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 文言虚词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陈情表》 (4)九岁不行 .. 古义:不能走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 ① ② (5)至于 成立 .. .. 直到。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成人自立。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有根据。 (6)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7)臣之辛苦 .. 古义:辛酸苦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滕王阁序》
,以„„为襟,以„„ (8)襟 三江而带 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为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高考语文专题二 高频考查的文言文实虚词
5年考查2次 1.鄙 (1)则相与笑之曰:鄙(见识浅薄) (2)习举子业辄鄙之曰(视……为浅陋) 2.归 (1)年二十以归吾(出嫁) (2)先生赎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归”,让……回去) 3.使 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连词,假如) 4.薄 遽薄京师/乱而继迁薄我,必败(逼近,迫近,进攻) 5.卒 (1)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急促) (2)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终于)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 的”。
(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三、【之】(5年考查31次)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 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 没有实在意义。 (三)动词,到……去
四、【其】(5年考查30次) (一)代词 1.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可译为“他(她、它)的”(包括 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她、它)”。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 或者“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 些”“那里”。
5年考查4次 多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人用是多疑名/君子多其能受善 言云/盖其性所多也(称赞)
5年考查3次 1.著 (1)其后遂以著令(拟定) (2)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彰显) (3)核所积金银,著之籍(登记,记载) 2.舍 (1)人莫舍我/吾宁舍之而受祸(收容,安置) (2)而舍县之大家(寄居) 3.延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坐后堂/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请,邀请)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ppt16
1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吾斯(这)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
幸之甚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之然(这样)也
※出若(这样)入若(这样), 天下莫不平均
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 “他”,既非远指,也非近指,而是另有 所指,相当于现汉的“别的”、“其他 的※”商。君欲之他(别的)国;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王顾左右而言他。
※吾属(我们)今为之虏矣
※尔曹(你们)身与名俱灭,不废江 河万古流
※若属皆且为所虏。
※士大夫之族 ※郯子之徒
(2)指示代词
古汉语的指示代词可分为表示远 指的代词、表示近指的代词、虚 指和无指代词三大类
1、表示远指的代词
表示远指的有: “彼”、“夫”、 “其”等。这些代词与现代汉语的 “那”、“那个”、“那些”、 “那样”相当。
※《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敢望报乎? (怎么、哪里)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 路耳。 (顾:只是,表转折)
八、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诚、信、良、 必、果。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乎。
※其信然邪。
九、否定副词
表否定: 弗、毋、无、不 勿、莫、微、未、非、匪。
十、谦敬副词
1、谦词: 窃、请、敢、辱、 伏惟、猥、谨。
※彼(那个)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那些)古 书之不存。
※以故其(那)后名之曰:“褒禅”
※微夫(那)人之力不及此
2、表示近指的代词
有:“是”、“斯”“之”、‘然”、 “尔”、“若”等。这些代词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此”、“这”、“这个”、 ※“是这(样这”)。时,曹操遗(wei)权书曰
2015高考语文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2015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课件 PPT精品课件(共147张)
① (公子)欲以客往复秦军,与赵俱死。 ②夸父与日同走。 ③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
练一练
• • • • • •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转折 承接 并列 修饰 语气词 代词
1.代词表疑问 大王来何操 豫州今欲何至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 作宾语:什么,哪里 哪里 作谓语:为什么, 是什么原因 作定语:什么,哪
连 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 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 词 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 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
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 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 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
副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 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 词 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
例如: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介 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 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 词 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 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共72张PPT)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一)用作副词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 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四)固定用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释: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 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释: 《孟子· 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释: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教学课件
5、臣所过屠者朱亥
做定语,所拜访的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九、“为”字用法总结
• 1、介词:替、给、对、向、为了、因为、 当(……时候),表被动
• 2、助词:句末语气 • 3、动词:根据上下文翻译为各种动词,如
做、作为、变成、成为、认为、是……
• 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
解释下列句中“焉”“也”用法
• 1、于是余有叹焉 •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3、谨食之,时而献焉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5、众好之,必察焉;众
恶之,必察焉。
• 6、必死是间,余收尔骨 焉
• 7、焉得并州快剪刀,剪 取吴淞半江水?
•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思考:以下两句中的“以”是什么用法?
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
于张仪。
连词,因果关系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介词,因为、由于
思考:以下句中“以”与“不赂者以赂者丧” 相同吗?为什么?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 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动词,认为
4、然则何时而乐耶? 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什么,代。 多么,副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教学 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教学 课件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 致的一项是(A )(06广东卷)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教学 课件
好像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
3、予我千金,吾生若 4、不若与人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课件
者
常用作助词,表示提示、顿挫 、列举、假设等语气,也可与
其他词组合成新词汇。
所
常用作助词,与动词结合构成 名词性结构,表示“……的地
方”、“……的人”等。
于、以、为、乃等连词介绍及应用
于
用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对象、比较等关系,也可与其
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
为
常用作动词和介词,表示做、 是、为了等意思,也可与其他 词组合成新词汇。
典型错误类型及避免策略
误用虚词
由于对一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不准确,导致在句子中 误用了虚词,如该用“而”的地方用了“和”。
漏用虚词
在句子中漏用了必要的虚词,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或表达 不清。
滥用虚词
过多地使用虚词会使句子显得啰嗦、不简洁,影响表达效 果。
避免策略
要准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注意辨析同义词虚词 之间的差异;在句子中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虚词;避免 过多使用虚词,力求简洁明了。
3
运用虚词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高考最终目的是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虚词知 识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文言文 素养。
02
常见文言虚词详解
之、其、者、所表示意义与用法
01
02
03
04
之
用作代词、助词、动词等,表 示指代、结构助词、音节助词
、提前宾语等。
其
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表示指 代、推测、祈使、反诘等语气
虚词分类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和拟声词等,如常见的“之 、其、者、所、以、于、而、乃、则 、焉”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01
02
03
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可以表示文言文中的 多种语法关系,如并列、 承接、转折、因果、假设 等。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ppt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 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 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 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二、【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三、【而】 (一)用作连词。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课件20张
·
考 专 题 复
文文 言
习
虚
文 言 文 阅 读
言词
专
题
壹 考点剖析
【
考
文言虚词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具体意义的文言词
点
解
语。文言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从意义上看,虚
析
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
】
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②从语
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
【
代 词 人称
代词
】
指示 代词
疑问 代词
分类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④复数 ①近指代词 ②远指代词
③无定指代词 ④辅助性代词
①代人 ②代事物 ③表处所
举例 吾、予、余、我 女、汝、若、尔、而、乃、子 之、其、彼、厥、渠 属、辈、侪、类、徒 是、此、斯、兹、之、然
彼、夫、其 或、莫 所、者 谁、孰
②以+动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为连词
“以”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 “与”作连词和介词区别 】
类别
举例
释义
①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
赋》)
+名词(名词性短语)
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②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为连词,③为介词
(《鸿门宴》)
“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高考文言虚词专题复习(一) PPT精品课件
一、位置推断法 虚词的意义用法跟虚词的位置有一定的 联系。
例如: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 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二、搭配分析法 • 搭配分析法就是从虚词的搭配对象 去判断它的词性。
例如: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能以足音辨人 • 以上三句中的“以”所搭配的对象都是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构成短语修饰后面 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工具、原 因等,可知“以”为介词。
之 作代词
(一)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 “之”的用法为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 人称。如: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与蔺相如》)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廉颇与蔺相如》)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 (《师说》) 5.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噫吁嘻,危乎高哉
《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 有所之也,一者地也。” 段《注》:“引申之义为往, 《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 者。”
1.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2. 輮使之然也。 《劝学》 3.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4.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师说》)
1.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顷之,烟炎张天。
• (五)音节助词 这种“之”多用于形容词、 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 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 译时应省去。
南方新课堂2015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用法
考纲阐释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内容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以考纲列出的“而、何、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 个常见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对 考纲阐释 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用法 和意义,并能加以解释。“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在词典中 的词条义而言的。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生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考点分布 考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续表)
1.广东卷最近 7 年都考查了虚词,从所考的虚词来看,都是 一些常见的、其用法在教材中反复出现过的虚词。(历年考查的 虚词见后面的附表) 2.虚词的考查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传统题、重点题,每年都单 独考了文言文虚词,有时在文言文的翻译中还要间接考查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 3.从题型看,都是选择题,具体而言有这几类: 考情分析 (1)结合教材考查:从材料中选出 4 个句子,再结合教材中的 4 个含有对应虚词的句子,选出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或相同)的 一组,一道题考 4 个虚词(2004~2006 年试题)。 (2)全部选自材料:从阅读材料中选出 8 个句子,编成 4 组, 选出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或相同)的一组,一道题考 4 个虚词 (2007~2013 年试题)。 (3)选出阅读材料中 4 个含有相同虚词的句子,判断含义和用 法相同的两句,一道题考一个虚词。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 大有好处的。
复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一词多义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因此要分清其用法及意 义。如: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遂与之俱出其中例①中的“之”是动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PPT课件
3、位置推断法
例6、(2009年高考江西卷)A.何忧 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说明:“为”都放在问句句末,动词 后,表示语气,所以两词用法相同。 例7明: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两个 “乎”都放在谓语形容词的后面,表 示语气“啊”。
例7、(2010年高考上海卷)A.饥民赖以 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说明:第一个“以”,放在句中,连接“ 赖”和“全活”,表修饰;第二个“以” ,放在句首,不可能有“修饰”作用,可 推断两词用法不同。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义 ——文言虚词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词义在文言文阅 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虚词 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准确把握虚词词义的方法 2、 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轮相关知识回顾:
一、文言虚词中的特殊现象
1、兼词: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诸﹑ 焉﹑盍﹑叵。 诸: ⑴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
⑵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
焉:⑴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于之)
⑵惧有伏焉(于之) 盍:⑴盍请济师于王(何不)
⑵夫子盍行邪无落我事(何不) 叵:居心叵测(不可)
二、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
1、互为代入法 前面已经提到,高考考查文言
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 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 其异同。因此,最为简单的常用的 方法就是互为代入,看看是否通顺, 通则同,不通则异。
例1、(2010年高考江西卷)A 于是又请以 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 语,记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 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 ”“为”“为……所”“于”等表被动;“ 之”“是”表宾语前置。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PPT课件
二、副词 ①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汝其勿悲!《与妻书》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 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 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 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
(2)秦王恐其破壁。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 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 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又如: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第8页/共79页
(4)肃曰:“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曹从事。”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 我的"或"我(自己)"。
(6)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7)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 些”“那里”。 (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第9页/共79页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 “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第30页/共79页
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 能用于转折关系。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 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等,或者省去。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
2015年高考语文135分 第九讲:文言虚词
第9讲:文言虚词★材料信手拈来齐白石晚年变画法:创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
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
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背诵日积月累【诗词积累9】《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字词各个击破常见错别字日练30之(九)241.焚膏既晷() 242.愤闷不平() 243.愤笔急书() 244.丰功伟迹()245.蜂涌而至() 246.凤冠霞披() 247.幅圆辽阔() 248.浮光略影()249.斧底抽薪() 250.付之东流() 251.言简意该() 252.甘败下风()253.改斜归正() 254.甘之如怡() 255.感恩带德() 256.根深底固()257.工力悉抵() 258.功亏一蒉() 259.全神灌注() 260.鬼斧神功()261.鬼域技俩() 262.过尤不及() 263.禁若寒蝉() 264.含辛如苦()265.汗流夹背() 266.合盘托出() 267.合衷共济() 268.轰堂大笑()269.后发治人() 270.划地为牢()★每讲精析精练文言虚词备考方略点拨正确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突出针对性和典型性。
针对性就是重点虚词的词性和用法,要让学生做到辨析词性准确,理解用法恰当;典型性是就课本的语言材料而言,课本的语言材料可谓丰富,高考一般会从其中选择对比项,因此,我们要对每篇课文中的重点虚词进行分类整理,弄清用法。
只有了然于胸,才能稳操胜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 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 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 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 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 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 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 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 “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 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啗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 )
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解析】
选C。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文言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后两句中的“而”都为连词,
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
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 “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 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而王超也扣紧马缰慢慢地走。 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
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个(有出息的)儿子了!”
至道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叛军李继迁, 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 任西头供奉官,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
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
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 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 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求亲自率 领
文本内外结合考查虚词意义、用法异同
考查四个不同的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已 经成为高考试题的的命题特点之一。形式为“四组八句”, 每一组选项都是采用“一文本一课内”的组合方式。其中一 个语句出自文本,另一语句基本出自课本。在2010年的高考 试卷中,山东卷、四川卷、江西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 卷、上海卷、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备考过程中对“之、于、 而、以、其、且、为”此类考卷中出现的高频虚词,应特别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 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
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
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 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关注。
【典例1】
例1】)
(2010· 天津高考)(阅读文本见文言实词中的【典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诈女曰:“而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D.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虚词又可以称为助词,身份多重,灵活多样。理解文言虚
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查虚词较为常见的意义和用法,
“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 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对文言虚 词的考查常见的题型为:选出四组句子中(每组两句),同 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
明道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太后的诏书, 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道:“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 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 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明肃太后坚决地要求
王德用执行,
王德用坚决地不接受命令。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了 王德用的劝谏。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 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没
都表承接,后句出自《鸿门宴》。B项,前后两句中的 “于”都为介词,都可译为“在”,后句出自《出师 表》。C项,前句中的“之”是指示代词,代所得俸禄; 后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为指示代词,
译为“这”。D项,前后句中的“乎”均为助词,都可
译为“啊”,后句出自《齐桓晋文之事》。
【参考译文】
鲁国王公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人。
【解析】
选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文言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后句出自《苏武传》,两句中的
“因”均译作“于是”。B项,前句中的“而”,连词,
表修饰;后句中的“而”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连 词,表因果。C项,前句中的“以”为动词,“认为”义; 后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以”为介词,有“依照, 按照”义。D项,前句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后句
出自《阿房宫赋》,“为”是动词,可译为“成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典例2】 (2010· 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文后题目。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 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 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 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 “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 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 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身材魁梧不同 凡人,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 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 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天子没有办法,任命王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