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易错点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错因归纳:对孔子、孟子、荀子在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上的主张认识不清。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 (2017 •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A. 重义轻利 B .民贵君轻 C .天人感应 D .正心诚意
【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
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
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答案】B
2. (2016 •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 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
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
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3. (2015 •山东文综• 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
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
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
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4. (2014 •上海单科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 《孟子》 B .《庄子》 C.《韩非子》D .《道德经》
【解析】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故A项正确;《庄子》是庄子的著作,属于道教,故B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属于法家,故C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答案】A
5. (2012 •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
“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6. (2011 •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
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
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
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7. (2011 •广东文综• 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
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
思上看,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
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除 A B、D三项,故选C项。
【答案】C
模拟突破
1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
点的是()
A. 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
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即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 B 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
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
2 •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A. 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 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 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 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
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