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3-15.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3-15.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3-15.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3-15.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话题展开,适用于高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史上各个领域的巨人,并明白他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询、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能力和思辨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是由一代代巨人铸就的,激发学生追求梦想、追求卓越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介绍巨人的定义和分类,理清科技巨人、艺术巨人、思想巨人、政治巨人、体育巨人等领域中的巨人;2.分别介绍历史上不同领域中的巨人,并分析他们的重大贡献;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和研究,自由选择一个他们认为重要的巨人,并展开小组讨论和发言。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查询等途径,让学生自主了解巨人概念及其分类;2.教师讲解巨人的各个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并在讲解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自由选择的重要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和研究自由讨论并发表言论。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1.班会时教师向学生透露本节课涉及到的话题;2.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巨人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步:阐述巨人及其代表人物1.教师分别讲述巨人的各个领域中的代表人物并给予分析;2.讲述巨人的贡献及其为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

第三步: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并选择学生认为重要的巨人进行讨论和互动;2.学生通过自由分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和发言。

第四步:总结1.教师让学生根据上课学习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2.询问学生对巨人及其贡献有何看法。

六、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学生的发言及问答方式进行评价;2.整体教学情况评价。

七、教学反思1.为便于学生深入掌握和理解内容,教师应增加实践性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详细):站在巨人肩上

八年级物理教案(详细):站在巨人肩上

八年级物理教案(详细):站在巨人肩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主要环节;难点:了解科学前沿的发展。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教师利用课件出现下列例题:1.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2.各阶段的代表人物?3.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高科技成果图片如下图,让学生感受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教师介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两组图片(图片分别为:美国航天飞机、中国神州飞船、中国人太空漫步、美国探测器登陆火星;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中国歼十战斗机、中国磁浮列车),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谈感受体会。

教师引到: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出现离不开物理学知识,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物理学?科学家怎样通过科学探究发现规律?科学家给我们流下了怎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板书设计: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推进新课(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1、物理学体系的形成(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理学的定义。

学生归纳总结: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板书设计:1、物理学体系的形成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学知识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哪些领域。

学生归纳总结: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2、教师利用多媒体分别介绍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在航天、显微、激光、信息、超导等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2doc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2doc

沪科版《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讲述:前辈们在探究神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逐渐形成了。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化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通过一些实例,感觉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

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

2、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

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4、集中电路、超导技术的发展。

二、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讲述: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带领学生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后来不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示实验:分别认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顶端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木板平面上和玻璃平面上,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学生阅读“两个铁球同进落地”,讲述:当在真空环境时,羽毛和铅弹也是同时落地。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部,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市优)教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市优)教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2.难点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具准备课件、自由落体演示器、抽气机、斜面、毛巾、棉布、木板、小车。

教学过程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师:前辈们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

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动画(配有音乐和朗诵: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仅实现了飞翔之梦,而且还能登上月球、遨游太空,继续探索浩瀚宇宙的秘密。

这是脱离“发现”号宇宙飞船机体的宇航员在太空自由行走,其背后是蓝色的地球。

这是“旅行者”宇宙飞船拍摄的土星照片,是20世纪最著名的天体照片之一。

在探索宇宙的同时,人类也在探索微观世界。

电子显微镜是人类的“火眼金睛”,通过它,人类能逐渐深入看清组成物质的不同粒子,这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放大了200万倍的铱原子排列图。

激光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而且也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看。

激光束在刹那间将草莓切成两半。

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集成了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的芯片,既小又轻,以致连蚂蚁都能搬动。

超导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应用将缓解人类的能源危机,看:这是超导中的磁悬浮(极低温下金属块在磁场中会自动漂浮起来。

) 师:看了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你有什么感受?生: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产生了非凡的神奇。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生:讨沦、交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师教案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师教案2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基本要求1、了解科学家们坚强不息的探索给人类带来的累累硕果(现代的科学发展、应用)。

2、科学巨人给人们创建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

3、了解科学巨人不仅给人类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

他们坚强自信、刻苦认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合作交流的品德和精神。

二、教材分析在探索之路上,科学巨匠们披荆斩棘,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一段标“知识园地——累累硕果”展现物理学及其技术的应用“宇航员的太空漫步”圆了人类的飞天梦;“宇宙飞船拍摄的土星照片”以及补充电视、广播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古人“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幻想成为了现实。

探索浩淼的宇宙,人们使用了望远镜,而探索肉眼无法观测的微观世界,就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个人类的“火眼金睛”,通过它,人们能够看清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的情况。

“激光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通信中,激光在光导纤维传播,将信息又快又稳妥地传向远方;医疗上可以用激光治疗近视、美容;现在又有了家庭使用的激光厨刀,轻而易举地切开大块食物,激光去皮技术已成功地运用在马铃薯的除皮流水线上。

“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微电子学的诞生同时了。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

小小的芯片上可以集成1010 个元器件,电路设计规模缩小到,即10-10m,因此既小又轻,蚂蚁都能搬动。

“超导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导体没有电阻,电流流经过就不发生热损耗,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流动。

这样,就能以极小的功率在线圈中通过巨大的电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本节课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还知道那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建议向学生举磁悬浮列车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认知。

让学生知道,当人类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后,也可以产生非凡的神奇。

八年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以历史、科技等领域巨人的事迹为例,详细讲解巨人成功的过程与方法。
首先,我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强调他善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如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理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着尊重、学习前人的经验。
接着,我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强调他勇于实践、不断尝试的精神。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仅仅是学习前人,还要勇于创新、不断突破。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巨人成功的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实践所学方法,将巨人成功的经验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历史、科技等领域巨人的图片和名言,引发学生对巨人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探究巨人成功之道
学生分组,选择一位巨人进行深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事迹,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形成自己的见解。
3.小组交流,共享智慧
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倾听、提问、讨论。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巨人的成功经验,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认知。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历史、科技等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对巨人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理解程度,引导他们从浅层次的认知向深层次的理解转变。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入物理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视线的高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视线的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视线的高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视线的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

为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巨人模型、肩膀模型、视线高度测量工具等。

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讲述一个关于一个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好处。

然后,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向学生展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

我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觉,并通过视线高度测量工具让学生了解视线的高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视线的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我会让学生亲自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观察远处的物体、寻找隐藏的物品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

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是否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设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设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借鉴前人经验和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意识。

3、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合理运用前人的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使学生深刻领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2)教导学生如何筛选和吸收前人的有益成果。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避免盲目模仿。

(2)引导学生克服自负心理,虚心接受前人的经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概念和相关案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理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成功案例,分析借鉴前人经验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讲述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巨人的肩膀在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解释“巨人的肩膀”代表着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2)举例说明,如科学领域中,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文学领域中,古代诗词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等。

(3)强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3、小组讨论(2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例子?(2)如何判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巨人成果?(3)在借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一些成功人士或企业站在巨人肩膀上取得创新成果的案例,如苹果公司在借鉴其他科技公司的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推出了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某学生在参考优秀范文的写作技巧后,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等。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知道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难点: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物理学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著名物理学家的贡献。

2. 新课:介绍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物理学发展历程2. 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伽利略的主要贡献。

2. 简述牛顿的主要贡献。

3. 列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4.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1. 伽利略的主要贡献:发现了摆钟的等时性,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等观点。

2. 牛顿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能量等。

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2. 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3. 是否有学生对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不够了解?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我始终认为,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自由、探索和成长的。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主题的活动,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模拟和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3. 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情景模拟道具。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任务卡片,任务卡片上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团队游戏,让孩子们放松身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2. 情景模拟(1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任务卡片,卡片上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孩子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

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

3. 分享与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心得,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沟通和协作。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共同解决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物理课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旨在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学习新知(15分钟)(1)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运动、能量等。

(2)介绍物理学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如牛顿、伽利略等。

(3)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物理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3. 课堂活动(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如用简单器材演示力的作用效果等。

(2)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交流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物理概念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答案。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与同学交流的情况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会进行简单的提问和猜想;会把某个探究过程进行简单的归类;控制变量法的简单应用(酌情渗透)3、感受科学家们留给我们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以及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科学家们善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引导学生们以后也要做君子之争,不做小人之争。

【学习内容】:一、前置学习(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和。

2、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和的自然科学。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

二、合作交流练习1、“科学探究过程七个环节”的分类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它究竟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小刚回家后上网查询出了结论。

第二天到校时发现其他同学仍在讨论:这时小红提出:我们用磁铁来吸一下就知道了。

于是小明找来一根磁铁,靠近硬币,看能否吸引。

发现能够吸引。

从而判断。

上面一段话中,都包含科学探究中的那些环节,请进行具体说明。

(三)如何提问:练习2、分析以下现象,总结如何提问:现象:水放入冰箱会结冰;提问:。

方法解析:三、展示提升练习1展示:练习2展示:四、反馈检测1、提问题拓展: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提问:。

(四)控制变量法:早晨起床时,打开开关,发现床头的台灯不亮。

试猜想原因并制定计划验证猜想。

(五)课堂作业: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和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这篇文章共2274字。

精品教案-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0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精品教案-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0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应用。

2、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难点物理学课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师生交流互动。

渗透德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课程挂图。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知识园地——硕果累累1、物理学体系的形成(1)物理学——研究力、热、声、光、电、磁、原子物理。

(2)理论上,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3)随时代的进步:(已进入信息时代)物理学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2、看图1-23——图1-28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1)太空行走(2)“旅行者”拍摄的土星照片(3)铱原子排列图(放大200万倍)电子显微镜。

(4)激光技术——应用于农业、医疗、通信、能源、军事家用激光厨刀问世,激光还可为蔬菜去皮一种小巧灵活的激光厨刀的问世,给家庭主妇带来了福音。

这种激光厨刀精致灵活,可用一只手提握,能轻而易举的切开任何大块的肉类食物,即使冻得十分坚硬的鸡鸭,只要激光厨刀扫过,就可立刻分为两截。

在未来的厨房里,微波炉内将安装激光厨刀。

家庭主妇把整鸡、整鸭或其他整块肉类食物放进微波炉内,激光厨刀会自动地把它们分割成块,或切成片,经过几分钟加热后就可取出食用。

美国哥伦布公司研究出一种使用连续波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可以快速为蔬菜去皮。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这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课中,我将以故事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伟人的事迹和品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故事导入,通过讲解伟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书籍、卡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伟人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牛顿等,引导孩子们了解伟人的品质和事迹。

2. 小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孩子们学会表达和倾听。

4. 卡片游戏:设计一套有关伟人的卡片,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伟人的了解。

5. 自主学习: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位伟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6. 实践环节: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他们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纪念馆、科技馆等,让他们在实地参观中,更深入地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实事求是
坚持真理
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不单调
居里夫人的事迹
我们向居里夫人学习什么样的精神呢?
持之以恒
坚持自信
介绍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大论战情况
我们向这两位科学家学习什么精神呢?
善于交流
敢于放弃
通过本节的学习,物理课上学习哪些方面呢?
总结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知识园地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分析论证、评估
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交流合作
科学精神
播放录音机:介绍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的主要事迹
我们向这些科学家学习什么样的精神呢?
7、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介绍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让学生尝试填写探究环节名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提出问题
学生巩固练习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猜想与假设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第三节
课题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环节;科学精神;物理知识的应用
难点:科学探究环节

八年级物理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教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领域了解科学的种种成果。

2.通过列举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习前人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教育学生,实践出真知;发扬前人孜孜不倦、刻苦努力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材分析本节有三个段标: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在段标1中,分别从航天、材料、交通、通信等方面用宇航员在太空的自由行走,“旅行者”宇宙飞船拍摄的土星照片、放大200倍的铱原子排列图、激光刀、蚂蚁搬动的集成电路芯片、超导磁悬浮、“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人类古老的梦想等典型内容展示了物理学及其技术的应用。

在段标2中,首先用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传说,以及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的实验,说明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考,而应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材中还概括性地列出了七个主要探究环节。

在段标3中,展示了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和孜孜不倦、认真刻苦、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

最后用众多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进步的台阶,抽象出巨人的肩膀。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孩子们将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新时代的巨人。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启思:用多媒体展示校园环境。

教师诱导提问:建筑工人在建设如此美丽的校园时,是如何将砖块运上楼顶的呢?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工人建楼运砖的两种方式。

(2)分析两种方式的利弊。

第一种方式不可取,原因有二:一是砖较重,人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易出事故;二是运砖速度慢,与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符。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新部编本4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新部编本4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目标1、认识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认识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

3、认识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课前准备1.采集并阅读有关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物理学家的故事,领会并总结这些物理学家身上拥有哪些优秀质量?2.预习记录经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研究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活动 1:阅读课本第11 页第一个段标《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谈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2、经过前方的学习,请你表达一下在你心目中什么是物理学?请给物理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物理学是。

二、科学研究——其乐无量活动 2:阅读课本第13 页第二个段标《科学研究—其乐无量》,谈论并完成以下研究过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前提出重的物体着落快,轻的着落的慢。

而伽利略以为轻的物体着落的不必定慢,你以为物体着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吗?猜想与假设:物体着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选填“有”或“没有”) 关系。

拟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伽利略是让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走开手进行着落(两个球都是铅球,不过一个大,一个小)。

你打算如何去考据你的猜想是否是正确呢?写出你的计划。

进行实验与采集凭据:做一做,看看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解析论证:由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交流与评估:你觉的经过一次实验就得出的结论靠谱吗?应当如何做?经过以上研究,请你概括科学研究包含哪些主要要素?三、科学精神——永久高扬活动 3: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代留下了永久高扬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设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设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概念的含义,认识到借鉴前人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前人成果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善于吸收他人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巨人的肩膀”所代表的前人智慧和经验。

(2)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借鉴前人的成果。

2、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在借鉴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2)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和利用前人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概念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前人的成就如何为后人提供帮助。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实践活动法: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牛顿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解释“巨人的肩膀”的含义,即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2)举例说明在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后人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如爱因斯坦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论。

3、案例分析(15 分钟)(1)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某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如何建立在前人的研究之上的。

(2)分析这些案例中,前人的成果对后人的启发和帮助在哪里。

4、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学习中,你能想到哪些例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如何判断哪些前人的成果是值得借鉴的?(3)在借鉴前人成果时,应该注意什么?5、小组汇报与交流(10 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交流。

6、实践活动(15 分钟)(1)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这个领域的主要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学前准备】
1、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2、科学探究的要素有哪些?
【学习过程】
(一)交流预习情况:
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含实验情况)。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深化探究: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投影(或看课本图1-23)这是两幅航天照片,科学家利用掌握的知识,成功地把人类送入太空。

你知道是利用什么方法把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的?。

看课本图1-25,不同物质内部结构是不同的,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它们的内部情况,人们根据内部情况可以制造出新的材料。

看课本图1-26,介绍激光的应用;。

看课本图1-27,介绍集成芯片的作用。

看课本图1-28,超导材料的应用,人们制造了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2)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阅读后讨论。

看图1-31:介绍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的主要事迹:。

图1-32:介绍居里夫人的事迹:。

图1-33:介绍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大论战情况:。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4、我的收获和疑惑
①收获:(知识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检测: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物体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及___________等领域。

3、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节学习,你领悟了哪些科学精神?
5、写出你所知道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的名字和研究成果。

【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