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

3 心律失常护理
5.病情观察
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以下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准备急 救处理。
(1)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2)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之上。 (3)心室颤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听心率、测脉搏lmin以上发现心音、脉搏消失,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或心率大 于每分钟160次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出及时处理。 血压:如患者血压低于10.6kPa,脉压差小于2.6kPa,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出冷汗, 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
2 心律失常---房颤
病因及症状
• 同房扑 • 阵发性房颤:正常人 • 持续性房颤:心瓣膜病、冠心病、甲亢 • 症状: • 心室率不快者无症状,快者可有心悸、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心房颤
动后血流瘀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 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栓塞,常见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心脏听 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大于脉率,又称短 绌脉。
3 心律失常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避免不良刺激,预 防并发症。 避免左侧卧位,避免单独外出。
2 心律失常护理
一般护理 2.饮食:定时进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饥过饱,禁 刺激性饮料。 3.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问题,向病人做解释工作,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 4.药疗护理:静脉推注一般在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要调节滴 数
2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识别与护理ppt课件

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识别与护理ppt课件

注入。10~15分钟 •
后可反复150 mg •
总剂量不应超越

2.2g/24h
护理要点
监测心率、血压、电解质程度 监测QT间期 留意注射部位部分,建议运用深静脉 监测肝功能、甲状腺功能 监测肺毒性反响:呼吸困难、干咳、胸 膜性疼痛
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
2.5~5mg静注2min
• 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 心功能不全时慎用
.
有效监测 - 总结
5H 低血容量 低血氧 氢离子〔酸中毒〕 高/低钾血症 低体温
• 5T • 张力性气胸 • 心脏压塞 • 中毒 • 肺栓塞 • 冠状动脉闭塞
.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的总结
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 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脉性电活动〔PEA〕
正常灌注 低灌注
心搏停顿
恶性心律失常
室颤/无脉室速 有脉性心动过速
.
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识别
.
注重评价
• 病因 • 诱因 • 临床病症和体征 • 预警信号
.
注重评价 - 病因
• 大部分恶性心律失常合并于器质性心脏病 • - 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肌疾病、传导系统退行性
变、心力衰竭等 • 部分恶性心律失常属于原发疾病 • -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0.25mg/kg静注2min
.
.

监测心电图 察看有无神志变化
监测心电图、电解质程度 留意非心血管系统反响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
艾司洛尔〕
• 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 察看能否出现心力衰竭病症或原有心
衰病症加重 • 忽然停药可诱发心绞痛 • 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
.
常用药物运用的护理要点

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处理PPT课件

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处理PPT课件
利多卡因:对于室性缺血区引起的心律失常有 效,对于房性心律失常无效。 治疗剂量:首次负荷50~100mg(1-2mg/kg) 静注。无效可在5~10min后再静注50mg(可重 复2~3次,总量达250mg为止)。 起效后
维持泵入50-150mg/h.
禁用:①阿斯综合征;②严重心脏阻滞,包括 Ⅱ 或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③严重窦房结功 能障碍。
•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 测表明:
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 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 律性或传导性异常。而 以下这些心律失常往往 是心脏猝死的先兆。
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包括:
1.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早,阵发性室速 等)
2. 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 阻滞
3. 窦性停搏、病窦综合征(SSS)
慎用:①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②肝功能 障碍③老年人④低血容量及休克⑤不完全性房室传导 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⑥肝血流量减低⑦肾功能障碍
恶性室性早搏治疗:
胺碘酮:负荷量按体重3mg/kg,然后以1~1.5mg/min维持。 胺碘酮可引起:
1.阻滞α受体引起低血压. 2.阻滞β受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一过性窦性停搏或 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不能对抗此反应. 3.偶致Q-T间期延长.
多源性室性早搏(即室早波形 各不相同) 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 现 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个或三 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 伴有RonT的室性早搏
恶性室性早搏:
即指分级达到 Ⅲ级以上的室性早搏。达3级 时室颤发生率为11.5%,达4级时为13.6%,达 5级时为16%。
多源频发室早:
• 恶性室性早搏治疗:
1.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 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及其分叉以下频率>100次 /MIN,连续3次及以上的阵发性快速型室性心律 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鉴别与处理PPT教案

恶性心律失常的鉴别与处理PPT教案
第14页/共94页
鉴别诊断
1 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早鉴别:前者提示洋地黄不足; 后者提示洋地黄过量或有心肌病变。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其畸 形QRS波的特点是(1)有长间歇短配对规律。(2)无固定配对间 期,其后无代偿间期。(3)多在心室率快的情况下出现,心率慢 时消失。
2 心房颤动一旦出现慢而规整的心室率,应考虑合并有完全房室传 导阻滞。
第25页/共94页
阿斯匹林 华法林
抗凝治疗
第26页/共94页
同步电复律
适用于突然发生的、有严重血流动力学改 变、合并心绞痛、心衰的患者以及预激综 合征的房颤,成功率高。首次50J,无效时 加至100~200J。非适应症:洋地黄中毒、心 室率小于90次/分钟、合并2度以上房室传导 阻滞、病窦、慢性房颤。
性心律,预防复发,控制心室率,预防栓 塞并发症。
第18页/共94页
2 3P房颤的治疗对策 (1)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是
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非发作期的 治疗目标是预防或减少房颤发作。 (2)持续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 室率加抗凝治疗。 (3)永久性房颤: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心 室率,预防栓塞并发症。
第21页/共94页
减慢心室率:
1 洋地黄类:首选西地兰0.2~0.4mg稀释后静 注,根据心室率可再追加剂量;或口服地 高辛0125~0.25mg,1次/d。使心室率控制在 休息时60~70次/分钟,轻体力活动时80~90 次/分钟。心室率用洋地黄不能满意控制且 无明显心衰者,可加用或改用β受体阻滞剂 或维拉帕米控制心率。预激综合征合并房 颤者禁用洋地黄者可用普罗帕酮、胺碘酮。
第39页/共94页
原发性室颤
发生前无心力衰竭、休克等循环障碍的情 况,患者仅由于局部心肌缺血导致的可逆 性心电活动的紊乱,预后较好。继发性室 颤

恶性心律失常课件

恶性心律失常课件

心力衰竭:恶性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力衰竭,影 响生活质量
脑卒中:恶性心 律失常可能导致 脑卒中,影响认 知功能和运动功 能
心理压力:恶性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理压力,影 响生活质量和社 交活动
2
恶性心律失常的 病因
遗传因素
01
家族遗传: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0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谢谢
疾病因素
A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病 史
B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冠心病、心肌病等
C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D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 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3
恶性心律失常的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心电图检查:通 过心电图检查, 可以观察到恶性 心律失常的特征 性表现,如室性 心动过速、心室
颤动等。
03
遗传综合征: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04
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 于污染环境中可能导 致恶性心律失常
温度变化:极端温度 变化可能导致恶性心 律失常
噪音污染:长期暴露 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导 致恶性心律失常
海拔高度:高海拔地 区可能导致恶性心律 失常
03
恶性心律失常可能由多种原 因引起,如心脏疾病、药物 作用、电解质紊乱等。
04
恶性心律失常需要及时治疗, 以避免严重后果。
恶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等
01
缓慢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等
02
心律失常综合征: 包括Brugada综 合征、长QT综合 征等

恶性心律失常紧急处理ppt课件

恶性心律失常紧急处理ppt课件
13
3.1.3 阿吗灵 宽QRS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法需综合考虑 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等因素。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或出现肺水肿,则应迅速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若复律后, 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应仔细评估复律前患者 心电图,观察并记录QRS波形态、有无房室分离现象等。 若为室速持续时间>30s,且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 速,则首选胺碘酮(150-300mg 静注,1050mg/d 静滴维持) 或普鲁卡因胺(10mg/kg)静注或阿吗灵(50-100mg 静 注)。宽QRS心动过速性质不明确者,不宜选用维拉帕米, 可用对室上速、室速均有效的阿吗灵。但近年来的研究发 现阿吗灵 [11] 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 者中可能恶化心律失常,导致室颤甚至心脏骤停的发生, 因此临床应用甚少。
10
Vereckei之宽QRS新4步流程图
11
3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3.1 “5A”治疗 3.1.1 腺苷 窄QRS心动过速患者,可先尝试迷走神经刺激。如若失败,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腺苷、钙离子拮抗 剂、B受体阻滞剂。腺苷为一种天然核苷酸,1990年被食品和药物管 理局批准,为目前治疗室上速急性发作时的药物之一。腺苷可通过与 窦房结、房室结的A1受体结合而延长房室结的ERP、减慢房室传导以 及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延迟后去极化,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副作用为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等,但持续时间仅为3060s。腺苷对大部分室上速患者有效,能终止90%以上的室上速发作; 对房扑、房颤无效,但能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一项腺苷(12mg) 与维拉帕米(12.5mg)对比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结果示两者室上 速发作终止率均较高(93% vs 91%)[9]。使用方法为首剂6mg(1-2s内 快速静注),3min后若室上速未终止,再次快速静注12mg。 Weismüller[10]等研究发现,12mg腺苷室上速终止率为81%,而18mg 腺苷室上速终止率则高达94%。更高剂量的腺苷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使心律失常恶化,需慎用。

恶性心律失常课件

恶性心律失常课件
评估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预后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治 疗方案等
预后结果:根据评估结果,预测患者的预 后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后管理
01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
0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
0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2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常
传导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03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用
于预防和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04
外科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
心律失常,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04
遵医避免过度劳累、情绪 激动等诱发因素
01
0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心脏病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可能导致恶性心律 失常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导 致恶性心律失常
遗传因素
家族性遗传性心 律失常:家族成 员中存在心律失 常的遗传倾向
01
遗传性离子通道 病:离子通道基 因突变可能导致 心律失常
03
02
基因突变:基 因突变可能导 致心律失常的 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等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
预后因素
01
年龄:年龄越 大,预后越差
02
基础疾病:如 高血压、糖尿 病等,预后较

03
心功能:心功 能越差,预后
越差
04
治疗方案:治 疗方案的选择 和实施对预后

(医学课件)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ppt演示课件
. 14


.
15
室性心动过速
.
16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上图)和 加速性室性节律(下图)
.
17
单形性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18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 次/分


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偶 有超过0.03秒者
. 52
.
53
类型



1、 按是否与R 波同步来分: 非同步型和同步型除颤两种 2 、按电极放置的位置来分: 体内除颤器和体外除颤器 3、 根据除颤仪所释放的电脉冲通过心脏 的 方向(单向、双向): 单相波除颤和双相波除颤
. 54
三 电复律或除颤的能量

所有电复律/除颤器的电能输出都用能量单位表示。焦耳 (J)或瓦秒(WS)代表(W)及其持续时间(S),因 此,能量(焦耳)=功(瓦)X 时间(秒)。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电图
.
2
简化的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左束支
窦房结
左后分支 左前分支
房室结
右束支
. 3
恶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心律失常速率分为:
-快速性心律失常
-传导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
4
室性早搏二联律
.
5
连发三个室性早搏
.
6
室性早搏二联律
.
7
室性早搏三联律
.
22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23
心室扑动
.
24
心室扑动诊断要点

恶性心律失常诊治规范培训课件

恶性心律失常诊治规范培训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QRS前无P波,时限≥0.12S,伴有继发性ST-T变 化, 代偿间期完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诊断步骤:
1. 认真询问病史,注意有否引起早搏的因素及症 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律失常病变部位分类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静止。
2.房性心律失常:房性过早搏动、房性心动 过速、紊乱性心房节律、心房扑动、心房 颤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治疗对策
1.心房颤动的基本处理: (1)病因治疗极为重要,如甲亢、风心二
尖瓣病变等未处理,心房颤动难以消 除;
(2)心室率快且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 者,宜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
(3)心室率用洋地黄不能满意控制,且无 明显心衰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或 异搏定控制心室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概念:是一种阵发性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点 是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QRS形态、时间正常, 心律一般160-220次/min。PSVT的发生机理主要 为折返激动与自律性增高,少数可能系触发活动 所引起。最常见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占90%。
3.心电图表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5/2021
现代急诊医学先驱心肺复苏之父Peter Safar 教授
• 在祖国奥地利读完医学院移民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耶 鲁大学做住院医生后到匹兹堡大学麻醉系任职。
• 20世纪50年代,Safar 发明了一种新的急救技术,把心脏 按压和呼吸抢救结合起来,发展成“A-B-C”方案,即现 在众所周知的心肺复苏术(CPR)。大量的呼吸心跳停止 的病人因此而获救。
• 美国心脏协会(AHA)急症心血管监护委员会主席Dr. Vinay Nadkarni 说:“Dr. Safer坚持不懈地推广这项技 术,因为他知道由于这项技术意味着一个人将会因此存 活。” 据AHA报道,美国每天有700人死于心跳骤停。 每个人可以很容易地学会CPR技术而成为救命者。
• 20世纪80年代访问上海长征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演讲。 • 2003年8月3日在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家中死于癌症,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9
2/25/2021
(七)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1.原发疾病的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应强调原发
病的治疗
2.祛除诱因 ①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早、室速、室扑、室颤
随着心肌再灌注而好转②严重心力衰竭引起的室速随着心
功能的改善而好转③低血钾引起的扭转型室速应及时补钾
④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应调整相关药物⑤缺氧、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11
2/25/2021
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型室速 ➢ 首先应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进行药物静脉
治疗。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疗效不如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 胺碘酮。也可使用电转复。 ➢ 应警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相继应用两种或 以上的药物易出现副作用,尤其是当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 尖端扭转室速时。 ➢ 应用药物种类一般不要超过一种,当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经过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ຫໍສະໝຸດ 22/25/2021
一、恶性心律失常总论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3
2/25/2021
(一)恶性心律失常的概念
➢ 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出现的心脏自律性或传导 性异常称为恶性心律失常。
➢ 恶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也称为危险性心 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一般都是由于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可耐受的室性心动
过速所致 2/25/2021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7
(五)心源性猝死的概念
➢ 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突然心跳停止称为心源性猝死。 ➢ 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恶性心律失常,其中80%
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不足 20%的患者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3、心房纤维性颤动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5
(三)恶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
1、器质性心脏病 2、急性心肌梗死 3、严重心力衰竭 4、急性心肌炎 5、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血钾或高血钾 6、抗心律失常药物 7、心肺复苏后综合症 8、急性中毒 9、感染 10、ARDS、MODS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6
2/25/2021
诊断 频率超过120次/分,QRS宽度超过120ms,不伴意识障碍 及组织低灌注的症状及体征。重点是找出有无房室分离 的证据。如果有房室分离则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若找 不到房室分离则仍认为是无法明确诊断的宽QRS心动过速
治疗 首选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次选利多卡因。如为室 上速并差异性传导,可用维拉帕米或腺苷。索他洛尔、 普罗帕酮、氟卡胺仅可用于室上速。在无法明确诊断时 可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有心功能损害时只 可使用胺碘酮。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8
2/25/2021
(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念与临床类型
概念:易恶化为室颤的室性心律失常称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均为致 命性心律失常。
临床类型: 1、频率在230次/分以上的单形室速 2、心率逐渐加速,有发展成室扑或室颤趋势 的室速 3、室速伴血流动力学紊乱,出现休克或心衰 4、多形性室速,发作时伴有晕厥 5、特发性室扑或室颤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4
2/25/2021
(二)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类型
2/25/2021
1、恶性室性早搏 2、室性心动过速
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4、心室扑动 5、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对另外几种心律失常的评价
1、窦性心动过速
2、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 过速)
享年79岁。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1
“世界危重医学之父”Weil教授
•Weil危重医学研究院的创始人Dr. Max Weil是世界危重医 学领域的三大领袖之一,国际公认的“世界危重医学之 父”,他创立了全球第一个ICU,也是美国危重医学会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简称SCCM)的创 始人和首任主席。
感染、中毒、MODS等心肌损伤时出现的心律失常应予予相
应治疗
3.终止心律失常 原发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有时不能快速显
效,终止心律失常往往为首要任务
4.改善血流动力学 针对快速房颤等室上性心律失常
5.预防心律失常发作 维持治疗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置
10
2/25/2021
(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
适宜剂量不能终止心律失常,应考虑电转复。
•单怡博士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的研究 ,是中美联合培养的 中国军队首位博士研究生。
•2008.9~2009.9 Weil Institut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9~ 2010.6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中国导师:杨兴易、林兆奋、赵良、管军教授。 •美方导师:世界危重医学之父Weil教授、唐万春教授。 •Weil教授201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家中病故,享年84岁。
(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
➢ 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晚期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 80年代前由于治疗水平所限,急性心肌梗死的室颤发 生率高达30%以上,现在由于溶栓、PTCA、冠脉支 架和冠脉搭桥等再灌注治疗的进展,发生率已大大下 降
➢ 在心力衰竭死亡的病人中,约40%是猝死。这种猝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