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历史 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考点解读】考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课标解读:(1)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具体思想主张包括: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任何行为;最高权威是《圣经》;基督教会包括一切信徒;基督教徒应各司其职;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行,而是通过对《圣经》的理解和对上帝虔诚信仰来免罪。
后来加尔文又进一步解释成先定论。
(2)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挑战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宗教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1) 思想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部分天主教教徒深受影响。
(2)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宣扬,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和才能得救。
(3) 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为名,印制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即《九十五条论纲》)。
3.思想主张:(1)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2)宣称的功效微不足道,基督徒只要,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5.意义:①宗教改革运动在拉开了序幕。
②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_____ ___色彩。
③欧洲形成 ___和 _、___ ___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受的影响。
2.思想主张:(1)人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因信称义”解释成,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为作了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和的必要性、合理性。
(2)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方面的依据。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家用_________ 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____ ___、为人类______________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历史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材料一:政治上
材料三: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 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想上,中世纪 的欧洲,教会控 制和禁锢着人们 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 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思想: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 材料四: 经济上,中世 纪西欧的天主 教会占据了各 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是大大小小 的封建主中最大的一个。
二、三种思想主张的比较 灵 信 1、教会:因行称义
魂仰 否定教皇权威 得 上 2、路德:因信称义 救 帝 3、加尔文:信仰得救;先定论 ,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二、西欧宗教改革的伟大人物 (一)马丁.路德改革 ——《九十五条论纲》 甲: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乙: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灵信 魂仰 得上 救帝 ,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信仰上帝)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意 实 义 质 否定教皇 的权威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目 的 巩固以教皇为首 的教会封建统治
使人获得精神 自由和灵魂得 救自主权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 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 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 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甲: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 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 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3页)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分析他们思想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展示,学生从中认识和体会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腐化。
(2)运用材料,创设问题,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和意义。
(3)通过讲解宗教改革时的人文主义,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及其影响。
四、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分为四个板块,罗马教皇的权威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要挑战教皇的权威?怎么挑战,挑战的结果如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探究一、教皇有哪些权威:中世纪的欧洲,教皇到底有哪些权威?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教皇的权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
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外整整等了三天,终于得到了教皇的一个赦罪之吻,而教皇是位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史称“卡诺莎之辱”材料二: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材料三:中世纪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
(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天主教会)材料四: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
除授职礼外,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的。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甚至连日常生活吃饭,都在宗教的控制之下。
教皇权威的具体表现:政治:教权高于王权;经济:最大的封建主;思想:垄断思想;社会生活:影响人的一生;探究二:为什么挑战教皇的权威:材料一:作为教士本身应该遵守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
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不断鞭打自己。
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
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
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
教皇具有绝对权威。
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
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
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
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
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生回答后,师概括: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
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
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
高中历史《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2 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
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的涵义及《九十五条论纲》。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2.马丁·路德及其思想学说(1)因信称义(2)《九十五条论纲》3.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地位和影响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基督教原理》:“先定论”2.对欧洲宗教改革家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
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及其思想。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西欧宗教改革在西欧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巨大,它的兴起与西欧另一事件密切相关,是哪一事件?文艺复兴。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导学案设计: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无答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二、重要代表:(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1.导火线:2.序幕:3.主张:4.性质:5.影响:请思考: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3、意义三、影响:1、实质:2、意义:【探究学案】1、“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三种学说有什么异同?2、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3、加尔文教、路德教作为新教,其“新”的含义主要表现。
【重点突破】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守仁和马丁·路德作比较。
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守仁为“中国的路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守仁《传习录》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
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
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设计: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2019.9.11【基础知识梳理】【课堂探究】一.“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区别二.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③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④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2)影响①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②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④社会上: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三.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精神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主张世俗权力高于神权,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概念】1、中世纪:“中世纪”一词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代,它是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首先提出来的。
由于这些学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崇拜者,所以就把从古典文化衰落至文艺复兴前这一段时间,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又称为“黑暗的世纪”。
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凯列尔在他所著的《历史全程》(又称为《通史》)一书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
此后,“中世纪”这一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我们课本中所说的“中世纪”指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岳麓版
考纲展示课标要求考向预测宗教改革重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难点:宗教改革影响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讲常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察,以选择题为主。
2017年可能会围绕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社会转型等命题。
将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进行对比学习。
注意将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比较学习,还应从西方人文精神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角度把握。
高考题分布客观题主观题2012年2(广东、山东)3(北京、福建、安徽)2013年1(上海)2(浙江)2014年2(上海、海南)2015年2(北京、安徽)2016年2(海南、北京)【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教会就控制了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权,从查理大帝时期起,教会完全垄断了社会的文化教育领域,修道院的学校和大主教堂的学校是西欧社会中唯一可以学习读和写的场所。
“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二、加尔文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由国家负责对全体公民进行强迫教育的思想,主张由国家管理文化教育事务,实施“义务教育”。
即使是继续信奉天主教的地区和国家,教育世俗化的趋向也使得掌管教育的权力转移到世俗政权的手中。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三、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教会精英,所以特别强调神学与教会法的学习。
……16世纪中期牛津大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辩证法、雄辩术和哲学,主要是拉丁文的作品。
同哲学和天文学一样,希腊语是文科硕士的重要课程。
……政府和法律部门的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1548年的议员的48%和法官的54%,上升到1640年70%和86%。
——摘自《英国宗教改革与大学教育的变化》根据上述料指出宗教改革后西欧的教育事业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分析宗教改革时期教育改革的历史作用?【综合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整理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最新-高中历史《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3 岳麓版必修3 精品
高中历史《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3 岳麓版必修3【背景知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1)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天主教内部酝酿出改革思潮,教皇权威开始受到挑战,出现了一些敢于对抗教皇权威的伟大人物。
德国的马丁·路德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
(2)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
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
(3) 14、15世纪西欧很多地方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这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4)直接原因是教皇兜售赎罪券,借机搜刮民财。
【概念阐释】(1) 先定论又称“前定论”,宗教改革时期由加尔文提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
上帝已经预先挑选好哪些是选民和弃民,选民是上帝的恩典,不以人的善恶功罪(指的是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为转移,教皇和主教们更不能代表上帝。
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
因此,人们就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不应放弃现世的努力,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
如果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
(2) 因信称义基督教用语。
本课指基督教新教尤其是路德派关于如何得救的教义。
“称义”,一词原是法庭用语,指法官宣判一方得胜。
在希伯来的法庭只有原告与被告双方,没有检察官。
法官听完控辩双方陈词,认为证据对哪方有利,便判那一方胜诉,因而亦是使胜诉一方…称义‟了,意即“成为正义的”。
按基督教教义,人自犯有原罪以来,已经失去理性的能力.不能自行有正义的行为、成为正义的人。
成为正义的人只能由上帝拯救而获得。
因而‟称义”包括上帝使人脱离罪恶(不义)而进入恩典(义);人脱离罪恶而变为义,在新教中则由人的忏悔蒙上帝恩赦成为义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人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横向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横向3页)第 2 页【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 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 【难 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体系构建】【问题1】根据材料回答,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拥有怎样的权威? (C 级)材料一: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材料二: 欧洲在16、17世纪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接升天堂。
材料三: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 ——恩格斯 材料四: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对德意志压榨最为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德意志的四分五裂,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一切引起人们不满,社会矛盾激化 3.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宗教: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5.导火线: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二、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 2.主张: 1)核心:“因信称义”,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圣经》是最高的权威,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从教会和教皇的学说【问题2】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的目的是什么?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学说的实质是什么?(B 级) 3.影响: 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横向3页)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系构建】【问题1】根据材料回答,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拥有怎样的权威?(C级)材料一: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材料二:欧洲在16、17世纪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接升天堂。
材料三: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恩格斯材料四: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对德意志压榨最为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德意志的四分五裂,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一切引起人们不满,社会矛盾激化3.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宗教: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5.导火线: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二、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2.主张:1)核心:“因信称义”,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圣经》是最高的权威,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从教会和教皇的学说【问题2】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的目的是什么?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学说的实质是什么?(B级)3.影响: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三、瑞士——加尔文改革1.条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主张1)继承了路德的“信仰得救”学说,并进一步发展为先定论2)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问题3】加尔文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B级)3.意义①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高中历史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岳麓版 必修3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习目标】1.了解宗教改革前后天主教会的基本情况,熟悉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理解“因信称义”学说和先定论。
2.掌握“挑战教皇权威”的史实依据。
3.通过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解认识16世纪基督教徒对教皇权威的挑战,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追求。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活动2.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3.教学疑点: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二.教材解读第一子目【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宗教改革的起因:经济:新航路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腾飞。
政治: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宗教:天主教会腐败,基督教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2..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原因。
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第二:与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国家相比,以德国为代表的中欧和北欧有着更多的宗教敬虔。
第三,德国自古对罗马就有宿怨。
皇帝和教皇之间多年来无何止地进行争吵,国家的四分五裂使德国人民更容易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以至于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
第四,德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圣经》印刷较多。
德国人对《圣经》的怀疑使他们发现,主教和教士对他们讲的许多事情同《圣经》原文并不完全相同。
16世纪,天主教会与德国矛盾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十三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设计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重难点重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和活动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教学内容导入: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宗教?世界上三大宗教是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又是什么?(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为什么会分化呢?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1.社会背景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教皇权威开始收到挑战,出现一些敢于对抗教皇权威的伟大人物。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做了淋漓尽致的批判,为宗教改革家们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但文艺复兴并不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唯一背景和原因。
②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根本原因③教会是当时西欧封建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的集中代表,在各国实行压迫剥削政策,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
政治上,教皇不仅掌握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当时贪污、腐化之风弥漫在教会的各个阶层,例如教皇英诺森八世不遵守独身的教规,据说他有8个私生子。
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教皇卖官鬻职,据统计,单1520年大约就有两千个官职是卖出去的。
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负担最终落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看到教会获得大量的财富不是用于宗教的目的,而是高级教士的挥霍享乐,非常愤怒,教士的种种丑闻又使天主教会威信扫地,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天主教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新兴资产阶级也不满教会的统治,世俗君主和贵族觊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2.马丁·路德及其学说、活动(1)马丁·路德简介马丁·路德出生于德意志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家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4页)-最新教育文档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知道并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学习难点: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二、【课前预习】(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 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2)政治上:民族国家出现,王权不断加强(3)思想上:的推动作用(阅读课文第一段)(4)天主教会的(阅读课文第一段小字和第二幅图片)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最为严重。
(5)直接原因: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兜售。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必须熟记)(1)标志:1517年,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揭开改革序幕。
(2)核心思想: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和灵魂得救的,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3.宗教改革的实质:4.结果:改革后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加尔文改革地点:瑞士的______________2.理论基础:1536年加尔文出版《》,主张,反对,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3.宗教观的核心是:(★必须熟记)(1)含义: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与荣辱,都是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2)积极作用①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②他的学说为作辩护。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③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家用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宗教改革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宗教改革为什么会发生?”,“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宗教改革对基督教信仰有何影响?”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探索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首先,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宗教改革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宗教改革的激烈和深远影响。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为什么宗教改革会在欧洲历史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使他们对宗教改革持有理性的认识,不偏不倚地看待其利弊。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尊重,强调宗教改革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引导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对个人信仰自由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在宗教信仰上的权利和自由。
4.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的认同,认识到宗教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5.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精神,鼓励他们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我设计了多种情景创设活动。例如,通过播放宗教改革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宗教氛围和政治环境;利用多媒体展示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改革思想,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主张和影响。此外,我还安排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马丁·路德和教皇等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宗教改革的冲突和辩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导学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预习自测】
1、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学科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这一学科是( ) A.数学 B.物理学 C.医学 D.天文学 2、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块墓碑上写着: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蔽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他出生吧,于是一切都 成为光明。其中的“他”是指( ) A.哥白尼 B.爱因斯坦 C.牛顿 D.伽利略 3、关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B.现存的物种都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C.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D.动物和植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 4、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5、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 说明科学技术 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理解掌握:牛顿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意义;蒸汽机的改良和电气技术 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综合运用:结合史料认识近代科学革命的必然性和近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作用。 难点:近代科学革命的必然性和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历史 理性之光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导学案:理性之光【使用说明】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目,在课本上勾划好,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3、学案的所有内容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探究。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重点难点】重点: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难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第一部分:自主学习知识导学问题引领一、启蒙运动的概况(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欧洲的进一步发展;(2)政治:17-18世纪,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3)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4)科技: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二)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尊重科学, 把批判锋芒直指_____________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三)高潮:18世纪中叶,以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四)性质:________阶级反封建的_____________运动二、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代表代表作主要观点影响孟德斯鸠(法国)《》提出了学说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________的基本原则伏尔泰(法国)《哲学通信》1、 __ 是一种天赋的权利(天赋人权);2、人人生而;3、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制(民主政治)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对18世纪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法国)《》1、阐述“”学说;2、提出“”说;3、提出社会契约论;4、创立国;坚持“”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
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 ___________者康德(德国)《》提出人不是他人的,而是自身的目的,即应当;提出了“”的原则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地位三、启蒙运动的影响1.启蒙思想家们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___________的内涵,把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斗争推进到反对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____________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说明】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目,在课本上勾划好,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3、学案的所有内容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探究。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知识导学问题引领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他的思想使人获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带有鲜明的____ 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1.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提示: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色彩的?提示: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主张先定论,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
在思想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知识链接】1、核心概念:(1)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2)原罪:《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
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
(3)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
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2、关于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意义,注意从以下方面分析: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②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消极影响:导致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预习自测】123451.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营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2. “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券,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
”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A.彼特拉克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伏尔泰3.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他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A.上帝的权威B.因行称义C.先定论D.因信称义4、6.加尔文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A.《九十五条论纲》B.“先定论”说C.“因信称义”说D.《基督教原理》5. 有学者认为: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B.智者运动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我的疑问】第二部分: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
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员、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
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
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3)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第三部分:巩固提升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这说明了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到:“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文中的“它”反映的思想是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C.“先定论” D.“理性主义”3.“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对兜售赎罪券 B.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主张“信仰得救” D.希望结束分裂局面4.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可能会说: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5.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6.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加强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7.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A.否定教皇地位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8.下列各项,能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9.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叙述正确的是①否定教皇与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②“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直达上帝”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力③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主张俗权高于神权,实际上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④成功应用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中解放出来,使世俗生活世俗人生焕发勃勃生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第四部分:构建知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