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合集下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3.能够观察和捕捉常见的昆虫,并进行简单的分类;4.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初识昆虫1.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昆虫的特征;–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30分钟)–头、胸、腹三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六条腿和一对触角的作用;–昆虫的翅膀和飞行方式。

3.分类学习(40分钟)–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的方法;–常见昆虫的分类:甲虫、蝴蝶、蚂蚁等;–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示范,教学生如何分类昆虫。

4.小结(10分钟)–复习今天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出明天要进行昆虫捕捉和鉴定的任务。

第二课时:昆虫的生活习性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随机提问学生,巩固对昆虫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30分钟)–不同种类昆虫的食性和觅食方式;–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策略;–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昆虫捕捉和鉴定(40分钟)–分组进行昆虫捕捉活动;–将捕捉到的昆虫放入容器中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进行分类鉴定;–记录不同昆虫的特征和栖息环境。

4.总结和展示(10分钟) - 让学生归纳总结所捕捉到的昆虫的特点; - 各个小组展示他们捕捉到的昆虫和分类情况; - 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观察心得和体会,讨论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1.图片、实物展示: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2.实地考察和昆虫捕捉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类昆虫;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提升学习效果;4.课堂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昆虫捕捉和鉴定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学生小结:要求学生总结每堂课的重点内容;3.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昆虫分类和栖息环境的理解程度;4.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预设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课前游戏: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投影学习要求: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

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

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齐读第11自然段。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认识常见的昆虫。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昆虫图片、实物昆虫、装有昆虫的透明塑料袋、画纸、彩笔等。

2. 环境:户外草地上,确保安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装有昆虫的透明塑料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袋中的昆虫。

2. 认识昆虫:教师展示昆虫图片,一一介绍常见的昆虫,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3. 观察昆虫:带领幼儿户外观察昆虫,让幼儿亲身体验,提高观察能力。

4. 昆虫绘画:教师提供画纸和彩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5. 分享交流: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描述自己所画的昆虫,提高幼儿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寻找昆虫,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昆虫角”,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相关昆虫的图片,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皮肤,避免蚊虫叮咬。

3. 关注幼儿的情绪,及时调整活动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4.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昆虫图片和卡片:包括蝴蝶、蚂蚁、蜜蜂、瓢虫、蚯蚓等常见昆虫的图片和卡片。

2. 实物昆虫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昆虫的外形特征。

3. 放大镜:帮助幼儿观察昆虫的细节。

4. 自然材料:如树叶、花朵等,吸引昆虫出现。

5.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观察到的昆虫。

6. 画材:彩色笔、水彩颜料等,供幼儿绘画使用。

七、教学活动流程1. 导入活动(5分钟):通过一首关于昆虫的儿歌或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认识昆虫(10分钟):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简要介绍昆虫的特点。

2023最新-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8篇】

2023最新-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8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

(个别读、齐读)(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按要求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2)释词。

(讨论交流)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1【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重难点】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谁来告诉大家,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板书:法布尔2、过渡:法布尔的衣袋总是鼓鼓的,装满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你觉得法布尔该叫什么迷呢?板书:昆虫迷二、初读课文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

读后交流、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着迷迷恋痴迷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交流体会: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3、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抓纺织娘、捉小甲虫)【设计意图: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

引导学生品读找中心句,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三、精读课文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昆虫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学生准备空的塑料瓶、采集工具(如网兜、试管等)。

3. 教学场地布置,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以及昆虫的习性,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知识,分享各自的见解。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昆虫采集,使用采集工具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捕捉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

5. 成果展示:学生将采集到的昆虫带回教室,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昆虫的特点、习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对昆虫的认识和兴趣。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一次活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自己采集到的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持续关注昆虫世界。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日记整理成作文,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昆虫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

3.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户外昆虫观察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交流,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八、安全提示:1. 学生在进行昆虫采集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走进草地、树林等危险区域。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第一章:活动简介活动名称:小小昆虫趣活动目标:通过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书,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教材《装满昆虫的衣袋》、昆虫图片、实物昆虫、画纸、彩笔等。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了解和兴趣。

2. 阅读教材:学生自读或教师朗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书,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昆虫种类和特点。

3. 观察昆虫:展示昆虫图片和实物昆虫,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貌特征。

4.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用画纸和彩笔创作属于自己的昆虫画作。

5. 分享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对昆虫的观察和创作心得。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二章:昆虫的种类与特点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兴趣。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分类和特点,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3. 学生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貌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特点,并选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介绍自己喜欢的昆虫的特点。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三章:昆虫的生态环境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兴趣。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如昆虫如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等。

3. 学生观察:展示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并选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采集和分析昆虫来了解它们的生命特征和环境适应性。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昆虫采集技巧和分类方法,并且将通过观察和探究昆虫的生态、生理和行为特征来提高对自然的敏感性和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昆虫采集的基本技巧和分类方法;2.了解昆虫的生态、生理和行为特征;3.提高对自然的敏感性和兴趣。

教学重点1.昆虫的分类方法;2.昆虫的生态、生理和行为特征。

教学难点1.昆虫的生态、生理和行为特征的探究和分析;2.观察和采集昆虫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教学策略1.讲解策略:通过老师的讲解,将自然环境中的昆虫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2.实践策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采集昆虫,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昆虫生命周期、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理解。

3.自主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己搜集更多关于昆虫的资料、图书等,辅助课堂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引入:老师上传一张《装满昆虫的衣袋》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内容,通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点一:昆虫的分类和特征•老师介绍昆虫的分类法,并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昆虫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名字和区别。

•老师介绍昆虫的生命周期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知识点二:昆虫采集•老师介绍昆虫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安全地采集昆虫。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昆虫采集,并记录所采集的昆虫种类和特征。

第二节课1.老师和学生共同呈现在第一天采集到的昆虫进行观察、分类、记录。

2.知识点三:昆虫的行为特征•老师介绍昆虫的食性、运动方式、生存环境等特征,让学生探究昆虫的生活习性。

3.知识点四:昆虫保护•老师介绍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昆虫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4.实践环节:学生自由探究昆虫的行为和觅食方式,并记录和分析数据。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记录的昆虫种类和特征以及观察和分析昆虫的报告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观察能力。

这个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一个针对小学生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

一、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并学会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准备材料:1.透明塑料袋子;2.昆虫捕捉器或者自制昆虫网;3.放大镜;4.昆虫标本或者昆虫模型;5.书籍或者图表,介绍不同种类的昆虫。

三、实验步骤:1.引入教师用图片或者书籍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各种昆虫的基本信息,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并告诉他们今天将进行一个关于昆虫的有趣实验。

2.捕捉昆虫让学生带着放大镜和塑料袋到学校周围的草地或树林中捕捉昆虫。

学生可以使用昆虫捕捉器或者自制的昆虫网来捉昆虫,但要注意保护昆虫的生命。

3.观察昆虫学生捕捉到昆虫后,把它们放入透明塑料袋子中。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形、行为等特征,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分类昆虫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将它们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书籍或者图表上的信息,对昆虫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昆虫信息,包括不同种类的昆虫、它们的生活习性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6.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捕捉到的昆虫,并用放大镜向其他同学展示昆虫的细节。

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小展览,让其他同学也能参与观察。

四、扩展活动:1.让学生用手工制作昆虫标本,进行更深入的观察;2.组织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比赛,看谁能观察到更多的昆虫种类;3.带学生到昆虫博物馆或者昆虫展览中,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奥秘。

五、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的讨论内容和学生展示的昆虫信息等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对昆虫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写下学习笔记,展示他们对昆虫的了解。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认识常见的昆虫。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实物昆虫标本或图片。

2. 昆虫观察日记。

3. 画笔、画纸等绘画材料。

4. 昆虫模型制作材料。

5. 户外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观察日记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昆虫的日记,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

3. 绘画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昆虫。

4. 昆虫模型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制作材料,动手制作昆虫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户外观察: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观察昆虫,丰富幼儿的直观体验。

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户外观察心得,让幼儿描述所观察到的昆虫特征。

2. 教师对幼儿的绘画和制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昆虫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

2. 主题活动:组织昆虫主题的科学讲座或参观昆虫博物馆,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3. 环境教育:开展昆虫保护活动,让幼儿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活动六:昆虫知识问答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2.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1. 昆虫知识卡片。

2. 问题提示板。

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昆虫知识卡片,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昆虫的特征。

2. 幼儿抢答,答对者获得小奖励。

3.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补充知识点。

七、教学活动七:昆虫故事分享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 昆虫故事书籍或PPT。

活动过程:1. 教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昆虫故事。

2. 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故事中的昆虫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要素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品读感悟第二到第十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难点: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让学生得到启迪.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讲解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布尔.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让学生欣赏,播放视频《昆虫记》的片段,让学生走进《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的生活.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设计要素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四,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设计小组合作及情感教学的教学活动使本课极有设计感.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整体感悟: 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多媒体法布尔生平事迹.介绍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学生互相讲述一下发生在童年时的故事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配乐《童年》学生朗诵法布尔观察昆虫着迷的片段.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观看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朗读法布尔捉虫的语句.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喜欢的段落.互相赞美.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和小时候的故事有很大的关系.教会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2抓住“真实”,捕捉“真实”——《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高子阳邮政编码:215300 e-mail:《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中有这么一些内容:“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1.2 教学内容:昆虫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昆虫的分类和常见昆虫。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特征,如翅膀、触角等。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第二章:探索昆虫的世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和习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态环境和适应能力。

昆虫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适应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昆虫习性的观察和了解,并讨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章:昆虫的食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食性和食源。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昆虫的食性和食源种类。

昆虫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昆虫的食性和食源,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食物来源。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昆虫的食源,并尝试绘制昆虫的食物链。

第四章:昆虫的繁殖和发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昆虫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昆虫的发育过程和变态。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昆虫的繁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繁殖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并尝试绘制昆虫的生命周期图。

第五章:昆虫的观察和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技巧。

昆虫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技巧,如使用放大镜、记录观察笔记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昆虫的信息,并讨论如何保护和维护昆虫的生态环境。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1)体会法布尔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2)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昆虫,你们都见过哪些昆虫呢?(学生自由回答)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他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把昆虫装进了自己的衣袋。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着迷、迷恋、痴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的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着迷,经常捉昆虫装进衣袋,遭到父母的责骂,但他依然痴迷于昆虫,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三)精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

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从“不见了”“着急”“边跑边呼喊”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对法布尔的担心,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经常因为观察昆虫而忘记回家,可见他对昆虫的着迷。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就开始关注,“终于找到了”体现了法布尔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找到后的喜悦,说明他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和痴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昆虫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3)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昆虫及其特点。

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昆虫图片、实物等教具。

3. 生字词卡片。

4. 探究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5. 探究活动:(1)分组进行观察和探究,了解昆虫的特点。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其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但在课文理解方面,部分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紧扣“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入课文。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5课,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那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呢?(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二、抓住“迷”,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

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2、你能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吗?(着迷迷恋痴迷)着迷出现在哪个自然段阿?(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因为村子里……跑来跑去)这就为法布尔对小虫子着迷提供了一个环境。

三、学习第2—10节。

过渡: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下面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到十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是个昆虫迷?a、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大家讲得真好,那你是从那边找到的呢?(2-3自然段)下面,自读2、3自然段1、找出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用笔试着划出来。

2、学生自由读,划出句子。

3、讨论交流。

(1)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2)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

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学生练读2、3段齐读2、3段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认识常见的昆虫。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2.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习如何观察昆虫,培养观察能力。

4. 通过故事《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

2. 故事法:通过讲述《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导幼儿认识昆虫的多样性。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昆虫,培养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幼儿交流观察昆虫的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装满昆虫的衣袋》2. 昆虫图片:蝴蝶、蚂蚁、蜜蜂等3. 昆虫标本或模型:蝴蝶、蚂蚁、蜜蜂等4. 捕虫网、放大镜等观察工具5.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装满昆虫的衣袋》故事,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认识昆虫:展示昆虫图片和标本,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点。

3. 观察昆虫: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昆虫,培养观察能力。

4. 捕虫实践:指导幼儿使用捕虫网捕捉昆虫,体验捉昆虫的乐趣。

5. 昆虫绘画: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所观察到的昆虫,培养绘画能力。

6. 交流分享:组织幼儿分享捕虫和绘画的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7. 总结: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昆虫时的兴趣和专注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捕捉昆虫和绘画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关注幼儿在交流分享环节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昆虫主题的科学实验,如昆虫的习性观察。

2. 组织昆虫知识竞赛,增加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3.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观察昆虫时,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捕捉昆虫时要尊重生命,不要伤害到昆虫。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1.2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兴趣1.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相关的昆虫图片、标本或实物2.2 准备装昆虫的容器(如小瓶子、盒子等)2.3 准备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和观察经验。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彼此的昆虫观察经历,讨论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并记录下来。

3.3 观察昆虫: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行为,并记录下来。

3.4 收集昆虫:引导学生用容器捕捉昆虫,但要尊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避免伤害昆虫。

3.5 观察和记录:学生将捕捉到的昆虫带回教室,用放大镜和笔记本仔细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制作昆虫标本: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昆虫标本,将捕捉到的昆虫制作成永久性的展示品。

4.2 昆虫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昆虫知识竞赛,测试他们对昆虫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昆虫艺术创作:学生可以发挥创意,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与昆虫相关的艺术作品。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观察和分享昆虫知识。

5.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中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5.3 学生创造力:评价学生在昆虫艺术创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六章:昆虫的生态与保护6.1 了解昆虫的生态作用:教育学生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传粉、控制害虫等。

6.2 探讨昆虫保护的意义:讨论昆虫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6.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昆虫保护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昆虫栖息地、参与昆虫调查等。

第七章:昆虫的分类与进化7.1 学习昆虫的分类系统:介绍昆虫的分类系统,教育学生了解昆虫的分类等级和特征。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小小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梦想,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主人公在收藏昆虫过程中的坚持与执着。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昆虫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生字词本,记录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发对昆虫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3)齐读课文,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段朗读,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预习成果,教师点评。

(2)重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讨论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装满”、“衣袋”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2)学会借助图片、资料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观察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昆虫的特点。

2. 学会借助图片、资料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昆虫图片、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对昆虫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理解并会用词语造句。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交流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了解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希望同学们课后观察大自然,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其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思维能力。

3.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昆虫的了解。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 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教学内容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教学资源1.美好的大自然是农村孩子生活的摇篮,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着热情。

2.课文中的插图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情境。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

“芬芳”“绚丽”“沃野”“鸣禽”“攀登”“浩瀚”“云锦”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完成《一课一练》第1题。

3.思考课后习题4。

4.清晨或黄昏时去田间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1。

1.齐读课题。

2.我认为的课本就是我们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

3.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们能有哪些收获?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去打开?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4.把大自然比作了绿色的课本。

5.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绚丽:灿烂美丽。

沃野:肥沃的田野。

浩瀚:形容广大;繁多。

3.齐读词语。

4. 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注意语速和声音的高低起伏)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

(12分钟)【学习单1】①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②学习时间:5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

2. 学生展示。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6分钟)1.学生朗读。

2.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 两个“去吧”是祖国深情的召唤。

4.学生齐读两句。

5.“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接触、认识大自然。

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说说自己的事情或感受。

6.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导入揭题1.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2.(在课本下加点)说说你所理解的课本。

3.大家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4.有一位同学的提问中告诉了我们大自然就是(生: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就是(生:大自然)。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5.心中有这么多的疑问需要解决。

我们先别急!先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1.出示词语:敞开芬芳描绘云锦微风相聚饱览黄昏鸣禽攀登浩瀚洋溢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清凉的绿阴绚丽的色彩无限的风光明媚的早晨2.导学①指名朗读词语。

②理解词语意思:绚丽沃野浩瀚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

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2.学生交流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1.你们看,绿色的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徐徐敞开大门。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教师吟诵,引读这一节(2)吟诵这几句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去吧……去吧……”是谁在召唤着我们?(4)是啊,祖国在召唤我们——(指着板书齐读)(5)你认为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6)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向往齐读这一节。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

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2、3题。

情境体验,走进课文1.请学生谈谈自己去田间的感受2.大自然的美的确让人陶醉,今天我们来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3.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细读课文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

(1)“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2)指导朗读。

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3)“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是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含义是什么?(3)指导朗读。

(4)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5)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节?(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2、3题。

教学内容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

预习设计1.仔细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美好事物。

2.收集描绘、赞美大自然的诗歌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钟)1.听写。

2.(总-分-总)(首尾呼应)3.生齐读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22分钟)★第二小节1.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3.学生圈画: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4.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5.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最绚丽的色彩去描绘它。

6.学生再次朗读。

★第三—五小节1.学生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齐读三至五小节。

3.要阅读大自然着本课本,还应亲身参与实践,亲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点点滴滴。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0分钟)1.翠竹:不怕狂风暴、寸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2.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丰收:没有付出哪有收获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4. (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2分钟)1.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一样的。

2. 第一节似乎是在召唤我们。

第一节似乎在欢迎我们。

最后一节让我感受到的是鼓励,是期盼。

3.学生齐读第六小节。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洋溢沃野饱览胸襟芬芳苍劲耕耘浩瀚黄昏绚丽2.本首诗采用什么结构?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师板书课题)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学习第二节: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引读第二节。

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板书:用心观察】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学习第三——五节:1.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再来侧耳倾听它们的声音、闻闻它们的气息。

(相机板书:听、闻)出示:鸣禽、野花、青山、绿水2.想象画面,练习说话。

鸣禽在欢唱,听听它们在说什么?野花灿烂开放,自由舞蹈,它们又说什么?巍峨的青山满环激情地说——浩浩荡荡的绿水语重心长地说——朝霞满天,片片云锦,大自然为我们送来——晚霞绚烂,微风阵阵,大自然为我们留下——3.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深情并茂的画面吗?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3.出示填空: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 );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 );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 );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 )……4.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1.诗歌讲究韵律的回环反复,读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2.的确. 那么它们所含的韵味相同吗?自己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3.这本绿色的课本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召唤,让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期望,让我一起读饱含激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小练笔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 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精读2—5小节过渡:听到了吗?祖国召唤我们,让我们去……那我们走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