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2

合集下载

掷一掷-导学案(2)

掷一掷-导学案(2)

(推荐)掷一掷-导学案(2)掷一掷课型活动课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初步感知大事件概率。

过程与方法: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学会操作、观看和分析的方法,初步感受统计、组合、有序的数学思想,养成合作学习的适应,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隐秘,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发觉同时掷两个色子,得到两个点数的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

难点:运用已有知识探究什么缘故同时掷两个色子,得到两个点数的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教具学具通案个案一、激趣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一个专门好玩的游戏,叫掷色子,(板书课题:掷一掷)想玩吗?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预设:2—12追问:可能显现2吗?可能显现13吗?小结:同时掷两个色子,得到的点数和是2—12(课件出示)2、请听好游戏规则:老师把这些点数和分为两组5、6、7、8、9为甲组,2、3、4、10、11、12为乙组。

(边说边板书)假如和在甲组,就给甲组记一次,假如和在乙组,就给乙组记一次,我们掷20次,哪组记得多,就算哪组赢?(二)生生游戏1、猜想:假如让你来选,你会选哪一组,什么缘故?2、动手实践:双方各派一个代表上来玩一玩,再请一人记录,玩的时候,掷的人报点数,其余报点数之和。

3、游戏结果:甲组赢了。

这一次是甲组赢了,那下一次呢?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三)小组实验2、小组活动3、小组汇报小结:看来掷到甲组的这些和可能性大,掷到乙组的这些和可能性小。

(板书: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四)填表分析1、提出问题看看黑板上,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什么缘故甲组的数少反而显现的可能性大,乙组的数多却显现的可能性小呢?2、咱们来举个例子吧。

先来说说乙组的12,什么情形下,和是12?3、再来看看甲组的8。

什么情形下,和是8?4、同桌合作填表接下来咱们就用投影上的这种方法来填完这张表格,同桌合作,一人报一人写。

蜡烛导学案 2

蜡烛导学案 2

永和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姓名: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课题:《蜡烛》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

2、理清记叙的要素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人物感情学习重点:理清记叙的要素。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人物感情课前导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强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在纷飞的炮火中,一切有形的东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但不可摧毁的是反法西斯联盟钢铁般的意志。

一支蜡烛照亮了战争的一角,“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多媒体显示:一支蜡烛点燃到众多蜡烛燃亮了……呈现字样“蜡烛”。

)(一)自主学习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西蒙若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1942年加入共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

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2、时代背景: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

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

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3、通讯常识:通讯是记叙文体中的又一实用文体。

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系统。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4、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烧灼桥头堡地窖匍匐腋下拂晓瓦砾颤巍巍育乞西契柯拉耶夫舀鞠躬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烧灼:精疲力竭:名副其实:颤巍巍:肃穆:永垂不朽:瓦砾:6、自学验收7、独立自学: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快速阅读(全文约3000字)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最出色的球员导学案 2

最出色的球员导学案 2

《最出色的球员》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感悟迈克尔•乔丹的感人精神和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展示人物心灵世界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品味本文动人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4.感悟迈克尔•乔丹武士般的胆识和艺术家般的造诣,从而学习乔丹执著追求、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自信从容、积极乐观的心态。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迈克尔•乔丹的感人精神和品质2.品味本文动人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法指导】: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知识链接】:(1)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关于迈克尔,乔丹的资料和图片(2)设计理念:本文选自20世纪最为优秀的球星迈克尔•乔丹的自传,这是“飞人”乔丹对自己篮球生活的感悟的一篇文章,有较强的哲理性。

这是作者的肺腑之言,来源于自己的篮球生涯,又融入芸芸众生的生命之中,整篇文章焕发着伟大球星的自信与个性的光芒。

这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又拉近了学生和乔丹的距离,因此本文的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或者通过让学生讲述乔丹或其他运动员和本文有关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让学生对文章的难点进行质疑,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的合作者。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完成下面四个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迷惘()羁绊()遏制()夯实()陷阱()胆怯()蔓延()琢磨()2.解释下列词语:迷惘:羁绊:遏制:夯实:蔓延:子虚乌有:3.找出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你认为迈克尔•乔丹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提到篮球,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名字――乔丹,他那灵活多变的投篮,那敏捷准确的传球,那沉着冷静的目光,那感人至深的话语,无不让人佩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最出色的球员,听听他的心声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三、整体感知。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_____、_____、_____等,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进行造句和表达。

2、理解并能够运用本节课涉及的重要语法结构,如_____、_____等,能够在实际语境中准确判断和使用。

3、能够听懂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简单对话和短文,并抓住关键信息。

4、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准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复述。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_____能力和_____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记忆与应用。

重要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某些复杂语法结构的准确运用,如_____。

对课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三、学习方法1、预习提前预习课文,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尝试通过查阅词典和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生词的含义和用法。

2、课堂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回答问题。

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和老师强调的要点。

3、复习课后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巩固词汇、语法和课文。

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四、学习过程1、词汇学习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包括其发音、词性、词义和用法。

学生跟读词汇,纠正发音。

通过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用法。

2、语法学习介绍本节课的重要语法结构,通过例句进行详细讲解。

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如填空、造句等,以加深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3、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的语言点。

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听力训练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听并回答问题。

再次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核对答案,并分析错误原因。

5、口语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课文主题展开交流。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练习。

6、写作练习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如根据提示写一篇短文。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数学导学案10篇

数学导学案10篇

数学导学案10篇一、导学案1:整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整数的加法规则a. 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加;b. 异号相加,取较大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2. 整数的减法规则a. 被减数和减数同号,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减;b. 被减数和减数异号,取被减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加。

导学提醒:1. 认真观察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2. 多进行运算实践,巩固掌握规则。

二、导学案2:整数的乘法与除法导学目标: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整数的乘法规则a. 同号相乘,结果为正;b. 异号相乘,结果为负。

2. 整数的除法规则a. 同号相除,结果为正;b. 异号相除,结果为负。

导学提醒:1. 注意除法中的零的情况,零不能作为除数;2. 练习中注意加强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导学案3: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分数的加法规则a. 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b. 分母不同时,通分后分子相加。

2. 分数的减法规则a. 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减;b. 分母不同时,通分后分子相减。

导学提醒:1. 注意通分时要选择合适的分母;2. 认真观察运算规律,加深理解。

四、导学案4: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导学目标: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规则a.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2. 分数的除法规则a.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将被除数乘以倒数。

导学提醒:1. 注意约分的情况,尽量化简结果;2. 多进行实际问题的运算应用。

五、导学案5: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规则a.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b. 若小数位数不同,可在较短的小数末尾补零。

2. 小数的减法规则a.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减;b. 若小数位数不同,可在较短的小数末尾补零。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2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2

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课题:《土地的誓言》导学案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内容导航(5分钟)1、幻灯片显示两组数据,看到这两组数据,同学们知道、、、、、、?2、师小结3、欣赏图片,谈感受,导入新课知识链接①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众的带白哦任务,是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

②创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自主学习1、识记下列字词,注意下划线字的读音。

炽痛ch ì嗥鸣h áo 斑斓l án 谰语l án怪诞d àn 亘古g èn 默契q ì田垄l ǒng zh àm ěng 蚱蜢污秽hu ì端木蕻良h óng2、接受验收(温馨提示:每组出1--2人到黑板书写,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书写,相信你是最棒的!限时5分钟)(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温馨提示:请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省时高效呀!10分钟)1、教师范读2、学生思考:作者发出怎样的誓言?(幻灯片显示)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4、学生朗读相关语句,其他学生评价。

5、师小结并设置问题: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景物的句子。

(幻灯片显示:这是---?-----的土地)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二)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我参与,我快乐!10分钟)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第一段中列举了很多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3、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一词?“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为何使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并能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_____ 、_____ 。

3、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词汇:_____ 、_____ 、_____ 等的读音、拼写和用法。

(2)句型:_____ 、_____ 的结构和用法。

2、难点(1)对课文中长难句的理解和分析。

(2)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单词和课文,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完成练习。

3、探究学习:深入思考课文中的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四、学习过程1、预习检测(1)检查学生对重点词汇的预习情况,通过听写或提问的方式进行。

(2)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2、词汇学习(1)讲解重点词汇的读音、拼写、词性和常见搭配。

(2)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词汇的用法,鼓励学生模仿造句。

3、句型学习(1)分析重点句型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4、课文学习(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逐段分析课文,讲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练习巩固(1)布置与词汇、句型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通过讲解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6、拓展提升(1)提供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课文内容。

(2)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8、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2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2

《刘姥姥进大观园》学历案【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标要求】L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设计说明:本课学习目标的确定,基于课标要求,目标1在通过阅读过程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掌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从而进一步把握住人物的形象。

目标2通过结合课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语句描写,来分析出人物的具体形象。

锻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技巧和能力。

目标3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鉴赏能力,从而增加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1.《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选读课文。

本单元节选的是我国古典长篇名著的几个片段。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塑造了一个貌似直爽、快直、艰辛、勤俭、穷酸的农民形象,而实际上刘姥姥是一个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她有着机敏睿智的头脑,是一个阅历丰富、洞晓人生的智者, 是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她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2、传统小说的结构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期中人物形象的分 析主要是抓住人物外在形象特点(身份、职业、地位等)和人物内在性格特点(语 言、动作、神态等)两方面来完成。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

背诵并默写课文。

3、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

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

2、给加点字注音。

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竹柏.()影也解.()衣欲睡积水空.()明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欲:(2)欣然..起行欣然:(3)遂.至承天寺遂:(4)盖.竹柏影也盖:(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6)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7)念.无与为乐者念:(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4、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5.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豪放2、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jiě kōng3、(1)想要,正要(2)高兴的样子(3)于是,就(4)原来是(5)共同,一起(6)清澈透明(7)考虑,想到(8)只是4、(1)yù参与,这里指欣赏(2)yǔ和、跟(3)yǔ共同,一起5、(1)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合作探究6、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7、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8、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9、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

1.4 Reading and Thinking 导学案(2)-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

1.4 Reading and Thinking 导学案(2)-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Period 4 Reading for Writing导学案1. Read quickly to get main idea; read carefully to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Naadam Festival.2.Learn the structure of the reading article and language.3.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festival experience4.Learn to use the psychology, emotions and feeling in the writing.1.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festival experience.e the structure of the reading article and language.Step 1 Lead in ---Small talkFor Chinese, 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s and Mid-autumn Day, at that time people always gather together to have a big meal and do something together. But what do the ethnic people do in their local festivals like the Dai people ?Step 2 Before reading---Analyze the title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From the title, we can know the article is about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3 While reading ---Task 11.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Para 1 A. the wrestling competition at the Naadam Festival.Para 2 B. something about the Naadam FestivalPara 3 C. the horse races and the riders at the Naadam FestivalPara 4 D. many people attended the Naadam FestivalPara 5 E. the author’s feeling2.The article is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4 While reading ---Task 2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Q1: What does “Naadam” mean ? Which event does it include ?Q2: What Naadam Festival customs did you learn about ?Q3: What in you opinion is the most impressive thing about the festival ?Q4: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the festival and the writer’s experience ?Step 5 Post reading---Study the organisation and language features1.Read the sentence patterns below and use them to rewrite the opening sentence of the article.2.Underline the sentences that describe the writer’s emotions and feelings.3. Study the organisationStep 6 Writing ---organise the outlineoutline The name of the festival/celebration:___________________Step 7 Writing假设你是李华,你留学在美国,2019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那天,你和你的寄宿家庭一起去乡下进行了一次烧烤、制作冰淇淋、游泳和骑马活动,看了焰火表演,你感觉很惬意。

往事依依导学案 (2)

往事依依导学案 (2)

课题《六、往事依依》导学案教学目标1、摘录文章精彩语句,积累语言。

2、使学生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增长知识,陶冶心境,丰富情感,提高修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悟的写作思路。

学法在朗读中,摘录文章精彩语句,积累语言。

使学生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增长知识,陶冶心境,丰富情感,提高修养。

课时安排2课时指导教学环节安排个性修改预习要点:1、掌握基础: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标注读音,弄懂词义。

(1)、给下列生字注音:于漪()浩淼()徜徉()骚人()白鹭()黄鹂()雕镂()素娥()婵娟()徜徉()镌刻()谆谆()教导()雕镂()雨晦()(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附答案)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淼,形容水大。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身历:亲身经历。

重(chóng)读:重新读,再一次读。

雕镂:雕刻。

雨晦:风雨如晦。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绚(xuàn)丽:灿烂美丽。

镌:雕刻。

心旷神怡(yí):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旷,心情开阔。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2、解读课题:理解题目中“依依”一词的含义,深刻理解题目。

3、书声朗朗: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整体感知:找一找文中共回忆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品味语言:找出文中的妙词佳句,反复朗读品味。

6、课外阅读:搜索古诗中还有哪些描写四季景色的美妙诗句,积累语言。

课堂研讨: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1、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哪几件依依往事?通过对这几件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内容,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尽量用原文回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课梅岭三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课梅岭三章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4.学生齐声朗读第三章。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这三首诗所包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首:展望未来,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献身的革命精神。
环节三




环节三




一、分节朗读,理解诗歌
1.指定学生朗读小序。
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以诗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2.背景介绍: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此时他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核舟记 导学案 2

核舟记 导学案 2

课题《核舟记》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下册执笔:赵军审核:八年级备课组姓名:学号:班级: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学习重点: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虞初新志》及课文作者魏学洢。

2、重点字词。

盖大苏范赤壁云: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云,句末助词无义,可不译。

轩敞:高起而开敞启窗而观:打开,顺承关系石青糁(sǎn )之:代词,代字迹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的人东坡右手执卷端:拿绝类弥勒:极像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类似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倚,倚靠。

衡,同“横”。

若啸呼状:若,好像。

状,形状,样子。

若听茶声然:……的样子其船背稍夷:平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而,表转折,相当于“可是”。

曾,尚,还。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

为,动词,刻。

3、全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请为第二部分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4、文中介绍船上的人物、情景说得有条不紊清清楚楚,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并据此归纳。

)中轩敞者为舱,船头坐三人,舟尾横卧一楫。

5、课文分述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先主后次,先中间后两边,不仅显示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结构上对称的美,也使文章在结构谨严之中,产生了很强的层次感。

(二)达标测评: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作用见教参P204 2细读两篇短文,找出课文有“为”字的句子,整理在下面,比较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力导学案(2

力导学案(2

第七章 力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什么是力;有力的作用时会判断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通过自主学习会说出力产生的效果。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学习探究: 【问题一】:什么是力1. 〖讨论〗大家常常谈到力,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它。

请同学们分析下面表示力的四幅图片总结什么是力。

(a )运动员 举 杠铃 (b )大象 压 跷跷板 (c )渔翁 拉 渔网 (d )推土机 推 土↑ ↑ ↑ 物体1作用 物体2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现象都叫做力的作用。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以上力的现象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1,另一个是物体2。

物体1对物体2有力的作用,叫施力物体,物体2受到物体1的作用力叫做受力物体。

例如图(a )中运动员对杠铃向上举。

所以,运动员用了力,是施力物体,杠铃受到了力,所以杠铃是受力物体。

那么,b.c.d 中施力物体分别是 、 、 。

受力物体分别是 、 、 。

【结论一】: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后者是 物体,前者是 物体。

【练习一】1.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用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说明力的现象( )A .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耳朵相互作用2. 小明背书包上学,书包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问题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想想做做〗.1.用力向上提起书包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同时手有 的感觉。

2. 用脚踢足球时,脚给球施加了这个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同时脚会有 的感觉。

〖归纳总结〗:上述几个实验表明: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 。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结论二】:物体间的力作用是 。

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因此,一个施力物体同时又是一个 物体。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能够准确概括段落大意。

3、熟练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如_____、_____等,进行句子的构造和翻译。

4、培养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能力,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重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包括其词性、词义和常见搭配。

关键句型的理解和模仿,如_____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2、难点某些复杂语法的理解和应用,如_____语法现象的规则和特殊情况。

听力材料中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并准确理解其含义。

三、学习方法1、预习提前预习课文,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查阅词典,了解生词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尝试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课堂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和老师的讲解要点。

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语法练习和课文分析。

3、复习复习课文和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多读多听,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

四、知识讲解1、词汇词汇 1:读音_____,词性_____,词义_____,常见搭配_____。

词汇 2:……2、语法语法 1:规则_____,例句_____,注意事项_____。

语法 2:……3、课文分析第一段:主要内容_____,关键语句_____,表达的观点_____。

第二段:……五、练习巩固1、词汇练习单词拼写:给出中文释义,写出对应的单词。

词语选择:从所给的词汇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填空。

2、语法练习句子改写:根据所给的语法规则,改写句子。

语法填空:在一段文章中,挖空一些语法点,让学生进行填空。

3、阅读理解阅读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回答问题。

4、听力练习听一段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完成填空或选择。

六、拓展延伸1、相关话题讨论围绕课文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行道树导学案 2

行道树导学案 2

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13、3、5课题:《行道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导学案。

3、掌握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4、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象征手法的知识。

【内容导航】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的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主要作品包括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等、戏剧《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非非集》《幽默五十三》等以及儿童文学、评论小品等。

`【自主学习与验收】自读课文,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堕.落():(2)装饰:(3)点缀.():.(4)繁弦急管:(5)灯红酒绿:(6)贪婪:(7)冉.冉():(8)苦煞(9)自豪:(10)污浊:【合作探究】一、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1、在“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这一句中,如何理解“堕落”一词的含义?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4、文中写道:“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正方形导学案(2)

正方形导学案(2)

16.2.3 正方形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说出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难点: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二、探究(追根究底,汲取思想方法)1、正方形的判定1操作:你能否利用手中的矩形白纸裁出一个正方形呢?然后与邻位同学交流一下,你能说说矩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吗?矩形+()=正方形正方形的判定2思考:菱形如何变会成为正方形呢?菱形+()=正方形正方形的判定3思考:如果是平行四边形呢?()+ ()+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交流]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更是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正方形的性质吗?三.巩固练习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四个角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互补D、对角线相等.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A、四条边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相等.3.(1)如果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2)如果一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6)的矩形是正方形;的菱形是正方形。

(7)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若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正方形,则需增加条件()(A)对角线垂直;(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C)对角线相等(D)对角互补四.作业1.如图,E为正方形ABCD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BD,AE交DC于F,求∠D AF的度数。

2.如图,四边形ACDE、BAFG是以△ABC的边AC、AB为边向△ABC外所作的正方形.求证:(1)EB=F C.(2)EB⊥F C.3.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CD和AD上的点,且DF=CE,试判断AE与B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党的基本路线导学案 2

党的基本路线导学案 2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导入新课(3分钟):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是什么?3.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目标:(3分钟)1、更好的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分析并认识我国取得成就的最根本原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学习重点: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必要性及其核心内容。

学习难点:如何用实际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去坚持基本路线。

自主学习(10分钟):1、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和出发点:根据党从出发而制定。

2、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为中心,坚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摆在首位。

②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

4、四项基本原则: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坚持,坚持,坚持。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

5、改革开放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的大局;正确处理好、和三者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发展是,稳定。

反馈交流(6分钟): 1.党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小组合作(5分钟):阅读材料后回答:1.你认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小青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原因有哪些:展示提升(6分钟):材料一:“民富国强”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 导学案

《Lesson 2》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并能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_____ 、_____ 。

3、能够熟练阅读并理解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文章。

4、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记忆与运用。

(2)重点句型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2、难点(1)某些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理解和使用。

(2)复杂句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三、学习方法1、预习法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预习课文,标记出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通过查阅字典和相关资料进行初步的了解。

2、笔记法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难点解析以及老师补充的内容。

3、练习法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交流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2)查阅生词,标注读音和释义。

2、课堂学习(1)词汇学习老师讲解重点词汇的读音、拼写、词性和用法。

学生跟读、拼写,进行词汇练习。

(2)句型学习分析重点句型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进行句型操练,通过造句等方式加深理解。

(3)课文学习听课文录音,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情境。

(4)拓展练习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和阅读理解练习。

进行口语交流练习,模拟实际场景运用所学知识。

3、课后复习(1)复习重点词汇和句型,背诵重要的段落。

(2)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自我检测,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再次学习。

五、知识拓展1、了解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视野。

2、阅读相关的英语文章或书籍,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六、学习评价1、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四中 数学 学科 八 年级(上册)“一三六”模式导学案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学习目标】1.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并会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中体现出来的性质
【学习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第4-5页的内容,用红色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并熟记,初步学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
角平分线;体会各定义中体现出来的性质。

2、思考预习导学中设置的问题,结合课本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

3、建议用10分钟时间完成预习案,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预习案
【旧知回顾】
回忆垂线、线段中点、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4-5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观察有什么共同特点?
练习一:如图所示,画△ABC 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
2.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观察有什么共同特点?
练习二:如图,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图中有 个三角形,
BD
是三角形 中 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 中________上的中线;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3、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观察有什么共同特点?
练习三:
如图,已知∠
1=2
1∠BAC ,∠2 =∠3,则∠BAC 的平分线为 ,∠ABC 的平分线为 .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点一 三角形高的性质
1、预习导学1图中,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则∠ADC=∠ = °
2、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5)三条高各_______一条边;(6)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探究点二 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1、预习导学2图中,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则有BD = =2
1 , 2、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相交于三角形的 ;(3)三条中线各平分__________;(4)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探究点三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
1、预习导学3图中,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BAD=∠ =
2、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三角形的 ;(3)三条角平分线各平分__________;(4)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总结: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一条线段。

当堂检测:
1.课本8页第3、4题。

2.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②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③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④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AD 是△ABC 的高,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F 是△ABC 的中线,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和相等的线段。

4.(选做)在△ABC 中,AB=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 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A C
B A
C B A C B
D
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