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海洋强国梦
海洋强国梦主题征文
海洋强国梦主题征文《海洋强国梦》当我们凝望着那片无垠的蓝色,心中总会涌起无尽的遐想与向往。
海洋,这一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广袤领域,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
海洋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必须坚定追求的宏伟目标。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从渔业资源到矿产资源,从能源资源到海洋生物资源,无一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
在渔业方面,过度捕捞导致一些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海洋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在矿产资源领域,虽然我们已经开始探索海底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但技术水平和开采能力仍有待提高。
能源资源方面,海洋中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清洁能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也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尚未被我们充分认识和利用。
为了实现海洋强国梦,我们必须加大对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
全球约 80%的贸易通过海洋运输完成。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海洋运输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在海洋运输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一些港口的装卸效率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
海运船队的规模和结构还不够优化,高端航运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此外,国际海运市场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我国的海洋运输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保障我国的国际贸易安全和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港口建设,优化海运船队结构,提高航运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海运规则的制定,增强在国际海运市场的话语权。
海洋科技是实现海洋强国梦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
但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我们仍存在差距。
形势与政策-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和理解
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和理解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源泉。
海洋独特的战略价值培育了非凡的中华海洋文明,丰富的海洋资源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开发和利用海洋是世界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洋战略决定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兴衰成败。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战略关乎国运,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助力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维护海洋权益形势严峻。
一是长期存在的岛礁主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主权争端较多的国家之一,与多个海上邻国都存在争端,有的已经导致严峻的舆论围攻、国际司法的挑战以及域外国家潜在的军事威胁。
二是复杂尖锐的海洋划界问题。
我国与周边8个海上邻国均需划定海上边界。
目前只与越南划定了中越北部湾长约500公里的海界。
一些周边国家提交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使划界形势更加复杂。
三是日趋激烈的海洋资源争夺。
长期以来,中国渔民渔船屡遭有关国家的袭扰、抓扣,甚至开枪射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在东海正常的油气开发作业不断遭到干扰,一些南海周边国家不停地掠夺南海油气资源。
四是严峻的海洋安全挑战。
个别域外大国加强海上军事测量和侦察的力度,强化地区同盟关系,构筑对我国的战略围堵态势。
五是亟须拓展的深远海战略利益。
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南北两极是海洋强国重点关注的战略方向,是大国战略博弈的前沿。
在逐鹿“公地”的战略布局中,中国仍需奋力追赶。
六是国际规则的制定。
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际法制度、规则的形成是国家间博弈的结果。
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权利,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2012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洋是陆海交汇的天然资源宝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
没有海洋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坚持海洋自信,走蓝色崛起之路,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
他指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海洋,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和利用有着广泛而深刻地共识。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海洋经济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坚持海洋权益维护;坚持维护海洋权益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共同发展;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进蓝色崛起。
中国致力于海洋权益维护和开发,促进海洋文明共同繁荣。
•一、海洋强国的内涵海洋强国是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国家形态。
海洋强国是一个多层次复合概念,既包括海洋的基本要素又包括海洋战略与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战略、规划、政策等属于宏观层面的管理范畴和行动纲领。
海洋强国由国家的综合实力、海洋战略与海洋环境、国家综合实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综合评判而形成。
随着人类对海洋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国际社会对海洋安全、海洋权益、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沿海地区经济等给予高度关注。
世界各主要海洋强国都已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战略意义的海上强国建设方案。
因此中国实施“海权战略”(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巴西总统特梅尔时提出)需要对此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
我们要贯彻党关于海疆事业发展要求,强化维护管控与开发能力建设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作用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形成的“三大法宝”――坚持党对沿海工作领导、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实施全球治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重大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第一篇: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提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
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舞台上的地位更加凸显。
世界各国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海洋。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认知和利用海洋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
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
加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高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水平。
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攻关,提高海洋预报的精度和水平。
建设常态化的海洋综合调查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和更新海洋基础数据和资料。
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
面向建设海洋强国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形式与政策
当前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的构建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又是异常严峻的挑战。
因此,分析当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把握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构建,海上力量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至关重要。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结和生效,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公约所确立的主要国际法制度包括领海与毗连区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通过制度、公海制度、群岛和群岛国制度、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制度、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转让制度、海洋争端解决制度等。
这些新规定和新制度的确立,对于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其积极影响包括:12海里领海制度突破了西方传统海洋大国坚持的窄领海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为各沿海国确立国家管辖区域提供了国际法律制度依据;国际海峡通行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世界海洋贸易的发展;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确立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和制度;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创立有助于争端解决;沿海国、港口国污染管辖权的确立打破了传统的污染专属管辖权。
但是,由于《公约》是世界各国主张折衷、妥协的产物,使得诸多矛盾与分歧在《公约》生效后依然存在,甚至某些矛盾还随着《公约》的生效而日趋尖锐,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6]《公约》生效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首先,《公约》的生效导致国际海洋划界争端的加剧,其根源主要在于《公约》关于划界原则的规定过于笼统、含糊,导致各国对海洋划界原则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巨大分歧。
其次,专属经济区内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增多,其根源主要在于《公约》的不完善,为少数海洋大国在他国的专属经济区进行军事侦察等活动提供了借口。
中国海洋强国梦
中国海洋强国梦中国曾在郑和下西洋的年代有过一次通过海洋走出去的机会,不过被明朝的闭关锁国给耽误了。
清末的海军实力据说是亚洲老大,这种“据说”延续到1894年。
甲午海战是关乎国运的一战,此战几乎终结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中国自此陷入一场半个世纪的内战中,而日本由此战跻身列强之中,成为亚洲唯一一个列强,没想到一个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却断送在舟船之上。
而2010年中国海洋冲突的集中爆发,再次敲响了海洋问题的警钟,或许这能成为中国的契机。
反思国家海洋战略,建立海洋秩序及加强海上执法能力,方能奠定中国海洋强国的百年基业。
再看当今中国,是否具有再次走出去的机会以及能力?海权现状应当承认,中国的海洋家底并不厚实。
中国海洋国土绝对面积数位居世界第四,但海洋面积和海洋资源相对贫乏。
中国海岸线18000公里,岛屿线14000公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中国对12海里以内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具有完全主权。
连同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最长350海里的大陆架,中国有4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水体、海床及其资源能源、海洋勘探和水体以上空域部分的管辖权。
中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加上4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中国总体管辖国土面积应是1420万平方公里。
另外,在中国管辖区内,还有6500多座岛屿。
但从中国拥有13亿人口方面来看,不仅中国海洋国土总面积不算大,人均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更是极端贫乏,而且目前面临着被多方蚕食和瓜分的现实危险。
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渔业资源、石油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受到严重侵犯。
中国4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中,有150万~190万平方公里被相关国家觊觎或侵占。
很多争议以前并不存在,各国历来对中国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的主权并无异议,只是在近20年多来问题才突然增多。
让我们摊开地图:在北边的黄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有关国家与中国争夺相关海域;往南看,在东海日本单方坚持按照所谓的中线原则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日本还无视历史事实,一直占据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并只字不提其长期窃据的琉球群岛,刻意抹杀其历史文化。
形势与政策海洋
(三)问题现状
• 1、被占情况
• 越南侵占我国南沙群岛数目最多,南沙群 岛的绝大多数岛屿都被越南所侵占。 从 1973年起,南越政府已经开始抢占我国南 沙群岛部分岛礁。到1975 年4月,北越打 败南越后立即派兵占领了这些岛屿,完全 背弃先前他们在南沙群岛上的主张即南沙 群岛属于中国领土。目前越南声称拥有全 部南沙群岛主权。
③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带海域。宽度不超过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 不应超过200海里。 ⑤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其自然延 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例:东海问题
(一)东海的地理位置
例:东海问题
(二)东海权益争端
• 1、争端国家
• 2、焦点概念
• 吸管效应 • 中间线:
•
(四)东海事件发展之钓鱼岛
1、相关事件再现 2、基本简介 钓鱼岛位于东海海域,在福建省的正东,台湾 省的东北,是我国最东端的岛屿。钓鱼岛距中 国福建省东山岛约190海里,距台湾省基隆市 东北约90海里,距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约78海 里。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 还有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等岛礁, 钓鱼岛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人所共知的“埃默 里报告”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 油天然气资源。
(形势与政策)中国经略海洋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钓鱼岛
东海
目录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战略思维上的重大 突破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需要 三、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 要保障 四、近期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任务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战略思 维上的重大突破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战略思维上的重大突破
1.海洋强国的实践与理论
崇尚海权的海洋文明,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都为世界提供了繁荣富强的例证。
煤、铁等固体矿产。 世界许多近岸海底已开采煤铁矿藏。日本海底 煤矿开采量占其总产量的30%;智利、英国、 加拿大、土耳其也有开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 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亚洲一些国家 还发现许多海底锡矿。已发现的海底固体矿产 有20多种。中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 煤、硫、磷、石灰石等矿。
到16世纪早期,葡萄牙已占领非洲西岸、非洲东岸、印度西岸的 一些地区,控制了欧洲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16世纪初,葡萄牙 主要以侵占亚洲为主。主要掠夺香料。人口150万,香料价值 350万英镑。 西班牙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除巴西外的中、 南美洲广大地区,都被划入西班牙殖民帝国版图。菲律宾也沦为 西班牙殖民地。仅黄金白银,自1521年---1544年间,从拉美年 均输入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1544年后黄金增至 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 欧洲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 民带来深重灾难: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土著居民锐减,引起黑奴 贸易。流入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源之 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新航路开辟和西方殖民时代开始,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欧洲人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掠夺。
西、葡的海洋扩张
形式政策期末论文中国梦之海洋强国梦
海洋强国梦-------之如何引领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路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地图才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各自封闭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但是,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东面近邻的绵绵战火,又不断侵扰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独立之后的葡萄牙王国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也依然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
与此同时,14、15世纪的时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
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被西亚的几个国家阻断。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文献综述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文献综述摘要:中国海洋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海洋梦,才能托起中国梦。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在 21 世纪的战略选择。
关于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学者们就海洋强国梦的意义、内涵、战略创新及实现海洋强国梦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
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和海洋现状、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战略意义和内涵、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路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中国海洋强国梦中国梦文献综述一、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和海洋现状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进而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
在陆地资源逐渐枯竭、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海洋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海洋运输越来越频繁,海上航运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运转方式。
海洋是沿海国家的国防前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海洋还在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总之,海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世界文明演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历史表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盛,已经与海洋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国外海洋强国战略历史脉络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2公元前 4 世纪,古代欧洲集运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就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就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海洋强国
关于海洋强国政策海洋具重要现实和战略意义,根据世界各国的普遍定义: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纵观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
“世界上10个最发达国家中有8个在沿海,世界五大产业带全都濒海而建。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拥有无法估量的通道价值和战略价值。
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
因此在十八大中,提出二十一世纪中国海洋事业的总目标是建成现代化的海洋强国,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海洋强国梦,但是却遭遇了颇多波折。
在郑和下西洋的年代,中国有一次通过海洋走出的机会,但是却被明朝的闭关锁国给耽误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几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直至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中国的海洋问题仍是很尖锐。
而且我们不难看出,近年以来,海洋似乎成为困扰中国外交的最大难题。
南海方向,菲律宾、越南等部分东南亚国家以挑衅性的姿态轮番抢夺中国海洋资源;东海方向,中日围绕钓鱼岛归属和油气田开发的争夺依然激烈;黄海方向,中国渔民与韩国海警在渔业资源的争夺中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
那么,对于这个严峻的海洋问题,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我个人的看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是依托,政治是支撑,海防是保障,中国人民的共同维护是基础,国际理解是条件。
其一,经济是依托,对此,我国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只有中国的经济能力上升,才可以为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做出巨大的物质支撑。
其二,政治是支撑,对于任何一个决策来说,只有得到政治上的支持,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实施和发展。
形势与政策海权问题
形势与政策海权问题中国海权问题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的重视发展其海洋经济。
这场激烈的海洋角逐中,围绕着海洋权益和海疆安全的斗争发展为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
但我国的海洋权益和安全却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为了促进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提升海洋安全力量,确立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
关键字:海权权益经济安全一.中国海洋问题的现状(一)东海问题东海问题,主要还是日本问题,而钓鱼岛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
中日的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但迟迟不能解决,双方都宣称是自己的领土,各自拿出了各自的理由,然而,对于钓鱼岛之争,不仅仅是单纯的领土之争,更关系到海洋发展和国家安全,也牵涉到国际势力,双方都不肯让步,彼此对峙,今年更是引发了钓鱼岛撞船事件,使得局势更加紧张。
(二)南海问题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其中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
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如何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成了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离不开海洋,中国经营海洋更离不开南海。
(三)总体感知海洋问题第一、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是海权的底线,台湾与大陆统一,周边海域被占岛屿回归祖国,方式、时间尚可商量,结果却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
这决定着在特殊的时刻,国家将会倾其所有来捍卫作为主权的海权。
第二、在“蓝色国土”这一概念逐渐被国人认同的时候,国内倡扬海权的声音便一浪高过一浪。
这也是海洋事业在中国将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的动力。
但是,中国历史上对陆地的依赖,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矫枉过正”,海洋事业发展的散乱无序,安全、法律法规、智力支持等公共物品的缺位,也使中国的海上强国之路无时无刻无处不面临着压力。
第三、中国发展对海洋依赖程度益深,海洋通道的喉咙被他国拿捏、海洋资源被他国瓜分的痛苦就会愈加凸显,尽快改变这一处境的需求也就愈加强烈。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时政专题一:建设海洋强国
5.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我国海洋文化资源 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6. 7.
【万能答题术语】
1.企业要抓住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依靠科 技进步、科学管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
2. 3. 4.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
(1)公民 ①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途径,为大力发展海
洋经济献计献策。 ②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有关机关依法推进海洋经济
工作的深入开展。 ③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海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
感,养成保护海洋环境的生活习惯,倡导使用海洋绿色、
(2)政府 ①政府职能。政府要履行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
时政专题复习一:
时事热点: 建设海洋强国
【背景材料】 中国拥有1.8万公里长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
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坚决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 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 出的英明决策。
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海 洋经济区,切实了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
③政府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于发展海洋 经济的行政能力和水平;要审慎用权,广泛集中民意、民智,提高 发展海洋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建立 健全发展海洋经济的监督体系和问责机制,实行信息公开,增强政 府工作的透明度。
1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
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拓展阅读
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拓展阅读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拓展阅读引言•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海洋利用的不断深化,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形式与政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拓展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和重要政策。
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形式与政策是指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相关政策措施的总称。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形式与政策,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形式与政策的主要内容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形式与政策–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海洋产业发展方面的形式与政策–鼓励海洋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海洋产业的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支持海洋产业向深海和远洋发展,拓宽发展空间。
3.海洋法律法规方面的形式与政策–完善国内海洋法律法规,保障海洋权益的合法性和保护。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的制定,维护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
–加强海洋执法力量,维护海洋法律秩序。
4.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形式与政策–加强与其他海洋国家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
–参与国际海洋组织和海洋论坛,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
–建设海洋强国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结论•形式与政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要素,通过拓展阅读,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和重要政策。
•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形式与政策的正确指导和实施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
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历史上也曾经是海洋强国。
但由于明清“禁海”的政策,中国的航海事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自那以后,海洋强国的地位也逐渐衰落。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同时也不再是海洋强国。
这一切,迫使中国人重新重视海洋问题,也涌现出了众多英雄人物。
自1840年中国长期封闭的国门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之后,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强国战略,便是强军。
因为,通过海上入侵一事让众人了解到,曾经是天然屏障的海洋,如今已经变为战争的前线。
强化海军,也便成为了国防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统治阶级所认同,成为清政府当时的方针。
在甲午战争之前,为强国所做的一切的努力,都是围绕着建设一支能抵御西方列强入侵的海军所开展的。
而倡导新式海军的建设,最积极者为洋务派,他们认为国家想强盛,首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最首要的便是实现“船坚炮利”,建立新式水师。
1866年,福建船政局和船政学堂的建立,便是中国设局制造新式兵轮,建设新式海军的开始。
与此同时,在上海曾国藩也设立了江南制造局以建设水师。
浩浩荡荡的强军之梦,到1875年福建海军已经拥有新式战舰15艘,这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新式轮船水师,承担着中国万里海疆的巡防任务。
而1874年的日军侵台事件,更是让清廷确立了陆海并重的国防方针,决定组建南北洋海军,其中李鸿章负责北洋,沈葆桢督办南洋。
自此至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新式海军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庞大的水师队伍也让当时诸多国家为之震惊。
同时,军港的建设与武装和铁路的修建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果,似乎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的实现近在咫尺,曾经的海洋大国又要重新崛起了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这也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来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有着海洋强国梦的国人,受到了沉重打击。
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拓展阅读
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拓展阅读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对海洋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能源、资源,还承载着全球交通和贸易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可持续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专家们的重要议题。
一、海洋强国的定义和目标海洋强国是指拥有强大的海洋资源和军事实力,能够自主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国家。
海洋强国的目标包括:保障国家的海洋安全和资源利益,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和创新,以及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和素质。
二、建设海洋强国的策略和措施制定海洋强国战略国家应该制定海洋强国战略,明确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强对海洋事务的统筹规划和指导。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海洋科研、教育和开发的投入,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管理政策,加强对渔业、矿产、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注重保护资源的可持续性,防止过度开发和浪费。
强化海洋权益保护强化海洋权益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该加强对海洋领土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渔业、航运、资源等权益的保护和维护,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
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和影响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其次,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次,强化海洋权益保护可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与稳定;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拓展阅读
形式与政策建设海洋强国引言自古以来,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领域的国家,海洋资源和利益始终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海洋事务的增多,中国海洋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形成和实施相关的形式和政策,建设中国的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趋势海洋经济是指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总和。
随着各国海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海洋经济领域的潜力巨大。
中国具备广阔的海洋面积和资源,因此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海洋经济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国家长期发展和稳定。
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要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需要加大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海洋科研机构,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提高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技术实力。
构建海洋科研机构体系1.成立海洋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和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和研究成果;3.建立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互相学习和借鉴。
引进海外优秀人才1.开展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的海洋科学家和专家;2.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人才;3.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吸引海外人才留下来发展。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1.参与国际海洋科学组织和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2.组织和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3.加强与其他海洋强国的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科技的发展。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海洋强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资源的基础,也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类海洋经济活动的行为;2.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概况
海洋被称为蓝色的宝库 隐藏着丰富的资源
生物资源 海盐资源 锰结核
石油和 天然气
石油含量 250亿吨, 天然气140 亿立方米
可燃冰
可再生能源
已经记录的 海洋生物达 到20278种, 动物达到 12794种
我国12沿 海省自治 区都有盐 场和盐区
是可再生 资源,每 年再生 1000万吨
海洋干冰 储量为10 亿亿到12 亿亿立方 米
(一)二战前的海洋规则
强权就是公理
从15、16世纪以来,一直到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问世的5个世纪当中,国 际海洋法基本上就是奉行强权就是 公理的游戏规则。 海上军事实力决定着海洋权益的归 属,也决定了世界霸主的兴衰,这 就是所谓蓝色文明的本质。
(二)二战后的海洋规则
1 海 洋 法 公 约 的 制 定 2 公 约 中 的 几 个 概 念 3 公 约 的 局 限 性 《 联 合 国 海 洋 法 公 约
(一)海洋经济的发展概况
1 2 3
海洋新 兴产业
海洋船舶业 和工程建筑 业
迅速发展的 海洋经济
(二)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提出
“十二五”规划首次列入 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发 “十二五”规划首次列 展目标,坚持海陆统筹。 入了推进海洋经济发 这个目标就是坚持海陆统 展的发展目标,坚持 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 海陆统筹。这个目标 战略,提高海洋开发和综 就是坚持海陆统筹, 合管理能力。 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 战略,提高海洋开发 和综合管理能力。
海洋强国之梦
内容提要
一、我国海洋的概貌
二、海洋历史文化的亮点 三、海洋法规 四、海洋经济与强国战略
一、我国海洋的概貌
地理概况 两方面 资源概况 海洋生物资源 海盐资源 锰结核 石油和天然气 可然冰 可再生资源 蓝色星球 渤海 黄海 国土面积 东海 南海
地理概况: 蓝色星球
国土面积:包括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和 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三)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途径
优化海洋产 业结构 加强海洋综 合管理 创建海洋经 济开发区
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 口布局,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来 加强海洋使用和海岛保护权利 。
我国的海岸线上已经形成了11个 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区域 。
》
海洋法公约的制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 1982年12月正式通过, 包括中国在内的117个国 家在公约上签字,1994 年公约正式生效。《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是有关海 洋制度的集大成者,也是 人类历史上规模宏大、内 容广泛的现代海洋法典。
公约的几个概念
内水
大陆架
领海
概念
公海
专属经济区
群岛和国际海底水域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5.1亿平方公里的 地球表面海洋占71%
南海:350万平方公里, 位于九段线之内的大约 210万平方公里
渤海:面积7.7万 平方公里,平均 深度18米,最大 深度80
地球就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4
2
东海:面积77万 平方公里,平均 水深1000米,最 大深度2719米
3
黄海:面积38万平方 公里,平均深度44米, 最大深度140米
我国可再生 能源储藏量 为6.3亿千瓦
二、海洋历史文化的亮点
(一)
传统文化中包含海洋文化元素
(二)
海洋历史文化的亮点
(一)传统文化中的海洋元素
中国人对海洋的追求 和向往也有精彩的表 现,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内涵,即包含着所 谓的黄土文明、农耕 文化的成分,也有着 蓝色文明、海洋文化 的特点。
(二)海洋文化的历史亮点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8 年,造访了30多个国家, 没有侵略过一个国家, 没有建立过一个殖民地, 没有为自己圈定一片海 域,占据一座岛礁,甚 至没有为自己建立一座 纪念碑。我个人认为这 就是东西方海洋文化最 大的差别。
隆庆开关
16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昙 花一现的精彩瞬间,这就 是隆庆开关。从闭关到开 关,从寸板不许下海,到 政府获得巨额的海上贸易 税收,我们看到的是国家 战略中心从重视海洋防御 到重视海洋贸易的转移, 看到的是明朝海洋政策的 大转变。
中国人进行了最早的海外探索 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隆庆开关 郑氏海商集团的崛起和贡献
中国人进行了最早的海外探索
最早达到美国的并不 是哥伦布,而是我们 古代的中国人。
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 就到达美洲,存在极 大的可能性;同时也 说明了中国古代人很 早就掌握了远洋航行 的技术。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西汉 武帝时期,发展于三国南 朝时期,鼎盛于唐宋元时 期,衰落于明清时期。海 上丝绸之路为沟通中外各 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中外 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 历史贡献,为世界海洋文 明史谱写了辉煌篇章。
郑氏海商集团的崛起和贡献
郑氏父子拥有的海上武装 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 力量,郑氏父子在经营海 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凡是在海上的航行的船舶 都必须悬挂郑氏令旗,荷 兰人也视他为南中国海的 统治者,尊称他为伟大的 长官“国姓爷”。
三、海洋规则
(一)
二战前的海洋规则:强权就是公理 (二) 二战后的海洋规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公约的局限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 不是解决所有海洋权益问 题的万能钥匙。美国从 1982年公约问世以后到现 在,一直没有正式批准加 入公约,它试图保有随便 进入各国海洋专属经济区、 毗连区的权利,维持自己 的海上霸权。
四、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战略
(一)海洋经济的发展概况
(二)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提出 (三)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