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供液方式

合集下载

7第七章 无土栽培

7第七章 无土栽培
立体栽培使空间利用率提2-3倍;管理自动化,植物可同时 吸氧、水和营养;雾培成本高,生产上少用( 旅游观光)。
三、基质栽培及设备
(一)基质栽培的特点 栽培作物以固体基质来支持作物根系及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分 和营养元素。 基质栽培方式:槽培、袋培、岩棉培,通过滴灌系统供液 (供液系统有开路和闭路系统 )。 优点:与水培相比基质培缓冲性强、栽培技术易掌握、设备易建
图7-1 无土栽培方式分类
一、水培及设备
(一)水培的特点
水培:
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
(二)水培的设备 1.薄层营养液膜法(NFT) 为解决早期水培植物根系供O2问题,英国Cooper1973年提 出营养液膜法水培,简称“NFT”(Nutrient FilmTechnique)。
床、管道、贮液槽、水泵等配套设备的成本下降,水培设施装臵
的不断更新,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国得到更迅速发展。
二 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古老的无土栽培,在我国可追溯到远古的年代,如豆芽菜的 生产就是其中之一,至少在宋代(公元10世纪)就盛行于我国, 同时人们早就知道利用盘、碟盛水养水仙花、风信子和栽蒜苗; 南方船户还巧妙地在船尾随水漂流一个竹筏加缚草绳的装臵在水 面栽培空心菜。
无土栽培花卉品质好:如,香石竹香味浓郁、花期长、花数多(单株为9朵, 土栽5朵),裂萼率8 %,土栽达90%,商品质量提高。
2.节约水分和养分 (见表7-3 ) 表7-3无土栽培与土栽培的耗水比较(4 m2)
据统计:土栽的养分损失比率达50%,肥料利用率低 ;无 土栽培所需营养为人工配制成营养液施用,养分无损失,且能保 持营养元素的平衡。
三、无土栽培技术前景展望
(一)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无土栽培的特点是:以人工创造作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 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空气条件的需要,人工控制和调整 这些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

切削液性能的评定方法

切削液性能的评定方法

切削液性能的评定方法过去对切削液润滑性能的评定,一般采用四球机测定最大无卡咬负荷(PB 值)。

近年来已逐渐采用切削机床进行切削试验来评定切削液的使用性能。

这种方法是在工件、刀具、切削条件、供液法等全部保持在相同的条件下,仅改变切削液,根据不同的切削液所测定的刀具寿命、加工试件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切削力、攻螺纹扭矩等切削特征值来判断切削液的优劣。

评定切削液的条件和主要参数1)加工方法(车削、铣削、钻削、攻螺纹)。

2)工件(材料、硬度、热处理状态、形状)。

3)刀具(种类、材料、形状、表面处理、生产厂)。

4)机床(制造厂商、种类、型号、刚度)。

5)同剂条件(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6)供液方式及供液量。

7)切润液(种类、稀释率)评定切削液性能的项目1)刀具寿命(刀具磨损量、加工零件数)。

2)加工试件表面粗糙度。

3)精度(尺寸精度、圆度、圆柱度、扩大量等)。

4)切削力、攻螺纹扭矩、5)切削温度。

6)其他(刀-屑接触长度、切屑厚度等)。

评定磨削液的条件和参数1)加工方法(平面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2)适用机床(制造厂商、磨料种类、粒度、硬度、组织、结合剂、形状及尺寸)。

3)工件(材料、硬度、热处理状态、形状)4)砂轮(制造厂商、磨料种类、粒度、硬度、组织、结合剂、形状及尺寸)。

5)磨削条件(磨削速度、进给量、磨削深度)。

6)修整条件(修整器种类、修整速度、修整深度、修整进给量、修整数)。

7)供液方式及供液量。

8)磨削液(种类、稀释倍数)。

评定磨削液性能的项目1)砂轮寿命(砂轮磨损量、砂轮的磨损状态等)。

2)磨削力。

3)试件表面粗糙度及尺寸精度。

4)工件表面状态(磨削烧伤、磨削裂纹、加工变质层、残余应力)。

5)磨削温度。

6)磨削比。

磨削比的计算如下:磨削比=工件磨除量/砂轮磨损量砂轮磨损量=砂轮半径减少量x砂轮直径xπx工件宽度工件磨除量=(磨前工件高度-磨后工件高度)x 工件长度x工件宽度。

血液透析集中供液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血液透析集中供液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血液透析集中供液系统设备技术要求一、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一)材料的相容性1. 集中供液系统中的所有组件,包括溶解系统、储存系统、泵、管路、阀门、密封圈、供液系统和检测装置等所有接触浓缩液部分,不应与浓缩透析液发生相互作用,消毒时不应与消毒液相互作用。

2. 铜、黄铜、铅、锌、电镀材料和铝等任何已经证明在血液透析中会产生毒素的材料禁止使用在生产设备上。

3. 以上证明试验参照《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YY0598-2015)附录C,由设备厂商提供报告。

(二)溶解系统1. 溶解系统的材料应抗腐蚀。

2. 能够按比例准确并充分溶解干粉。

3. 具有将桶内的浓缩透析液完全排空并且具备反渗水自动清洗功能,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及防止溢流、防止泵空转功能,不应使用液位观察管,以免导致藻类和真菌类生长。

4. 浓缩透析液溶解后在注入储存桶之前应当经过1μm和0.22μm(或更精细)的过滤器过滤,过滤器应使用无纤维释放,且不含已知的对人体有损害的材料。

(三)储液系统1. 用于碳酸氢盐浓缩液的储存罐应有锥形或碗形的底,应从底部最低点引流;刚性、非伸屈性酸性浓缩液储存容器可以是平底的,并应采用可防止浓缩液污染的方式确保液体流出。

2. 碳酸氢盐储存容器应有密封盖以防止污染物的进入。

建议安装≤0.45µm的疏水性空气过滤器进行通风,一般1~2年更换一次,如潮湿应立即更换。

3. 储液桶应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及防止溢流、防止泵空转功能。

4. 配有采样口。

5. B浓缩液在储液罐后建议安装孔径为0.1μm(或更精细)内毒素过滤器,过滤器应使用无纤维释放且不含已知的对人体有损害的材料,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滤芯,一般3~6个月更换1次。

(四)供液系统1. 供液系统输送方式分压力输送和重力输送,两种方式的供液压力都应符合透析机吸液的压力要求。

2. 供液管路与透析机连接处建议有符合常规的颜色标识,如A液为红色,B液为蓝色。

如A液有多个配方,接口应有标识。

血液净化中心不同透析液供应方式的成本对比

血液净化中心不同透析液供应方式的成本对比

公 立 医院构 建成 本核 算 系统 , 其 目的是 通 过对 医院 和医疗 服务 成本 的核算 与管 理 ,更新 医 院经 济
低 医护人 员工人 的工 作 量 , 探求更安全 、 有效 、 低 成
本 的透 析 液 的配送 方式成 为 努力 的方 向 。
1 资料 与 方法
管理的观念 , 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 减少 浪费 , 对全 部成 本进 行 全 程 管 理 ,起 到控 制 成 本 、 提 高效 益 的作 用 ,实 现 由宏 观 粗 放 型 管 理 向微 观 精 细化 管理 转变 。 随着 透 析 技术 的提 高 , 血液 透 析 患者生 命 延 长 , 血液净化 中心不断发展 和扩大。 大 型 的血 液净 化 中心 在 保 证 透 析质 量 的 同时 , 也 很 关 注成本 核算 。成 本核 算是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医 院管 理 的核心 和关 键 , 也是 医疗 服 务 进 入 市场 参 与 竞 争 的必 然结 果 。随 着 上 百 台机 位 的 血 液 净 化 中心 不 断 出现 , 透 析液 的 中央集 中供 应 也 逐 渐 应 用 。对 规模 较大 的透 析 中心 , 在 保证 透析 质量 的前 提下 , 降
对 照组 与 试 验 组 , 对 照组 ( 2 0 3人 ) 与试 验组 ( 2 0 5
人) 相比, 两组 一般 临床 资 料无 明显 差 异 , 具 有 可 比
性, 见表 1 。
[ ± s 。 n ( %) ]
表1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 . 2
纳 入 标 准
制 的碳 酸 氢 盐透 析 浓 缩液 ( 美国 B a x t e r 制 药 有 限公 司生产 ) 进 行透 析 的产 品 。 1 . 3 . 2 试验 组 采 用 透 析 浓 缩 液 生 产 的浓 缩 液联

综采工作面供电供液系统设计与应用

综采工作面供电供液系统设计与应用

( 1 ) 沿 程 压 力一 ~

0 . 0 2 6 × 旦 x 1 0 0 0 × 2 — , 6 — 7 2 x 1 0
0 0 5 0 2

2. 4 M Pa

( 2 5—2 . 4 2 9 1 M Pa
经 过 计算 得 知 , 工作面 供 液 压 力差满 足
热, 给 井 下 工作 环 境 造 成 了不 良影 响 。 由于 电站 占有 一定 的巷 道 空 间, 所 以 巷 道 支护 会 受 到 一定 的 影 响。 这一 切 说 明采 用移 动 电站 系统 来 完 成供 电、 供 液 的 方 式 已不能 适 应 目 前 煤 矿 的 安全 生 产 形势 。 为更 好 地应 对 这一 问题 , 该 文 结合 我 国 某 矿具 体 实 际 , 深 入 分 析 了综采 工作面供 电 、 供 液方 式 。
要求 。
5 综 采 工作 面 供 电供 液 设 备的应 用
( 1 ) 由于 综 采 工作 面 的 顺槽 不 需 要 重 新 布 置移 动 变 电站 和乳 化 液 泵 站 , 这 就 解 决 了沿 空巷 道 压 力较 大 、 由于 底鼓 变 形所 带 来 的移 动 变 电 站 拉 移、 支护 、 通 风 和 运 输 等 环 节 比 较 困难 的 问 题 , 有 效 地 增 强 了对 复 杂 地 质条 件 的适 应 能 力 , 并 且有 效 地 减 少了采 场 布 置 受 限 制 的 问题 , 特 别 是在 矿 井 深 井 开 采 和 采 场 接 续 困难 等 条 件 下 , 具 有 特 别 重要 的意 义 。 ( 2 ) 综 采 工作 面采 用 长 距 离供 电供 液 方 式, 这 样 就 有 效 地 减 少 了拉 移 移 动 变 电站

第7讲 切削液的供液方法下

第7讲 切削液的供液方法下

4射流供液法所谓射流供液,是指供液通道并不直接与切削区相连,切削液在高压驱使下,通过供液通道后要经过一段空间距离才到达切削区。

此时,切削液依靠其动能射向切削区实现供液目的。

图1为车削加工时从外部向前刀面高压射流切削液的供液状况示意图。

由于铝合金、不锈钢等塑性材料极易产生连续带状切屑,在自动机床、自动生产线等无人管理机床的场合,时常造成切屑缠绕导致废品和事故之类的问题。

该方法旨在利用高压切削液的动能产生使切屑卷曲的力矩,从而起到断屑作用。

报告指出[1]:(1)设定适当射流压力可将切屑完全切断;(2)切屑卷曲刚度愈大,所需的射流压力愈大;(3)即使在同样的切削条件下,射流压力不同时,被切断的切屑的尺寸和形状均有显著的区别;(4)射流压力愈高,被切断的切屑的卷曲半径越小。

由此可知,高压射流起到了断屑器的作用。

(5)与常规供液相比,高压射流供液对刀具寿命、已加工表面粗糙度无不良影响;切削力略有降低。

图2为美国PXI 公司开发的一种高压供液系统商品[2],被称为“F j (射流)”。

专用于在无人化管理的自动机床和自动生产线上车削难加工材料。

该系统使用38.4MPa 的高压切削液与液态二氧化碳同时平行地喷向前刀面,既能将切屑折断,又能提高已加工表面的质量、减小刀具磨损。

图3为车削钛合金Ti-6Al -4V 时常规车削与使用该系统所得的切屑照片的比较[2],由照片可见,其断屑效果非常明显。

图4为端面车削的情形[3]。

由图可第7讲□刘镇昌切削液的供液方法(下)(华升切削液技术研究中心,济南250061)摘要:介绍切削液的射流供液法、喷雾供液法与微量切削液加工、其它供液法等。

关键词:切削液;供液法;喷雾供液;微量切削液加工中图分类号:TG5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33(2008)07-0048-04编者按:针对制造企业普遍缺乏懂得切削液的工艺技术人员,因此在切削液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本刊特邀请切削技术专家、山东大学刘镇昌教授主持了《切削液的使用管理》系列讲座,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制冷系统中三种供液方式比较

制冷系统中三种供液方式比较

一、压差式供液(直接膨胀供液)优点:1.系统简单。

整个制冷系统只有四大件: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与必要的阀门和连接管线。

系统相对简洁,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的难度小,运行人员的数量和费用节省。

缺点:1.供液不均匀。

压差式供液虽然可以利用一台压缩机担负几个蒸发温度,这是其他供液方式办不到的,但是,对于多组蒸发器,此种供液方式供液不易达到均匀。

2.传热效果受影响。

压差式供液因节流后制冷剂不经气液分离直接进入蒸发器,故节流后产生的无效蒸汽也随液体进入蒸发器,因此影响了传热效果。

3.湿冲程易形成。

当热负荷波动幅度较大时,需要频繁调整节流阀,以适应热负荷的变化,否则将发生湿冲程。

4.压缩机产冷量降低。

系统中采用热力膨胀阀后,保证了根据蒸发器的需要供给制冷剂液体。

但由于感温包是靠感知回气的过热度调节热力膨胀阀的开启度的,所以,在系统运行中,蒸发器的蒸发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且因压缩机始终处于吸气过热而降低了本身的产冷量。

二、重力供液优点:1.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蒸发器传热效果有所提高。

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产生的湿蒸汽首先进入气液分离器,节流后产生的低压低温液体和无效蒸汽在此得以分离,低压液体借助静液柱的重力流入蒸发器,蒸汽和夹带的液滴从蒸发器的回气管道重新进入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来的气体与节流后产生的无效气体一起被压缩机吸走。

被分离出来的液体和节流后产生的液体一同进入蒸发器,保证供给蒸发器的制冷剂都是液体,从而增加了蒸发器的内表面与氨液接触的机会,提高了蒸发器的有效传热面积,减小回气过热度,使蒸发器的面积减小,投资减小。

2.湿冲程不易发生。

因为设置了气液分离器,减少了压缩机湿冲程形成的可能。

缺点:1.对空间要求较高,供液范围受限制。

因为重力式供液依靠的是静液柱产生的压力,从而使供液的范围受到限制。

一般,以气液分离器为中心的作用半径以不大于30m为宜。

2.蒸发温度受限制。

受静液柱的作用,蒸发温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当蒸发温度较低时,这种影响更甚。

制冷系统中三种供液方式比较 2

制冷系统中三种供液方式比较 2

一、压差式供液(直接膨胀供液)优点:1.系统简单。

整个制冷系统只有四大件: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与必要的阀门和连接管线。

系统相对简洁,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的难度小,运行人员的数量和费用节省。

缺点:1.供液不均匀。

压差式供液虽然可以利用一台压缩机担负几个蒸发温度,这是其他供液方式办不到的,但是,对于多组蒸发器,此种供液方式供液不易达到均匀。

2.传热效果受影响。

压差式供液因节流后制冷剂不经气液分离直接进入蒸发器,故节流后产生的无效蒸汽也随液体进入蒸发器,因此影响了传热效果。

3.湿冲程易形成。

当热负荷波动幅度较大时,需要频繁调整节流阀,以适应热负荷的变化,否则将发生湿冲程。

4.压缩机产冷量降低。

系统中采用热力膨胀阀后,保证了根据蒸发器的需要供给制冷剂液体。

但由于感温包是靠感知回气的过热度调节热力膨胀阀的开启度的,所以,在系统运行中,蒸发器的蒸发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且因压缩机始终处于吸气过热而降低了本身的产冷量。

二、重力供液优点:1.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蒸发器传热效果有所提高。

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产生的湿蒸汽首先进入气液分离器,节流后产生的低压低温液体和无效蒸汽在此得以分离,低压液体借助静液柱的重力流入蒸发器,蒸汽和夹带的液滴从蒸发器的回气管道重新进入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来的气体与节流后产生的无效气体一起被压缩机吸走。

被分离出来的液体和节流后产生的液体一同进入蒸发器,保证供给蒸发器的制冷剂都是液体,从而增加了蒸发器的内表面与氨液接触的机会,提高了蒸发器的有效传热面积,减小回气过热度,使蒸发器的面积减小,投资减小。

2.湿冲程不易发生。

因为设置了气液分离器,减少了压缩机湿冲程形成的可能。

缺点:1.对空间要求较高,供液范围受限制。

因为重力式供液依靠的是静液柱产生的压力,从而使供液的范围受到限制。

一般,以气液分离器为中心的作用半径以不大于30m为宜。

2.蒸发温度受限制。

受静液柱的作用,蒸发温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当蒸发温度较低时,这种影响更甚。

冷库供液系统与供液方式

冷库供液系统与供液方式

冷库供液系统与供液方式供液系统是制冷系统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制冷剂液体送进蒸发系统,使蒸发器有足量的制冷剂液体汽化吸热。

按供液方式的不同,有直接膨胀供液系统、重力供液系统和制冷剂液泵供液系统。

一、直接膨胀供液系统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降压后直接供至蒸发系统,这种供液系统称为直接膨胀供液系统。

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一般适用于单独的冷却设备或小型的制冷系统。

这种供液系统比较简单,依靠膨胀阀的开启度直接调节蒸发系统的供液量。

由于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节流产生的闪发气体随着液体制冷剂一起进入蒸发系统,从而降低了冷却设备的制冷效果。

为了防止压缩机发生湿冲程,必须使回气维持正常的过热度状态,以及适应膨胀阀前后压差变化所引起的供液流量的波动。

在配备冷却设备时,还必须增加20%左右的冷却面积。

自动控制的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采用的热力膨胀阀,是依据冷却设备末端的回气过热度来自动调节供液量的。

热力膨胀阀的允许过热度一般为3~8℃,即过热度在3℃时,热力膨胀阀开始开启,随着过热度的增加,阀门的开启度增大,直至过热度为8℃时全部开启;若过热度小于3℃时,热力膨胀阀自动关闭,停止供液。

为了实现向蒸发系统供液的自动控制,还必须采用温度控制(调节器)来控制电磁阀的开关。

热力膨胀阀有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两种。

当冷却设备内的压力降较小时,通常选用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热力膨胀阀的容量一般应比冷却设备的热负荷大,对冷却设备热负荷较稳定的,需大20%~30%,对热负荷波动较大的,需大70%~80%。

热力膨胀的安装应尽可能紧靠冷却设备的进液管口处,其感温包(感应管)应敷设在水平出气管下侧45º处,不能敷设在回气立管上。

外平衡热力膨胀阀的外平衡管应从水平回气管上部接入。

对于需设回油弯的回气管,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及外平衡管均应设在截止阀之前的水平管段上。

其间距要求为:外平衡管接口距截止阀法兰边以及感温包敷设中点距外平衡管接口一般均为100mm。

氨制冷设备的构造及制冷工作原理

氨制冷设备的构造及制冷工作原理

浅谈氨制冷设备的构造及制冷工作原理一、制冷系统的制冷工作原理: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氨器、油分离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种阀门、压力表和高低压管道组成。

其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冷库排管)是四个最基本部件。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经节流阀节流为低温低压的氨液,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气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这样,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四大件外,还通过许多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

以双级压缩机制冷系统为例,完成一次制冷循环,氨必须依次通过低级氨压机、一级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高级氨压机、二级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氨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调节站、蒸发器、再回到低级氨压缩机,这样才完成一次循环,实际制冷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

制冷学原理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

即电能转化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通过氨的作用进行冷热交换,完成制冷的过程。

二、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活塞式压缩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冷库的制冷机型。

我局安装的就是一台6AW10型单级氨压缩机和一台8ASJ10型双级氨压缩机,均由大连冷冻机厂生产的。

活塞式压缩机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活塞、进排气阀组、安全阀、能量调节机构、润滑系统和直连式电动机配装而成的。

6AW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6”表示压缩机有6个缸(3个排气缸、3个吸气缸),“A”表示以氨做制冷剂,“W”表示汽缸排列的样式如同字母W型,“10”表示汽缸直径为10厘米。

蒸发器供液方式

蒸发器供液方式

蒸发器供液方式
泵供液方式
根据制冷剂进出蒸发器的情况,又分为上进下出(顶部供液)和下进上出(底部供液)两种方式。

①上进下出式流向上进下出式流向的特点只有在
低压循环桶安装位置低于蒸发器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冷库温控制灵敏,停止供液后,蒸发器内液体立即自行流人低压循环桶,可简化库温自控装置。

b.融霜装置简单,停止供液就可进行融霜操作。

但低压循环桶容积要求应能容纳进行融霜操作的冷问蒸发器流下
来的液体。

c_蒸发器内的积油易冲出,有利于传热。

d.蒸发器充液量较少,蒸发压力不受本身高度所形成的液柱静压的影响,有利于传热效率的提高。

e.并联蒸发器的供液不易均匀,影响部分蒸发器的正常工作。

②下进上出式流向
低压循环桶与蒸发器的位置不受限制,适用性强。

b.蒸发器内液体是压力输送。

并联蒸发器容易配液均匀,可简化分液装置和节省调节阀。

c-蒸发器充液量较多,约60%,积油不易排出。

库温控制的灵敏度不如前者,到达设定温度、停止供掖后,蒸发器内积存的液体仍继续吸热蒸发,使库温继续降低。

e.融霜时需先排净蒸发器的液体后才能进行,操作费时间。

可以看出,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储藏果蔬、鲜蛋的冷藏间,对库温控制要求较严,宜采用库温灵敏度高的上进下出式流向;对于并联蒸发器多,对均匀配液要求较高的系统,则宜选用下进上出式流向。

气泵供液是以高压制冷剂蒸汽或高压液体的闶发气体具有的压力,向蒸发器强制输送液体的供液方式,气泵供液有其独特之处,且在国内外已有成功应用的实例。

但鉴于其对自控元件有较高的要求及其他原因,国内目前应用不多。

立体冷库制冷系统和保温结构节能设计分析

立体冷库制冷系统和保温结构节能设计分析

立体冷库制冷系统和保温结构节能设计分析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

比如在食品方面,对其品质、质量的要求就变的越来越高。

对于食品而言,若能保证其在加工、存放、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都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里,那么使食品保持良好品质是毋庸置疑的。

而作为食品存放环节的重要载体--冷库,随着冷链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必将朝着大型化、高端化、自动化持续升级。

关键词:全自动化立体冷库、制冷系统、节能设计一、制冷系统的节能方式1.1 供液方式的选择一般而言,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直接的膨胀供液,另一种是重力供液,还有一种就是冷媒泵供液。

然而在冷库当中最常用的只有直接膨胀供液和冷媒泵供液。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自动化立体冷库分有两个温区需要被制冷,一个货物存储区,按照存储货物的类型一般冷藏温度设置在两个区间,分别为4~-4摄氏度或者是-18~-25摄氏度,库高是一般在18米到25米之间;另外一个温区就是穿堂理货区,通常需要设置温度是5~12摄氏度之间,库高6米。

1.2确立立体冷库的供液方式第一,由于立体冷库的库高比较高,因此为了确保能够让进入膨胀阀门之前的液体不闪发,就要采用直接膨胀的供液方式才可以做到让液体有一定的过冷度来克服高差所产生的阻力减小,所以膨胀阀前的液体需要有0.5~1摄氏度的过冷度。

第二,由于立体冷库供液管路很长,致使整个制冷系统阻力损失会很大,从而导致最末端蒸发器不能得到充分供液而影响制冷效果。

所以对于立体库这种大型的冷库来说,就一定得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证系统能够均匀的供液,这个时候采用冷媒泵供液的方式就更为合适。

此外,由于制冷机组中设置有ECO经济器,保证了进入到低压循环桶中的冷媒拥有了一定的过冷度,所以末端蒸发器也就无需再考虑通过膨胀阀进行冷媒过冷问题。

桶泵供液系统的设计,首先要去选择合适的循环倍率,已确保蒸发器内拥有充足的冷媒而进行制冷,同时也可以保持冷库库温波动维持在很小的范围空间内;其次,就是要做好系统回油设计,因为在高压系统中,氟利昂和冷冻油是能够互相溶解的。

黑液组成黑液碱回收

黑液组成黑液碱回收

黑液组成黑液碱回收黑液的碱回收黑液的组成在碱法蒸煮过程中,将近有一半植物纤维原料成分溶解于蒸煮药液内而成为黑液。

每生产一吨纸浆可得黑液10~12米3,其中约有一吨有机物质和四百公斤碱类、硫化物等。

黑液的组成决定于蒸煮时所用的蒸煮液、采用的植物纤维原料的品种以及采取的蒸煮方法等。

一般在黑液固形物中含有65~70%的有机物和30~35%的无机物,并且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的比值均在1.9~2.5之间。

在有机物中主要是碱化木素、硫化木素(约占30~40%)、挥发性有机酸(约占10~17%)以及其他反应生成物等。

无机物主要是与有机物化合的钠、游离的氢氧化钠、硫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等,其中全碱量约占85%以上。

至于无机物中二氧化硅含量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差别甚大,如木、竹、棉秆等纸浆的黑液含硅量较低,仅为0.7~2.0%,而草类纸浆的黑液含硅量较高,有达5~9%(蔗渣、苇荻浆),甚至15~24%(稻麦草浆)。

碱回收常用术语黑液与黑灰:蒸煮后所得的褐黑色液体称为黑液,将黑液蒸浓之后再进行煅烧所得黑色粉状物称为黑灰。

绿液:用稀白液或水浸取黑灰或熔融物所得绿色的液体称为绿液,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硫化钠等。

还原率:系指绿液中Na2S占Na2S+Na2SO4重量的百分比。

苛化率:系指绿液被苛化的程度。

白液:指碱回收系统回收所得色泽浅淡的碱液。

碱回收的流程如图4-30为常规木浆黑液碱回收流程,主要包括黑液的蒸发、燃烧、苛化以及石灰回收。

图4-30木浆黑液碱回收流程图(1)黑液的蒸发①黑液蒸发的目的蒸发的目的在于除去黑液中多余的水分,以适应燃烧的需要。

木浆稀黑液浓度一般为11~14°Bé(15℃),相当于含固形物14%~19%;草浆稀黑液浓度为5~8°Bé(15℃),约含固形物7%~10%。

燃烧需要黑液的浓度达55%~65%固形物。

要获得较高浓度的黑液,通常采用两段蒸发方法:第一段在多效蒸发器中进行,可将黑液浓缩至含50%~55%的固形物;第二段采用直接接触蒸发,在烟气与黑液直接接触蒸发器中进行,可浓缩到含固形物55%~65%的浓度。

浅谈汽车总装车间的集中供液系统

浅谈汽车总装车间的集中供液系统
供油泵站组成硬件主要有抽油管、泵站支架、补液泵、过 滤器、控制阀、压力表和流量开关等。补液泵采用气动柱塞泵, 且每个补液泵站配置 1 个备用泵,其原理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配置溢流安全阀,当实际压力大于设定值时,油液回流到油桶。 每个补液泵站有 2 条抽油管,补液时通过流量开关判断当前油
052
为了减少占用面积,集中供油房内部布局如图 5 所示。在供 油房中油桶及泵站一般靠墙布置,供油房中间腾出通道用于叉车 搬运作业。规划时需要根据油液种类、订货周期、日使用量、存 放数量(图 6)和布局方式计算出所需面积。补液泵选型时应考 虑生产线的节拍,在满足现有加注节拍的同时,还应使补液泵有 20% 以上的补液能力冗余,以便于后续产能提升之后的调整。油
【参考文献】 [1] 王萌 , 张瑞 , 梁成岭 . 集中供油系统在推土机生产中的应用 [J]. 工程机 械 ,2010,41(9):37-40,8. [2] 卢蔚 . 浅谈油液集中加注系统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J]. 建设机械技术与 管理 ,2015,28(2):89-91. [3] 陈 思 , 程 柯 文 . 汽 车 生 产 中 的 集 中 供 液 系 统 [J].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2008(03):43-46. [4] 赵龙庆 , 许建忠 , 何超 , 等 . 卡特彼勒 HEUI 供油系统及其故障诊断 [J]. 工程机械 ,2004(07):54-57+2. 作者简介 : 李仕谈,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总装工艺技术。
图 2 集中供液泵站管路原理
置比较分散,不利于进行库存、物流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且占 用生产线线边面积较大。集中供液的优点是几乎不占用生产线周 边面积,油液集中存放在供油房,便于库存、物流及安全等方面 的管理,但缺点是其前期需要投入较大成本去建设供油房和铺设 输油管道。

满液式供液原理

满液式供液原理

满液式供液原理
一、引言
满液式供液原理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方式,它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压力来传递动力,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运转。

本文将从原理、优点、
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原理
满液式供液原理是利用液体的压力来传递动力的一种液压传动方式。

在满液式供液系统中,液体被泵送到液压缸中,从而使活塞向前移动,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运转。

当活塞向前移动时,液体被压缩,从而产
生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被传递到其他部件中,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
运转。

三、优点
满液式供液原理具有以下优点:
1. 传动效率高:满液式供液原理可以将液体的压力传递到其他部件中,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运转,传动效率高。

2. 稳定性好:满液式供液原理可以保证液体的压力稳定,从而保证机
械设备的运转稳定。

3. 适用范围广:满液式供液原理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可以满足不同
的需求。

四、应用
满液式供液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飞机等。

在这些机械设备中,满液式供液原理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提升、推动、转动等。

五、结论
满液式供液原理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方式,它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压力来传递动力,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运转。

满液式供液原理具有传
动效率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 冷 技 术
第7讲 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直接膨胀供液 重力供液 供液方式 液泵供液 气泵供液
一、直接膨胀供液
1)方式:通过膨胀阀直接向蒸发器供液,供液动力来自系统高 低压差。 2)特点: ◆供液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的压力差;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有闪发蒸气进入蒸发器; ◆供液容易出现不均; ◆蒸发器为单一通道,盘管长度受限(流动阻力问题); 3)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氟利昂系统; 成套空调冷冻水或低温盐水的氨系统; 生活服务性小冷库。
二、重力供液
1)方式:利用制冷剂液柱的重力来向蒸发器供液。 2)特点: ◆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液体,且便于均匀供液; ◆压缩机吸入前经过氨液分离器,保证干压缩; ◆氨液分离器液面相对稳定,便于实现液面自控; ◆蒸发压力受液柱静压影响; ◆氨液分离器安装一定要高于蒸发器,一般高出最高盘管 0.5~2m; 3)适用范围:小型氨制冷系统
三、液泵供液
1)方式:利用液泵向蒸发器供液。 2)特点: ◆供液无闪发蒸气,回气无液滴,系统运行安全有效; ◆供液稳定,可按负荷要求向蒸发器供液; ◆供液动力大,供液量大 ( 为实际蒸发量的 3 ~ 6 倍 ) , 制冷效果好; ◆供液量充分,回流过热度小,可以提高压缩效率和 制冷系数; ◆制冷系统动力增加1%~1.5%; 3)适用范围:大中型冷库,人工冰场等
氨制冷系统
• • • • • • 制冷剂系统 油系统 空气分离系统 泄氨系统 水系统 特点:油分离器不可少 不能有回热器 设紧急泄氨阀
氟里昂制冷系统
• 制冷剂系统 • 特点:油分离器按需设置 设回热器 安装干燥过滤器
典型制冷装置组成
• • • • • • • • 直冷式电冰箱制冷系统 商品冷藏陈列柜 冷水机组 分体壁挂式空调 热泵窗机系统 轿车空调 冷藏车 除湿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