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科学与技术教育——2019级执行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案(物理)学制: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该学科领域建立于年,该领域目前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长期从事物理学教案和相关研究的教授、副教授余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物理课程与教案研究,包括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学物理教案研究、中学物理学习研究、中学物理科技活动以及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重点教改项目、广州大学重点教改项目等,该方向已经建立了多个教案实践基地,年获得广州市高等学校教案成果一等奖。
该方向已经建立了多个教案实践基地。
该方向要求研究生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物理教案实践,学习、理解和自觉实施物理新课程的理念;在提高学生中学物理教案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从事中学物理课程研究和教案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保证培养质量。
三、培养目标培养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物理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物理教育教案实践能力和教育教案研究能力;能在中学物理教案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中学物理教师。
具体要求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掌握较为丰富的物理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较好地掌握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了解教育发展与改革现状、发展动态,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教案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较强的教育教案实践和研究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案技术与方法;能在教育教案实践中,发挥个人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案工作。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1. 导言本文档旨在阐述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教育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培养目标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基础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教育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教育创新和改革能力的专业人才。
3. 培养计划3.1 课程设置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如下:3.1.1 必修课程•教育原理:主要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教育问题分析能力。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帮助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干预策略。
•教育研究方法:系统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教育管理学:介绍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
3.1.2 选修课程•教育政策与法规:介绍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经济理论和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经济问题和决策。
•教育技术与创新:介绍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培养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能力。
3.2 实践环节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量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实习:学生在实习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了解教育实际工作,并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调研:学生开展教育调研,选择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
4. 考核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考核方式分为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两部分。
4.1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主要通过考试和论文综述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方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确定。
4.2 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重要考核环节。
关于下发《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下发《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
教育发(2015)12号
各有关试点院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工作部署,2015年6月3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
根据会议讨论结果,有关专家反复修改,形成《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附件一)、《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附件二),并经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网络评议表决通过。
现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学位办(2015)28号“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下发全日制、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望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附件一: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附件二: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5年7月28日。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教育硕士是一种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高水平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专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制定了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介绍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硕士研究生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素养的高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教育决策顾问等。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论基础:使学生具备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能力,能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 教育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读和报告撰写等。
3. 教育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领导管理能力,包括制定教育政策、组织教育资源、管理师资队伍等。
4. 教育决策顾问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为教育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和咨询的能力,包括搜集和整理教育信息、分析政策环境、制定实施方案等。
二、学制和课程设置教育硕士的学制一般为2-3年。
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略有差异,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旨在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例如教育管理、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设计等。
3.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4. 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设置实习或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论文要求教育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该论文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而有所差异,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题和研究设计: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方案。
2. 文献综述:学生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特殊教育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特殊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相关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特殊教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反思能力和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具有较强的特殊教育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特殊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在现代特殊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特殊教育实践中问题,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期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1234考核方式外语2236√考试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236√考查教育原理2236√考试心理发展与教育2236√考试教育研究方法2236√研究报告学位基础课(12学分)课程与教学论2236√考试学期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1234考核方式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专题研究2236√考试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2236√考试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理论与实践2236√考试特殊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2236√考试专业必修课(10学分)特殊儿童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2236√考查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236√考查应用行为分析2236√论文特殊儿童班级管理2236√论文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2236√论文特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2236√考查特殊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处理专题2236√论文智能障碍学生教材教法2236√考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2236√论文单一被试实验设计2236√论文专业选修课(6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2236√考查微格教学136√说课提纲校内实训(2学分)课例分析136√分析报告教育见习136√见习报告教育研习136√工作报告实践教学(8学分)校外实践(6学分)教育实习(顶岗支教)4144√实习报告五、培养方式(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学科教学(生物)——2019级执行
国家试点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生物)专业(试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年4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生物)专业(试行)一、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四有”好老师标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物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本科所学专业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林学、医学等相关专业。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课程分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
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列表五、培养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通过讲授、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组织和授课,实践课程主要依托本校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说课、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研讨等方式组织教学和授课活动。
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由学生在课外依托个人的教学实践,结合理论课程上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开发教学案例,通过教学实践和研讨,不断反思和改进。
最后,学生在教育实习环节,通过课堂实践进一步将教育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从而提升其专业素养。
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及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第一、二学期完成。
2、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3、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其中,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学位基础课程共12学分(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共10学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讲座)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共10学分(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Web技术与网站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实践教学8学分,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专业实践)两部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5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
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第二课堂语文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三部分。
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和第二课堂语文教师基本功训练两部分主要在校内进行。
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安排在第2学期,共2学分。
本课程通过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完成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反思意识的形成。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广泛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一)课程教育1.学科基础知识培养通过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需选择培养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比如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评估与测量、学习与发展心理学等,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3.选修课程培养(二)科研能力培养1.科研方法训练学生需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文献检索、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2.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并通过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
(三)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学生需参加教育实习,了解和熟悉教育实践工作的流程、规律和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社会实践学生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培养方式(一)学术指导每位研究生需指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包括选课指导、科研指导和论文写作等。
(二)研讨会定期组织研讨会,学生需参加并提交研究进展报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四、研究生论文学生须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培养评价按照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进行课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备注:以上为一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同学校和学科领域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相关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为准。
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管理】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模式实施基于“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简称“ABC培养模式”(详见下图)]:1.全程融合与协同全程是指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接受理论与实践融合、大学与基地协同培养。
校内导师是负责研究生全程业务学习(包括教育实践环节)的第一责任人。
2.理论与实践融合主要通过五个途径:一是双师课程,校内导师与实践导师同授一门课;二是夯实理论与实践感知相结合;三是应用理论与实践体验(工作式学习研究)相结合;四是提升理论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位论文和教师合格水平达标);五是“远航大讲堂”,主要邀请国内外教育管理专家、一线教学名师以及其他相关专家等进行交流指导。
3.大学与基地协同主要是指大学(校内导师)与基地(实践导师)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同培养。
具体而言,就是协同实施“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前四个途径。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
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能力:(1)深刻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和发表教育管
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
(3)具备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
理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教育管
理领域的变化。
2.培养课程:
(1)基础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2)专业课程: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与监控等;
(3)实践课程:教育实践、实习、实践调研等;
(4)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3.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培训:通过实习、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指定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
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7)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
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5。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3年。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聘任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等四个模块.非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跨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课,不计学分.(一)学位基础课(17学分)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学分)2。
英语(4学分)4。
教育学原理(2学分)5.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7.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科学教育方向1。
科学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3。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语文)——2019级执行 教育学部
国家试点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试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年5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试行)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专任教师。
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等基本知识,认知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能力,理解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包括语言学、汉字学、汉语修辞学、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不同类型文本的解读、鉴赏和批评能力,中文书写、口语表达与创意生成的能力。
(四)课程能力。
包括在整体性的课程理念下,进行课程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的能力。
(五)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能力。
包括分析学情和确定最近发展区的能力,差异化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评价的能力,以及支持特殊需要儿童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力。
(六)交往与合作能力。
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七)持续专业发展能力。
包括反思、研究、终身学习的专业习惯与能力,分析与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
(八)人文关怀。
包括尊重、宽容、关爱、平等、公正、真诚、同情等等。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
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
(二)课程列表五、培养方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处二○○六年十一月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较高管理水平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
基本规格如下:(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学风严谨,为人师表。
(二)视野开阔,既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既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学或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教育改革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条件(一)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无学士学位者须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
(二)入学考试1.入学考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或推荐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专业基础。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可采取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等各种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定为2—4年。
其中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累计在校时间不少于1年。
四、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中小学校管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体现宽、新、实的原则,即宽口径、厚基础、新理论、活模块、重实践,按二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分为教学课程和实践课程。
教学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教育科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课程(6门,18学分)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90学时)②基础外国语(3学分,216学时)③教育学原理(3学分,54学时)④教育心理学(3学分,72学时)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72学时)⑥现代教育技术学(3学分,72学时)(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共5门)①教育管理学(3学分,54学时)②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60学时)③教育评价学(2学分,54学时)④教育哲学(2学分,50学时)⑤学校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30学时)(三)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指定选修课课:计算机基础(3学分,72学时)①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研究(2学分,36学时)②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36学时)③校长职业化与教师专业化研究(2学分,36学时)④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学分,36学时)⑤内蒙古基础教育问题研究(2学分,36学时)⑥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2学分,36学时)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2学分,36学时)注:选修课是为了配合教育硕士学员所选的研究方向及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每个学员应至少选三门,其中计算机基础为指定选修课。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科学技术教育专业方向)
关于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科学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方向有关工作的通知教硕发(2007)07号各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以及培养科学与技术教育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经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第二届教育指导委员会2007年专项工作会议(成都)研究决定,同意增设科学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两个学科专业方向。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设院校范围:第一、二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二、开设学科基础:开设科学技术教育学科专业方向,要求具有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方向,要求具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基础。
三、教学组织:开设科学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的院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相关资源,有效协调、管理和指导科学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申请开设程序:按照教指委发(2007)003号《关于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已开设学科领域范围内申请增加招生学科领域的规定》文件进行。
附件: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科学技术教育专业方向)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07年4月17日附件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科学技术教育专业方向)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中小学科学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 热爱科学技术教育工作,有志于科学技术教育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二) 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基础,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科学技术教育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发挥教学骨干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教育研究能力。
(三)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 身心健康。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这里介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培养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学科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3.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科教学工作;4.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案组成1.课程学习学生需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必修课程包括学科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研究方向确定。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科研实践活动,了解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学生还需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3.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掌握实际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思、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4.论文撰写学生需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要求,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需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方案具体安排1.入学前培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科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校可以组织入学前培训,包括学科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培训等。
2.课程学习学生通过参加课堂学习、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教学的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科教学能力和素质。
3.科研训练学生在培养期间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并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4.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教学团队中,了解实际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试点学院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
(试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9年5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试行)
一、培养目标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主要面向科技场馆、中小学校及相关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成为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宽阔的科学与技术教育视野,掌握各类科学技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组织实施、理论研究与项目管理能力及教育测量评价与大数据挖掘的应用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在读期间的学习,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或科学辅导员。
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科学,热爱科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的科技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学识修养。
(三)具有正确的科学观,能够从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语境中正确理解科学与技术,形成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多维透视;并能够基于此开展促进科学教育的活动、推动科学技术的传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了解国际教育测量和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前沿方向,能够将学到的方法技术灵活应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中,成为相关业务的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必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熟悉不同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了解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一般规律,能够理论结合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创作出不同层次的教案、教材,提出创新性的教育活动概念创意,能够胜任科技场馆或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创客教育等各类活动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等工作。
(五)熟悉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和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的方法,熟悉教育活动开发的基本程序和项目管理制度,胜任开发普及性、教学性科技实验、制作的工作,并研制相应的教学、实验、制作器材。
(六)了解科普场馆、中小学校的开展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特点,熟悉科普场馆的展览、教育及其它常用展示教育手段,了解教育改革和校内外科学教育、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了解国家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法规、政策与规划,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科技哲学、营销学等理论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
(七)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沟通、交流、互动的技巧,胜任面向不同层次对象开展教学活动工作。
(八)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能够运用一种以上的外国语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追踪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且本科专业为理科、工科、农业、医学等相关专业。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
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列表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安排
(一)课程学习:教育硕士应按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开题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内容的学习及考核。
(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情况。
中期考核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之后进行,最迟在最后一个学期之前完成。
六、必修环节(实践教学)的实施
必修环节(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大部分,且根据学生学习方向的不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见习环节计划于在读期间的第一、第二学期完成,根据所选学习方向的不同,可以选择创客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也可以选择科技场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教育实习安排在每年的9月至12月,教育见习安排在每年的9月至1月。
教研见习安排在每年的11至12月,或者每年的2至3月,学生们对科学教育的各种工作场域进行综合的了解。
本专业学生经过申报考核程序,可有机会赴海外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以拓展国际视野,学习海外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应紧密联系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相关实践,来源于科技场馆、科学活动中心、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展教活动设计方案(结合科技场馆)、科学传播类软件设计制作CAI(如:科普游戏类作品、科普视频类)、科学玩具设计制作、科学实验/活动设计制作、中小学科学教材与活动设计(如科普漫画、套装教材、3D科普书)。
毕业论文的内容包括真实的问题、理论支撑、设计软硬件或活动、过程与纪录、提出解决方案、实际应用、直接寻找受众、作品评估、成果展示(专题网页)与短片宣传、个人专题网页、社会实践与影响力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答辩
1、论文开题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完成全部课程(含实习实践环节)的学习后,考核合格、学分达到规定要求、足额缴纳学费,可进入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阶段。
进入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阶段的学习者须做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需要三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参加。
2、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行业从业人员。
其他要求参照当年发布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通知》。
(三)学位授予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按培养方案完成学习、科研及实践任务,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相关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经专业学位评审组、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