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屈原《离骚》
奥地利作家让·阿梅里认为: “自杀是荒诞的,但并不 愚蠢,因为它以自己的荒 诞不再加剧生命的荒诞, 相反却减少了生命的荒 诞。”
提示:
齐读
诵读过程注意读音、节奏、情感的融合。
做到与诗人灵魂对话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课下作业
我 为 屈 原 画 像
再见
承德二中 张香娜
离骚
屈 原
课堂任务
品读诗中深沉的情感
初读:检查预习
• 提示:楚辞是古代楚国的民歌,楚辞的一 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多用“兮”。“兮” 有时候放在单句句中,有时放在单句句末。 《离骚》节选部分都放在句末,它是一个 语气助词,表示停顿、舒缓的语气,有抒 发感情的作用。
课文以七字句或者六字句居多,根据句 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每句读两拍或 者三拍。
精读
提示:品味表现诗人 情感的重点语句,进 一步体会诗人情感, 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诗歌是诗人内心 情感的外化形式,只 有将自己和文本近距 离对话,融入诗歌,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涵, 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 情感世界。
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质疑讨论
未悔? 悔? 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反省前行
对比赏析
屈原
陶渊明
对比赏析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划读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离骚》教案(通用10篇)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离骚》教案(通用10篇)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 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 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屈原
名平,字原 ,自名正则 ,字灵均。战国楚人。初 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 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 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感受到文本内容展现出的情感美 体会到文本的音乐美 背诵选文
“悦耳悦目”——诵读、体验音韵之美
选文28个“兮”字作为句末语气助词,隔 句句末出现,读时应拉长语气。
第二节:自修美德的决心:退隐——展望— —决心
自述政治理想、遭遇:
长……哀……。 余……蹇……。既……又……。 亦……虽……。 长…… 余……既……… 亦……
原因(灵修不查、众女嫉妒、时俗 工巧、洁身自好)
怨……,终……。 众……,谣……。 固……,偭……。背……,竞……。 忳……,吾……。宁……,余……!鸷……, 怨自…………。何……?夫……? 众…… 固……,背……, 忳……,宁……,鸷……,何……?
选文运用对偶修辞,感受参差而又整齐的韵 律美。
“悦心悦意”——感知、感悟情感美
1、吟诵相关诗句,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比 喻来表达政治理想。
2、诵读闪光名句,结合诗文说说对屈原的 印象。
逐层诵读——美记美诵
第一节: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自述政治遭 遇——原因(灵修不查、众女嫉妒、时俗工 巧、洁身自好)——态度
态度
屈……,忍……。伏……,固……。
屈……,伏……,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二《离骚》篇1【教学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具有一定的涵义。
“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离骚》中的“骚”。
所谓“风骚”,指的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优质课教案_8
《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了解“楚辞”和“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②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体悟情感,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③了解屈原的理想和追求,理解诗人爱国忧民情感和九死未悔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怀。
难点: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勾画加注法、诵读法、师生研讨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每当读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在瑟瑟的秋风里,在木叶飘零的洞庭湖边,一位满眼忧伤的诗人孤独地站在那儿,他郁郁沉重,面对着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涛,长歌当哭,他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屈原,一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
今天,我们学习《离骚》,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痛苦,体味他的人生,感悟他的理想和追求。
二、诗人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
他心怀天下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力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成为一个强国。
但由于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矛盾,遭受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顷襄王即位,受子兰等人的诬陷,被放逐江南。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攻破郢都楚灭,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
三、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汉代刘向将屈原和他的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编为一部诗歌总集,称为楚辞。
《离骚》教案一等奖4篇
《离骚》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
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篇1▲知能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颜色。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气。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行圣洁、忧国忧民的完善形象。
▲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方、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酷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颜色。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抱负。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学问库存1.关于《诗经》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宏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方、神话传奇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鼎革图治的政治理想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抒发了喜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制造、进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5.字形辨析●探究互动平台1.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喜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净德行和政治抱负,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离骚教案一等奖优质
离骚教案一等奖优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
2.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3.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
2.难点: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1)带领学生通读《离骚》,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理解其内在逻辑关系。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1)讲解《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欣赏《离骚》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分析《离骚》的主题思想(1)讲解《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离骚》中的忠诚、正直、廉洁等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5.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加深对《离骚》的理解。
6.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离骚》的部分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较高?2.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入?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离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被誉为“楚辞之祖”。
全诗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屈原被贬谪的原因,第二部分写屈原在流放过程中的遭遇,第三部分写屈原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开篇,介绍了自己的家世背景。
接着,屈原叙述了自己被贬谪的原因,是因为他敢于直言,揭露了楚国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
在第二部分中,屈原描绘了自己在流放过程中的遭遇。
他身处困境,但仍坚守忠诚、正直、廉洁的品质,不屈不挠地与邪恶势力抗争。
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 3篇
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⑴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⑷课堂训练。
①区别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哀民生之多艰高余冠之岌岌兮以:长太息以掩涕兮既替余以蕙兮竟周容以为度固:固时俗之工巧兮自前世而固然②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多重品读对话赏读个性解读——《离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预习和诵读,在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节奏美、语言美,从而认识诗人屈原的高洁情怀。
2.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与作品、作者进行多重对话,理解《离骚》的深刻内涵和屈原“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领悟诗人峻洁的人格操守,从而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仔细赏读,体会《离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生动深厚、形象深刻地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品赏文本,多重对话,理解《离骚》的深刻内涵。
2.领会殉道者——伟大诗人屈原爱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方式创新1.以生为本,反复诵读,质疑争鸣,多重对话,策略导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课前预习要求(30分钟)1.认读词句,了解特殊句式。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生平及楚辞特征。
4.走进文本,熟读课文及郭沫若译文。
5.自我解读,体会作者品格,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六、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1.导入:屈原以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离骚》,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光耀千古。
2.以屈原《离骚》等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叫《楚辞》。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二、初读感知1.初读《离骚》。
(速读)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离骚》预习学案”,对课文的字句、背景、作者和译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继续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二读《离骚》。
(听读)(1)朗读指导:①《离骚》要读出分句的节拍,押韵的字要重读。
②上分句的“兮"(啊)字,是楚地方言,也是《楚辞》的语言特征,读的时候可以拖得稍微长一些,给人一唱三叹的感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4)
学习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 的理想而奋斗。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 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 爱祖国。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 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 【试题】 •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明确:
•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 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 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 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 忘我的诗人形象。
导 长太息—— (以)掩涕(兮),
哀——民生—— (之)多艰。 “兮”字应拉长语气,使句子婉转 动人。
我的朗读我做主
1、速读文段,找出第一段中表现诗人 心理状态的诗句?试分析其原因。
2、默读第一段,面对不公,诗人是否 一直哀怨?那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方法指导:刻画人物形象抓 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 貌、心理、细节描写等)与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
gòu miǎn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 意思
• 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诵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 读 四、五、八、九言,多用楚地口语 指 “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
础上,把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例如:
离骚
屈原
屈
离
原
骚
学习目标 :
1.学习关于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初步鉴赏、评 价古诗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离骚》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节气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朗读和学习课文,了解屈原为国家和人民九死不悔的理想与追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和学习课文,了解屈原为国家和人民九死不悔的理想与追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设计依据屈原1、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同时,语文课程从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审美素养”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2、单元要求该课文选自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修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古典诗歌。
单元要求指出通过学习,领悟古人的思想感情并进行学习,把握其中蕴含的传统精神与情怀。
3、学情依据本课面对学生群体为高二学生,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已能较好地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自身思考情况,通过把握作者思想,培养学生自身家国情怀。
二、教学片段兰草01课程导入在此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屈原的生平,学习了课文前两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02教学新课,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问:大家先阅读第三段,你感觉第三段在你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呢?(情境化引导提问)答:我感觉有一个人站立于江旁,仰天长叹,掩面而泣。
问:为什么是在叹气流泪呢?(引导性提问)答:从第一句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可以看出是因为感慨百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问:为什么百姓生活的如此艰难呢?(理解性提问)答:皇帝昏庸,官员无能无得。
问: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屈原是贵族出身,为何他作为贵族不能去改变这一点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课文出发进行讨论,并回答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深入思考、分析性提问、合作学习)答:因为他虽然自我高要求(“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但是不受皇帝的重用(“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学作品,作者为屈原。
它作为一篇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离骚》被列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内容之一,因此学习它也是高中生必备的一部分。
一、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和《离骚》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和文学价值。
2.阅读《离骚》,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
3.理解《离骚》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想思考。
二、学习内容1.屈原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屈原,字渊明,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文化名流。
他是楚国的一位官员,主要负责辅佐楚怀王治理国家。
由于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政治才华,他被誉为“楚国之良相”和“楚国三良人之一”。
然而,在楚怀王压榨民众,大肆兴修陵墓的统治下,楚国陷入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萧条。
屈原多次向楚怀王进谏,但是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楚怀王所猜忌和孤立。
最终,屈原离开了楚国,成为了一位流浪诗人。
2.《离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离骚》是屈原在流浪期间所作。
它包含了屈原丰富的政治、哲学、文化和历史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衰落中的楚国的忧虑和爱国情怀。
《离骚》既是一篇文学杰作,同时也是一篇富有哲思和政治意义的文学典范。
3.《离骚》的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离骚》的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具有典型的乐府特点。
它采用了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情画意。
在诗歌技巧上,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比喻、夸张等,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4.《离骚》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想思考《离骚》中充满了作者对楚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中华文化未来的思考。
尤其是诗歌结尾部分的“东皇太一,指使我行,北海之神,作舟之形”以及“余冀得与子同裳”,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三、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宣讲和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离骚》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诗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思考。
语文《离骚》名师获奖教案 离骚 一等奖 优秀教案-最新范文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比兴手法。
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
(幻灯打出)
(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1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3、每个学习小组对文章进行质疑,确定一个研究问题,并试作分析。上课展示。(从内容\形式\音律上\对屈原形象的把握等,教师分类梳理)
小组研究的问题:
如:为什么屈原花那么多的精力强调自己的优秀?
为什么屈原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女性?
自我研究的答案:
4、在全班范围内研究探讨:
1、谈谈你对《离骚》语言表达特色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4、学生说出课文意思。
要求:指名3 5人回答;纠正。
5、课堂练习:(幻灯打出)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之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2)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3)虽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作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教学目标】①有感情朗读课文②疏通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的课文大意【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的内容【教学难点】①把握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中诗人的形象和社会现实②简单了解“移情法”【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离骚》又太长,高考将背诵作为考点。
因此此节课仅为粗浅理解并让学生尝试背诵。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工具】视频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演示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烘托气氛一、导语请同学观察有关节日的四张图片,得出该节日为端午节。
引出端午节纪念的文化名人是屈原。
请同学畅所欲言有关屈原的文化常识,引出课题“离骚”。
二、解题文题中的“离”通“罹”字,译为“遭遇”;“骚”译为“忧愁”。
合起来译为“遭忧”。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介绍作者——屈原及其经历屈原简介: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里的《国风》,与《离骚》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代表作有《九歌》、《天问》、《离骚》风骚:①“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②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③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
经历: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三、诵读——初感诗韵由老师范读,请学生注意字音,断句以及感情。
学生自由出声朗读。
找单个学生范读。
四、听读——品味诗境让学生根据书下注释出声翻译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的内容,并标识出有疑问的地方。
同学互相解决,并由老师点评。
找同学逐句翻译。
同学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同桌之间结成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因为“蕙纕”、“揽茝”作者遭逢被贬,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2、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词,分析原因,概括诗人形象?同学尝试着自由背诵老师检查:学生齐背五、训练——高考原题背诵课文,填充句子: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
请你欣赏
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纪念屈原音乐会
请你思考
历史上如此长久(前278年——未来)、如此广泛(有华人的地方)、 如此隆重(端午节,形式多样)地纪念一个人(非神非佛非上帝),只 此一人。
为什么
研读文本
课文节选部分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形象?请你结合 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课前德育誓词
( 谦谦君子 佼佼淑女 团结进取 高一6班)
男:我们是谦谦君子。所谓谦谦君子,必能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胸怀 坦荡,自强不息;
女:我们是佼佼淑女。所谓佼佼淑女,定是温柔和顺,通情达理,贤淑 善良,美好出众;
男:君子的反面,就是小人,为我们所不齿。
女:淑女若沦落,必为悍妇,为我们所鄙弃。
思考并回答:请你就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合:我们要 自律 、拼搏、 团结 、超越
我们要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日精月进,走向成功。
离骚
屈原
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1、探究两千多年来屈原为中华民族爱戴和纪念的原因。 2、体会屈原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奋斗,为此至死不渝的勇气和深情。 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4、激发学生为了实现“中国梦”,把个人奋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勇于展示
请你为“感动华精神有什么现实价值意义?
“美政”理想
振兴楚国
修明法度
以民为本
举贤授能
为“美政”的理想而献身
延伸训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离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离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教学设计创作背景:继《诗经》之后,楚辞这一新体诗在江汉一带的南方兴起。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即后人所说“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
诗人屈原在楚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楚辞这一新诗体,这对一《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体是一次解放,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离骚》是屈原流放汉北时所作。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
《离骚》是诗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满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凝聚忧愤、感慨于笔端写成的。
这首近2500字的长诗,叙述了诗人的身世和志向,通过表现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决心以身殉志的悲剧,反映了楚国统治阶层中正直与邪恶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和政治危机,表达了他为国为民而战斗不屈,“九死而不悔”的精神。
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
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文学赏析:《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篇,它诞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诗篇使用第一人称形式,塑造了一个有着崇高政治理想、高尚人格和强烈主体精神的自我形象。
《离骚》教学教案一等奖
《离骚》教学教案一等奖《离骚》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离骚教案。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一、导语:xxx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趣味读诗,寻找难诗简单读的方法。
2、个性化读诗,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古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分析香草美人意象,把握楚物的比喻意义。
3、欣赏诗中的直抒胸臆的句子,理解屈原高贵的思想品质。
4、读出个性,提升评价能力。
【预习导读】
1、作家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而殉自己的政治理想。
2、骚体诗:亦称“楚辞体”,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基础知识过关检测】
1、读准字音
修姱()謇()谇()揽茝()
谣诼()偭()侘()傺()溘()死
鸷()鸟方圜()攘诟()
2、理解词义
修姱:谣诼:度:溘:
侘傺:昭质:岌岌:相道:
陆离:游目:惩:
【探究生趣,简单读诗】
(一)比较阅读,写出你的发现。
1、朗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将你所勾画的句子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
你的发现:
(二)课文描写花鸟禽虫的用意是什么?
(三)试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并解释其内容。
【个性读诗】
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
读了《离骚》后,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不少于80字。
屈原,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