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寒食
韩翃的诗《寒食》拼音版
韩翃的诗《寒食》拼音版古诗《寒食》拼音版如下:hán shí寒食táng dài:hán hóng唐代:韩翃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
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寒食》通过对长安迷人景色的描写,突出了皇室的气派,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歌咏。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近臣,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寒食》原文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原文】: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赏析】: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阅读训练】(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1)花柳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返回查字典首页韩偓《残春旅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原诗】残春旅舍⑴旅舍残春宿雨晴⑵,恍然心地忆咸京⑶。
《寒食》古诗带拼音 解释
《寒食》古诗带拼音解释
寒食:hán shí寒食节,又叫清明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
一,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五日,各地都有清明节的庆祝活动。
清明节,古人们称为“寒食节”,是一个悼念死者的节日。
古人认为,清明节这一天,亡者的灵魂会返回家园,与家人重聚。
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吃素食,放弃肉食,只吃寒食。
“寒食”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它源自古代中国祭祀文化。
古人认为,五谷是神明的礼物,人们不可以将五谷贩卖,而应以礼物的形式献给神明,以示尊重。
清明时节,古人只能献上不加任何调料的寒食,以示对神明的恭敬。
寒食,有时也叫清明食,是以地瓜、芋头、莲子、芝麻、玉米、红薯等为主要食材制成的无调料食品。
它们不但口感清淡,而且营养素完整,有利于调节身体,改善肠胃功能,是素食者极好的营养补给品。
清明节,人们还有很多习俗。
比如,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去河边洗衣、把家里的洗涤用品晒晒太阳,把大家的衣服跟夏天的气息好好洗涤一下。
这一天,人们还会去茶园喝茶,聚会放鞭炮,迎接清明节的到来。
清明节,是一个悼念死者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寒食”,是清明节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仅表达对死者的思念,而且还有利于调节身体。
希望我们能够珍视传统,向古人研究,真诚地缅怀死者,以示尊重。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一、原文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三、注释1.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2.一道:一条。
穿:穿过。
3.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4.凡:总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6.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太平御览》卷三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8.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四、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期间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原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方面,前两句写白昼风光,描写了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寒食节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中心思想方面,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同时,通过写“日暮汉宫传蜡烛”的场景,委婉地讽刺了皇权统治下的特权现象。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美好。
总之,《寒食》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皇权统治下的特权现象的批判和对生命的珍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古诗三首
《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 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 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 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课文结构 寒食
无处不飞花 御柳斜 传蜡烛 五侯家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 安称为“春城”,造语新颖,富于美感。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 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不说“处 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 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 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日暮汉宫传. 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huán (传说) 传
zhuàn(传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寒食》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一首——韩翃《寒食》。
走近作者
韩翃(719-788) 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考中进 士。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 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 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
古诗《寒食》拼音版
《寒食》拼音版注音:
jì jì chái mén cun luò lǐ,yě jiāo chā liǔ jì ni án huá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jìn yān bù dào yuè rén guó,shàng zhǒng yì xié p áng lǎo jiā。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家亦携庞老家。
hàn qin táng líng wú mài fàn , shān x yě jìng yǒu lí huā。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yī zūn jìng jí qing tái wò, mò guǎn chéng tóu z
òu mù jiā。
-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翻译: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
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
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
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
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唐诗赏析-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寒食原文及解释翻译
寒食原文及解释翻译《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
【原文】寒食⑴春城无处不飞花⑵,寒食东风御柳斜⑶。
日暮汉宫传蜡烛⑷,轻烟散入五侯家⑸。
【注释】⑴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即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寒食正当三月,是春景正浓之时。
古代风俗,于寒食前后禁火三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
相传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而死。
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
后相沿成俗,称为“寒食禁火”。
或云禁火为周的旧制,与介子推之死无关。
诗题一作“寒食日即事”。
⑵春城无处:一作“春风何处”。
春城,指春天里的长安城。
飞花:一作“开花”。
⑶御柳:宫苑里的杨柳。
⑷“日暮”句:因为寒食禁火,也即不能燃烛,但对宠幸人家,却特许赐以蜡烛。
日暮,一作“一夜”。
汉宫,实指唐宫。
传蜡烛,依次传递蜡烛。
⑸轻烟:一作“青烟”。
五侯:指当权的外戚或宦官。
《汉书·元后传》载,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封其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侯,时人称之五侯。
又,《后汉书·陈蕃传》载,汉顺帝梁皇后兄梁冀为大将军,其子梁胤、叔父梁让、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世称梁氏五侯。
又,《后汉书·单超传》载,汉桓帝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为侯,亦号五侯。
【译文】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
在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
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寒食》原文及赏析
《寒食》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寒食》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寒食》原文及赏析篇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
”(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
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
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
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也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处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也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也是处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也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也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皇家。
寒食-韩翃(带拼音、拼音版、精校)
寒hán 食shí唐tán ɡ 代dài :韩hán 翃hón ɡ春chūn 城chén ɡ 无wú 处chù 不bù 飞fēi 花huā ,寒hán 食shí 东dōnɡ 风fēnɡ 御yù 柳liǔ 斜xié 。
日rì 暮mù 汉hàn 宫ɡōnɡ 传chuán 蜡là 烛zhú ,轻qīnɡ 烟yān 散sàn 入rù 五wǔ 侯hóu 家jiā 。
译yì 文wén暮mù 春chūn 长chán ɡ 安ān 城chén ɡ 处chù 处chù 柳liǔ 絮xù 飞fēi 舞wǔ 、落luò 红hón ɡ 无wú 数shù ,寒hán 食shí 节jié 东dōnɡ 风fēnɡ 吹chuī 拂fú 着zhe 皇huán ɡ 城chén ɡ 中zhōnɡ 的dì 柳liǔ 树shù 。
傍bàn ɡ 晚wǎn 汉hàn 宫ɡōnɡ 传chuán 送sòn ɡ 蜡là 烛zhú 赏shǎnɡ 赐cì 王wán ɡ 侯hóu 近jìn 臣chén ,袅niǎo 袅niǎo 的de 轻qīnɡ 烟yān 飘piāo 散sàn 到dào 天tiān 子zǐ 宠chǒnɡ 臣chén 的de 家jiā 中zhōnɡ 。
注zhù 释shì春chūn 城chén ɡ:暮mù 春chūn 时shí 的de 长chán ɡ 安ān 城chén ɡ 。
寒食古诗拼音版及解释
寒食古诗拼音版及解释寒食》拼音版注音:jì jì chái mén cūn luò lǐ ,yě jiāo chā liǔ jì nián huá 。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jìn yān bù dào yuè rén guó ,shàng zhǒng yì xié páng lǎo jiā 。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hàn qǐn táng líng wú mài fàn ,shān xī yě jìng yǒu lí huā 。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yīzūn jìng jí qīng tái wò ,mò guǎn chéng tóu zòu mù jiā 。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翻译: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
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
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寒食》赏析: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
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
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
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
韩翃寒食古诗带拼音版
韩翃寒食古诗带拼音版
韩翃寒食古诗带拼音版
hán shí
寒食
táng dài:hán hóng
唐代: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
春城无处不飞花,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
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
日暮汉宫传蜡烛,
扩展资料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古诗译文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
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
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