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分析[文字可编辑]
第五章 群体动力理论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1.内部因素 • 领导威信与领导方式 • 目标设置与目标结构 • 群体成员的一致性 • 群体规模 •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 群体成员需求的满足对群体的依赖性
2.外部因素 • 群体间的竞争 • 群体的社会地位
三、群体内聚力与生产效率 群体内聚力和工作、生产效率有着密 切而复杂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高内聚 力的群体,其职工的士气和满意度都比 较高,有益于群体目标任务的完成。但 是不能绝对认为内聚力高,生产效率与 生产水平就必然高。
1.影响群体意识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主 要有如下几种因素: (1)特定群体构成 (2)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3)其他
2.群体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 首先,它影响群体行为的方向。 • 其次,群体意识影响群体行为的强度和 持久性,也影响成员的态度变化。 • 最后,群体意识对群体的支配是不全面 的,它不支配个人的具体行为,也不会 使每个人都表现出共同的行为,它只指 出群体成员行为的大致方向。
二、 群体士气 1.含义 群体士气又称团队精神,由群体的工 作精神和成员对组织的积极态度组成。
2. 群体士气与生产率、绩效的关系 戴维斯认为,在士气和生率之间,至少有 三种组合。
士 气
A
B C 生产率
3.影响士气的因素 ① 个人、群体、组织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② 内部团结性; ③ 报酬合理性与需求满足公平; ④ 民主性等。
群体动力理论是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 于193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一系列研究的 基础上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 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 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 力与方向。研究群体动力,就要研究影响 群体行为的诸因素。
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 的行为标准与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群体能保 持一致的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 行为方面的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的。 1.群体规范包括 • 正式的明文规定的准则 • 非正式的、在群体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约定 俗成的行为标准
简述勒温的领导理论
简述勒温的领导理论勒温的领导理论是以社会交换为核心,把群体行为看作是一种社会交换。
这种理论着眼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在任何群体中都存在三种基本力量,即对抗力、同化力和顺应力。
这三种力量在不同情况下对群体起不同作用。
如果其中两种力量占主导地位,则群体就处于有序状态;如果其中一种力量占主导地位,另一种力量则起到辅助或抑制作用,群体便处于无序状态。
所谓群体行为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群体成员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各种反应的总和。
由此可见,领导过程就是群体的产生、维持和变革的过程。
勒温认为,一切集体都是一种社会力量。
因为一切集体,包括家庭、军队、工厂、政党等等,都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
他们彼此互动,由相互协调而产生集体行为。
根据集体行为规律,可以把集体分为三类:( 1)自然型。
其中每个成员都知道其他成员希望从集体中得到什么,也知道集体需要他们做些什么。
他们所要求的只是少数服从多数。
( 2)法定型。
这种集体的成员并不真正知道其他成员希望从集体中得到什么,也不知道集体需要他们做些什么,只是因为某些明文规定的东西而受雇于集体。
( 3)任务型。
这种集体的成员不仅不知道其他成员希望从集体中得到什么,也不知道集体需要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只是被告知集体需要他们做些什么,而这种任务常常是通过强加给他们的。
根据特里斯坦森和勒温等人的研究,管理者在设计和实施领导活动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了解集体的三种基本力量,在此基础上决定领导风格。
其次,要确定团队成员的主要需求,以及要使整个组织和团队取得最大效率,他们必须具备哪些共同的品质。
勒温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七个特征:强烈的愿望、使命感、追求卓越、灵活性、责任感、权威性和魅力。
首先,强烈的愿望,就是要表现出高度的进取精神。
其次,使命感,是对集体和成员负有责任,它鼓励集体中的成员去迎接困难,克服障碍,完成任务。
第三,追求卓越,就是在具体任务中力争第一,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创新。
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范例
研究群体动力,就要研究影响 群体行为的诸多因素。
那么,影响群体行为 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 标准与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的 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行为方面的 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的。
群体规范包括:
• 正式的明文规定的准则
• 非正式的、在群体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约定俗 成的行为标准
2020/3/14
• 驱动力
• 群体的驱动力是创造群体效应、促进群体发展演化的动力因素。成员的追求、能力、 兴趣、人际、意志等是群体驱动力的原动力。具体表现在:
• 航标驱动力。对群体而言,航标主要起到了凝聚力作用,但对于个体而言,航标则主 要起到了驱动力作用。个体在群体目标感召下,会冲破重重障碍,向着既定的航标努 力,需要注意的是确定的航标要恰到好处,太高太远,形成群体的多数人经过努力仍 旧不能达到,那么他们就会放弃追求;相反太低太近,形成群体的多数人稍经努力甚 至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那么确定的航标就会失去驱动效应。
2020/3/14
凝聚力
• 对于群 体系统,作用最强的凝聚力因素未自于其成员精神充实的程度,精神充实度 越高,群体的凝聚力也就越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1)目标凝聚力。群体目标是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受群体目 标的吸引,并内化为自己的追求,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与归属心理.群体 必须在达标与树标的追求中,才能保持对其成员产生长期的吸阴作用。
• 典型驱动力。群体的稳定,与其核心的确立是分不开的。那些学习优秀、工作踏实、 意志坚定巳被其他成员们接受的成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典型,是群体的核心。 他们容易引起格成员感倩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就能对群体产生驱动力, 这个群体就能形成良好的风气。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是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端于本世纪40年代,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的中心,虽然它作为一种自觉的运动至70年代已趋于低潮,但它的内在活力,它的理论、方法和心理观,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一、团体动力学的产生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借以标明他要对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去作一种本质性的探索。
1945年勒温在美I 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团体动力学作为一种专业和学科得以建立。
在其后的二十年间,团体动力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影响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关于团体动力学的定义从历史的角度来反观团体动力学,它本身具有三个层次的意义。
①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即关于团体应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和态度。
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十分强调民主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成员参与决策以及团体内合作气氛的意义。
②关于一套管理技术,如角色表现,团体过程中的观察和反馈等。
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培训,领导干部培训,以及工厂、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管理。
③一种对团体本质的心理学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与个体、其他团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
这第三种意义是团体动力学的真正的心理学的意义,也是勒温及大部分团体动力学家一致赞同的对团体动力学的定义。
它并不依赖于前两种意义,事实上,为意识形态和管理实践提供一个更好的科学基础,正是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科学地理解团体生活的本质,却是团体动力学的根本目的。
(二 > 团体动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如欲理解或改进人类的行为,改进人类的生活,那么必然要对团体及团体的本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因为人生活在家庭、学校、工厂、机关以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之内,也就是无时不处于一种团体生活之中。
OD5 群体动力的简述(1)
群体动力的简述(1)勒温认为小群体在变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地理解群体动力,对于OD实践者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段人类存亡的历史群体以及群体动力的涵义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式群体动力的基本运作模式群体动力学的基本假设群体是一个动态的整体(a dynamic whole),其先决条件是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应是相互依存的。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09.09-1947.02.12)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他们:ü彼此互动;ü相互依存;ü自认他们自己也被其他成员认为属于该团体;ü恪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并参与在相互连结的角色系统内;ü彼此影响;ü寻求群体的酬赏、益处;以及追求共同的目标。
Johnson#Johnson Johnson#Johnson群体动力: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群体里,包括被察觉或未被察觉到的一些现象。
换言之,群体动力乃指群体中各种存在着的动力。
由于这些动力的存在,群体的运作才得以开始并持续下去。
静态方面群体名称、组织结构、最终目标及某些固定不变的特质动态方面正在进行(onging)的运作、改变、互动、反应“群体动力学”这个概念是库尔特·勒温在1939首次提出,1945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群体动力学作为一种专业和学科得以建立。
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因为是使用相当严谨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团体中和团体间的各种行为现象。
团体中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各种行为现象,如团体的形成、发展、运作、互动、吸引、排斥、反应或改变….等等,并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是一套用来了解团体行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而这些知识和技巧是经由过去的研究、发展和无数的经验累积而成的。
强调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亦即主张将群体动力的理论与原则变成实际有力的生活技能。
勒温极力主张理论应该与实践完全想配合;1234研究领域归类所探索的内容意义及作用强调重点群体动力 是指有关群体中行为的科学探索,旨在增进我们对群体本质与群体发展的认识,提升我们对群体与个人、其他群体,甚至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洞察。
库尔特·勒温及其场论与群体动力学(把关人)
库尔特·勒温及其场论与群体动力学(把关人)库尔特·勒温及其场论与群体动力学(把关人)传播学史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 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也是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程的心理学家。
他出生于普鲁士波森省的莫吉尔诺 [2] 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维尔(Newtonville)。
他是家里4 个孩子中的第二个,他的父母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在镇外他们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农场。
勒温自小在乡村长大,热爱自然。
1905 年,全家迁往柏林,不久就进入当地中学并接触到希腊哲学。
1909 年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医学,那时他打算成为一个医生。
不久后即转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生物学,后又转到柏林大学,1910 年开始攻读心理学哲学博士,成为C.斯图姆夫的及门弟子,当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创始人 M.韦特海默、K.考夫卡和 W.柯勒也都是斯图姆夫的学生。
在柏林大学期间,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创建他的场论。
1914 年博士毕业,此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16 年才获得博士学位。
大战期间他在德国陆军作为志愿兵服役4 年,官至陆军中尉,曾因受伤而获颁铁十字勋章。
1917 年,他和教师玛利亚(Maria Landsberg)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维持了10 年。
在1917 年受伤疗养期间,他发表了“战争形式”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场论的初步概念。
理解事物最好的方式是尝试改变它1921 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 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
1929 年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Gertrud Weiss)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
安全管理中的群体动力(2篇)
安全管理中的群体动力所谓群体动力,就是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力和影响力。
群体动力理论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于20世纪40年代开创。
他援引物理学中的力场概念,来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群体中的个人行为。
他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以下的著名公式:B=f(PxF)式中:B个人当前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个人的内部动力和内部特征;E个人当时所处的可感知到的环境力量。
上式说明,群体中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个人现存需要的紧张程度(即内部动力)和群体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关系。
Lewin认为,群体的行为不等于群体中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的算术和,它包含有集体的智慧,因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行为形态,即两个人以上的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力量会超过各个人单独活动时所产生的力量的总和,而且在某些条件下还能起质的变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曾经指出:一个骑兵连的进攻力量或一个步兵团的抵抗力量,同单个骑兵的进攻力量的总和或单个步兵分散展开抵抗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在群体活动中其成员往往会向低水平看齐,他们强求一致,压制了个体独特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泰勒的管理思想,就是以211人个别化为准则。
他认为工人在集体活动时所想的,只是不要比别人多卖力气,因而会降低生产率。
总之,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观点、兴趣、情感等,群体成员在群体动力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其行为会发生或好或坏的变化。
安全管理中的群体动力(2)是指在组织中,一群个体以共同的目标与动力为基础,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共同确保组织的安全。
群体动力在安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使个体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一个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的安全文化。
下面将介绍群体动力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群体动力的意义群体动力对于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 提升个体的安全意识:群体动力激励个体通过群体的力量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提高个体的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 内部力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动力反应在群体 内部,有以下一些关系:同伴依慕、权威关系、利群行为、合作、竞 争、共生等等。一般的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 耗散力。其中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 和演化的因素,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因 素。这三种动力构成要素同生并存舍群体中,他们相互作用、抗衡, 彼此消化、转化,推动着群体的演化和发展。
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2018/11/14
个体行为:勒温用“场”的理论研究个体行为。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 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因此,要测定人的心理与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的心理 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当人的需求未能满足时,就会产 生内部力场的张力,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据此他提出了心理力场 的理论公式:B=f(P.E),其中B代表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f是函数。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是个性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 或结果。
•
•
耗散力 在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激励不仅能产生凝聚力和驱动力,也会形成一 个耗散势场,产生耗散力。耗散力的存在破坏群体凝聚,影响群体绩 效。一般来自以下几方面: 冲突效应。冲突是一种广泛而持久的耗散因素。有个人与群体在目标 追求上的冲突;有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的冲突;有人际关系的冲突; 有道德标淮的冲突;也有价值观念、物质利益的冲突。在一个群体中, 由于成员个体的追求、行为方式、道德标淮、价值观念不可能与他人 完全一致,甚至个体自身的多种愿望和要求也往往处在矛盾中,这就 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冲究。 无核心效应。正如没有指挥的乐队不可能奏出最优美的乐章一样,没 有核心的群体也不可能产生最强的凝聚力与驱动力。个体都去实现自 我设计,追求自我奋斗,群体则会表现出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破坏群 体的凝聚力。 消极环境效应。正如适当的环境影响会促进凝聚力的形成一样,消极 的外部环境也会对群体起破坏作用,产生群体的耗散力。要使群体发 挥长期的效应,需1/14
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
全守杰.“学习共同体”研究理论考察与新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0):34-35. [1] John Retallick, Barry Cocklin. Learning community in education: issues, strategies and contexts[J]..Routledge,1996: 6.朱慧娟.高校学报建立战略联盟的构想[J].编辑学报2004 (2):121-122.冯猛刘玉照倡导专业规范,培养研究队伍,打造学术共同体——第二届“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工作坊”综述.社会.2006(4):195-205.2005 年10 月22 26 日,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香港科技大学组织管理系和上海高校社会学E 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
这次工作坊秉承2004年10 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第一届“转型中国的组织现象研究”(务虚会) 所达成的共识,旨在通过两代学人的深入交流,研讨专业化的研究规范,推动中国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向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重视学术传承,提高新一代青年学人的研究水平,培养研究队伍,打造学术共同体。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美国杜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国内外三十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六十多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
工作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证研究报告评议会,由与会的资深专家对从三十多篇与会论文中遴选出的8 篇实证研究报告进行评议;第二部分是典范的实证研究文献的研读,由青年学者对照自己的研究,对由周雪光、李友梅两位教授精心选取的10 篇文献进行深入地研读和讨论;第三部分是关于产权社会学的专题研讨。
一、实证研究报告评议:反思与修正本部分内容分为政府与基层政权的组织现象、经济领域的组织现象之一(金融与市场) 、经济领域的组织现象之二(企业组织) 、N GO /·195 ·NPO 组织等四个板块,涉及温州的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网络与求职行为、产业园区发展、城中村的改造、村庄的权力精英、复杂的集体行动和流浪儿童救助等方面的组织现象。
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分析
•
•
耗散力 在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激励不仅能产生凝聚力和驱动力,也会形成一 个耗散势场,产生耗散力。耗散力的存在破坏群体凝聚,影响群体绩 效。一般来自以下几方面: 冲突效应。冲突是一种广泛而持久的耗散因素。有个人与群体在目标 追求上的冲突;有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的冲突;有人际关系的冲突; 有道德标淮的冲突;也有价值观念、物质利益的冲突。在一个群体中, 由于成员个体的追求、行为方式、道德标淮、价值观念不可能与他人 完全一致,甚至个体自身的多种愿望和要求也往往处在矛盾中,这就 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冲究。 无核心效应。正如没有指挥的乐队不可能奏出最优美的乐章一样,没 有核心的群体也不可能产生最强的凝聚力与驱动力。个体都去实现自 我设计,追求自我奋斗,群体则会表现出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破坏群 体的凝聚力。 消极环境效应。正如适当的环境影响会促进凝聚力的形成一样,消极 的外部环境也会对群体起破坏作用,产生群体的耗散力。要使群体发 挥长期的效应,需要不断改善周围的大环境。
2018/10/12
四、 群体士气 含义:群体士气又称团队精神,由群体的工作精神和 成员对组 织的积极态度组成。 影响士气的因素: ① 个人、群体、组织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② 内部团结性; ③ 报酬合理性与需求满足公平; ④ 民主性等。
2018/10/12
• 内部力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动力反应在群体 内部,有以下一些关系:同伴依慕、权威关系、利群行为、合作、竞 争、共生等等。一般的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 耗散力。其中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 和演化的因素,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因 素。这三种动力构成要素同生并存舍群体中,他们相互作用、抗衡, 彼此消化、转化,推动着群体的演化和发展。
群体动力
第七章群体动力群体动力是指群体中人和环境两方面的许多因素,诸如群体规模、群体压力、群体决策、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沟通、人际关系等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协调过程。
第一节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一、勒温的群体动力论关于群体动力的研究,最早起于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年)。
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
“场”是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
根据“场”理论,勒温提出了他著名的行为公式即: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或结果。
用公式表示则为:B=F(P·E)其中B是行为,P是个人,E是环境,F是函数。
勒温关于“场”理论最初只限用于个体行为的研究。
1933年他移居美国后,把“场”理论应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力”(group dynamics)概念。
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活动的动向。
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
勒温在他的著作《群体动力学的新领域》、《群体决策和社会变革》中,用“场”理论和力学的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群体不是单个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超越了总和。
群体对个体能发生巨大的影响,个人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反应。
“群体动力”理论不仅对于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并且对于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直接的贡献。
在群体动力论发表之后,勒温和他的学生在1945年建立了“群体动力研究中心”,对于影响群体行为诸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构成了组织行为学有关群体心理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勒温首创的群体动力理论,是从动态和系统的观点,分析了群体中人和环境两方面的许多因素,诸如群体规模、群体压力、群体决策,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沟通、群体冲突和人际关系等等。
#11111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是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端于本世纪40年代,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的中心,虽然它作为一种自觉的运动至70年代已趋于低潮,但它的内在活力,它的理论、方法和心理观,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一、团体动力学的产生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借以标明他要对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去作一种本质性的探索。
1945年勒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团体动力学作为一种专业和学科得以建立。
在其后的二十年间,团体动力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影响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关于团体动力学的定义从历史的角度来反观团体动力学,它本身具有三个层次的意义。
①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即关于团体应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和态度。
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十分强调民主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成员参与决策以及团体内合作气氛的意义。
②关于一套管理技术,如角色表现,团体过程中的观察和反馈等。
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培训,领导干部培训,以及工厂、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管理。
③一种对团体本质的心理学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与个体、其他团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
这第三种意义是团体动力学的真正的心理学的意义,也是勒温及大部分团体动力学家一致赞同的对团体动力学的定义。
它并不依赖于前两种意义,事实上,为意识形态和管理实践提供一个更好的科学基础,正是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科学地理解团体生活的本质,却是团体动力学的根本目的。
(二)团体动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如欲理解或改进人类的行为,改进人类的生活,那么必然要对团体及团体的本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因为人生活在家庭、学校、工厂、机关以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之内,也就是无时不处于一种团体生活之中。
浅议库尔特·勒温“群体动力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 郑州大学新 闻传播 学院 河 南 ・ 郑州
4 5 0 0 0 1 )
【 摘 要】 作为“ 现代性” 的产儿, 社会科学 自 诞生时起就欲 图将 自己打造成像 自然科 学那样的实证科学.
但 事 实上人 类行 为 的主 管能 动性特征 始终使 其无 法彻底 摆脱人 文 主 义的纠 缠 , 成 为一 门纯粹 的实证科 学 与 此 同 时, 在 社会科 学的研 究过 程 中 , 人 们 对科 学主 义倾 向的认 识也是 在 不断发 展 变化 着的 。随 着现 代 科 学的 日趋 进 步 , 新科技 革 命 为社会 科 学 的研 究提 供 了新 的社 会课 题 和 方法 手段 . 社会 科 学与 自然科 学相 互 渗透 . 相 互联 系的 趋 势 日益 加 强 。本 文通过 对传 播 学奠基 人之 一 库 尔特 . 勒 温的 “ 群体 动 力 学” 研 究过 程及 其 研 究 成果 的分析 , 发掘 其 科 学主义倾 向及 其 实证 研 究 方法对 现代传 播 学研 究的影 响及借 鉴 意义 【 关键 词 】 社 会科 学研 究 群 体 动 力学 拓扑学 科 学主 义倾 向
【 中图分类号] C 0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5 3 4 ( 2 0 1 5 ) 0 2 — 0 0 4 会科 学 方 法论 中的 科学 主 的话 ,那 么社 会科 学则是 以人类群体及 其行为 为研 究 对 象 的。 作 为“ 现代I 生 ” 的产儿 . 社会 科学 自诞生 时起就
佛家讲究的是看淡人世间的一切将名利和欲念等都看淡了面壁向佛得到对于禅宗的了悟做到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最终修成正果圣经旧约中传道书这一书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影响当然不仅仅是班扬和萨克雷的vanityfair这两部书西方文化另一大渊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ulysses的故事深入人心也是对以古罗马神话ulysses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影响着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以此为题材的英语文学作品在西方文化中荷马史诗的地位尤其突出荷马odysseyulysses是odyssey的罗马名字后世的作品中以ulysses为名的有很多如但丁就有一篇名为ulysses的诗剧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ulysses也非常著名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与古希腊神话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这部小说中运用的典故则是ulysses除了从两希文化传统两方面来对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文化进行解读还可以从书名本身的意义上来看例如修辞手法压头韵等代表的有pridesensibility等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感觉余韵十足一气呵成三结束语国外英语文学作品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其特征和意义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英语文学作品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例如英语文学作品在古代英语中主要分为宗教诗歌和世俗诗歌主题大多为忧郁和焦虑中世纪英语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浪漫和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主要是大量使用典故语言特征是复杂精美至于新古典主义时期诗歌和小说的风格又不一致英语文学语言特征还有意象性生动性和情感性等掌握了这些特征有利于读者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书名的解读从而达到品味西方文化的目的当然本文在对英语文学作品书名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解读时仅仅就两希文化渊源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影响进行了探讨更加深入的研究还是有待进行参考文献1朱锦锐
勒温及其群体动力学
中国传媒大学201 3学年第二学期传播理论课程题目库尔特·勒温与群体动力学学生姓名刘晓曦学号201001233021班级传播班学生所属学院电视新闻学院任课教师辛欣成绩1.库尔特·勒温简介: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年9月9日——1947年2月12日)是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是现代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场论的创始人,也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人理论的创立者,以研究人类动机和群体动力学著名,他试图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个人年表勒温生于德国波森省的莫基诺(今属波兰),15岁时搬到柏林。
先后学过药学、生物学,也对哲学很感兴趣。
曾师从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W·克勒,先后受教育于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及柏林大学,曾与苛勒、考夫卡同学,在斯图姆夫的指导下,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服四年军役后,回柏林大学任苛勒领导的心理学研究所助理,1922年任讲师,1926年任教授。
1932年赴美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
翌年,因反对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先在康乃尔大学任教两年,后任爱荷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所儿童心理学教授。
1945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 兼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他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关于团体气氛和领导风格的研究。
(自制勒温年表图)3.学术轨迹场论(field theory)的一般观点是研究处于他或她的“场”中的个体,因为事件是由个体的当下环境中的各种力量所决定的。
这个“场”也被称为一种生活空间,他是个体行为的私人环境,或是围绕这个个体的社会环境。
场论非常笼统,它是关于理论建构的超理论(metatheory)。
勒温从物理学处借用了代表他的场论的方法,并将之直接运用与心理学中去。
他用拓扑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场、力、区域、边界、向量等)描述人在周围环境中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聚力
? 群体凝聚力是吸引成员维系在一起,保持某种关系模式的情感因素。对于群 体系统,作用最强的凝聚力因素未自于其成员精神充实的程度,精神充实度 越高,群体的凝聚力也就越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1)目标凝聚力。群体目标是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受群体目 标的吸引,并内化为自己的追求,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与归属心理.群体 必须在达标与树标的追求中,才能保持对其成员产生长期的吸阴作用。
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1
2018/10/12
? 个体行为:勒温用“场”的理论研究个体行为。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 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因此,要测定人的心理与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的心理 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当人的需求未能满足时,就会产 生内部力场的张力,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据此他提出了心理力场 的理论公式:B=f(P.E),其中B代表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f是函数。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是个性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 或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指成员对群体的态度,或称以群体
为主体的意识。这是某一特定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 对群体本身及所从事工作的看法。群体意识包括了理 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等成分。 ? 首先,它影响群体行为的方向。 ? 其次,群体意识影响群体行为的强度和持久性,也影 响成员的态度变化。 ? 最后,群体意识对群体的支配是不全面的,它不支配 个人的具体行为,也不会使每个人都表现出共同的10 行 为,它只指出群体成员行为的大致方向。
? (2)归属需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首先归属群体可产生安全感。依靠群 体可以相互弥补,相互帮助,分担压力。在这样的群体中,可以受到鞭策, 精神愉快,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纠葛。
? 适当的环境影响对于群体也是一种有效的凝聚因素。成员感受到的环境影响 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感受到的群内影响,指约束群体成员思想和行为的 责任、义务和行为规范等。群内规范的约束有利于群体的稳定,有利于成员 间的团结与协作。二是间接感受到的群外影响,指群体受到外部的影响与挑 战,这种信息会传递到每个成员身上,激发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4,迎头赶 上。
? 典型驱动力。群体的稳定,与其核心的确立是分不开的。那些学习优秀、工作踏实、 意志坚定巳被其他成员们接受的成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典型,是群体的核心。 他们容易引起格成员感倩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就能对群体产生驱动力, 这个群体就能形成良好的风气。
? 条例制度驱动力。个体都希望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确切位置,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 成绩得到群体的认可。如果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排列的合理,就会保持群体的积极性, 驱动个体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些政策具有挑战性与竟争性。竟争机制引入群体,可 以激发个体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个体要寻求对方的弱点进行5攻击以 显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个体要克服自身的不足,迎头赶上,从而使个体与群体更 加完善。
由于成员个体的追求、行为方式、道德标淮、价值观念不可能与他人 完全一致,甚至个体自身的多种愿望和要求也往往处在矛盾中,这就 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冲究。
? 无核心效应。正如没有指挥的乐队不可能奏出最优美的乐章一样,没
有核心的群体也不可能产生最强的凝聚力与驱动力。个体都去实现自
我设计,追求自我奋斗,群体则会表现出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破坏群
? 耗散力
? 在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激励不仅能产生凝聚力和驱动力,也会形成一 个耗散势场,产生耗散力。耗散力的存在破坏群体凝聚,影响群体绩
效。一般来自以下几方面:
? 冲突效应。冲突是一种广泛而持久的耗散因素。有个人与群体在目标 追求上的冲突;有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的冲突;有人际关系的冲突; 有道德标淮的冲突;也有价值观念、物质利益的冲突。在一个群体中,
2
2018/10/12
? 群体动力:所谓“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活动的方向和对其构成褚因 素和相互作用的合力。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 的各种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方向同样取决于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 的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理论的宗旨是寻找和揭示群体行为 与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的动力源,从心理及社会环境两方面去寻找对群 体以及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
2018/10/12
? 驱动力
? 群体的驱动力是创造群体效应、促进群体发展演化的动力因素。成员的追求、能力、 兴趣、人际、意志等是群体驱动力的原动力。具体表现在:
? 航标驱动力。对群体而言,航标主要起到了凝聚力作用,但对于个体而言,航标则主 要起到了驱动力作用。个体在群体目标感召下,会冲破重重障碍,向着既定的航标努 力,需要注意的是确定的航标要恰到好处,太高太远,形成群体的多数人经过努力仍 旧不能达到,那么他们就会放弃追求;相反太低太近,形成群体的多数人稍经努力甚 至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那么确定的航标就会失去驱动效应。
体的凝聚力。
6
? 消极环境效应。正如适当的环境影响会促进凝聚力的形成一样,消极 的外部环境也会对群体起破坏作用,产生群体的耗散力。要使群体发
挥长期的效应,需要不断改善周围的大环境。
研究群体动力,就要研究影响 群体行为的诸多因素。
那么,影响群体行为 7 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 标准与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的 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行为方面的 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的。
群体规范包括:
? 正式的明文规定的准则
? 非正式的、在群体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约定俗 8 成的行为标准
二、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指由于群体规范的形成而对其 成员在心理上产生的压力。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 响主要通过群体规范所形成的群体压力而起作用。
① 理智压力
② 舆论压力
③ 感情压力
9
④ 强制压力
2018/10/12
? 内部力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动力反应在群体 内部,有以下一些关系:同伴依慕、权威关系、利群行为、合作、竞 争、共生等等。一般的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 耗散力。其中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 和演化的因素,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因 素。这三种动力构成要素同生并存舍群体中,他们相互作用3、抗衡, 彼此消化、转化,推动着群体的演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