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2课时)
《邓稼先》教案_正
参考:简述邓稼先的生平,突出他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解析:这一局部出现了13次年份日期,记述了邓稼先的生卒情况、求学工作经历、出色奉献以及病重治疗经过。突出了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3.第三局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参考:通过二人比照,突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人。
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饱含真挚的感情,站在民族历史、科技开展的高度,将深沉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感熔于一炉,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热爱祖国、执著追求、无私奉献、忠诚纯粹的思想品格。文章合理运用排比、比照、引用等修辞手法,长短结合、整散交替的句式,字里行间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的赤子之情。
参考:“这些日子〞是指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和氢弹的日子。“重要日子〞是产生重大影响的不一般的日子。“新生日子〞是指与过去的、旧的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日子。
解析:这一段点明了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任人宰割的时代,中国人民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国际舞台上。
4.如何理解“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罗夫斯(Groves),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一段的意思?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局部主要写了什么容?
参考:通过比照突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人,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钦佩之情。
解析:“两弹元勋〞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都是作者熟识的朋友。他们分别是两国的功臣,但性格和为人迥异。一个锋芒毕露,恃才自傲;一个那么忠厚平实,诚真坦白,从不骄人。将二人放在一起,比照鲜明,更突出了邓稼先的优良品质。
邓稼先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邓稼先》【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2、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也造就了一些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更显高尚和伟大。
二.人物简介1.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曾经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安徽省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结合资料谈谈“我心中的邓稼先”事例一: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事例二: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
”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
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
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事例三: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
邓稼先教案(精选14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14篇)篇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五、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第二课时一、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见课后练习一3)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朗读课文片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请举例证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邓稼先》教学设计(两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邓稼先》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邓稼先》一文的内容,包括生字词、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邓稼先》一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
2. 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邓稼先的科学贡献和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邓稼先》一文的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用的白板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贡献?”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汇报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教师纠正并强调重点字词。
三、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邓稼先的科学贡献、人格魅力等。
四、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邓稼先的科学成果,让学生了解他的贡献。
2. 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邓稼先相关的短文或绘画。
2.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2. 完成与邓稼先相关的观察日记或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邓稼先的科学贡献和人格魅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学家的伟大和奉献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掌握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揣摩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男儿”。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人物传记,是一位蜚声世界半世纪的科学家,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另外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撰写的回忆录。
赞美了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优秀品质。
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杨振宁和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1.了解“两弹一星”。
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作者、人物简介。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1课 邓稼先 第2课时(读邓稼先形象,探人物精神)课件
国籍
(异)
职务
(同)
功劳
(同)
学术水平 (同)
文化背景 (异)
性格为人 (异)
奥本海默 美国
邓稼先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纯”、朴实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 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 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 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
“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 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题模板]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或关键词等),写出“奉献精神”,是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他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这句话既点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又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之情。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 50 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 思念;同时,作者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 50 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 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所以,作者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写法。
(完整word)《邓稼先》预习导学案(2课时)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偏重预习导学,第二课时偏重课堂探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二、生字生词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氢弹qīng 懈怠xiè癌症ái 开拓tuò署名shǔ 交瘁cuì奠基diàn 孕育yù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兮ànxī 日曛xūn 挚友zhì邓稼jià先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仰慕】敬仰思慕.【锋芒毕露】毕,完全。
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知人之明】知,了解、知道;明,眼力。
识别人的眼力.【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邓稼先第二课时 2021公开课
“我不能走”
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 么作用?
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说明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他不辞辛苦与执 着坚韧的精神。
“我不能走”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
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 了他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原子弹爆炸成功2年8个月之后氢弹实验成功; 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
28年与62岁
隐姓埋名28年,人生只到62岁。
“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 ——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
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试着说说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邓稼先》(杨振宁) 《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一些数据与一句话
“0”与“14” 1个月与1年
中国原子弹设计团队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美 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团队中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
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1个多月; 算9次,要1年多。
20元人民币与10万美元
“2年8个月”与 “8年”“7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奖励10元,氢弹爆炸成功奖励20元; 留在美国可以得到的月薪是10万美元。
本文小标题引领的各部分内容的关系
部分
内容概括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 了”
二、“两弹”元勋
历史背景 生平简介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人物对比
四、民族感情?友情?
感情震荡
五、“我不能走”
沙漠创业
六、永恒的骄傲
热情赞颂
(引子) 概括写 对比写 侧面写 特写 总结
结构特点小结
一、引子——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 大。 五、特写——写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作为⼀名教学⼯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教学质量。
那么⼤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是⼩编精⼼整理的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邓稼先教案篇1 教学⽬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理解课⽂的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平事迹,学习他的伟⼤精神; 3、学习本⽂通过对⽐表现⼈物的写作⽅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理解课⽂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本⽂通过对⽐表现⼈物的写作⽅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把握⽂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这⼀巨⼤转变做出巨⼤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巨⼤影响的历史⼈物。
)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着写? (课⽂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然⽽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千年传统⽂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奉献精神的⼉⼦。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3、“邓稼先是中国⼏千年传统⽂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奉献精神的⼉⼦。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千年传统⽂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奉献精神的⼉⼦。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个最不要引⼈注⽬的⼈物”,“忠厚平实”,“真诚坦⽩,从不骄⼈”,“没有⼩⼼眼⼉,⼀⽣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质”。
中国⼏千年传统⽂化就讲究⼈与⼈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的⽓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宣队、军宣队。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 学 重、难 点 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合作探究1、引言后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各记叙了哪件事、如何写的、有何侧重?试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明确: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以身许国,无私无畏。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 2、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试着找出来。
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等。
社会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封锁、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
作用: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3、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1.《邓稼先》集智备课教案(共2课时)
【交流点拨】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如第一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以及第六部分。这些语段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赞扬、怀念之情。
2.尝试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层次情思。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组排比句说明了搞原子弹工程既要有物理直觉,又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也透露出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深情。
第四个标题:作者为邓稼先领导科研人员独立设计“两弹”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五个标题: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个标题: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联系:第一个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疑难反馈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尝试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层次情思。
邓稼先-第二课时_课件
学
习
课
文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
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
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学
习
课
文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
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
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学
习
课
文
3、朗读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想想
作者为何要引用这首歌,为什么建议采用这首
歌作为背景音乐?
学 习 课 文
采用它作为背景音乐:(1)因为这首歌表 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 斗献身精神;(2)它也最能体现邓稼先为祖国 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邓稼先
第二课时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课文 03 拓展延伸 04 布置作业
学
习
目
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章
的表达特点,懂得文章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
用。
2、认识邓稼先是建设新中国强国之路上一座
不朽的丰碑,学习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
习
课
文
xūn qīnɡ
xiè ái
元勋 氢气 不懈 癌症
学
习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课
文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平实。
学
习
课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文 职务
国籍
功劳 学术水平
相当
锋芒毕露
奥本海默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2课时)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题:《邓稼先》【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邓稼先》教案
四、随堂练习
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两弹’元勋”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五、拓展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示例:视频展示一些我国科研成果。
《邓稼先》表格式导学案(2课时)5156edu-8864-2659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难点: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
活动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反馈检测
导语
播放“两弹一星”相关视频,引出“两弹元勋”——邓稼先。(7min)
自
学
活
动
︵
13min︶
活动一:查中知
1.分享你了解到的主人公邓稼先。
感触深的句子:。
理解:
作业
请你搜集并整理其他“两弹一星”
究
展
示
︵
25min︶
活动一:整体感知,小组合作。
两弹的成功设计爆炸除了时代的要求和政策的支持外,一定不能缺少研究者自身精神的支撑。阅读文章,你能找出帮助邓稼先取得成就和赢得赞誉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吗?分别是从哪些事例中看出的?(标明事例段落)
精神品质:
文中有多处直接评价邓稼先的语句,赞颂了邓稼先的伟大精神,先找出这些句子。你感触最深的是哪句呢?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潞城市一中初中部课堂教学设计导[学]案
编写教师:索伟清审核教师:秦婧2018年3月3日
课题
邓稼先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目标教学
预设目标
组别、姓名
1.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2.学习用其他人物烘托主要人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
3.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2.简要了解作者杨振宁。
3.杨振宁是蜚声国际的物理学家,他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呢?他和邓稼先之间有着怎样深厚的缘分呢?
写作契机:
活动二:读中获
《邓稼先》教案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3、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实则内有联系,逻辑严密,不可调换。第一部分,是为赞扬邓稼先创设环境,作必要铺垫,放在开头,不能移动。第二部分从邓稼先出生到逝世,总体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纲目,下文是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展开。第三、四、五部分,分别从为人品格,工作风格和献身精神等方面具体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展开。同时这三部分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有逐渐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调换。第六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的引出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缅怀,文章中心得到全面体现,这样整篇文章安排严密合理。
B、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第一部分。,
2、体会本文结构特点。作者根据自己的感想,全文分成了六个部分,六部分相对独立,但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
分组讨论:每一部分分别侧重写哪些内容,又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音识字 鲜为人知 元勋 xiǎn xūn cuì dià n rú 垠 萦 啸 yí n yí ng xià o
瘁
奠 孺 聘 盈眶
n 颤抖 chà 摄 殷红 殷切 shè yān yīn
pì n
kuà ng
词 语 积 累
1 、宰割( zǎi gē) :比喻压迫、侵略、剥削 。 2 、筹划(chó u huà ) :想办法、筹措。 3 、彷徨(pá ng huá ng) :忧郁不决。 4 、仰慕(yǎng mù ) :敬仰思慕。 5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 :使人非常感动。 6 、鲜为人知(xiǎnwé iré nzhī) :很少有人知道 。 7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 kuì ) : 承当起某种 荣誉和称号。
作者引用写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 信中的话作结,有何用意? 明确:
这是作者以挚友的身份对邓稼先一生的 高度肯定,以及对好友的无私奉献精神 表达崇高之敬意。
六个篇章的侧重点及关系一览
一、历史背景——影响之深远 二、生平经历——贡献之巨大 三、人物对比——人格之高尚 四、短信证实——内心之震撼 五、沙漠创业——精神之伟大 六、高度肯定——崇高之敬意 收束全文 重点内容 引出人物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2、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 报》,据此及邓稼先的生卒年,推断 本文的体裁,并说出本文的最大特点。
明确: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运用六个小标题
3、认真阅读,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释义;
五、“我不能走”
作者在这一部分穿插了《吊古战场文》 和五四歌曲,采用的是什么修辞?这样 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引用;前者,为了突出戈壁滩环境之恶劣, 同时也是为了衬托邓稼先身先士卒的无畏 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后者,是对邓稼先奉 献精神和卓越贡献的高度赞美;两者均是 为了体现邓稼先精神之伟大。
六、永恒的骄傲
对比;突出邓稼先人格之高尚。
四、民族感情?友情? 作者为什么向邓稼先求证中国研究原子 弹一事的真相?邓稼先的那一封短信, 到底使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这是对谣言的有力回击,也体现出作者作 为华人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既有为 民族而自豪,也有为朋友而骄傲的强烈情 感,也表达了作者得知真相后内心之震撼。
总结:
作者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高度, 引出具有卓越贡献的邓稼先,并以 挚友的立场对邓稼先进行了高度的 赞美和肯定,可谓视角全面,公私 分明,至情至性,堪称大手笔。
附:《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平沙无垠,敻不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见人。河水萦带,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群山纠纷。黯兮 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惨悴,风悲日曛。 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 蓬断草枯,凛若 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霜晨。鸟飞不下,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 兽铤亡群,亭长 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 告余曰:“此古 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战场也!常覆三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 军。往往鬼哭, 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 天阴则闻!” 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词 语 积 累
8 锋芒毕露(fēngmá ngbì lù):锐气才干全露出来 。 9 家喻户晓(jiāyù hù 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10 妇孺皆知(fù rú jié zhī):人人都知道。 11 马革裹尸(mǎgé guǒshī ):指军人占死沙场。 12 鞠躬尽瘁(jūgōngjì ncuì ):奉献全部精力。 13 死而后已( sǐérhò uyǐ):直到死为止。
邓 稼 先
杨解作者和邓稼先的生平及两人之间关系;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 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 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 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 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 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 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二、“两弹”元勋 作者写邓稼先的人生简历时,采用了什么表达 方法,目的是什么?请用最具有概括性的成语 来描述邓稼先的一生。此成语语出哪个朝代谁 的作品?还可以用来描述哪些伟人,试举例。
明确: 记叙;突出邓稼先贡献之巨大;“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举 例略。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作者以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用文中词 语概括人物特点。文中哪些话是对 邓稼先的最高评价? 明确: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两弹功臣的事迹
钱三强
郭 永 怀
赵忠尧
彭桓武 王淦昌
、 、 、 、 、 、
邓 稼 先
杨 振 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以问题形式重点分析六个篇章,及篇 章之间的 关系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作者从广阔而又具有转折性的历史背景中, 引出邓稼先,目的是什么? 明确:
突出做出卓越贡献的邓稼先,对中国从 “屈辱”到“站立”这一历史转变所产生 的影响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