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 特殊三角形教材分析 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全等定理
- SAS全等定理
- ASA全等定理
- AAS全等定理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底边中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
5.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底乘高除以二
-海伦公式
6.三角形的应用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在成果分享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还不够确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在三角形相关计算中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重要知识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应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SSS、SAS、ASA、AAS全等定理,并能应用于几何证明和问题解决。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底边中线相等的性质,掌握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判定方法。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材分析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这些性质。

本节课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断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两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两个部分。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三角形知识,但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和实物模型。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殊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三角形》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课时安排
1.三角形的边2课时
2.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2课时Leabharlann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课时
说明
单元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与关键
难点重点
1、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2、会灵活运用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学段及学科初中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
单元名称
《三角形》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单元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高、重心), 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采用拼接的方法;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采用画图的方法;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采用计算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说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研究几何问题有多种方法,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学会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边
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三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
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外角
第五课时: 多边形
第六课时: 多边形的内角和
……
说明
单元复习2课时
学法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 采用拼接的方法;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采用画图的方法;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 采用计算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 适当地进行说理, 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研究几何问题有多种方法,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 学会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 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能应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对直角三角形进行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几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判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
3.小组合作题要求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形成高质量的讨论报告或研究报告。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为切入点,如三角板、三角形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三角形是什么?(2)三角形有哪些基本性质?(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
3.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自行车架等,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探究三角形美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将从直观感知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然而,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尚需进一步培养和引导。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类型的三角形,具有独特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判定等基础知识,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和判定方法与普通三角形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学生能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等边三角形性质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图片等教学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两个部分。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判断特殊的三角形,并掌握其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题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和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积极思考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教学素材:PPT、教学案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判断的?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他们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巩固他们对于这些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3.3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3.3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3.3 等腰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三角形》的一个小节,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等腰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让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2)让学生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测量其角度,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3)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展示成果。

3.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材解析
2、在研究三边关系时,等腰三角形比较 特殊,既分情况讨论,还要遵循三边 长度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这就是验 证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养成逆向思维 的习惯。
八 中考考点
• (2011山东菏泽,3,3分)一次数学活动课上,
小聪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 等于
• A.30° B.45° C.60° D.75° 45°
• (2011山东济宁,3,3分)若一个

• 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7︰4,
30°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 (2011江苏连云港,5,3分)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 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 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3、注重直观操作与说理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有 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如推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应该让学生从一个顶点引对角线,而后说明内 角和公式。
4、镶嵌作为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
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 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
七 教材的挖掘开发
1、n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推理过程可 以让学生标记已经数过的对角线,从而 找出数重的边。这与后面的单循环、双 循环赛制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 说教材地位
《三角形》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 内容来看这是一章典型的归纳推理型新授课,包括几个重 要概念和关系定理: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边关系、推理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认识多边形的对角线、推理证明 内角和公式、外角和360°。三角形应用几乎遍及初中几 何的所有章节,本章综合的将三角形的内角和证明出来, 而且将三边关系引导出来,因此章节名称叫与三角形有关 的边、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由此研究与四边形、五边形乃 至n边形有关的边和角。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本章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元素(一边或一锐角),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2,使学生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一个固定值。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正弦的概念。

2,难点:正弦的概念。

3,关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如果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它的直角边是什么斜边是什么这个直角三角形可用什么记号来表示二、新授1,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一页上的插图和引例,然后回答问题:(1)这个有关测量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有一个重要的测量点不可能到达)(2)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其图形是什么图形(直角三角形)(3)显然本例不能用勾股定理求解,那么能不能根据已知条件,在地面上或纸上画出另一个与它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在这个全等图形上进行测量(不一定能,因为斜边即水管的长度是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做就需要较大面积的平地或纸张,再说画图也不方便。

)(4)这个实际问题可归结为怎样的数学问题(在Rt△ABC中,已知锐角A和斜边求∠A的对边BC。

)但由于∠A不一定是特殊角,难以运用学过的定理来证明BC的长度,因此考虑能否通过式子变形和计算来求得BC的值。

2,在RT△ABC中,∠C=900,∠A=300,不管三角尺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1/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的对边BC的长。

类似地,在所有等腰的那块三角尺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的对边/斜边=BC/AB=BC/=1/=/2 这就是说,当∠A=45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等于/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的对边BC的长。

那么,当锐角A取其他固定值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能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呢(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仍是一个固定值。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本章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使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三种特殊的三角形。

这一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熟悉的内容,又有新的挑战。

本章内容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特殊三角形的性质,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适当简化讲解,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需要耐心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数学学习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特殊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如两边相等,两角相等),并上台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吗?”、“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4.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三角形的变化过程,如三角形的大小、形状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5.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实践与应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房屋设计、道路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学习兴趣。
2.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如三角形的建筑物、三角形的家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2.学会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为依托,旨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提炼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材分析课件(43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材分析课件(43张)
分成周长差为4cm的两个三角形,求△ABC各边的长.

* 20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中线 ------等积三角形剖分问题
三等分
……

* 21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中线 ------等积三角形剖分问题
一、课程学习目标:
新的学习目标
• 3.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 4.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 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 锐角互余。掌握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二、本章在中考中的要求:
•1.基本要求: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 角形的稳定性;会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及三边关系;会画三 角形的主要线段;知道三角形的重心.了解多边 形及正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 角和公式;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掌握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五、重点、难点及四基:
• 3.基础知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有关 的角,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多边形的内角 和与外角和公式.
• 4.基本技能: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 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会画出任意三角形 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会证明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及推论,能灵活运用三角形的边 与角知识进行线段、角度的计算。
3.由邻补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外角的性 质定理.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 33
11.2.2三角形的外角 例1.已知: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证明:∠BAC>∠B.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七章《三角形》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七章《三角形》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七章《三角形》教材分析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教科书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例如,在了解三角形的高的基础上,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又如,在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基础上,了解这个结论成立的道理.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各种特殊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知识.以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为基础,本章接着介绍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内角和都可由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推广而来.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因而常常将多边形分为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研究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就是利用上述方法,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到的.将多边形的有关内容与三角形的有关内容紧接安排,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镶嵌作为课题学习的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学习这个内容要用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二)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4、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二、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7.4 课题学习镶嵌1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三、本章编写特点:(一)与原教材的对比:“三角形”这一章的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这与以往的内容安排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教材,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属于不同年级.而新的结构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三角形的内容与原教科书相比,在内容安排上有较大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材教法分析(二)V2(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材教法分析(二)V2(新)

A B
l
已知如图,点A和点B,试在直线l上找一点P, 使△PAB为等腰三角形.问:这样的点P有几 个?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轴对称观点下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研究几何问题 的全过程 3.关于“三线合一”的证明: 实质上是要证明三个命题,重要的是,要引导学 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出三个命题,已知什么,求证什 么.
(2)几何作图的基本内容 《周髀算经》记载了古代人们在平面上作几何图形的方法
“万物周而圆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或毁方而圆,或破 圆而为方.方中为圆者谓之圆方,圆中为方者,谓之方圆 也.”“方圆”所指圆的内接正方形,而“圆方”指圆的内接正 方形.《九章算术》说道:“凡物类形象,不圆则方.”可见古 人承认了正方形的存在,即认定在给定的线段上可以作正方 形.而且在《墨经》里记载着正方形的作法和定义,经译为“方 是边和角皆四正之形;方以用矩画四直线相交而成四直角故”; 前一句话对正方形下了定义,“四正之形”所指的应是四个角都 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后一句阐释了作法:以矩为准,作四条 相交直线,即正方形.同样的道理,还有一种说法“方之为形, 四边相等,四角相等;矩者为之器也,以矩画方,其线相交,则 成方形”.《九章算术》还记载了正六边形的简便作法:“圆中 容六弧之一面.与圆径之半,其数相等.”这是我国出现多边形 作法的最早记载,是传统割圆术的产物。
法国:奥雷斯姆、笛卡尔、费马
提出曲线的两个
曲率、“从直线
古希腊:泰勒斯、欧几里德、
外一点可以引不
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尤多
现代几何 止一条直线平行
拉斯、柏拉图、阿基米德、
解析几何
于已知直线”、
阿波罗尼奥斯 中国:赵爽、刘徽、祖冲之 欧洲:奥尔贝蒂、德沙格、 帕斯卡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内容:《三角形的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等。

学生通过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中分辩出三角形。

例题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着重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

抽象出概念。

例题2:着重于三角形的重要特*是“稳定*”,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它可以让学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用权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

(四)、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

二、说教法(一)、情境教学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方法,从而将问题的解决和方法融为一体,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作讨论法。

在动手*作,讨论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即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

学生动手、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它包括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练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三角形还具有稳定*等知识,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新的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面积等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本章教学目标
等腰三角形部分: 直角三角形部分: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
(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C
A
D
B
§ 2.5 直角三角形(建议2课时)
第二课时 (4)例3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 应用.先应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讲解.
例3 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
角为30°的斜坡,从A滑行至B,已知
AB=200m,问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
降了多少m?
B
A
30° C
分析:如图,作AC⊥BC于C,这样问题就归结为求直角边AC的长.由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AB=200m,可得斜 边上的中线CD等于100m, 添上中线CD后,就构成含已知线段和所求 线段的新三角形,由此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着重让学生亲自探索、理解,让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过程,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 探索中理清脉络,概括小结知识要点。
二、本章各节教学说明和建议
§2.1 等腰三角形-------------1课时
§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课时
三、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 本章已经要求学生完整地书写推理过程,教学中要较细致地做 好推理及其表述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 书写,要求学生写推理过程的题,要严格控制难度,一般不要超过 《标准》所列的12个定理的证明难度。但本章中有两个地方出现了 辅助线(P28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P38 例3的求滑雪运动员的 垂直下降高度),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 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
§2.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建议1课时)
(1)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 形全等说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B
B
A
C
A
1
B’
(A’)
2 C (C’)
A’
C’
(B’)
1290 B,C,B' 在同一直线上.
§2.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建议1课时)
(2)课本中例题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方法说明角平分线的另一个性质。 (即: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5 直角三角形(建议2课时)
第二课时
【合作学习】 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作出 斜边上的中线,并利用圆规比较中线与斜边的一 半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再画几个直角三角形 试一试,你的发现相同吗?
【作业题5】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
中线,且CD 说明理由.
1 2
AB
△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请
§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课时
§2.4 等边三角形-------------1课时
§2.5 直角三角形-------------1课时
§2.5 探索勾股定理-----------1课时
§2.5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课时
复习、评价2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
合计
8课时
§2.1 等腰三角形(建议1课时)
例2.已知线段a,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
△ABC,使BC=a,BC边上的高为h.
a
根据已知条件作等腰三角形,为分散难点,可
作如下分析:
h
(1)从已知底边BC=a和底边BC上的高为h出发要作
出等腰△ ABC,关键是作出顶角的顶点A,等腰
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在哪里?
A
(2)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A在底边BC的
中垂线上.
BD
C
(3)因此,先作BC,再作BC的垂直平分线L交BC于 点D,然后在L上截取DA=h,连结AB,AC就得到所求 作的等腰角形.
§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建议1课时)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2、例1直接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例2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3)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 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4)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5)会说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要求加强方面
1.等腰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索 2.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探索 3.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 4.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索 5.勾股定理探索过程的体验
§2.6 探索勾股定理(建议2课时)
(3)通过学生操作发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逆定理只要 求学生熟悉,会运用即可。
本节教材较大的篇幅设计了勾股定理的探索,以 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明确作为一个方法,教学时教师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可设计一 些话题让学生去研究:勾股定理证法介绍;勾股定理 的历史;勾股定理的应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德清县第四中学 叶敏华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一、本章教材总体分析
(一)本章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从知识结构讲,本章内容是在全等三角形的初 步知识及轴对称图形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特殊的三 角形,为以后学习特殊四边形打下伏笔.新教材编 排体现了由直观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充分体现 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和体系 性,也为进一步完善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圆的轴对 称性奠定了基础。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óu)躇(chú)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3、淡化几何定理的证明格式,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 境来加深定理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建议1课时)
1.由于上节课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对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不会觉得难以理解.
2、课堂中的例题重点放在分析思路,突出等腰三 角形性质的应用上.例1较简单.
§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建议1课时)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例2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A
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
AD=BD=CD.请说明理由.
B
D
C
§2.5 直角三角形(建议2课时)
第二课时
直角三角形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教材中将证明安排在八下“特殊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一章中,本节课还是用了一个合作学习 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这一性质。
4、本章遵循了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培养的设计,侧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紧密联 系的理念。我们在具体教学时应理解、贯彻、响应、体现教材的 这一理念,避免脱离教材搞大容量操练。
德清县第四中学 叶敏华
2006年6月
自从那一天,我衣着脚,挑着行李,沿着崎岖曲折的田埂,离开故乡,走向了城市;从此,我便漂泊在喧嚣和浮躁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行于 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内容相当丰富。以浩如海洋来比喻,都不之为过! 近日,我在“儒风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仅用---三句话、九个字。说出了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 本章所涉及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实际都是定理,并且多数是《标准》 中目标列项的定理,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 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的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有两个角互余的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两边 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等,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并能把它们 作为推理的依据;有些定理,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 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需在以后给出证明,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这些 定理的发现过程,分清定理中的条件和结纶,学会这些定理的应用,但 不要补充推导或证明。
§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建议1课时)
例2.如图,BD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AC上的高,DE∥BC,交AB 于点E,判断△BDE是不是等腰三 角形,并说明理由.
可按以下步骤分析:
A
E 2
B 13
D C
(1)要证△BDE是等腰三角形,即证什么? (∠1= ∠2或DE=BE)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又是什么线? (角平分线即: ∠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