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精神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甘肃省张掖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及答案解析

2023年甘肃省张掖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及答案解析

2023年甘肃省张掖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许多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

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

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

用这种过分简单的办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

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出世的。

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

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它讲求实际,但并不肤浅。

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对立的一样。

中国哲学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

按中国哲学的看法,能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中实现这种综合的,便是圣人。

圣人既入世,又出世;他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

这不是说他必须是一国的首脑,从实际看,圣人往往也不可能成为政治首脑。

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

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里的“道”是指道路,或基本原理。

既然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它自然难以脱离政治。

在中国哲学里,无论哪派,其哲学思想必然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

这不是说,中国哲学里没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或逻辑学,而是说,它们都以不同形式与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

举例来说,名家所辩论的“白马非马”,似乎与政治毫不相干,但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认为“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在今日世界,政治家们都标榜追求和平,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到,有的一面侈谈和平,一面却在准备战争。

这就是名实不符。

按公孙龙的意见,这种名实不符应当纠正。

的确,要改变世界,这就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第一步。

论中国哲学精神

论中国哲学精神

论中国哲学精神何谓“中国哲学精神”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

问题不只是在于哲学家们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而是看他们如何给出答案的。

冯友兰、牟宗三、张岱年、冯契、萧纇父、李泽厚等人的观点都自成一家之言,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大多数是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哲学精神”的。

如何从历时性、部门哲学等角度来进一步思考中国哲学精神的问题,或可以深化我们对此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哲学特征;共时性;历时性;部门哲学[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__)02-0044-08吴根友(1963—),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先秦诸子、明清哲学、中国政治哲学。

(湖北武汉 430072)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谈论自己民族哲学精神或特征的话题,都无法避免或明或暗的比较视角。

没有作为“他者”存在的不同民族哲學作为参照系,任何谈论自己民族哲学精神或特点的话题都将是无意义的。

考察20世纪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过程,绝大多数哲学家或哲学史家都是在中西(印)比较的视角下来思考中国哲学的精神或其特点的。

今天,我们重新思考这样的话题时,也无法避免这一“比较的视角”。

由于我们思考视角的限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我们对“他者”了解的深浅度与清晰度,决定了我们对自己民族哲学认识的深浅度与清晰度。

而所有人对“他者”的认知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职此之故,我们认为在当今时代要完全真切地把握“中国哲学精神”,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一、中国哲学精神的名、言辨析现代学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首先要厘清所讨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再由形式逻辑上升到语言学与语义学的层面,逐步揭示所使用概念的日常意义、学术意义与言外之意。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首先对精神、中国哲学精神二词的日常意义与言外之意作一个简单的辨析,从而限定本文的讨论范围。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讲解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讲解
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于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论语》记载,孔子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冷言冷语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老农是“隐者”。人文精神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孔子认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的本质就是“爱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为公”。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根据“当前,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这既是我们书写中国本位‘中国哲学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可知,强调挖掘古籍中的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可以利用典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展示中国古圣先贤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的心路历程、思想火花和哲学思维。一是积极利用古圣先贤创造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再思考。比如,中国古代以《道德经》《庄子》抽象的“道”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以《论语》《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人本”“民本”和“性本”哲学,等等。二是针对中国哲学史书写存在的西化问题,有的放矢地构建起中国本位的反映古圣先贤揭示事物本质、发展规律、运行模式和守中原理的学术范畴和话语。可以利用孔子等倡导的“中庸”理论,儒家经典确立的“尊师重教”“学以致道”“教学为先”“格物致知”等认知途径。三是对于道德哲学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儒、道、墨等诸子思想资料,构建“仁义礼乐”为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的道德哲学和情感哲学,梳理归纳“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实践伦理。

《中国哲学的精神》阅读答案

《中国哲学的精神》阅读答案

《中国哲学的精神》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

为了解这个精神,首先必须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②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

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

那么专就一个人来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能够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问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生”?③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

佛家的“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道家的“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柏拉图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些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

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

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而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

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

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

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

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

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④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

很难说这些人说得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

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

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

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

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

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

中国哲学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姥姥家的路上于心亮那一回,我去姥姥家,眼里噙着泪水,想哭。

路很远,虽然身后拖个小影子,默不作声地跟着我,可是我很孤单。

口渴了,瞧见路边有个菜园子,菜园里种着水萝卜、西红柿,还有黄瓜。

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里了,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回来。

此时,来了个大叔,问我:“小孩,你怎么不摘了?”我说:“主人不在,我不能摘。

”大叔就笑了,说:“不碍事的,孩子,跟我来吧。

”没想到,大叔就是菜园的主人,他摘了一根黄瓜和一个西红柿给我。

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

因此,当一只小花狗追着咬我的时候,我也没气恼,而是从衣兜里掏出个饼干扔给它。

小狗吃了饼干,朝我摇着尾巴,还跟上了我,撵也撵不走。

就这样,小狗跟着我来到姥姥家。

我见到姥姥,扑进她怀里。

原打算哭的,可不知为什么,又哭不出来了。

姥姥抚摸着我的头,她看到了小狗,问我:“你养的小狗?”我说:“路上捡的。

”姥姥说:“不是咱养的小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

”我说:“要是找不到主人,怎么办?”姥姥说:“好好打听打听,肯定有主人。

”我一边逗小狗玩儿,一边回答姥姥的问话,好脾气地说我妈挺好的,我爸挺好的,家里的老母猪也都挺好的,八只小母鸡也下蛋了,三只小燕子也孵出来了……姥姥给我烙了葱花油饼,把我喂得饱饱的,把小花狗也喂得饱饱的。

我吃饱了,就去街上玩儿,撞上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很欺生。

这一次我有小花狗壮胆,见到那几个孩子对我不太友善,它就“汪汪汪”地叫着跳着高儿来保护我。

中国的哲学阅读答案

中国的哲学阅读答案

中国的哲学阅读答案【篇一:《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阅读及答案】class=txt>“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给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发展状态。

从内容上看,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充分地体现出哲学理论的抽象性和纯理论性特征。

如果说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更多地体现了哲学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因而其理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么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由于是以“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则更多体现了哲学观念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因而其理论的现实性特征相当明显。

中国哲学近代转型的历史极短,最多只有不足80年的时间,并且其内容主要局限在历史观和文化观,并初步涉及到政治哲学领域。

这就使得近代形态的中国哲学极不发达,中国哲学以西化的形式进入了现代形态的发展阶段,造成了现代形态中国哲学与传统形态中国哲学之间的某种断裂:中国现代哲学不再“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

之所以产生这种状况,就是因为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是以“中国向何去”的时代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它并不是哲学反思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直接来自于传统哲学的困境,而是中国哲学家对中国现实的社会危机的反映。

“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的紧迫性不允许中国哲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其近代形态。

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是在古今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生活的根本性变革、西方理论的引入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彻底性批判,使中国现代哲学家具有一种自由的活跃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使他们比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和以前的中国哲学家更能深入地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中国哲学的问题。

对于同一哲学问题,中国现代哲学家有着不同的回答,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哲学思潮,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就以各种哲学思潮相争论的形式展开的。

无论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还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多的思潮相互争论、交流和发展。

2025届大连育明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大连育明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大连育明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中哲思习题及答案

中哲思习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复习思考题(1)中国哲学产生的条件:从宗教到哲学人文关怀忧患意识(2)中国哲学的精神及特质。

第一,知行合一。

第二,天人合一第三,真善同一。

第四,重人生而不重知论第五,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第六,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

第七,哲学与政治紧密相联。

第八,哲学家与他的哲学合一。

第九,中国哲学的重点:主体性与道德性。

第二讲老子1. 如何理解老子之“道”的具体含义。

(一)形而上意义上的“道”1.“道”的含义:本体论的含义和宇宙论的含义“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端倪,边际)。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1章》)具体的事物都是可以用名称来表示的,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是从“道”那里产生出来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0章)老子这里讲的是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道”,并把它作为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老根,似乎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不能是某一具体的有规定性的东西,加深了对世界统一问题的理解。

P282.“道”的性质p29(二)规律性的“道”1.老子看到了对立转化规律的存在。

P302.老子也看到了循环运动的规律。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第16章》)(三)生活准则的“道”“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老子·第22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2. 如何理解老子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试以“自然无为”为例来加以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有自己的创作原则。

如“心师造化”,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月识心记”写生自然,概括提炼物象的基本特征,获得艺术素材,再去创造图画的意境。

“中得心源”则着重于主体因素的积极发挥。

宋人讲“胸有丘壑”,明讲“丘壑内营”,都是强调主体因素的作用。

作画的程序是要先求形似,但中国画不存形写实,而求于以形写神,遗貌取神,在形似的基础上,突出内在的精神。

古诗云“笔在传石神”,( ),就不再冥顽而有了神韵。

古人更知其神情寄寓于物,借物抒情。

文同画纡竹以示其遭遇,米芾画枯木怪石以遣其,辽元代文人雅士大都以笔墨写愁寄恨。

中国画的这种写意精神,心师造化,画心相应,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国哲学精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甚或着眼于栩栩如生盘郁B.或是着眼于惟妙惟肖盘郁C.甚或立足于惟妙惟肖情思D.或是立足于栩栩如生情思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顽石一块,经画家潜心用意,笔墨点染B.一块顽石,经画家潜心用意,笔墨点染C.顽石一块,画家以笔情墨致,点染勾勒D.一块顽石,画家以笔情墨致,点染勾勒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这种心师造化、画心相应写意精神,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国哲学精髓。

B.中国画心师造化、画心相应这种的写意精神,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卓越精髓之所在。

C.中国画这种心师造化、画心相应的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精髓。

D.中国画这种写意精神,正是心师造化、画心相应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之精髓。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传统哲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传统哲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传统哲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题解说】中国传统哲学自有其话语体系,它在人道之中寻求天道,在现象之中探求本根。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能于“天人”“物我”之间寻求整体价值,彰显出和谐、圆融的生存智慧。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崇道德修为,寻精微于古今之浩渺,奉中庸之道而使事物发展臻于和谐平衡之状态,是中国传统哲学千百年来的重要思维方式,展现出中华民族对德行修养和内在超越的价值认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

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

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材料二:近些年来,“中国哲学”的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原因就在于其研究范式的过分西化,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种“冰冷”的研究方式,而特别强调所谓“同情的理解”,试图将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生活实践植入相关的理论研究当中去。

这样,具有新的时代意味的“国学”出场,似乎可以补偿原有的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的缺憾,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就部分地形成了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

坚持中国哲学作为民族精神之载体的功能,就会批评纯学术立场与中国文化之精神无关,掏空了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

坚持中国哲学之现代学术立场就会批评前者的主张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中。

这种分歧反映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横渠四句 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横渠四句 同步练习

横渠四句同步练习一(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优待等待待遇优厚待会儿去B.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C.渎职赎罪买椟还珠案牍劳形D.吟哦湮没一望无垠寅吃卯粮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黯淡好高骛远焕然冰释初生牛犊不怕虎B.憔悴仗义执言痛心疾首防患于未然C.洗练琳琅满目各行其事迅雷不及掩耳D.晦涩振聋发溃高屋建瓴放之四海而皆准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2)去年,我市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招聘。

(3)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小张,我劝你不要挖空心思赚黑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你就不怕报应?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D.做生意应讲诚信。

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做法,靠蒙骗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很高评价。

B.付出的时候,不要期待任何回报,否则一颗心老是牵挂着结果,反而更难有收获。

C.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挥各人天赋的内的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才尽其才,在社会上赢得他应有的地位。

D.我们的身体在精心的保护下一天天的日益萎缩,经不起任何打击和磨砺,甚至退化到可以被化妆品伤害。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张载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河南省叶县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叶县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叶县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了一批又批“人造明星”。

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

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

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

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也有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

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中国精神”》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中国精神”》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关于“中国精神”》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①同所有的人类梦想一样,中国梦固然包含着中国人期望实现且尚未实现的愿望和目标。

但这些愿望和目标又不能简化为简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

无论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还是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我们所憧憬、追求的中国梦,事实上是我们所期望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境界,是我们为世界、为未来所提供的新的生存方式选项。

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所展现的独特生存方式,在于这种发展模式、生存方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精神。

这应当成为中国梦的精髓。

②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无疑应当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应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③中国精神从哪里来?来自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人们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何在?贯穿在中国经验中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精髓的探究,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精神的探讨。

因此,中国精神是对中国奇迹奥秘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经验精髓的高度概括。

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正是中国精神的最外在表现。

④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

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代表着当代中国人对人类思想与文明的新贡献。

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应当成为我们建构政治话语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交往与秩序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2022.11(《选择性必修上》阶段性检测)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和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思想界经学研究兴起,一时蔚为潮流。

这一思潮的出现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学术转向”有关。

当然,经学研究的强劲复兴,还是新世纪到来以后的事情。

经学视野浸染到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方方面面。

新时代的经学复兴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文明的自信力得到了恢复和提高,经学作为中国固有文明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其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商品化热潮至少部分地造成了道德状况的滑坡,人们开始普遍地意识到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经学对于敦厚风俗的价值;其三,近代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西方文明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局限和问题,试图在经学系统中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成为回归经学的动力之一。

在当代经学思潮中,辐射范围最广的经典是《礼》《春秋》和《易》。

礼学研究直指当代人伦面临的各种危机,试图在现代世界里延续或者激活儒家的礼乐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领域中重建儒家的秩序。

部分思想者更由此走向儒家宗教性的确立和安顿。

《春秋》学,特别是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传统的兴起,强调《春秋》大义,试图以天下观重新构建对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的理解,有相对突出的政治指向。

对《易经》和《易传》的研究,原本即在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范围内,而且大《易》哲学穷本极源,因此,或多或少地成为以中国哲学为根基的各种根源性哲学建构的底蕴。

这些试图在当代中国复兴固有的经学传统的努力,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以淑世情怀直面时代课题,无论如何都是弥足珍贵的。

(摘编自杨立华《新子学时代》)材料二:何为哲学?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较为典型的,如德国著名哲学史家文德尔班的定义:“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阅读理解及答案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阅读理解及答案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阅读理解及答案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汪为胜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

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

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

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

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

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

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

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

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

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

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_1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_1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每个人表达思想的方式或许不同,那么本文中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①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

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

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

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

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

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②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

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

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

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

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

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③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

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

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

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

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

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

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

《中国哲学精神的兴起演进和繁荣》的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精神的兴起演进和繁荣》的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哲学精神的兴起、演进和繁荣,与先秦子学息息相关。

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不同的文明都经历了一个轴心时代。

这是一个颇具启发的说法。

至少对中国哲学而言,子学的兴起可以视作哲学的开创期,子学构成了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核心内容。

先秦哲学家面对当时社会的空前危机,自觉反省夏商周以来的文化传统,对天人关系,内圣外王以及人生态度等问题作了深入探索,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

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遗产。

当然,和其他的文明不同,中国的哲学突破自有其独特之处。

先秦诸子大多着眼于人世,有浓厚的社会关怀,致力于理想世界的建设。

孔子,孟子、荀子如此,老子、庄子以及黄老学派同样如此,其他各家也不例外。

中国哲学的基本性格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历史发展。

黑格尔说,欧洲人每想起希腊,就会有家园之感。

这句话,用在中国人之回想先秦,应该也是恰当的。

但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并没有继续下去。

秦王朝建立后,以法家思想为蓝本治理国家,采取严酷的文化政策,甚至于焚书坑儒,这是国家权力对思想的第一次压制。

到了汉代武帝时期,又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最终形成了经学一统的思想格局,这是国家权力对思想的第二次压制。

自此后,中国哲学就在国家权力和正统意识的压制下迂曲而行。

经学的地位日益无法挑战,多元思想被视为异端而屡受打击。

唐代犹能三教共存,而宋代之后,在政治权力的挟持下,“道统”成为思想压制的新武器。

尤其是明清两代,陆续有各种迫害异端的惨剧发生,文祸不绝,士人寒心。

集权制度下的社会慢慢僵化,集权意识下的思想慢慢退化。

失去了多元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思想文化的活力不断弱化,直到整个民族丧失创造力和改变自我命运的能力。

当然,无论怎样强大的专制,也无法真正统治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因为这违背了人的内在要求,也无法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历史上看,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抑或经学的任一派别,在获取独尊地位后,都会逐渐陷于僵化停滞的状态,并进一步造成思想学术的普遍凋敝。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哲学 金岳霖》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哲学  金岳霖》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哲学金岳霖》阅读答案【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哲学金岳霖》阅读答案中国哲学的金岳霖① 中国哲学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普遍不发达。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合逻辑的,不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显然,中国哲学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需要意识到生物学是中国哲学金岳霖①中国哲学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的说法很常见,常见到被认为是指中中国哲学是不合逻辑的,不是基于认知的。

显然,中国哲学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需要意识到生物学是生物学,物理学是物理学。

中国哲学家没有发达的逻辑意识,很容易进行逻辑安排;虽然他们的哲学缺乏发达的逻辑意识,但也可以基于过去获得的理解。

了解逻辑和认识论就是了解思维方式。

②中国哲学并非真的没有逻辑意识,因为它一旦受到某种相关因素的刺激,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一批思想家开始分别倡导“共同方面”和“特殊方面”名”以及“言”它具有相对性,提出了有限元是无限可分的,飞箭不动的理论;这些猜测显然与那个动荡时代的问题直接相关。

研究哲学的人肯定会想到希腊哲学中的类似情况。

从理性本身的这种类似理论可以看出,它们在西方哲学中得到了理性的提炼。

有了这些理论,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锻炼精神的活动。

然而,这种趋势在中国是短暂的。

虽然一开始很美妙,但它过早地死去了。

几乎直到现在,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还不发达。

③中国哲学没有理性的风格,也没有被这种风格所束缚和玷污。

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是乡村的。

但是约翰·莫雷曾说道,柏拉图是个好诗人,黑格尔则是个坏诗人。

根据这个说法,也许应该把庄子看成大诗人甚于大哲学家。

他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

其异想天开烘托出豪放,生机勃勃而又顺理成章,使人读起来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

可是,在惯用几何模式从事哲学思考的人看来,即使在庄子哲学里,也是既有理智的寒光,而又缺少连贯。

这位思想家虽然不能不使用演绎和推理,却无意于把观念编织成严密的模式。

《中国的哲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的哲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哲学傅佩荣“哲学”一词是翻译过来的,那么中国自身有没有哲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凡是人群聚居、形成社会,并且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的团体,都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会经历兴盛衰亡,其中的决走素是什么?若由“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理念应该居于核心地位。

换言之,科技水平低落的地区、制度规范僵化的社会,未必会被历史淘汰;但是理念若是模糊不清或违反人性,以致民众缺少一套合理的价值观与人生理想,那么这样的团体及其文化就失去继续存在的动力了。

理念以各种形式保存于文学、艺术、宗教中,但是只有哲学可以对它作清晰的陈述、批判、反省,去芜存菁,定期再生活力,进而使文化长存不替。

根据英国史学家汤恩比的研究,人类历史上曾出现二十一种文明,其中十六种成了古迹,只有五种仍在发展中,而中国文明是其中唯一能劫后重生,进入第二度兴盛衰亡的轨道的。

由此可见, 中国文化中的理念应该有其独到之处,而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有极富价值的哲学。

具体而言,哲学是对人类经验作整体而根本的反省,由之获得启发,再指引实际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把具有此一自觉,并且写下系统著作的人,都称为“哲学家”。

以学派而言,古代的儒家与道家,魏晋以后的佛学,都有体大思精的著作与学说。

以个人而言,则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直到宋明诸子,都是值得重视的哲学家。

那么,中国哲学有什么特色呢?第一,以生命统合宇宙万物。

凡存在之物,皆构成一个整体,整体相互感通有如机体,其中没有孤立隔绝的不相干之物质。

换言之,生命的力量大化流行,无所不在,其灵秀在于人类。

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并无真正隔阂,因此人生之道在于由个人推及人群,再扩及于万物。

唯有人间获得安顿,宇宙的存在才能显发意义。

中国哲学无不以“人”为其关怀焦点,但是它所表现的人文主义却常有开放的及超越的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心的人本主义。

第二,以价值贯穿人生行为。

人的行为既然是自由的,就有价值取向的问题,因此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不容许随俗浮沉的,更反对自暴自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的精神①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

为了解这个精神,首先必须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②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

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

那么专就一个人来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能够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问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生?
③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

佛家的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道家的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柏拉图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些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

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

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而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

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

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

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

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

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④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

很难说这些人说得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

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

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

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

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

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

中国哲学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

从表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

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⑤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

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

它既入世而又出世。

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

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⑥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

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对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

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

如何统一起来呢?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

1.下面是关于中国哲学的精神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A.寻求如何解决个人与宇宙的同一,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生这一问题。

B.寻求如何解决中国哲学是出世哲学,还是入世哲学,或者是二者兼有的问题。

C.寻求如何做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方法,达到中国哲学的最理想主义。

D.寻求解决将中国哲学的入世出世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整体的问题。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世的哲学讲求超道德价值,主张人要想得到最高的成就,就必须离开社会,甚至脱离生。

B.入世的哲学只讲求道德价值,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

C.佛家的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道家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柏拉图的肉体是灵魂的监狱,都是对生的否定。

D.中国哲学中的所谓圣人,与佛教中的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的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因为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

3.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从中国哲学的历史的主流入手进行论述,突出了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在文中具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B.文章二至三段扣住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生的问题,论述了出世的哲学和入世的哲学对这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它们各自的局限。

C.文章四至五段论述了中国哲学表面上看是入世的哲学,实际上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
因为它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

D.文章第六段围绕入世与出世,提出了中国哲学的任务和所求解决的问题就是将中国哲学的入世与出世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以形成一个合命题的整体。

阅读【答案】1.D2.D3.A【解析】1.试题分析:从第一段的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和文末的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可以知道正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强加因果,而且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也错,原文是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不是必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错,中国哲学的精神应为寻求解决这个问题。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