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纳兰性德解析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清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种相思 别样情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一种相思 别样情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一种相思别样情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是一首古典抒情诗,内容描写了一段相思之苦,在这里,纳兰性德用自己浓烈的情怀赞美了相思,也揭示了别样的情怀。

《长相思山一程》从最开头以至结尾,都是充满着用心的抒情,它表达了一种别样的相思,一种没有言语的相思。

在这一段难以言表的相思之中,纳兰性德用他奇特的诗句表达出了深情的相思之情,让人们不禁深思。

诗的开头,纳兰性德以一个简单的句子,把一种特别的相思之情娓娓道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一句诗把一番思乡之情浓缩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在这里反映出了心灵的远行,用令人难忘的语言,以最细腻的心思去表达情感的深刻。

纳兰性德在后面的每一句话中,又以最真挚和深厚的理解,表达出一种柔软而坚定的相思之情,把一种深沉而优美的情思写尽,让人心潮澎湃。

在古老中国传统文化中,情到深处才会表达。

纳兰性德也是如此,他以最深刻的思想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反映出深情厚重的情怀。

《长相思山一程》之中,纳兰性德用一种浓烈而真挚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相思之情,以及纳兰性德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从开头到结尾,把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真挚的写出,让人们深思,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纳兰性德用令人动容的情思,在惆怅中表达了一种真挚
的相思,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相思的酸楚,以及抒情诗所彰显出来的别样情怀。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108.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海月儿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相思边塞羁旅【诗词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精华赏析】这首词牌名很像描写爱情的《长相思》,实际上主要是在描写边塞的风光。

很可能,纳兰这首《长相思》的上片写的是出巡塞外夜晚扎营时的景象,下片则是描写暴风骤雪来临、气候骤变时的情形。

“山一程。

水一程。

”这两句词极言征途遥远,路途跋涉;从北京到山海关外,一路跋山涉水,路途当然是十分艰辛的。

不过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写了山遥水远的路程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该直接写边塞的风光了呢?我们读过很多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的笔下呈现过非常壮观又极其荒凉的塞外风景,因此在纳兰写到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我们似乎就只等着他接下来如何写塞外的苍茫壮阔了。

可是纳兰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紧接着一句“夜深千帐灯”,这就完全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啊。

为什么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呢?因为“夜深千帐灯”不是自然的边塞风光,而是那个特殊日子里“人造”的边塞风光。

这句词其实是在突出康熙御驾出巡的宏大气势,大队人马扎营之后已经是深夜,无数营帐中透出的万点灯火,远远望去恍若繁星满天,照亮了苍茫漆黑的塞外。

这就是纳兰眼中豪迈的大国气度吧?所以啊,这首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保护御驾出巡的自豪感与思念故乡的孤独感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将大国豪情与思乡柔情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特别的美感。

“夜深千帐灯”是这首词中最有名的金句,也是整首词描写塞外风光最有特点的一句。

王国维说这句词足堪媲美唐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经典名句。

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实写自然风景,而“夜深千帐灯”却只是把自然风景作为背景,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的壮美风景,而且,这不是人为刻意去制造的风景,而是皇帝的边塞生活无意中营造出来、与自然完全和谐融为一体的风景。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纳兰性德《长相思》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长相思》纳兰性德一、词人纳兰性德的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旗籍,清朝时期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政治家、书法家、诗人。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叶赫那拉氏的后代。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好学,文武兼修,擅长书法,喜好诗词。

他的诗词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传颂,与曹雪芹、吴承恩等人齐名。

二、《长相思》的创作背景《长相思》是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他随康熙帝来到关外祭祀长白山。

在寒冬的夜晚,面对漫天飞舞的大雪,他怀念家乡和亲人,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

三、《长相思》的词意解析《长相思》的词意解析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是描绘清军人马翻山越岭,北上黑龙江的情景。

夜营扎在深深的边塞上,万千灯火彻夜通明。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说外面的风雪持续不断,扰乱了作者的乡思之梦,这让作者感到无比厌烦。

最后一句中的“故园无此声”更是道出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的词以自然、真挚、深情而著称。

他的词风清新自然,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他的词作中常常运用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同时,他的词也常常涉及到人生哲理和历史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长相思》的韵律和节奏《长相思》是一首古体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

它的韵律和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优美。

全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韵脚都是“程”,第三句和第四句的韵脚都是“灯”和“声”。

整首诗押韵严谨,韵律和谐,读起来十分悦耳。

六、《长相思》的意象和意境《长相思》的意象和意境非常鲜明。

全诗通过描绘山水、边关、风雪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冷清的氛围。

同时,通过作者的乡思之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痛,又展现出一种温馨、感人的情感氛围。

长相思纳兰性德诗意思是什么

长相思纳兰性德诗意思是什么

长相思纳兰性德诗意思是什么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这首词写男女之情。

上片开头两句“山一程,水一程”,实写眼前景色,表现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抒写了诗人出关后孤独寂寞的心境;下片起首两句点明这次出关的时间与心绪,结尾三句进一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关内家人消息的急切心情。

全词把离愁别恨的种种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缠绵婉转,哀感顽艳,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外,本篇还有另一个版本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山路又远又长,我们走啊走啊,走过了一道山岭又一道山岭,可总也走不完,看着身边潺潺流淌的小溪,听着耳旁呼啸而过的寒风,想要回去却怎么都睡不着觉,只能在梦中才能见到你呀!夜里大雪纷飞,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好坐起来,披衣起床,推窗观赏雪花飘落的美丽姿态。

就算天气再冷,也阻挡不住我对亲人的思念。

每当这样的日子,我就会吟诵这首词,希望它能带给我温暖、慰藉和快乐。

- 1 -。

长相思纳兰性德解析

长相思纳兰性德解析

【拓展延伸】
8.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9.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1.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请运用注释独立翻译诗歌】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 灯。
风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作品注释】
关于思乡的诗词: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4. 海内存知已,天涯假设比邻。 ——王勃 0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李白 0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纳兰容假设18岁中举,22岁考上进士,名闻天下。作为相国的爱子、康熙 皇帝宠信的一等侍卫、文人名士爱重的大才子,纳兰一生极尽富贵荣华。他的 家世、他的地位、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他的风度,无疑是当时窈窕淑女心中 的偶像。可是纳兰一生并不快乐,翻开?饮水词?泪、恨、愁、伤心、断肠、 惆怅……触目皆是。他有过如花美眷,可是诗意的生活只有3年,妻子便香销 玉殒。他有过红颜知己,可他的那位绝色的表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
【拓展延伸】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拓展延伸】 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②。

夜深千帐灯③。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④,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本篇选自纳兰性德《饮水词》。

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随康熙巡行途中。

②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

那畔,犹“那边”。

③千帐,极言军营帐幕之多。

④聒(guo锅),声音喧扰嘈杂。

〔解析〕唐人边塞诗中有《从军行》一类绝句,多以简短的篇幅描绘同中原内地绝异的边塞风光,展现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抒写出征戍边将士复杂变幻的思想情感。

由于诗歌的作者往往具有那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战争生活的亲身体验,因此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真切自然,情感深挚,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量。

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写此类题材的较为少见。

而纳兰性德的这首小令《长相思》不落窠臼,突破成法,与唐人《从军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中进士、授侍卫以后,多次伴驾下江南、出边塞,巡察全国各地。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后,豪兴大发,于是东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巡视满族的发祥地。

纳兰性德在随行途中,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写下这首记叙军旅生活与抒发思乡之情的词作。

全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上阕描写白天行军以及晚上驻宿的盛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作者以重叠复沓的笔法,极其简约地勾勒出千里行军的漫长旅程。

读着这几句词,我们仿佛见到了那伴随御驾的万千人马,翻越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条条河,正向山海关那个方向进发。

“夜深千帐灯”一句,异峰突起,落墨非凡。

它摄取了夜阑更深,千帐灯红这样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大军夜晚驻宿的情状。

被无边夜色笼罩着的广袤的原野上,数以千计的营帐一座紧连着一座,帐外的马灯火光闪烁,彻夜不熄。

远望过去,气势是何等的恢弘,规模又是何等的壮阔! 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要极力赞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山一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山一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山一程》原文译文赏析《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

《长相思 山一程》纳兰性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长相思 山一程》纳兰性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作品原文:长相思⑴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作品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作品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创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古诗词】长相思古诗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长相思古诗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长相思古诗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创作的一首词。

接下来分享
长相思古诗翻译及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
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
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

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
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

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

信手
拈来,不显雕琢。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

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
的慷慨报国之志。

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及赏析【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③灯。

风一更④,雪一更,聒⑤碎乡心梦不成,故园⑥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此外指关外。

③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④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⑤聒:声音嘈杂。

⑥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往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

上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

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赏析】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

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

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

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

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创作《长相思》时,纳兰性德是怎样的心境?

创作《长相思》时,纳兰性德是怎样的心境?

创作《长相思》时,纳兰性德是怎样的心境?在创作《长相思》时,纳兰性德大致有以下几种复杂的心境:思乡情切方面:1. 深深的眷恋与惆怅:词中“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直白地表现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他远离了熟悉的京城和家园,身处荒寒的关外,一路上的山水跋涉,更加重了这种眷恋。

2. 孤独感:在行军途中,周围都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夜晚面对风雪,在众多帐篷中,自己孤独的思乡之心无人诉说,这种孤独带来的思乡之情更为浓烈。

对行程和环境的感受方面:1. 无奈与疲惫:“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路途遥远且艰难,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让他身心俱疲。

他是扈从皇帝出行,即便有这样的感受也只能无奈地继续前行,不能自主决定行程和归期。

2. 对艰苦环境的厌烦:塞外的风雪之声让他难以入眠,这也反映出他对当前所处的这种艰苦环境是心生厌烦的,渴望回到相对舒适的家乡环境。

人生感慨方面:1. 对命运的思考:作为一个有着细腻情感和文学才华的人,却不得不从事侍卫工作,奔波在扈从的路上。

可能会感慨命运没有让他更多地过一种自己向往的、能自由吟诗作对、和家人朋友常相聚的生活。

2. 时光与人生的匆匆之感:在这漫长的旅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山水和无尽的风雪,会有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对家国的复杂情感方面:1. 有一定的报国情怀:虽然他思乡情切,但作为皇帝的侍卫扈从东巡,从其身份和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来说,对国家大事、对皇帝的出行保障等也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这种情感被思乡等其他情感所掩盖,没有明显地在词中表现出来,但不能说完全不存在。

2. 对京城的复杂情感:京城既是他的工作地,也是他的家所在,而此刻远离,对京城的思念中或许也夹杂着对平时在京城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复杂人事关系等的感慨。

纳兰性德《长相思》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解析
2019/2/17
思考
本课当中的诗词的主旨诗句是什么?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 “行到穷水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吸取三山去。” 《渔家傲》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2019/2/17 10
段意
本阙描写了千里之行中所见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 出词人满腹乡思,一腔愁绪。
2019/2/17
理解句子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 作者再叠用“一更”来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 象。“ “过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碎乡心”呼应“千帐灯”并交代深夜不寐的原 因。最后一句话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
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
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2019/2/17
关于作者(附加)
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
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
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
中心思想
这首词描写了戍 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 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2019/2/17
①区分:戍 桂林话:“雾数”与“戊戍”音相近 shù 戊wù 戌xū 戎róng
11
后人对该词的评价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 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 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 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 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 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

长相思纳兰性德全文及解析

长相思纳兰性德全文及解析

长相思纳兰性德全文及解析长相思纳兰性德全文及解析《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相思纳兰性德全文及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长相思【纳兰性德】全文及解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山一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山一程》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以⽩描⼿法,朴素⾃然的语⾔,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称道的。

词⼈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格调清淡朴素,⾃然雅致,直抒胸臆,毫⽆雕琢痕迹。

《长相思·⼭⼀程》 清代:纳兰性德 ⼭⼀程,⽔⼀程,⾝向榆关那畔⾏,夜深千帐灯。

风⼀更,雪⼀更,聒碎乡⼼梦不成,故园⽆此声。

【译⽂】 将⼠们不辞⾟苦地跋⼭涉⽔,马不停蹄地向着⼭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都点起了灯。

外⾯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 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令。

⼜名《双红⾖》。

程:道路、路程,⼭⼀程、⽔⼀程,即⼭长⽔远。

榆关:即今⼭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海关的另⼀边,指⾝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帐的灯⽕。

千帐⾔军营之多。

更:旧时⼀夜分五更,每更⼤约两⼩时。

风⼀更、雪⼀更 【赏析】 上⽚“⼭⼀程,⽔⼀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翻⼭越岭,登⾈涉⽔,⼀程⼜⼀程,愈⾛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反复的修辞⽅法,将“⼀程”⼆字重复使⽤,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向榆关那畔⾏”,点明了⾏旅的⽅向。

词⼈在这⾥强调的是“⾝”向榆关,那也就暗⽰出“⼼”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留恋家园,频频回⾸,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词颇含疏远的感情⾊彩,表现了词⼈这次奉命出⾏“榆关”是⽆可奈何的。

这⾥借描述周围的情况⽽写⼼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岁的年轻⼈,风华正茂,出⾝于书⾹豪门世家,⼜有皇帝贴⾝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份,以及本⾝⼼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征战似的⽣活,他往往思及家⼈,眷恋故⼟。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眠的万颗乡⼼,⼜是怎样情味?⼀暖⼀寒,两相对照,写尽了⾃⼰厌于扈从的情怀。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词赏析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⑴以景写情是该词最大特色,“夜深千帐灯”历来被人称道,请写出这句词富含的意蕴。

⑴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⑴ ⑴出征将士野外扎营场面壮观,透着灯光的营帐漫山遍野;⑴夜深了,出征将士丝毫没有睡意,他们在思乡怀亲。

⑴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运用反复手法(或:巧妙地将数量词叠用),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怀亲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意思的理解。

“深夜千帐灯”意思是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说明了军帐之多。

由此看出是写将士们夜晚宿营于旷野。

正因为是“宿营于旷野”,所以才有了下面“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感受,此处写景是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关键词。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赏析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不是中国最后一位诗人,但却 为中国两千年诗歌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 在词章中不倦不悔的倾诉着对自由的渴求, 对感情的敬重,对友情的执着,像一道道疗 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 感,再美再长的人生也有终结的时候,而纳 兰却得到了永生。
纳兰性德是乱世中的一个传奇,在 清代的文学史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 域,请同学们找找触动你心灵的词句 并进行赏析。
• 夜深千帐灯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灯”常常与“孤”字相连 ,抒发幽怨之情。纳兰词中——“夜寒惊被薄,泪 与灯花落。” “与谁更拥灯前髻,乍横斜、疏影疑 飞坠“驻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 “最 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谁翻乐 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 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无形的思念,通过有形的灯光倾诉着或幽独、 或念远、或伤逝、或期盼的感情。现实的灯是明亮 的,相思的灯是凄凉的,而回忆的灯却是遥远而清 晰的。“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 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
纳兰容若18岁中举,22岁考上进士,名 闻天下。作为相国的爱子、康熙皇帝宠信 的一等侍卫、文人名士爱重的大才子,纳 兰一生极尽富贵荣华。他的家世、他的地 位、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他的风度,无 疑是当时窈窕淑女心中的偶像。可是纳兰 一生并不快乐,翻开《饮水词》泪、恨、 愁、伤心、断肠、惆怅……触目皆是。他 有过如花美眷,可是诗意的生活只有3年, 妻子便香销玉殒。他有过红颜知己,可他 的这位绝色的表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本词的内容,感悟意境及 情感。 2.了解纳兰词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诗 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 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交代行旅去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 (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 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 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白 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 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 !“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 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 这就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 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 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 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 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 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 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 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 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 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 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 现统称纳兰词。
词中的“一”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词中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 对仗工整,还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 风更加缠绵。
• “身”字怎么赏析?
• “身”字怎么赏析? • 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 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 故园。
• 山一程,水一程。 • 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 流逝,气象阔大。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 万物,凝缩为“山”“水” 二字,“一 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 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 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 的矛盾冲突。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 的背离中驻营夜宿,词人的思绪早就超越 了他自己。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 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 默特氏,因攻占纳兰部,以地为氏,改 姓纳兰——即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 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 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 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 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 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 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 》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 画鉴赏。
(1)纳兰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甚 至被认为是“不忍卒读”的,你能读懂纳 兰的心吗?
叶赫 纳兰容若(也有叫纳兰性德):出身显贵 ,也充满血泪。曾祖父金台石是贝勒,不肯 屈服妹夫努尔哈赤的征服而自焚。据说金台 石死时发下誓言:但凡叶赫还剩一个女子, 也要叫爱新觉罗灭亡(清末最后两位执政的 皇太后慈禧和隆裕恰是叶赫氏)。然而30多 年后,金台石的孙子明珠娶了努尔哈赤的孙 女、英亲王阿济格之女爱新觉罗氏为妻,生 下的长子就是纳兰容若。
纳兰词风
•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清新隽秀 ,自然超逸”,况周颐说他的词“纯任性灵 ,纤尘不染”(《蕙风词话》),这都指出 了纳兰词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真——情真景 真,意境天成。这首小令充分体现了这一特 点,它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染柔婉的乡思 意绪,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景,造语朴 素,自然真切。


下阕词人转入了相思恋中。侧重游子思乡之苦, 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更”“ 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 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 “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 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 ,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风”、“雪”这两个意 象孕育着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凄清哀婉的情韵和 色调,成为纳兰性德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 的一个载体。“一更”又“一更”重叠复沓,在对 风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的进程。时间感知于乡情 的空间阻隔之中,让人心烦意乱,却又无可奈何, 只能埋怨夜太长。
上帝怜惜有才华的人,早早地把他们招回天 国去了,纳兰容若无疑是在这被怜惜之列的。因 为太完美了,他只活了31岁,留下的永是青春的 影迹。纳兰被后世评价为“清代第一词人”“北 宋以后,一人而已”。抛下世俗烦务,纳兰就这 么走了。他终于永远避开了,和他最心爱的人一 起,归于爱情的长梦这中,也许从此再没有什么 愁情了。 可他偏偏给世人留下一部纳兰词,于 是我们也就看到了他在世间一切烦恼和愁苦.这 样的人,或许真的不能属于尘世。惟有在锦绣年 华的逝去才是最完美的自我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