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解题归纳

合集下载

地理综合题之各种整体性题汇总

地理综合题之各种整体性题汇总

地理综合题之各种整体性题汇总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地区由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成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在森林火灾和滥砍盗伐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趋于年轻化和碎片化。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趋于年轻化和碎片化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下面左图为甲岛屿位置图,右图为拍摄者在该岛某处近距离下蹲拍摄的树木景观图。

岛上的土著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

为了寻找食物,他们不停地迁徙,不得不乘坐简陋的独木舟出行,但无论昼夜他们都保留着火种(甚至在独木舟里)。

(1指出该岛上树木的形态特点,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分析原因。

3.甲图中的瓜迪亚纳河,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乙图中的刚果河,源于周边高原,流经刚果盆地,在入海口附近下切形成多道瀑布注入几内亚湾,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丙图为乙图中沿AB线所做地形及地质剖面。

(1)比较C和D地的地形差异;和D处相比,刚果河没有在入海口附近形成相似地貌,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其原因。

(2)分析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

(3)坦葛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与维多利亚湖相比较,二者形成原因有何不同?坦葛尼喀湖的面积变动趋势如何?(4)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周围的影响。

4.材料一:张家界市黄龙洞地区大约1.8亿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可溶性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地层,直到6500万年前地壳抬升,然后经岩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今日奇观:山雄峡峻,溶洞众多,其中有规模宏大的黄龙洞。

黄龙洞分为泥滩和水洞,一共四楼,洞里有洞,洞里有河,溶洞内石笋、石柱、石钟乳等随处可见。

高中地理常考题型、解题思路汇总(附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常考题型、解题思路汇总(附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常考题型、解题思路汇总(附答题技巧)高考,用十八年准备,再有一辈子回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高考地理相关知识点:高中地理常考题型+解题思路汇总(附答题技巧)内容较多,这里不能全部上传;领取完整电子版:点击我的头像加关注——转发本文——私信“地理常考模型”——即可免费领一份(记得加关注哦,避免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我~)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高考地理过程类问题的分析

高考地理过程类问题的分析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C.持续侵蚀
B.先侵蚀、后淤积
D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B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2).空间图像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1).时间图像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该组试题呈现了以时间为顺序的外力作用过程 ,我们必须紧紧地抓住 时间这条主线,根据时间变化的各阶段状态来分析整个地理过程。
[2015·全国卷Ⅰ] 图4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 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 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 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 题。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 的影响。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故某一 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R河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 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 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 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例1】试从海陆热力性质的角度,分析地中海对沿岸地区气候 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气候的成因与分布 等知识,核心知识是热力环流的成因。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 中海冬季气温较周围陆地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会加强西风的 势力;夏季相反,地中海会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势力。
【答案】冬季,地中海的气温周围陆地上的气温高,形成一个局 部低压,对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有增强作用,使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 ;夏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低,气压高,对(亚速 尔)高压有加强作用,使沿岸地区晴热少雨。

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解题归纳

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解题归纳

1命题特点【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1.自然地理部分(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命题规律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1.特征问题;2.成因问题;3.分布规律;4.评价问题:5.判断问题;6.区位问题。

★分析方法和技巧:一、明确答题方向(一)特征描述。

一个区域最起码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和评价。

2.地形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3.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5.自然景观及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6、自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评价。

7.自然灾害种类及成因分析及防减灾措施。

8.生态问题及原因及措施等方面问题。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要回答的是:1.人口增长状况特征描述、成因分析、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原因、城市发展变化及条件分析、城市化水平评价及解决措施。

3.农业类型、农业发展区位分析(变化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条件分析。

4,工业区位分析及产业转移的成因分析和影响。

5交通区位分析及交通方式选择与评价。

6.商业贸易的条件分析。

7.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及旅游资源类型及价值、旅游安全措施、旅游业的影响等。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一一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一一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一一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1.自然环境特点一一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围绕“气候一一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高中地理说题--全国二卷

高中地理说题--全国二卷

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内力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
的原因。(6分)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
外力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4分)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
分)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
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
因。(6分) 板块运动与宏观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地貌(地理原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横断山区的区域 背景知识、板块 的分布(事实性知识/
断裂带 岩石破碎
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考点】: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考点与解题过程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
试题价值
2.人文地理部分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 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试题价值
重视地理过程性分析综合题解题归纳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技巧及答案题模板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技巧及答案题模板
5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
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析 评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价 分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析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 A..,以 A 比 B... 较 意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微专题透析|水体补给过程——高考命题最常涉及、最能展示综合思维的微专题

微专题透析|水体补给过程——高考命题最常涉及、最能展示综合思维的微专题

微专题透析|水体补给过程青岛第68中学刘培军【知识回顾】1.地理过程的描述方法:(1)从时段划分,不同地理过程的驱动力分析、不同地理过程的标志性特征的辨识、不同地理过程的地理意义的分析与概括等角度,观察与思考具体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演变过程相关问题。

(2)驱动力分析:需要理清驱动力的类型、大小、变化和系统对驱动力的响应,以及功能输出的类型、强弱和趋势。

(3)按“输入(组分、驱动力)一—作用(运动、过程和存储变化)——输出(结果与后果)”的思路分析。

——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讲座摘要2.主要水体运动过程(1)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2)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高考题组】一、选择题(2019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 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1~3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3.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2019新课标Ⅰ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5.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一、考点梳理1.自然地理部分(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解答地理综合题要掌握技巧

解答地理综合题要掌握技巧
理 及 解 题 方 法 ,这 就 只 起 了 强 化 记 忆 的 作 用 。 而 开 放 题 教 学 的 课 堂 总 结 应 作 为 画 龙 点 睛 的 环 节 .让 学 生 比 一 比
发展 、演变过程 ,而不是寻找一个简单的答案。③示范
能否 取得高分 的关键 。

掌 握 的知 识 ,结 合 每道 题 的分值 进 行合 理 作答 。切忌 没
看 清 试 题 ,没 弄 懂 题 目就 急 着 下 定 论 。 因 此 , 必 须 认 真

审 清 题 千 。有 效 作 答
认 真 审题是 解题 的第一 步 。但 学 生在 做题 时 普遍 存 在重 解题 、轻 审题 的现 象 ,因为 综合 题 往 往 图文材 料 篇 幅很 长 ,而 问题 篇 幅较 短 ,造成 一些 学 生在 做 题 时匆 匆 浏览 题 目便 急 于下 笔 ,结果 是 “ 失之 毫 厘 ,差之 千 里 ” , 因审 题不 清而 导致 失分 的现 象 时有 发生 。殊 不 知 .材 料 是 命 题者 经过精 心筛 选 提供 给考 生 的资 料 ,其 中隐 含 了 很 多答题 必 不可 少 的信息 。因此 ,应 提醒 学 生在 做 题时
于 增进 学 习 。② 过 程性 原则 。过 程性 原 则 ,就是 要 求教
师 在 教 学 中 通 过 数 学 思 维 过 程 的 暴 露 和 问 题 的 解 决 过 程 来 启 发 、 引 导 学 生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感 受 、体 验 知 识 的 产 生 、
索性 越俎 代疱 ,匆 匆在 最 后阶段 总 结本 节课 的定 义 、定
时 ,考生 可 根 据题 目的 分值 、答 题 卷 所 留空 白的 大小 .
性 。 一 节 课 上 不 能 完 成 的 问 题 ,也 可 安 排 到 课 后 完 成 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与解题思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与解题思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与解题思路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2021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2021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 因。(6分)
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
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 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参考答案: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
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
第(1)问失分可能在于学生对内 力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的形成过程 理解不清。不会具体描述印度洋板 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只能模式化回 答板块挤压碰撞之类的表述。因为 湘教版教材对于该部分的内容描述 的是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 重在内力作用结果的表述。教师在 讲板块运动时,过程性也没讲这么 具体。
过程性描述
第37(3)题要注意“金沙 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 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 布一致”这一重要信息。 岩层发生断层,金矿就比 较容易在断层面出露;加 上河流侵蚀下切,出露的 空间范围又增大。
第37(4)题侧重考 查外力作用过程。要 注意从风化作用、侵 蚀作用、搬运作用和 沉积作用等方面去描 述。
三、可能失分的原因
云南丽江附近的 金沙江河段,因为出 金沙,所以自古就被 称为金沙江。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 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 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 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 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的原因。(4分)
纽的建设,预测长江河口未来的变化趋势,并 说明依据。(6 分)
长江口地貌随时间变化:
前世
今生
(2 )推断长江河口崇明岛等 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 明理由。(6 分) (4 )随着全球变暖和长江一 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 预测长江河口未来的变化趋 势,并说明依据。(6 分)

形成过程类综合题地答题方法

形成过程类综合题地答题方法

形成过程类综合题的答题方法3.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是南北狭长的山国,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 西海岸多峡湾地貌,海岸线曲折, 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图示意甲半岛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2)说明挪威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6分) (2)冰川侵蚀形成谷地,(2分)之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 (2分)(2)乙地地貌类型为 _______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8分)(2)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 卜 一Fom4.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分)多优良港口。

(2分)谷地下部北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5. (28分)下图为非洲东部某国家地理状况略图。

该国有许多高大的熄火山,湖泊多而较小。

经济以农牧 业为主,较为落后。

首都的气候条件优越,许多国际会议都在此召开,被誉为“非洲的会议之都”(2)说明A 湖泊的形成过程。

(8分)(2)A 湖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张裂导致地壳下陷,地表形成谷地(洼地) ;(6分)地表(雨) 水(向低处)汇聚,形成湖泊。

(2分)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哈密地区,呈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北部即天山 南坡为洪积倾斜平原; 东部和西部是丘陵和戈壁, 南部为库木塔格沙漠, 古称莫贺延磧;中部为地势平缓、 土地肥沃的洪积平原。

盆地内有很多距今约3000年前的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

图为“哈密盆地古城堡、古墓群和现代城镇分布及附近地貌景 观图”。

(1)描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1)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 (2分)后经地壳抬升,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

(2分)号ftf]屋 冲fl祇年X1I国界 河谎 等Ait f 采)7. (28分)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过程性描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 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答案:
受到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处于从青藏高原 (我国地势一级阶梯)向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 动活跃。
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 断裂发育。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第(2)问失分可能学生没有把第1问 宏观内力作用的思路,与第2问微观的 外力作用相结合。学生可以想到外力 侵蚀,但结合不到第一问中内力使岩 石破碎的结论。在河流发育上平时我 们的教学总是强调地形地势,我国地 势西高东低,大江必然东去。
3.本组试题高考四项能力指向十 分清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板块碰 撞挤压
地形隆起, 河流发育,
岩层断裂
侵蚀下切
流水搬 运磨蚀
金矿石风化 崩解
金矿 出露
流速下降, 沙金沉积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第37(4)题侧重考 查外力作用过程。要 注意从风化作用、侵 蚀作用、搬运作用和 沉积作用等方面去描 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三、可能失分的原因
第(1)问失分可能在于学生对内 力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的形成过程 理解不清。不会具体描述印度洋板 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只能模式化回 答板块挤压碰撞之类的表述。因为 湘教版教材对于该部分的内容描述 的是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 重在内力作用结果的表述。教师在 讲板块运动时,过程性也没讲这么 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解题归纳
1、命题特点
【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
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1.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
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
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
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
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答题思路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第二步,调用相关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

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

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

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言,不能把简单题写成小作文。

3答题模板与典例分析
【模板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

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题】(2014·北京卷)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北京晨报2019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
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答案】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模板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
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