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特点: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滋而不腻,温而不 燥,刚柔相济,阴阳调和,血自生也。
三、应用: 1、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血虚兼热加丹皮、栀 子;兼寒加艾叶、肉桂;兼气虚加黄芪; 兼血瘀加桃仁、红花;兼气滞加柴胡、香 附。 2、用于胎前产后:胎漏下血不止加阿胶、艾 叶、黄芪、党参、兔丝子。产后恶露不下 加炮姜、桃仁、红花。
六、应用:
1、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代表 方。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弦细 为辨证 要点。
2、加减:大便秘结加蒌仁;虚热汗出加地骨 皮;胁肋胀疼,按之硬加鳖甲;腹痛加白芍、甘 草;不寐加枣仁。
3、现代医学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 十二指 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
第五节 补阳剂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黄芪
白术
防风
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
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
三、方解: 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泄 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不侵 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四、比较: 1、 四物汤 治 重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 月 滞之月经不调。 归脾汤 经 重在补血统血 主治脾气虚 不 不能统血之月经不调。 逍遥散 调 重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
2、归脾汤 参、术 芪、草 益气健
补中益气汤 脾
补气与养心安神药同用,重在 补益心脾,主治心脾气血两虚 及脾不统血之出血。 补气与升阳举陷药同用,重在 补气升提,主治脾胃气虚,中 气下陷及气虚发热之证。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黄芪 白术
人参
甘草
柴胡
升麻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熟地黄八钱(24克)、山茱萸四钱(12克)、干山药四钱(12克)、泽泻三钱(9克)、茯苓去皮,三钱(9克)、丹皮三钱(9克)。

二、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炼蜜和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服一丸,日三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三、歌括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2.知柏地黄丸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3.都气丸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气虚喘安。

4.麦味地黄丸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5.杞菊地黄丸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

四、功用滋补肝肾。

五、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开不合之症。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方解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所组成。

原著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又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故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等,皆为肾阴虚,髓海不足所致。

小儿囱开不合,是亦肾虚则生骨迟缓而成。

肾为阴阳(水火)并存之脏,肾阴虚则阳易亢,亦即所谓“水亏火旺”之类。

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俱属阴虚阳亢,或水亏火旺所导致。

故本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

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

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英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

此即所谓“三泻”,或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第七章补益剂——【方剂学】

第七章补益剂——【方剂学】

第七章补益剂——【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第一节补气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 甘草炙(6g)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

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

”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

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g) 薏苡仁一斤(500g) 缩砂仁一斤(500g) 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g)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0s) 白茯苓二斤(1000g) 人参二斤(1000g) 甘草炒,二斤(1000g) 白术二斤(1000g) 山药二斤(1000g)1[用法]上为细末。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龟鹿二仙胶(《医方考》)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龟鹿二仙胶(《医方考》)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龟鹿二仙胶(《医方考》)一、组成鹿角十斤(5000克)、龟板五斤(2500克)、枸杞子三十两(1500克)、人参十五两(500克)。

二、用法先将鹿角锯截,刮净,水浸,桑柴火熬炼成胶,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

每晨酒调服三钱(9克)、(现代用法:每晨取3克,清酒调化,淡盐开水送服)。

三、歌括人参龟板鹿角胶,再加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治效高。

四、功用填阴补精,益气壮阳。

五、主治肾中阴阳两虚,任、督精血不足。

全身瘦弱,遗精阳萎,两目昏花,腰膝痠软。

六、方解本方证为任、督俱虚,阴阳精血不足所致。

因此,治疗此证,必须填精补髓,益气补血,阴阳并补。

方中以鹿角通督脉而补阳,龟板通任脉而补阴。

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阳并补,此精之所由生也。

故龟鹿两味并进,二者为异类血肉有情之品,能峻补阴阳以生气血精髓;人参大补元气;枸杞滋补肾阴。

诸药合用,为阴阳气血交补之剂,共具填补精髓、益气壮阳之功。

七、文献摘录(方论)李士材:“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

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以生神,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寿;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善通任脉,足于气者,故能伏息而寿。

二物气血之属,又得造化之玄微,异类有情,竹破竹补之法也。

人参为阳,补气中之法;枸杞为阴,清神中之火。

是方也,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忧;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

由是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庶几龟鹿之年矣,故日二仙。

”(《名医方论》)。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用。
方名 同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

黑芥穗,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4,加减法: ▪ 腹中痛,加——白芍。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 头顶痛,加——藁本,细辛。 ▪ 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 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外感,加——苏叶。
原书方解
▪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甘草 (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有嗽 去之。)三分,(以上三味,除湿热 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酒焙干,或 日干以和血脉)三分, 橘皮(不去白 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 若独用泻脾胃)二分或三分,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 升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引清气, 行少阳之气上升)二分或三分, 白术 (除胃中热,利腰脊脐间血) 三分,
方名

功效 异
病理
主治
完带汤
易黄汤
健脾化湿止带,治脾虚不运,
湿浊下注之带下病
补气疏肝燥湿
补肾清热收敛
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肾虚有热,湿热下注
白带
黄带
第二节,补血
▪ 四物汤(1) ▪ [组成]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 ▪ [功用] 补血调血 ▪ [主治] 营血虚滞证。
▪ [方解]
▪ 君:熟地黄——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为补血的基础方,妇科调经的基本方。

2021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18)

2021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18)

2021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单元测试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参苓白术散的主治病机是()A 脾胃气虚 B脾虚湿盛 C 脾虚痰阻 D 气虚下陷 E 脾虚气滞答案: B2、六味地黄丸的臣药是()A 山药、泽泻B 山萸肉、丹皮C 山药、山萸肉D 泽泻、丹皮E 丹皮、茯苓答案: C3、下列方剂体现了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者兼顾的配伍特点的是()A 左归丸B 黄连解毒汤C 大补阴丸D 炙甘草汤E 六味地黄丸答案: C4、下列除哪项均为是生脉散的主治证()A 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B 气阴两虚证C 暑热耗气伤阴证D 温热气阴两伤证E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答案: E5、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为( )A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B 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C 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D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E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答案:D6、主治喑痱证的方剂是()A 龟鹿二仙胶B 右归丸C 大补阴丸D 地黄饮子E 右归饮7、气血并补的方剂()A 八珍汤B 补中益气汤C 六味地黄丸D 天王补心丹E 炙甘草汤答案: A8、生脉散的组成药物是()A 人参当归五味子B 人参生地五味子C 人参麦冬五味子D 人参黄芪附子E 人参生地玄参答案: C9、肾气丸主治病症不包括()A 痰饮 B妇人转胞 C 水肿 D 消渴 E 霍乱答案: E10、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用的方剂是()A 四君子汤B 炙甘草汤C 生脉散D 大补阴丸E 玉屏风散答案: C11、加味肾气丸中所加的药是()A川牛膝、车前子 B桂枝、附子 C丹皮、泽泻 D茯苓、车前子 E川牛膝、山药答案: A12、大补阴丸中熟地、龟板与知母、黄柏的用量比例为()A 2:2B 2:1C 3:3D 3:2E 3:1答案: D (答案分析:大补阴丸原方中熟地、龟板用量各为六两,知母、黄柏用量各为四两,二组药物用量比为3:2。

)13、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配伍意义主要是()A 温肾暖脾,扶助阳气B 温通经脉,以助血行C 助阳散寒,以除痼冷D 温补肾阳,散寒止痛E 温补肾阳,以助气化答案: E14、六味地黄丸加何药而成肾气丸()A 桂枝、附子B 知母、黄柏C 枸杞、菊花D 五味子E 麦冬、五味子答案: A15、下列除哪项均为一贯煎的臣药()A 生地黄B 麦冬C 沙参D 当归 E枸杞16、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不具有的作用是()A 益气B 行水C 固表D 补中E 升阳答案: B17、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治宜选用()A 大补阴丸B 知柏地黄丸C 天王补心丹D 炙甘草汤 E酸枣仁汤答案: D18、左归丸中加入鹿角胶的作用()A 滋阴B 补阳C 阳中求阴D 阴中求阳E 阴阳并补答案: C19、营血虚滞证者,宜选用()A 桃红四物B 当归补血C 四物汤D 胶艾汤E 归脾汤答案: C20、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是()A 益气健脾 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C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D 益气固表止汗E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方剂包含有四君子汤的是( )A 补中益气汤B 归脾汤C 八珍汤D 参苓白术散E 泰山磐石散答案: BCD2、有患者畏寒肢冷,腰痛脚弱,神疲乏力,阳痿遗泄,脉沉弱,可用( )A 右归饮B 左归饮C 肾气丸D 左归丸E 右归丸答案:ACE3、参苓白术散的君药有( )A 人参B 山药C 白术D 薏苡仁E 茯苓答案: ACE4、以下立法依据属于补益剂的是( )A 热者清之B 损者益之C 虚者补之D 寒者温之E 结者散之答案:BC (答案分析:补益剂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是依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功效与主治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调理 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腹泻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还可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慢性疾 病。
方义分析
01
02
03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 力。
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 改善消化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或用药频次,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疲劳感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轻微疲劳感,通常属于 正常现象。如疲劳感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 时用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同时,需注意 药材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饮食配合
服用补中益气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建议保持清淡、易消化 的饮食,以促进药效的吸收。
不良反应与处理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补中益气汤中的某些药材成分过敏,出现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产后调理
产妇在生产后常常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益气养血,促进产 后恢复,提高母乳质量。
其他科室应用
神经科
对于气虚所致的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补中益气汤可以起到安神益智、养心 补气的作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男科
男性气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肾益气、固本 培元,提高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疗效评价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剂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且安全性高。

《方剂学》PPT课件:07-补益剂

《方剂学》PPT课件:07-补益剂
中气不足 少气懒言
运化乏力 食少便溏
脾 饮食劳倦 胃 内伤脾胃 气

清阳不升 脱肛,子宫脱垂 中气虚陷 崩漏,久泻久痢
清阳下陷
湿浊下流 郁而化热
气不生血
发热
心血不足 心火偏亢
肢倦乏力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
气虚发热病机示意
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
阴血生化不足 心血不足心火偏亢
气虚发热
清 脾 李东垣:
3、方中配伍茯苓、泽泻及丹皮有何意义?小 便频多或发为消渴者,茯苓、泽泻可是还用?为 什么?
[主治证病机]
参苓白术散
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脾失健运 饮食不化,肠鸣泄泻,
水湿内停 舌苔白腻


湿滞气机----胸脘痞闷
湿
盛 气血生化不足 四肢无力,形体消瘦,
形体失于濡养 面色萎黄,脉虚缓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9、治气虚不固之小便失禁(如产后、术后、老年尿失禁 等)可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固脬缩尿。
[临床运用]
里热炽盛之发热,阴虚发热;下焦虚寒,无根之火浮 越之虚热等忌用。
[主治证病机]
生脉散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
温热、暑热多汗 耗气伤阴
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少苔,脉虚数
久咳伤肺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 耗气伤阴 口干舌燥,脉虚细
暑热已解,身无热,宜生脉散。 暑热耗伤气阴
暑热未解,身热心烦,宜清暑益气汤。
2、本方能益气养阴,生脉救脱,以抢救亡阴气脱之证 (如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现代剂型─---生脉注射液。
亡阳虚脱─回阳救脱宜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等。 治脱证
亡阴虚脱─益阴救脱宜生脉散。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泰山馨石散(《景岳全书》)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泰山馨石散(《景岳全书》)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泰山馨石散(《景岳全书》)一、组成人参一钱(3~克)、黄芪一线(15克)、当归一钱(8克)、川续断一钱(5克)、黄芩一钱(克)、白术二钱(10克)、川芎八分(4克)、芍药八分(6克)、熟地黄八分(10克)、砂仁五分(4克)、炙甘草五分(4克)、糯米一摄(5克)。

二、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

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现代用法: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歌括十全大补减桂苓,更加续断砂糯芩;气血双补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四、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五、主治妇女妊娠,气血两虚。

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患,面色淡白,倦息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

六、方解本方证是由气血虚弱,胞宫不固,胎元失养,以致胎动不安,甚或流产。

故用人参、黄芪、白术、炙草以补脾益气;当归、熟地、芍药、续断补益肝肾,养血和血。

其中白术与黄芩相配,具有健脾清热以安胎之功。

少用砂仁,取其辛温而涩,既可理气和中,亦可安胎。

川芎配在补血、养血药中,是调和血中之气。

糯米甘平养脾胃而固胎元。

诸药配伍,共收益气健脾,补养肝肾而安胎元之功。

本方系十全大补汤减肉桂、茯苓,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

减去肉桂,是防其辛热动阳能助阳动火而致因热动胎。

减去茯苓,因其淡渗易使津液下行外泄,对养胎不利。

本方在原书加减有:“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孕妇习惯性流产,从妊娠两月起,每周服用一剂,连服2~3个月,有一定效验。

七、文献摘录(方论)徐东皋:“妇人凡怀胎二、三个月,惯要堕胎,名曰小产。

此由体弱,气血两虚,藏府火多,血分受热,以致然也。

医家又谓安胎多用艾、附、砂仁,热补尤增祸患,而速其堕矣。

殊不知,血气清和,无火煎烁则胎自安而固,气虚则提不住,血热则溢妄行。

欲其不得乎?香附虽云快气开郁,多用则损正气;砂仁快脾气,多用亦耗真气。

07方剂学-补益剂

07方剂学-补益剂
❖间接补益法: 血虚补气 阴虚补阳,阳虚补阴(张景岳) 虚则补其母 补益先天或后天

概述·使用注意


(1)辨清虚实真假; (2)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消导药; (3)煎药宜文火久煎,煎煮3次以上,空腹服; (4)不可滥用

分述


1.补气剂 3.气血双补剂
2.补血剂
4.补阴剂 6.阴阳并补剂 5.补阳剂
功效:
益气健脾(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受纳之功)
主治:
脾胃气虚证

补气·四君子汤


主治证侯分析:
失运、失纳——饮食减少,大便溏薄
脾 胃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语声低微
气 虚
肢体失养——四肢乏力
舌淡苔白,脉虚弱

补气·四君子汤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苦甘温)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主证病机分析:
心 气 心 血虚不能养心盈脉 心动悸
肺血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脉结代
两不 虚足
气虚肺弱不用;
肺 阴血不足,
肺痿
虚火灼肺,肺叶枯萎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方解: 生地、阿胶、麦冬、胡麻仁
——滋心阴,养心血(生地为君) 炙甘草、人参、大枣
l2g),泽泻、茯苓、牡丹皮 (各9g),桂枝、
附子 (各3g)
功效:
温补肾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

补阳·肾气丸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一贯煎(《柳州医话》)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一贯煎(《柳州医话》)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一贯煎(《柳州医话》)一、组成北沙参三线(10克)、麦冬三钱(10克)、当归身三钱(10克)、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30克)、甘杞子三钱至六钱(12克)、川楝子一钱半(5克)。

二、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三、歌括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四、功用滋阴疏肝。

五、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聚六、方解本方乃因肝肾阴虚,肝气横逆所致。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阴虚血燥,肝失所养,横逆而为胸胁疼痛,犯胃则为吞酸吐苦;肝肾阴虚,津液不足,则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阴虚肝气不舒,循肝脉则生疝气瘕聚之证。

故方中重用生地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

以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

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

共奏滋阴柔肝以代疏肝之功。

其中川楝子性味苦寒,虽有“苦燥伤阴”之说,但若配在滋阴养血为主的方药中,却无伤阴之害,而这正是本方有别于以理气疏肝为主的诸方的不同之点。

本方与逍遥散同治肝郁胁痛,但两方证候各不相同。

逍遥散以情志不遂而肝气滞郁,引起胁痛;且以肝逆而乘脾,兼现神倦食少,故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治。

一贯煎则以肝阴不足,气郁生热,而致胁痛;且以郁热不散而犯胃,兼现吞酸吐苦,故以滋养肝肾,疏泄肝气立法。

魏氏在运用此方时,还提出加减法。

如大便秘结,加萎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脚弱,加牛膝、苡米仁;不寐,加枣仁;口苦燥,加黄连三至五分。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山雷:“柳洲此方,原为肝阴虚,津液枯,血燥气滞变生诸证者设法。

凡胁肋胀痛,脘腹搘撑,纯是肝气不疏,刚木恣肆为虑。

治标之剂,恒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

但气之所以滞,本由液之不能充,芳香气药,可以助运行,而不能滋血液。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归脾汤(《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归脾汤(《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归脾汤(《济生方》)一、组成白术一两(30克)、茯神去木,一两(30克)、黄芪去芦,一两(30克)、龙眼肉一两(30克)、酸枣仁炒,去壳一两(30克)、人参半两(15克)、木香不见火,半两(15克)、甘草,二钱半(8克)、当归一钱(3克)、远志蜜炙,一钱(3克)(当归、远志两味,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

二、用法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6克、红枣3~5枚,水煎服。

或按上述调整剂量比例放大,作蜜丸,每丸约重15克,空腹时,每次服一丸,开水送下,日服三次)。

三、歌括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四、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五、主治1.心脾两虚。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

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2.脾不统血。

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六、方解本方主治心脾两虚证。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气亏虚,因而体倦、食少、虚热;心血暗耗,心失所养,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治当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

故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亦即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

脾司统血摄血,若脾气虚,统摄无权,则便血;在妇女则血海不固,而崩中漏下,或经期超前,量多色淡;脾虚而不运湿,则湿浊下注而为白带。

本方能益脾气,扶脾阳,养肝血,故有上述病机所见之便血、崩漏、带下诸证可治。

现代将本方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证属心脾两虚,随证加减,均有显效。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医学举要》:“左归宗钱仲阳六味丸,减去丹皮者,以 丹皮过于动汗,阴虚必多自汗、盗汗也;减去茯苓、泽泻 者,意在峻补,不宜于淡渗也。方用熟地之补肾为君;山 药之补脾,山茱之补肝为臣;配以枸杞补精,川膝补血, 菟丝补肾中之气,鹿胶、龟胶补督任之元。虽曰左归,其 实三阴并补,水火交济之方也。”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附方:
1.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功效:益气健脾,行 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3.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 砂仁、生姜。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 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4.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功效:益气

三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防熟地滋腻恋邪 泻 牡丹皮---清泄肝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佐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配伍特点:
1、三补配三泻
2、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小儿药证真诀·卷下诸方》:“治肾怯失音,囟 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等方。”
《成方便读》:“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 足,精血亏损等证。故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 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 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 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 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 乃王道之方也。”

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 臣
当归---养血和营 佐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生脉散《医学启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
浮阳充斥脉道—脉洪大 阳气外越而耗损—脉虚 卫气外泄—肌表失固—津液外泄—多伴汗出
发热
白虎汤证与当归补血汤证区别
白虎汤证
当归补血汤
病机:气分热盛(实热) 血虚阳浮(虚热)
➢ 生脉注射液。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等疾病属
气阴两虚者。
生脉散
现代运用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咳嗽和心烦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 两虚者。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失调等病属气阴 两虚者。
• 兼气滞+陈皮=异功散; • 兼痰湿+陈皮、半夏=六君子汤; • +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兼痰阻气滞的痞满,亦用于妊娠呕吐。
四君子汤
◆类方比较: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 相同点:两方均用参、术、草以补益中气。 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
表卫不固:自汗—固表止汗 易感外邪
功用
玉屏风散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君:黄芪——甘温,内可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以土生金,与黄芪相须为用。
可大大增强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使气 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不内侵。 佐:防风——祛风,御风 如此配伍,邪正兼顾,扶正为主,兼以驱邪。
配伍特点 • 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 补而不滞,利而不伤。
四君子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
加减变化
➢ 呕吐者,+ 半夏; ➢ 胸膈痞满者,+ 枳壳、陈皮 ; ➢ 心悸失眠者,+ 酸枣仁; ➢ 兼肾阳虚者,+ 干姜、附子 。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16
补中益气汤
❖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17
补中益气汤
随证加减: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 ❖ 腹痛加白芍。 ❖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使用注意:
眼枣
参芪术苓归肉仁志香姜枣草

臣 佐 佐使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46
配伍特点:
1.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2.气血并补,补气为主。 3.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补而不滞。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47
运用:
❖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 脉细弱。
25
玉屏风散
配伍特点: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随证加减:
自汗重,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26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27
完带汤
主证分析:肝郁脾虚,湿浊下注证。
肝郁
木不疏土பைடு நூலகம்脾虚不运
湿盛
不能升发 脾不升清
湿带 浊下 下量 注多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6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7
主证分析:
血虚 阴不维阳 阳无所附 浮越肌表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8
当归补血汤
❖ 功用:补气生血 黄芪-补气 当归-养血,和血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9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补肺阿胶汤(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补肺阿胶汤(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补肺阿胶汤(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阿胶一两五钱,炒,微捣碎,用糯米粉拌炒为胶珠(45克)、黍粘子(即牛剪子)炒香,二钱五分(7.5克)、甘草,二钱五分(7.5克)、马兜铃五钱,焙(15克)、杏仁七个,去皮尖,炒(6克)、糯米一两,炒(30克)。

二、用法上为末,每服一、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阿胶加开水炖化,分次调入药汁)。

三、歌括1.补肺阿胶汤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

2.月华丸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四、功用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五、主治肺虚热盛。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脉浮细数,舌红少苔。

六、方解本方证由肺阴虚而感受外邪,邪从热化,侵及于肺,则咳嗽气喘咽干。

咳久不愈,肺络受损,故中带血。

脉浮细数,舌质红少苔,均属邪从热化之征。

证以肺阴虚为本,故重用阿胶,滋阴补肺,养血止血。

牛蒡子以疏风热,利咽膈;马兜铃清肺热,化痰止嗽。

更加苦温润降之杏仁为佐,从而肺气顺降,热邪疏散,喘咳、咽干自平。

全方重点,固然在于补肺,但本方用治本证,不仅在于滋阴,还须与培土生金并用,因而又加糯米、甘草以滋益脾阴,与阿胶协作,则补肺之功力更大。

脾肺得䃼,母子兼顾,共奏养阴补肺,宁嗽止血之效。

本方不仅对小儿肺阴虚燥热之咳喘证适宜,即成年人而现此证者亦可使用七、附方及方论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去心,蒸、麦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以上各一两(30克)、茯苓乳蒸、獭肝、广三七各五钱(15克)、用白菊花二两(60克),去蒂、桑叶二两(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粉,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可重15克),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功用:滋阴润肺,镇咳止血。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生脉散(饮)(《内外伤辨感论》)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生脉散(饮)(《内外伤辨感论》)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生脉散(饮)(《内外伤辨感论》)一、组成人参五分(10克)、麦冬五分(15克)、五味子七粒(6克)。

二、用法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一剂煎三次,一天服完)。

三、歌括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四、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五、主治1.暑热汗多,耗气伤液。

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六、方解汗为心之液,若汗出过多,易亏心阴。

气为肺所主,故自汗过多必耗气,亦即损肺。

心阴亏,则口干舌燥,心烦而渴,脉来虚弱;肺气虚,则体倦,气短。

凡此皆由气阴两虚所致。

本方以人参甘平补肺,大扶元气为君;以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为臣;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为佐使。

此即“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之义。

全方以补肺、养心、滋阴着力,而获得益气、生津之效。

故对夏日汗出过多,损气伤津之证甚宜。

本方用治呛咳无痰,短气自汗,口燥咽干等证,乃从久咳肺虚着眼,取益气、生津、敛肺法以求本图治,以使气阴两复,肺润津生。

现代用本方治疗心悸、胸闷、气短、汗出、口干思饮眠差、舌质淡红、少津、脉结或代之证,亦有良效。

七、文献摘录(方解)吴谦等:“《经》云:‘大气积于胸中,则肺主之。

’夫暑热伤肺,肺伤则气亦伤矣。

故气短、倦怠而喘咳也。

肺主皮毛,肺伤则失其卫护,故汗出也。

热伤元气,气伤则不能生津,故口渴也。

是方君人参以补气,即所以补肺。

臣麦冬以清气,即所以清肺。

佐五味以敛气,即所以敛肺。

吴崑云: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备矣。

名曰生脉,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

李杲谓:“夏月服生脉饮,加黄芪、甘草,名生脉保元汤,令人气力涌出;更加当归、白芍,名人参饮子,治气虚喘咳,吐血衄血,亦虚火可补之例也。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八、临床报道生脉散注射液作静脉点滴肌内注射,治疗脱水、虚脱和各类心源性休克而收到良好效果。

方剂学 补益

方剂学  补益

第七章补益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趣记】白领老人(是君子)。

(白——白术,领——茯苓,老——国老,即甘草,人——人参,是君子——方名“四君子汤”)【对照】白苓老人(四君子)。

【寓意】白领老人是君子。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趣记】(森林白猪)决斗老妖,已遭连杀。

(森林白猪——方名“参苓白术散”,亦包括了“人参”、“茯苓”、“白术”在内,决——桔梗,斗——白扁豆,老——国老,即甘草,妖——山药,已——薏苡仁,遭——大枣,连——莲子肉,杀——砂仁)【对照】(参苓白术)桔豆老药,薏枣莲砂。

【寓意】森林中的白猪与山中老妖决斗,已连续惨遭杀害。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趣记】(不忠义气)摆马屁,人才归国去。

(不忠义气——方名“补中益气汤”,摆——白术,马——升麻,屁——橘皮,人——人参,才——柴胡,归——当归,国——国老,即甘草,去——黄芪)【对照】(补中益气)白麻皮,人柴归国芪。

【寓意】不忠于朋友义气摆出一副“马屁”样,真才实干的人才忍受不了只好回国去。

【方歌】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助陈归,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