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常态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我的常态课

玉溪第一小学艾华元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执教者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利用等,都很好地显示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成绩,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又感到这些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问题多多,主要是教师在准备这些课时,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而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去备,这就要求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上好日常的常态课,在有限教学条件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把新课改的理念很好地、自然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我想这才是新课改最实在最基本的目标。

我认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发下几点:

1、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钻研教材需深入浅出,研究学生,简单而又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钻研教材,首先要在深入上下功夫,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领会、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目的。如果说钻研教材一定要深刻、透彻,那么处理教材则要在浅出上做文章。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学得轻松愉快,如何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何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统一,都需要艺术地处理教材、补充教材。

2、常态课堂教学力求扎实、朴实、简单。一是课应上得扎实,注重实效,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在“训练”与“感

悟”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让“训练”与“感悟”并举,有机融合,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让课堂教学真正实在起来。二是应追求朴实。那种追求场面热闹、形式花哨的课终究不长久,我们应追求那种朴素、真实、有效的课堂。三是课堂要简单。这种“简”不是简单无物,不是教学手段、方法单一,而是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力求“简而精,单而丰”。

3、常态课堂要善于对话、追问、穿插。要把对话的范围进一步拓展,由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延伸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由单向的对话转为多向与立体的对话,使师生的视野与文本视野相互交融。追问,是把教学引向深入的一种手段。这一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对文本重新处理,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一种期待中寻找着各自的答案,实现着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正是在不断的追问中,触发了孩子们更深刻的思考,使问题的答案丰富多彩起来,实现了文本解读的多元与多维。追问更是一种教学智慧。它需要教师课堂教学的机智,因为有了这样的机智,才有了课堂教学预设的有效、生成的精彩。而穿插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使用,是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4、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常态课堂充满情感、智慧。好的常态课课堂能够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5、常态课教学要勤于反思,及时改进。“反思”是“成功”之母,“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得

当”与“不当”、“成功”与“不足”等都要及时小结,以便改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碰到了一些现象和困惑,例如:

1、不会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个体知识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可我们不少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很差。如果让学生合作交流已经写好的内容,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发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组内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很少好好听。有的因为发言人声音很轻,其他同学没法听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钟,可效果几乎没有。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程序作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只是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无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发言者表达大多不到位,听者更是各行其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只是一种形式体现,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2、顾“点”不顾“面”。有时上课为了赶速度,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交流时,叫的大多是成绩好,表达能力好的学生,那些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多关注的后进学生(学困生)被冷落、忽视,致使“差”的更“差”。我如果叫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会“卡”住,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教学任务不是预设好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是把所有的学生教懂(会)。

成因分析:教学时不愿关注或过多地关注后进生(学困生),是因为

他们没有确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他们把完成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把如何设法教会后进生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即便有这样的目标或意愿,也没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去达成。其实,适当降低一下难度,多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展示获得成功,这样不仅能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更能激发持续努力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

3、课堂纪律不佳。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注意不够集中,出现做小动作,随便讲话,东张西望的学生,教师讲解时不好好听,同学回答问题时更是不能专注倾听,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课堂纪律不佳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责任在于没有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切实抓起来,对学生应该具有的上课规矩没有系统地持之以恒地加于训练。有的老师对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学生上课应遵守必要的纪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两者没有很好地把握处理,以为重视了前方面,对后方面不能有过分的要求。其实这两方面并不对立矛盾,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仅仅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常规的执行者,更要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假以时日,其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魅力定能喷薄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