睾丸炎。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患者可根据各型的症状特点,辨证治疗。

一、风热外感型:这种类型与感冒有些相似,症见头痛,发热不高,多在37.5℃~38.5℃之间,有的还可有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均感腮部有十分难受的酸痛,舌质红,舌苔多呈薄黄,脉多浮数(即轻轻一按即可感到脉博跳动且跳动很快)。

治疗应清热解毒,透表散结。

可用:薄荷5克(后下),连翘12克,土金银花15克(即本地出产的金银花),玄参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荆芥6克,板蓝根25克,牛蒡子9克,黄芩8克,黄柏6克,甘草6克。

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3~4剂。

配合药物外敷,有助于提高疗效。

可用黄柏粉6克,青黛粉4克调匀,加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腮部肿痛处,只要皮肤不敏感,可连敷8小时~10小时。

休息3~4小时换药再敷。

在农村可用新鲜仙人掌去刺,洗净捣烂外敷,疗效也相当好。

若无仙人掌,也可用蓝靛外敷。

二、热毒炽盛型:除腮部肿大较为明显外,腮部胀痛明显,稍为轻触即感疼痛。

进食咀嚼吞咽均感艰难,咽喉部红肿,大便硬结不畅,小便短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脉弦数(如按琴弦,且脉搏跳动快)。

治疗时应当荡涤热毒,消肿软坚。

可用:黄芩12克,胡黄连8克,黄柏6克,蒲公英32克,马勃4.5克(布包煎),生蒲黄3.3克(布包煎),夏枯草18克,柴胡6克,玄参12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

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每天1剂,连服3天。

随症加减:(1) 肿胀明显,可另服六神丸,成人每次10粒,每日3次,小儿依年龄酌减。

火柴点烧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研究

火柴点烧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研究

火柴点烧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研究流行性腮腺炎,祖国医学称作“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本病多数无前驱症状,仅表现为腮腺肿胀、压痛、发热等。

近几年,笔者用火柴点烧角孙穴的方法治疗此病,收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发病年龄最小的13个月,最大的36岁,5—10岁儿童38例,无不满周岁的;左侧发病15例,右侧发病13例,双侧同时发病22例。

2、治疗方法临床将50例分为三组,火柴点灸角孙穴20例,针刺15例,药物治疗15例。

火柴点灸角孙穴的操作方法如下:取患侧角孙穴,双侧患者取双侧;将患侧耳廓向前折叠,耳尖正上方、入发际处,剪掉毛发,用圆珠笔点一下做标志;用75%酒精消毒后,点燃火柴,对准角孙穴一烧即可,以发出“喳”的响声为准;点烧后穴位上有一直径约5mm的圆形焦痂,要保持清洁干燥,任其自落。

3、治疗结果治愈标准:局部肿胀消失、无压痛、有食欲、体温恢复正常。

疗程:1—4天,平均3天。

点灸组中有7例伴有发热的,均在治疗后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20例点烧1次后,耳下逐渐消肿、无压痛、可以进食,全部病人未发现化脓或其他并发症;针刺组2—3次症状逐渐好转;药物组7天后逐渐好转。

4、典型病例(1)李某,男,2岁,双侧腮腺肿大2天,有压痛,不能进食,疼痛难忍。

点烧角孙穴30分钟后,可进食米粉、水果,次日肿消痊愈。

(2)钱某某,女,5岁,体温39.5度,双耳下腮部漫肿发红,坚硬疼痛,脉浮数,舌质红、舌苔黄。

用点烧角孙穴法,1次治愈。

5、体会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外感风湿病毒经口、鼻入侵,壅阻少阳经络所致。

角孙穴属于少阳三焦经,统领上中下三焦,点烧角孙穴可清中焦阳明胃热。

角孙穴又是足少阳胆经交会穴,是主治流行性腮腺炎的要穴。

胆经属胆、络肝、清肝胆之火,故点烧此穴能疏经活络、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此法疗程短、见效快、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中医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运用体会

中医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运用体会
Xi a n n i n g Hu b e i 4 3 7 0 0 0,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n u r s i n g o n c h i l d e p i d e mi c p a r o t i t i s . Me t h o d 6 0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r e n wi t h e p i d e mi c p a r o t i t i s r e c e i v e d i n o u r H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1 t o J a n u a r y
均退热时间、 消肿 时 间分 别 为 ( 3 6 . 0 0± 9 .7 9 )h和 ( 6 3 . 4 3± 1 3 . 3 5 )h , 对照 组分 别 为( 6 1 . 9 0± 1 0 . 9 6 )h 和
( 9 2 . 5 7 ±2 6 . 5 8 )h ; 实验 组 总有 效 率 为 9 6 . 6 7 , 对 照组 为 7 3 . 3 3 。二 者 疗 效 比 较 ,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 . 0 5 或声 <O . 0 1 ) 。结论 中 医综 合护 理 进 患儿康 复 。
2 0 1 2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1 g r o u p wi t h 3 O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Ch i l d r e n f r o m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g i v e n r o u t i n e n u r s i n g wh i l e c h i l d r e n f r o m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1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n u r s i n g b a s e d o n r o u t i n e n u r s i n g . Ti me o f p y r e t o l y s i s 。t i me o f d e t u me s — c e n c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n c h i l d r e n f r o m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Re s u l t s Av e r a g e t i me o f p y r e t o l y s i s a n d d e t u me s c e n c e i n c h i l d r e n f r o m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1 g r o u p wa s( 3 6 . O O 土9 . 7 9 )h a n d( 6 3 . 4 3± 1 3 . 3 5 )h r e — s p e e t i v e l y ,wh i l e t h a t o f c h i l d r e n{ r o m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6 1 . 9 0 ±1 0 . 9 6 )h a n d( 9 2 . 5 74 _ - 2 6 . 5 8 )h .To t a l

怎样用中医的办法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怎样用中医的办法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怎样用中医的办法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它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患者一般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

腮腺炎病毒主要存在于患儿的唾液和鼻咽部的分泌物中,病毒可经空气飞沫或生活用品传播给他人。

西医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而中医认为此症是由风邪外乘、内有积热、肝胆之火与胃热壅阻少阳经络所致。

少数毒热炽盛者,还可出现高热、惊厥等症。

稍大些的男患儿,还可出现睾丸肿大疼痛等症状。

因此,中医认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应以清热、解毒、消肿为主。

治疗此症的常用中成药有抗病毒颗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

而有些内服中药方剂治疗此症也有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取紫花地丁16克,用水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取蒲公英10克,银花10克,生甘草3克,用水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取夏枯草、板蓝根各16克,用水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症状较重者可取黄芩、玄参、连翘、夏枯草各9克,马勃、薄荷、桔梗各4克,生甘草3克,用水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内服方剂,可依据病程的长短,连服数日。

患儿腮腺部位肿胀明显者,还可选用以下外用方剂:1.取适量的如意金黄散,用茶水、酒或食醋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上面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1次。

2.取大青叶一把,捣烂,用茶水、酒或食醋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上面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1次。

3.取鲜菊花叶一把,捣烂,外敷于患处,上面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1次。

4.取适量的青黛散或紫金锭,用食醋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上面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1次。

5.取连翘、大黄粉各60克,用黄酒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上面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1次。

6.取适量的仙人掌,将其洗净后捣烂,外敷于患处,上面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隔日换药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
*导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脏器。

本病潜……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
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脏器。

本病潜伏期为14一25天。

前驱期多很短暂;表现为倦怠、纳少、肌肉酸痛。

结膜充血、咽痛等症。

本病起病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纳呆等症,渐见腮部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轻度压病,表面有热感,以两侧肿大为多见,也有只肿一侧者,还有始终腮腺肿胀者。

肿胀于1~3天达更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腮腺肿胀时,颌下腺和舌下腺亦多受累,
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呈水肿,有时还可伴有胸骨前水肿,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膜上早期可有红肿。

本病可有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耳聋、胰腺炎、肾炎、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等并发症。

腮腺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中,在集体儿童机构或人群集密处易形成流行。

一般流行为7一8年一周期,也可有散发。

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发热、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难。

不典型病例,可参照实验检查予以确诊。

血清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早期有轻度或中度增高,尿淀粉酶亦增高。

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亦有一定诊断价值。

早期病人的唾液、血、脑脊液、尿等可分离到肥腺炎病毒。

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治疗和对在处理外,尚少特殊疗法。

中医称本病为“痄腮”、“虾蟆瘟”、“搭腮肿”等,俗称“大嘴巴”、“猪头风”等;认为本病由外感风湿时毒,内分积热蕴结所致。

风热毒邪壅阻少阳经络,胆胃积热上攻,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成肿。

少阳胆经与厥阳肝经相表里,若循脉脉下行则可致睾丸肿痛;若大毒炽感、热机生风,或犯手足厥阴,即可致昏迷、痉厥等变证。

本病可分为风热轻症与民热重症。

轻症发热恶寒较轻,仅腮部肿疼痛;重症则壮热烦躁,头痛剧烈,腮肿坚痛,咽部红肿疼痛。

本病变证有热感动风,邪入心包,邪窜肝脉等。

本病一般多以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

疗效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