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复习

合集下载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辞手法1》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辞手法1》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辞手法一》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A.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是一种收获,倾听是一种乐趣。

B.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D.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天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晶莹剔透。

2.下面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拟人)B.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反问)C.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

(排比)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3.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拟人)B.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设问)C.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夸张)D.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比喻)4.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B.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5.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B.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C.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6.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专题04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04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04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3.下面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二、答题思路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阶段常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等。

1.比喻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例如: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如: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冰心《荷叶母亲》借喻:直接借助喻体来描写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

借喻不说出本体事物,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呐喊·故乡》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就是通过联想,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比拟的作用:(1)运用比拟,有利于调动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运用比拟,有利于烘托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13、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比喻
夸张
14、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1165、 、您远说远这地设望比问见山了还一高条比迂海回海的深明的如情玻谊璃,的我带们子怎-么---能---忘---记-河?!((
) )
17、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拟人
比喻
31、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3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3、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反)问
34、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35、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36、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排比
比喻 反问
47、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48、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
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4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5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偶
比喻
反问
夸张
拟人
10、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
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11、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 经典题型及详细解析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 经典题型及详细解析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1.(2分)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巧克力)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

(旅游卡)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高粱酒)A.①反问②对偶③夸张④对比B.①双关②对比③拟人④对偶C.①反问②比喻③夸张④对比D.①双关②比喻③拟人④对偶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的微笑。

B.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C.真是奇怪,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D.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B.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如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2分)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2分)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小升初语文复习 专题07 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

小升初语文复习  专题07 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

专题07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一、选择题1.(2023·江西南昌·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抒发情感的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例: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那是不消说的事。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喜得快要发了疯。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2023·江西新余·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拟人)B.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比喻)C.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老师呢?”(反问)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排比)3.(2023·陕西榆林·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4.(2023·江苏无锡·校考小升初真题)和“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A.清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B.时间真是匆匆啊,一眨眼就到了毕业季。

C.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一泻而下。

D.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5.(2023·福建宁德·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哪一项()A.没有鸟陪伴的树,是孤单的。

(拟人)B.他用伪装的叶片,骗过了多少双眼睛。

(夸张)C.学会欣赏花,赋予花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语言,一种象征……(排比)D.当我读到那两行“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时,我被深深感动了。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024•珙县)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如雨下,撒了一地。

C.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2024•松滋市)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拟人)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比)C.中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排比)D.贝琪直到星期天才能够到户外走走,看上去好像刚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比喻)3.(2024•乌鲁木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夸张B.比喻C.设问D.反问4.(2024•永寿县)下面与“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D.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

5.(2024•阳新县)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这李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C.他的样子凶极了,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令人心生恐惧。

D.这稀饭清汤寡水的,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

6.(2024•固镇县)与“飞流直下三千尺”修辞手法相同的诗句是()A.漫卷诗书喜欲狂B.谁道人生无再少C.露似真珠月似弓D.一水护田将绿绕7.(2024•长春)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是()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博览会。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一、基础知识:你知道哪些修辞方法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几种修辞。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像乙”,“甲好像乙”,“甲犹如乙”,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一般都是用浅显常见的东西来比喻深奥不常见的东西,不能用反,比如:我们可以说“月光如水”“太阳像个大火球”,水,火球都是我们熟知的,常见的,用来比喻月光和太阳让人更容易理解。

比喻句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叫做本体;二是被比喻成的事物,叫做喻体;三是两者之间有“好像”“犹如”“如”“像”“仿佛”等等表示两者相似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根据三者出现的情况又把比喻分成三种类型:(1)明喻。

明喻就是非常明显地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让人一看就知道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2)暗喻。

暗喻就是不太明显的比喻。

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爷爷的手成了铁耙子。

不是那么明显地说像什么,而是说是什么或干脆说成了什么。

暗喻句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也同时出现,不过比喻词常用的是“是”、“成”、“成为”、“变为”等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3)借喻。

借喻就是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喻体事物来代替本体,当然两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看到喻体读者自然就能联想到本体。

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下了一夜的雨,荷叶上的点点珍珠闪着晶莹的光。

借喻的句子里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只有喻体出现代替本体。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具有人的动作和感情。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考点专项突破—— 修辞(有答案解析)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考点专项突破—— 修辞(有答案解析)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考点专项突破——修辞(有答案解析)一、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 )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 ( )1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 ( )二、改写句子。

(一)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雨过天晴,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彩虹。

2、远看长城,它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3、特务很狡猾。

4、降落伞在天空飘荡。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夸张句。

1、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三)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春天来了。

4、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5、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6.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三、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 .呆若木鸡口若悬河旁若无人B .一日三秋一目十行胆大包天C .闭月羞花何乐不为春风得意D .胆小如鼠斤斤计较气壮山河四、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________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________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五、下面的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D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六、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一.试题(共20小题)1.(2022•江北区)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2022•长沙)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C.姐姐考上了理想大学,喜得快要发疯了。

3.(2022•宜章县)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2021•陇南)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比喻)B.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排比)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D.丝瓜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拟人)5.(2021•武都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看到多年未见的老友憔悴不堪,我的心像刀割一样.....。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6.(2021•江都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第1页(共20页)。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重点汇总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重点汇总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重点汇总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分类:(1)明喻:甲像乙。

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喻词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

例子:妹妹的脸像红苹果。

(2)暗喻:甲是乙。

有本体和喻体。

比喻词变成了“是”“变成”“成了”等。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二、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是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1)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但要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

例如: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三、夸张: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

如:这巴掌大的地方哪里能容得下我们?(3)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往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

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碎了。

四、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强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飞机在空中坐着灵活的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小升初必考夸张的修辞手法

小升初必考夸张的修辞手法
句(2)不是夸张句,因为广州位于中国南部,气候温暖多雨,很少 下雪也不可能会有“雪花大如席”的情况发生。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2.运用夸张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例: (1)这玫瑰真香啊,方圆十里都闻得到。 (2)这玫瑰真香啊,整个院子都闻得到。
句(1)用“十里”表示玫瑰之香、香味传播之远,“方圆十里” 是三个“鸟巢”(国家体育场)的大小,是夸张手法。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二、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3. 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 的。
例句: 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馒头
的香味儿来了。
(2)只要李医生开出了药方,这病就已然好了三分。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三、夸张的作用 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句(2)很难说夸张还是事实。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句子训练 修辞手法的学习
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 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例: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二、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1. 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例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二、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2. 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逼真
(2)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能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1)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排比(1)加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

(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反问(1)加强语气。

(2)增强语言力量。

(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对偶(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

(2)意义简练、醒目。

(3)对比鲜明。

7反复(1)强调思想内容。

(2)突出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音和颜色。

8对比(1)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9设问(1)标题与开头用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

帮助读者领会文章的主题。

(2)段与段之间使用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处用设问,既可点明主旨,又能增加回味。

10引用(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力。

(2)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3)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含答案)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用到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

D.他们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2.和“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B.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C.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3.运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C.“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外出郊游,同学们好像忘记了旅途的疲倦,到处参观。

B.班主任开会去了,同学们的吵闹声顿时大了起来,都快把屋顶掀翻了。

C.我天天盼着出差在外的爸爸赶紧回家,眼睛都快望穿了。

D.周末回老家,跟爷爷在太阳底拔了半天草,累得我腿都快断了。

5.下列词语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胆小如鼠B.垂头丧气C.兔死狐悲D.度日如年6.下列句子中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焚”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火”,再查8画。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与元宵节有关。

7.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拟人)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夸张)C.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小升初专题02 修辞手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小升初专题02 修辞手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专题02 修辞手法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B.眼前的这个人很面熟,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C.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

D.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话推测的依据是这块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两只小虫。

B.《白鹅》一文中用“我们这位鹅老爷”“架子十足”等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鹅高傲性格的反感。

C.《繁星(一三一)》一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连续的反问,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作者自己的胸怀,想到了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D.《巨人的花园》一文写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明白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比喻)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排比)C.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拟人)D.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反问)4.下列句子与其他两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A.微风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B.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

C.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引用、拟人)B.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比喻)C.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拟人)D.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拟人)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两个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掉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

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修辞手法解释1.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2.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二、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夸张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 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你知道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吗?
•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表 达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 起联想效果。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 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 更好,或增强表达效果。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
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
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山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
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
26、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27、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了。( ) 28、狼的本性能改变吗?不会,决不会。( ) 29、我能忘得了那惊人的场面吗?( ) 30、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 )
31、圆圆的月亮像小玉盘似的挂在天空。( ) 32、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33、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吗?( ) 34、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 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 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35、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 八方。( ) 36、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 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 云中。
21、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 22、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 23、海自己醒了,喘着气,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24、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 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
2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 草原的无限乐趣。( )
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
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
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
7、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
绣花鞋。( )
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水
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 )
17、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
18、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20、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 放着。( )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 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 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 精炼,含蓄典雅。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 美感。
8、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
9、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10、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
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1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12、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 )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4、桂子开花十里香。( )
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当作人来写,它会_______________ (4)"广场上人山人海。“ 这句话中是对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__
1、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 (拟人句) 2、 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___________ (比喻句) 3、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 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___________。(排比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