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_认识垂直

合集下载

4.2认识垂直(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认识垂直(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 认识垂直(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垂直的含义,能判断出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垂直的含义,能判断出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判断出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

2. 学具:每组一套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升旗时的国旗杆与地面、相交的电线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垂直现象。

2. 探究新知(1)认识垂直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墙角,感受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引出垂直的概念。

②让学生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尝试画出两条垂直的直线,并观察、讨论两条垂直直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③引导学生发现,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判断垂直①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判断其中的直线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②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垂直现象,如课桌与地面、书架与墙面等。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垂直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垂直直线,并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垂直的含义,掌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4.2 认识垂直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案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案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案11.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简单的实物或图片,认识垂直的基本概念并描述其性质;2.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垂直的概念;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方法,初步感受垂直的优美性。

2.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例及图片学习垂直的概念并描述其性质;•难点:感受垂直的优美性并准确运用。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粉笔、直尺、钢筋模型、实物模型;•学生准备:课前通过书本和视频学习垂直的知识。

4.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复习(5分钟)请同学们在课前阅读材料,对垂直的概念进行复习。

步骤二:感受垂直的优美性(15分钟)请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拿起一把直尺,将其竖直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尺子的垂直状态下的色彩变化。

步骤三:学习垂直的概念(2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钢筋模型和实物模型,并根据教师对垂直的讲解,学习垂直的概念和性质。

步骤四:贴标签(15分钟)请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贴标签,标出垂直状态。

步骤五:拓展思路(20分钟)请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通过图片或口述的形式,描述出其中的垂直状态。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同学们回家后,拍摄日常生活中具有垂直的照片,并记录下其中的垂直状态。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垂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形式感受了垂直的优美性,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垂直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6. 反思改进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增加更多垂直状态的案例;2.常态化巩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导引和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垂直的线条和角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

2. 垂直的识别和描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

难点:垂直的识别和描述。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垂直的线条和角度的图片、直尺、三角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垂直线条,如墙壁、窗户、黑板等。

(2)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垂直线条。

2. 新课导入:(1)介绍垂直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垂直的意义。

(2)展示垂直的线条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垂直的识别和描述方法。

(2)示范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的线条和角度。

4.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出垂直的线条和角度。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垂直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2)拓展学生对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

6. 课堂作业:(1)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拍照或画图,下节课分享。

7.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垂直的概念和识别方法,能够描述垂直的线条和角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堂作业,评价学生对垂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并记录垂直现象,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垂直线条和角度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9篇)《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自编教材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明和发展的。

不但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知识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

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

不信,请注意:2)故事:课间,同学们安静有序地休息。

(课件1)朱吕浩在经过吴炫陶的座位边时,不小心把吴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课件2)(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3)朱吕浩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吴炫陶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

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两支铅笔上)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2、探索比较。

1)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2)摆完后,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讨论一下,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每小组做好发言准备。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垂直 -人教版2014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垂直 -人教版2014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垂直 -人教版2014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垂直的含义,理解垂线的性质,学会画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垂直的含义,掌握垂线的性质,学会画垂线。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辨识垂直现象,理解垂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如墙角、桌面等,引导学生发现垂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垂直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现象,引出垂直的概念。

(2)理解垂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垂直的直线,引导学生理解垂直的含义和性质。

(3)应用垂直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垂直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判断题和画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垂直概念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垂直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掌握了垂直的含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8.1《认识垂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8.1《认识垂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垂直》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直的含义,能够识别垂直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垂直的含义。

2. 能够识别垂直现象。

教学难点:1. 理解垂直的含义。

2.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垂直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三角板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如墙角、窗户边框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纸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垂直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 学生尝试在纸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并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垂直现象,并说明理由。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垂直的概念。

四、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窗户的高度、计算墙角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垂直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直的含义和识别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垂直的含义。

在探究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垂直的概念。

巩固环节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整节课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概念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逐步形成对垂直的深入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垂直的概念。

培养学生用垂直的视角观察和描述物体和图形的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垂直的特性。

运用图形和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中应包含有关垂直的定义、特点和示例。

教材应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垂直的概念。

2.2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垂直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应用垂直的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墙壁、电线杆等,引发学生对垂直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例子中的垂直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2 探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图形和实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和发现垂直的特点和规律。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和解释垂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3 巩固与拓展: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垂直的概念进行解答。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垂直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评价: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回答,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描述,评估学生对垂直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练习题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垂直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数学教材,包含有关垂直的定义、特点和示例。

教材应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垂直的概念。

5.2 教学工具: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帮助学生观察和测量垂直关系。

(灵)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直》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灵)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直》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灵)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直》教学设计第一篇:(灵)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认识垂直浦北县实验小学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李甲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成四个角;体验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画图、测量、比较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形成学习的经验。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垂直的概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理解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利用实际图像,直观形象,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引导学生在观察、测量中进行概念的理解,在交流中获得新知。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好三角尺、小棒、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同学们,我们我们这节课来认识垂直。

(板书课题:认识垂直)齐读一遍。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

二、直接引入,探究新知。

㈠认识相交。

1.谈话:老师给你们批改作业时,你们喜欢看到“×”吗?(生:不喜欢)可是今天我却要重点来介绍这样的形状,因为这里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知识。

2.说明:看,这两条直线交叉着,我们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交,或者说成这是一组相交的直线;相交的这一个点,叫交点。

你知道生活中有这样相交的现象吗?㈡学习例6,认识垂直。

1.认识相交。

⑴出示实物图,并提问:从这三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相交的直线?(指名学生指一指)⑵课件出示相交的直线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案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案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垂直”这个概念。

2.能够判断并画出垂直的直线段和相交垂直线段。

3.激发学生对垂直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垂直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学习“垂直”的定义,学习垂直的符号“┴”。

2.通过观察实物、图形熟练认识线段垂直的情况。

3.练习用规律判断线段是否垂直,并练习如何画出垂直线段。

三、教学重点1.理解垂直的概念和符号。

2.识别图形中的垂线段,并能够画出两条相交并垂直的直线段。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规律来判断线段是否垂直,并能够画出两条相交并垂直的直线段。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师生互动,通过引导学生搜集各种物体和图形,引发学生对垂直的好奇和兴趣。

2.让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发现其中有哪些线段是垂直的,引导学生感受垂直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在纸上自己画出垂直的直线段和相交垂直线段,并理解和记忆垂直线的符号“┴”。

深入学习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展示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的直线段,判断垂直的条件。

2.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出垂直的直线段和相交垂直线段的方法和技巧。

3.在熟悉和掌握垂直的概念之后,让学生用纸张、尺子、圆规等工具尝试练习画出垂直线,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提高绘制垂直线的准确度。

4.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垂直的应用场合。

巩固知识1.师生互动,教师设计小游戏、趣味练习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于垂直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物体,找出其中垂直线的情况,表达出对垂直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1.练习本单元的习题,熟悉标记线“┴”的使用,记住垂直的符号和定义。

2.在日常观察生活中发现垂直的线段和物品,记下来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做分享。

七、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成功掌握了垂直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判断和画出垂直直线段的技能。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都比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2024最新-《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4最新-《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教具准备: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

垂直_小学四年级教案

垂直_小学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垂直概念。

2.能够识别和绘制垂直线。

3.能够应用垂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垂直概念。

2.能够识别和绘制垂直线。

教学难点:1.能够应用垂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2.图形纸和铅笔。

3.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十字标准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看到哪些直线?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2.鼓励学生回答,引导他们发现直线之间的关系。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垂直的概念:“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的关系。

”2.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示例图,并向学生解释示例图中的直线是垂直的原因。

3.强调垂直的两条直线之间没有任何角度。

三、概念巩固(15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让他们判断哪些直线是垂直线,将垂直线标出来。

2.引导学生解释他们判断垂直线的原因。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分发图形纸和铅笔,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练习绘制垂直线。

2.给学生一些图形纸上的点,并要求他们用直尺绘制相互垂直的两条线。

3.让学生交换他们绘制的图形纸,互相检查对方的绘制是否正确。

五、拓展应用(20分钟)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垂直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一幢房子的墙壁是垂直的,我们能在房间的哪个角落放一张桌子?”2.让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解释他们的思路和答案的原因。

3.给学生一些类似的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并用垂直概念解决问题。

六、小结(5分钟)1.教师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强调垂直的概念和特点。

2.鼓励学生提问和总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巩固练习:1.给学生一些图形,让他们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垂直线。

2.让学生绘制一个示意图,展示垂直线和其他线段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和实践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垂直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的机会和练习时间比较充分。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理解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垂直线的定义和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抽象概念的接受程度不同。
2. 课堂互动不足:在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垂直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或者是对实际问题解决没有信心。
3. 评价方式单一:我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主要依赖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可能不够全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举例解释:
- 教学重点举例:通过观察教室里的墙壁和地板,让学生识别垂直线和垂直角,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难点举例:在讲解垂直线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垂直线与水平线的区别。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垂直线与水平线的不同,并提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创新: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竞赛活动,如“垂直线段接力赛”或“垂直角找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和实物模型,增强学生对垂直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与延伸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生活实例引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教室里的墙壁和地板作为实例来引入垂直的概念,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动手操作实践:我设计了让学生亲自画出垂直线段并测量长度的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垂直知识的理解。
3. 游戏竞赛: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如“垂直线段接力赛”和“垂直角找茬”,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认识垂直 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 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垂直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将学习内容从水平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转变为垂直的知识纵深推进,使学生在某个特定主题领域内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垂直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知识的精深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垂直教学设计的特点1. 知识的深入拓展:垂直教学设计注重将学习内容从表面层次向深层次进行延伸,通过将一些基础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认知。

2. 提升学习的纵深度:垂直教学设计通过学习任务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3. 掌握肯定学习要素:垂直教学设计注重抓住学习的要领,掌握学习的关键点,并帮助学生进行专题知识验证和运用,从而实现知识内化和运用能力。

4. 教师角色的转变:垂直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垂直教学设计的步骤1. 分析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各个学习目标和知识要点。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和整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垂直逻辑关系。

2. 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和知识要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3. 选择教学策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

4. 确定评价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提供反馈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

三、垂直教学设计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垂直教学设计通过拓展和延伸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认识垂直》(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会垂直两个概念。

2. 掌握垂直的特点。

3. 能够判断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4. 以及应用垂线的概念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垂直的特点,学会判断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三、教学难点应用垂线的概念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1.引入教师出示图1。

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这是什么图呢?同学:两条相交的直线。

教师:是的。

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呢?同学:它们相交。

教师:可是还有一点你们没发现。

这两条直线图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也就是成直角。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认识垂直”。

2.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来看图2。

同学们,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垂直的呢?同学:不是。

教师:为什么不是呢?同学:它们不成直角。

这时教师向同学出示了另一张图3。

同学们,这两条直线呢?同学:是的,是的。

它们垂直了。

教师:为什么呢?同学:它们成直角啊。

教师:对,它们成直角。

平面上两条直线,如果它们的夹角是90度,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垂直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垂直的特点。

3. 学习垂直的特点教师出示图4。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图。

这里有两条线段,我们将A点作为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沿着这条线段做一条垂线。

同样,我将B点作为这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也沿着这条线段做一条垂线。

你们看看这两条垂线是不是完全一样的呢?同学:是的。

教师:对的。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线段的垂线完全一样,那么这两条线段就是垂直的。

4.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教师:现在,同学们,我们只需要判断两条直线互相是否垂直,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呢?同学:要看它们成直角没?教师:对,成直角就证明它们是垂直的,那么如果它们没有成直角呢?同学:那就不是垂直的。

教师:不一定。

如果我们画出它们的垂线后,它们的垂线完全一样,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垂直的。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图。

这里有两条直线,我将它们上面的夹角标出。

你们能判断它们是否垂直吗?同学:不垂直。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5篇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5篇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认识垂直》教学设计蒋韶艳教学内容:教材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像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

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等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直线都相交了。

预设:这些图中的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2、谈话感知: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称——垂直。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

(板书课题:垂直)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1、再次认识垂直(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思考: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其中的直线叫什么?你还知道什么?(2)小组交流后,汇报。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垂足在哪儿,就标一个垂直符号。

(3)寻找生活中的垂直例子。

(4)练一练:自主练习第一题(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长方形按教材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2、学习画一组垂线(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A、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C、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D、标上垂直符号。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垂直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用垂直的眼光观察世界,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垂直的含义。

2. 能够用垂直的眼光观察世界。

教学难点:1. 理解垂直的概念。

2. 能够正确判断垂直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墙壁、桌子、椅子等,找出垂直的物体。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垂直的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2. 讲解垂直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

3. 展示垂直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判断是否垂直。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垂直的两条直线。

2. 互相交换检查,判断是否垂直。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讲解正确与错误之处。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判断是否垂直。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判断垂直的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垂直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 强调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垂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垂直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垂直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活动(15分钟)活动设计: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垂直的建筑物。

活动步骤:1. 每组领取积木,讨论搭建方案。

2. 按照讨论的方案,搭建垂直建筑物。

3. 搭建完成后,各组进行展示,讲解搭建过程中的垂直关系。

活动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垂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垂直 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垂直 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垂直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认识垂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什么是垂直线2.垂直线的性质3.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垂直线的概念2.学生能够判断平面上两条线是否垂直3.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垂直线的性质,进行相关练习和实践教学方法本节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图片呈现、小组讨论、课堂实践等多种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通过示意图呈现两条相交的线,引入垂直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垂直线的两个性质:角度为90度,线段长度相等。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两条线段垂直的概念,引出垂直线的定义,重点讲解垂直线的性质:垂直线间的角度是90度,线段长度相等。

3.实际运用列举多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并制定计划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并解决不同的判断垂直的问题,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5.课堂实践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比如在黑板上画图,或示范用直尺测量两条线段是否垂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垂直线的性质。

6.总结复习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总结垂直线的性质,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如分组讨论、加强实践操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垂直线的性质及应用,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基,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垂直的线段和角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

2. 垂直线段的识别和测量。

3. 垂直角度的识别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垂直线段和角度的识别和测量。

2. 教学难点:垂直线段和角度的识别和测量。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垂直的特征。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垂直的概念。

3. 交流法:让学生通过交流来分享垂直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垂直的图片、线段和角度的示例。

2. 教学素材:包括垂直的线段和角度的模型。

3. 教学工具:包括直尺、量角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垂直的线段和角度,引发学生对垂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垂直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垂直的特征。

3. 实例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垂直线段和角度的识别和测量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和记录垂直线段和角度。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垂直的特征和测量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垂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垂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提醒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垂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共同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面的想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相交情况的想象等等。

围绕这些目标,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努力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

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认识垂直 教案

认识垂直 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解释什么是垂直;•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垂直对象;•绘制垂直的示意图;•应用垂直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教材与资源教材材料•板书和白板;•学生用书。

其他资源•投影仪;•直尺;•计量器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概念(10分钟)1.教师清晰地解释垂直的概念,即两条线段或物体交叉形成的90°角。

2.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垂直对象,例如书架、门框等。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说出他们所能看到的垂直对象。

第二步:示例演示(15分钟)1.展示一些图示,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其中哪些线条是垂直的。

2.引导学生解释判断的依据,即线条之间是否垂直相交。

第三步:探索与实践(25分钟)1.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2.每个小组成员选取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例如教室内的桌椅),用直尺和计量器具测量并绘制垂直线条。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和校对绘制的线条是否垂直。

第四步:总结与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板前展示他们所绘制的垂直线条示意图。

2.其他小组成员就展示的线条提出问题,例如线条是否垂直,如何判断等。

3.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判断垂直线的方法和特征。

四、教学评估形成性评估在探索与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观察每个小组成员在绘制垂直线时的操作与理解情况。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理解垂直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垂直对象;•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计量器具绘制垂直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判断垂直线的方法和特征。

五、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建筑物、风景照片等寻找垂直线条,并记录下来。

2.学生可以探索其他几何概念,例如水平、平行等,并进行对比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些实践的环节,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垂直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探索与实践环节也为学生提供了分享和合作的机会。

教师在探索与实践环节应注意观察和引导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垂直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52-5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互相垂直和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经历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操作、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三角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在认识交通中的线中,学习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还记得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吗?
生口答,师板书。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交通标志中的线,看看又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2.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
指名回答。

小结: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从我们自己做起。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垂直、垂线
1.抽象出图形,初步感知
师:仔细观察,这些标志图中的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师点出情境图中的线,学生回答。

预设:每组中的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的。

2. 分类,进一步感知
师:为了便于我们研究,老师把这些相交的线画下来了。

(课件出示)
师:你能给这几组相交的线分分类吗?(出示学习任务)
(1) 呈现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
(2)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先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再在组内根据评价标准,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将①④⑤分成一类,相交所成的角都是直角;②③分为一类,所成的角有钝角有锐角(不是直角)。

师:你用的什么方法判断是什么角的?
预设:
生1:用三角尺的直角比的。

生2:用量角器量的。

(5)师小结:像①④⑤中的两条直线相交时,所成的角都是直角,这样的是相交中的特殊情况,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垂直。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垂直)
3.揭示含义,深化认识
师:什么是垂直呢?课件出示: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指名读,学生自读。

边读边理解。

师: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要具备什么条件?
指名回答。

预设:生1:成直角
生2:相交成直角
师:结合上面的例子说一说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

师追问:能不能说直线a是垂线?
在生交流中进一步理解互相垂直。

师总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学生闭上眼睛再想一想互相垂直是什么样的。

4.试一试
指名回答,判断不准的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

5.找一找
找出身边互相垂直的例子。

指名回答,预设:桌子的两条边线、黑板的两条边线……
活动二:画垂线
1.任意画出一组垂线
(1)呈现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
(2)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先独立思考。

学生组内汇报,根据评价标准互评、互学。

(3)展示学生的画法(学生边展示边演示自己的画法)
预设:
生1:利用三角尺来画。

生2:利用练习本上的线画。

生3:利用量角器画。

2.用三角尺过点画垂线
(1)过直线上的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尝试画图,画后组内交流画法。

指名到黑板上板演画法,边板演边讲解画法。

预设: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点A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线,标出垂直符号。

(2)过直线外的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板演,边板演边讲解。

预设: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点A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过A点画线,标出垂直符号。

(3)课件展示,总结画法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共同总结作图步骤:
①边线重合②平移到点③画线标号
三、巩固练习
1.选一选
(1)当直线a与直线b相交成直角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a是垂线
B.直线b是垂线
C.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
(2)3时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

A.重合
B.互相垂直
C.互相平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2.判一判
(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互相平行就是互相垂直。

()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交流时说一说对错理由。

3.折一折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你能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折痕吗?
学生先独立折一折,再小组内交流折法。

四、总结提升
1.回顾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形成思维导图。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复习了旧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又在分类中认识了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垂直;并学会了借助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①边线重合②移动到点③画线标号。

2.反思评价
师:根据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我们的评价标准,思考自己能得到几个优秀,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你能够达到优秀吗?还有哪些不足?
板书设计:认识垂直认识垂直、垂线
垂直
相交画:①边线重合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垂直②平移到点
平行③画线标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