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参考(完整版)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参考(完整版)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章第九节有理数的乘方(一)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乘方的意义,理解底数、指数、幂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培养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类比,特殊到一般,化归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3)会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有理数的乘方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法及学法指导:本节应用“以预习稿为载体的自主互动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及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展示自己的收获、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因此处理时采取类比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激活学生思维去主动分析、讨论对乘方的理解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检查学生预习稿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大家都知道原子弹的威力非常大,那大家知道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吗?生1: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生2:师:看来我们大家中有的同学有当科学家的潜力,其实这种原理并不难理解,只要你们肯思考!现在我们一道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展示问题)生: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的看法,准备小组展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为后续学习幂的运算、指数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乘方运算涉及到多个有理数的乘积,运算规则相对复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方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规律,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4.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乘方的例子和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方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如:2的3次方表示2乘以自己3次,即2×2×2=8。

让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乘方。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有理数乘方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方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方

2.3.1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课时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理解乘方的意义,了解乘方与幂的关系,能识别指数和底数,掌握幂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方运算.3.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重点乘方的意义以及幂的符号法则.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问题1: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那么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问题2: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那么该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解: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2,该正方体的体积为2×2×2.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1有理数的乘方在上一教学活动中,所列的两个式子有什么特殊之处?你还能写出几个具有上述特征的式子吗?学生自主交流,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根据你发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1)5×5×5记作53,读作5的3次方.(2)5×5×5×5记作54,读作5的4次方.(3)5×5×5×5×5记作55,读作5的5次方.⏟(4)5×5×5×…×5×5记作5n,读作5的n次方.n个5请你根据上面的内容,自己总结发现的规律.,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总结:一般地,n个相同的乘数a相乘,即a·a·…·an个求n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在a n中,a叫作底数,n叫作指数,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1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因为a 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探究2幂的符号法则思考:(1)-26的底数是多少?它与(-2)6表示的意义相同吗?(2)计算,并将下表补充完整.思考:上表中的计算结果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学生归纳总结.总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区分-a n 与(-a )n ,通过让学生计算乘方,发现幂的符号规律,并总结出幂的符号法则.典例精讲 例1 计算:(1)(-4)3; (2)(-2)4; (3)(-23)3. 解:(1)(-4)3=(-4)×(-4)×(-4)=-64. (2)(-2)4=(-2)×(-2)×(-2)×(-2)=16. (3)(-23)3=(-23)×(-23)×(-23)=-827. 例2 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 解: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显示结果为-32 768.显示结果为729.因此,(-8)5=-32 768,(-3)6=729.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学会用计算器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提高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巩固训练1.(-2)3等于( C )A.-6B.6C.-8D.82.下列各组数中,运算结果相等的是( A )A.-53与(-5)3B.34与43C.-22与(-2)2D.(45)2与4253.计算3×3×…×32+2+⋯+2⏞ m 个3⏟ n 个2的结果为( A ) A.3m2nB.3m2nC.3mn 2D.m 32n4.(-2)5的底数是 -2 ,指数是 5 ,表示的意义是 5个-2相乘的积 ,即(-2)5= -32 .5.计算:(1)(-3)3; (2)(-5)4; (3)(-13)3; (4)0.23; (5)-72. 解:(1)(-3)3=(-3)×(-3)×(-3)=-27. (2)(-5)4=(-5)×(-5)×(-5)×(-5)=625. (3)(-13)3=(-13)×(-13)×(-13)=-127. (4)0.23=0.2×0.2×0.2=0.008. (5)-72=-(7×7)=-49.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订正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最后针对练习结果进行统一订正,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体现课程评价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课堂小结1.乘方中的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掌握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强调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3.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反思,可加深对有理数乘方意义的理解,通过反思数学思想方法与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生真正深入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课堂8分钟.1.教材第52页练习第1,2,3题,第56页习题2.3第1,2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时目标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学习重点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熟练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混合运算.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计算:1. (1)-32; (2)(-3)2; (3)-16; (4)(-1)6. 2. -3÷25×52.3. 18-32÷8+(-2)2×5.问题:先计算,再思考上述运算中有几种运算?分别是什么?结合经验你能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设计意图: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运算顺序,然后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探究新知探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如何计算18-32÷8+(-2)2×5呢?分几步运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解计算步骤.教师给出下述计算过程. 18-32÷8+(-2)2×5 ① ① ①所以原式=①-①+①=18-4+20=34.由此可知,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总结: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确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典例精讲 例1 计算:(1)2×(-3)3-4×(-3)+15;(2)(-2)3+(-3)×(-42+2)-(-3)2÷(-2).解:(1)原式=2×(-27)-(-12)+15=-54+12+15=-27.(2)原式=-8+(-3)×(-16+2)-9÷(-2)=-8+(-3)×(-14)-(-4.5)=-8+42+4.5=38.5. 例2 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① 0, 6, -6, 18, -30, 66, …; ① -1, 2, -4, 8, -16, 32, …. ①(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①①行中的数与第①行中的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中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分析:观察第①行中的数,发现各数均为2的倍数,联系数的乘方,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可以发现排列的规律.解:(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如下规律排列:-2,(-2)2,(-2)3,(-2)4,….(2)对比第①①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可以发现:第①行中的数是第①行中相应的数加2,即-2+2,(-2)2+2,(-2)3+2,(-2)4+2,…;对比第①①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可以发现:第①行中的数是第①行中相应数的12,即(-2)×12,(-2)2×12,(-2)3×12,(-2)4×12,….(3)每行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2)10+[(-2)10+2]+(-2)10×12=1 024+(1 024+2)+1 024×12=1 024+1 026+512=2 562.设计意图:通过例1让学生得以练习,提高对有理数混合运顺序的应用能力;通过例2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规律性问题.巩固训练 计算:(1)(-1)8×3+(-2)4÷4; (2)(-3)3+(-12)3×16; (3)78×(23-12)×37÷54.解:(1)原式=1×3+16÷4=3+4=7. (2)原式=-27+(-18)×16=-27-2=-29. (3)原式=78×16×37×45=120.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堂小结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探究简单的规律性问题.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54页练习,第56页习题2.3第3,11题. 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2.3.2科学记数法课时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及创新意识.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学习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学习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地球距离月球表面约为384 000 000米.这样大的数,读写都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大数的一种方法——科学记数法.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探究科学记数法观察10的乘方,102=100,103=1 000,104=10 000,….问题1:等号左边10的指数与右边整数中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得到左边10的指数与右边整数中0的个数相同,即10的n次幂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个0),因此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数,例如,696 000=6.96×105,读作“6.96乘10的5次方(幂)”.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a小于10,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问题2:对于小于-10的数能否也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呢?-567 000 000用这种方法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分小组探究交流,教师将正确答案进行板书.解:-567 000 000=-5.67×108.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典例精讲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 000 000,57 000 000,-123 000 000 000.解:1 000 000=1×106.57 000 000=5.7×107.-123 000 000 000=-1.23×1011.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得以运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巩固训练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352 000 000;(2)167 560 000;(3)602 000 000 000.解:(1)352 000 000=3.52×108.(2)167 560 000=1.675 6×108.(3)602 000 000 000=6.02×1011.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1×107,1.9×103,2.06×106.解:1×107=10 000 000,1.9×103=1 900,2.06×106=2 060 00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方法.应该注意:任意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0的指数n应等于整数位数减1,1≤a<10,n是正整数.2.思考现实中还有哪些比较大的数,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反思,可进一步加深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课堂8分钟.1.教材第56页练习第1,2,3题,第56页习题2.3第4,5,9题.2.七彩作业.2.3.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a小于10,n 是正整数),即为科学记数法.教学反思2.3.3近似数课时目标1.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能准确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2.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概念.学习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回顾什么是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新知探究近似数和准确数1.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长江约长6 300千米,圆周率π约为3.14,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某中学七年级共有10个班.上面语句中出现的数字中,哪些是与实际相符的?哪些是与实际相近的?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随后给出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准确数:与实际相符的数.近似数:与实际相近的数,通过测量或估计得到.2.小明和小颖分别测量了同一片树叶的长度,他们所用的直尺的最小单位是不同的,分别是厘米和毫米.问题:根据小明的测量,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米?根据小颖的测量呢?谁的测量结果会更准确一些?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给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追问:小明、小颖的测量分别精确到什么单位?解:分别精确到了十分位和百分位.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π取近似数时,有π≈3(精确到个位),π≈3.1(精确到0.1,或叫作精确到十分位),π≈3.14(精确到0.01,或叫作精确到百分位),π≈3.142(精确到0.001,或叫作精确到千分位),π≈3.141 6(精确到0.000 1,或叫作精确到万分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近似数与准确数及精确度的概念.典例精讲例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 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百分位).解:(1)0.015 8≈0.016.(2)304.35≈304.(3)1.804≈1.8.(4)1.804≈1.80.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体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巩固训练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2 36(精确到0.000 1);(2)688.753 2(精确到个位);(3)2.597 43(精确到0.01);(4)0.085 6(精确到千分位).解:(1)0.012 36≈0.012 4.(2)688.753 2≈689.(3)2.597 43≈2.60.(4)0.085 6≈0.086.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近似数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反思,可进一步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课堂8分钟.1.教材第56页练习第4题,第56页习题2.3第6题.2.七彩作业.2.3.3近似数1.准确数和近似数.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1.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

1.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
1
问题
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承上启下。
2
出示细胞分裂示意图
下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当细胞分裂到第10次时,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教师创设情境
学生产生疑问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出课题。
6. X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
二、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1)×(-1)×(-1)×(-1)=______
3、 × × × =_______
三、把下列乘方写成乘法的形式.
1. =_______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点评,对回答出色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些错误的回答及时地给予纠正。
检验新知的掌握情况。
问题2拓展训练
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教师强化比较如下区别:



把在幂的理解上容易错的题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巩固乘方的意义。
7
3. =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依次回答
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
乘法与乘方的互化,加深对有理数的乘方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5
问题1
与 有何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思考、回答
进一步强化底数与指数之间的关系,为引入例1的学习做铺垫。
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1》教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1》教案
学情
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例计算:(1)(-4)3(2) (3)
解:(1)(-4)2=(-4)×(-4)=16
(2) =
(3) 23=
比一比,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对.
第一组:①21=②32=③33=④44=
第二组:①(-4)1=②(-3)3=③(-2)5=④(-1)7=
第三组:①(-4)2=②(-3)4=③(-2)6=④(-1)8=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概念并合理运算.
提炼
课题
认识有理数的乘方及其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乘方及乘方的法则
编号
0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5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学生对于乘方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的掌握。

3.乘方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方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拓展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乘方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的PPT,以便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乘方实例,以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以便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乘方概念,如“2的3次方表示3个2相乘,即2×2×2=8”。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方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如“乘方的性质:a m×a n=a(m+n);乘方的运算法则:a m÷a n=a(m-n)”。

有理数乘方(1)教案

有理数乘方(1)教案

有理数乘方(1)教案11有理数的乘方(1)一、教学目的:1、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

2、通过尝试过程,感受数学的奇妙性,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有理数加法和减法法则?两个学生回答2、将一张作业本的纸对折30次,你们猜一猜它有多厚?学生们可讨论、想象,教师在此不作任何解答。

3、我们小学学过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用乘法,那么相同因数的乘法的简便运算又可用什么方法呢?(二)、讲授新课:1、通过探索,得出乘方的意义由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422,棱长为2的正方体,体积:8222为了简便,将它们分别记作322,2,读作“2的平方”(或2的二次方),“2的立方”(或2的三次方)同样:的四次方”,读作“)记作(22),2()2()2()2(4,)的五次方”,读作“())记作(()()()()(52525252525252512a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师提出:aaaa(n个a,n为正整数)呢?生归纳总结:(抽学生回答)可以记作na,读作a的n次方。

板书①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a(n个a),记作na,读作“a的n次方”。

②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a中,相同的因数a叫底数,(a可取任何有理数),n叫作指数,(n取正整数)。

注意:⑴乘方是一种运算,⑵幂是乘方的结果,na看作是a的n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的次幂。

(没有特别说明:a的n的次方和a的n次幂,两种读法都正确。

)⑶单独的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例:3就是13,指数是1的通常省略不写。

2、应用乘方的意义回答下列的问题(1)、32读作__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幂是______;2)2(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幂是_______;3)21(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幂是_______;431)(读作________,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

一次二次8个2个4个《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运算的初步经验;给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概括的机会,让学生以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培养自己探索归纳的能力,并从中感受“类比”的研究方法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方法,从而感受探索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负底数幂的乘方运算。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我采用启发诱导式与自主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首先提出问题一:下面是细胞分类示意图。

思考:第10次分裂会有多少个细胞?2×2×2×2×2×2×2×2×2×2或2×2×…×2 接着提问:对于上面的算式有没有简洁的表示方法呢?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的表示方法:2 ×102 ×(10)2(10)(10)2102102102102102……10个2n a 底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然后提出问题二: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以及边长为2的正方体体积分别是多少?22222×2=2222×2×2=3S=?V=?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不难得到: 2×2×…×2 =102 紧接着再提出问题:2×2×…×2 = ?a ×a ×a …×a =? 学生不难得到结果如下:2×2×…×2 = 2na ×a ×a …×a =n a由此成功地引出乘方的定义,进入环节二的学习。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意义;2. 能够计算简单的有理数乘方;3. 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2. 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3. 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教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例如:“如果有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乘方运算应用到这个问题中。

步骤二: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解释有理数乘方的含义,例如“a的n次方(aⁿ)表示a连乘自己n次。

”步骤三: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性质(15分钟)教师依次介绍有理数乘方的三个性质,包括乘方的零次方、乘方的负指数和乘方的乘法法则。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计算有理数乘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例如aⁿ= a × a × a × ... × a(n个a相乘)。

通过课件和示例演示计算有理数乘方的过程,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步骤五: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一块土地的长为5米,宽为2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解释使用有理数乘方的原因。

步骤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有理数乘方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继续加强乘方运算的练习,并留下问题供下节课引入。

布置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自行查找有关有理数乘方的实例并写出解题步骤;3. 准备下节课的新知课前预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概念与性质、演示计算过程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逐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意义。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性质及其运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有理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性质。

2.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及其性质。

2.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有理数的乘方规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乘方的PPT课件,包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有理数的乘方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阐述有理数乘方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有理数乘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篇一: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清塘铺镇中学黄晓云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感悟探索乘方的意义,会书写乘方算式,确定乘方的结果的符号。

3、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2、通过乘方运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2、向学生渗透探索、归纳的数学思想及数学的简洁美。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四、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践入手,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2)探索归纳,学生总结结论。

(3)精讲多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运用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提高。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对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究,以生活中的实例拉面问题作为探究内容,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思考及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对新知的运用采用精讲多练的形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运用形成能力。

为了及时反馈信息,设计了课堂检测以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结合作业与数学故事《棋盘上的数学》,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的神奇美。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对话:(灰):将一张纸足够长厚0.1毫米的纸,折1次2次3次,分别是几层,多厚?(喜):对折1次是2层,后0.2毫米;对折2次是4层,厚0.4毫米;对折3次是8层,厚0.8毫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及相关性质,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素质能力目标: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透彻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这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学法指导上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来研究规律性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例题和练习,采取如下教法:(1)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感受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2)用讲授法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实质。

(3)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4)用练习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

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你信吗?带着这个疑问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合作探究要求:把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并把答案填写在报告单上(1)对折一次有几层? 2(2)对折二次有几层?2×2(3)对折三次有几层?2×2 ×2(4)对折四次有几层?2×2 ×2 ×220个……(5)对折二十次有几层?2×2 ×2 ……×2×2 ×2(6)对折三十次呢? 2×2 ×2 ……×2×2 ×2问题:像这样的式子表示起来很复杂,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记法呢?(二)新知探究1、通过实例,引出乘方的概念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2×2, 简记作22,读作2的二次方(或2的平方); 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2×2×2,简记作23,读作2的三次方(或2的立方). 那么:类似地,2×2×2×2×2 简记作25,读作2的五次方2×2 ×2 ……×2×2 ×2 简记作230,读作2的三十次方2×2 ×2 ……×2×2 ×2 简记作2n ,读作2的n 次方若把2换成有理数aa ×a ×… ×a ×a 简记作 a n 读作a 的n 次方归纳:(1)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a ×… ×a =n a ,读作a 的n 次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1.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2.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三、课堂结构设计:创设情境,探求新知---分层练习,寓教于乐---探索研究,发现规律---前后呼应,感受乘方---自主质疑,回顾总结---课外延伸,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一张纸对折再对折(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

猜猜看,这时纸有几层?把实验1次选10张思考答案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自主观察。

第1次 2第2次4=2×2=22第3次 8=2 ×2 ×2=23第4次 16= 2 ×2 ×2 ×2=24…… 你们发现了什么?20个 第20次 2×2×······×2=220老师:在生活当中经常有这种多个相同的数相乘的情况,用我们原有的知识描述起来比较麻烦,所以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多媒体展示课题)(设计意图)在实验材料中思考,在同伴的合作下完成学习任务,即使无法正确完成,但是探索过程是实实在在的。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5.1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八年级数学开方、整数指数幂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转化思想)(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运算能力)2.目标解析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有理数乘方的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通过探究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正确进行乘方运算.通过现实情境及题组练习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意义及乘方符号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及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在具体的情景中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在乘方运算中增强学生的数感,感悟乘方符号的简捷美;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从知识体系上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及特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条件.但是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 经过5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二)自学导航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2×2=4(cm 2);棱长为2cm 的正方体的体积2×2×2=8(cm 3).2×2记作22,读作“2的平方”(或“2的二次方”);2×2×2记作23,读作“2的立方”(或“2的三次方”).2×2×2×2×2×2×2×2×2×2记作_____,读作___________.(-2)×(-2)×(-2)×(-2)记作_____,读作___________.(-52)×( -52)×(-52)×(-52)×(-52)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_. 【归纳】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即乘方的定义:这种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组成要素: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8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迁移应用】1.(-5)3的底数是 ,指数是 ,(-7)6表示6个 相乘,读作 ,也读作-7的 .2.(−32)5表示 个 相乘,读作 的 次方,也读作 的 次幂,其中-32叫做 ,6叫做 .(三)合作探究探究1:(-2)4与-24一样吗?为什么?(-2)4表示4个-2相乘,即:(-2)×(-2)×(-2)×(-2)-24表示4个2相乘的相反数,即:-2×2×2×2(-2)4与-24互为相反数.【归纳】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 探究2:432⎪⎭⎫ ⎝⎛与324一样吗?为什么? 32×32×32×32记作432⎪⎭⎫ ⎝⎛;32222⨯⨯⨯记作324. 432⎪⎭⎫ ⎝⎛与324是不相同的. 【归纳】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四)考点解析例1.下列对于-34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读作“-3的4次幂”B.底数是-3,指数是4C.表示4个3相乘的积的相反数D.表示4个-3相乘的积【迁移应用】1.填空:2.-35的4次幂记为( )A.-345B.-(35)4C.-(−35)4D. (−35)4例2.计算:(1)34=__________=_____; (2)(-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3=________=_____; (4)(-5)3=_______________=_____;(5)(34)3=_________=_____; (6)(−34)3=_________________=_____;(7)-34=___________=_____; (8)(-1)20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应用】1.下列各数:-(-2),(-2)2,-22,(-2)3,其中负数的个数为( )A.1B.2C.3D.42.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A.23和32B.-32和(-3)2C.-23和(-2)3D. (−23)3和-233 3.计算:(1)63; (2)-53; (3)(-4)4; (4)06; (5)(-2)7; (6)(-0.3)3; (7)(-12)5. 解:(1)原式=6×6×6=216;(2)原式=-5×5×5=-125;(3)原式=(-4)×(-4)×(-4)×(-4)=256;(4)原式=0;(5)原式=(-2)×(-2)×(-2)×(-2)×(-2)×(-2)×(-2)= -128;(6)原式=(-0.3)×(-0.3)×(-0.3)=-0.027;(7)原式= (-12)×(-12)×(-12)×(-12)×(-12)=-132.(五)自学导航不计算下列各式,你能确定其结果的符号吗?从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⑴(-2)51; ⑴(-2)50; ⑴250; ⑴251;⑴(-1)2012; ⑴(-1)2013; ⑴02012; ⑴12013.【归纳】(1)正数的任何次幂是______;(2)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3)0的任何次幂等于____;(4)1的任何次幂等于____;(5)-1的偶次幂等于____;-1的奇次幂是_____.(六)考点解析例3.(1)比较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⑴12_____21; ⑴23_____32; ⑴34____43; ⑴45____54.(2)将上题的结果进行归纳,比较n n+1与(n+1)n (n 为正整数)的大小.(3)根据归纳的结论,比较999998与998999的大小.解:(2)当n <3时,n n+1<(n+1)n ;当n≥3时,n n+1>(n+1)n .(3)999998<998999【迁移应用】1.比较大小:(1)(32)2_____(32)3; (2)(12)4_____(13)4.2.若a=-2×32,b=(-2×3)2,c=-(2×3)2,则( )A.a>b>cB.b>c>aC.b>a>cD.c>a>b3.将下列各数用“<”号连接起来:(1)23,(23)2,(23)3,(23)4; (2)15,25,35,45.解:(1)23=5481, (23)2=49=3681,(23)3=827=2481,(23)4=1681;所以 (23)4<(23)3<(23)2<23.(2)15=1,25=32,35=243,45=1024;所以15<25<35<45.例4.计算:(1)2233(-)(-)⨯ (2)-23×(-32) (3)64÷(-2)5(4)(-4)3÷(-1)200+2×(-3)4 22236;33解:(1)(-)(-)=9(-)⨯⨯=-(2)-23×(-32)=-8×(-9)=72;(3)64÷(-2)5=64÷(-32)=-2;(4)(-4)3÷(-1)200+2×(-3)4=-64÷1+2×81=98思考:通过以上计算,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你觉得有怎样的运算顺序?【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迁移应用】计算:(1)−23÷49×(−23)2; (2)−32÷23×(1−13)2; (3)(−1)9×(−2)2017×(−12)2016.(1)解原式 =−8÷49×49 =−8×94×49=-8; (2)解原式=−9×32×49=−6;(3)解原式=(−1)×(−2)×[(−2)2016×(−12)2016]=2×[(−2)×(−12)]2016=2×12016=2×1=2. 例 5.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拉成许多细面条.如图所示:(1)经过第3次捏合后,可以拉出______根细面条;(2)若拉出128根细面条,则捏合的次数是多少?解:(1)根据题意得4×2=8故第三次后可以拉出8根细面条;(2)由于27=128,因此若拉出128根细面条,则捏合的次数是7.【迁移应用】当你把纸对折一次时,就得到2层,当对折两次时,就得到4层,照这样折下去.(1)当对折3次时,层数是多少;(2)如果纸的厚度是0.1mm ,求对折8次时,总厚度是多少mm ?(1)解:因为23=8,所以对折3次时,层数是8;(2)解:28×0.1=256×0.1=25.6(mm ),所以总厚度是25.6mm .例6.已知(a -7)2+|b+6|=0,求(-a -b)100的值.解:因为(a -7)2不小于0,|b+6|不小于0,(a -7)2+|b+6|=0,所以(a -7)2=0,|b+6|=0.所以a=7,b=-6.当a=7,b=-6时,原式=[-7-(-6)]100=(-1)100=1.【迁移应用】1.若|x+2|+(y -3)2=0,则x -y 的值为( )A.-5B.5C.1D.-12.若|a -1|+(a -b -2)2=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a=1,b=1B.a+b=1C.a+b=0D.a -b=03.|a -4|与(b+5)2互为相反数,则b a 的值为_______.例7.(1)根据已知条件填空:⑴已知(-1.2)2=1.44,计算:(-120)2=_______,(-0.012)2=________.⑴已知(-3)3=-27,计算:(-30)3=________,(-0.3)3=________.(2)观察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⑴当底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右)每移动位,它的二次幂的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_____位; ⑴当底数的小数点向左(或右)每移动一位,它的三次幂的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_____位.【迁移应用】1.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猜想:32025的个位上的数是_____.2.给出下列两组算式:(4×5)2与42×52; [(-13)×9]3与(-13)3×93. (1)每组的结果相等吗?(2)想一想:当n 是正整数时,(a·b)n =______.(3)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0.125)20×820.解:(1)相等.(3)(-0.125)20×820=(-0.125×8)20=(-1)20=1.(七)小结梳理五、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

《1.5.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相乘为n2。

将2换做a.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方运算的概念。

给出乘方概念。

对照各部分名称:指数、底数、幂出示练习并提问学生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出现模糊概念的学生给适当的指导师强调:a.单独一个数或字母可看成是指数为1,但1省略不写b.底数是分数或负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学生口答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1、1×1×1×1×1×1×1= ;2、3×3×3×3×3= ;3、(-3)×(-3)×(-3)×(-3)= ;4、=⨯⨯⨯65656565;小试牛刀:(1) 5看成幂的话,底数是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

(2)在(-5)15中,底数是_______ ,指数是_______,(-5)15读作_______。

(3)在42-)(中,底数是_____ ,指数是_____,42-)(读作_____意义是_____,结果是_____。

(4)在42-中,底数是_____ ,指数名称,为后面习题巩固概念做知识储备。

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知识,理解概念。

学生容易在对底数和指数的概念理解这个地方出现问题,利用习题来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底数。

对于分数及负数做底数时,让同学准确把握易错点,从而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有理数的乘方1、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a×a×…×a=a n读作:a的n次方(a的n次幂)n个a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0的任何正次幂都是0。

3、平方具有非负性六、课后反思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乘方是一种运算,能理解幂、底数、指数的概念,能正确的书写,准确的运算,教学中不但要搞好中小学数学在《课标》体系上的衔接,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上、习惯上、方法上的衔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于乘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乘方的概念和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还需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包括乘方的概念、规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乘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方的定义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实例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律,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方的概念和规律,教师进行解答和解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折扣等,让学生体会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方的概念和规律,提醒学生注意乘方的运算规则。

七年级上数学 有理数的乘方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上数学 有理数的乘方优质课教案

2.3 有理数的乘方2.3.1 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课题 2.3.1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授课人素养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知道幂、底数、指数的概念.2.已知一个数,会求它的乘方,提高运算能力.3.知道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4.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学重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求负数的正整数次幂.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某种细胞每30 m in便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经过3`h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分裂方式如下所示.以后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这涉及数学中的乘方运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教学建议】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列式计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巧妙地借助科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乘方的意义及算法问题1(1)完成下列填空,并说一说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2)这两个过程有什么简单的写法吗?(类比单位的写法)【教学建议】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使学生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情况.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乘方运算,提高运算能力.教学步骤师生活动问题2 类比以上研究,填写下面的表格: (-2)×(-2)×(-2)×(-2) (-2)4-2的4次方 (-25 )×(-25 )×(-25 )×(-25 )×(-25)(-25 )5-25的5次方【教学建议】教师酌情解释中“…”再加上“n 个”的标示,整体表示“n 个a 相乘”.【教学建议】提醒学生: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的结果.【教学建议】对于一个数的情况,可给学生提供一种角度:指数就是指相同乘数的个数,指数是1,就是指只有一个乘数.这种规定可为以后整式次数的讲解做铺垫.【教学建议】引导学生用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来问题3 (-2)4与-24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2)4表示-2的4次方,-(2×2×2×2)记作-24,-24表示2的4次方的相反数. 一般地,n 个相同的乘数a 相乘,即,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 概念引入:求n 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在a n中,a 叫作底数,n 叫作指数.当a n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试一试:填一填下面图示中的空.注意: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1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例1 (教材P 51例1) 计算:(1)(-4)3; (2)(-2)4; (3)(-23)3.解:(1)(-4)3=(-4)×(-4)×(-4)=-64;(2)(-2)4=(-2)×(-2)×(-2)×(-2)=16;(3)(-23 )3=(-23 )×(-23 )×(-23 )=-827 .例1变式 计算: (1)(-1)5; (2)(-0.5)2; (3)(-13)4.解:(1)(-1)5=(-1)×(-1)×(-1)×(-1)×(-1)=-1; (2)(-0.5)2=(-0.5)×(-0.5)=0.25; (3)(-13 )4=(-13 )×(-13 )×(-13 )×(-13 )=181. 思考:(1)结合例1和例1变式,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与指数有什么关系?当指数是奇数时,负数的幂是负数; 当指数是偶数时,负数的幂是正数.发现负数的幂的符号规律,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正数和0的幂的符号规律,最后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2)如果幂的底数是正数,那么这个幂有可能是负数吗?不可能,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归纳总结: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例2 (教材P 52例2) 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解: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有显示结果为-32768;显示结果为729.因此,(-8)5=-32`768,(-3)6=729. 【对应训练】教材P 52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的意识与能力.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 例3 计算:(1)-(-32 )2; (2)-(-3)3;(3)-(-1A14)3; (4)(-4)2×(-2)3.【教学建议】 选取学生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作答,提设计意图 解:(1)-(-32 )2=-[(-32 )×(-32 )]=-94; (2)-(-3)3=-[(-3)×(-3)×(-3)]=-(-27)=27; (3)-(-114 )3=-[(-54 )×(-54 )×(-54 )]=-(-12564 )=12564; (4)(-4)2×(-2)3=16×(-8)=-128. 【对应训练】计算:(1)-(-27 )2;(2)-(-6)3;(3)-(-113 )4;(4)(-22)×(-3)3.解:(1)-(-27 )2=-[(-27 )×(-27 )]=-449; (2)-(-6)3=-[(-6)×(-6)×(-6)]=-(-216)=216;(3)-(-1A13 )4=-[(-43 )×(-43 )×(-43 )×(-43 )]=-25681; (4)(-22)×(-3)3=(-4)×(-27)=108. 醒学生:(1)底数是带分数时可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2)对于例3(4)和对应训练的第(4)问,可将幂看作单独的一个数,先算出幂后再来计算乘法.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方运算,熟悉负数的幂的符号规律,并为后续的混合运算做铺垫.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 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训练.【课堂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乘方?在乘方中,幂、底数、指数分别指的是什么?2.怎样计算一个有理数的乘方?3.有理数的乘方的符号规律是怎样的? 【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 56习题2.3第1,2,7,11,12题.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板书设计2.3 有理数的乘方2.3.1 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1.乘方的意义及相关概念2.有理数乘方的计算3.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从一个科学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具体的例子,逐步引入乘方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乘方与乘法的关系,进而理解乘方运算,同时体会幂、底数、指数之间的关系.接着通过例题和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方的意义,并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掌握乘方运算,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乘方的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工具的意识和能力.然后巩固加强学生对于负数的幂的符号规律的理解,并为后续的混合运算做一点铺垫,整体效果较好.解题大招一利用偶次幂的非负性解决问题(1)一个数的偶次幂和绝对值都是非负数.(2)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都是0.(3)若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为0,则这个数为0.例1(1)若(x-4)2+|y+1|=0,则x的值为4,y的值为-1.(2)如果(a+3)2+|b-2|=0,那么(a+b)2 025=-1.解析:(1)因为(x-4)2+|y+1|=0,(x-4)2是非负数,|y+1|是非负数,所以(x -4)2=|y+1|=0,所以x=4,y=-1.(2)因为(a+3)2+|b-2|=0,(a+3)2是非负数,|b-2|是非负数,所以(a+3)2=|b-2|=0,所以a=-3,b=2.所以(a+b)2 025=[(-3)+2]2 025=(-1)2 025=-1.解题大招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幂与几个特殊值的幂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幂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即-a m=(-a)m(m为奇数);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次幂相等,即a n=(-a)n(n为偶数)几个特殊值的幂①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②1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1;③-1的奇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都是1注意如果一个数的偶次幂是正数,那么这个幂的底数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例2(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有(B)①(-3)3和33;②(-1)4和-14;③23和32;④(-2)3和-23.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2)计算:(-1)2n+(-1)2n+1= 0 (n为正整数).培优点 有理数乘方的应用例 一根1 m 长的铜丝,第一次剪去铜丝的14 ,第二次剪去剩下铜丝的14 ,如此剪下去,第2 025次剪完后剩下铜丝的长度是( CA .(14)2 025m B .(14)2 024m C .(34)2 025m D .(34)2 024m解析:第一次剪去铜丝的14 ,剩下铜丝的长度是1×(1-14 )=34 m ,第二次剪去剩下铜丝的14 ,剩下铜丝的长度是34 ×(1-14 )=(34 )2,……,依次类推,第2 025次剪完后剩下铜丝的长度是(34 )2 025m .故答案为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在小学平方、立方和有理数加减乘除的基础上,本课时
引入有理数的乘方.学生通过探索,理解乘方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这节课承上启下,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必备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且知道a a记作2a,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抽象、归纳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学习数学、与人交流的经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教学任务分析
新版教科书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负数、分数的乘方运算;归纳和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分析
一、感受新知
1.预习新课:(课前完成)
2 认真阅读教材58-59页,思考以下问题:
① 什么是乘方运算?如何表示乘方?
② 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
2.情境引入:观看细胞分裂视频,感受细胞分裂时数量的变化.
在上述变化过程中,细胞均一分为二,细胞数从1个变为2个,2个变为4个,4个变为8个,…依此类推,如果一个细胞分裂10次,那么最终个数怎么计算?怎么简单表示这个算式?
2
2222个n ⨯⨯⨯⨯ 回顾小学相关知识:
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表示为2×2=22 边长为2的正方体体积表示为2×2×2=23
类比得出
22222个n ⨯⨯⨯⨯可以表示为2n
若把边长都换成a ,则依次可表示为,2a 3a n
a
二、 探究新知 探究一:乘方的概念
1.归纳概念
2.明晰概念
(1)填空(抢答):
①47的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②3(6)表示______个_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____;
③51(
)3的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④m x 表示______个________相乘,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n a 指数 底数 幂 2
(2)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独立完成,展台展示):
6×6×6=
2.1×2.1=
(-3)×(-3)×(-3)×(-3)=
21×21×21×21×2
1= (3)你写我读(两两上台展示)
两两合作:每个同学写出三个乘方的算式,交换认读,理解乘方的意义.
探究二:乘方的运算
例1.自学教材例1,模仿计算:可选学生写的比较简单的让全班计算,尽量覆盖多种类型,如果类型单一,教师补充.(备选类型如下)(随机选三位同学上台完成,其余同学作业本上完成)
217(); 32(3)(); 213(
)7
().
例2.计算: 31(2)(); 4
22(); 2
334(). 小组合作讨论,再次学习教材例2,回答以下问题:
①以上运算中,乘方对应的底数分别是什么?
②在运算时易错点是什么?
三、 应用新知
计算:可在学生写的算式中选择较复杂的(类似于例2),教师补充.(备选类型如下)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完成后选择部分展台展示,全班点评)
41(2)(); 322()3
(); 23(3)(); 3
43(); 235()4(); 3265() . 四、 梳理总结(小组讨论后展示,教师补充)
1.收获的数学知识:
2.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易错点:
五、 当堂检测
争当小老师:前五个全对的学生当小老师,和老师一起批改其他同学的.
1.填空:在46()5
中,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表示______个________相乘; 2.计算:215(); 312()4
(); 3233() .
六、 课后练习
必做:1.教材P61随堂练习1
2.教材P60数学理解4
3.自学教材P60-61内容
选做:教材P60联系拓广5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
一、乘方的概念 二、运算
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1. 217() 32(3)() 213()7
()
例2.
23(3)() 运算的关键:找准“指数”和“底数”
搞清乘方运算的意义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1)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底数数 幂
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进行了知识整合.之前学生非负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且知道a a记作2
a,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内容用一个生物中细胞分裂的视频引入课题,让学生体会乘方运算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探索,理解乘方的概念和意义,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方的意义与运算,体会乘方与乘法的关系,体会简洁美.这节课承上启下,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必备知识.
(2)教学目标分析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 通过观察、推理,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符号表示;
2.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针对此目标制订了两个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的学习目标,目标1主要是为目标2作知识、思路铺垫,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方的必要性,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目标2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运用概念进行计算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理解乘方的意义.
(3)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已经历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且知道a a记作2a,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没有把符号放在小括号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只在分子的右上角写上指数;进行运算时搞不清楚乘方的底数和指数分别是什么.(4)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归纳总结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学生的认识基础,围绕问题与活动展开,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与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教学中对教材的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使得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由于背景的不同,认知的差异,乘方的意义对个别学生存在思维上的困难,
因此要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独立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必要时对概念进行类比教学,对易混淆题目的进行对比教学,力争形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