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5学分。

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生物学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骨概述。

2.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

3.新生儿颅的特点及出生后的变化。

●自学内容1.骨表面的结构。

2.骨的发生和生长。

第二章关节学【目的要求】1.掌握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2.熟悉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得基本知识与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得形态结构特点,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课程及运动康复与健康实践等奠定坚实得人体形态学基础。

通过实践课程得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得理解,并掌握解剖学中基本得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二、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绪论内容提要: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我国人体解剖学发展历程;人体得器官系统;解剖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得轴与面。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得标准姿势、轴、面与方位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得体型、器官得变异与异常。

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内容提要:总论;中轴骨骼;附肢骨。

教学重点:骨得形态、构造与功能;躯干骨得组成;上肢骨得组成与排列;下肢骨得组成及排列。

颅得组成、位置与功能。

第二章关节学内容提要:总论;中轴骨连结;附肢骨连结。

教学重点:滑膜关节得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滑膜关节分类;滑膜关节运动形式;脊柱得组成与功能;胸廓得组成与功能;肩、肘、腕关节得组成、形态、结构特点;髋、膝、踝关节得组成、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肩、肘、腕关节得结构特点与运动;髋、膝、踝关节结构特点与运动。

第三章肌学内容提要:总论;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

教学重点: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得分群、分层与排列概况。

教学难点:骨骼肌得形态、构造与起止点;肌群配布与关节运动轴得关系。

内脏学第四章总论内容提要:内脏得概念、形态、结构、位置及功能特点;内脏得一般形态构造。

教学重点:内脏得概念、形态、结构、位置及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内脏得一般形态构造。

第五章消化系统内容提要: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得组成及功能,咽淋巴环得组成、功能,胃得形态,小肠、大肠得形态,肝得形态、功能。

肝内管道系统及肝分段。

第六章呼吸系统内容提要:鼻;喉;气管与支气管;肺;胸膜;纵隔。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Humananatomy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Humananatomy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Human anatomy课程编号:171102004学时:64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16 学时) 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医学检验技术、药物制剂、药学、口腔医学等专业本科学生先修或同步课程:生物学组织胚胎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任务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和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医学中大量的词汇均来源与解剖学。

所以,系统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必修课。

系统解剖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不断发展、逐步前进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系统解剖学是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医学生获得基本的、系统的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应达到:1.掌握人体各器官功能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特点和功能概况,各系统的相互关系,掌握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2.了解常用的骨性标志和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体表投影。

3.熟练地结合教材和图谱,观察标本和模型。

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绪论1.基本内容:(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人体解剖学分科。

(3)人体的器官的组成和系统。

(4)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2.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科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2)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熟练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

3. 教学重点难点: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4.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的理解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概述1. 基本内容:(1)讲述骨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护理专业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绪论 1、掌握人体结构常用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四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和骨连接一、概述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3、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二、躯干骨及其连接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各骨的位置。

2、熟悉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3、熟悉椎骨的连接。

4、掌握脊柱的组成、生理性弯曲和功能。

5、熟悉胸骨的形态、分部。

掌握胸骨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6、熟悉胸廓的组成、形态特点和功能。

7、熟悉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三、颅骨 1、掌握颅的组成及各颅骨的位置。

2、熟悉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的孔、裂。

3、熟悉骨性鼻腔的构成及各鼻旁窦的位置。

四、四肢骨及其连接1、熟悉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手骨的位置。

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熟悉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的位置。

4、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和性别差异。

5、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6、熟悉上肢骨、下肢骨主要骨性标志。

第二节肌 1、了解肌的形态,了解各部肌的位置。

2、掌握膈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3、熟悉浅层和大块躯干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

4、掌握三角肌、臀大肌的位置。

第五章消化系统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咽峡的概念。

3、熟悉咽的分部和交通。

4、掌握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

5、掌握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

6、掌握肝的形态、位置。

7、熟悉胆囊的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汁排出的途径。

8、熟悉消化管各段的顺序及上、下消化道的区分。

9、熟悉牙的形态、构造和牙的种类及排列。

10、熟悉空肠和回肠的位置及其形态结构。

11、熟悉大肠的分部、位置及结肠的形态特征。

第六章呼吸系统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上呼吸道的概念。

2、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4年制护理、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检验、公卫和药学专业使用)一、说明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好解剖学,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如生理、病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程(如外科、内科学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掌握】解剖常用术语【熟悉】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的变异和畸形第一篇运动学第一章骨学【掌握】1.骨的形态和构造2.全身各部骨的组成、形态及主要特征3.全身各部重要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熟悉】1.颅骨的组成与分部2.颅整体观的主要形态结构3.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1.骨的理、化特性2.骨的发生及可塑性3.骨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第二章骨连结【掌握】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装置2.躯干骨连结的主要结构3.肩、肘、桡腕、髋、膝、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4.骨盆的组成、分部【熟悉】1.骨连结的分类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了解】1.全身其他各部骨连结的名称、性质和特点第三章肌学【掌握】1.全身肌的分群、分层、名称及主要功能2.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作用3.腹壁局部结构(腹白线、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腹壁层次)4.全身常用肌(腱)性标志【熟悉】1.肌的分类、结构、起止及辅助结构2.主要肌的起止及作用(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3.四肢局部结构(腋窝、肘窝、腕管、股三角、股管、收肌管、踋窝等)4.颈部分区及颅顶层次【了解】1.颈部、背部、四肢的筋膜配布2.四肢肌的滑液囊及肌腱鞘3.四肢肌作用概述第二篇内脏学第一章总论【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及分区【熟悉】内脏概念【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第二章消化系统【掌握】1.消化系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消化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熟悉】消化系各器官的毗邻关系及体表投影【了解】消化系各器官的构造概况第三章呼吸系统【掌握】1.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呼吸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3.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分部及其下界体表投影4.纵隔的概念【熟悉】1.鼻腔的分部、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及临床意义2.喉的组成,喉软骨的名称、特征3.喉腔的分部和结构特点4.纵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1.呼吸系各器官的结构特点2.喉肌的名称及主要作用3.纵隔的内容第四章泌尿系统【掌握】1.泌尿系的组成、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特征2.肾的大体构造、肾的被膜3.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4.膀胱的分部,膀胱壁的构造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熟悉】1.肾的位置及其固定因素2.输尿管的行程3.女性尿道的形态特征【了解】1.肾的毗邻、肾段的概念2.膀胱的毗邻第五章生殖系统【掌握】1.男、女生殖器的组成,各器官属性、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2.精索的概念,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部位3.输卵管的分部,子宫分部及其固定韧带的名称和作用4.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境界和分区【熟悉】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构造概况2.会阴的主要结构【了解】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年龄变化2.睾丸下降及阴囊层次3.男、女性生殖细胞的体外运行途径第六章腹膜【掌握】1.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3.腹膜形成的陷凹【熟悉】1.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网膜、系膜和韧带)2.腹膜形成的皱襞和隐窝【了解】1.腹膜的性状和功能2.腹膜腔的分区第三篇内分泌系统【掌握】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熟悉】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和分部【了解】内分泌的概念,各内分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篇脉管系统第一章心血管系【掌握】1.心血管系的组成,大、小循环的径路2.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和心包3.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及各部分支4.全身各部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分布(侧重腹部动脉)5.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集范围(侧重全身浅静脉及肝门静脉系)【熟悉】1.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心的血管,心的体表投影2.全身各主要脏器的血管配布3.全射动脉触搏点及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了解】1.血管的吻合、侧副支、侧副循环及变异情况2.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的结构概况第二章淋巴系【掌握】1.淋巴系的组成、淋巴循环的径路2.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收集淋巴的部位3.淋巴导管的名称、合成、起止、行程及收纳范围4.脾的位置和形态【熟悉】1.淋巴结的形态,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2.胸腺的位置和形态【了解】1.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2.淋巴结、脾、胸腺的构造概况及生理意义第五篇感觉器官【掌握】感觉器、感受器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分类和作用第一章视器【掌握】1.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及形态结构2.眼球内容物和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3.房水循环的途径【熟悉】1.眼副器组成、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2.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外界光线至视细胞的传导径路【了解】1.视器诸结构的主要生理作用2.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章前庭蜗器【掌握】 1.耳的分部及各部的组成、位置、结构、特征2.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结构【熟悉】1.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布2.中耳鼓室的位置、结构特征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声波的传导途径【了解】耳廓的形态结构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总论【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熟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周围神经系统【掌握】1.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规律2.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3.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神经前支、股神经、坐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支分布及损伤后主要表现4.脑神经的名称、序号、性质和经颅部位5.Ⅲ、Ⅴ、Ⅶ、Ⅸ、Ⅹ诸脑神经的分支分布概况6.自主神经的概念、区分和特点7.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8.主要的交感神经节和付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位置【熟悉】1.腋神经、肌皮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布范围和临床联系2.脑神经的相关神经核、连脑部位、损伤后主要表现3.Ⅰ、Ⅱ、Ⅳ、Ⅷ、Ⅺ、Ⅻ诸脑神经的分布概况4.交感干的组成、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和性质5.主要自主神经丛的组成,位置及分布范围【了解】内脏神经的中枢部、内脏感觉的特点。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二、课程性质人体解剖学是高等大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教育学,心理学共同构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本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的体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点阐述神经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生理学角度理解其它学科,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采取讲授、谈话、实验、参观、练习等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教学时数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建议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绪论[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及发展情况。

3、理解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及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记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一)定义(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概况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生殖和生长发育(三)兴奋性(四)适应性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二)人体的基本切面1、冠状面——把人分成前后两面2、矢状面——把人分成左右两面3、水平面——把人分成上下两面(三)人体的基本轴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四)人体的方位术语1、上、下2、前、后3、内侧和外侧4、内和外5、近侧和远侧6、尺侧和桡侧7、胫侧和腓侧8、浅和深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1、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

《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人体解剖学课程名称(英文):HUmanAnatOmy课程编号:50101092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医用解剖学,基础解剖学实验(自编)学时学分:总学时应总学分色实验学时应实验学分§开出时间:二年级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同时开课)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四年制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在五年制的基础上删减局部解剖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解剖课程学习,本大纲主要两部分内容即:系统解剖学和中枢神经解剖学,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实物标本、塑化标本等正确、完整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学到扎实的解剖学知识。

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意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并掌握适量的常用解剖学外文名词,为阅读外文书籍创造条件。

为避免学生负担过重,以利自学,大纲以“掌握、熟悉、了解”表明对教学内容把握程度的三个等级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自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本课程实验,严格遵循我院的特有解剖学教学特色,在五年制的基础上删减局部解剖学的内容,以“掌握、熟悉、了解”表明对教学内容把握程度的三个等级要求,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组织教学,该课程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倡自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理解和感知。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功能;2. 理解人体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作用;3. 理解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相应的解剖结构;4. 掌握常见疾病与解剖学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将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划分,分为以下主要内容:1. 人体基本组织结构-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组织学分类与组织结构2. 骨骼系统- 骨骼的分类和组成- 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3. 肌肉系统- 肌肉组织的分类和结构- 肌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4.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消化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5.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呼吸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6.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心血管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7.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泌尿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8.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神经组织的分类和特点- 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9.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雌雄生殖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实验观察、解剖模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估方式: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主教材:- 人体解剖学教程辅助参考资料:- 临床解剖学图谱- 人体解剖学教学视频以上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疾病诊断中。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安排:总学时30小时,分为15个单元,每个单元授课2小时- 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及解剖示教相结合课程目标- 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和互动关系- 理解解剖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课程内容单元1:人体的基本组织与细胞结构- 人体组织的分类及特征-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单元2:骨骼系统解剖- 骨骼系统的分类- 骨骼的构成及功能- 骨骼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3:关节与肌肉系统解剖- 关节的分类与结构- 肌肉的分类及功能- 关节与肌肉系统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单元4:循环系统解剖-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血液循环的过程-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5:呼吸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呼吸过程的解剖学基础-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6: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消化器官的解剖学特点-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7:泌尿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肾脏的解剖学基础-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8:生殖系统解剖- 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与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 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9: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特点-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0:内分泌系统解剖-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内分泌腺体的解剖学基础-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1:感觉器官解剖- 视觉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听觉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嗅觉和味觉的解剖基础单元12:免疫系统解剖- 免疫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免疫器官的解剖学特点- 免疫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3:皮肤及其附件解剖- 皮肤及其附件的结构及功能- 皮肤保护机制的解剖基础- 皮肤及其附件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4:胚胎发育和生长解剖-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生长和发育的解剖学基础- 胚胎发育和生长异常的解剖特点单元15: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解剖学在诊断和手术中的应用- 掌握解剖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强调解剖学知识对临床医生的必要性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80%- 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占总成绩20%以上为《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教学进度及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与医学各科的联系密切,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先修基础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并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进展有所了解,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护理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医学教育科学中的先修课和必修课。

教学中要求正确阐述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及毗邻关系,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

正确把握主要器官形态特征和重要的体表标志、脏器及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和常用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关系。

使学生能较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获得有关人体结构知识,为以后学习其它基础课、专业课和国家执业资格认证考核打下必需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改革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任务驱动、讨论、案例、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眼”、“脑”、“手”三者结合,使学生快速地熟悉和掌握解剖学知识,挖掘学生形态思维能力,并将临床常见病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解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改变传统人体解剖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教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绪论1学时知识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本章小结重点: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人体的轴和面难点:人体的轴和面思考题:试述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轴和面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第一篇运动系统16学时第一章骨学6学时第一节总论1学时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共五篇)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共五篇)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共五篇)第一篇: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前言[目的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功能系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在总的培养目标下,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为其它基础课、临床课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系统解剖的主要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增强运用人体形态结构的“三基”内容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一、理论讲授人体解剖学绪论。

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关系及机能意义,血管的分支走行等(包括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

常用的表面解剖学及体表投影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功能意义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感觉器官的组成、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二)实践部分按各系统顺序在讲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示教与实践,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投影片、挂图、录像、等反复实践。

建立立体形象,增强记忆,从纵的方面加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技能要求:能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和正常位置与形态;能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的各形态结构等内容。

[教学安排]1 根据口腔、预防、高护各系的特点及学校对五年制教学计划的安排、系统解剖学暂定32学时,以小班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本学科是实践性强的科学,通过标本、模型、多媒体等各种教具的形态学教学,充分理解其形态结构与功能意义。

[使用说明]1.本大纲按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感觉器、神经系、内分泌等顺序排列。

2.本大纲依据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以小班讲课与实验为主,可以小班讲授、示教、自学与实践及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参考教材:1. 《人体解剖学》上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 《人体解剖学》下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4.《局部解剖学》第八版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5.《系统解剖学》第二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6.《局部解剖学》第二版,王怀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人体解剖学》英文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格氏解剖》教学版,Richard L.Drake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9.《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0.《Gray’s Anatomy》第三十九版,Susan Standing主编,2006年11.《格氏解剖》第三十八版中文版,Perter L. Williams主编,杨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先修课程要求:适应专业:五年制临床、检验、预防、护理、精神卫生、麻醉、信息医学等专业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

在医学科学、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解剖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CT、MRI、介入医学等先进诊疗手段的发展无不依赖于解剖学的发展。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同时,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极具实验性、实践性的学科。

对人体构造认识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观察和临床实践。

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具备独特的、良好的实践条件。

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

前者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局部进一步阐述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排列和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形态结构、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及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影像医学和显微外科学的临床应用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又增加了断层与影像解剖学等新的内容,使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由浅入深,由形态学的认识过程逐步过渡到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科学,成为培养医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熟悉医学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解剖学知识进行临床思维的医学入门的桥梁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三级:1. 凡属“掌握内容”均为基本内容,均要求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并配以标本观察及示教,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掌握,做到认得准、说得出、用得上。

2. 凡属“熟悉内容”可以概括地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必须配以标本观察、模型辩认和示教,并通过放映录象等来辅助实习的不足,使学生知其要点。

3. 凡属“了解内容”课堂不进行讲授,要求学生课前或课后自学,做到一般了解。

4. 学生在实习课时实地观察基本内容,并结合活体熟悉各部的表面解剖之后,要求学生书写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观察内容以及课后思考题等。

三、课程学时分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课时分配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课时分配表四、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技能考核(标本操作)。

2、成绩构成理论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系统解剖学》绪论1、目的要求[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强调建立“标准姿势”的概念和术语的运用。

[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在医学上的地位。

2、讲课时数:1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①人体解剖学的定义、范围与分科。

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教学难点方位术语的运用。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②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第一章骨学1、目的要求[掌握]①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②四肢骨的名称、位置排列及主要结构。

③肩带骨、躯干骨的名称、位置排列及主要结构。

④颅的组成和功能。

⑤颅底内、外面观和颅的前面、侧面、上面观的结构。

⑥骨性鼻腔的位置、形态和重要结构,骨性鼻旁窦的位置,骨性眶腔的位置、毗邻。

[熟悉]①四肢骨的重要的体表标志——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髂嵴、胫骨粗隆、髌骨。

②新生儿颅的特点及应用知识。

2、讲课时数:7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①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②四肢骨、肩带骨、躯干骨的名称、位置排列。

③颅的组成、颅底内、外面观和颅的前面、侧面、上面观的结构。

④掌握骨性鼻腔的位置、形态和重要结构,骨性鼻旁窦的位置,骨性眶腔的位置、毗邻。

教学难点①椎骨的共同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四肢骨的左右识别。

②整颅上分离颅骨的位置。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骨的发生、发育与可塑性。

②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第二章关节学1、目的要求[掌握]①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

②脊柱与胸廓的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椎骨的连结。

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④骨盆的组成与正常方位、分部、功能及性别差异。

[熟悉]①骨连结的种类和名称。

②下颌关节的连结。

2、讲课时数:4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①关节的基本构造及辅助结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②脊柱、胸廓与骨盆的组成及其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关节的运动形式。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关节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第三章肌学1、目的要求[掌握]①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

②胸大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作用。

③膈的位置、形态、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④腹肌的层次和作用。

⑤咀嚼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⑥胸锁乳突肌的作用。

⑦上、下肢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熟悉]①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②肌的辅助装置。

2、讲课时数:6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①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

②胸大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作用。

③膈的位置、形态、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④腹肌的层次和作用。

⑤咀嚼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⑥胸锁乳突肌的作用。

⑦上、下肢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教学难点肌的作用的理解。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②颈后深肌群与足肌。

第四章消化系统1、目的要求[掌握]①口腔的分部与界域,牙的形态结构;舌的乳头和舌肌的功能;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的部位;②咽的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扁桃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食管的位置、行程、形态与毗邻;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和个体差异;小肠的分部、位置、形态与结构特点;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与分部;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阑尾的位置及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

③肝的位置、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胰的位置、形态、胰头的毗邻及胰管的开口。

[熟悉]①牙的附属结构、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排列及记录方式。

②胆囊的形态、位置。

③消化管、肝、胰等器官与腹膜的解剖关系。

2、讲课时数:4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以及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①咽的构成、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特点。

②腹膜与各脏器的关系。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咽肌的种类与功能。

②消化管壁的结构,肝的分叶与分段。

③大、小网膜的构成。

第五章呼吸系统1、目的要求[掌握]①鼻腔的分部、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

②喉的位置、喉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③气管、主支气管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④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肺段的概念。

⑤胸膜、胸膜腔、胸膜隐窝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熟悉]喉的软骨、连结及喉肌的作用。

2、讲课时数:3学时3、教学内容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以及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喉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外鼻的形态结构。

②气管、支气管的构造。

③纵隔的概念及分部。

第六章泌尿系统1、目的要求[掌握]①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形态结构、被膜及肾窦内的结构。

②尿路的组成;输尿管的行程、分部及狭窄部位。

③膀胱的位置、形态、分部和膀胱三角的位置。

④男、女尿道结构特点。

[熟悉]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毗邻和主要血管供应。

2、讲课时数:3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以及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肾的被膜、男性尿道。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肾实质的功能,肾的常见畸形。

②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生殖系统1、目的要求①男性生殖系的分部与组成;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精子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②输精管的行程及分段;精索的位置与组成;前列腺的位置毗邻与形态结构。

③阴茎的分部和构成。

④女性生殖系的组成与分部;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

⑤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形态特征;子宫的位置、形态及其固定装置。

⑥乳房的形态结构;阴道的形态和位置。

[熟悉]男、女性生殖系各器官的一般功能。

2、讲课时数:4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以及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精索、子宫峡。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精囊、阴囊的形态构造和机能,海绵体的构造。

②女性外生殖器的位置和形态。

第八章心脏1、目的要求[掌握]①心脏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②心壁的构造、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③心内血流途径及瓣膜的作用。

④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

⑤左右冠状动脉的发起、行程、分支及分布。

⑥心包的组成,心包腔的概念。

[熟悉]①心的静脉。

②心的纤维支架。

2、讲课时数:4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心传导系及心的纤维支架,正常四腔的空间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心的纤维支架。

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①心的常见畸形。

②心的神经。

第九章动脉1、目的要求[掌握]①人体各部主要动脉干的名称、行程及分布区域。

②动脉弓三大分支的名称及分布。

③子宫动脉的行程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

[熟悉]全身浅表动脉的搏动点和常用止血点。

2、讲课时数:3学时3、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腹腔干的分支、分布。

教学难点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6、自学内容[了解]动脉的分布特点。

第十章静脉1、目的要求[掌握]①静脉的特点、分布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