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辞手法1》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辞手法1》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辞手法一》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A.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是一种收获,倾听是一种乐趣。

B.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D.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天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晶莹剔透。

2.下面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拟人)B.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反问)C.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

(排比)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3.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拟人)B.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设问)C.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夸张)D.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比喻)4.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B.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5.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B.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C.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6.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属于对比修辞的是()A. 月色如露,风如诗。

B. 假如生活是一首诗,那么爱情就是其中最美的诗句。

C. 苦尽甘来,苦水变甘泉。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C2. 下列句子中属于排比修辞的是()A.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 微博,微信,微笑,短信,尽在指尖。

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属于比喻修辞的是()A. 他眉如刀削,目若星辰。

B. 此起彼伏的钟鸣声,仿佛在向我们述说着时光的故事。

C. 微风轻轻拂过,宛如天使的羽翼在飞舞。

D. 那个学生是校园里的一颗珍珠,闪闪发光。

答案:D4. 下列句子中属于拟人修辞的是()A. 山峰巍峨耸立,如同一个勇敢的战士,屹立在大地之上。

B. 夜已深了,寂静的大街上只有微弱的灯光在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关于黑夜的秘密。

C. 万物苏醒,春风拂面,仿佛大地在吐气。

D. 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仿佛大自然的愤怒之声。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修辞的是()A. 春天的阳光明媚,万物复苏,难道不让人心旷神怡吗?B. 风轻轻地吹过树梢,花儿摇摇头,这是百花争艳的时候吧?C. 他既然如此努力学习,难道不应该得到理想的成绩吗?D. 天空群星璀璨,这是万家灯火的效果吗?答案:C二、综合题1.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具体含义,并举例说明:A. 唱游江南,清趣盎然。

B. 一草一木皆有灵,一线一粒皆有声。

C. 风吹草动,叶随风摇。

答案:A. 这是对比修辞,通过将“唱游江南”和“清趣盎然”两个词语进行对照,突出江南风光的清新美丽。

B. 这是排比修辞,通过“一草一木”和“一线一粒”两组排比结构,表达一种万物皆有生命,一草一木皆有声音的意境。

C. 这是拟人修辞,通过赋予风和叶子人的特性,来形象地描绘风吹动草叶的情景。

2. 请写出一段包含下列多种修辞手法的短文,并解释其修辞手法:春风徐徐,万物苏醒。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

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修辞手法解释1.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2.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二、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专题04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04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04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3.下面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二、答题思路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阶段常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等。

1.比喻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例如: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如: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冰心《荷叶母亲》借喻:直接借助喻体来描写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

借喻不说出本体事物,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呐喊·故乡》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就是通过联想,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比拟的作用:(1)运用比拟,有利于调动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运用比拟,有利于烘托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13、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比喻
夸张
14、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1165、 、您远说远这地设望比问见山了还一高条比迂海回海的深明的如情玻谊璃,的我带们子怎-么---能---忘---记-河?!((
) )
17、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拟人
比喻
31、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3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3、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反)问
34、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35、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36、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排比
比喻 反问
47、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48、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
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4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5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偶
比喻
反问
夸张
拟人
10、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
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11、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小升初语文修辞复习

小升初语文修辞复习

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排比 ⑤设问 ⑥反问 ⑦对偶
②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⑤ 海 底 是 否 没 有 一 点 儿 声 音 呢 ? 不 是 的 。 (

⑥ 难 道 我 做 的 不 对 吗 ? (

⑦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
引用原话一定要使用引号,概述大意则不使用引号。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 对或相近的意思。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古诗和对联中。
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意:两句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似。通常是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多对少, 大对小等。
比 1.我能按顺序写出下面这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 喻
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浪花翠
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叠叠的
浪花欢笑着拟,翻滚着,一层排赶比着一层涌向远方。这怎么不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
④ 要 经 过 勘 测 , 进 行 周 密 的 计 算 。 (
)
③ 天 太 热 了 , 公 路 都 被 烤 化 了 。 (
)
3.下列广告词分别用了那种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有口皆“杯”。 ● 解析:双重意义:有口皆碑,有口皆“杯” 德芙巧克力,丝一般的感觉。 ● 解析:比喻,“一般”明喻喻词的特征。 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设问:自问自答。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 看法说出来。 反问:明知故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 经典题型及详细解析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 经典题型及详细解析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1.(2分)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巧克力)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

(旅游卡)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高粱酒)A.①反问②对偶③夸张④对比B.①双关②对比③拟人④对偶C.①反问②比喻③夸张④对比D.①双关②比喻③拟人④对偶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的微笑。

B.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C.真是奇怪,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D.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B.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如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2分)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2分)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小升初语文复习 专题07 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

小升初语文复习  专题07 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

专题07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一、选择题1.(2023·江西南昌·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抒发情感的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例: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那是不消说的事。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喜得快要发了疯。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2023·江西新余·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拟人)B.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比喻)C.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老师呢?”(反问)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排比)3.(2023·陕西榆林·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4.(2023·江苏无锡·校考小升初真题)和“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A.清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B.时间真是匆匆啊,一眨眼就到了毕业季。

C.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一泻而下。

D.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5.(2023·福建宁德·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哪一项()A.没有鸟陪伴的树,是孤单的。

(拟人)B.他用伪装的叶片,骗过了多少双眼睛。

(夸张)C.学会欣赏花,赋予花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语言,一种象征……(排比)D.当我读到那两行“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时,我被深深感动了。

小升初(期末考试)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五 修辞

小升初(期末考试)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五  修辞

1.判断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
亮。”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
(√)
(2)“长城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这里将“长城”比作“长龙”,十分贴切。
(√)
(3)“小蝴蝶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这是个拟
人句。
(√)
(4)“红旗翻动,是海上的波浪。”这是个夸张句。
4.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小秧苗整整齐齐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②弯弯的月亮犹如一只小船。
③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④黄河掀起了万丈巨浪。
A.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B.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C.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D.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THANK YOU !
你专心听讲的样子真的很美哦!
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拟人)
D.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二、(2017江西南昌)对下列古诗句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D )(4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问)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反问)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
0练 3
学以致用
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2016浙江杭州)下列句子与运用的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 一项是( B )(4分)
A.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
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一、基础知识:你知道哪些修辞方法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几种修辞。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像乙”,“甲好像乙”,“甲犹如乙”,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一般都是用浅显常见的东西来比喻深奥不常见的东西,不能用反,比如:我们可以说“月光如水”“太阳像个大火球”,水,火球都是我们熟知的,常见的,用来比喻月光和太阳让人更容易理解。

比喻句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叫做本体;二是被比喻成的事物,叫做喻体;三是两者之间有“好像”“犹如”“如”“像”“仿佛”等等表示两者相似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根据三者出现的情况又把比喻分成三种类型:(1)明喻。

明喻就是非常明显地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让人一看就知道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2)暗喻。

暗喻就是不太明显的比喻。

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爷爷的手成了铁耙子。

不是那么明显地说像什么,而是说是什么或干脆说成了什么。

暗喻句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也同时出现,不过比喻词常用的是“是”、“成”、“成为”、“变为”等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3)借喻。

借喻就是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喻体事物来代替本体,当然两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看到喻体读者自然就能联想到本体。

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下了一夜的雨,荷叶上的点点珍珠闪着晶莹的光。

借喻的句子里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只有喻体出现代替本体。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具有人的动作和感情。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考点专项突破—— 修辞(有答案解析)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考点专项突破—— 修辞(有答案解析)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考点专项突破——修辞(有答案解析)一、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 )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 ( )1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 ( )二、改写句子。

(一)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雨过天晴,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彩虹。

2、远看长城,它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3、特务很狡猾。

4、降落伞在天空飘荡。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夸张句。

1、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三)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春天来了。

4、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5、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6.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三、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 .呆若木鸡口若悬河旁若无人B .一日三秋一目十行胆大包天C .闭月羞花何乐不为春风得意D .胆小如鼠斤斤计较气壮山河四、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________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________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五、下面的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D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六、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一.试题(共20小题)1.(2022•江北区)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2022•长沙)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C.姐姐考上了理想大学,喜得快要发疯了。

3.(2022•宜章县)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2021•陇南)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比喻)B.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排比)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D.丝瓜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拟人)5.(2021•武都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看到多年未见的老友憔悴不堪,我的心像刀割一样.....。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6.(2021•江都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第1页(共20页)。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重点汇总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重点汇总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重点汇总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分类:(1)明喻:甲像乙。

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喻词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

例子:妹妹的脸像红苹果。

(2)暗喻:甲是乙。

有本体和喻体。

比喻词变成了“是”“变成”“成了”等。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二、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是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1)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但要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

例如: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三、夸张: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

如:这巴掌大的地方哪里能容得下我们?(3)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往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

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碎了。

四、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强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飞机在空中坐着灵活的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小升初考试语文修辞手法复习专题

小升初考试语文修辞手法复习专题

小升初考试语文修辞手法复习专题卷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1.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巧克力)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

(旅游卡)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高粱酒)A. ①反问②对偶③夸张④对比B. ①双关②对比③拟人④对偶C. ①反问②比喻③夸张④对比D. ①双关②比喻③拟人④对偶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的微笑。

B.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C. 真是奇怪,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D.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B.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如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C.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A.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 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小升初专题02 修辞手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小升初专题02 修辞手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专题02 修辞手法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B.眼前的这个人很面熟,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C.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

D.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话推测的依据是这块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两只小虫。

B.《白鹅》一文中用“我们这位鹅老爷”“架子十足”等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鹅高傲性格的反感。

C.《繁星(一三一)》一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连续的反问,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作者自己的胸怀,想到了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D.《巨人的花园》一文写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明白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比喻)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排比)C.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拟人)D.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反问)4.下列句子与其他两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A.微风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B.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

C.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引用、拟人)B.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比喻)C.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拟人)D.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拟人)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两个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掉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邯郸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

邯郸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

邯郸市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读一读,辨一辨,下面哪个不是比喻句()。

A .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B . 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 (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 . 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B . 那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C .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D . 没有仔细地观察怎么会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了解呢?3. (2分)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比针尖还小,事事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A . 明喻夸张设问B . 夸张暗喻反问C . 明喻夸张反问D . 夸张暗喻设问4. (2分)判断下列修辞,正确的一组是()①总有沐雨的清晨,总有暖暖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总有一个人祈祷世间所有的美好全属于你,那个人就是我。

②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③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④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山岗也动了。

A . ①比喻②反问③拟人④陈述B . ①比喻②疑问③夸张④拟人C . ①排比②反问③拟人④夸张D . ①排比②对偶③拟人④夸张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 .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 .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6. (2分) (2018四上·高阳期末)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升初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还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二、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三、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①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③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⑤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⑥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五、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六、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七、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八、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九、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只问不答。

(反过来问提问的人)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自问自答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十、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石三鸟、一箭双雕,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1、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例如:(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2)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枝头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茅盾《雷雨前》)例(1)利用“晴”“情”同音构成双关,例(2)利用音近表面摹拟蝉儿的叫声,实际是用雷雨前闷热得要死来诅咒反动黑暗的统治已到了末日。

此外,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

例如:(3)老虎拉车——谁赶(敢)(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2、语义双关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例如:(1)他(指陈毅)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小学语文《吃墨水》)(2)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曲波《林海雪原》)十一、叠字又名迭字、迭词、重言等,是指将两个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以表达不同的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

迭字之间,不可以断句。

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

请看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叠字联主要分为全部叠字和部分叠字两类。

全部由叠字组成的,多用于风景区。

比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

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

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

再如: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天下景亭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

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同时,这副联还可以倒读:秀秀明明,处处水水山山;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还可以变成部分叠字联:山山水水处,明明秀秀处;晴晴雨雨时,好好奇奇时。

大约有近十种“变化”,堪称对联佳多中的“奇”联。

全部叠字中已知最多的是一副讽刺旧社会内战不止、民不聊生的联,共叠了14个字: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全叠对联,固然文字技艺较高,但表现内容上因为要“强求一致”,未必那么顺畅,倒是部分叠字的对联更加自由,不拘形式,易学常用。

部分叠字,可以叠一处,如:郁郁佳气;泱泱大风。

(桂林风洞山景风阁)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济南趵突泉)也可以叠两处或多处。

如:出出进进,说演弹唱;真真假假,生死离合。

(戏台联)声声爆竹声声喜;阵阵春风阵阵歌。

(春联)花深深,柳阴阴,听别院笙歌,且凉凉去;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

(贵阳九华宫戏台)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a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2.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a)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4.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刘向传经心事违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5.对下面的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d )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运用引用、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

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

”——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

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运用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

6.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b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