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眼与视觉”的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的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以及患近视与远视及其矫正方法。

本节课以“反射弧”为基础, 阐述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中产生视觉, 视觉的形成与眼球的结构有关。

2学情分析“眼睛”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或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的原理, 去分析眼球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 ①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②理解视觉形成的基本过程;③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的卫生保健知识。

⑵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识别眼球各部分名称, 思考其功能与相适的特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直接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的实验活动, 进行问题设疑引2.借助图示资料,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探讨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3.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眼球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四、课前准备眼球的结构摸型、挂图、多媒体展示、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变化图和人吃饭的图片, 设问: ①人是靠什么器官发现了天气突然变化的?②人吃饭的情景使你感到了什么?让学生议一议,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引出感知外界信息主要器官一一眼睛。

2讲解眼球的结构利用实物投影片出示眼球的结构的剖面图, 让学生观察一会, 然后设疑提问:①眼球分哪两个部分?②第一部分有几层?各层叫什么名称?它们的特点怎样?功能和作用如何?③第2部分包括哪些物质?各起什么作用孑④眼球周围还有哪些附属结构?让学生分析相互讨论,得出每一个问题的结论, 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讲解视觉的形成利用多媒体展示视觉形成的动态过程,教师讲述:眼肌的伸缩产生眼球运动,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部时, 经过哪些结构?让学生分析作答后, 再将多媒体的投影展示( 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 进一步设问: ①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会产生什么?(回答: 产生神经冲动)②神经冲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大脑皮层?(回答: 视神经)③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什么中枢?(回答:视觉中枢)然后, 指出产生视觉的关键的4个步骤: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4)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帮助视觉有碍的人。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眼球结构示意图。

2、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简易的眼球结构模型。

3、预习课本。

四、课时:1课时六、板书设计眼和视觉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二、视觉的形成1→4→8→9→7→10→大脑三、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大、长、远、前、凸透。

眼和视觉的教案

眼和视觉的教案

眼和视觉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眼和视觉教案目标:1. 学习和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探索视觉如何与其他感官交互,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

3. 提高学生对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探索眼睛和视觉,了解人类眼睛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视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重要。

”- 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视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传授(15分钟)- 讲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 使用图示或实物来说明眼睛内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解释光线是如何进入眼睛,如何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解读成图像的过程。

3. 探索视觉(2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视觉探索者”。

- 每组给予一些简单的视觉任务,如找出教室中隐藏的物体、读取遥远黑板上的字等。

- “视觉探索者”记录所见和感受,其他小组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 分享探索结果,讨论视觉在这些任务中的重要性,以及感知任务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其他感官。

4. 眼睛保护(10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避免对视觉造成伤害。

- 讨论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和不当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如定期休息眼睛、保持正确的姿势等。

5. 总结与评估(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于眼睛和视觉的重要知识点。

- 给学生一份简短的测验,测试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以便进一步讨论和解答。

教案扩展活动:- 邀请一位专业眼科医生或视觉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问答活动。

- 学生可以设计展板或海报,介绍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 视频观看:与学生一起观看与眼睛和视觉相关的科学实验或记录片。

教案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确保其理解和参与度。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1]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1]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节选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六章《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一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学生通过《眼与视觉》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设计时,让学生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

通过调查发现班级学生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

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3)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

(4)知道近视远视的矫正。

2、过程与方法:(1)观看《探究眼球的结构的奥秘》眼球模型视频讲解、观察同桌的眼睛、观看微课视频《人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2、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小微课视频,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像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

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氛围,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小微课视频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微课歌曲《好想天空下点雨》引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任务驱动下的“眼和视觉”跨学科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下的“眼和视觉”跨学科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下的“眼和视觉”跨学科教学设计1. 内容简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视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本课程以“任务驱动下的眼和视觉跨学科教学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将视觉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围绕“眼和视觉”的基础知识展开,首先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对视觉世界的初步认识。

课程重点探讨了视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平台的视觉设计、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交互式教学等。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这些技术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在教学设计方面,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探究性学习任务。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学会如何将视觉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视觉信息的处理与应用挑战。

本课程旨在通过“眼和视觉”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备高度视觉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1 研究背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视觉信息来进行日常的交流、学习和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领域交叉融合已成为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趋势。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在此背景下,“眼和视觉”作为连接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点,其跨学科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课堂。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任务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了解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手机等。

但是,这些科技设备对人眼和视力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

2.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视觉的因素。

3.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4.学习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眼睛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

如角膜、晶状体、虹膜等不同部位的功能以及视网膜、视神经等所起的作用。

2.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视觉的因素通过讲解光线的传播原理、颜色对视觉的影响、光线的强度、波长等因素对视力的影响以及近视等眼睛疾病的原因等等,让学生理解影响视觉的因素。

3.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介绍电脑、手机等科技设备对眼睛和视力的影响,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眼睛疲劳、干涩、近视等问题,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来保护眼睛和眼力。

4.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讲解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如减少使用时间、保持距离、做眼保健操等等,还可以介绍一些食物和营养素对眼睛健康的影响和推荐。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光的影响因素等等。

2.分组讨论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眼睛和视力的问题及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

3.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眼睛盲点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介绍科技对眼睛和视力的影响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保护眼睛。

五、教学评估1.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

2.通过下课时的讨论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眼和视觉优秀教案

初中眼和视觉优秀教案

教案:《初中眼和视觉》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学会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3. 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眼球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图。

2. 视频素材:眼球动画演示。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眼睛的了解,分享自己平时的护眼经验。

2. 提问:你们知道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吗?视觉是如何形成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光线是如何传递的?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如: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定期检查视力、合理用眼等。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和差异。

2. 学生互相分享观察心得,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结构、功能和视觉形成过程。

2. 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眼球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2. 撰写一篇关于保护眼睛的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视觉的形成过程。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课后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课堂活力。

眼和视觉 教案正式

眼和视觉   教案正式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眼和视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2.能力目标: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德育目标: 爱护眼睛
教学重点:
1. 眼球的结构
2. 视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新课:
一、研: 小组合作探究.
探点1:眼球是由什么组成的?
探点2:.眼球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组长负责) 探点3:眼球壁包括什么? 内容物包括什么?
探点4:简单说出眼球各个结构的基本功能.
二、考:
1: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
2: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三、讨:
1:视觉是怎么形成的?
2:观察课本4-49图: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学生们做下面实验来探究一下。

(1):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2):请同学们说一下生活中经历过的现象.
四、疑:
1: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81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2:请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的原因和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3:怎样预防近视?
五、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
(教师板图)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一、教学背景此教案是为了七年级生物下册中的《眼睛与视觉》这一章节而设计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眼睛结构和功能,以及与视觉相关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眼睛结构的分析以及眼睛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图像的原理,并能够解释视物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眼的主要结构:眼眶、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理解光在眼睛中的作用过程,包括折光、聚焦、像形成等。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眼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能够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能够分析光的作用过程,解释视物产生的原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自身视觉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眼结构和视觉原理。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分析光在眼睛中的作用过程。

–理解像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上节课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与眼睛和视觉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到周围的事物的呢?2. 学习目标呈现(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人眼的主要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部分的功能是什么?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PPT,详细介绍人眼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包括眼眶、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引导学生边听边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实例演示(15分钟)•利用实验器材和实物模型,模拟眼球在光的作用下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光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和图像的形成原理。

5. 探究活动(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七年级生物《眼睛与视觉》教案

七年级生物《眼睛与视觉》教案

七年级生物《眼睛与视觉》教案【学习目标】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

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学习重点】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

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学习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及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79)外层______:眼球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______: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中层:虹膜:中层前部,有色素,中央是____,通光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睫状体:连接_______和_______的中间部分.内层:_________: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晶状体:像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2.视觉的形成:(1)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2)形成视觉: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输给大脑皮层的神经,形成视觉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交流:探究1近视眼的原因由于眼球___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___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物像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而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___探究2近视眼的矫正方法1、近视眼由于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故应配戴________.纠正。

2、看P82图4―51,了解预防近视应做到哪“三要”和哪“四不要”?三、盘点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师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四、课堂达标1、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A.镜头光圈和胶卷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D.镜头胶卷和光圈2、为了预防近视眼,应该是()A.走路看书B.在强光下看书C.不躺卧看书D.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3、依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1)有的同学沉迷于上网,不但影响了学业的发展,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显示屏,容易导致[E] 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3.掌握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睛和保护视力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人眼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3.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眼与视觉。

第一部分:人眼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讲解人眼的结构: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讲解人眼的功能:接收光线、调节焦距、转换光信号为神经信号等。

3.展示一些人眼的解剖模型,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

第二部分: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20分钟)1.讲解光线的传播和折射原理。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路径。

2.讲解视网膜的结构和构成,解释视网膜对光信号的感受和处理过程。

3.进一步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进入眼内,经过调节和聚焦形成清晰的像。

4.展示一些视觉现象的解释,如近视、远视等。

第三部分: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20分钟)1.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眼部疾病,如干眼症、近视等。

2.介绍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如保持适当的距离、控制使用时间等。

3.引导学生进行眼保健操,并讲解每个动作的作用。

4.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提出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并在班级内分享。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保护眼睛和视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眼睛和保护视力的习惯。

四、教学资源1.人眼的解剖模型和示意图2.视觉现象的示意图和图片3.眼保健操的视频或PPT4.班级讨论的活动材料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答和讨论。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

3.学生对眼保健操的掌握情况。

4.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六、拓展延伸1.邀请眼科医生来班级做相关讲座。

2.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或眼科实验室。

3.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视力保健日记的记录,并在班级展示和分享。

《眼与视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眼与视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眼与视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 理解视觉的过程和机理;3. 掌握常见的眼部疾病和预防方法。

二、导学内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a. 眼睛是人体感觉器官之一,主要由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b. 角膜是眼睛的表面,起到珍爱眼球和聚光的作用;c. 虹膜是眼睛的有色环,能够调节瞳孔大小;d. 晶状体是眼睛的通明结构,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e. 视网膜是眼睛的光敏感受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2. 视觉的过程和机理:a. 视觉是通过眼睛接收光信号,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的过程;b. 视觉的过程包括光线进入眼睛、通过角膜和晶状体聚光到视网膜上、视网膜感受器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解码等步骤;c. 大脑皮层对视觉信号进行整合和解析,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

3. 常见的眼部疾病和预防方法:a. 近视、遥视、散光是常见的屈光不正疾病,可通过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b. 白内障、青光眼是常见的眼部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c. 预防眼部疾病的方法包括注意眼部卫生、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

三、导学任务:1. 阅读《眼与视觉》相关章节,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 思考视觉的过程和机理,尝试诠释我们是如何看到事物的;3. 钻研常见的眼部疾病,了解其症状和预防方法;4. 定期进行眼部保健,注意用眼卫生,珍爱好自己的视力。

四、导学反思:通过进修《眼与视觉》,我们深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了视觉的过程和机理,掌握了常见眼部疾病的预防方法。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眼部保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珍爱好自己的视力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眼睛健康,让我们的视觉世界更加清晰和美好。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视觉传导路径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视觉传导路径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视觉传导路径。

一、视觉传导的基本原理视觉传导的基本原理是光线进入眼睛,并通过一系列的途径传输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眼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

当光线进入角膜时,它将被屈光,然后穿过晶状体并投射到视网膜上。

视网膜由多个细胞层组成,其中最外层是感光细胞。

这些感光细胞分为两类:锥体和杆状体。

当光线在视网膜上照射时,感光细胞将被激活。

锥体负责检测亮度和色彩,而杆状体则负责检测低亮度环境下的图像。

感光细胞会向周围的神经元传递信号,最终将信号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在这里,视觉信号将被处理和解读,从而我们才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视觉信息。

二、视觉传导路径的细节了解视觉传导路径的细节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条路径。

1.视网膜视网膜是视觉传导路径的起点。

当光线照射在视网膜上时,感光细胞将被激活,并将信号传递给视网膜神经元。

视网膜神经元将这些信号合并并转发到视神经。

2.视神经当信号进入视神经时,它们会通过视神经穿过眼眶,并到达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3.丘脑和大脑皮层在到达大脑后,信号将被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进入丘脑,这是大脑中的一个重要结构。

丘脑将视觉信息发送到其他大脑区域进行处理。

另一部分信号则进入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大脑中与意识和知觉相关的区域。

在这里,我们将视觉信息转化为生动的图像。

4.顶枕叶和颞叶信号将被转发到大脑的顶枕叶和颞叶。

这些区域帮助我们判断图像中的物体和空间关系,并从中解读信息。

三、教学建议在教授这个主题时,教师应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视觉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视觉传导路径的细节。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学建议:1.使用图表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视觉传导的基本原理。

2.给学生分配阅读任务,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视觉传导路径的细节。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在模拟环境中观察视网膜神经元的功能和交流方式。

4.让学生理解颜色盲和其他视觉障碍对视觉传导和视觉解释的影响。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

2.教学难点: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三、器材准备眼球仪1个,电筒1支,照相机1台,纸箱1个,墨水盒1个。

四、教学环节(一)感觉器官的概念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和一些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受器。

有的感受器比较简单,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只是由一些神经末梢和毛发、毛囊等;有的感受器比较复杂,如眼睛由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和眉毛、泪腺、动眼肌、调光结构等构成,这种复杂的感受器就叫做感觉器官。

(二)引言: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

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鼻子闻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指导探究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结构特点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1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3)反馈点拨: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眼与视觉详细教案

眼与视觉详细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眼与视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了解视觉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体验模型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体验物体分类的几种方式;体会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各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正常的眼睛与看清物体的关系的学习,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事物归类整理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准备:眼球模型,饮料,杯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给同学们倒一杯饮料,请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液体?为什么?学生:根据看、闻等感觉猜测。

教师:人们经常利用眼、耳、鼻、皮肤感觉器官接受刺激,获得信息,这其中95%以上是视觉信息,经由眼睛获得。

那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下眼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先请同学说说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眼部结构(展示)。

学生:眼睑,睫毛,瞳孔,虹膜,巩膜。

教师:眼睛的结构比我们看到的复杂的多,有很多结构,其中感受光刺激的主要结构是眼球,所以我们把眼的结构分为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

现在我们来认识下眼的附属结构,(展示)眼的主要附属结构是眼睑(包括上睑和下睑),睫毛,结膜(包括球结膜和睑结膜),泪腺,眼外肌。

请看图(展示),这些图说明眼睛的附属结构有什么功能?学生:眼睑,泪腺,睫毛,结膜有保护眼球,保持眼睛湿润和清洁的作用,眼外肌收缩、舒张能使眼球灵活转动。

教师:是的,这些附属结构实际上都在为眼球服务,接下来我们看看眼球又是怎么样的呢?(展示)图3.1.3当中可以看到眼球的许多结构,现在请大家找一找图示的眼球的结构(展示),然后我们来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与功能。

学生:寻找数字所示的结构教师:请各组组长代表你们组出示老师所指示的眼球结构。

教师:1是什么?依据什么特点找到的?学生:角膜,透明,圆孤形,眼球最前部。

教师:对,它有聚光的作用,我们换角膜就是这样换的(展示)。

眼和视觉1教案

眼和视觉1教案

眼和视觉1教案教案标题:眼和视觉1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帮助学生理解视觉的重要性和视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探索保护眼睛的方法和良好的视觉习惯。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眼球模型或图示3. 视觉检测图表4. 学生练习册5.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视觉相关的图片(如眼睛、眼镜、眼科医生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对视觉的重要性有什么了解。

探究(15分钟):1. 使用眼球模型或图示,向学生介绍眼睛的结构,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他们对眼睛结构的理解和如何保护眼睛的方法。

3. 展示视觉检测图表,并解释如何进行常见的视力检查。

4. 让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记录结果。

实践(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眼睛结构和视觉相关的练习。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练习中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习惯,如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等。

3.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并与家长共享所学知识。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2. 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视力检查,并记录结果。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眼科医院或眼镜店,让他们亲身了解眼科检查和配镜过程。

2. 进一步探究光的传播和视网膜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视觉的科学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眼保健操或眼部按摩的活动,帮助他们放松眼睛并改善视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掌握保护眼睛和维护良好视力的方法。

同时,通过作业和扩展活动,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眼睛和视觉的理解,并培养良好的视觉习惯。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1)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模型观察和自主学习,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通过阅读课本,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3.观察实验、联系生活,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2、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眼球结构模型等七、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分别承担哪种感觉?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纸盒,纸盒内放上一个毛绒玩具,请一位同学上台,分别用耳朵、鼻子、手来感觉纸盒内的物体,并将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最后用眼睛看是什么样子的毛绒玩具。

由此引出我们生活中获取信息最多的途径是通过视觉。

并提出问题,视觉是如何产生的?(二)新课教学首先展示出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又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眼球的结构,并尝试总结哪这三层膜分别具有哪些结构。

展示眼球的结构,提问学生这些结构的名称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再针对一些学生不理解的名词进行解释,如“脉络膜可以形成‘暗室’”,是因为脉络膜中有很多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流着血液,血液是不透光的,所以就形成了较暗的环境,而形成暗室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看清物象。

利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对眼球壁及内容物的学习。

最后展示出一张空白的眼球结构,对每个结构进行标号,提问学生。

师:基于我们刚才所学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大家想一想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参考课本。

生: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神经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

师:在这些结构中,角膜、晶状体、玻璃体都起到了折射光线的作用,那瞳孔有什么作用呢?组织活动:观察同桌瞳孔变化--两人一组进行观察,一人保持不眨眼看向白炽灯,另一人观察灯开灯灭时他的瞳孔变化。

3.1《眼与视觉》教案2

3.1《眼与视觉》教案2

《眼与视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2、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三、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眼球模型。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问题:1、三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2、当我们看到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时,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引言: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新课讲解: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眼和视觉教案1

眼和视觉教案1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6眼和视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辨认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照相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明确“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透镜的种类、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学习方法】观察实验法、启发教学法、分析讨论归纳【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器一套,凸透镜、凹透镜若干个。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课引入]一、透镜前面学过凸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会聚光线,那还有什么可以起到发散和会聚的作用呢?在常用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里面都有透镜。

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实验】用光学演示仪进行,把平行光分别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1、凸透镜(有光,太阳光会聚,无光,手电筒)2、凹透镜(不会会聚,发散)【结论】凸透镜和凹面镜一样起会聚的作用,会聚的一点叫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

2.教学难点: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三、器材准备眼球仪1个,电筒1支,照相机1台,纸箱1个,墨水盒1个。

四、教学环节(一)感觉器官的概念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和一些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受器。

有的感受器比较简单,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只是由一些神经末梢和毛发、毛囊等;有的感受器比较复杂,如眼睛由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和眉毛、泪腺、动眼肌、调光结构等构成,这种复杂的感受器就叫做感觉器官。

(二)引言: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

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鼻子闻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指导探究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结构特点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1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3)反馈点拨: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4)出示眼球仪、照相机,引导学生比较、思考: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晶状体-----镜头脉络膜-----暗盒视网膜-----胶片2.学生思考问题(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学生描述,教师补充更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能看清楚明处和暗处的物体。

思考: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瞳孔的调节由眼的哪一部分控制?利用手电筒,在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下观察同桌瞳孔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讨论: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看清?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还是放松状态?教师补充更正:(1)猫在看明亮处的物体时,虹膜舒张,瞳孔较小;看暗处的物体时,虹膜收缩,瞳孔较大。

(2)我们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处于紧张状态),晶状体收缩、曲度大,反过来,看远出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处于放松状态),晶状体舒张、曲度小。

(3)看远处的物体处于放松状态。

眼与视觉〖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人体是由八大系统组成的。

教材在介绍了人体五大系统的基础上安排了神经调节的内容,这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提高和延伸,而且使本章在全书中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材在这里安排了眼与视觉、耳与听觉的内容是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

(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

(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

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

〖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眼与视觉”教学设计牡丹江市第六中学李莉一、设计理念:体现新课改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教材分析:(一)所教内容在课标及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眼与视觉”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既是课标中的重、难点,也是全书中的重、难点。

这节课是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深层内涵、领会课改给生物学科带来的新变化的典型课例。

它能在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实验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而且,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近视打下基础,在整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在确定教材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不要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

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2)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及确立重难点的依据: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并以教材和学生两方面为依据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2、难点:(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

中学生正值花季。

从其思维特征来看,尽管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节课,是课标及全书的重点之一,而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时,难度更大,因为照相机和凸透镜的知识是在初二的物理课中,初一的学生根本没有系统的知识,但还不能象上物理课那样系统的讲解,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胶卷见光会曝光、拍照时需要调节焦距)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巧妙设置来引导学生对比,化难为易。

好在小学课中学过有关凸透镜的一些知识,可以充分利用。

从其学习动机来看,求知欲强、问题意识强,愿意动脑思考,所以教学中以探究为线索,通过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成功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从其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易于外露,乐于表现自己,为此,课堂教学中应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从其情感特征来看,他们重感情、讲友谊,很容易与教师沟通。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在喜欢我的基础上更加喜欢学习生物学。

四、教材加工与处理:根据上述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课标中本节课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加工和处理:1、整节课以两个探究为线索:(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

(2)设置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理解瞳孔的作用。

通过两个探究的设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讨论交流的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材中没介绍脉络膜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使这节课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中我增加了脉络膜作用。

3、调整了“进一步探究——瞳孔”的课堂呈现顺序。

教材中放在视觉的形成之后,我把它提到瞳孔作用的讲解过程中,我觉得这样知识更加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性教育。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而且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为了达到目的,我自制了一个盲人过马路的动画,里面的卡通盲人形象和幽默的场景会使学生过目不忘,达到教育目的。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1、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照相机——眼球”相似之处,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

3、自制课件,根据教学所需,出示平面及立体的眼球结构及多种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选用做游戏——贴鼻子(一个蒙眼睛、一个不蒙眼睛)的方法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抓住学生的思维,拉近师生间的情感,恰当的导入新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课讲解(穿插相应练习):让学生介绍眼睛的结构(眼球、眼睑、睫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找出眼睛中最主要的结构——眼球。

1、眼球的结构:(1)探究“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①从“胶卷”入手,利用生活经验“曝光”巧妙介绍胶卷的作用——感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照相机的内部必须是黑暗的。

②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凸透镜及显微镜中的光圈介绍照相机的另外两个结构(镜头、光圈。

③对照“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由简单→复杂,让学生对比、探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晶状体——镜头穿插录象,介绍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变化。

视网膜——胶卷分清眼球壁的三层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