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脑小脑角区脑膜瘤--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
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摘要】桥小脑角位置在小脑、脑桥以及颞骨岩之间的不规则位置,该区域位置比较复杂。
发生大型脑膜瘤后可累及脑干、重要颅神经、大脑后动脉以及深静脉系统等,手术治疗难度系数较大。
目前临床对于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报道较少,一些临床医生在文献参考中难以找到证据,根据以上情况本次笔者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对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总结,综述目前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显微技术桥小脑角区肿瘤常见有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脑膜瘤等,患者一般以Ⅴ-Ⅷ组颅神经受累为主要症状。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血供比较丰富,加上肿瘤体积较大,并且与脑干、脑神经以及重要血管相邻,因此手术治疗难度较大。
此外临床对于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治疗报道较少,使得较多的学者在临床治疗中难以找到参考证据,笔者将相关的报道进行统一整理,旨在为后续临床医生使用提供依据。
一、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临床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听力丧失以及眩晕等,由梗阻性脑积水压迫脑干、小脑从而导致政治出现比较晚。
内听道前肿瘤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以及面神经和耳蜗神经损伤,该种疾病症状出现比较早,早期比较容易诊断,就诊时肿瘤尺寸比较小。
而内听道后脑膜瘤症状出现比较晚,就诊时体积偏大,患者多表现为小脑症状。
二、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临床分型临床根据肿瘤主要附着的部位和主体所在的位置进行分型,这样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型。
Ding根据肿瘤与内听道关系将该肿瘤分为孔前型、孔后型、孔下型以及中央型[1]。
根据肿瘤侵犯方式分类将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分为:内听孔后脑膜瘤、内听孔前脑膜瘤以及联合型,而联合型肿瘤是指内听孔前后均有肿瘤侵犯。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重要的是手术的入路选择,而入路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特征,包括起源位置、肿瘤主体部分位置、肿瘤与神经血管结构关系以及病人术前神经功能情况。
肿瘤底部与面神经、三叉神经等关系密切,孔前型神经与三叉神经、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等关系密切,与面听神经之间有较多的蛛网膜隔离,因此术中可以轻松的对面听神经进行保护。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科普知识PPT
II.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 症状
视力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 野缩小等问题。 呕吐: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压迫脑干,可 能导致患者呕吐反应。
III. 小脑脑 桥角脑膜瘤的
诊断和治疗
III.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 诊断和治疗
诊断:通常通过核磁共振成像 (MRI)来确定小脑脑桥角脑膜 瘤的位置和大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术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是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后可 能需要放疗或化疗来预防复发 。
III.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 诊断和治疗
放疗:放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 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一些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对化疗药 物敏感,化疗可以用来杀灭残留的肿瘤 细胞。
IV. 康复和生 存率
IV. 康复和生存率
小脑脑桥角脑 膜瘤的科普知
识PPT
目录 I.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II.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症状 III.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诊断 和治疗 IV. 康复和生存率
I. 什么是小 脑脑桥角脑膜
瘤?
I.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 瘤?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一种罕见 的颅内肿瘤,通常发生在小脑 和脑桥之间的区域。
康复: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手术 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 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 等,以帮助恢复功能。
生存率: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 生存率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 置和患者的整体状况,但在及 早发现和治疗的情况下,大部 分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这种肿瘤可以起源于脑膜,也 可以起源于小脑和脑桥结构中 的其他细胞。
I.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 瘤?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可以对神经系统造成 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治疗。
II. 小脑脑桥 角脑膜瘤的症
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人的护理
眼睑闭合不全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眼部状况,如有畏光、眼疼等 不适,应即使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头稍偏向健侧,勿让手术部位和引流管受压,防止脑干 移位。术后4-6小时可将床头抬高20-30度。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如有异常,即使通知医生,遵 医嘱给予相关处理。
术后护理
观察伤口辅料的渗透情况及是否松脱,有无感染和 异味,如渗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辅料或者 重新加压包扎。
颅内压增高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感觉的变化, 以防颅内压过高而发生脑疝,加重病情。
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引流管是否通畅,有 无脱落,有无脑脊液漏。
术后护理
定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降压药及抗生素。 颅内压增高患者,应床旁有家属陪护,加床挡,防止躁动而发生坠床。
当肿瘤累及脑干时,可出现患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 眼球震颤、肌张力下降、锥体束征。病程晚期,可出现慢性 或急性枕大孔疝症状及小脑危象,直至呼吸障碍。
临床表现
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在脑桥下缘与橄榄体之间出入脑, 自脑干外侧并稍上行经内耳门入内耳道。
临床表现
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种类很多,在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手术过程中要根据肿瘤 的种类和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保护神经不受损伤。
健康宣教
术后护理
树立信心,对疾病要有正确认识,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高能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加强营养 和种类。 生活护理,鼓励病人每日坚持晨晚间口腔护理,增强食欲和舒适度,防 止口腔感染和异味。鼓励病人每日少量锻炼,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及影像表现
桥脑位于中脑与延髓中间,两侧借 小脑中脚与小脑相连,此交界区称
为桥小脑角区(CPA)
病例,女,49岁
因“头晕10年,左耳听力下降3年 余,加重伴味觉减退,左侧咀嚼无
力半年余”来诊
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部闷胀 感,不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不适,未予 特殊诊治。5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左侧肢体活动 不灵,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无行走不
桥小脑角区的三叉神经鞘瘤起源于三叉神经 根,常表现为跨越中后颅窝的哑铃型肿块, 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肿瘤边缘光滑,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增强 扫描呈不均匀环状明显强化。瘤内出现脂肪 变性可为特征性改变。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脑内或者脑外,T1WI 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其内掺 杂筛孔状低信号。病灶占位效应不明显,增 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病理反射:双侧Hoffman征阴性,Babinski征 阴性,Chaddock阴性。
脑膜刺激征:颈抵抗阴性,Kernig征阴性, 布氏征阴性。
北区磁共振659075 老楼强化磁共振
天坛医院术后病理:听神经鞘 瘤伴囊变。
定位:桥小脑角区(CPA)肿瘤首先应该明 确是脑外肿瘤还是脑内肿瘤。脑外肿瘤多有 临近骨质改变、脑白质塌陷征、蛛网膜腔隙 扩大、临近脑沟池变窄、硬脑膜与肿瘤呈钝 角等。有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起病缓急综 合分析判断。
研究认为听神经瘤是由NF-2基因缺失引起的, NF-2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是一种抑癌基因, 可以抑制NGF(神经生长因子)、GGF(胶 质细胞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的 生长因子)的过度活性,而这些因子可刺激 施万细胞的过度生长,在听神经瘤中往往有 明显的活性表达。
听神经瘤MRI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结节状肿块, 多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一般呈实性、囊实性和囊 性三种,伴或不伴内听道扩大,实性者T1WI上为稍 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呈均匀一致明显强 化;当内部出现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时,内部 信号可不均匀,T1WI上呈混杂略低信号,T2WI上 呈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呈花瓣样强化;当伴有患侧 第Ⅶ、Ⅷ神经束增粗时,表现为与肿瘤相连并明显 强化,两者信号变化一致,称为“荸荠”征或“苹 果柄”征。有人认为这为听神经瘤的特征性改变。
脑桥小脑三角大型脑膜瘤的综合治疗
岁, 平均 4 42岁 ; 程 1d~7年 , 病 5 平均 2 个 月 。 75 征为 主 。其 中头 痛 、 头晕 l 例 , 一 呕吐 6 , 2 恶t D、 例 耳 呜、 听力 下 降 l 例 , 1 行走不 稳 1 例 ,o br征 阳性 O R m eg
l例 , 2 指鼻试验阳性 9 , 例 面部麻木 7 , 例 吞咽困难 、 构 音障碍 2 , 例 复视 2 , 例 三叉 神 经痛 1 。 例 13 辅助检 查 所有 病例均 行 C . T或 M / R 检查 。 T C
细 胞 的生长 ,因 此对于 难 以手术 全切 除 的脑 膜瘤 可
14 治疗 与结果 .
均 先行 外科 手术治 疗 。 后病理 术
检查 均证 实为脑 膜瘤 , 中 巨大 型 ( 其 直径 > 7m)3 c 例, 大型 ( 径 45 c 1 例 。 直 .~7m)5 手术 达到 S po i snⅡ m 级切 除 7 , 例 Ⅲ级切 除 1 例 。术 后均 予 羟基脲辅 助 1 治疗 ,.5/ ̄, 02gb 口服 , 日 1 , 7 。其 中 l 每 次 共 次 4例 术后 还接 受 了放 射治 疗 ( 刀或 x刀 ) 死亡 1 , 。 例 死
构 复杂 、 置深 在 , 位 手术治 疗较 为困难 。我们 白 19 96 年 1 月至 2 3年 1 共 对 l 例 脑桥 小 脑 三角 脑膜 00 月 8 瘤进 行了综合 治 疗 , 果满 意 , 道 如下 效 现报
1 临床资 料
面或 侵及 小脑幕 者 , 但不 含起源 于斜 坡 的脑膜 瘤 。 脑桥 小脑 三角 脑膜 瘤首选 手术 治疗 ,国 内文献
Nco s … 还 指 出局部 肿瘤复 发后 行二 次手术 与 i l等 ha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健康教育PPT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症状
患者可能经历头痛、平衡问题、听力下降、面部 麻木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可能 逐渐加重。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发病机制
脑膜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遗传因素 和环境因素可能有关。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神经纤维瘤病,可能增加脑 膜瘤的风险。
谁会得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健康教 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2. 谁会得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3. 何时就医? 4. 如何诊断及治疗? 5. 预防措施有哪些?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定义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一种生长在小脑与脑桥之间 的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这种肿瘤主要由脑膜细胞形成,生长缓慢,可能 压迫周围神经和脑组织。
研究表明,曾接受头部辐射治疗的人群,脑 膜瘤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监测
出现持续性头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 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早期表现。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如MRI可帮助早期发现肿瘤。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似症状,应寻求神经外科或肿瘤科医生的 专业意见。
谁会得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人都有可能得脑膜瘤,但女性和中 老年人更易患病。
部分研究显示,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男性。
谁会得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遗传因素
有家族病史或遗传疾病的人群也可能面临更 高的风险。
如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脑膜瘤的发生率显 著提高。
丨译文丨桥小脑脚区的15种肿瘤【影像学院140】
丨译文丨桥小脑脚区的15种肿瘤【影像学院140】原文:《Brain and Spine Imaging Patterns》翻译:张隐笛1.前庭神经鞘瘤前庭神经鞘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
它起自第八对脑神经(包括前庭神经及蜗神经)的施万细胞,尤其是前庭部。
囊变及坏死的存在有利于前庭神经鞘瘤的诊断。
病例1 横断位T1增强示左侧内听道内见一强化肿块,T1WI呈等信号病例2 囊性神经鞘瘤左侧桥小脑角区见一肿块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示病灶延伸至左侧内听道内并呈环形强化2.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是神经纤维瘤病II型的病征。
横断位T1WI示双侧桥小脑角区肿块延伸至双侧内听道内,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可见于I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双侧肿块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示肿块强化3.软骨肉瘤横断位FLAIR示斜坡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等信号肿块灶,T2WI 呈高信号,增强呈斑片状强化,软骨肉瘤强化较脊索瘤明显4.内淋巴囊瘤颞骨岩部内淋巴囊瘤是非常罕见的神经外胚层肿瘤,肿瘤内可有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胆固醇结晶及散在炎性巨细胞。
这些侵袭性的乳头状肿瘤实际上是颞骨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瘤,其具有的腺体功能提示它们起源于内淋巴囊。
大部分内淋巴囊瘤是偶发的。
VHL综合征的患者发生内淋巴囊瘤的几率更大。
横断位T1W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不规则形高信号肿块,T2WI呈高信号并可见肿块位于第七及第八对脑神经后方,增强肿块见强化,DWI未见确切弥散受限5.面神经鞘瘤面神经鞘瘤发生于沿面神经走行的任何节段,但其最常累及膝状神经节并沿此向近端及远端延伸。
面神经鞘瘤通过岩骨可累及中后颅窝,它通常是穿过岩骨中部,而三叉神经鞘瘤通常穿过岩尖部附近。
冠状位T1WI示右侧桥小脑角区混杂信号肿块,T2WI呈分叶状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呈多分叶状,其内见囊变区6.三叉神经鞘瘤三叉神经鞘瘤发生在第五对脑神经走行区域内。
肿瘤沿神经走行经环池入Meckel腔及海绵窦。
桥小脑角肿瘤
6.主要切除肿瘤步骤:释放CSF,自外、上、下、内、底、内听 道分离行囊内切除肿瘤;
7.术毕:缝合修补硬膜、还纳骨瓣。
保脑角区巨大脑膜瘤
术前MR
术前MRV:提示必要时可以结扎横窦!
术后:肿瘤全切
一、左侧桥小脑角脑膜瘤
二、左侧桥小脑角胆脂瘤(保留内听道动脉、切除嵌入 面神经内的肿瘤但完整保留神经)
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选择
安全、简单、有效、保留正常脑部结构的方法 NEUROSURGERY
Thanks!
标准化桥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技巧
桥小脑角区解剖:空间狭小复杂,毗邻脑干、 血管、神经多等特点
手术要点
1.手术前行MR,MRA,MRV;
2.该区多为脑外肿瘤,肿瘤有膜性结构;
3.手术体位:侧斜卧位,头稍前伸,星点位于最高点;
4.手术切口:呈7字形,乳突后翼点(星点)为重要标志,个性化设 计,横窦,乙状窦体表投影,长度为8-10公分;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手术或治疗后需要 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和调 整治疗方案。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小脑脑桥角脑 膜瘤的科普知
识PPT课件
目录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
瘤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
疗方法 如何预防小脑脑桥角脑
膜瘤 如何应对术后恢复 注意事项
什么是小脑 脑桥角脑膜瘤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概念: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发生在 小脑脑桥角区域的肿瘤。 症状:听力下降、面部痛、颈部僵 硬、头晕等。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诊断:脑部MRI检查、眼部检查 、听力检查。
小脑脑桥角 脑膜瘤的治疗
方法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手术是小脑脑桥角 脑膜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但难 度较大,术后风险高。
放疗:新型放疗技术可以更准 确地照射肿瘤,减轻对正常组 织的损伤。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疗方法
化疗:用药物治疗小脑脑桥角 脑膜瘤,在手术后或放疗前后 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应用。
增加营养:手术后需要更多的 营养,要重视饮食,多吃新鲜 水果蔬菜、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等。
定期锻炼:适度的休息和锻炼 可以促进身体恢复,但要避免 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如何应对术后恢复
心理辅导:手术后要接受心理 治疗,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 情绪,缓解压力及焦虑。
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用眼会产生 疲劳,加重病情。 避免抽烟喝酒:吸烟和饮酒对全身 健康和术后恢复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预防小 脑脑桥角脑膜
瘤
如何预防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注意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保 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等。 避免危险因素:长时间接触电离辐 射、接触致癌物质等都会增加患上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风险。
桥小脑角区肿瘤
听神经鞘瘤患者的处理主要有3种方案:显微手术全切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随访观察。年轻患者且证实肿瘤正在不断增长者,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70岁及 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无明显症状且系列影像学资料显示肿瘤无增大者,应定期观察并行影像学随访。在大多数国家,根据上述原则对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是经枕下入路,其次为经迷路入路。
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及家属能够叙述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2)提供病人及家属所需的疾病相关资料。 3)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所需的检查、目的、方法,使病人配合并积极参与。 4)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工作及检查前准备工作。 5)讲解术后病人需要配合的内容方法,指导病人亲自体验。
6、诊断要点
病人早期具有以下症状者应考虑有听神经鞘瘤之可能 间歇性发作或进行性加重的耳鸣。 (2) 听力呈现进行性减退或突然耳聋。 头晕或体位改变时出现一时性不平稳感觉。 外耳道深部或乳突深部间歇性刺痛。“耳科”阶段的病人除有耳鸣、听力下降外常缺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人大多数到耳科门诊就诊,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性。
7、病程
8、检查
神经耳科检查 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Bekesy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听神经鞘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鞘瘤的常用方法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如何预防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脑部检查,早期发现潜在 问题。
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如MRI)可以帮助及早识别 肿瘤。
如何预防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避免有害因素
尽量减少辐射暴露,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接触已 知的风险因素。
如需接受放射治疗,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风 险和益处。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疗选 择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疗选择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或有明显症状的脑膜瘤,手术切除是主 要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风险与效果需与医生充分讨论,选择合适 的时机和方式。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疗选择
放疗和化疗
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放疗和化疗 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这些疗法可能存在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 进行。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危害及 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2.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危害 3. 如何预防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4.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疗选择 5. 结论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定义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发生在小脑和脑桥交界处的 良性肿瘤,通常由脑膜细胞增生引起。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治疗选择
随访观察
部分小型无症状脑膜瘤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 而非立即治疗。
这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定期复查以监测肿瘤 变化。
结论
结论
早期识别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虽为良性肿瘤,但早期识别和 治疗至关重要。
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就医和及 时治疗。
结论
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脑膜瘤的认知 ,促进早期筛查。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怎么回事?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病理病因,小脑脑桥角脑膜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暂无相关资料。
*二、发病机制:
1.肿瘤的类型以内皮型和纤维型多见,多发生于岩骨后面和内听道内侧的脑膜上,常与岩上、下窦或乙状窦相连。
多数呈球形结节状,少数为扁平状。
肿瘤的血供来自于岩骨后面的硬脑膜,也可来自于小脑前下和小脑后小动脉的分支。
按肿瘤与内听道的关系,常分为内听道前组和内听道后组。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病因,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桥小脑角脑膜瘤护理课件
作业疗法
2
通过设计各种日常生活活
动,训练患者独立完成,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言语疗法
3 针对语言障碍的患者,通
过发音练习、口语表达等 方式,恢复语言功能。
康复治疗副作用与护理
肌肉疲劳
在物理疗法中,患者可能会出 现肌肉疲劳的现象,应注意适
当休息和放松肌肉。
关节疼痛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能导致关节 疼痛,应遵循医生指导,适当 调整训练强度。
STEP 03
并发症预防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减少 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 齐全。
手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 入,促进身体康复。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 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
04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测试了解 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掌握
程度。
心理状态评估
运用焦虑、抑郁等量表评估患 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心理支持
的效果。
治疗依从性评估
观察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包括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方面。
生活质量评估
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在 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
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与护理
手术前准备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 术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身体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 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确 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制定 个性化手术方案。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发生机制
通常与脑膜细胞的异常增生有关,可能与遗传因 素有关。
虽然大多数脑膜瘤是自发发生的,但某些遗传病 如神经纤维瘤病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流行病学
在所有脑肿瘤中,脑膜瘤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 中年女性中更为常见。
根据统计,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左右。
谁容易得小脑脑桥角人群
主要影响中年女性,尤其是40至70岁之间。
此外,有家族史或遗传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
谁容易得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症状表现
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听力下降、平衡失调等 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或症状明显的脑膜瘤,通常需要 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肿瘤复发的风 险。
如何治疗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放疗与化疗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放疗可能是一个有 效的替代方案。
化疗一般不用于脑膜瘤,但在某些情况下可 能会考虑。
如何治疗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观察与随访
对于小型无症状肿瘤,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观 察而不是立即治疗。
预防与生活方式
心理支持
确诊后的患者应寻求心理支持,以应对可能的焦 虑和压力。
支持团体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 适应病情。
谢谢观看
观察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肿瘤的变化 。
预防与生活方式
预防与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某些疾 病的风险。
预防与生活方式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科普宣传课件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的主要方法,尤其是 良性肿瘤。
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及大小 。
治疗方法有哪些? 放疗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放疗可以作为辅 助治疗。
放疗能够缩小肿瘤,减轻症状。
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 或治疗恶性肿瘤。
如何预防和管理? 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寻求心理支持和咨 询非常重要。
心理健康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肿瘤压迫邻近的神经结 构造成的。
何时出现症状? 症状发展
症状可能逐渐加重,特别是在肿瘤增大时。
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何时出现症状? 个体差异
每位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同,具体表现依赖于 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定期检查和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2. 何时出现症状? 3. 如何进行诊断? 4. 治疗方法有哪些? 5. 如何预防和管理?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什么是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定义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是一种位于小脑与脑桥交界处 的肿瘤,通常起源于脑膜组织。
脑膜是包裹和保护大脑的膜,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但也可能影响神经功能。
MRI和CT是常用的诊断工具,能够清晰显示肿瘤 的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有助于区分脑膜瘤与其他类型的脑肿瘤 。
如何进行诊断?
神经学评估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神经学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神 经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脑小脑角区脑膜瘤--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桥小脑角区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0%,其中约6%~15%为脑膜瘤。
这些肿瘤通常起源于颞骨岩部外侧到第V颅神经间后表面的硬脑膜。
Cushing和Eisenhardt首先在1938描述其类似于“听神经瘤”。
肿瘤起源部位常使其临近的重要血管解剖结构发生变化扭曲。
因为大部分CPA脑膜瘤源于颅神经后方(Ⅴ、Ⅶ/Ⅷ、Ⅸ和Ⅹ),这些神经被向前推移,与肿瘤间有完整的蛛网膜分隔。
然而,因为这些结构处于术者的视野盲区,在肿瘤切除后期才被辨识,所以易受到手术操作的损伤。
邻近病变向内侧移位的血管包括基底动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依据CPA区脑膜瘤的定义,病变的临床表现、手术的难度及预后不同。
为解决上述异质性的问题,根据肿瘤与内听道(IAC)的位置关系,将CPA脑膜瘤分为内听道前、内听道后及前后联合三类。
内耳道后肿瘤的亚型分类根据肿瘤是否突入内听道。
内听道前型又被细分为向内/上生长的肿瘤(伴或不伴肿瘤扩展到Meckel’s腔、幕上或内听道)以及向内/下生长的肿瘤(伴或不伴肿瘤扩展到颈静脉孔、内听道或枕骨大孔)。
这些分型预示了手术的难度及预后。
肿瘤位置越靠内侧,累及Meckel’s腔、内听道(IAC)、幕上、颈静脉孔或枕骨大孔的,预示着更糟的预后;累及颈静脉孔的肿瘤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最密切相关。
正如预期的那样,这些因素提示肿瘤只能次全切除、复发的风险升高。
诊断:CPA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同这一区域的其他病变类似。
常见的症状包括听力丧失、眩晕、头痛、面部疼痛/麻木、平衡失调。
少见症状包括偏瘫、脊髓病变、偏身麻木、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梗阻性脑积水导致的颅高压症状。
位于内听道前的肿瘤通常早期即有三叉神经损害(面部疼痛/麻木)、轻度面瘫以及听力下降。
内听道后部肿瘤通常长到很大才出现症状,表现为小脑功能障碍。
评估:向下生长的大肿瘤,需要耳鼻喉科对声带和吞咽功能进行评价。
某些CPA脑膜瘤在核磁共振图像上很难同听神经瘤鉴别,因为这两种肿瘤都是均匀强化的。
但是CPA脑膜瘤的中心通常不在内听道(IAC),而是广基底粘附于岩骨脊后方的硬膜或小脑幕。
脑膜瘤很少起源于内听道内,但它们能继发地侵入内听道。
内听道一般不会扩大,并且肿瘤与颞骨岩部的夹角较大。
听神经瘤使内听道增宽,并与颞骨岩部形成锐角,其内可能有囊性成分,被膜后部可能有脑脊液裂隙。
对于脑膜瘤患者,应仔细评估T2加权像以确定是否存在软膜受累或血管被包绕的情况。
脑组织水肿常表明软膜侵犯,如果追求彻底切除,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CT扫描可以指引切除增生的骨质。
钙化的肿瘤手术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妨碍了肿瘤的手术切除及移动。
即使是大的肿瘤,笔者也不提倡术前栓塞,因为在手术之初沿着颞骨岩部在肿瘤基底部就能轻易地阻断血供。
图1 :左侧颞骨岩部/CPA脑膜瘤(顶行)。
颞骨岩部脑膜瘤的中心常远离ICA,并以宽基底附于颞骨岩部后方的硬膜。
下面一行图片显示右侧颈静脉孔区脑膜瘤,没有明显地突入内听道。
手术适应证脑膜瘤可选择的处理方法包括:连续的影像学观察,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或者手术切除联合SRS。
老年患者罹患无症状的小肿瘤或有轻微症状的肿瘤,抑或合并相关医疗禁忌症的,可予连续的影像学观察。
治疗主要针对持续增大的肿瘤。
对于体积小但无占位效应的肿瘤可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对因占位效应继发神经功能障碍的肿瘤应切除,并以全切为目标. 然而,全切肿瘤不应该损害神经功能。
对于复杂的颅底脑膜瘤,次全切除能以保留神经功能,随后对于残余肿瘤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个新兴的模式。
笔者的目标偏好全切肿瘤,但亦接受为保留功能而行次全切除,这些基于术中情况而定。
随后通过连续的影像检查来监测残余肿瘤的情况。
并将SRS备用于治疗影像学随访发现增大的残余肿瘤。
术前注意事项:一旦决定手术切除,术中推荐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BAERs)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监测。
对于侵及内听道及颈静脉孔的肿瘤,建议对患者进行面神经的肌电描记以及后组颅神经的监测。
笔者在手术开始前留置腰大池引流来降低幕下张力。
这样在早期即可对肿瘤进行安全地移动(未对其囊内切除减压前),以便在颞骨岩部肿瘤基底处彻底地阻断其血供。
这一操作能提高肿瘤减压及切除的手术效率。
基于颅底高分辨率CT的术中导航对切除受累骨质是有益的。
手术解剖详细了解后颅窝颅神经的相关解剖,以及小脑前/后下动脉的解剖是必要的。
图2:经左侧乙状窦后入路所示CPA区的颅神经(左图)。
切开小脑幕后,部分切除内听道上结节(右图)。
经乙状窦后入路,通过小脑幕裂孔-内听道上方的通道易于切除突向中颅窝及Meckel′s腔的脑膜瘤(由AL Rhoton,JR供图)。
更多信息请参考岩尖脑膜瘤一章。
大多数CPA脑膜瘤将后组颅神经向下方推移,并使第V-Ⅷ颅神经向前方移位。
图3:后颅窝其他颅神经的解剖如图所示。
CPA 脑膜瘤的切除已有几种不同的颅底入路用于处理CPA脑膜瘤,包括乳突后入路,经迷路入路、迷路后入路、经岩骨入路、远外侧入路及中颅窝通道等。
而最终手术入路选择取决于肿瘤的特征,包括其起源的位置、肿瘤主体的位置及与之相关神经血管结构的位置关系,特别是颅神经以及病人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
对于肿瘤大且无有效听力的患者,可考虑经迷路或其变异入路;不过,有证据支持术前因脑膜瘤所致的第Ⅷ颅神经功能障碍较听神经瘤更可能获得改善。
笔者认为这一入路对切除CPA脑膜瘤作用极小,且常常引起不必要的暴露及延长手术时间。
笔者倾向于将扩大的乳突后入路用于大多数CPA脑膜瘤。
较之其他广泛去除颅底骨质的入路,这一入路提供了对CPA 区的良好视野,且入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CP区脑膜瘤很少延伸到脑干腹侧及包裹颅神经。
对内听道后的肿瘤尤其如此。
位于内听道前部的肿瘤需要术者在颅神经之间的多个通道内操作;而这种操作空间的局限并不能通过更广泛地去除颞骨岩部的骨质获得改变。
对已延及枕骨大孔的肿瘤,可通过向下扩大乙状窦后入路的骨窗而抵达。
与之类似,对于幕上较大的肿瘤,通过小脑后、小脑上的通道进行切除,作为补充,亦可切开小脑幕将手术空间扩大至中颅窝(参见“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海马旁病变”一章)。
硬膜内的操作在乳突后开颅、硬膜切开并翻开后,开始显微操作。
随后的步骤,按照特定的顺序,可提高脑膜瘤切除的安全性及手术效率(亦称为脑膜瘤的4D原则):1).Dedress(expose) the tumor:显露肿瘤;2).Devascularize the tumor:阻断肿瘤血供;3).Debulk the tumor:囊内切除,缩小肿瘤;4).Dissect the tumor:分块切除肿瘤。
如上所述,在囊内切除肿瘤前,最大程度阻断肿瘤血供可避免失血过多。
这使囊内切除、瘤内减压得以高效地实现;重要的是,在切除过程中,脑干及颅神经间是一个相对没有出血的洁净术野。
以下插图所示对内听道后部肿瘤切除技术的总结。
图4:初始阶段硬膜下暴露的左侧肿瘤。
注意骨切除的范围超过乙状窦,以便缝吊硬膜牵拉使乙状窦远离手术操作区域。
如果未行腰大池引流,可在后组颅神经周围的桥小脑角池释放脑脊液。
切断肿瘤后方包膜与小脑之间粘连的蛛网膜。
图5:如图所示颅神经相对于内听道后部肿瘤前侧包膜的大致分布。
仔细研读术前核磁影像能为术者对占位的病理解剖以及关键结构提供一个三维的理解。
图6:随后,笔者电凝切断肿瘤后部包膜的血供。
注意保护行往小脑的过路血管是非常重要的。
图7:接下来的重要操作包括切断肿瘤附着处的血供,以及在肿瘤囊内切除前沿颞骨岩部外侧阻断其供血动脉。
然后沿着这个平面,最大限度地分离肿瘤,但要特别注意不要损伤沿着肿瘤前部的被膜进入相应孔道的颅神经。
脑脊液引流后允许轻柔的移动肿瘤,而不用牵拉周围结构。
颞骨岩部-小脑幕连接处可作为术中的定位标志。
中等大小的肿瘤,于其下极可见后组颅神经。
图8:随后,使用超声吸引器囊内切除肿瘤。
已无血供的肿瘤极少需要在瘤内逐步地止血,因而可快速切除。
肿瘤前部的被膜应被完整保留,且不要无意间将其损伤。
图9:充分的囊内切除肿瘤可以保证移动柔韧的肿瘤被膜时不会牵拉影响周围结构。
锐性分离后组颅神经与肿瘤包膜下极。
附于颅神经的蛛网膜要慎重处理。
粘连的血管要通过显微外科操作来游离。
图10:然后从小脑幕及三叉神经上游离出肿瘤的上极。
岩上静脉被牺牲掉。
寻找并保护好滑车神经(被一层厚的蛛网膜包被),避免在该神经上直接操作。
要注意保护经过此处的小脑上动脉分支。
图11:用饼状的小棉片将小脑外侧从已游离的肿瘤上“蹭开”,并以棉片标示相应的分离界面。
肿瘤移动/“转动”的最安全方向是自内向外,依此,颅神经在脑干水平其根部附近可被及早地辨识(上图)。
中图为术中照片,图示由内至外的分离操作后确认的第Ⅶ颅神经根出脑干区(箭头所示)。
仔细追踪“肿瘤的供血动脉”至肿瘤包膜,方可舍弃该血管(下图,箭头指示处;第Ⅶ颅神经以“*”标记)。
这一技术确保途径术区的血管能得以保存,包括迷路动脉。
图12:图中清晰可见肿瘤的供血动脉起源于小脑上动脉的分支,追踪其至肿瘤处,然后在此将其离断。
随后从桥脑侧方和三叉神经起始部锐性分离开肿瘤。
保留了桥脑前部表面的软膜静脉。
进一步囊内切除肿瘤减压是必要的,以避免移动肿瘤挤压损伤重要结构。
图13:最后应仔细检查肿瘤的被膜,以确认其所有的附着处均被切断。
然后将其分块切除。
第Ⅴ颅神经可能与肿瘤紧密粘连,需要仔细分离,以免引起三叉神经的损害。
所有覆于脑干的软膜结构都应该保留。
使用罂粟碱浸泡的明胶海绵以缓解脑干及颅神经周围小血管的痉挛。
图14:关颅前,检查所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以确认其解剖保留。
切除或电凝颞骨岩部的硬膜,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因颅神经已进入相应的孔道,这一操作不会造成颅神经热损伤。
可以磨除受累的岩部骨质。
内听道前部肿瘤的切除应遵循同样的显微手术技巧。
然而颅神经被肿瘤向后推移,因此术者必须在颅神经之间分块切除肿瘤。
第V颅神经对牵拉的耐受度最强,所以要利用好三叉神经上方及下方的空间进行操作。
其他的操作空间位于第Ⅶ/Ⅷ颅神经复合体及后组颅神经之间。
肿瘤常常扩大了神经间的通道。
分离肿瘤的方向应遵循由外而内。
包被于肿瘤内的颅神经及血管结构应予仔细地保留。
为此内听道前部的肿瘤通常会残留一部分,因为颅神经间的操作空间有限常常不能完成肿瘤的全切。
内听道前部或后部的脑膜瘤都可突入内听道。
暴露内听道内的肿瘤需要去除内听道后壁。
骨质磨除的范围取决于肿瘤在内听道内延伸的程度。
小脑外侧脑膜瘤小脑凸面脑膜瘤的切除技术同内听道后部肿瘤相同。
术前MRV确定横窦乙状窦的通畅程度,如若静脉窦已闭塞,应预估全切肿瘤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