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刘德武认识厘米课堂实录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教师实录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教师实录_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引言:出示“量”字,黑板上这个字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还可以怎么读,注音“liang”,量什么?板书:量长度2.你想量什么东西的长度,愿意来说一说吗?小朋友想要量的东西非常多,下面我们先一起来量一量每个小朋友的课桌有多长好吗?先想一下,你打算怎样量,用什么东西量?指名回答3、小朋友,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去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开始吧。
生量操作4、反馈:课桌大约有多长?谁来说说你量的结果。
师随机板书几种不同的结果。
5、观察结果:小朋友,观察一下,你们量的结果都一样吗?量同样长的一张课桌,为什么你们说的数都不相同?小结:因为量的工具不一样,每个长度的单位都不相同,所以量出来的数字都不一样。
过渡:那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测量方法,你觉得用什么东西量可能会更好一些呢?[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操作、体验,产生悬念,造成认知冲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厘米1.观察尺(1)小朋友,你们有尺吗?拿出来看一看,观察一下尺上有什么?(2)生回答,师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进行讲解a.一条一条的线,对,这些线在尺上叫刻度线。
刻度线有的短,有的长,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师比划)还有没有一大格了?观察一下这些大格一样长吗?[这里强调每一大格一样长,旨在为后面认识1厘米打基础。
]b.有数字,有哪些数字呢?读读看。
尺上第一个数字是几?对,尺上的数字是从0开始的。
这些数都是用来表示几刻度的。
0对着的这条长线段叫零刻度线,对着1的这条线段叫什么?这条呢?(指5)在你的尺上找找5刻度线、13刻度线,同桌互相看一看。
[学生往往忽略尺上的第一个数字“0”,在这里非常有必要强调零刻度线,以及认识各条刻度线,为后面用尺测量长度作铺垫。
]c.尺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再仔细找找还有什么?这两个字母是这样写的,(师板书)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
《认识厘米》教学实录及评析(精品课)
《认识厘米》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厘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爱听故事吗?生:爱!师:那今天梁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
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
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师:请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2、引导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认识数字生1:我的尺子上有0~20的数字。
师:同学们,你们的尺子上也有数字吗?生:有。
师:我们从左往右把尺子上的数字读一读。
生:0、1、2、3、4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的尺子上的数字多一些的呢?生:因为有的同学的尺子长一些。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厘米、用厘米量_人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材分析:《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量与计量”方面的知识,是“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又是本单元的难点,它为后面学习“认识米”打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认识“张”“个”“本”等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并不陌生,但对长度单位只在生活中接触过,如小孩从出生到二年级已经过多次体检身高,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1厘米”到底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怎样正确使用“厘米”作单位,学生并没有概念,但思维活动不能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和感知事实,因此教学时可以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先感知1厘米的长度、几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得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的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尺等。
学具准备:小棒、硬币、橡皮、纽扣、大小回形针、尺、棱长1厘米的小方块、红色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情感激励: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森林里小猴师傅的制衣坊开张了,第一位来的是小兔,要做新衣服参加森林文艺演出,小猴答应过3天来取新衣服。
3天后小兔来了,一试,新衣服太长了,不合身,小猴师傅说:“改一改,过3天来取。
”3天后小兔来了,一试新衣服太短了,小猴急得团团转: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朋友快来帮帮忙,粗心的小猴忘了啥?生:小猴忘了给小兔量衣服尺寸,当然衣服不合身啦!师:如果你是小猴师傅,你会怎么办?生:给小兔量衣服的长短,重新给小兔做新衣服。
例谈小学数学名师课堂上的对话艺术
例谈小学数学名师课堂上的对话艺术一、对话中感悟知识内涵【案例】刘德武老师《认识厘米》一课,认识直尺上的“0”的环节。
师:(大屏幕上出示直尺)尺子上还有一个一个地数,大家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0、1、2、3、4、5……师: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数是最小的?生:(齐答)0。
师:(点头)谁知道,0通常表示什么呀?生1:通常表示没有。
师:说得多好啊。
0表示没有,而且他还会说“0通常表示没有”。
比如说,老师手里有个盘子,盘子里一个苹果都没有,我们就说盘子里有0个苹果。
其实,在尺子上,0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有学生举手)哦,还有人知道,谁来说说?生2:在尺子上0代表起点。
师:说得真好!(板书“起”字的一截后停下)起点?哪个“起”呀?生:(齐答)起床的“起”。
师:是的,我们一起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我们在尺子上通常从0开始来测量。
(生会意地笑了)【赏析】对于“0”,学生并不陌生。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0”表示“没有”,接着理解直尺上“0”还表示“起点”。
在比较中区分“0”的含义,学生的认识更加明晰。
接着刘老师“跳出数学教数学”,与学生展开对话。
“哪个‘起’呀”,看似无意地追问“起”字的写法,其实是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床”的生活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起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帮助学生理解刻度尺上“0表示起点”的含义。
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感悟。
在这散发着互动气息的师生对话中,数学学习是那么有趣有味。
二、对话中建构数学思想【案例】徐长青老师《退中的数学》一课。
师:(老师把一张纸撕成4片)如果每次只能把其中的一张纸撕成4片,能撕成2008片、2009片、2010片吗?(学生展开猜想,结论不一)师:猜想无罪。
但是,怎么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做撕纸的动作)让我们继续行动。
这纸太小了,我们把这台上的幕布拿下来撕吧。
生:(齐笑)不行。
师:那怎么办?(稍顿,留待学生思考)华罗庚爷爷说,小朋友们别着急,当你们遇到较复杂的现象或较困难的数学问题时,要学会知难而——生:(接着老师的话说)进!上!师:知难而退!(教师板书“退”,学生大笑)好,同学们,下课!华罗庚爷爷说的,知难而退呀。
强震球《认识厘米》课堂实录
《认识厘米》课堂实录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者:强震球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学过程:一、感受多样的度量长度的方法。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段,一条红的一条蓝的,你能一眼看出哪条线段长吗?师:我想小朋友是猜的。
师:这两条线段到底谁长,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直尺量一量。
师:古时候在没有发明直尺的时候,他们是怎样来量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师:这个办法可神气啦。
像这样,张开五指,这样叫一搾。
师:老师用搾来量,你们来数一数。
师:你想想这个方法妙不妙。
其实妙还不仅这一点点。
要知道这长长的绳子去量,怎么样。
(生:太长了)古人发明了一庹(两手张开),一庹一庹去量。
二、统一长度单位。
课件:这根线段有几个小线段长?播放音频:男生:我量的线段有5根线段长。
女生:我量的线段有4根线段长。
师:谁的线段长。
(播放课件)师:到底谁的长。
这是怎么回事?生:虽然女生量的小棒比男生少,但是女生用的小棒比较长。
师:我想量线段的长度,要用怎样的小棒呢?生:要用同样长的小棒。
师:是啊,我们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量。
量长的线段用这个来量,量比较短的小棒(1cm)用这根小棒。
三、建构1厘米的表象1、这根小棒长多少呢?生:1cm师: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揭题:认识厘米)师:1cm的小棒怎么样?(生:好短呀)师:为了记住它,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
跟着强老师一起说一起做。
师: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小嘴张开一厘米。
边说边做。
师:比划的对吗?用1cm的小棒验证一下。
2、师:看着它,闭上眼睛想想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想想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长呢?生:字母;生:指甲。
师:强老师也找了一些。
你看生活中这样的图钉长度是不是大约1cm,我们的田字格,它的长度大约是1cm。
3、师:要不要去帮助男生,来看看他们的线段到底是几个1cm长?师:3个1厘米有多长呢?(生:3里面)师:5个1厘米是几厘米?师:谁的线段才长?现在会不会错了?为什么?生:因为用的小棒一样长,都是1厘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课堂实录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一厘米长的小棒、七厘米长的小棒、彩色卡纸、尺子教学过程:一、通过故事,提出问题师:上课,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仔细看。
(播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对啊,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徒弟的手小,师傅的手大师:对啦,徒弟的手小,他的拃就短,师傅的手大,他的拃就长,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一拃吗?看电视: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一拃。
伸出你的手,比一比一拃。
这样,老师来当师傅,小朋友们来当徒弟,咱们来比比拃。
哪位小朋友来到前面跟师傅比一比?看,谁的拃大?(师傅)师傅的拃大,谁的拃小呢?(徒弟)小朋友们看,师傅和徒弟一拃就差这么多,那么三拃,就差的更多了。
那大家来想一想,怎么样做能避免这个问题呢?生:可以用师傅的拃来量来做……生: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师:对,可以都用师傅的拃测量,也可以都用徒弟的拃测量,用同一个人的拃就是为了统一测量标准。
(指着课件)测量标准不统一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所以在测量的时候为了准确,必须统一测量的标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测量长度的单位: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衣服不合适呢?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再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在孩子们萌发了统一标准意识的基础上,给出统一的测量标准---厘米,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提出问题,学习新知那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尺子吗?拿起你的小尺子,静静的观察几秒钟,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比一比看看谁找得多?(一)认识尺子师:好了,放下手中的尺子,手搭好坐好,看屏幕,(xxx的动作是最快的。
强震球《认识厘米》课堂实录
《认识厘米》课堂实录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者:强震球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学过程:一、感受多样的度量长度的方法。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段,一条红的一条蓝的,你能一眼看出哪条线段长吗?师:我想小朋友是猜的。
师:这两条线段到底谁长,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直尺量一量。
师:古时候在没有发明直尺的时候,他们是怎样来量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师:这个办法可神气啦。
像这样,张开五指,这样叫一搾。
师:老师用搾来量,你们来数一数。
师:你想想这个方法妙不妙。
其实妙还不仅这一点点。
要知道这长长的绳子去量,怎么样。
(生:太长了)古人发明了一庹(两手张开),一庹一庹去量。
二、统一长度单位。
课件:这根线段有几个小线段长?播放音频:男生:我量的线段有5根线段长。
女生:我量的线段有4根线段长。
师:谁的线段长。
(播放课件)师:到底谁的长。
这是怎么回事?生:虽然女生量的小棒比男生少,但是女生用的小棒比较长。
师:我想量线段的长度,要用怎样的小棒呢?生:要用同样长的小棒。
师:是啊,我们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量。
量长的线段用这个来量,量比较短的小棒(1cm)用这根小棒。
三、建构1厘米的表象1、这根小棒长多少呢?生:1cm师: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揭题:认识厘米)师:1cm的小棒怎么样?(生:好短呀)师:为了记住它,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
跟着强老师一起说一起做。
师: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小嘴张开一厘米。
边说边做。
师:比划的对吗?用1cm的小棒验证一下。
2、师:看着它,闭上眼睛想想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想想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长呢?生:字母;生:指甲。
师:强老师也找了一些。
你看生活中这样的图钉长度是不是大约1cm,我们的田字格,它的长度大约是1cm。
3、师:要不要去帮助男生,来看看他们的线段到底是几个1cm长?师:3个1厘米有多长呢?(生:3里面)师:5个1厘米是几厘米?师:谁的线段才长?现在会不会错了?为什么?生:因为用的小棒一样长,都是1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厘米》教学实录一、动手操作、激趣揭题。
1、考眼力:*比*长?a、铅笔和圆珠笔b、书的上面和右边2、量桌面为什么数不同?3、导入揭题:我们规定一个长度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4、出示1厘米,讲述1厘米太短,测量不方便,所以把很多个1厘米连起来,,这样就变成了我们用的——尺子。
(边说课件边展示)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1.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看看尺上有些什么?2.交流:刻度数(从0开始)、刻度线、厘米。
探究二:认识厘米1.看一看:尺子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你能找出来吗?2.比一比:用你的两个手指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投影演示)3.记一记:仔细看着,拿开尺子,你还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闭上眼睛,你还记得吗?4.找一找:想想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和1厘米差不多?同桌交流后汇报。
(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1、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2个1厘米是几厘米?(2厘米)2.你能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长吗?(用完整的话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3.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4.小组活动:你能从尺上迅速找出5厘米长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5、小结:两种方法(从刻度0开始,不从刻度0开始)哪种能一眼看出来?(从刻度0开始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6、你还能一眼看出其他的厘米数吗?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量整厘米数。
(1)、出示例2说说铅笔长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铅笔的左端对齐刻度0,右端对齐刻度6,长6厘米。
)线段呢?(2)、你会照样子,量长度吗?(左端对齐刻度0,右端对齐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动手量一量练习卷上线段1的长度,把你量得的结果写在右边的括号里,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先完成。
2024年公开课教案《认识厘米》
公开课教案《认识厘米》《认识厘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厘米的定义2.厘米的表示方法3.厘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厘米的定义、表示方法等理论知识。
2.演示法:展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物体的长度?2.讲解厘米的定义解释厘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1厘米等于0.01米。
3.讲解厘米的表示方法展示厘米的符号“cm”,并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4.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长度(1)介绍尺子的结构,包括刻度、数字等。
(2)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强调对齐、紧贴等注意事项。
5.学生实践(1)分发尺子,让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测量结果和心得。
6.总结强调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如购物、装修等场景。
7.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某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厘米的认识程度。
2.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准确性。
3.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践活动的目的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将抽象的厘米单位与具体的物体长度相对应,从而加深对厘米概念的理解。
实践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搭建数学活动平台促进知识多角度构建——《认识厘米》教学实录及评析
兰咝:!鱼堡窒:塞鲤搭建数学促进知学习内窖识活动覃台多角度构建——《认识厘米》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O林海燕(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评析O刘方(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教育出版社<数学>二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起l厘米的长度表象。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能用厘米为单位对长度进行估测。
4.在合作、讨论、操作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积累测量经验,培养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直尺、小剪刀、纸条、每人l厘米、2厘米、5厘米小棒各一根,8厘米纸条一张。
教师:放大的直尺图的一部分、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统一长度单位1.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密密的草丛里发生了一件挺奇怪的事我们快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小蜗牛和小瓢虫看到了一块木头。
小蜗牛说:“我要去量一量这块木头有多长。
”小蜗牛爬过木头。
发现木头有3个它的身子这么长。
小瓢虫说:。
我也要来量一量。
”小瓢虫也爬过了木头,它说:“木头有7个我的身子那么长。
”咦?同样长度的木头为什么它们说的数却不同?(2)讨论交流。
生:因为小瓢虫太小了。
师:是呀!小瓢虫的身子短,小蜗牛的身子长。
这时又来了身体更短的小蚂蚁,小蚂蚁听了它们说的数,能知道木头到底有多长吗?生:小蚂蚁没走过木头,它可以自己走一遍就知道多长了。
师:如果是小蚂蚁走一遍,它得到的数会和小瓢虫、小蜗牛一样吗?生:不一样。
因为小蚂蚁更小了。
2.统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是不同的,古时候常常因为这样的事发生争论,交流起来很困难。
于是人们就想到要使用统一的标准,也就是统一长度单位来测量长度,经过许多年,终于有了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长度单位,也有了测量长度的工具一尺子。
(2)出示尺子。
评析:上课伊始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得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的结论。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实录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生:谢谢老师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看一副图画。
(出示图片)师:在这幅图里面你们发现什么?生:量的东西不一样。
生:第一本书有7个硬币长,第二本书有4个长方形长。
师:为什么同一边的数学书不一样长呢?生:测量工具不一样。
师: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要得到相同的结果,我们要使用什么?生:尺子。
师:下面我们一起认识尺子,请看,尺子上有什么?生:数字生:刻度线师:还有什么?生:数字师:同学们把数字读一遍。
生:(读)0、1、2、3、4、5、6、7师:尺子最左端的数字是0.0我们已经学过它代表什么?生:起点。
师:在尺子上我们称之为0刻度,0对上去的这条刻度线,我们称之为0刻度线。
师:在尺子上你们还能发现什么?生:cm师:cm表示什么呢?生:厘米师:真棒,cm是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板书课题)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尺子上各部分名称,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师:两个数字我们称之为一大格,5到6是一大格。
那0到1是多少?生:一大格。
师:1到2呢?生:一大格。
师:那一大格表示什么?生:1厘米。
师: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在尺子上,你们能找到1厘米吗?生:0到1,1到2师:真棒,还有谁想说?生:2到3,3到4师:同学们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发现什么?生: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下面我们一起认识几厘米?(出示课件)师:请看,0到2有几大格?表示几厘米?生:2厘米。
师:想想,0到3是几厘米?生:3厘米。
师:0到5是几厘米?生:5厘米。
师:0到8呢?生:8厘米。
师:同学们都知道1厘米了,那1厘米有多长啊?在生活中,你能找到约是1厘米的东西啊?生:大头钉。
师:大头钉的长。
师:还有谁想说?生:矿泉水瓶盖的厚。
师:下面拿出尺子验证矿泉水瓶盖的厚有没有1厘米?(活动)师:告诉老师,你们测得矿泉水瓶盖的厚有没有1厘米?生:1厘米。
《认识厘米》课堂实录
《认识厘米》课堂实录第一篇:《认识厘米》课堂实录基于儿童视角化繁为简看直尺《认识厘米》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6页,《厘米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1厘米的长度,并且在实际中应用整厘米数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1厘米长的小棒、直尺、多媒体课件2、为学生准备4根1厘米长的小棒、直尺、学习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动画片,但是在动画片的结尾藏着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仔细看,看完以后能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生:好多媒体以动画形式展示“阿福的新衣”。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生:他们的拃不一样长。
师:你觉得谁的长呢?生: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
师:看老师的一拃,从大拇指尖到中指尖,展开,这就是一拃,师傅的一拃长,量了3拃,徒弟的一拃短,也量了3拃做衣服,所以做出来的衣服不一样大。
也就是师傅以他的一拃作为标准来量,徒弟以徒弟的一拃作为标准来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那么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阿福穿上合适的衣服呢?生:用尺子来量一量。
师:既然师傅的一拃和徒弟的一拃不一样长,测量的标准不同,咱们就找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
(板书:统一测量标准)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尺子师:人们规定尺子作为统一的测量标准,今天咱们来学习作为统一测量标准——直尺上的内容。
统一的测量标准就是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今天学习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的《认识厘米》有感
老师的《认识厘米》有感
在领导的推荐下,今天有幸观看了特级教师刘德武的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的课堂实录,刘老师语言幽默引导自然,使得一年级的孩子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认识厘米,不得不佩服刘老师的深厚的教学功底,同时也使我在观看这节优质课中有不少的收获。
教学开始刘老师用轻松的聊天引入,通过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在对话中引出尺子上的刻度线和数,并着重强调0这个“开始的数”的意义,突出其在尺子上作为起点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认识1厘米时,刘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鼓励开放性答案,并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发现;不难看出刘老师无论是在带领学生认识尺上的1厘米时,还是在教学生用尺子灵活测量物体时,都要比我平时的教学更深一个层次:我在带领学生认识尺上的1厘米时,认识到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从3到4……这些都是1厘米就完了,刘老师则多了一层“要能正着看,还要能反着看”的思想;我在教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时,教到学生掌握以0刻度为起点就结束了,刘老师却还教给学生“必要的时候起点可以自己定”的思想。
当然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的课堂细节无不透射着他的教学智慧,所以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总是能得到更多训练,他的教学效果总是很扎实,他的教学他的课堂永远不会过时接着在认识几厘米时,刘老师在孩子们争论的过程中教会了他们怎样学习,怎样坚持真理。
最后在教学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刘老师巧妙地用一把刻度不全的尺子设计的教学环节,让
孩子巩固了测量和计算的技巧,发展了学生的全面性思维,真正能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认识厘米》这样真正优秀的课像是一壶窖藏多年的好酒,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使人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从4到几是1厘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希望出现不同的答案,当学生真的出现了这种答案时,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对学生独思维品质独创性的鼓励与提升。】
师:请一个特别棒的同学,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说。从4到几是1厘米,要说完整。
生: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师:她不仅能说完整,刘老师还很欣赏她会用“也”字!用得好!现在请大家看看,他们说的对不对。(课件展示)
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1到5就是5个了,再加上0,就是6个。所以是6厘米。
生2:我觉得是5厘米,因为我数的是格子,不是数。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谁还想说?
生3: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0到6是6个,我们不能把0忘记了,就像黑板上写的,0表示起点。
师:的确,0很重要。所以他认为应该算上0。
生4:我觉得是5厘米,虽然0到6是6个数,但是0前面没有数了,也就是说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4厘米……(口误)
【评析:从1厘米到几厘米的认识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利用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发展”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发展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三、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请你看屏幕,将出现一条红色的彩带,请你看看它的长是几厘米。(课件展示5厘米)
生(抢答):5厘米。
(师沉默,不作回应)
生(部分):6厘米。
生: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1厘米。
师:这条线段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
生:5厘米。
【评析:答案终于出来了,由于教师前面成功的铺垫和引导,学生果然没有表现出失望,说明教师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的引导是成功的。】
师:如果包含4个1厘米呢?
生:就是4厘米。
师:要是包含6个1厘米呢?
生:从7到8也是1厘米。
师:好,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找数4,
了吗?
生:找到了!
师:从4到几是1厘米?
生1:从4到5是1厘米。
师:大家来评价,对不对?
生:对!
师:谁还能说,从4到几是1厘米?
生:从4到3是1厘米。
师: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看依次往后,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1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1厘米。
生:看见了(有的不作反应)。
师:再看一遍(重新播放)。看见了吗?
生:(齐答)看见了。
【评析:“cm”的出现是知识的重点之一,当学生没有看清时,教师适时地回放课件,使学生充分关注它。】
师:我们把它放大一点儿就能看清楚了。(放大“cm”)
生:cm。
师:对了,两个英文字母c,m,它们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就是6厘米。
师:下面我们练一练。
课件练习题:
4厘米有(4)个1厘米,
7cm厘米有(7)个1cm,
6个1厘米是(6)厘米,
8cm里面有8个(1cm)。
(生逐一回答)
师:说的真清楚,回答的很完整。
【评析:必要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师在这里安排的练习题都是很基础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二是鼓励学生信心十足的进入下面更深入的学习。】
生:有!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生边看边讨论)
师:把尺子收起来,坐好!他完成的很快!大家看黑板,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的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还知道了有一个单位叫厘米。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1厘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板书:1厘米)请大家看屏幕!(展示)这就是1厘米。你能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生4:尺子上从6到7是1厘米。
生5:尺子上从5到6是1厘米。
师:同学们非常会学习,其实在屏幕上,刘老师只给出了一条小小的线段,标志只有从0到1是1厘米。我们同学还能通过自己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出了从4到5是1厘米、从9到10是1厘米。真了不起!现在刘老师说一句话,请你判断。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现在再请大家说一说,从8到几是1厘米,这次不仅要说对,还要求说完整。
生:从8到9是1厘米;从8到7也是1厘米。
师:现在请你自己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应该有多长,开始。
(生讨论,互相比划)
师:比好了吗?好了,不动,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生对比,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有重点地辅导)
生1:从0到1就是1厘米。
师:对了!你看他坐的位置比较偏,但是他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好!谁还能说一说,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
生2: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
师:好。她认为尺子上从2到3也是1厘米。她说的有道理吗?
生:(齐)有。
师:有道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谁愿意再说,尺子上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3:尺子上从9到10是1厘米。
特级教师刘德武《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刘德武《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观察课件、动手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厘米这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通过量一量,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评析:通过对话引出尺子上的重要因素——刻度线和数,并且着重强调0这个“开始的数”,进而复习0的意义,突出0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知识虽简单,但进行的清晰有层次,并且为后面的测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认识1厘米
师:尺子上还有一些东西,也许你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请看大屏幕,注意看!(出现“cm”)看见了吗?
师:但是刘老师的这把尺子好像没有你们的好,虽然也是直直的、平平的,但好像缺了点儿什么,尺子上还应该有什么啊?
生1:还应该有0到10的数字。
师:对,有一些数。还有什么?
生2:还应该有刻度。
师:说的很准确,还应该有刻度,一个一个的小道道。其实啊,刘老师的这把尺子也有,请你来观察。(展示课件)看见什么了?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数到这儿已经相当出色了!孩子们,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个过程,知识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这种互相争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好。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对方说得对,就要放弃自己的看法,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刚才大家说的,肯定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无论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都是勇敢的,好样的。到底是5厘米,还是6厘米,这个答案不应该用老师来说,应该研究这条线段与刚才我们研究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它包含了几个1厘米。请看看屏幕,我们数一数。
生1:代表开始。
师:不是,请坐,你说。
【评析:数学是准确的、科学的,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
生2:表示厘米。
师:对了!表示一个小小的,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板书)。厘米用汉字表示就是这样,用字母表示就是“cm”。你们的尺子有没有这样的标志?
生:0!
师:我们对0有了一定的认识,谁知道,0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啊?
生: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极了!0在平常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生1:0可以表示没有。
生2:0还可以占位。
师:今天这个0,表示哪一种意思呢?
生:(齐答)表示起点!
师:(板书)起点,是什么意思?
生:开始的点。
师:没错。0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尺子上的0表示的是起点的意思。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师:说了这么多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几到几是1厘米,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生:两个数字挨着的就是1厘米。
师:就是这样,好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展示)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在发展学生思维概括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显得稚嫩,但表达的意思很准确,教师也不做过分的纠正,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四、测量物体
师:好了,我们认识了厘米。但是数学知识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会应用,要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张图,有小刀,有螺母,还有牙刷等等。
(学生动手测量)
【评析: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体现了知识的价值。】
师:好了,同学们,小刀的长度量好了吗?
生:小道道。
师:小道道是一条一条的线。它叫什么呢?刚才那个同学说得特别的准。叫什么?
生:(齐答)刻度。
师:(板书)当然,这一条一条的线呢,我们就叫刻度线(补充板书),来读一遍。
生:(齐答)刻度线。
师: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还有什么?
生:0—10的数字。
师:对啊,还有数呢。我们看看啊!你们说,数,出来!
师:好了,现在把尺子放桌上不动。只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开始。
(生比划)
师:有的同学比划已经很准了。好了,收尺子,坐好。
【评析:对于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刘老师将这个环节处理得比较简单,也正是由于处理的形式很单纯,才突出了1厘米有多长是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