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绞痛应急措施

突发心绞痛应急措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突发心绞痛应急措施

导语:心绞痛是心脑血管病中常见疾病,常常会发生突发性心绞痛,急救一定要及时,那么有什么急救措施呢?

心绞痛发作不定期且较为突然,如果救治不及时会有生命的危险,那么如果有人突发心脏病应如何进行急救,在这教大家两种应急的办法来抢救患者的生命。突发心绞痛应急有方法:

心绞痛发作时,病人会突然感到胸骨下出现持续的压榨性或窒息性剧痛。病人首先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平静心情,可就地休息,无需躺下,以免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随即取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片一片,嚼碎后含于舌下,通常两分钟左右疼痛即可缓解。如果效果不佳,10分钟后可再在舌下含服一片,以加大药量。但需注意,无论心绞痛是否缓解,或再次发作,都不宜连续含服三片以上的硝酸甘油片。

若疼痛剧烈或随身带有亚硝酸异戊酯,可将其用手绢包好捏碎,凑近鼻孔将其吸入,通常在吸入后1020秒即可见效。

如果在医院以外的其他地方心绞痛突然发作,身边又没有急救药物,怎么办?最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施以“耳穴按压法”,以此迅速止痛,缓解症状。

“耳穴按压法”具体做法是,取一根火柴或牙签、细干树枝以及小细铁钉之类的东西,用其末端,在耳廓的耳轮脚正中处,触探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稍稍用力按压此穴,大约1分钟即可出现止痛效果,2~3分钟可以缓解心绞痛,他人操作比自行操作效果更好。若痛感持续10分钟不缓解,要叫救护车。

按压耳中穴时,有刺痛、酸痛、胀痛、烧灼痛以及麻木等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先压左耳侧耳中穴,如果按压效果不敏感,改用右耳

第二十一章 抗心绞痛药

一、填空 1.常用的抗心绞痛药通过、 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 2.常用于抗心绞痛的钙通道阻滞药包 括、、 及。 3.硝酸甘油主要用于、 。 4.硝酸甘油常用的给药途径为、 、。 5.连续应用硝酸甘油产生耐受性的主要 原因是耗竭。 6.普萘洛尔不宜用于型心绞痛。 7.伴有心力衰竭的心绞痛患者可选 用。 8.硝酸甘油松弛平滑肌的 作用最为显著。 9.普萘洛尔对、、、 和的患者不宜应用。 10.普萘洛尔宜给药,停药时应注 意,不可。11.对心绞痛发作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宜采用的体位是。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硝酸甘油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 A.扩张静脉 B.减少回心血量 C.加快心率 D.增加心室壁张力 E.降低心肌前负荷 2.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是( ) A.减慢心率 B.缩小心室容积 C.扩张冠脉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抑制心肌收缩力 3.下列不属于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物是 ( ) A.维拉帕米B . C.吗多明 D.普尼拉明 E.哌克昔林 4.对硝酸甘油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 A.扩张脑血管 B.扩张冠脉血管 C.心率减慢 D.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E.扩张静脉 5.关于硝酸甘油错误的是( ) A.反射性心率加快 B.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C.增加心内膜供血作用较差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舒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 6.关于硝酸甘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 的( ) A.扩张冠脉的阻力血管 B.扩张冠脉的侧枝血管 C.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D.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 E.可以经皮肤吸收获得疗效 7.硝酸甘油无下列哪项作用( ) A.增加心室壁张力 B.加快心率 C.扩张容量血管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减少回心血量 8.对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效的药物是 ( ) A.硝酸甘油 B.硫氮酮 C.硝苯地平 D.普萘洛尔 E.维拉帕米 (二) X型题 1.关于硝酸甘油正确的是( ) A.口服后血药浓度低 B.可用于治疗心衰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六章-抗心绞痛药习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六章-抗心绞痛药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六章抗心绞痛药 一、A 1、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治疗心绞痛均能 A、减慢心率 B、扩张冠状动脉 C、缩小心室容积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抑制心肌收缩力 2、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主要机理是 A、选择性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耗氧量 B、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 C、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D、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血管,改善局部缺血 E、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3、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抗心绞痛的药理依据是 A、作用机制不同产生协同作用 B、消除反射性心率加快 C、降低室壁肌张力 D、缩短射血时间 E、以上都是 4、为克服硝酸酯类耐受性,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采用最小剂量 B、补充含巯基药物 C、增加给药频率 D、采用间歇给药法 E、加用卡托普利 5、硝酸酯类药物抗心绞痛作用机制不包括 A、扩张全身容量血管 B、扩张心脏输送血管 C、冠脉血流重新分配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促进氧与血红蛋白分离 6、硝酸甘油连续应用出现耐受的原因可能与下列何项关

系大 A、自身诱导肝药酶活性 B、血管平滑肌内巯基被耗竭 C、鸟苷酸环化酶对NO反应降低 D、cGMP降解代偿性加速 E、腺苷酸环化酶对NO反应性升高 7、下述对硝酸异山梨酯介绍正确的是 A、口服无效,应舌下含服 B、作用较硝酸甘油强 C、剂量范围个体差异小 D、作用维持时间较硝酸甘油长 E、不良反应较少 8、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主要由下列何项所致 A、心输出量减少 B、消化道刺激 C、肝功能损害 D、血管舒张 E、低血钾 9、对硝酸酯类药物适应证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用于稳定型心绞痛 B、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 C、不宜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D、不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E、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

心绞痛临床路径表单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心内科时间:年月日时分 时间住院第1天(0—30分钟)住院第2/3天(术前准备) 主要诊疗活动□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病情的评价,交待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制订诊疗方案 评估尽早血运重建治疗或保守治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立即口服阿斯匹林及氯吡格 雷(有禁忌除外) □开始常规治疗 □日常查房,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 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复查异常的检验结果 □向家属及病人交待冠脉造影和介入手术风 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必要 时) □检查抗血小板药物剂量 □PCI术前准备,术前医嘱 □术者术前看病人,确认手术指征、禁忌证, 决定是否手术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心内五科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I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陪人一名 □卧床 □持续心电、血压监测 □低流量吸氧 □低分子肝素 □肠溶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联 □β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ARB □钙拮抗剂 □调脂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 □通便药 □镇静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静脉用药单硝酸异山梨酯 □其他静脉用药其他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阿斯匹林0.3g+氯吡格雷0.3g(入院30分 钟内) □血常规+凝血常规 □尿常规 □大便常规+潜血 □急诊生化 □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 长期医嘱: 心内五科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I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陪人一名 □卧床 □持续心电、血压监测 □低流量吸氧 □低分子肝素 □肠溶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联 □β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ARB □钙拮抗剂 □调脂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 □通便药 □安定类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静脉用药单硝酸异山梨酯 □其他静脉用药 □其他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拟明日行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明早禁食水 □备皮 □造影剂皮试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 与治疗指南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撰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虹沈潞华高润霖戚文航霍勇?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长生马虹马爱群方全方圻张运沈卫峰沈潞华陈在嘉陈纪林 林曙光范维琥柯元南胡大一赵水平徐成斌诸骏仁郭静萱顾复生高润霖 戚文航黄岚黄峻黄从新黄德嘉傅向华曾定尹葛均波韩雅玲霍勇 (一)——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价 我国首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日前发布。该指南制定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慢性心绞痛诊疗策略,消除目前临床上的一些误区,规范相关的诊疗和预防。本报摘选指南主要内容并连载刊登。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心绞痛发作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着变化者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对胸痛患者,应根据其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疼痛特点估计冠心病可能性,并依据其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危险分层评价。 病史及体格检查 医师需详细了解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等特征,同时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格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还需注意肥胖(体重指数及腰围)情况,以助了解有无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25T13:31:12.0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作者:马韬 [导读] 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199) 【摘要】目的:进行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以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开展分析,并研究使用药物情况和随访1年结果。结果: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关键词】心绞痛;治疗效果;临床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95-02 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为心肌缺血,存在心前区疼痛等临床表现[1]。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生率逐渐提升,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冠心病包括不同类型,患者具体疾病类型会发生转换,其发展和变化取决于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156例患者,对心绞痛药物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疗效,全部患者均经心绞痛诊断确诊,并且其中不存在近期施手术、有凝血障碍、脑出血、外伤、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中重度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者。患者中包括88例男、68例女;患者年龄范围45~82岁,平均年龄为(62.4±3.7)岁;156例患者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冠状动脉脑供血不足70例、心率失常患者52例。 1.2 方法 1.2.1基础治疗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绞痛诱发因素、治疗措施、临床症状讲解,同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进而引导患者提供有效配合。 1.2.2药物治疗 156例患者均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药联合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过不适患者4例,并使用替代药物氯吡格雷。其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曲美他嗪患者6例,服用尼可地尔患者2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10例,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70例,服用ACEI药物30例。①改善临床症状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现象与相关症状药物包括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其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硝酸酯类药物,不同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类型不同,需要依据患者患病程度进行确定。②改善预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开始服用时需小剂量,然后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剂量的逐渐增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等是临床常用药物种类。氯吡格雷,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毫克/天,但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该药物达到所需血药浓度需要2小时。阿司匹林,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150毫克/天。调脂治疗,通常选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因为该药物不仅抗炎、抗动脉粥样斑块、氧化应激作用稳定,还能够使患者胆固醇含量降低,临床上经常使用普伐他汀、舒瑞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存在缺血表现,然后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电图缺血性下降部分回升1毫米以上,T波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超过50%,还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软件。 2.结果 一年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共出现不良反应病例8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 3.讨论 在治疗心绞痛过程中,需要纠正患者心肌缺氧情况,使患者心肌供血能力得到改善[2]。运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和心脏死亡,提高患者生存率。氯吡格雷在患者无法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使用心脏支架治疗情况下能够收获良好疗效[3]。心绞痛患者可在治疗中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脑卒[4]。常规药物治疗后仍存在显著心绞痛症状,可针对患者施钙拮抗剂,磷酸酯类药物能够促进心肌耗氧量降低,促进冠状动脉灌注增加,进而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5]。患者在运动前使用该药物,能够实现较好的预防,避免患者产生心绞痛[6]。本研究中,经过一年治疗后生存患者156例,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32例,24例患者再次出现心绞痛,2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患者非致死心肌梗死,4例患者心衰,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病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可见,在心绞痛患者中采取有效药物治疗措施能够收获显著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7]。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中采用药物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显著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3):49-50. [2]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676. [3]高艳霞,王立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13-113.

3.抗心绞痛药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1 章节题目第二十三章抗心绞痛药 目的与要求1.掌握硝酸甘油、普萘洛尔、硝苯地平抗心绞痛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理解其他抗心绞痛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抗心绞痛药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1.硝酸酯类抗心肌缺血机理、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2.β受体阻断药抗心肌缺血机理、用及与硝酸酯类合用的机理。 3.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的抗心肌缺血机理、作用特点及用途。 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二十三章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部及心前区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常放射至左上肢。 心肌缺血缺氧→无氧代谢↑→生成乳酸、激肽等→刺激心肌神经末梢→心绞痛发生。 1.心绞痛的分型: (1) 稳定型心绞痛:常在劳累、情绪紧张时发作, 有冠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2) 变异型心绞痛:常在一般活动、休息或夜间发作,主要由冠脉痉挛引起。 (3)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定时频繁发作,常由冠状动脉内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引起。 2.心绞痛发生机制: 正常人: 心肌耗氧量﹦心肌供氧量 心绞痛患者: 心肌耗氧量>心肌供氧量。 氧供、需失衡、血栓形成, 是心绞痛主要机制。 (1) 影响心肌供氧量的主要因素有: 冠状动脉阻力、冠脉灌注压、冠脉血流量、侧枝循环、心室舒张时间等,其中以冠状动脉阻力影响最重要。 血液→冠脉主支→心外膜分支→垂直心肌层的血管→心内膜。 心室收缩→室内压↑→可致心内膜下缺血。 (2) 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有: 心室璧张力、射血时间、心率、心肌收缩力。 冠脉粥样斑块、血小板集聚、血栓形成也是诱发心绞痛重要因素,故在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亦应抗血小板、抗血栓治疗。 3.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 抗心绞痛药是一类能恢复心肌氧供、需平衡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

(企业诊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撰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虹沈潞华高润霖戚文航霍勇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长生马虹马爱群方全方圻张运沈卫峰沈潞华陈在嘉陈纪林 林曙光范维琥柯元南胡大一赵水平徐成斌诸骏仁郭静萱顾复生高润霖 戚文航黄岚黄峻黄从新黄德嘉傅向华曾定尹葛均波韩雅玲霍勇(一)——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价 我国首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日前发布。该指南制定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慢性心绞痛诊疗策略,消除目前临床上的一些误区,规范相关的诊疗和预防。本报摘选指南主要内容并连载刊登。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心绞痛发作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者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对胸痛患者,应根据其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疼痛特点估计冠心病可能性,并依据其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危险分层评价。 病史及体格检查 医师需详细了解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等特征,同时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格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还需注意肥胖(体重指数及腰围)情况,以助了解有无代谢综合征。 基本实验室检查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导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 1.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表1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I级II级 III 级 IV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OO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OOm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 二临床评价 (一)心电图运动试验 1.适应证。 (1)有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可进行运动,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为诊断目的。 (2)确定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变者。 (3)确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用于危险分层。 2.运动试验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末经治疗稳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急性肺动脉栓塞或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已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高血压、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炎、电解质异常等。 3.方案:采用Burce方案,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为运动中出现典

23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三章抗心绞痛药 学习指南 掌握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心绞痛的治疗策略。掌握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以普萘洛尔为例掌握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的抗心绞痛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与硝酸酯类合用的优点与依据。掌握Ca2+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作用、作用机制及代表药。 第一部分课后习题 一、填空 1.常用的抗心绞痛药通过、 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 2.常用于抗心绞痛的钙通道阻滞药包 括、、 及。 3.硝酸甘油主要用于、 。 4.硝酸甘油常用的给药途径为、 、。 5.连续应用硝酸甘油产生耐受性的主要 原因是耗竭。 6.普萘洛尔不宜用于型心绞痛。 7.伴有心力衰竭的心绞痛患者可选 用。 8.硝酸甘油松弛平滑肌的 作用最为显著。 9.普萘洛尔对、、、 和的患者不宜应用。 10.普萘洛尔宜给药,停药时应注 意,不可。 11.对心绞痛发作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宜采用的体位是。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硝酸甘油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 A.扩张静脉 B.减少回心血量 C.加快心率 D.增加心室壁张力 E.降低心肌前负荷 2.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是( ) A.减慢心率 B.缩小心室容积 C.扩张冠脉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抑制心肌收缩力 3.下列不属于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物是 ( ) A.维拉帕米 B.地尔硫 C.吗多明 D.普尼拉明 E.哌克昔林 4.对硝酸甘油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 A.扩张脑血管 B.扩张冠脉血管 C.心率减慢 D.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E.扩张静脉

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 80 药理习题集 5.关于硝酸甘油错误的是( ) A.反射性心率加快 B.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C.增加心内膜供血作用较差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舒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 6.关于硝酸甘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 的( ) A .扩张冠脉的阻力血管 B.扩张冠脉的侧枝血管 C.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D.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 E.可以经皮肤吸收获得疗效 7.硝酸甘油无下列哪项作用( ) A .增加心室壁张力 B .加快心率 C .扩张容量血管 D .降低心肌耗氧量 E .减少回心血量 8.对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效的药物是 ( ) A .硝酸甘油 B.硫氮酮 C.硝苯地平 D.普萘洛尔 E.维拉帕米 (二) X 型题 1.关于硝酸甘油正确的是( ) A.口服后血药浓度低 B.可用于治疗心衰 C.长期用药有耐受现象 D.可与硝酸酯受体结合 E.可作为NO 供体,产生扩血管作用 2.硝酸甘油的缺点是( ) A .颅内压升高 B.产生耐受性 C.降低室壁张力 D.扩张容量血管 E.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3.关于硝苯地平正确的论述是( ) A .治疗高血压 B.治疗心绞痛 C.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D.属钙通道阻滞药 E.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效果最好 4.硝苯地平的适应证是( ) A.稳定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脑血管病 D.高血压 E.胆绞痛 5.下列哪些药物可防止连续应用硝酸甘油产生的耐受性( ) A.卡托普利 B.硝苯地平 C.地尔硫 D.普萘洛尔 E.甲硫氨酸 6.伴有哮喘的心绞痛患者,宜选用 ( ) A .硝酸甘油 B .普萘洛尔 C .单硝酸异山梨酯 D .噻吗洛尔 E .硝苯地平 7.伴心绞痛的心衰患者,不宜选用 ( ) A .硝酸异山梨酯 B .硝酸甘油 C .地尔硫 D .维拉帕米 E .戊四硝酯 8.久用硝酸甘油产生耐受性的原因是 ( ) A. 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 B. 细胞内巯基耗竭 C. A CE 活性降低 D. R AAS 激活 E. 细胞内腺苷酸活性升高 9.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的缺点是( ) A. 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B. 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室容积增加

抗心绞痛药物分类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简介心绞痛持续发作得不到及时缓解则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肌需氧与供氧的平衡失调,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组胺、类似激肽样多肽、K+等) 聚积心肌组织,刺激心肌自主神经传入纤维末梢引起疼痛。任何引起心肌组织对氧的需求量增加或/和冠脉狭窄、痉挛致心肌组织供血供氧减少的因素都可成为 诱发心绞痛的诱因。因此,增加心肌组织供血、降低心肌组织对氧的需求量是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措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因素,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药、抗血栓药,也有助于心绞痛的防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①劳累性心绞痛(angina of effort );②自发性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at rest);③混合性心绞痛(mixed pattern of angina)。 2、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①心室壁张力(ventricular wall tension)②心率(heart rate)③心室收缩力(ventricular contractility)。 抗心绞痛药物分类: 硝酸酯类包括硝酸甘油 硝酸异山梨酯 单硝酸异山梨酯 戊四硝酯 b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 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及普尼拉明 钙通道阻滞药是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特别是对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佳。钙通道阻滞药治疗心绞痛有如下优点:①钙通道阻滞药有强大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变异型心绞痛是最佳适应证;②钙通道阻滞药因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故更适合心肌缺血伴支气管哮喘者;③钙通道阻滞药抑制心肌作用较弱,特别是硝苯地平还具有较强的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作用且血压下降后反射性加强心肌收缩力,可部分抵消对心肌的抑制作用,因而较少诱发心衰;④心肌缺血伴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患者禁用β受体拮抗药,而钙通道阻滞剂因扩张外周血管恰好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常用于抗心绞痛的钙通道阻滞药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zhuo、哌克昔林及普尼拉明。由于钙通道阻滞药有显著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因此对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对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等也有效。钙通道阻滞药与β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特别是硝苯地平与β受体拮抗药合用更为安全,二者合用对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协同作用,

稳定型心绞痛指南

美国医师学会(ACP)发布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冠心病的一级治疗指南 美国医师学会(ACP)最近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治疗和随访的指南,这份指南总结了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更新指南中的相关建议,强调了那些对一级医疗机构医师最重要的建议。该指南涉及了既往6个月中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或血运重建的有症状病人的治疗和随访,还涉及了根据病史、心电图有陈旧心肌梗死证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创性检查结果异常而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无症状病人。 这份指南的目标读者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所有医师。该指南不适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因为这些病人有中重度急性冠脉事件的近期风险。 该指南证据级别同ACC/AHA的规定:A级建议基于有大量病人的多项随机临床试验;B级建议基于只有少量病人的有限数量随机临床试验、非随机研究或观察性登记的认真分析的证据;C级建议基于专家共识意见。 药物治疗 治疗概述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2个主要目标。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MI)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最优先考虑选用以预防死亡为目标的治疗。当2种不同治疗能同样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时,建议采用预防死亡效果更好的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所有急性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无论有无症状,只要没有禁忌证,都要常规使用阿司匹林(75~325 mg/d)治疗。在剂量低于75mg/d时,治疗益处降低。氯吡格雷最好只用于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者。 β受体阻滞剂 用于梗死后病人的二级预防时可减少心脏事件,用于高血压病人时也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强烈建议用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初始治疗,糖尿病不是禁忌证。 降脂药物 许多临床试验都证实,确诊冠心病(CAD)者使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物可减少不良缺血事件。确诊CAD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只有轻中度升高,也要建议使用他汀类进行降脂治疗。

22第四篇第22章抗心绞痛药

第22章抗心绞痛药 教学要求 掌握硝酸酯类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掌握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作用特点及用药护理。 学习重点 1.硝酸酯类抗绞痛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 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作用特点及用药护理。 教学难点 1.硝酸酯类抗绞痛的作用机制。 2.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用药的特点。 重点、难点解析 1.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 基本作用是松弛平滑肌,其中对血管平滑肌的选择性最高,作用最显著。 (1)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可扩张容量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使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容量降低,降低室壁张力;在较大剂量时也可扩张小动脉而降低后负荷。 (2)增加心肌供氧量:能明显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狭窄的冠状血管以及侧支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心肌缺血、缺氧;对阻力血管的舒张作用较弱,使冠状动脉血流量重新分配,增加心内膜下缺血区的血液灌注量。 (3)其他:促进保护心肌物质的释放,减轻缺血心肌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对抗血栓形成。 2. 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 (1)心绞痛:对各类心绞痛均有效,常作为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2)急性心肌梗死: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还具有抗血小

板聚集和黏附作用,可使梗死面积缩小,降低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 (3)心功能不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可用于难治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3. 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 (1)血管舒张反应:颜面潮红、搏动性头痛、眼内压及颅内压升高、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青光眼及颅内高压患者禁用。 (2)耐受性:连续用药2周左右出现。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大剂量引起,可致呕吐、发绀等。 4. 硝酸甘油的用药护理 (1)正确贮存药物:应置于棕色玻璃瓶内,密闭避光、阴凉处保存。药物有效时溶化快、略有甜味且有刺麻感,否则已失效,应及时更换。 (2)及时就医:舌下含服,不可吞服;应采取坐位含药,若症状无缓解,5分钟内可再含1片,最多可连续使用3次,若用药15分钟仍不缓解,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3)各剂型使用部位:喷雾给药时应喷于口腔黏膜上,不可将药物吸入;缓释剂应整粒吞服,不能嚼碎;贴膜剂应贴于胸腹、大腿前部及前臂等无毛发处。 (4)联合用药:本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可增加降压作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硝酸甘油的肝清除率,合用应注意调整剂量。 5.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用药的特点 临床上将普萘洛尔和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心绞痛,可取长补短,如普萘洛尔可消除硝酸甘油所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而硝酸甘油可克服普萘洛尔导致的冠状动脉收缩和心室容积扩大;两药对心肌耗氧量的降低具有协同作用;临床联合用药应注意调整剂量,避免过度降压带来的冠脉流量减少,对心绞痛的治疗产生不利后果。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一、引言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是一种常见并可致残的疾患。近些年,由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得到阐明,因而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有关稳定型心绞痛最佳的检查与治疗,尚无一个统一方案。而且,尚未经过象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这样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的检验。因此,尽管在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症状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仍相对缺乏其预后方面的资料。 有鉴于此,本工作组广泛搜集专家们的意见,不但从治疗的有效性的安全性方面,而且还从资源和费用的可能性方面,就稳定性心绞痛的现代治疗,尽可能达成共识。 二、定义与病理生理 Heberden在1772年引入了"心绞痛"(anginapectoris)的概念,其特征是一种与活动明显有关的胸部"绞榨和焦虑感(asenseofstranglingandanxiety)"的综合征。他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是心源性的。但是几年之后,其他人对有这些症状的病人尸检后证实,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疾病所致。目前已普遍将此综合征归咎于心肌缺血,但是,食管、肺或胸壁的疾患也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在本工作组的这篇报告中,"心绞痛"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所引起的胸部不适,但是,已经知道心绞痛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原因,如主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这些均不可忽视。 若心绞痛症状发生有数周内且无严重变化,则视为稳定。心绞痛症状典型发生在心肌氧耗增加时。然而,即使是在稳定性心绞痛,症状随时可以有相当大变化,取决于诸如环境间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 若原心绞痛症状无任何原因地突然恶化,或新发的心绞痛发生在活动量较小或静息状态时,则视为不稳定。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随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挛,是有些病例的重要因素。 许多表现心绞痛的病人其症状与上述不同。例如,近几周内可以出现新发症状,但是没有恶化。病理上,它们可以具有稳定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征,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若心绞痛自发地发生,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段抬高,则视为变异型心绞痛,即Prinzmetal型心绞痛。这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即痉孪所致,因而称为血管痉孪性心绞痛。 X综合征是指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其它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但是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例如心电图上ST段下移)的心绞痛综合征。但是,可以有"小血管病变(smallvesseldisease)"。心绞痛发生在心肌灌注与心肌需求平衡失调时,其病理基础几乎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通常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 脏因体力活动式应激代谢需要时,冠状动脉腔径狭窄至少为50%-70%。但是,狭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腔径的减小,还取决于狭窄的长度和狭窄病变的数目。此外,狭窄尤其的偏心性狭窄的腔径并非固定不变,并且可以因为局部平测定肌的收缩与舒张收起冠状动脉张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可以是对释放各种激素和神经性刺激的一种反应。冠状动脉痉挛极

第二十七章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七章抗心绞痛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硝酸甘油的论述错误的是: A.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B.舒张冠状血管侧枝血管 C.扩张容量血管 D.改善心内膜供血作用较差 E.能降低心肌耗氧量 2.关于普萘洛尔的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对稳定性、变异性、不稳定性心绞痛都有良好疗效 B.可影响脂肪和糖类代谢 C.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增量 D.阻断心脏β受体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 E.与硝酸酯类药物台用可增强疗效,互补不良反应 3.关于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理论根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可减少不良反应 B.防止反射性心率加快 C.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协同作用 D.避免心室容积增加 E.避免普萘洛尔引起的降压作用 4.普萘洛尔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原发性高血压 D.稳定型心绞痛 E.变异性心绞痛 5.硝酸甘油对哪类血管扩张作用最弱: A.小动脉 B.冠状动脉 C.小静脉 D.毛细血管括约肌 E.毛细血管后静脉 6.硝酸酯类舒张血管的机制是: A.直接松驰血管平滑肌 B.阻断α受体 C.在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产生NO D.阻滞 Ca2+通道 E.阻断血管平滑肌β2受体 7.关于硝酸甘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扩张动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 B.扩张静脉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 C.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 D.降低室壁张力及耗氧量 E.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 8.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共同药理基础是: A.减慢心率 B.抑制心肌收缩力 C.降低心肌耗氧量 D.缩小心室容积 E.缩短射血时间 9.常用于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是: A.硝酸甘油 B.普萘洛尔 C.硝苯地平 D.阿替洛尔 E.硝普钠

抗心绞痛药习题

抗心绞痛药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A型题】 1.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的共同作用是() A 减慢心率 B 缩小心室容积 C 扩张冠状动脉 D 降低心肌耗氧量 E 抑制心肌收缩力 2.下列不属于钙拮抗剂的抗心绞痛的药物是() A 维拉帕米 B 地尔硫卓 C 吗多明 D 普尼拉明 E 哌克昔林3.下列不能用地尔硫卓治疗的疾病是() A 稳定型心绞痛 B 不稳定型心绞痛 C 变异型心绞痛 D 高血压 E 脑血管病 4.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因素是() A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B 情绪激动 C 冠状动脉硬化 D 冠状动脉痉挛 E 以上均不是 5.对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效的药物是() A 硝苯地平 B 亚硝酸异戊酯 C 硝酸甘油 D 普萘洛尔 E 噻吗洛尔 6.久用后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是() A 硝苯地平 B 亚硝酸异戊酯 C 硝酸甘油 D 普萘洛尔 E 噻吗洛尔 7.可致心率加快的抗心绞痛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地尔硫卓 D 硝酸甘油 E 单硝酸异山梨酯 8.伴有哮喘的心绞痛患者不宜选用的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硝苯地平 C 地尔硫卓 D 硝酸甘油 E 单硝酸异山梨酯 9.易致冠脉收缩的抗心绞痛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硝酸甘油 D 硝苯地平

E 硝酸异山梨酯 10.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并能抗心绞痛的钙拮抗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硝酸甘油 D 硝苯地平 E 硝酸异山梨酯 11.长期应用后不能突然停药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是() A 维拉帕米 B 普萘洛尔 C 硝酸甘油 D 硝酸异山梨酯 E 硝普钠 12.一般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 A 硝酸甘油 B 硝酸异山梨酯 C 硝苯地平 D 普萘洛尔 E 维拉帕米 13.心绞痛伴有严重CHF的患者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 A 硝酸甘油片剂 B 硝酸甘油贴膜剂 C 戊四硝酯 D 硝酸异山梨酯 E 维拉帕米 【C型题】 1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宜选用是() 15.伴有传导阻滞的心绞痛者可用是() A 硝酸甘油 B 噻吗洛尔 C 是A是B D 非A非B 16.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宜选用是() 17.对伴有心衰的心绞痛患者可选用是() A 硝苯地平 B 维拉帕米 C 是A是B D 非A非B 18.硝酸甘油松驰血管平滑肌的机制是() 19.钙拮抗剂松驰血管平滑肌的机制是() A 激活GC,增加细胞内cGMP量 B 激活AG,增加细胞内cAMP量 C 是A是B D.非A非B 20.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的药物是() 21.对心脏无明显直接作用的抗心绞痛药物是() A 硝酸甘油 B 钙拮抗剂 C 是A是B D 非A非B 【X型题】

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

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的需要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伴有代谢产物的堆积 (乳酸、丙酮酸、磷酸等)刺激神经发生疼痛,缺血时伴有心脏收缩功能的障碍出现憋气等症状,同时会导致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发生心律失常。一部分病人由于病变炎症活动加居导致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间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胸闷等。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和刀扎,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病人不自觉停止原来活动。 3.持续时间:一般2~5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4.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在2~5分钟内缓解。 【诊断要点】 1.病史询问,有或无上述表现; 2.体格检查,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多为乳头肌缺血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3.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必要时查糖耐量。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胸痛明显者,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4.心电图: (1)静息心电图:静息心电图多正常,静息心电图可表现出冠心病的迹象,如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异常复极。 (2)发作时的心电图:大多数病人相邻的二个导联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发作时记录的心电图正常也并不罕见,不应该排除心肌缺血诊断。胸痛同时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早搏或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 (3)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持续性地检测心电的变化,用于评价症状和心电的关系,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低于运动试验,但可以显示运动没有诱发的自发心肌缺血。

抗心绞痛药物

抗心绞痛 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前区剧痛症候群,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 ①舒张血管、↓心率、↓左室舒张末压→↓耗氧。 ②舒张冠脉,促进侧支循环/血流重分布→冠脉供血↑→↑供氧。 ③促进脂代谢转化为糖代谢而改善心肌代谢。 硝酸甘油【药理作用】 1. 扩张外周血管,改变血流动力学舒张V→回心血量↓→前负荷↓→室壁张力↓→耗氧量↓舒张大A →左室后负荷和作功↓→耗氧量↓ 2. 改变心肌血流分布,改善缺血区供血 ①增加心内膜下血供②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输送血管 ③开放侧支循环④增加缺血区血供 3.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抗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1各型心绞痛:稳定型(首选),发作频繁,静滴; 2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3CHF:急性(静脉给药),慢性(长效制剂+强心药)β受体阻断药 1改善缺血区血供:耗氧↓→非缺血区血管阻力↑,缺血区血管舒张→血流流向缺血区↑供血;心率↓、舒张期延长,利于冠脉灌注和血流向内膜缺血区。 2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组织供氧。 3改善心肌代谢:↓FFA,↑糖代谢,耗氧↓4抑制血小板聚集 5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断β-R→心率↓及收缩力↓→耗氧↓收缩力↓→射血时间相对↑→心室容积↑→耗氧↑(缺点)。总耗 临床应用1稳定型心绞痛:可用2不稳定型心绞痛:慎用3变异型心绞痛:忌用CCB的抗心绞痛作用 1降低心肌耗氧量:1)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后负荷2)↓心率,↓收缩力;3)拮抗交感活性 2增加缺血区血供:扩张冠脉、↑侧支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解除冠脉痉挛→↑冠脉和缺血区血流量; 3保护缺血心肌: ↓Ca2+ 超载;↓组织ATP分解,↓黄嘌呤氧化酶激活和继发性氧自由基产生;抑制缺血时c AMP堆积。 临床应用 ①对冠脉痉挛所致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效,也用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②对伴有哮喘和阻塞性肺病更合适。 1硝苯地平:变异性心绞痛2维拉帕米:伴心率失常的不稳定/稳定心绞痛3地尔硫卓:冠脉痉挛所致变异型心绞痛 抗心绞痛药物的联合应用 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 ⑴能减少各自的应用剂量⑵能抵消各自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能降低普萘洛尔所引起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普萘洛尔通过 受体阻断能减慢硝酸甘油所引起的心率增快⑶能提高抗心绞痛的疗效,如两药都有增加心肌供氧,并降低心肌作功耗氧量;从而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