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_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系统:心脏和血管组成。
血循环的功能:①物质运输(主要功能)②体液调节(运输各种内分泌激素和其他体液物质)③血液防卫功能④内分泌功能(研究证实心脏和血管还具有此项功能)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不断地、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将血液从静脉吸入心脏,并射入动脉而实现其泵血功能。
左侧——体循环右侧一一肺循环瓣膜起着活门的作用,控制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的特点:①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闰盘处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是低电阻区,具有高度的通透性。
兴奋能够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直接进入相邻细胞,实现同步性活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②对Ca2+依赖性大:心肌细胞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备少。
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的概离子大多来自细胞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掌握)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 0.8秒。
全心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进入舒张状态,持续0.4秒。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依一定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当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因此,心率过快时对心脏的持久活动不利。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掌握)1•心室收缩期(0.3s)等容收缩期(0.05秒):房室瓣关闭一动脉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血液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室内压ff。
射血期快速射血期:0.10秒,泵出血量2/3 (此期室内压升高达峰值)减慢射血期:0.15秒,泵出血量1/32.心室舒张期(0.5s)等容舒张期(0.06 — 0.08s):动脉瓣关闭一一房室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JJ。
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0.11秒,占2/31/6。
心脏各部分在泵血活动中作用1•心室收缩:心室—动脉压力梯度,心室射血]舒张:心房—心室压力梯度,心室充盈因此,心室的活动对于心脏泵血功能起关键作用。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类型与特点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心脏进行泵血活动的主要细胞。含 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但仅有少量的肌浆网。
自律细胞
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分支等部位的细胞。这类细胞的肌原纤维较少, 而缝隙连接数量较多,有利于电冲动的迅速传播。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 成分能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
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凝血功能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能够在短 时间内凝固,防止大量失血。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
‖
‖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激 可产
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升。 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
心排出量= 搏出量 × 心率
24
心排出量不与体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 成正比。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 排出量称为心指数。
单位:L/(min﹒m2) 静息心指数:机体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的
心指数。
25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 百分比。
反映心室收缩泵血的能力。 健康成年人约为55%~65%。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1.掌握: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心脏泵血的过 程;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心肌细胞的 分类、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及其形成机 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动 脉血压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 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的组成、 通路及其功能、调节;减压反射;全身 性体液调节。
2.熟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组织液生成与回 流;局部性体液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
特 音调低沉 点 持续较长
音调高清 持续较短
心室肌收缩和房 动脉瓣关闭;
成 室瓣关闭的振动;射血突停导致
因 射血大动脉扩张,大动脉和心室
产生旋涡
壁振动
音调低浊 音调低沉
持续较短 持续较长
心室充盈减慢,心房强烈
流速突变导致 收缩,挤
室壁及瓣膜振 血击撞室
动
壁
标 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开始舒张 志 (心尖区) (动脉瓣区)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人体生理学电子复习文档第4章:血液循环.
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3.异位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4.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由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与当时的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
6.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7.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0.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2.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3.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4.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15.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1.降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
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22.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称为血-脑屏障。
五、简述题 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由肝脏生成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而来, 可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自身调节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1 2
心肌收缩力的自身调节 通过改变心肌细胞收缩蛋白的活性及肌浆网内 Ca2+的释放和摄取来调节心肌收缩力。
血管平滑肌的自身调节 通过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来调节血 管张力。
3
局部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通过改变血管口径来调节局部血流量。
功能
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组织 器官,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循环的组成与路径
组成
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路径
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毛细血管网进行 物质交换后,经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再经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进行气体 交换,最后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 血液循环
目录
• 血液循环概述 •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 血液循环的调节与控制 • 血液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01
血液循环概述
血液循环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 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 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 气,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和功能。
调节体温
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热 量带到体表散发,维持
体温恒定。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和抗 体可抵御病原体入侵,
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水、 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等,保持内环境稳定。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生理学_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又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和o2,以及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和CO:都依靠血液循环来运输。
此外,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也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恒定的维持以及血液的防卫免疫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血液的循环流动。
循环功能一旦发生障碍,机体的新陈代谢便不能正常进行,一些重要器官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且与呼吸、泌尿、消化、神经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相互协调,从而使机体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
心脏的泵血依靠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而得以完成。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并通过动脉系统将血液分配到全身各组织;心脏舒张时则通过静脉系统使血液回流到心脏,为下一次射血做准备。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脏每分钟可泵出血液5L左右。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一)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c~tc cycle)。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
如果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8s。
如图4—1所示,在心房的活动周期中,先是左、右心房收缩,持续约0.1s,继而心房舒张,持续约0.7s。
在心室的活动周期中,也是左、右心室先收缩,持续约0.3s,随后心室舒张,持续约0.5s。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心房收缩结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1.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发生在( )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减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
A.心房收缩期
B.减慢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快速充盈期
E.减慢充盈期
3.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
A.收缩末期心室容积
B.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C.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
D.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
E.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
4.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
A.心房压
B.大动脉血压
C.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D.舒张末期心室内压
E.快速充盈期心室内压
5.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
A.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B.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
C.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年平均搏出储备。
3.窦性节律是指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4.期前收缩(早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接受到窦房结之外的异常刺激面产生了一次期前兴奋,由期前兴奋引起的额外收缩。
5.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或千帕为单位。
6.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三、选择题
1.B2.C.3.B.4.B.5.D.6.C.7.B.8.E.
9.B.10.E.11.D.12.C.13.C.14.A.15.B.
四、问答题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
ppt精选版
21
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血流变化和瓣膜的开闭
心动周期 持续时间(s) 压力比较 房室瓣 半月瓣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心房收缩期
0.1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
↑
心室收缩期
0.3
等容收缩期 0.05
快速射血期 0.11 减慢射血期 0.15
心室舒张期
0.5
等容舒张期 0.07
快速充盈期 0.11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 心率↑
体温升高 1℃ → 心率增加 12-18 次/分
ppt精选版
37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静息状态下心率为75 次/min,搏出量70 ml。心输 出量为5 L 左右。强体力劳动时,心率可达 180-200 次 /min,搏出量可增加到 150 ml 左右,心输出量可达 30L, 是静息状态下的 5~6 倍。
0.1s
全心舒张期
ppt精选版
7
3. 特点:
④ 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动周期 与心率呈互为倒数的关系;心率快慢主要影响 舒张期。
⑤ 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 指标。
心率 心动 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
40 1.5
0.562
75 0.8
0.30
0.50
150 0.4 0.15
0.25
心房收缩缺失,心室泵血功能将下降,同时将导致 心房内压增加,不利于静脉回流。
1.使心室进一步充盈; 2.降低房内压,有利于静脉回流。
心室的充盈主要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
ppt精选版
20
心动周期中压力、
P91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五、微循环 (一)、概念:微静脉与微动脉之间的
血液循环 。 (二)、组成:7个部分、3条通路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①特点:a、 管壁薄(真毛细血 管),穿插于细胞间隙。 迂回曲折,交错成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腺、胃肠道腺体 ③特点:无紧张性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不影
响血管的舒缩。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二)心血管中枢 1、延髓
(1)分区: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 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2)特点: ①具有紧张性活动 ②交互抑制
2、延髓以上 脑干、大脑、小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3、体位改变 卧位→立位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 压↑→静脉扩张,容量增大,可多容纳 500ml血→回心血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或静脉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5、呼吸运动(呼吸泵) 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静脉跨壁压↑→胸 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 有利于外周静脉回心血。 呼气时,胸内负压变小→跨壁压↓→胸腔内 大静脉扩张↓→压力↑→静脉回心血量↓ 可见,对体循环而言,呼吸运动对静脉回 流起着泵的作用。
烧伤过敏等通透性淋巴回流受阻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因素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调节植物性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一部分走行其中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血流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影响血管 平滑肌的舒缩状态,从而调节血流量 和血压。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是指心血管系统对各种刺 激的反应,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 状态来维持血压稳定。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的主要场所。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
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
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从血液中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所需,同时将细胞的代谢产物排出到血液中。
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 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酶的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是通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实现的,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 高,将血液泵出;当心室舒张时, 室内压降低,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和心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 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 指标。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每搏
输出量的乘积。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率的变化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
止血和血栓形成
止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流出,止血过程即启动,以防止血液流失过多。
血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通。
抗凝和纤溶系统
抗凝
抗凝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通过产生抗凝血酶和蛋白质C等物质来抑制凝血 因子。
纤溶
纤溶系统的作用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通过产生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物质来溶 解血栓。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2
毛细血管
血液从动脉进入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3
心脏舒张
心脏舒张使血液从毛细血管回流,产生静脉血压。
红细胞和血液中的其他成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细胞
白细胞
主要携带氧气,有特殊的双凹 形状,适合在毛细血管中流动。
免疫细胞,参与身体的免疫防 御反应,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 侵害。
血浆
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营养 物质、激素和废物。
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自主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控制心率和血压。
荷尔蒙调节
例如,肾上腺素和醛固酮 可以影响血管收缩和尿液 排泄。
肾脏调节
通过调整血浆体积和尿液 排泄量来维持血压和体液 平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个心腔
心脏收缩
心脏内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通过瓣膜分隔。
通过心肌收缩和松弛驱动血液 流动,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 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人体内不断流动的过程。
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通过它们血液在全身流动。
心脏
作为泵,循环系统的核心,通 过收缩和舒张驱动血液流动。
红细胞
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参与氧 气运输和维持血液的渗透压。
循环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1
心脏收缩
心脏收缩使血液被推出心脏,产生动脉血压。
• 将氧气和养分从心脏 输送至全身
• 放慢血流速度,使氧 气能更好地被传递至
• 组在织 组织内转变为毛细血管
• 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 碳的血液从组织返回
• 心血脏流速度较慢,允许 废物被有效地过滤出
• 去在心脏内转变为动脉
毛细血管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1. 毛细血管血压:炎症,右心衰,左心衰。 2. 血浆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 3.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过敏反应。 4. 淋巴回流:丝虫病。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1)缩血管神经
② 平时有紧张性活动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广泛,多数血管只 接受其单一支配,平时有紧张性活动,称为交感缩 血管紧张,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 紧张性加强,则收缩加强; 紧张性减弱,则收缩减弱(即舒张)。
(1)缩血管神经
③ 当支配某一器官血管床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兴 奋时,该器官的:
2.延髓心血管中枢
(2)解剖上,神经元分布于四个部位: ① 缩血管区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脊髓中间外侧柱 心交感神经元 交感缩血管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
② 舒血管区:在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 管区→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血管舒张。
③ 心抑制区:迷走背核、疑核→心迷走神经→ 心脏活动抑制。
④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心脏感受器→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孤束核→其他心血管神经元→调节 心血管的活动。 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高级中枢 (三)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③ 心肌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作用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 台期Ca2+内流增加;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终池释放Ca2+增加; 肌钙蛋白与Ca2+的解离加快; 肌质网的钙泵对Ca2+的摄取加快;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④ 心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延长 →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 Cs2+阻断,不能被TTX阻断。
心 脏 的 生 物 电 现 象
几种细胞动作电位的比较
神经 骨骼肌 AP
心室肌 细胞 AP
浦肯野 细胞 AP
窦房结 细胞 AP
心 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脏
的 心肌组织四大生理特征:
生 兴奋性(excitability)
心
浦肯野细胞
生
肌
细 胞
工作细胞 心房肌细胞
物
(普通心肌) 心室肌细胞
电
工作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自律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现
快反应细胞: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细胞
象
2.根据去极化速度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P细胞
心 脏 的 生 物 电 现 象
心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生
可被镍阻断,不被钙通道阻断剂阻滞
物
电 L型Ca2+通道 ( I Ca-L ) : 阈电位 -40mv
现
形成慢反应细胞0期和快反应细胞2期(平台期) 可被钙通道阻断剂(Mn2+、异搏定)阻滞
象
心
脏
的
生
物
电
现
象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心 2、浦肯野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脏 ① 特征: Ⅰ. 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
膜电位水平(mV)
0期(快速除极期) -90 → +30
的
1期(快速复极初期) +30 → 0
生
2期(平台期) 3期(快速复极末期)
0 0 → -90
物
4期(静息期)
-90
电
现
象
心 ① 去极化过程 历时1~2ms
脏 0期:再生性Na+内流 快Na+通道:激活快、开放快、失活快。0期以快Na+通
的 道去极化的心肌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
脏 (一)工作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的 1、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
生
以心室肌为例,静息电位约为-90mV;
形成机制:K+外流形成。
物
2、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5期: 0、1、2、3、4期
电
现
去极化:0期 复极化:1、2、3期
象
静息期:4期
心
动作电位(acting potential,AP)
脏
分期
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液
*本教材重点掌握章节*
循
环
血 内容提要
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液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循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环
血
心脏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液
泵血 内分泌 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循
1、运输(物质运输、激素运输);(主)
2、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IK)激活 → K+外流。
电 4期:缓慢自动去极化 K+递减性外流(IK → 甲磺酰苯胺类药物阻断)-重要离子基础
现 Na+递增性内流(If → 铯阻断)、 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镍阻断)
象
心
两种Ca2+通道的区别
脏 T型Ca2+通道 ( I Ca-T ):
的
阈电位 -50→-60mv 形成慢反应细胞4期的后半部分
3、维持内环境 稳态;
环
4、实现血液的防御功能。
血 液 循 环
血 液 循 环
心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脏
的 内容提要
生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物 电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现 三、体表心电图
象
心 ☆ 心肌细胞的分类 窦房结
脏
自律细胞
房室交界 房室束
P细胞
的
1
(特殊心肌) 左右束支
电
(3 : 2),恢复静息时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水平。 Ⅱ.Ca2+-Na+交换,Ca2+通过Ca2+-Na+交换(1 : 3)
现 被主动转运出细胞,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Ⅲ. 在3期末Na+通道逐渐复活到备用,4期完全复活
象 到备用。
心 脏 的 生 物 电
(K+1通道)
现
Na+-K+泵活动
象
Ca2+-Na+交换
生 称为快反应细胞。所形成的动作电位,称快反应动作电 位。
物 ② 复极过程 历时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Na+通道失活关闭,K+通道开
电
放,引起一过性K+外流(I to)
现
2期(平台期):Ca2+缓慢内流与K+少量外流(延迟整流 钾流I K)共同作用。
象
此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0mV
1 2
0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3
-90mV 4 细胞外
Na+ Ca2+Ca2+
4 3K+ 3Na+
细胞内 K+
K+ K+ K+ K+ 2Na+ Ca2+
心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 自律细胞的特点:
脏 ① 没有真正的静息电位,只有最大复极电位 的 ② 4期自动去极化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3期-55mv
生
不 应
-55mv
物
期 局部反应期
~ -60mv
Na+通道开始复活
不能产生 不能产生
电
相对不应期
现
象
超常期
-60mv ~ -80mv
-80mv ~ -90mv
Na+通道大部复活
的 Ⅱ.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故自律性低。
生 ② 机制: 0、1、2、3期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4期为递增性Na+为
物 主的内向离子流(If)和递减性外向K+电流所引起的自动 去极化。
电
If通道:复极化的3期-60mv开始激活、-100mv充分
激活,去极化的0期-50mv失活。是超极化激活,具有时
心
慢通道:此Ca2+通道为L型Ca2+通道,激活电位是-
脏 40mv,该通道开放、失活及再复活所需时间长,故称慢 通道,可被Mn2+、心痛定、异搏定等阻断。
的 3期(快速复极末期):Ca2+通道关闭,K+通道正反馈开
生
放,再生性K+外流(IK+ IK 1)
③ 静息期
物 4期:Ⅰ. Na+-K+泵活动增强,逆浓度差泵出Na+泵入K+
物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conductivity)
电 收缩性(contractivity) 机械特性
现
象
(一)兴奋性(excitability)
心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脏
周期变化
电位变化
机制
新AP产生能力
的 0期除极 有 绝对不应期 ~
Na+通道完全失活
效
生 ① 特征: AP小(70mv),由0、3、4期组成,无1 、2期。
物
电
现
象
心 ② 机制 脏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 激活慢钙通道(ICa-L
型)→Ca2+内流。
的
0期以慢Ca2+通道去极化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房 室交界区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所形成的动作电位,
生 称慢反应动作电位。 物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Ca2+内流↓;钾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