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五讲:美感的分析(下)
美学概论 第五讲 美感(二)
审美判断中,对象和主体关系独特,二者的 结合不以任何目的的贯彻为前提,但对象对 于主体得以构成特定的审美对象却表象出某 种“合目的性”来。
对象形式唤起愉悦感,并不是因为它对人有 用,而仅仅是它合于审美情趣,仿佛是出于 一个意志的安排,此即“主观的合目的性” (但却没有目的)。
无所为而为
快感:无概念,不要求普遍性。 道德快感:有概念的普遍性。 美感:无概念,而具普遍性。
这种必然性作为在审美判断中所设想的必然 性只能被称之为示范性,即一切人对于一个 被看作某种无法指明的普遍规则之实例的判 断加以赞同的必然性。
在鉴赏判断里假设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一 种主观的必然性,它在共通感的前提下作为 客观的东西被表象着。
所谓“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审 美判断的心理特征的。
“无目的”是从客观上讲审美判断的前提条件,它不 存在任何与客观存在相联系的目的,只是一种超脱的 自由的心境。
“合目的性”是从主观上讲审美判断的核心依据,也 被称为“主观合目的性”。这种“合目的性”`虽也 离不开客体,但只联系客体的形式,而这客体形式经 由想象的作用所形成的表象已不是对客体形式的简 单再现,而是变了形的表象,因而这种“合目的性” 仅限于主体的一种心意状态,并不与客体存在发生直 接联系。
色诺芬:《会饮》
苏格拉底:就你的看法来说,美是仅限在人身上呢?还 是其他东西那里也能够找到?
克里托布鲁:在我看来,我认为,美也可以属于马或者 牛这样的动物,也可以属于各种类型的没有生命的东 西;也就是说,像盾牌、长短剑、矛枪这样一些东西 也可以是美的。
苏:这怎么可能呢?这些东西各自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啊!它们怎么可能都是美的呢?
苏:照我看来,当然是我的,假如上天让我们长鼻 子是为了让我们去闻味的话。你的鼻子朝下,直冲 着大地;我的鼻子宽大,敞开着,就好像从各个角 落迎接芬芳的气息。
美学(第五讲)
第五讲
美的范畴
• 传神 • (1)含义: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是指表现人物性格特 征,也包括花鸟鱼虫的传神。 • (2)传神理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 A:主体意志与表现客体的完美结合 • 传神是寓情于人,只有对表现客体有了理解才能更好 地表现客体,也才能激起主体意志对表现客体的感情。 这种“灌注”,即使作品栩栩如生,为艺术之最高境 界。 • 例:古希腊雕塑《大卫》,罗丹的雕塑,米开朗基罗 的雕塑,尤其是《拉奥孔》群雕,表现了生气活现的 艺术。而我国传统的老庄思想中,艺术是讲求自然的, 唯有结合自然的创作,才称得上是“鬼斧神工”。
第五讲
美的范畴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的怀念”(眼泪汪汪)
第五讲
美的范畴
• B: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在传神的人物形象中都 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都是通过鲜明的个性反映 出人物的社会本质。 • 例:印鉴。古代文人的身份识别。从中可以体 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意境的塑造是:非彻底地改 造自然对象,而是把个人与事物的物理与化学属 性完美地结合。 • 中国的玉佩、玉雕与西方钻石的比较。玉佩玉 雕,讲求将瑕疵放在作品中,并恰当地利用这个 瑕疵,让其成为点睛之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 白菜玉雕,上面雕了栩栩如生的虫子。而西方的 钻石讲求的是毫无瑕疵,任何瑕疵只会降低作品 的身价和品位。
第五讲
美的范畴
• (2)崇高与壮美的区别:壮美是人胜利后的静态 显现,崇高是一种动态展示。 • (3)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 ◎在不同的人生实践的领域,崇高有不同的体现: • 首先,崇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激 励感与鼓舞性)。 • 其次,崇高体现为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人 的创造物和人的精神品格) • 再次,艺术品的崇高风格。人的崇高体验,通过 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映,是自然和社会中的崇 高的集中表现形式。(语言、色彩、画面、线条) • 崇高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美学第五讲:美感的分析(下)
一、美感与快感 二、美感与宗教感 三、美感与高峰体验 四、美感与无意识 五、美感与大脑功能 六、美感综述
美感和快感
快感:生理快感,由客体的形式质料方面引起主体的感 官直接的快适反应。
美感的愉悦感不同于快感:首先,美感是非功利 性的,快感则是对欲望的直接满足;其次,美感 的愉悦在意象世界中获得,而快感没有。
梵高:星空
东山魁夷
视觉 的空 间感
视觉的连 续产生运
动感
美感与宗教经验
宗教经验: 超越自我、 与神融为 一体、终 极的狂喜
宗教经验中的与神同一:超越自我,不再感受到孤 独和与世界隔离,步向与宇宙同一
美感与宗教感的不同:
一、美感是对自我存在的确证,而宗教感要 将自己“托付”给神这一外在的存在
食物的色、香、 味:饮食中的多
种感官复合
味觉的特征
味觉与其他任何一种感觉都不同之处:必 须占有并消耗感觉对象
味觉与其他感觉的相通:酸、涩、甜……
听觉与美感
最形式化的感觉:不定型的对象 最能引发想象的感觉 直接影响生命本身的感觉
视觉与美感
视觉:最强烈的感觉 视觉的浓重感情色彩 视觉的空间感 连续视觉题材产生的运动感
二、美感的重要特性是自由,美感本身已经 是终极意义;而宗教经验虽然在现世得以自 由,却终归要归到神中去。
高峰体验:人类精神的最美好时刻,是“极 乐的体验”
1、尽善尽美的境界
2、类似于宗教中的神秘体验
3、在高峰体验中常能体会到与世界同一的极 端自由感觉
“自由、自然、自在、自如”
极乐忘 我的圣 特蕾莎: 宗教的 神秘体 验与高 峰体验
3、艺术作为欲望的升华
心理的结构
人的心理由三大 部分构成,无意 识、前意识与意 识。Id即力比多, 是人类最原初的 生命力,即本我; 自我则是经过现 实调整的本我; 超我则是升华为 宗教、道德以及 审美的理想形态
《美学原理》美感
横,如千里阵云 点,如高峰坠石
使不动的线条有了云的动感;静止的一点就有了巨
大的力量。这种运动感和生命感都是主体移情于对
象后的感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移情三种
移情之二
在对动物、植物和非生物的观照中,通过移情将之拟人 化。如秦观的《春日》: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晚枝
移情三种
移情之三
心情外射,把自己心中的情感认为是客体具有的情感。 如苏轼的《水龙吟》
❖ (瑞士)布洛所说的“心理的距离”:审美主体必须与实 用功利拉开一定的距离。
❖ 叔本华:“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
❖ 朱光潜:“于是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 如破墙角伸出来的一枝花,或是林间一片阴影,便陡然现 出奇姿异彩,使我们惊讶它的美妙。”
❖ 注意:和实用功利拉开距离,不是和人的生活世界拉开距 离。超越实用的眼光,反而能照亮世界的本来面目。
书法
说明移情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例如写字,横 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 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 名家书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 "神韵"和"气魄"。
字所以能引起移情作用者,因为它像一切其他艺术一样, 可以表现作者的性格和兴趣,它也可以说是“抒情的”。颜 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颊的字就像赵孟颊。不但如此, 同是一书家,在正襟危坐时写的字是一种意态,在风号雨啸 时写的字又是一种意态。某境界的某种心情都由腕传到笔端 上去,所以一点一画变成性格和情趣的象征,使观者觉得生 气蓬勃。作者把性格和情趣贯注到字里去,我们看字时也不 知不觉地吸收这种性格和情趣,使在物的变成在我的 。
美学概论 美感
(三)隐伏着功利的愉悦性
所谓美感的愉悦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 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陶醉的、 忘我的舒畅、惬意、羞恶、愉快和激情难 抑的状态,这是审美者精神上的享受和满 足。
4 美感的本质
关于美感的本质,一句话,美感源于人类 的社会实践。
美感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对自己本质力量 的自我观照。
狭义上的美感: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感是狭义意义上的,也 叫审美感受。这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 中由具体的审美对象的美所激起兴奋愉悦 等情感状态,这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 产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主观反映,而且是 多种心理功能互相作用的结果,它既包括 了感情上的体验评价,又包括了精神上的 满足,还包括了理智上的启示。
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的不同:
审美情感更多的是建立在精神关系的基础 之上的,它关注的中心是客体在何种程度 上能够满足主体的精神性的需要。日常情 感则与现实的物质关系有着更多的联系。
美感心理活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美感心理活动的相关要素之间主动性的活 动是审美得以进行的基础。每一种心理活 动要素之间都不是孤立的。 一句话来概括:这几种心理要素并生并存, 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为用。
三隐伏着功利的愉悦性三隐伏着功利的愉悦性所谓美感的愉悦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所谓美感的愉悦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陶醉的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陶醉的忘我的舒畅惬意羞恶愉快和激情难忘我的舒畅惬意羞恶愉快和激情难抑的状态这是审美者精神上的享受和满抑的状态这是审美者精神上的享受和满美感的本质美感的本质关于美感的本质一句话美感源于人类关于美感的本质一句话美感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健全的生理条件是审美活动的主体保障。 首先,是正常的身体机能。一旦主体的感 官技能受阻、削弱或者丧失,那么主体审 美感受的产生就会受到阻碍或者无法达成。
美学第五讲:美感的分析共33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美学第五讲:美感的分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第五讲 美感ppt课件
材料和阶梯。 然而,生理快感只有经过综合
并摆脱物欲羁绊才能上升为美感。
8
二、美感的特征
9
(1)直觉性与理智性的统一 (2)生理快适性与社会情感性的统一 (3)非自觉性与自觉性、个人主观非功利性与社 会客观功利性的统一 (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稳固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5)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10
试用美感特征对下列事件进行分析
默感等不同类型的美感。
2、快感的概念
快感是愉快或舒服的感觉。
快感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调节、 自我保护、自我鼓励的手段,快感
在生命中普遍存在。
6
3、快感与美感的关系
快感在生命中普遍存在,是一种原始 本能。
美感是只属于人类的一种特殊快感,
是对于那些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审美 行为的肯定与确正。
7
生理快感可以成为人性美感的
共鸣等具有特定社会内容的情感、情绪活动。
最后达到知意情的统一,并以社会情感为网
结点,沟通美感中的各种心理内容、心理形式。
13
(3)非自觉性与自觉性、个人主观非功利
性与社会客观功利性的统一
个人审美经常是非自觉的,不带功利目的。 但由于人在审美中总是受到社会的功利感、 道德感的制约,总是以对象于已有益无害为出
19
2、听觉美感 听觉美感是指在审美过程中
通过人的听觉感官——耳朵,使
人产生的美感。
20
3、亲切美感
亲切美感是指审美客体正面形态所
表现出来的亲近和善,给人带来的美感。 主要通过温感、湿感、触感、嗅感、 运动感,此外,还有身体内部的感受, 如酒醉、梦醒等等进入人的美感。
21
4、复合美感
复合美感也称为统觉。是指人们审美
美感的含义名词解释
美感的含义名词解释美感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的一种情感状态。
它是对于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是审美体验的主观感受和表达。
美感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从视觉艺术到音乐、文学、建筑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人们对于美感的追求和欣赏。
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它在每个人心中的体验方式不尽相同。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标准也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美感不受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可以跨越时空,让人们共同体验和追求美的存在。
美感的来源是多样的,它可以来自于视觉上的美丽景色,如绚丽的日落、雄伟的山脉、细腻的花朵等。
它也可以来自于音乐的和谐旋律,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文字,以及建筑中充满智慧和创意的设计。
美感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产生,例如友谊、爱情和亲情等。
美感对于个人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能够带给人们愉悦、放松和振奋的感觉,使人们从繁忙的生活中寻求平衡和心灵的满足。
美感的体验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灵感和动力,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美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或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美感产生了碰撞和融合,这不仅丰富了人类的审美体验,也推动了艺术和创新的发展。
美感不单纯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普遍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然而,美感并非绝对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中。
在一些混乱和破碎的环境中,美感可能会被压抑或丧失。
人们需要通过调整心态和选择积极向上的体验,来重新寻求美感的感知。
此外,美感也需要培养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接触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人们可以提高自己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总结起来,美感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的一种情感状态,它是主观感受和表达的结果。
美感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满足的感觉,促进个人的成长和文化的发展。
尽管美感因人而异,但它也体现了一种普遍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通过培养和发展美感,人们可以提高自己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学概论第五讲美感(二)-44页精选文档共46页文档
美学概论第五讲美感(二)-44页精选文 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勉。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美感的分析
• 柯柯施卡《风中新娘》1913年
三、美感与移情
• 谷鲁斯的“内模仿说” • 所谓“内模仿”,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
伴随着知觉有一种模仿,这种模仿不一定 实现为筋肉动作,它可以隐藏在内部,只 有某种运动的冲动,所以称为“内模仿”。
墨西哥女画家 弗里达自画像
四、美感与快感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回想起一些享受美味的经验,与 美感的享受无殊。有一年夏天,在比利牛斯山里旅行大 倦之后,我碰见一个牧羊人,向他索乳,他就跑到屋里 取了一瓶来。屋旁有一小溪流过,乳瓶就浸在那溪里, 浸得透凉象冰一样。我饮这鲜乳时好像全山峰的香气都 放在里面,每口味道都好,使我如起死回生,我当时所 感到那一串感觉,不是“愉快”两字可以形容的。这好 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不是耳里听来而从舌头尝来。
四、美感与快感:“食”、“色”的美感
罗洛·梅:“性欲” → “爱欲”
性欲 肉体紧张状态 刺激与反应的韵 满足和松弛,紧
的积累与解除 律
张状态的消除
爱欲 个人意向和行 一种存在状态 为意蕴的体验
欲求、渴望、永 恒的拓展、自我 的不断更新
罗 丹 : 吻
《爱与意志》罗洛·梅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西方哲学家论体验:
伽达默尔:“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 纪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体 验”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 (erleben)的名词化,而“经历” 又是 生命、生存、生活(leben)的动词化。因 此,“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 密切关联的经历。
美感的分析
•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 二、审美态度 • 三、美感与移情 • 四、美感与快感 •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 七、意识与无意识 • 八、美感与宗教感 •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美感的分析
美感的分析摘要:在《美感的分析》那堂课上,老师就教授我们:美感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种认识。
从那时起,我便想更深入的理解下这句话。
我知道这里指狭义的美感——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美的感受,它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
为了进一步理解美感和审美感受,我进行了资料查找,下面就是我的理解。
关键词:美感、美感的本质、审美感受1、美感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是以美的对象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
只有美的对象存在才能引起人的美感。
我们所说的美感,就是在各种各样美的感性情态的触发下产生的。
⑴“精神的基础活动是认识,美感既是精神活动,那么显然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
”当我们默默远眺着落日西坠、我们面对寞寞的西北大戈壁时,当我们惊叹着那蜿蜒蜒盘踞着崇山峻岭中的万里长城的雄姿时,我们就会产生或崇高、或优美的审美愉悦。
2、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即感性活动中,揭示了美感的本质。
马克思把美感看作是人在创造对象世界的活动中,由于享受到人的个性生命表现,由于在所创造的对象(即工业产品)直观到自身的本质力量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我们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对产生美感、揭示美感的决定性意义。
3、人是社会存在物,因而美感是一种带有社会性的愉悦感。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感觉是社会人的感觉。
人类美感的产生依赖于人的感性实践,但这并不是说人在实际的直接的创造对象和改造对象时,才能产生对对象的美感。
马克思指出:在你享受使用我的产品时,我直接享受到的是被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人的本质,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所需要相符合的物品。
这就是说人的生产是一种社会生产,人生产的产品也是一种社会产品,个人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个人的需要,也满足社会的需要。
人在产品中所物化的人的本质,不仅是个人的本质,也是社会的本质。
人是社会存在物,情感是一种带有社会性的愉悦感,强调了美感是一种带有社会性的愉悦感。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像、情感四方面)一、美感的本质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
理解美感的概念,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美感是一种“感动”,在美感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脱离了情感,就不会有美感。
2、美感不是任意的情感或感觉,比如它不是痛感、不是悲伤感、不是愤怒感,也不是冷暖寒热等感觉,而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感觉。
3、这种美感中包含着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判断,因此,体现了人对事物的认识。
但是,这种认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认识。
在引起美感的过程中,没有一般科学认识所必需的概念的逻辑推理和判断。
审美的趣味判断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在这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中,认识活动是潜藏在情感活动之中的,知觉、想象、理解等认识因素暗含在对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感受之中。
因此,对美的事物的理性认识常常是不自觉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1、美感的形象直接性(1)美感形象直接性的内涵与特点:美感的形象直接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以其具体可感、富于感染性的形象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美感活动始于这些形象特征的直觉并始终不脱离这些生动的直觉。
美感之所以有这种形象的直接性特征,一方面是由美的特征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长期的审美实践决定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美学第五讲
• 美感=美? • 美感是什么? • 积极方面讲,美感起于形象(孤立自足的) 的直觉,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我们已 经见出美感经验中物和我的关系,知道我 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见出美的 形象。(移情) • 从消极方面说,美感一不带意志欲念,有 异于实用态度,二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 科学态度,我们分析了寻找快感、联想以 及考据与批评认为是美感的经验是错误的
• 美生于美感经验 • 什么是美? • 一般人来看,美是物 所固有的 • 有一派哲学家认为, 美是心的产物
• 康德认为美感判断是 主观的而有普遍性, 是因为人心的构造彼 此相同 • 黑格尔认为美是在个 别事物上见出“概念” 或理想 • 托尔斯泰认为美的事 物都有含有宗教和道 德
分析
• 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 凭直觉,并不是下判断 • 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也不能 跟物无关,看到峨眉山才觉 得庄严,看到一个小土墩却 不能产生这样的感觉,证明 人不能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 人物以常态为美。耳聋、口 吃、面麻、颈肿、背驼、足 跛,都不是常态,所以人觉 得丑
• 一般物的常态是生气蓬勃,活泼灵巧的, 自然美而论,猪不如狗,桑不如柳,老年 人不如少年人。 • 山的常态是巍峨,水的常态是浩荡明媚。 • 花宜清香,月宜皎洁,春风宜温和,秋雨 宜凄厉
• 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进 一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 • 自然美(世俗用语、纵没 有人领略它,它还在那) • 自然美(美学用语,自然 美是自相矛盾的)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 式恋爱 • 为什么说“相爱总是 简单,相处太难?” • 恋爱中的对象已经是 艺术化的自然
柏拉图画像
•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 • 所谓的艺术化就是人 情化和理想化 • 美感是不带有占有欲 的
第五章 美感的分析
第五章美感的分析不存在实体化的外在与于人的美,也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美在意象,美就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所以这个意象意象就是我们一个核心概念。
而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意象世界一方面是人的创造,另一方面又是存在的本来面貌的一种敞亮,一种照亮。
意象世界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对主客二分的超越;另一方面是复归,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的状态,回到人生的家园,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所以,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一方面是超越,一方面是复归,回到人生的家园。
我们这一讲是讲美感,美感的分析美和美感是统一的,那么它们统一就是审美活动。
审美意象,就是美是从审美对象的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而美感是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美感这个概念在美学书里面常常用其他一些概念来表述,譬如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愉悦等等,那么这些概念各有不同的侧重,也各有自己的局限。
我们在讲课里头以及我将来那本书里头我还是用大家用的比较习惯的“美感”“美感”这个概念。
“美感”这个概念,我们中国传统美学里头有一个“感兴”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它比较准确地表达了美感的内涵,所以有时候我们也用“感兴”作为美感的一个同义词来使用。
第一节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第一个问题讲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首先讲美感不是认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头,我们国内的美学界在讨论美学理论问题的时候,都是把审美活动看作是一种认识活动,因而都是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来对它进行研究。
我们前面讲到0年代我们有一场美学大讨论,那么美学大讨论里头出现了几派不同的观点。
有主张美是客观的,有主张美是主观的,有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但是无论哪一派的主张,主客二分都是采用主客二分的模式,也都是把审美活动看成是一种认识活动。
所以在那个讨论里头不同的几派,即便是主张主客观统一的那一派,它们的统一也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达到的统一。
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认识论的模式,但是美感并不是认识。
第五讲 美感美感
美学 基础 课件
导语:上堂课说到, 导语:上堂课说到,审美体验是咱 们接近美、亲近艺术的必经之路, 们接近美、亲近艺术的必经之路,对 于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来说, 于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来说,梦和醉是 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且,梦过了, 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且,梦过了, 醉过了, 醉过了,我们可以积累一定的审美经 验,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美。今 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美。 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美感。 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美感。
返回首页
(4)哈奇生(18世纪) (4)哈奇生(18世纪)的“内在感官”说:他 内在感官” 哈奇生 世纪 认为有些事物之所以立即引起我们的美的快 是因为我们具有“ 感,是因为我们具有“适于感觉到这种美的 快感的感官” 这种感官就是内感官, 快感的感官”。这种感官就是内感官,这种 感官与外在的五官是不同的。 感官与外在的五官是不同的。外在的五官只 能认识一些简单的美。 能认识一些简单的美。这也就是把美感的根 源归结为人天生具有的特殊感官。 源归结为人天生具有的特殊感官。即美感是 人天生就具有的。 人天生就具有的。
返回首页
黑格尔: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 黑格尔: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 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嗅觉、味觉 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嗅觉、 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 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
返回首页
2、美感产生的深层根源
(一)西方美学家的看法: 西方美学家的看法:
(1)柏拉图的灵魂“迷狂”说:他认为美感是 柏拉图的灵魂“迷狂” 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 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因 美感的根源就是理式。他认为“美的理念” 此,美感的根源就是理式。他认为“美的理念” 上界事物” 永恒真实界” 是“上界事物”和“永恒真实界”,每个人的灵 魂在生下来之前,都曾经观照过“上界事物” 魂在生下来之前,都曾经观照过“上界事物”和 永恒真实界”的美,只是自从生下来之后, “永恒真实界”的美,只是自从生下来之后,由 于受到尘世罪恶的习染而忘掉了它。 于受到尘世罪恶的习染而忘掉了它。只有少数人 凭着“神灵”的依附,进入“迷狂” 凭着“神灵”的依附,进入“迷狂”状态才得以 回忆起理式的美。可见,在柏拉图看来, 回忆起理式的美。可见,在柏拉图看来,虽然美 感的根源是理式,但产生的契机却完全由于“ 感的根源是理式,但产生的契机却完全由于“神 的凭依和“迷狂” 灵”的凭依和“迷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的色、香、 味:饮食中的多
种感官复合
味觉的特征
味觉与其他任何一种感觉都不同之处:必 须占有并消耗感觉对象
味觉与其他感觉的相通:酸、涩、甜……
听觉与美感
最形式化的感觉:不定型的对象 最能引发想象的感觉 直接影响生命本身的感觉
视觉与美感
视觉:最强烈的感觉 视觉的浓重感情色彩 视觉的空间感 连续视觉题材产生的运动感
世俗狂欢中的高峰体验: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
日常生活中的 高峰体验:
夏尔丹《餐前 祈祷》日常生 活之中体验到 完美的恬静、
和谐境界
美感与无意识 弗洛伊德:艺术作为力比多的升华; 荣格:艺术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精神分析审美心理学
三个要点: 1、自我、超我、本我——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2、快乐原则与社会原则的冲突
美感与快感的相互渗透:视听方面的美感一般都 伴生着快感;某些快感可以渗透到美感中去,也 可以升华为美感,或加强美感。
肤觉与美感
肌肤接触产生舒适感。 肌肤感觉产生的美感通常都是通过“通感”来产生。
嗅觉与美感
嗅觉可引发神圣体验 嗅觉引发主观情感反应 嗅觉所带来的美感,都含有文化意义
暗香浮动月黄昏
味觉与美感
3、艺术作为欲望的升华
心理的结构
人的心理由三大 部分构成,无意 识、前意识与意 识。Id即力比多, 是人类最原初的 生命力,即本我; 自我则是经过现 实调整的本我; 超我则是升华为 宗教、道德以及 审美的理想望的升华
美感与 大脑左 右半球
科学与美:
并非决然二 分
图例中,美女甩 头,水挥洒出的 痕迹符合斐波那
契螺旋 以裴波那契数列 数为边长的正方 形组成的长方形 中,作九十度的 扇形,就是斐波
那契螺旋 斐波那契数列中 前后项比率逐步 趋向黄金分割比
美感综述 一、非功利性; 二、直觉性; 三、创造性; 四、超越性; 五、愉悦感
思考题: 一、试描述某种感觉是如何上升为美感的; 二、如何用美感节制快感?
第五讲:美感的分析(下)
一、美感与快感 二、美感与宗教感 三、美感与高峰体验 四、美感与无意识 五、美感与大脑功能 六、美感综述
美感和快感
快感:生理快感,由客体的形式质料方面引起主体的感 官直接的快适反应。
美感的愉悦感不同于快感:首先,美感是非功利 性的,快感则是对欲望的直接满足;其次,美感 的愉悦在意象世界中获得,而快感没有。
二、美感的重要特性是自由,美感本身已经 是终极意义;而宗教经验虽然在现世得以自 由,却终归要归到神中去。
高峰体验:人类精神的最美好时刻,是“极 乐的体验”
1、尽善尽美的境界
2、类似于宗教中的神秘体验
3、在高峰体验中常能体会到与世界同一的极 端自由感觉
“自由、自然、自在、自如”
极乐忘 我的圣 特蕾莎: 宗教的 神秘体 验与高 峰体验
梵高:星空
东山魁夷
视觉 的空 间感
视觉的连 续产生运
动感
美感与宗教经验
宗教经验: 超越自我、 与神融为 一体、终 极的狂喜
宗教经验中的与神同一:超越自我,不再感受到孤 独和与世界隔离,步向与宇宙同一
美感与宗教感的不同:
一、美感是对自我存在的确证,而宗教感要 将自己“托付”给神这一外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