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4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闵行区莘松中学(春申校区)李倩云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把握诗歌所咏事物的特点,结合三位诗人的生平事迹,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志向

3.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

4.借助《马诗》的学习,初步总结咏物诗的学习方法,并尝试迁移到《石灰吟》《竹石》的学习中。

说明,本课预习要求摘录:

1.课外搜集三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初步了解这三首诗与诗人品格、志向、气质之间的联系。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反复诵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所咏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品味“物”与“我”的相似之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核心问题链设计:

核心问题:咏物诗中,诗人借助“物”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马诗》

核心问题:《马诗》中,诗人借助“马”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指向核心问题的“问题链”设计如下——

问题及预设学习内容问题指向

1.问题:从诗歌中来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预设: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进行解读学习诗歌中“马”

的形象

1.了解诗歌中“马”的基

本形象:渴望驰骋沙场

2.问题:诗歌中“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预设: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进行解读学习诗歌中“马”

所处的自然环境。

2.了解诗歌中“马”所处

的恶劣的自然环境特点:

空旷荒凉、险峻、寒冷

3.问题:“何当”与“快走”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

结合李贺生平,想想诗人借助“马”表达了怎样的志向?预设:李贺借助“马”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品味“物”与“我”

的相似之处。

3.理解诗歌中“马”驰骋

沙场的愿望,理解“诗人”

满腹才华,渴望建功立

业。

环节一:朗读诗歌,初步品读“马”的形象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马诗》,然后我们将借助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我们先齐读一遍《马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问题: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那诗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是在写“马”?

明确:这是一首写马的诗,从诗中“金络脑”可以看出来。

【PPT】

呈现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1)“金络脑”和普通的笼头有什么区别?戴上它又有什么意义?

“金络脑”,也就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金络脑象征着一种荣誉和权力,非常受重视。这匹马并不甘心做一匹普通的马,而是希望能够戴上象征着荣誉和权力的“金络脑”。

(2)如何理解“快走”?什么是“清秋”?

“快走”是“快跑”的意思;“清秋”是“明净爽朗的秋天”,在清秋之时,草黄马肥,正好驱驰,再加上“快走”二字,写出了骏马的矫健。在沙场上,马飞快地跑,又被成为“驰骋沙场”。

(3)戴上“金络脑”,在“快走”的马,这匹马可能在想什么?

驰骋在沙场上,金黄色的马具在闪闪发光。作为这匹战马,可能正在想:

1.我终于能够发挥出我自己的作用了!

2.这无限的风景都是我的了!

3.我要努力为国争光,打败更多的敌人!

总结:我们从这些内心独白中感受到这匹马此时是意气风发的,驰骋沙场,得意洋洋的。

【朗读】

为了读出这匹马的意气风发、矫健风姿,我们要重读哪些词语?男生一起来试一试

【朗读方式】全体男生来朗读,注意读出这匹马的意气风发、这匹马的矫健

【朗读指导】在“快走”和“踏”上要注意重读,在清秋时,读音稍微延长,语气相对和缓。

【方法小结】:刚才我们从题目入手,找到这首所描写的物——“马”,分析了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马的特点”。

环节二:品读诗歌,深入理解“马”的形象

问题:这匹渴望建功立业的马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

(1)我们接着看,诗歌前两句在写什么?

【朗读方式】全班齐读

明确:解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在写景。

(2)这两句诗是在描写什么?“大漠”给人怎样的感受?你如何理解“沙如雪”?

明确:“大漠”——无边无际的、给人感觉非常空旷、荒凉。

不仅从视觉上写出颜色(雪的白),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的感觉(雪的冷)。(3)“燕山”是指哪里?你是怎样理解“月如钩”的?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天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是边关军镇作乱极为猖獗的时代,此处的“燕山”代指的是军镇作乱最多的幽州蓟门一带。古往今来,多少将相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燕山是古代边塞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典诗词里边塞、边疆的代名词。

“月如钩”,“钩”是“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

里的典范。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钩”已经超越兵器本身,成为驰骋沙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上升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比如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诗句。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将自己所见之景都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在一个渴望上战场的人眼中,连“月亮”也有了战争的色彩。

【小结】在这一小段的学习中,我们分析了诗句中写“马”的环境特点(景物描写)。

【朗读方式】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朗读指导】这匹马所在的环境是空旷的沙漠、身处在高拔险峻的燕然山,为了读出这种空旷,我们语气可以缓慢一些,为了读出燕山的险峻,我们在朗读时语气可以加快加重。

(4)这种战争场景,一般人也许觉得悲凉肃杀,但是对于渴望驰骋沙场的战马来说却有异常的吸引力,因此发出“快走踏清秋”的感慨。那么,这匹马真的受到了重用了吗?从诗歌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没有,我们从“何当”中可以看出。“何当”即“何时”,冠以“何时”,即说明遥遥无期,不知什么时候,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朗读方式】个人读,读出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无奈。

【朗读指导】为了读出这种无奈,在读“何当”时语气要重读、声调要上扬!

环节三:品读诗歌,深入理解“马”的形象

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让“快走踏清秋”这种豪迈贯穿整个诗句,却偏偏要发出“何当”这种悲叹呢?你能够结合李贺的生平来解释一下为何作者要用这个饱含“无奈”的“何当”呢?

明确:

(1)基本文学常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2)基本文学常识: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

【李贺才华横溢和仕途坎坷之间的矛盾】

(3)锦囊成诗,才华横溢:李贺是个天才诗人,7岁能词章,15岁工乐府。李贺在作诗的时候,常常就骑着毛驴,出游在荒山古墓之间,寻找创作诗歌的灵感。每次得到一两句诗句之后就投入自己的锦囊之中,归家之后再续成篇,故其母常说是“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4)避父讳不举进士,仕途坎坷: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渴望通过科举来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在应举的时候,与李贺一同竞争的人以他的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就说他应该避父讳不举进士。尽管韩愈作《诡辩》鼓励李贺应试,但是李贺最终也没有登第。李贺后来也只是当了一些小官。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格局里,文官的道路走不通,诗人就渴望能够通过武官,通过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怜我们的诗人李贺,虽然从未到过边塞,但他凭借超凡的想象力来描绘了这样的疆场月夜图。诗人所描绘的景物都打上了诗人的主观印记,是他渴望参加战争的流露。

【朗读方式】全班齐读

【朗读指导】这一次朗读中,我们要化身为诗人李贺,将自己的怀才不遇、愤愤不平都融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