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

2)山西省电力环保设备总厂医务室

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王 笈1) 戴 红2)

摘要 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列治疗温病30方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遣药精专,组方严谨;随证变通,灵活化裁;用药独到,别有见地是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 张锡纯 温病 方药特色 近代名医张锡纯,一生精研医理,临证讲求实效,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颇为医界后学推崇。是书论治温病,本宗《伤寒论》,但却不囿于仲景之说,颇多创见,特别是在制方用药方面,可谓组方严谨,用药精专,灵活变通,见解独到,颇具特色。本文拟就张氏在书中所列治温病30首方剂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1 遣药精专 组方严谨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治疗温病所列方剂计有4类,即“治温病方”、“温病遗方”、“治瘟疫瘟疹方”、“治伤寒温病同用方”,共自拟方剂30首(以下简称“30方”),用治风温、春温、湿温、温疫、温疹等病证。笔者曾对张氏上述治温方剂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在以上30首方剂中,共用药物45味,诸方用药次数累计145味次,方均用药4.8味。其中用药最少的方剂为1味,用药最多的一方仅为9味。再以“治温病方”为例,其组方用药更具特色。张氏在该节原文中共论述了自拟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宣解汤、滋阴宣解汤、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等10首方剂,泛治风温、春温、湿温初起及表里俱热等证,然详究10方用药,仅由13味药物增损变化而成,诚可谓“药少精专”。

张氏制方的另一特点是法度严谨,如其

所创治疗风温初起的清解汤,方中取薄荷4钱为君,疏散风热,为治风温表证的要药;以蝉蜕3钱为臣,与薄荷共奏清轻解肌,发表透邪之功;佐以石膏6钱,凉而不寒,散而不凝,清热散邪,既可外散风热,又可防止邪热入里;使以甘草清利咽喉,调和诸药。4药并施,共成解表清热之剂。本方药仅4味,而君、臣、佐、使无一味游移之品,且从后附医案观之,此方临床用于风温,往往效如桴鼓,屡治屡验。

又如宣解汤,为治风温“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兼治湿温初起之证。湿温缠绵难愈,人皆知之,治疗该病须祛湿清热兼顾,上、中、下三焦并调,常人论治本病往往有药杂方繁之嫌,而张氏所制宣解汤仅用药6味。方中以滑石为君,甘寒清热,与甘草相合,更具利湿退热之长,而无伤阴之虞;以蝉蜕、连翘为臣,既可透表散邪,又有利尿止泻之效;佐用芍药、甘草酸甘益阴,以防利湿伤阴之弊;6药相伍而有疏表、清热、利湿、护阴之效,足见张氏制方用药法度严谨的特点

张氏制方一贯反对大方杂药,力主药精力专。张氏认为“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反对对症选药,杂乱无章,嘱人切忌“十余味或数十味为方,服之令脏腑之气皆乱。”这些观点体现了张氏组方遣药的原则。

5・山西中医 1998年2月第14卷第1期

2 随证变通 灵活化裁

张氏精研医理,深明药性,故其临证制方能够紧扣病机,随证变通,灵活化裁。这一特点,从张氏所拟“治温病方”10首方剂的随证化裁即可窥其一斑。

对于风温初起,邪袭肌表,症见“头疼,周身关节酸疼,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张氏自拟清解汤治之。若温病初罹,表里俱热,脉洪而兼浮者,治用张氏自制凉解汤。细考该方药物亦由薄荷、蝉蜕、石膏、甘草组成,然用药相同而方名迥异者,盖药量不同耳!本方实由清解汤减薄荷、蝉蜕各1钱,而生石膏则由6钱增至1两而成,功效乃由辛凉解表而为表里双解。

如若症见“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黄,其脉洪滑”,“头犹觉疼,周身犹有拘束之意”者,此属“阳明府热已实”,“犹有一分太阳流连未去”,亦即表里同病,里热已盛而表邪未罢,治疗自当以清里为主,解表为辅,张氏自拟寒解汤治之。方由蝉蜕、连翘各1钱半,生石膏1两,知母8钱组成。详考凉解汤证与寒解汤证可知,二者均属“表里俱热”之证,而后者里热重于表证,故张氏寒解汤是在凉解汤基础上加减而成。因本证阳明里热已盛,故在保留前方生石膏的同时,加用知母以增清热之效;又因表邪轻微,故蝉蜕用量由2钱减为1钱半,并弃发汗之功较甚的薄荷不用,代之以发汗之力和缓的连翘。如此配伍,则既可清除阳明已盛之里热,又可稍发其汗以除在表之微邪。该方清热解表并施,药量轻重合宜。研读至此,乃叹张氏组方遣药之精,犹如临阵将兵,颇有增一药嫌多,损一分嫌少之感!

此外,张氏亦用石膏阿斯匹林汤治疗本证,方中以阿斯匹林解热镇痛,以石膏清泄里热,治证如寒解汤,方义明晰,在此不再赘述。

和解汤与宣解汤所治证候,亦属表里俱热,惟前者“时有汗出”,而后者兼有“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大便滑泻”等证,故两方用药自然有同有异。因两证均属表里俱热,故方中皆以连翘、蝉蜕、生石膏、甘草解表清里;复因和解汤证兼见汗出,故加用杭芍生津养液,敛阴止汗;而宣解汤证兼见便赤便泻,故以滑石代替石膏,乃因滑石,“性近石膏”,既能“清胃泻热”,又可“淡渗利窍”,利水止泻。

温邪性属阳热,最易伤阴耗气。故此,张氏对于素体阴虚或久羁温邪者,又在宣解汤基础上,依据病情发展,随证加减化裁,自拟“滋阴三方”,即滋阴宣解汤、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分别施治。凡属表邪未解,胃阴已伤,临证以口燥烦渴为主者,张氏即在宣解汤中用生山药1两,甘草改用3钱,取名滋阴宣解汤以解表祛邪,养阴生津;若属外感表邪已解,而余热未尽,阴虚燥热已成,症见喘息咳嗽,频吐痰涎者,即以滋阴宣解汤去解表散邪之连翘、薄荷,改称“滋阴清燥汤”,清退余热,养阴润燥;缘于温热伤阴耗气,或过用开破之品耗伤气阴,而以口渴、滑泻为主证者,乃属气阴两伤,下元不固,可予滋阴固下汤滋阴补液,益气固涩。

至于犹龙汤者,谓其犹如大青龙汤,二者皆为外邪内热所设,“然大青龙汤宜于伤寒,此则宜于温病”,故于大青龙汤中减去辛温解表之麻、桂、杏、姜、草,代之以辛凉解表的连翘、蝉蜕、牛蒡子制成本方。又因“伤寒之病,其胸中烦躁过甚者,亦可用之以代大青龙,故曰犹龙”。

细考张氏所论证候,始于“温病初得”,邪袭卫表;继则表里俱热,或犯肺胃,或着膀胱;终则伤津劫液,损阴耗气。其病位由表入里,其病证由实变虚,其病情由轻转重,基本涵盖并反映了张氏对于温病由初起到后期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张氏在诊治这一纷繁复杂、变证多端的疾病过程中,用方起于清解汤,终于滋阴固下汤,谨守病机,方随证变,次第增损。张氏用方不过10首,而

6

・SHA N XI J O F T CM Feb.1998V o l.14No.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