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精神分裂症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精神分裂症辩证分型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大多医家都是以“重阴者癫,重阳者狂”(《难经》)为辨证和分型依据。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医者更多采用了根据阴阳、脏腑、气血病机的不同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以下为198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修改通过的辨证分型标准:1.痰火上扰①躯体症状:大便秘结,溲赤,面红目赤,喜冷饮,舌红或绛,苔黄腻或黄厚,脉滑数有力。
②精神症状:不协调性兴奋,思维联想障碍,矛盾情感,情绪易激惹,注意力涣散。
2.痰湿内阻①躯体症状:心烦失眠,倦怠乏力,纳呆便溏。
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或沉缓。
②精神症状:思维联想障碍,幻觉或妄想,情感淡漠,精神活动迟缓,意志减退或接触不良。
3.气滞血瘀①躯体症状:周身不适,肌肤粗糙,面色晦暗,痛经、经闭、经少色暗或有血块。
舌质紫或瘀暗,少苔,舌下静脉曲张瘀血,脉涩或弦。
②精神症状:行为幼稚或愚蠢,思维破坏,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兴奋躁动。
4.阴虚火旺①躯体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颧红,口干不渴。
舌红无苔,或舌绛苔剥,脉细数。
②精神症状:病情迁延不愈或偶见冲动,幻觉、妄想,情感平淡偶伴激惹,思维联想障碍,孤独退缩。
5.阳虚亏损①躯体症状:面色无华或萎黄,体虚无力,畏寒肢冷,食物不化。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②精神症状:情感淡漠,懒散退缩,思维贫乏或片面妄想,意志减退,寡言少动。
以上各项中躯体症状的第上项为必备症状,并同时具备其他症状中的一项,精神症状诸项中应具备其中3~4项。
若患者症状难以纳人上五型者,可另分型施治。
ic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ICD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的简称。
ICD-10定义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实践标准,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ICD-10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排除诊断等方面。
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为思维、知觉、情感、运动等方面的功能损害。
常见的症状包括:•妄想和幻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幻觉)•思维不连贯、语言混乱、言语贫乏•意志力障碍、情感平淡•社交撤退、自我忽视等以上症状必须至少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在至少一个月内持续存在。
持续时间ICD-10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要求,上述症状必须在至少一个月内持续存在。
同时,必须排除药物和其他物质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导致以上症状的心理和身体原因。
在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症状表现中,必须至少包括以下两种:•妄想•幻觉•言语混乱或思维障碍•情感疏离或平淡•行为紊乱等这些症状,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频率和影响因人而异。
排除诊断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排除其他与上述症状相关的原因。
这包括药物、毒品、酒精、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等。
同时,还必须排除以下疾病:•精神分裂病型障碍•精神分裂病性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癔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只有当这些疾病被排除后,才能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在ICD-10的指导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和排除诊断。
这些细节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在进行诊断时,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病案分析(一)
现病史:陈某一直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 。入院前4月,学校老师忽然发现她变得孤僻起来,不爱 与人交往,经常逃课,上课时要么自言自语,要么忽然大 笑。宿舍同学对她都不错,但她总是莫名其妙地指责别人 说“为什么骂我?”老师觉得不对劲,找她谈话,她却回 答说,班上有男同学喜欢她,女同学在嫉妒她,还有很多 人在议论她,骂她,甚至怀疑有人在水中放毒。
●紧张型 :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表 情淡漠为主要特征。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
时呈木僵状态。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打人、 毁物、逃跑,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此类型一般 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妄想型(偏执型) :青壮年,起病缓慢,早期为敏感多 疑或间伴有听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由于妄想及幻 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 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病程发展较慢,早期尚能正 常工作故不易被发现。常发展至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 行为时才被发现有病。此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大多可痊愈, 只有少部分会遗留性格改变,极少数逐激发展为慢性精神 衰退。
引起医生注意的是,她的叙述似乎是在念剧本里的台 词,且常常添枝加叶,不时还要偷看一下医生的反应。若 医生面露同情之色,就越发起劲,手舞足蹈,开始的忧郁 与不快早就烟消云散了。 医生发现,这位女郎的叙述只 在于引起医生对她的注意和重视,自己却并无深刻的情
感体验。医生向她做了一些解释和保证后,她便欣然离去, 林走还坚持和医生握手,反复说着感激的话。
问题:
1. 病人的病情特点和诊断是什么?
2. 选用什么药物治疗?
3. 在医患沟通和改善社会环境方面我们能做写什么工 作?
病例6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摘要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一、感知觉障碍1、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是常见症状之一,但不是特征性症状。
2、以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有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
3、其它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本体幻觉等。
4、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
言语性幻听:说话声1、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执行指令2、评论性幻听:以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维或行为3、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谈论患者4、争论性幻听:两个以上人在争论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对与否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言语紊乱: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问题,使人难以理解。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言语贫乏、媒介和音韵联想1、思维散漫:思维缺乏固定的指向段落与段落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例如,住院患者写信给领导这样写:“刘处长,领导,你们好,我在这里一切很好,大家都好,希望你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同志们走勤奋的道路,人人都有科学知识,更有理论现代化。
”2、思维破裂:更严重的联想障碍,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3、词的杂拌:(1)词的堆积,词与词之间无联系。
例:他….蛇….汽车;(2)意识清晰——思维破裂;(3)意识不清晰——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象征性思维:把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
例:医生:你为什么打她(另一个病人)?病人:因为她说她的项链是珍珠的。
医生:那有什么关系?病人:我丈夫姓朱。
患者把抹布的“不清洁”(具体的“脏”)与思想上的“错误”(抽象的“脏”)混淆。
5、媒介和音韵联想:借助外界某些本来与自已无联系的事物作为媒介所发生的异常联想例:患者姓“林”,讨厌“板”,57数字,煤气灶。
6、语词新作:自创新词、新字,用图形、符号代替某些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只有患者才能理解。
例:患者认为人的心脏不是位于正中将全部字中的“心”→“忄”思想→忄田忄目7、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逻辑障碍:患者:我的病就是猪(概念外延的紊乱)患者:李某是死人,我把他救活了,所以他要害我。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CCMD-3(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广泛应用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下面将结合CCMD-3的诊断标准来介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1. 思维障碍:患者的思维常常混乱不清,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跳跃或被卡住。
表现为语言紊乱、逻辑混乱等。
2. 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感知异常,常常体验到与现实不符的感觉。
3. 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情绪失控、情感淡漠等问题。
4. 社会功能障碍:患者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明显困难,常导致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社交孤立。
5.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二、精神分裂症的CCMD-3诊断标准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要点:1. 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受控制感或三种以上思维障碍症状。
2. 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阴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语言贫乏或两种以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3. 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1个月。
4.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精神药物所致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症状。
5. 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或自我照顾能力明显下降。
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流程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诊断精神分裂症。
具体的诊断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病症的起病时间、症状表现、病程等信息。
2.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感表达、精神状态等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如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用以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
4. 精神状态检查:包括面谈、病史采集和心理评估等。
四、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意义和应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和行为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和行为精神分裂症,又称为思觉失调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幻觉、妄想以及思维和情感的混乱。
本文将讨论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和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幻觉和妄想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常常出现各种幻觉和妄想。
幻觉是指感知体验的异常,比如听到看不见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人物或物体。
患者可能会与这些幻觉互动,产生对话或被指导行为。
妄想是患者对于错误的信念的坚持,比如被迫害妄想,认为自己受到了他人的迫害。
二、思维和语言紊乱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思维和语言常常呈现出混乱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跳跃式地思考,难以连贯地表达思想。
患者的思维模式和逻辑常常是不连续的,他们的回答可能与问题无关,或者完全没有逻辑。
三、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表达可能异常,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常常呈现出淡漠、情感冷淡或者情绪失控的状态。
患者在面对刺激时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相应的情感反应,或者完全没有情感反应。
四、社交退缩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社交退缩的行为。
他们可能会远离他人,避免与他人交流。
这是因为患者害怕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人的行为和言语存在幻觉性解读,导致对社交环境感到困扰和不安。
五、自我忽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常常忽视个人卫生和外貌的维护。
他们可能无意识地放弃个人形象的关注,如不修边幅、不洗澡、不更换衣物等。
这种自我忽视的行为可能与患者专注于内心幻觉与妄想世界有关。
六、行为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可能存在多种异常表现。
他们可能会反复重复某一行为,如不断重复走同样的路线或者做同样的动作。
有时候,他们也可能因幻觉或妄想的指示而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如自言自语、扭曲的面部表情等。
七、注意力困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常常受干扰,他们可能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某一项任务,或者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困难可能导致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下降,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总结: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和行为包括幻觉和妄想、思维和语言紊乱、情感障碍、社交退缩、自我忽视、行为异常以及注意力困难。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共8张PPT)
精神分裂症
临床常见类型及特征
第1页,共8页。
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类型
① 偏执型
② 青春型
③ 单纯型
④ 紧张型
⑤ 其它型
第2页,共8页。
1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起病年龄较其它各型为晚。
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
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
第3页,共8页。
第7页,共8页。
谢谢观看!
第8页,共8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 本型也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 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
• 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 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
第4页,共8页。
3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
多数青少年时期起病,起病缓慢,
持续进行 表现为: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等
精神分裂症名词解释
精神分裂症名词解释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丧失。
下面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混乱、幻觉、妄想以及情感和行为的紊乱。
这些症状会明显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2. 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阴性症状指的是表现为社交退缩、情感平淡、语言贫乏等缺失型症状。
患者可能会缺乏动机、兴趣和冲动,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麻木和迟钝。
3. 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阳性症状特指与正常人群不同的、显著增加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这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以及听觉或视觉幻听等。
4. 幻觉(Hallucination):幻觉是一种非真实的感知经验,即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知到了并不存在的事物。
其中,听觉幻听是最常见的幻觉类型,患者会听到不存在的声音。
5. 妄想(Delusion):妄想是一种错误的信念或观念,即患者坚信某种虚构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尽管没有任何证据或逻辑支持。
常见的妄想类型包括被迫思维、被控制妄想和嫉妒妄想等。
6. 思维混乱(Thought Disorder):思维混乱是指患者的思维过程中缺乏逻辑性、连贯性和结构性。
患者的言语可能难以理解,由于思维跳跃、语言紊乱或意识混浊等因素。
7. 精神病性综合征(Psychotic Syndrome):精神病性综合征指的是一组精神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以及演绎和情感影响的紊乱。
8. 基因遗传(Genetic Inheritance):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
患有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比一般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9. 药物治疗(Pharmacotherapy):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及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有附加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性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20.1偏执型分裂症[F20.0]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0.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20.3紧张型分裂症[F20.2]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20.4单纯型分裂症[F20.6][附加诊断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3、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少年,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病程多迁延,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发病与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生物因素有关。
治疗不及时、不得当可发展为慢性精神衰退而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劳动。
【诊断提示】1.症状提示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及情感障碍。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等病态联想。
(2)妄想: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荒诞离奇,变化不定。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错觉、幻觉或情感因素基础上的多种表现,部分是原发性妄想的演变。
(3)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自制力缺乏或不安全感。
(4)幻听:评议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所听到的语言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5)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或怪异愚蠢行为,或作态表现自己,但无明确目的。
(6)意志减退:显著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7)有被动或被控制体验,或有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以为别人在控制自己和危害自己。
(8)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表现为多疑、敏感、乖僻。
2.病情严重程度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
(1)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2)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3)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和交往。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
4.鉴别诊断排除上述症状并非由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5.辅助检查CT、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临床分型】1.偏执型最多见。
多在25-40岁发病,起病较缓慢,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幻觉。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
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
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
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
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三、精神分裂症食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1、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1.1、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或中年,起病缓慢,发病以后相对较长时间内,患者可以保留部分社会功能,较少出现精神衰退,预后较好。
主要症状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常见。
患者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和相应的情感和行为障碍等。
1.2、青春型:发病多见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
主要症状为:言语零乱,内容荒谬离奇,有思维散漫或思维破裂;情感反应喜怒无常,变幻莫测,或情感肤浅、不协调;行为愚蠢、幼稚、奇特,常有兴奋性冲动行为或作态,部分患者出现暴饮暴食、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等。
可伴有片断、杂乱的幻觉、妄想。
本型发展较快,治疗较易缓解,但常常复发。
1.3、紧张型: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起病较快,部分患者缓解也较快,较少产生精神衰退,预后相对较好。
2、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
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
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一、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为思维紊乱、感知异常、情感低落以及社交功能障碍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特点,精神分裂症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
二、分型1. 基础型(简单型)基础型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表现为慢性起病、缓慢发展的临床过程。
其主要特征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语言贫乏以及社交障碍。
这些患者通常表现为自我封闭,无法表达其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丧失了对社交关系的兴趣。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2. 急性起病型急性起病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和剧烈。
他们会突然出现明显的思维紊乱、妄想幻觉、情感不稳定等症状。
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的行为倾向,因此需要紧急治疗。
针对急性起病型精神分裂症,通常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睡眠药物的治疗,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
3. 紧张-退缩型紧张-退缩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对环境的过度敏感,担心被他人伤害。
他们往往害怕与他人接触,退缩到自己的世界中,避免与他人交流。
这些患者常常有妄想、幻觉,不相信别人的善意,认为自己受到了阴谋的困扰。
治疗方面,既要采用药物治疗,也要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 弥漫型弥漫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类型,患者表现为广泛的精神症状,涉及到思维、情感、行为的多个方面。
患者往往表现为情感不稳定、冷漠、易激惹、紧张不安、好斗等。
治疗这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了能缓解精神症状外,还对情感和认知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感知、思维及情感的异常。
对于医生来说,正确诊断精神分裂症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ICD-10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杂乱等。
幻觉可以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或触觉幻觉。
妄想是对于现实情况的错误判断,例如被人迫害、被控制等。
思维杂乱表现为思维的不连贯、跳跃性和混乱性。
2.消极症状: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社会退缩等。
思维贫乏表现为思维速度慢、语言贫乏、话语贫乏等。
情感淡漠则表现为对于感情的减少或缺乏。
社会退缩是指患者对社交活动的兴趣和能力的丧失。
3.认知症状:包括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损害、认知柔韧性下降等。
患者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保持关注。
他们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丧失和执行功能减退。
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除了以上主要症状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类似症状,并要求这些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
DSM-5诊断标准另一个常用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阳性症状:与ICD-10的描述类似,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杂乱等。
2.消极症状:与ICD-10的描述类似,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社会退缩等。
3.运动症状:包括异常运动(如僵直、震颤)、运动减少、姿势不稳等。
4.认知症状:与ICD-10的描述类似,包括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损害、认知柔韧性下降等。
5.症状持续时间:至少需要满足上述症状中的一个,且症状持续时间大于1个月。
与ICD-10不同的是,DSM-5明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分裂样型、不分裂样型、混合型等。
icd10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分裂症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持续或反复出现至少两种以下主要症状:
- 妄想症状(如妄想、妄想观念或妄想行为);
- 幻觉症状(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幻觉);
- 心智紊乱或弥散的思维,表现为语言混乱或言语中断;
- 明显不合理或不连贯的言语;
- 强烈的扑倒与较常见的异常行为。
2. 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
- 持续性、冷漠无动于衷;
- 明显担心、紧张;
- 奇怪的行为;
- 听觉幻觉的存在;
- 性格改变。
3. 排除有关全身性或脑部疾病、癔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的病因所致的症状。
4. 如果有其他诊断,例如心境障碍、广泛性社交恐惧症等,并肩罗列在主要诊断之后。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只是简要概述的ICD-10关于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不代表完整的诊断过程,具体的诊断还需由专业的医生或精神科专家根据详细的病史、症状描述和实际观察进行综合评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研究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
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类型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类型及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检查,均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结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临床分期;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schizophrenia),其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仍是未完全澄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
现抽选我院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
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1.4±2.3)岁。
2临床分型及表现2.1单纯型此类型患者发病多为青少年,起病缓慢,发病原因不明,最初不易被人觉察。
早期出现头痛、头昏、失眠、疲乏、记忆力不好,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随后人格改变,孤僻、懒散,不与人交往,睡大觉,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修边幅,情感淡漠,不遵守劳动纪律,无故旷工、旷课,有时无目的出走,幻觉妄想极为罕见,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2.2青春型此类型患者起病急骤,很快达高潮。
主要表现为思维破裂或思维不连贯,有时喃喃自语,思维内容荒谬,有片断妄想,零乱不固定,令人难以理解,离奇,有丰富的幻觉。
情感反应喜怒无常,变化多端,表情做作,动作无意义,打手势,扮鬼脸,行为幼稚,愚蠢,不爱清洁。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金标准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金标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病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扰乱和情感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金标准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依据是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和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这两个诊断标准涵盖了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和标准,确保了一致和准确的诊断。
根据DSM-5和ICD-10,以下是一些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金标准参考内容:1. 症状持续时间:精神分裂症的标准要求至少在连续1个月内出现一种或多种症状,其中包括幻觉、妄想或混乱的语言和行为。
这些症状应该是活动性的,即使在短暂缺乏明显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仍持续存在。
2. 阴性症状:除了幻觉、妄想和混乱的语言和行动外,精神分裂症还包括阴性症状,如情感变得迟钝、社交退缩、意志力丧失和认知功能减退。
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的正常功能受损。
3. 幻觉和妄想: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幻觉和妄想。
幻觉是对不存在的感觉的错误感知,例如听到或看到不存在的声音或影像。
妄想是固定、错误的信念,不被他人所接受或与患者文化和背景不相符合,并且不能通过论证或说服改变。
4. 思维扰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模式常常杂乱无序,难以理解。
他们可能会在言语中跳跃、使用不相关的词汇或语言模式、遭受思维阻滞或思维奔逸。
思维扰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诊断标准。
5. 消极症状:阴性症状包括情感变得迟钝、言语和肢体表达减少、社交活动减少、情感麻木和内化。
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的正常功能受损。
此外,DSM-5还强调了症状对患者社交和职业功能的影响:症状应导致社交、工作或日常生活功能的明显损害,以便确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原因,如其他精神障碍、药物滥用或药物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躯体疾病等。
此外,诊断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病史、家族史、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总之,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金标准是基于DSM-5和ICD-10的诊断标准,要求患者至少在连续1个月内出现幻觉、妄想或思维扰乱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导致社交、工作或日常生活功能的明显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 无法归入前述分型 • 具有一种以上的亚型特点 • 目前有增多趋势,可能与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
• 阳性症状
– 精神功能的异常或 亢进
– 包括幻觉、妄想、 明显的思维形式障 碍、反复的行为紊 乱和失控
• 阴性症状
– 精神功能的减退或 缺失
– 包括情感平淡、言 语贫乏、意志缺乏、 无快感体验、注意 障碍
– 常表现为: 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矛盾情感等
临床表现:充分发展阶段(3)
• 特征性症状——意志行为障碍
– 意志缺乏 – 意向倒错 – 矛盾意向
临床表现:充分发展阶段(4)
• 附加常见症状
– 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言语性幻听常见 – 妄想:最常见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特点如下
• 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 • 泛化或具有特殊意义 • 患者常不愿暴露
临床表现:疾病后期
• 病程为持续进展或间歇发作 • 部分病人最终衰退,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
现
– 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
• 有些病人则病情好转、残留个别症状 • 有些病人病情控制稳定后可出现抑郁状态
临床诊断分型
便于诊断、便于治疗 并非病因上的分型
临床类型
• 偏执型——“疑” • 青春型——“乱” • 紧张型——“呆” • 单纯型——“懒”
• 精神症状及其特点的确认是关键 • 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更需要排除法和纵向观
察
诊断标准
• 症状标准:9项中至少2项 •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
重 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 病程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 •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及精神活性物质所
致 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充分发展阶段(1)
•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性症状——思维联想障碍
– 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 常表现为:
思维松散、破裂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云集 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 辩性思维、思维贫乏
临床表现:充分发展阶段(2)
• 特征性症状——情感障碍
– 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 激不配合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 多发于青、中年 • 多急性起病 • 病程多呈发作性 •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 预后最好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 青少年起病 • 起病隐袭 • 缓慢发展,逐渐趋向精神衰退 • 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
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
• 从无明显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 预后最差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最为常见 • 起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 • 起病较缓慢 • 以妄想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幻觉 • 病程进展较缓慢 • 疗效相对较好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 青春期起病,15-25岁 • 起病形式多为急性或亚急性 • 以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表现 • 妄想和幻觉多呈片断性 • 预后欠佳
– 被动体验 – 紧张综合征: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
四A症状
• E. Bleuler提出
– 联想障碍(Association) – 情感障碍(Affection) – 矛盾意向(Ambivalence) – 内向性 (Autism)
无论患者以何种怪异、离奇或者不可理解、难 以琢磨的姿态或现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其核心 或根本的症状无外乎上述四A症状的本质。
• 急性起病者
– 突然兴奋、冲动,行为反常 – 可伴有意识障碍,尤其心因下起病者
• 亚急性起病者
– 情感症状、强迫症状、妄想
临床表现:早期阶段(2)
• 慢性起病者
– 性格改变:冷淡、疏远、敌意、少语、懒 散、多疑、恐惧等
– 类神经官能症症状:躯体不适、失眠、易 疲劳、强迫、刻板、情绪不稳,人格解体 等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分 型
多巴胺与5-羟色胺
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 病
阳性症状
症
阴性症状
状 严
认知缺陷
重
度
-4 -2 0 2 4 6 8 10
精神分裂症病程模式图
诊断时间 (年)
临床表现:起病形式
• 急性:2周以内 • 亚急性:2周— 3个月 • 慢性:3个月以上,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早期阶段(1)
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
• I 型分裂症
– 以阳性症状为特征 – 药物疗效好 – 无认知改变 – 预后良好 – 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
能亢进
• II 型分裂症
– 以阴性症状为主 – 药物疗效差 – 伴认知损害 – 预后差 – 有额叶脑萎缩 – 多巴胺功能没有特殊改
变
诊断要点
• 诊断基础是
– 详细的病史采集 – 认真的精神检查 – 密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