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卢沟桥烽火教案2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概况和历史背景;•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了解烽火台的作用;•掌握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珍爱和维护和平,弘扬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事变的概况和历史背景;•掌握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2.2 教学难点•理解烽火台的作用;•掌握复杂句型的读、写能力。
3. 教学策略采用导入、讲授、训练、体验、提升等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学会分析归纳文章结构,自学新知识,发现思路和思路之间的联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他们的想法和信息,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4.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准备好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
4.2 讲授4.2.1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是连接北京和保定的一条交通要道,是北京的南门户。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派出一支由千余人组成的部队过境卢沟桥,对过境中国军队进行了无端袭击,从而引起中日全面战争。
4.2.2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日本在侵华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可思议的侵略行为,中国政府在不断进行抗议,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此时,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如火如荼,渴望报复日本侵略者。
此时,抗日战争就正式爆发了。
4.2.3 烽火台的作用烽火台是古代战争时期中国的一种成熟的通信设备,通常被安置在山顶,使用烟、火等方式发送信号。
在抗日战争时期,烽火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当军队有警报时,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北京等地,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率。
4.3 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应内容,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卢沟桥抗日战争背景、事态的发展过程,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等动人的人文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多种可得到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积极关心国家寿命,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的知识及兴趣。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爱国精神;(2)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和影响。
教学难点:反映了弱肉强食、侵略战争是多么残酷的历史事实,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历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照片让学生认识到卢沟桥的历史背景,谈一谈卢沟桥的具体意义,以此切入教学。
(2)导入课题前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学生打好民族革命的前经。
2. 知识讲解(1)历史背景和发生的原因介绍一下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西安事变和平和解后,政府内部军队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加重,日方则是采取掩盖的形式,准备钻空子。
这些日本人在北京设立了一个贸易公司,这个公司有着更多的秘密工作,包括间谍活动和暗中监视中国军队。
1937年7月,华北乃至全国上空迷雾缭绕,这是日军突击华北的天时。
7月7日晨,日军特务部队趁机袭占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并在卢沟桥上制造了炸弹爆炸事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七七事变”。
(2)事变的具体过程通过介绍事变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在日本军队进攻下,中国军队和群众的表现和反应。
1937年7月7日,日本兵发动进攻,袭击中国军队,并在卢沟桥上投掷了炸弹。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掌握了主动,并成功地击退了日军。
(3)事变后的影响日本军队的入侵迫使卢沟桥周边的居民无家可归。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前夜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2.掌握生词:3.初步了解描绘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语感。
4.学会听、说、读、写有关卢沟桥事变的相关词汇和知识。
二、教学重点生词。
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描绘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语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爆发前夜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呈现新知识•给孩子们讲述生词:襟怀坦白,魂魄,豁达,挫败,枯黄。
•给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例句模仿和造句,让孩子们理解生词,记忆生词。
3.深入阅读•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对关键字进行标注,并与其他词语形成搭配,理解文中用语。
•引导学生在读完全文后,利用框架法和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运用框架法的技巧自行总结文章的大意。
4.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能力,并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根据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用语技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在相互交流中提升思考能力。
•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加深对文章细节及文中表达意图的理解。
5.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及过程,并感悟孩子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教师简单复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学习收获和注意事项。
•教师巩固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记住学习的重点。
•教师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六、课后练习•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及过程,并感悟孩子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2.理解“卢沟桥烽火”的意义;3.掌握文化类短篇阅读的基本技巧;4.通过阅读评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5.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化类短篇阅读的基本技巧;2.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卢沟桥烽火”的意义;2.通过阅读评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卢沟桥在哪里吗?以前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吗?”让学生谈谈卢沟桥事变,不了解的学生不妨让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
2. 阅读文本《卢沟桥烽火》让学生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结果和影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语言分析教师可以教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的语言分析,如“硝烟弥漫”、“祖国那么大,我想着居然成了一座桥”,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多义性和文化熟悉性。
4. 阅读评析1.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进行阅读评析;2.通过对文章的评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家乡”等概念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将今天的重点、难点、收获、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通过导入、阅读文本、语言分析、阅读评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五、教学媒体1.课件;2.教学录像。
六、课后作业1.复述文章;2.了解其他的历史事件;3.体会教育局的指导性文件、领导讲话等对学生的影响。
七、教学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类短篇阅读对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认知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媒体手段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卢沟桥烽火教案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五、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平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让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学生接龙读
3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交流自学心得,进行“友情提醒”。
伪、控、津、忾:左窄右宽。
亡:第二笔“一”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方。
妄:“女”中的“一”最长。
籁:右下角是“负”。学生练写。
3完成书后钢笔描红,记住书写要领。
六、课堂测试
1、组内解决疑难,组长报默生字,轮流批阅。(批阅完及时订正,组长把关。)
2、.全班交流。(各组书写员将容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展示,介绍记忆方法。)
个人初案书写(黑色笔书写)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标画出疑难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读准生字字音。比赛朗读词语。
b交流疑难词语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5 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课题: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5、《卢沟桥烽火》课时:2课时本课节内涵的知识点1、认识“衅、寡”等3个生字;会写“喉、凌”等9个生字;理解“妄图、伪军、凌晨、震耳欲聋,呐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增进对我国军民仇敌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本课节的教学点及分类陈述能力:认识“衅、寡、喉、潜”4个生字,并能组词,理解意思。
分析理解能力: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运用操作、分析批判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拉开了……序幕”一句,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A:识记级(“识记类内容”,要求在课前时间解决)认识“衅、寡”等3个生字,会写“喉、凌”等9个生字;理解“妄图、伪军、凌晨、震耳欲聋、呐喊”等词语。
B:理解级(“理解级”,要求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C:应用级(“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认识“衅、寡”等3个生字;会写“喉、凌”等9个生字;理解“妄图、伪军、凌晨、震耳欲聋,呐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D:拓展级(“拓展级”,要求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等挂钩)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增进对我国军民仇敌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预习学案(问题生成单)1、查资料,了解卢沟桥。
2、自学九个生字,会写,会读。
3、解释词语:妄图,伪军,凌晨,呐喊等词语。
4、朗读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事变的经过。
5、了解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体会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积极感知学生活动(开展内容、过程、方式、答案预设)1、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6月,1192年3月建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本课为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卢沟桥烽火》一课,是阅读理解中的一篇文章。
此篇文章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优秀课文之一,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词语;•掌握文中的主要思想和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课文导读•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课文学习•课文理解与解析•思考与讨论•作业布置2. 教学过程1.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根据标题推断文章内容,通过与同学讨论,共同猜测文章的含义。
2.课文导读通过朗读教材中的导读,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卢沟桥事变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本文的文化背景的认识。
4.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对文章中的较为复杂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5.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用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的含义。
6.课文理解与解析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及文笔技巧,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7.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并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力量。
8.作业布置为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
三、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书写作业、口头表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3.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4.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和平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告知学生哀痛历史的严肃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卢沟桥事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铁的信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拉家常,轻松谈论东北大米的口感,营造浓浓的乡村气息,把学生从喧嚣的城市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来。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发生的战争、烽火等大事会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 情境教学(1)学习材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册《成语故事》第四篇——《卢沟桥的火》。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3)学习过程:首先,教师通过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新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是发生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荣耀时期中,是抗日战争的开端。
其次,让学生听教师读《卢沟桥的火》这篇文章。
再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
3. 体验教学(1)学习材料卢沟桥事变相关音乐视频资源。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和背景;•了解卢沟桥事变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能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3)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卢沟桥事变的相关音乐视频资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让学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在听完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反思卢沟桥事变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4. 复习点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复习,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3. 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国家的重要事件。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在教室内挂上一幅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预备一个视频或音频作为课程结束时的总结。
【导入】教师首先抛出一些问题来导入课程内容:1. 你们知道卢沟桥吗?2. 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吗?3. 你们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吗?4. 你们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吗?【讲解】1. 请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读本单元的课文,注意关注生词、词组及重点句子。
2. 教师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
3.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汇报成果。
【练习】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需要用15~20分钟进行讨论。
2.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给予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总结】1. 教师播放一个视频或音频,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检查一下学生对这个话题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可以结合这个话题,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活动,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作业】请学生们回到家中,通过网络搜索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有关抗日战争和它所带来的影响。
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 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2
5、<<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同学们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烽火”指什么?①“卢沟桥烽火”是什么意思?②卢沟桥在哪里?课外小知识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卢沟桥简介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我能行fēnɡ wànɡwěi hóu xù烽妄伪吼蓄烽火妄图虚伪咽喉蓄意lin long diē nàjiān凌聋爹呐歼凌晨耳聋爹爹呐喊歼灭读一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众寡悬殊硝烟呐喊处在妄图同仇敌忾控制歼灭震耳欲聋狼狈而逃如火如荼万籁俱寂哭爹喊娘猝不及防夜以继日人仰马翻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反馈。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
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是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课文主要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始末,我们从阅读中能够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从而也就能分析出日本侵略者挑衅的原因。
文章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陋嘴脸和我国守军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所以对于本篇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卢沟桥事变”理解照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多加以介绍背景知识,并从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课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以这个思路,可按课文的时间顺序进行教学。
第一自然段从“九一八”事变说起,介绍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可采用通读全段找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着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大罪,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听赏有关录音视频,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的词句,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反复品读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按时间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始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第二教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第二教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烽火》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
2.能正确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并获取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
3.能运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讲述故事,并懂得适当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卢沟桥烽火》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获取并表达故事中蕴含的道德价值。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主人公的思想和行动背后的道德价值。
2.懂得适当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卢沟桥烽火》了解的情况,并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卢沟桥烽火》这个故事了解多少呢?学生:我知道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
教师:恩,这个答案是对的,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卢沟桥呢?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座桥梁。
学生:有啊,我知道那里曾经爆发过中日抗战。
教师:非常好,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和卢沟桥怎么有关系吗?2.教学主体(35分钟)(1)讲故事(15分钟)教师脱口秀式地呈现故事情节,带着学生重点观察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让学生注意观察主人公的道德表现、背后的道德价值,不断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
(2)学习课文(20分钟)学生们轮流朗读课文,老师出示生僻或难读的词语,让学生用课外阅读的知识解释并朗读。
并使用适当的语气,模拟不同情感的表达。
3.归纳提高(10分钟)以黑板为书写平台,询问学生们课内所学,并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记录于黑板上,并解释故事情节所蕴含的道德价值。
4.作业布置(5分钟)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布置课后的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和感想,并在书写时注意语句的通顺与连贯。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和录音设备。
2.教师注释版课本。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我主要使用了直接讲述和提问交替的形式,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听讲和思考。
其中,重点让学生理解主人公行动背后的道德价值,并注意学生的表达情感方式。
但是,整堂课的时间有些紧凑,后续需要在时间掌控方面进行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2. 教学难点: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的背景,从而引出“卢沟桥事变”。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学习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
学习第三段:自由读,画出写日军和我军的词语,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第四段: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5. 布置作业:
查找其他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珍视和平,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精神,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4.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
-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对生字、词语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情感体验,价值引领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写作、绘画、思考等。
推荐2019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2-优质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第一板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卢沟桥这个烽是个生字。
谁来读课题,同学们知道烽火指什么?烽火指古时候边防人员为报警而在高处点燃的烟火,所以,烽是火字旁,教师用红笔在描一遍。
烽火又指的什么呢?战火战争。
杜甫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卢沟桥烽火就是指卢沟桥引发的战火,卢沟桥战争。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了,出示生字的词语妄图伪军特指抗日战争期间咽喉凌晨震耳欲聋苦爹喊娘呐喊被歼描红谁来说说卢沟桥烽火是怎么回事?(所以,卢沟桥烽火又叫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按照时间的顺序说(提醒时间的顺序)。
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卢沟桥是通向平津的重要通道,敌人妄图把魔爪伸向全中国。
妄图(把妄图换一个字,想,这是怎样的想……这样的想就叫妄图)当人们拿起笔来回忆这段历史这一个事件这场烽火的时候,一定会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情,并把将这种感情流露在语言文字中。
自己读读2—5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全班交流。
课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感情,小组分工合作,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填到相应的地方。
老师建议……学生说,我写指名读学生自己填。
词语课文中句子(形式不一样)按照时间顺序,分敌军我军把词语再重新排列。
让学生说。
读读这些词语。
大声喝问气势汹汹挑衅行为恼羞成怒众寡悬殊暂时退守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震耳欲聋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两面夹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生死存亡团结一致如火如荼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词语是有温度的,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自己读读。
谁再来读读。
战争何其激烈?再读课题2.卢沟桥这卢沟桥,又有什么特别之处?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江苏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自卢沟桥烽火燃起以后,中国人民又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其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都是鲜活的教育材料,课后积极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这样一些活动:
(1)制作一张史料卡片;
(2)把卢沟桥事变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我国守军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备课手记
课题
卢沟桥烽火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小组交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③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
5.小组学习活动:编写提纲,练习复述。
训练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清楚地讲述“卢沟桥事变”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随记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 3 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 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预设: ●伯诺德夫人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十分聪慧,想出合理的借口巧妙 地熄灭蜡烛。)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 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镇定), ●杰克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借口十分巧妙,似乎是在为敌人着想。) 动作:慢慢站、端、走去、从容、生火、坐待(没有惊慌失措,想得十分 缜密,表现十分镇定。) ●杰奎琳 语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十分有礼貌。正是她的可爱知礼才 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成功地拿走了蜡烛。)“娇声”(故意的,让自己更加 可爱可人,以达到赢得敌人喜爱的目的,十分机智) 动作:镇定、道了晚安(十分镇定,没有为了节省时间,匆忙上楼,让前 面的努力前功尽弃。) 5、总结点评。同学们,伯诺德一家三人为了保住蜡烛,保住情报,各自想 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进行周旋,虽然他们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什么是 相同的?(目的、镇定、机智、勇敢……) 6、讨论:你认为,情报能保住,功劳是谁的? 预设: 杰奎琳:是她的计谋在会后关头骗过德军,保住了情报。 杰克:他的镇定、从容也非常重要,否则,敌人早就有所察觉。 伯诺德夫人:她吹灭蜡烛为大家争取了时间。也是她,教给了孩子们丰富 的战斗经验。 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 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 突出杰奎琳。(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
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
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我军
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我军
抱头鼠窜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
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
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