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社下册《主题1我发现》教案上海科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我发现_教科版

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我发现_教科版

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我发现_教科版一、说教材今天我为大伙儿说课的内容是《我发觉……》,它是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三单元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

这单元另两个活动主题分别是《我也做研究》、《我们的科学小组》。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通过发觉、研究、展现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合作意识。

《我发觉……》那个主题包括两个子内容,它们分别是《多有味的现象》和《哪里有科学》。

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它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爱好、并乐于动脑动手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制造带来的乐趣。

而《多有味的现象》那个内容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是组织本单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与铺垫。

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活动目标如下:1、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看周围的事物;2、培养学生探究的爱好;3、教育学生如何解答你发觉的现象。

其中第2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要想使学生成为一个发觉者、创新者,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无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因此,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差不多学习方式,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自制电脑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感情,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采纳情形激趣、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如何有效运用以上方法,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说明。

三、说学法新课程提出要注重进展学生的个性,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样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进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情感的激发。

2024年《我的发现》教案

2024年《我的发现》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相关素材。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聊: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发现?谁能分享一下?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二)课堂探究1.教师展示PPT,呈现一系列生活中的现象,如: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

2.学生观察、思考,尝试提出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如:“我发现树叶是绿色的,因为……”(三)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组内讨论:如何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课堂实践1.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问题。

(二)优秀作品展示1.教师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学生反思自己在表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一个问题,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家长监督,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表达中发现问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训练。

八、教学拓展1.开展“我发现”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九、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善于发现问题。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认真完成,表达准确。

3.教师教学效果:课堂组织有序,教学目标达成。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我的发现》这一单元,该单元主要涉及第一章“探索与发现”的第三节“我的发现”。

详细内容包括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能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实物展示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

2. 探索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观察、记录并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发现》2. 主要内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生活中科学现象观察与发现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并记录一个科学现象,分析其原理。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发现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提出问题。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都发现过哪些有趣的事物?”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第二章:观察力训练2.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2.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力拓展训练,如寻找隐藏的物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等。

第三章:思考力训练3.1 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力拓展训练,如猜想未来的科技发展、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等。

第四章:创造力训练4.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设计一款未来的交通工具”,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4.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力拓展训练,如改编故事情节、设计独特的图案等。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3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发挥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第六章:小组合作探究6.1 教师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如“探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将学生分成小组。

6.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和实验,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6.3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案例,如“某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二年级下品德教学设计我发现_科教版

二年级下品德教学设计我发现_科教版

《我发现》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经过各样活动认识生活中常有的自然现象;2、有好奇心,喜爱问各样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研究的兴趣。

(二)能力目标乐于动脑、着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建带来的乐趣。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有好奇心,喜爱问各样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研究的兴趣2、教课难点:乐于动脑、着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建带来的乐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师经过网络或其余门路,采集一些自然现象的答案,便于给同学们解答。

学生准备:让学生经过网络或查资料,采集一些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第1课时一、激情总动员1、课件播放音乐《天地之间》2、师:这首歌好不好听?(生:好听。

)这首歌不但好听,歌词也挺存心思“从地到天谁就变得聪慧非常”大家想不想变得聪慧?(生:想!)那此刻就让我们走进身旁的世界,留意察看我们的生活,去体验发现的快乐!3、课件出示课题“我发现”二、讲解新课(一)第1页/共5页1、先让我们来感觉一下漂亮的大自然,课件播放《漂亮的大自然》,学生赏识。

2、师生讲话导入。

师:无量的大自然中藏着很多奥密,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个奇特的世界呀?生:想。

师:那你们知道花是什么颜色吗?生:红色,黄色,白色师:那谁又知道花有什么气味呢?生:花有浓浓的香味、还有异味、甚至什么气味都没有的师:同学们回答的太好了,这就是发现。

今日我们就从一些风趣的现象开始研究发现。

老师板书:多风趣的现象。

3、课件播放“知了”的喊声,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喊声?师:听听,猜猜,谁在唱歌?4、学生进行辨识猜想,猜不出时,老师指引学生说出“知了”。

说出知了的名字后,请学生赏识多种知了图片。

5、老师简单介绍知了:知了,又称蝉,因其叫的声音像“知了”而得名。

中国就有120 种,最大蝉体长4~4.8cm,翅膀基部黑褐色。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探索与发现》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我的发现”。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发现的意义,探索身边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现的重要性,提高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现象,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奥秘?我们如何去发现?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点滴现象,培养观察力。

3. 实践操作(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简要点评。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典型的发现实例,详细讲解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为什么冰块融化后,水位会上升?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现象,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大“我的发现”2. 副“探索生活中的奥秘”3. 板书内容:发现的意义观察与思考解决问题分享与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描述并分析原因。

(2)尝试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

2. 答案:(1)描述现象:如“树叶变色”。

分析原因:季节变化、气温、光照等因素影响叶绿素含量。

(2)解决问题:如“冰块融化后,水位上升”。

原因:冰块融化成水,体积变小,导致水位上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思考、分享,但部分学生对发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品德与生活教育科学二年级下册《我发现》教案3

品德与生活教育科学二年级下册《我发现》教案3

《我发现》教案
—多有趣的现象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有好奇心,喜欢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喜欢问各种总是对自然现象或生活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2、乐于动脑筋,动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

2、p32图中的男孩将来会做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是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就热爱科学的,请看p33的介绍。

你想在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学生看介绍。

说说自己认识的科学家。

二、新课教授。

你留意了吗?
1、知了为什么叫得这样响?
2、你是这样得出答案的?而图中的孩子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三、组织学生讨论四、归纳总结。

1、你平常注意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学生通过学习得出的现象。

2、比较两种学习方法的不一样,并进行简单的对比。

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办法。

把自己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3、(看P35图)说说奶奶为什么收衣服?
天上的云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观察图画。

说说奶奶的经验。

说说自己的积累,我的发现。

读主题文字。

看看小女孩有什么发现?
4、说说自己的发现。

并把它记下来。

5、你有什么发现?跟大家说说吧?
二、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三、分组学习。

四、教师总结。

上海版科教品社二下《主题1我发现》说课稿

上海版科教品社二下《主题1我发现》说课稿

上海版科教品社二下《主题1 我发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主题1 我发现》是上海版科教品社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发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周围的事物,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周围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周围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我也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观察与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周围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4.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5.实践与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突出关键词汇和重点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我发现》教案.docx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我发现》教案.docx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我发现》教案《我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对各种自然现象或生活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多有趣的现象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及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现象并查找有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也可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长辈等交流,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知识。

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下面老师给大家播一首歌。

播放《天地之间》这首儿童歌曲。

学生如果会唱,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唱,如果不会唱可让学生认真听。

唱完后可问学生:你从这首歌中了解些什么?你想说什么?师提问:歌曲中唱到:“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多么神奇,谁能发现其中的奥妙,谁就变得聪明无比。

”你想不想变得聪明无比呀?其实呀,你如果想变得聪明,就要在平时对周围的事物多留神观察,通过观察去发现事物的奥秘,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开始的。

你如果能够从现在起就坚持这样做,说不定你以后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2、《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引导学生看课P33插图及文字。

提问: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简单讲一讲这几位科学的故事。

师小结:牛顿、瓦特、张衡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爱观察、爱发现。

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游戏《找不同》。

教师组织学生玩“找不同”的游戏:出示图片。

1.教师准备一些图片(两张为一组,两张图片大体相同但有细微区别)。

2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两张图片的异同(图片出示的顺序可以由简到繁)。

上海版科教品社二下《主题1 我发现》教学设计

上海版科教品社二下《主题1 我发现》教学设计

上海版科教品社二下《主题1 我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主题1 我发现》是上海版科教品社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和发现。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的科学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和发现。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2.准备课件,包括课文动画、科学实验视频等。

3.准备课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实验,尝试发现新的科学现象。

2024年二年级品社下册《主题1我发现》教案上海科教版

2024年二年级品社下册《主题1我发现》教案上海科教版
- 结构清晰:采用分块式布局,每个板块标题简洁明了,条理分明。
- 突出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重点内容,如定义、观察方法、应用实例等。
- 准确精炼:语言简练,关键词突出,便于学生记忆。
- 艺术性与趣味性:适当使用图表、箭头、符号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
4. 信息化资源:电子课本、在线互动问答平台。
5.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模拟、实践作业。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关于社会规范和生活观察的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我身边的规则”和“我发现的变化”,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和变化。
七、板书设计
中心主:我发现
板书结构:
1. 社会规范
- 定义与重要性
- 常见规范案例
2. 观察与发现
- 观察方法
- 发现问题的技巧
3. 生活应用
- 个人
- 家庭
- 学校
- 社会
4. 案例分析
- 实践活动案例
- 社会规范应用实例
5. 成长与创新
- 社会规范与个人成长
- 社会规范与创新精神
设计要点:
- 目的明确:通过板书展现课程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社会规范现象,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行为中。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社会规范的运用,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们只是简单地记录现象,而没有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主动地去思考和创新。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1)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1)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我的发现》这一主题,该主题对应的教材章节为第三章“探索与发现”。

具体内容包括: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难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观察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如水中的硬币、浮在水面上的针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观察方法介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联想法等。

(2)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讲解教材中涉及的案例,如光的折射、静电现象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方法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分析其特点,并尝试解答“为什么这些植物会开花?”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观察方法:比较法、分类法、联想法等。

2. 生活科学现象:光的折射、静电现象等。

3. 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植物,解答相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2)为什么有的植物先开花后长叶?2. 答案:(1)叶子是绿色的,因为叶绿素吸收了阳光中的红、蓝光,反射出绿色光。

(2)有的植物先开花后长叶,是为了在生长初期吸引昆虫传粉,提高繁殖成功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观察不仔细、分析问题不够深入的问题。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索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探索与发现的基本方法,以及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的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多媒体设备、教学PPT。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科学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探索与发现方法,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3.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发现》2. 主要内容:探索与发现: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发现探索的方法:观察与实验、思考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找出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个科学原理。

2. 答案:(1)例如: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蚂蚁的社群行为和分工合作。

(2)例如:验证“摩擦起电”现象,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我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在活动中明白一些简单的发现方式方法,有好奇心,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发现与探究的兴趣。

3、乐于发现,能初步利用发现解决简单问题,从中去享受发现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一些发现的方法与发现的途径,通过活动发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发现方法与发现途径的多维思考,明白发现能带来价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酒、醋、酱、热水四杯液体;包好的闹钟;白色有机玻璃片;细电缆;课件等。

学生课前准备:了解一些关于发明家的故事;自主进行一次走进大自然的发现活动。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带领孩子们到校园里去看一看。

有什么发现。

2、让孩子们搜集小蚂蚁的资料,用放大镜去观察小蚂蚁,你有什么发现。

课前准备请大家跟我做。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眨眨眼我就跟你眨眨眼请你跟我摸耳朵我就跟你摸摸耳请你跟我挥挥手我就跟你举起手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真棒!你们谁知道应该是怎么称呼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是个会发现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我发现大家都喜欢做游,咱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名字叫“找不同”(找出两幅图中不同的地方)。

提出要求:认真仔细的发现两幅图中有五处不同。

生:踊跃举手,和老师一起完成了找不同游戏,兴奋洋溢整张小脸。

生:……(师评价: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么细小的地方都被你发现了。

)师:请问你用什么发现这些不同之处的?生:用眼睛看(说话要完整。

我用眼睛发现这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师:用眼睛看是发现的一个重要方法。

会发现的眼睛就像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请允许我把它请在黑板上,(教师板画眼睛)师:你们还想去发现吗?我们继续来发现。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4杯液体)这里面装着酒、醋、酱油和温开水。

可是老师我忘记哪杯里装着什么了?请你仔细观察,帮我发现哪个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生:孩子们出现争议(把四杯分两侧放)师:看来孩子们对这两组出现争议了,我们用眼睛发现不了它们是什么,谁来试试你还能用什么发现?生:这杯是酒、这杯是水。

2024年《我的发现》标准教案我发现了标准教案

2024年《我的发现》标准教案我发现了标准教案

2024年《我发现》标准教案我发现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书《我发现》第二章节“探索与发现”。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发现定义、探索发现方法、探索发现实际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解探索发现过程,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善于发现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探索发现定义及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探索发现方法解决问题能力;3.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方法灵活运用;2.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定义、方法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究兴趣。

2. 探索发现定义(10分钟)介绍探索发现定义,让学生理解探索发现本质,并通过实例讲解加深理解。

3. 探索发现方法(15分钟)介绍常见探索发现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探索发现实际应用(10分钟)分析探索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如科学家如何通过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探索发现方法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探索发现定义2. 探索发现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3. 探索发现实际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探索发现定义;列举三种探索发现方法;举例说明探索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 答案:探索发现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

三种探索发现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例如,科学家通过探索发现方法研究生物进化,从而揭示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探索发现定义、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2、有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二)能力目标
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2、教学难点: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自然现象的答案,便于给同学们解答。

学生准备:
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一些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情总动员
1、课件播放音乐《天地之间》
2、师:这首歌好不好听?(生:好听。

)这首歌不光好听,歌词也挺有意思“从地到天……
谁就变得聪明无比”大家想不想变得聪明?(生:想!)
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身边的世界,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去体验发现的快乐!
3、课件出示课题“我发现……”
二、讲授新课(一)
1、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美丽的大自然,课件播放《美丽的大自然》,学生欣赏。

2、师生谈话导入。

师:无穷的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呀?
生:想。

师:那你们知道花是什么颜色吗?
生:红色,黄色,白色……
师:那谁又知道花有什么气味呢?
生:花有浓浓的香味、还有异味、甚至什么气味都没有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好了,这就是发现。

今天我们就从一些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索发现。

老师板书:多有趣的现象。

3、课件播放“知了”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叫声?
师:听听,猜猜,谁在唱歌?
4、学生进行辨认猜测,猜不出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知了”。

说出知了的名字后,请学生
欣赏多种知了图片。

5、老师简单介绍知了:知了,又称蝉,因其叫的声音像“知了”而得名。

中国就有120种,
最大蝉体长4~4.8cm,翅膀基部黑褐色。

一到夏天来临,它就会站在树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没完,声音会传出很远。

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大家,这小小的知了为什么能叫得这么响呢?(学生猜测知了发声部位)
6、找一找:课件出示知了头部图,让学生找出知了的嘴。

师:同学们能不能找到知了的嘴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仔细找知了嘴的位置。

老师或学生指出知了并不是从嘴发出声音。

7、观察观察:课件出示知了腹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知了不是从嘴里发出叫声,那它到底是从哪儿发声呢?
学生观察之后若未果,老师指导学生查看课本35页并找出答案,学生大声说出知了是用腹部的发声器发出声音的。

8、利用课件具体指出知了的发声器部位:雄蝉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
亮的声音,雌蝉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
比丛林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

9、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唱歌的呢?
10、学生思考后说出结果。

11、老师利用课件展示青蛙视频、蝈蝈和蛐蛐图片,说明这些动物和知了发声或相同或类似。

老师指导学生可利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如:问家人、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等
三、展示发现
1、你有什么发现?跟大家说说吧!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这几个动物发声的小秘密是不是很有趣?
生:是。

师:那在大家的生活中有没有人发现一些其他有趣的现象?任何的发现都可以,比如像书上有小朋友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还有的小朋友发现锅、碗、茶杯都是圆形的。

(老师要提示大家一下:我们现在只需要去发现问题就好,不要求同学们马上知道你发现的问题的答案。

我们只要能发现问题,才有目标去寻求答案进而创造发明。


2、分小组讨论,前后排4人一组,讨论后找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老师汇总并板书。

4、老师小结:大家的发现可真多,而且还很有趣。

我想在同学们的心里“发现”是个特别
神圣的字眼,“发现”就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代名词。

但是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大家应该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哦!原来这就是“发现”呀,我们也可以“发现”
的嘛!
四、讲授新课(二)
1、老师导入语:“发现”除了有利于发明、创造,还可以用来总结经验。

2、让学生看课本35页,回答问题:奶奶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1)奶奶引导孙女观察云,天上的云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看看它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看书观察)
(2)奶奶用一组民间谚语回答孙女,而且是以儿歌的形式告诉大家可以看云识天气。

(3)学生读儿歌,体会并说说儿歌的意思。

3、除了看云可识天气,我们还可以从哪些现象知道天要下雨了呢?
4、学生举手回答。

5、老师总结学生回答并板书。

6、老师小结: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现象都是由先人发现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知识。

这些宝
贵的经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正确的做出判断,从而让我们受到益处或者避开危难。

五、拓展活动:讲故事时间“小发现大发明”
1、老师课件播放《敲木敲出听诊器》故事。

2、请学生讲课前收集到的故事。

六、总结:这节课主要是让大家体验一下发现问题的乐趣,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多看、多
想、多问,做生活的有心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小小科学家。

七、板书设计
多有趣的现象
蜗牛爬过痕迹下雨前的现象
锅碗茶杯圆形蚂蚁搬家
……鱼儿跳出水面
燕子低飞
水缸出汗
水泥地潮
……
4、师:在我们去发现世界奥秘之前先来了解一些已经发现了世界奥秘并且在人类发明史上
作出伟大奉献的人,他们就是发明家、科学家。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就热爱科学的,我们来看看他们少年时代的故事吧。

二、课前引入
1、老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33页牛顿、瓦特、张衡的故事。

2、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少年时代的故事给我们以启迪,但更
多的是信心。

课前我已经让大家去收集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少年时代的故事,现在谁能讲一讲你所了解的发明家少年时代的故事,说一说那些发明家是怎样从留心观察身边的
事物和现象出发,创造出许多伟大的发明呢?
3、学生讲故事。

4、师:听了这么多故事,你们想在将来成为一个发明家吗?
生:想。

师:那让我们从下面这个小游戏开始发现吧。

三、讲授新课
1、课件呈现“找不同”游戏,老师组织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