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赏析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ppt课件

《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 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201302271055
14
宗璞
(1928—)
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
家。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 京。抗战胜利后次年入南开 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 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 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 梦》、中篇《三生石》、 《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 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 卷本《宗璞文集》。
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主 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
选》、《致橡树》、散文集 《心烟》。
201302271055
13
孙犁
(1913—2002)
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
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
[点击作者后的圆点可以了2解013作0227者105简5 介]
9
作业:
继续阅读全文,预习 下一单元课文。
201302271055
10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后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 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 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刘锡庆
泉州市城东中学 陈良惠 制作
201302271055
1
作者简介
老舍散文赏析ppt课件

17
老舍此时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 内容方面: • 有谈及其对济南、青岛的风光的感受 • 有谈其饮食起居 • 有谈生活的所见所感 • 有谈读书和写作 • 有谈鸽子、小麻雀等小动物
18
• 主题方面: • 首先,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 如《避暑》、《暑避》、《等暑》 • 其次,对政府黑暗统治的揭露。 • 如1936年6月16日发表在《宇宙风》第19期
• 最后,记“文协”的成立及活动。
23
• “明亮激昂”时期:
• 第三个时期是指1949年建国后到1966年8 月24日老舍与世长辞时期的散文。作品主 要是歌颂新中国的新面貌,表现其对新社 会新气象的热爱,“明亮激昂”是这个时 期的主要风格。
24
• 主要的散文有:
• 《我热爱新北京》、《北京的春节》、《百花齐 放的春天》、《大地的女儿》、《北京》、《新 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新疆半月记》、《要 热爱你的胡同》、《宝地》、《养花》、《白石 夫子千古》、《祭王统照先生》、《贺年》、 《悼于非闇画师》、《猫》、《梅兰芳同志千 古》、《内蒙风光》、《敬悼我们的导师》、 《记忆犹新》、《南游杂感》、《春来忆广州》 等。
21
• 老舍在《八方风雨》一文中主张:
• “我的笔须是炮,也须是刺刀……我以为, 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 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 就该尽力于抗战;我不会放枪,好,让我 用笔代枪吧。”
22
• 首先,怀人抒情的散文。 • 如《我的母亲》, • 其次,记事、记游的散文。
• 再次,杂感小品文。
•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 庭。
2
• 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每月三两饷 银。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 京,父亲战死。联军搜城时,老舍被打翻 的箱子倒扣着睡得很熟,因而脱险。从此, 一家人靠着母亲零售劳力来养活。
老舍此时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 内容方面: • 有谈及其对济南、青岛的风光的感受 • 有谈其饮食起居 • 有谈生活的所见所感 • 有谈读书和写作 • 有谈鸽子、小麻雀等小动物
18
• 主题方面: • 首先,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 如《避暑》、《暑避》、《等暑》 • 其次,对政府黑暗统治的揭露。 • 如1936年6月16日发表在《宇宙风》第19期
• 最后,记“文协”的成立及活动。
23
• “明亮激昂”时期:
• 第三个时期是指1949年建国后到1966年8 月24日老舍与世长辞时期的散文。作品主 要是歌颂新中国的新面貌,表现其对新社 会新气象的热爱,“明亮激昂”是这个时 期的主要风格。
24
• 主要的散文有:
• 《我热爱新北京》、《北京的春节》、《百花齐 放的春天》、《大地的女儿》、《北京》、《新 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新疆半月记》、《要 热爱你的胡同》、《宝地》、《养花》、《白石 夫子千古》、《祭王统照先生》、《贺年》、 《悼于非闇画师》、《猫》、《梅兰芳同志千 古》、《内蒙风光》、《敬悼我们的导师》、 《记忆犹新》、《南游杂感》、《春来忆广州》 等。
21
• 老舍在《八方风雨》一文中主张:
• “我的笔须是炮,也须是刺刀……我以为, 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 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 就该尽力于抗战;我不会放枪,好,让我 用笔代枪吧。”
22
• 首先,怀人抒情的散文。 • 如《我的母亲》, • 其次,记事、记游的散文。
• 再次,杂感小品文。
•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 庭。
2
• 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每月三两饷 银。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 京,父亲战死。联军搜城时,老舍被打翻 的箱子倒扣着睡得很熟,因而脱险。从此, 一家人靠着母亲零售劳力来养活。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语言赏析》课件

04
散文语言的文化内涵
语言中的文化积淀
01
02
03
文化传承
散文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 文化信息,反映了民族的 历史、传统、习俗等,是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文化价值观
散文语言体现了作者的文 化价值观,通过语言可以 理解作者对人生、社会的 态度和看法。
文化交流
散文语言在不同文化间架 起桥梁,使读者能够领略 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文 化交流。
语言的音乐性
总结词
音乐性是散文语言的一种高层次特征, 它通过语言的节奏、音韵、语调等要素 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一种类似于音乐的 美感和艺术效果。
VS
详细描述
在散文中,作者通过精心构思和巧妙运用 语言的各种要素,使作品在节奏、音韵、 语调等方面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形成 一种类似于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音 乐性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深 刻、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借代与夸张
借代
借代是用一个事物的某一特征来代替该事物的修辞手法。例如,“那个穿红衣服 的女孩在人群中特别显眼。”这里用“红衣服”来借代那个女孩。
夸张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强调其某一方面的修辞手法。例如,“他 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所有人都为之陶醉。”这里用“天籁之音”来夸张地形容 他的歌声。
语言中的地域特色
方言表达
风土人情
散文中常常出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 表达,这些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 色彩,使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
散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也具有地域特 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和社 会风貌。
自然景观
散文语言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常常与地 域特色紧密相连,通过语言展现出各 地的独特风光。
语言中的时代印记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散文赏析课件

2.理线
散文没有情节,但散文不能没有线索,因此梳理散文的线索是理
解散文的关键。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春天”既
是
散文描写的对象
,也是 人物活动的背景 ,也
是 情感的体现
。因此,贯穿这篇散文的线索是
“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
3.明事 散文的“事”包括两类:一是文章因何事而起,这类事
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4)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5)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 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 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 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 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 “咩……咩……”嚷着饥饿。
(15)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 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 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16)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散文阅读不能是一种泛读或略读,应该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散文阅读的最终目的 是把握散文的情感,因而散文阅读需要因形悟神,做到如下四点: 1.识体
6、【探究思想情感意蕴】作者借“萨丽娃姐姐”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1)展现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丽。 (2)对草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养育自己土地的热爱。 (3)对父母的热爱,对抚育自己长大而今逝去的亲人(特别是祖母)的 无限思念。 (4)对回归家乡创业者的高度赞美。 (5)对带领牧民走致富道路的领头人报以崇高的敬意。 (6)透过“萨丽娃姐姐”,表现出人民强烈地希望摆脱贫困。走上富裕 之路的情感。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思。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Click to add Title 精细阅读
1.梳理和分析文本结构、作者思路。
散文阅 读备考
考 阅读方法
抓关键语
考点
教学背 1.关注标题: 景分析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散文
散文取材广泛多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而又常常摘取
生活中一个片段甚至点滴事件,或者自然界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散文阅读与鉴赏(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 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 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其次还要注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 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二、透析写作手法
第二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一、理清散文的线索与脉络
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为线索的,有以故事情节展开为线索的,有与主题相 关的某事物为线索的。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 “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 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 《爷爷的芦笛》以芦笛的乐声为线索。
如冰心的《红莲》中的描写就使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毫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 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透析写作手法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针对散文阅读,考试中常考题型,如: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 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 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 感情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 中具体例子分析它的作用。 答题模式: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 )表现手法,例如: 举文中相应表达方式的例子,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结合例 子填上对应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高尔基的《海燕》: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 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 飞翔!?
《散文之鉴赏形象》课件

《我与地坛》的人物塑造评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对地坛景物的描绘,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 思考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通过对地坛景物的描绘,如“譬如 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 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 命的思考。作者通过地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 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探讨散文中意象的选择、 组合和运用,以及这些意 象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意境与情感表达
分析意境与情感表达之间 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意 境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意 义。
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的方式
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探讨散文中情感表达的特点和方式, 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
探讨情感表达与作品主题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情感表达来深化作品 的主题和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的散文传播策略
为了扩大传统散文的影响力,需要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如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等。
06
总结与思考
对散文鉴赏的再认识
散文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 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分析和评价 ,感受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
涵。
散文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 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对作品背景 、作者生平、文学流派等方面的
详细描述
通过不断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提高 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想象力,学会欣赏 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和结构美,从 而更好地领略散文的艺术魅力。
04
散文鉴赏实践与案 例分析
《背影》的鉴赏实践
总结词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沉之爱
详细描述
朱自清的《背影》通过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攀爬月台的背影,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之爱。作者通过细节 描写,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生动地表现了父亲 对儿子的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 文(1) 1
§l 散文的含义
在中国,广义的散文相对骈文、韵文而言,凡是不押 韵,不讲骈俪的文章,统称散文。
狭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 ·、影视文学 并列的 —一种文学样式,它排除了纯实用性的文章, 专指那些带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2
? 在西方,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 (1533-1592)创立了一种“Essay体”,后传 人英国,为培根(1561-1626)所发展,称着 “Familiaressay”,被译为“家常闲话式的散 文”、“絮语散文”,即“随笔”。
(1)
13
§4.散文的“真”与“美”
往往一时还睡不成觉,推窗远望(只可以望远 处的天空),这时就往往会想起南唐的故事来。 好像从这故宫门的遗址,还可以看到李煜和大 小周后的幽灵依旧留在那已经久已烬毁的遗迹 上跳舞作乐。
我很喜欢京居住在这么一个有着美丽地名的 地方,虽然那地方委实没有什么美。
——黄裳《说南京·说桥·小虹桥》
(1)
16
§4.散文的“真”与“美”
只见精美的意象,诗人的感受和心情, 需要细细的品味方能知道;更不像看 戏剧,剧作家的内心想法简直没法捉 摸,因为它压根儿就不是想和你谈心。
(2)
17
§4.散文的“真”与“美”
? 我曾痴想北平羊头肉的风味,想了七八 年;胜利还乡之后,一个冬夜,听得深 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 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我坐在懒 椅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 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
? 理趣之美:指散文艺术地传达出来的深刻而耐 人寻味的哲理感悟,也即散文的哲理性 。 ? 作者将自己对于人生体验的哲理感悟,借助 文采斐然、富于情趣的诗意文字传达出来, 才成其为散文的“理趣”,也才能使读者在 为作家的奇思妙想或真知灼见所折服的同时, 获得文学阅读必不可少的美的愉悦。
22
§4.散文的“真”与“美”
7
§4.散文的“真”与“美”
? 散文的真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 感情真:作者总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切 体验合盘托出,给人以开缄论心之感,仿 佛走进了作者那敞开的心灵,听他倾诉衷 情,那么纯真如痴,朴素自然 。
8
§4.散文的“真”与“美”
?可能以后还会有读者问起写作的秘诀,以为我 藏有万能钥匙。其实我已经在前面交了底。倘 使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也只是这样一句:把 心交给读者。
? 散文的朴素之美,在表象上指的是它的 行文流畅自然,手法弥于无形,结构不 故作奇崛,文字多文从字顺;
20
§4.散文的“真”与“美”
? 在深层则指的是它对中国传统的文学境界的 追求,那就是用最少的笔墨、最简单的文字、 最随意的表达,去营造出最丰厚、最耐人寻 味的艺术空间。
21
§4.散文的“真”与“美”
3
§2 散文的特征
一、题材广泛,尤其以写细小、 片断、零散的事物见长;
二、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 真情;
三、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 四、写法自由,不拘一格; 五、语言精美自然,别具韵昧;
4
现代散文涉及诸多种类:
一、记叙散文、抒情散文与议论散文 (一)抒情散文 1.直抒胸臆的散文 2.即事抒情的散文 3.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散文
? 文辞之美:
? 散文语言一方面要讲究文法,另一方面还要 尽可能朴实自然,更接近口语。
? 散文的写景要出色,叙事要生动,抒情要感 人,说理也要情理相依,富于机趣,总之, 散文要在自然朴实的的语言中见出诗意、情 趣。
23
§4.散文的“真”与“美”
? 也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 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 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 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
5
(二)记叙散文 1.记人散文 ; 2.叙事散文 ; 3.记游散文 ; 4.状物散文 ; (三)议论散文
6
§4.散文的“真”与“美”
? 散文的“真”与“美”对散文特征的一种概 括。 ?与诗和小说比较 :诗表达的情感当然要真, 但诗更借助想象和语言技巧。小说叙事借 助虚构,特别依赖叙事技巧。这都是人工 化处理之后的美和真。 ? 散文如拉家常似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 美和真。
(1)
24
§4.散文的“真”与“美”
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 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 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 了。
——钱锺书:《窗》
(2)
25
§4.散文的“真”与“美”
? 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 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 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 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 充满了生机。简直
——巴金《随想录》
9
§4.散文的“真”与“美”
? 性情真:指散文总是作家真是性情的 自然袒露,读散文能让我们看到作者 的爱好、趣味、性格、品行,甚至声 音容貌、风度气质。
10
§4.散文的“真”与“美”幽默来自趣的林语堂博学深思的钱锺书
孤高激愤的鲁迅
安详恬然的冰心
11
§4.散文的“真”与“美”
满 腹 乡 愁 的 余 光 中
儒雅的黄裳
狂妄的李敖
心气难平的龙应台
12
§4.散文的“真”与“美”
? 每当华灯初上,小街上充满了熙攘的人声。 南京还不曾禁绝黄包车,所以铃声也还时时 可闻,小吃店的小笼包子正好开笼,盐板鸭 的肥白躯体挂在案头,小街上充满了人情的 温暖。有时夜工作到一点钟,放下电话,街 头还有卖宵夜云吞和卤煮鸡蛋的小贩,从他 们那儿换得一点温暖,又吸吸烟,
(1)
18
§4.散文的“真”与“美”
子,片得飞薄,然后取出一只蒙着纱布 等羊角,洒上一些焦盐。我托着一盘羊 头肉,重复钻进被窝,在枕上一片一片 的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的进入了 睡乡,十分满足的解了馋瘾。 ——梁实 秋先生《雅舍谈吃》
(2)
19
§4.散文的“真”与“美”
? 散文的美也包含三个层次: ? 朴素之美
(2)
14
§4.散文的“真”与“美”
?本色真:散文的作者常常最大程 度地放弃他们原本得心应手的表 达技巧和手法,努力追求一种不 事雕琢、随缘任运的写作状态。
15
§4.散文的“真”与“美”
? 我们读散文,仿佛与作者对坐,真有如 孟浩然说的那样,“开轩面场圃,把酒 话桑麻”,一切都自自然然,不像读小 说,是在和虚构的人物打交道,作者的 心思藏在文字中;也不像读诗歌,眼中
§l 散文的含义
在中国,广义的散文相对骈文、韵文而言,凡是不押 韵,不讲骈俪的文章,统称散文。
狭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 ·、影视文学 并列的 —一种文学样式,它排除了纯实用性的文章, 专指那些带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2
? 在西方,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 (1533-1592)创立了一种“Essay体”,后传 人英国,为培根(1561-1626)所发展,称着 “Familiaressay”,被译为“家常闲话式的散 文”、“絮语散文”,即“随笔”。
(1)
13
§4.散文的“真”与“美”
往往一时还睡不成觉,推窗远望(只可以望远 处的天空),这时就往往会想起南唐的故事来。 好像从这故宫门的遗址,还可以看到李煜和大 小周后的幽灵依旧留在那已经久已烬毁的遗迹 上跳舞作乐。
我很喜欢京居住在这么一个有着美丽地名的 地方,虽然那地方委实没有什么美。
——黄裳《说南京·说桥·小虹桥》
(1)
16
§4.散文的“真”与“美”
只见精美的意象,诗人的感受和心情, 需要细细的品味方能知道;更不像看 戏剧,剧作家的内心想法简直没法捉 摸,因为它压根儿就不是想和你谈心。
(2)
17
§4.散文的“真”与“美”
? 我曾痴想北平羊头肉的风味,想了七八 年;胜利还乡之后,一个冬夜,听得深 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 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我坐在懒 椅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 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
? 理趣之美:指散文艺术地传达出来的深刻而耐 人寻味的哲理感悟,也即散文的哲理性 。 ? 作者将自己对于人生体验的哲理感悟,借助 文采斐然、富于情趣的诗意文字传达出来, 才成其为散文的“理趣”,也才能使读者在 为作家的奇思妙想或真知灼见所折服的同时, 获得文学阅读必不可少的美的愉悦。
22
§4.散文的“真”与“美”
7
§4.散文的“真”与“美”
? 散文的真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 感情真:作者总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切 体验合盘托出,给人以开缄论心之感,仿 佛走进了作者那敞开的心灵,听他倾诉衷 情,那么纯真如痴,朴素自然 。
8
§4.散文的“真”与“美”
?可能以后还会有读者问起写作的秘诀,以为我 藏有万能钥匙。其实我已经在前面交了底。倘 使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也只是这样一句:把 心交给读者。
? 散文的朴素之美,在表象上指的是它的 行文流畅自然,手法弥于无形,结构不 故作奇崛,文字多文从字顺;
20
§4.散文的“真”与“美”
? 在深层则指的是它对中国传统的文学境界的 追求,那就是用最少的笔墨、最简单的文字、 最随意的表达,去营造出最丰厚、最耐人寻 味的艺术空间。
21
§4.散文的“真”与“美”
3
§2 散文的特征
一、题材广泛,尤其以写细小、 片断、零散的事物见长;
二、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 真情;
三、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 四、写法自由,不拘一格; 五、语言精美自然,别具韵昧;
4
现代散文涉及诸多种类:
一、记叙散文、抒情散文与议论散文 (一)抒情散文 1.直抒胸臆的散文 2.即事抒情的散文 3.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散文
? 文辞之美:
? 散文语言一方面要讲究文法,另一方面还要 尽可能朴实自然,更接近口语。
? 散文的写景要出色,叙事要生动,抒情要感 人,说理也要情理相依,富于机趣,总之, 散文要在自然朴实的的语言中见出诗意、情 趣。
23
§4.散文的“真”与“美”
? 也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 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 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 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
5
(二)记叙散文 1.记人散文 ; 2.叙事散文 ; 3.记游散文 ; 4.状物散文 ; (三)议论散文
6
§4.散文的“真”与“美”
? 散文的“真”与“美”对散文特征的一种概 括。 ?与诗和小说比较 :诗表达的情感当然要真, 但诗更借助想象和语言技巧。小说叙事借 助虚构,特别依赖叙事技巧。这都是人工 化处理之后的美和真。 ? 散文如拉家常似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 美和真。
(1)
24
§4.散文的“真”与“美”
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 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 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 了。
——钱锺书:《窗》
(2)
25
§4.散文的“真”与“美”
? 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 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 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 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 充满了生机。简直
——巴金《随想录》
9
§4.散文的“真”与“美”
? 性情真:指散文总是作家真是性情的 自然袒露,读散文能让我们看到作者 的爱好、趣味、性格、品行,甚至声 音容貌、风度气质。
10
§4.散文的“真”与“美”幽默来自趣的林语堂博学深思的钱锺书
孤高激愤的鲁迅
安详恬然的冰心
11
§4.散文的“真”与“美”
满 腹 乡 愁 的 余 光 中
儒雅的黄裳
狂妄的李敖
心气难平的龙应台
12
§4.散文的“真”与“美”
? 每当华灯初上,小街上充满了熙攘的人声。 南京还不曾禁绝黄包车,所以铃声也还时时 可闻,小吃店的小笼包子正好开笼,盐板鸭 的肥白躯体挂在案头,小街上充满了人情的 温暖。有时夜工作到一点钟,放下电话,街 头还有卖宵夜云吞和卤煮鸡蛋的小贩,从他 们那儿换得一点温暖,又吸吸烟,
(1)
18
§4.散文的“真”与“美”
子,片得飞薄,然后取出一只蒙着纱布 等羊角,洒上一些焦盐。我托着一盘羊 头肉,重复钻进被窝,在枕上一片一片 的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的进入了 睡乡,十分满足的解了馋瘾。 ——梁实 秋先生《雅舍谈吃》
(2)
19
§4.散文的“真”与“美”
? 散文的美也包含三个层次: ? 朴素之美
(2)
14
§4.散文的“真”与“美”
?本色真:散文的作者常常最大程 度地放弃他们原本得心应手的表 达技巧和手法,努力追求一种不 事雕琢、随缘任运的写作状态。
15
§4.散文的“真”与“美”
? 我们读散文,仿佛与作者对坐,真有如 孟浩然说的那样,“开轩面场圃,把酒 话桑麻”,一切都自自然然,不像读小 说,是在和虚构的人物打交道,作者的 心思藏在文字中;也不像读诗歌,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