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019
从这六个角度入手,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
从这六个⾓度⼊⼿,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从题⽬⼊⼿,把握题材诗歌的题⽬是全诗的核⼼,题⽬藏着很多信息,⾸先就是题材。
看到题⽬,脑海中马上搜索平时训练时候做过的这类诗的特点。
举例: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是⼀⾸题画诗;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是⼀⾸⼲谒诗;全国三卷《插⽥歌》是⼀⾸⽥园诗。
提⽰:这要求同学平时练习,要有“类”的观念,就是说,⼀道题,就是⼀类题的代表,做会⼀道,等于掌握了⼀类。
⼆.从作者⼊⼿,感知风格,背景同⼀作者会有不同风格,同⼀风格也会有不同作者。
这类题型⼀般会在⽐较题中遇到。
⽐较题有两种,⼀种是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种是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
2019全国三卷属于前⼀种,考的是唐朝诗⼈刘禹锡的《插⽥歌》: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这⼏句诗的语⾔风格有什么不同?这类题不但要求理解诗歌内容,还要求掌握作者⾝世遭遇,写作背景等等,才能全⾯准确做出答案。
三.从结构⼊⼿,看内容情感如何起承转合这⼀步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难点。
⼀般来说,起承转合既是诗歌的结构,也是内容的层层推进。
把握住起承转合,就等于把握了诗歌的脉络。
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满眼长江⽔,苍然何郡⼭?——起,起笔⼗字,画中⼭⽔扑⾯⽽来,使静⽌的画⾯富有动态感。
以“满眼”强调⽔之浩浩荡荡,⽤“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疑问之中。
向来万⾥意,今在⼀窗间。
——承,承接上⼆句意脉,作⼀⼩结:万⾥的⼭⽔,万⾥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发。
众⽊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转,由物及⼈,由外到内,写物与⼼之互相感发的关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合,收束全诗,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之风,余韵袅袅,“⾔有尽⽽意⽆穷”。
四.从注释⼊⼿,补充对内容的理解有些诗词会有⼀些注释,同学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注释,它对理解诗词内容情感有很⼤的帮助。
2019届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1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 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 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 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对点演练
当堂训练:12分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考点突破
31.(P8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进行简要分析。
考点突破 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
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
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
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考点突破
这首诗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大发感慨, 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表达了作者投笔 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
解析 此诗清新俊爽,明快自然,在李贺诗中是风格独 特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宪宗削藩事业的拥护和投笔 从戎的愿望,也含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对唐 王朝重武轻文的国策不无微词。
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
、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解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
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 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 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 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
2019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第五讲—诗歌赏析
三步答题法: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稍作分 析——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 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 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 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 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 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 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 “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例3: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进一步研读不难发现,本诗生动的效果与诗中运用的拟人的修
辞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是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
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真是令人称奇。
最奇的还是“无才思”三字。“杨花榆荚”缺少色泽香味,比
(1)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隐士以诗自娱自乐 的高雅情趣。(2)这两句诗具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生动地刻画了苏轼不畏强 权,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质。
19. “千载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 点?(5分)
“千载人”和“百世士”都是赞美两位诗人的话,称他们是流芳千年百世的人。
2.从分析景、情入手
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 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 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 绪。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2019年高考真题——诗歌专题
一中高一语文组“读写一体化”之泛读:诗词之美,读题之旅201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诗歌专题一、(2019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详解】C项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其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一窗”指的是这幅画的尺幅和一扇窗差不多大,或者是说画就像是为观者打开的一扇窗子,让人从中领略到了一直存在着的山水渺远的画意。
【选项命题分析】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析:写了江山淡远之景,抒了悠然心会之情。
写水“满眼”,写山“苍然”,写林“含晚”,写云“不还”,简淡而不事雕琢,肯定错不了。
如果说首、颈联重在写景的话,那么颔、尾联重在抒情。
而抒情也含蓄有味,因为这四句的情是隐藏在对画作的评价中的,这在分析C项与简答题时再说。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析:这是对首联的赏析。
诗人观画,首先看到的是盈目的江水,不管原画留白也好,彀纹满纸也好,“满眼”即可证实。
而山应该占据画幅上端,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山,但“苍然”。
一个“苍然”,就写尽了山之远,有树而不可细辨。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课标全国卷、卷、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第五部分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 C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分类
概念
效果
赏析要点
明 喻
一、 暗 比喻 喻
借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 或情景。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 丽与温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 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
化平淡为 生动,化 抽象为,2015年高考江苏卷)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选B 出自宋代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
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运用了 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
紫云比喻端州石砚美丽的石料。 梨花比喻雪花。 千堆雪比喻浪花。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指富豪权贵,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府第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美酒。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
三、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 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恰当地运用借代还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 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部分代整体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原卷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语文专题05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语文专题05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2019·新课标Ⅰ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2019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新
融情于景
触景生情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试分析本诗抒情的方式。 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 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 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 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的后两
面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杜牧和王安石 各自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为什么?
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 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 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 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认为民心 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以哀景写哀情:
闻白乐天左迁汀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诗中以残灯暗风、冷雨寒窗等意象,营 造一种凄冷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 仕途挫折的同情悲伤,以哀景写哀情。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 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情”“景”关系
1.借景抒情
2.触景生情
3.寓情于景 4.以景结情 5. 以景衬情
“借景抒情”又称“由情及景”“缘情写景”, 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为表达感情而选 择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情达意。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 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强烈感情(如欢乐、 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 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 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 托感情,也叫“融情于景”。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古诗词鉴赏考点:考点一文学常识填空考点二划分朗读节奏考点三词句理解与赏析考点四意境与画面描绘考点五主旨与情感把握考点六写作方法分析考点七体会语言特点三、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1.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
熟练记忆古诗词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诗词朗读节奏划分法。
诗词句子一般可按意义或音节划分朗读节奏,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时要兼顾意义,不可把表达完整意思的词语生硬地划分开。
阅读方法解密:①四言诗一般是“二二”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②五言诗一般是“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划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③七言诗一般是“二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划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七言诗还有很典型的“四三”式,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词句理解与赏析阅读方法解密:(1)理解词义、句意。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句子的含义。
(2)赏析词语。
①解释词语,中考侧重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应从词性、情感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
②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或作用。
③点出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怎样的情形等。
(3)赏析句子。
①准确指出句子用了何种手法:修辞的角度(如比喻、拟人、双关、夸张、对偶等),写景的角度(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并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结合语境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③点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给人怎样的启示、感悟,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等。
【答题模板】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的情感(哲理)。
4.意境与画面描绘阅读方法解密:(1)可景物特点概括法:首先要整体感知写景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从诗句中找出能突出表现所写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来概括。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答案
1. 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
故选B。
2. D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故选D。
3. D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逐项判断。
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
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
C项,“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
故选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 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 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 问题大多具有委 婉性, 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 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 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 明确考察要点, 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建议 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 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 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 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 分〕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分〕【答案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 的氛围。
〔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 5 分〕【答案 】孤舟联结者雁、 鸟、鱼、霜月、 枫桥等意象, 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 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 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 二首。
吴松,即“吴淞” ,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 、“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 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 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 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 兼以风声萧萧, 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2019年语文高考对点精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四、精赏巧句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别韦司士
高 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1
2
3
4
5
6
7
8
9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 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沙岸、柳等,运用虚写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
描写出韦司士的行程。由 “ 沙为岸 ” 到 “ 柳向城 ” ,环境由恶劣萧条到
繁华舒适,暗示韦司士的境遇将有所改善。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 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颈联。
答案 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
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 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 渡瓜洲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
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1
2
诗词鉴赏“炼句”类试题解题步骤与方法
诗词鉴赏“炼句”类试题解题步骤与方法作者:吕永海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19年第09期“炼句”既是修辞问题,也是语法问题。
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们是最讲究炼句的。
因为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都为之生色。
赏析语句题是历年高考中与赏析诗眼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常考题型。
由于这种题型综合性强,又因赏析角度不固定,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但同时难度也较大。
所以,这类题型应该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
一、设题的角度与方式1.请赏析XX句。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15题“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漾漾)。
2.请赏析XX联的妙处。
例如:2018年天津卷第14(2)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XX角度赏析XX两句。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Ⅲ第15题“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二、答题的方法与技巧1.弄懂句子的基本含意,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深层内涵。
2.从句子的语言特点出发。
如语序倒置句式的错位美、对偶对仗句式的整饬美、互文见义句式的开合美、排比反复句式的气势美、省略跳跃句式的情感意念美、意象组合句式的巧妙含蓄美、长于炼字句的凝练美,等等。
3.从句子的表達技巧出发。
一般来说,高考选取的句子,大多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4.从句子的位置出发。
①首句(起)。
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渲染、铺垫之意。
例如:《春残》(唐彦谦)首句“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愁”字就是全诗的诗眼,奠定了全诗惋惜感伤的情感基调。
②中间句(承、转)。
有转折、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等作用。
例如:《退栖》(司空图)颔联“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表明作者由“从宦”到“隐居”的人生转折。
2019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详解附诗歌赏析
2019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详解附诗歌赏析四、(2019江苏,9—10,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1.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赏析对比手法塑造形象的能力,体现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的学科素养,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具有积极意义。
立志报仇雪恨的精卫鸟经年累月怀着微小的赤诚之心,“终年”与“寸诚”是一对比;口衔细石却希望填平大海,“细石”与“大海”是一对比;填海之功难以实现,区区小命实在轻,“任务重”与“性命轻”是一对比。
在对比中表现了精卫的决心之坚、抱负之大与命运之悲。
2.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着重考查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现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的学科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诗歌后六句中“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是全诗主旨。
“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
“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
“赏专精”是作者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精”这一论点,充分展开议论。
最后两句作者将“精卫”与刺客相比,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
(一)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23诗歌艺术手法含解析
诗歌艺术手法【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浙江卷20题【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表现手法的题目,属于艺术手法的考核,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考核一般都给出答题的方向,如此题中明确考核“多种手法”。
【得分要点】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 如蓝。
象
艺术手
全局全篇 含蓄
法
暗示
征
以物示 宁可枝头抱香死,
意
何曾吹落北风中。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 是璀璨多彩的。在文艺创作中,象征手法往往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但两
者是有区别的。
比喻、象征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作用: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 平中见奇。
•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 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概念)或 抽象事理(思想感情),由于长期使用, 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象征(咏物诗多用此法)
“象征和比喻”区别 修辞 范畴 使用
对象
作用
特点
比
修辞手 法
局部 词句
喻
生动 以物喻物 鲜明
请说出杜甫《登高》一诗中运用渲染手法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两句共六个特写镜头,描写了六种不同的景物:劲急 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凄厉的猿啸、清冷的渚、白色 的沙、归巢的鸟,高、低、动、静、声、色、态都有,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空阔高远,凄清孤寂 的环境气氛(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 人悲凉、伤感的人生际遇(感慨)相吻合 ,为后两联 叙述自己的悲苦经历和境遇,抒发情感,做了很好的 铺垫。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渲染 烘托 白描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其他: 赋比兴 曲笔 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 象征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 感情。
正衬,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形象地衬托出汪伦 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 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 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借代
• 借代俗称“换名”,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 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物来代替。借代的主要方式:(1)部 分代整体(如用“帆”代指船)。(2)特征代本体(如用“旌 旗”代指军队)。(3)具体代抽象(如用“烽烟”代指战争)。 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 特征。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
互文
•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语对它的解 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 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 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 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 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 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
(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 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 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 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对下 片中周公瑾的形象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妙在何处?“法”“情”合一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 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1.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 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白描—渲染,正面—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古诗常见的借代物 杜康——酒 尺素、双鲤——书信 干戈——战争 汉——唐 渔樵——隐逸生活 汗青——史书 吴钩——宝刀、利剑类 樯橹——船 天狼——入侵的异族 楼兰——边疆之敌 柳营——军营 山村——隐居 钟鼓馔玉——权贵利禄 青衫——下级官吏 鸟、兔——时光
夸张
• 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 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其作用是突出、 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 • 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夸张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 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 式。
比拟
• (1)拟人。拟人是指赋予事物以,应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 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回答,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 句式。
• (2)拟物。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被描写 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教材助解3P1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
该词是一首咏梅晓志之作。想一想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表明了怎样的君子 人格。
答案 特点:独立荒野、无人赏识、争春无意、成泥作尘、香犹如故。 君子人格:不屑媚俗邀宠、性格傲岸,即便处境艰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坚持气节、 操守。
• 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 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
• 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春夜喜雨》) 【析】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 悦之情跃然纸上。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采用了什 么艺术手 法?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 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 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 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 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反问
• 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 安石《题乌江亭》)
【析】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六、设问
概念: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 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 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双关
•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 含蓄、风趣。 • 赏析时,应指出其两层意思,可用“一指……另指……”的 句式。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析】“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 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 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陌上桑》中“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 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 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 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
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 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 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 事物都写。
( 拟人) ( 拟物、夸张 )
( 借代) (比喻、夸张) (比喻、夸张) (设问、借代) ( 对偶、双关 )
( 互文 ) ( 对比、借代 ) (比喻、夸张)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 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 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对偶
• 对偶是指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 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它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尤其是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偶)。其作用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 赏析时,应注意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 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 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
判断下列诗句是烘托、衬托还是渲染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
• 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
衬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衬托
•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