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讲义婚姻文化
汉字与婚姻家庭
汉字与婚姻家庭汉字与婚姻家庭王婷01严慧昭03陈珍珍29金薇22周帆04婚姻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事项之一。
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丰富多彩,不同的历史阶段,婚姻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婚姻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构成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要素,因而备受人们的重视。
----《左传·桓公十八年》云:“女有家,男有室,毋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孔颖达疏:“家者,内外之大名,户内日室。
但男子一家之主,职主内外,故日家;妇人主闺内之事,故为室也。
”古代妻称室,夫称家,妻主内,夫主外,各司其职,其家乃安。
只有家安,社会才能稳定。
婚姻是封建社会之大节,婚姻之礼乱,则国家必败坏。
远古群婚习俗《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婚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家的形成婚姻制度血婚姻制度:同辈的人构成夫妻圈子伙婚制度:兄弟姊妹之间通婚偶婚制度:同辈的人构成夫妻圈子裸婚偶婚制度:是一男一女按照婚姻形式结成配偶,但是不排斥与外人同居。
双方都可以随意离婚或分居。
走婚: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對偶婚: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
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劫奪婚伙婚伙婚制亦称“族外群婚”,它禁止了具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
虽然仍是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集体相互结婚,但男女之间已无血缘关系。
至今在甘肃等落后地区仍有兄弟共妻的伙婚现象走婚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只会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
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
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
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汉字与中国文化《从汉字看婚姻》
从汉字看婚姻【摘要】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字形的构造可以表示这个字的本义或所属的意义范畴,更能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
汉字字形,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史前婚姻形式。
【关键词】汉字;形体;婚姻相对于大多数文字系统来说,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其字形的构造可以表示这个字的本义或所属的意义范畴,更能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
汉字字形蕴涵文化信息,具体体现于汉字字形结构之中。
所以说,汉字虽然由具有形音义的构件,也有形音义不具备的构件所构成,但其构成形式对于承载文化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汉字构形学认为,汉字的形体一般是由构件一次组合而成的。
这种组合称平面组合。
事实上,即使如传统汉字构形学所描述,汉字也并非全是这种平面组合的形式。
即使是平面组合,其构件也并非全由独体的象形字所充当。
也就是说,其组合的构件本身存在着层次性。
因为构件具有层次性,所以组成构件的各个层次的因素无疑在产生着各自的功用:它们不仅在自己的层次上产生着其应有的功用,而且在构成汉字的形体的整体组合中同样也释放着自己的功用,只不过具有直接或间接、强或弱的区别而已。
正是如此,汉字才有所谓承载文化信息的厚度,才具有立体性,单个汉字才被人们称之为信息的集成块。
其实,古人早已注意到汉字字形的诸构成要素的层次性。
许慎《说文解字》已对其构件进行了下一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如“史”,“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
中,正也。
”对“中”的意义信息进行了分析。
当代学者也注意到这种研究,如“君”,甲骨文从尹从口,《说文解字》:“尹,治也。
”像一只手拿着一根指挥棒,指挥别人做事。
本指治人的官吏。
“君”字在“尹”字下加口,表示能对官吏发号施令者。
这种意义信息的分析,对理解整个汉字的意义信息具有更为深刻、透辟的功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化,是人改造社会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即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制度、风俗等,所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是文化系统不断发展的关键要素。
婚姻嫁娶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文学课件】汉字与婚姻文化
抢婚,其特征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 其亲属同意,将女方劫归为妻。这种婚娶方式, 自然不免引起冲突,为避免女方家族抵抗,便于 逃遁。抢婚当以日落天黑时进行为宜。其后,随 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抢婚被其它婚娶方式所替代, 但是它的某些形式却会被继续保存若干年代, “娶妇以昏时”,就是其遗存的形式之一。
当今有些少数民族婚俗,似乎正同当 时汉族婚俗相类,也是昏夜迎娶,假抢新娘。广 西瑶族中有一种迎亲方式:夜晚,男方结伙高举 火把冲向女家,半路上,女方人马也冲杀出来, 男方抢到新娘,女方回抢。最后新娘新郎双双溜 出队伍,于是双方停止战斗,一起享受婚宴。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在“女”字 之下释曰:“女,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 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室内居处之 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 田之为男性特征也。或于胸部加两点以示女 乳,或于头部加一横画以示其头饰,则女性 之特征益显。
甲骨文“
”、“ ”、
“ ”初为一字,后“ ”为《说
文》女字篆文所本,“ ”为《说文》
张舜徽先生的注释是非常正 确的,人不可能没有父亲,女子不可能 不受孕而生子,但是中国远古母系社会 时代“民但知其母”,无由知其父,所 以古人附会神说,编撰了以上近乎荒诞 离奇的传说故事来加以阐释。
中国古代典籍中这类荒诞离 奇的传说故事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太古 无嫁娶之礼”,那时的男女之间是群婚。 群婚就是太古时代男女之间可以自由地 发生性关系,没有任何约束。太古时代 这种自由的没有约束的群婚生活存在于 母系社会时期。
云南壮族迎娶新娘,一般都选择 昏暗的傍晚或黎明时分进行,不到这个 时辰,新娘不得进男家。这些,当然可 以作为汉族先民抢婚之俗确曾存在的有 力旁证,因而也更可使我们确信,从 “女”从“昏”的“婚’字正是这种习 俗的记录。
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摘要:汉字包含了丰富的婚姻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和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地位,记录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婚姻习俗。
“姓”、“父”、“舅”、“姑”体现了远古群婚状态度,“媵”、“妾”、“姒”、“娣”等字反映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婚”、“娶”则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掠夺婚俗,“嫁”记录了买卖婚俗,“媒”、“妁”记录了包办婚俗。
关键词:汉字;婚姻文化;中国文化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意文字系统,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也是记载我国古代科学知识、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的全息标志——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古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诸多信息。
所以尽管古代社会环境和古人已离现在很遥远,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研究汉字,窥视到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生活情况和风俗习惯。
因此人们常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的特殊载体。
婚姻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常见的文化形态,在汉字中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
本文就选取几个典型的汉字来谈其中所体现的我国古代婚姻文化。
一、汉字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和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地位1、“姓”、“父”、“舅”、“姑”等汉字体现了远古群婚状态和女性主导地位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沿革。
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主,婚姻生活也是以女性为主导的群婚制度,即《列子·汤问》记载的“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这种原始的婚姻状态在最早的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姓”是一个表明家族的文字,现在一般人都随父姓,但“姓”字却从女从生,看起来很矛盾,但这个字却真实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群婚状态。
《说文·女部》释为:“姓,人所生也。
”意思是表明“姓”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统的标记,这正与其字形义相契合。
“姓”字说明,远古社会孩子血统维系在母亲身上。
当时人们都从母系得姓,正因为如此,汉族先民古姓多从“女”旁,如黄帝姓姬,神农姓姜,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等等。
“姓”字这一构形说明,在远古社会,确实存在一种群婚制度,人们认为生孩子是女人感天而生,与男性无关。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29页PPT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国学基础(07 汉字与婚姻习俗)
祖
父
母
妻
子
孙
•祖:母系社会晚期出现的关于生殖崇拜的形象。
•父:即“斧”,甲骨文象手持石斧形。郭沫若:“石部及乳房的成年女子形象,示 其有生殖能力。
•妻:甲骨文象一手抓拉梳结发髻之成年女子形象,反 映了原始的抢婚之俗。 •子:甲骨文象有发大头之婴。 •孙(孫 ):甲骨文象子辈以绳结表下一辈氏族支系 (孙辈)的繁衍。
• 血婚制——伙婚制——偶婚制——专偶制
• 圣人无父而生 • 《春秋· 公羊传》述道:“圣人皆无父,感天而 生。” • 伏羲氏 :《太平玉览》七八引《诗含神雾》: “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 • 黄帝: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黄帝之母名附 宝,在郊野见雷电绕北斗枢星惑而怀孕,24个月 而生黄帝于寿丘。 • 炎帝:母名任姒,在游华阳时遇”神龙首“感生 炎帝
“姓”因何而贵?
• 先生贵姓? • 免贵姓罗。 • 网维羅(罗)。 • 上古社会,平民和奴隶 都没有姓,当时的“百 姓”是指百官。后来平 民也有了出自父系的姓 氏,“百姓”一词才有 表示一般平民的意思。
2、后
• 后,象人产子之形。
• “后”有君主之意,是母系社会的写照。后来随着社 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 群婚变为专偶婚,母权制被父权制取代,作为氏族首 领的“后”从女子变为男子,如后羿等; • 随着阶级、国家的出现,“后”又从氏族首领转变为 天子、诸侯,如周的始祖后稷等。 • 可见,“后”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孑遗,封建社会 时期一般称帝王正妻为“后”。
• “前后”的“后”是“後”的简化字,在意义上与 “后”没有任何关系。
3、婚
• 《说文》:“婚,妇家也。” • 《周礼》:娶妇以昏时。 • 《仪礼 士昏礼》:“主任爵弁裳缁,从 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 马。” • 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 种婚俗。
汉字和古代的婚姻家庭
夫、妇
说文: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 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高 鸿缙中国字例:夫,成人也.童子披发,成人 束发,故成人戴簪,字倚大人画其首发戴簪形, 由丈大人生意,故为成人意之夫.童子长五尺, 故曰五尺之童;成人长一丈周尺,故曰丈夫, 伟人曰大丈夫.许言汉八寸为周一尺,人长汉 八尺也.至妻之对曰夫,或丈夫,皆是借用.
媵
尔雅·释言:媵,送也. 广韵·证韵:媵,送女从嫁. 仪礼·士昏礼:媵御餕.郑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
从,谓之媵.姪,兄之子.娣,女弟也.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 诸侯娶一国,则二
国往媵之以姪娣从. 诗·小雅·我行其野求尔新特.唐孔颖达疏:媵之
名不专施妾,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 熙释名:媵,承也,承事嫡也.
娶、取
男子迎接女子过门成亲为娶.说文·女部:娶,取妇 也.从女,从取,取亦声.段玉裁注:取彼之女,为我之 妇也.
娶,古作取.诗·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 得.史记·吴起传:吴起取齐女为妻.
取,本义指古代的战争中杀死或俘虏敌人后,割取其 左耳以为凭证.
据师培等研究,这就是远古时期抢劫、掠夺婚姻之 见证,劫掠必于昏时乘人之不备,故娶妇可曰取.
婚姻、夫妇、父母、妯娌、姑舅近亲结婚、 婿媳、祖孙
婚、姻
婚有两义: 1、妻之家.说文·女部:婚,妇家也.王筠句读:下
文:姻,壻家也. 2、妻之父.尔雅·释亲:妇之父为婚. 姻也有两义: 1、婿家,说文·女部:姻,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
姻.白虎通·嫁娶: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2、女婿的父亲.尔雅·释亲:壻之父为姻.
中国文献的有关记载
唐·冗独异志: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 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 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若天遣我我兄妹二 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 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 扇,象其事也.
从汉字解析中国古代婚姻
从汉字解析中国古代婚姻婚姻是男女缔结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任何时代,婚姻形态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忠实地反映社会的发展水平。
汉字作为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载体,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婚姻状况。
文中将从嫁与家娶与取妇与女妻与妾的字形结构来讨论古代婚姻状况。
《易·系辞》:“天地絪緼,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是说自然界由阴、阳二气交感而生,人类则是由男女交接而产生的,所以婚姻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基础,它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沿袭下来,经过了不同的演变形态,直接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进行着漫长的演变。
从原始时代母系社会的群婚发展到父系社会的掠夺婚姻,女子逐渐成了男子的附属品。
进入奴隶社会,继掠夺婚之后出现了买卖婚姻,这种婚姻制度盛行于私有制的整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嫁娶方法。
女。
婦人也。
象形。
王育說。
凡女之屬皆从女。
下面举几个女子旁的字,来解释下女子在古代婚姻中的地位及古代婚嫁的状况。
妇,服也。
从女,持帚,洒埽也。
会意。
谓服事人者。
——《说文》妇字的甲骨文字形右边是女左边是帚,寓意为女子拿着扫帚打扫,妇形容已婚女性,这个字就可以看出结婚后的女子是用来服侍人的,而不是现在的可以持家做主。
妇字甚至还有些贬义,比如妇人之仁,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婚姻中少不了嫁娶这两字。
《说文解字·女部》:“嫁,女适人也。
从女家声。
”“适”本义指“往、至”,后引申为女子出嫁。
“适人”即为嫁人。
《说文解字》家,居也。
从宀,豭省聲。
这两字可以看出女子嫁人了才算有家。
在古代,嫁人也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在平等的地位的结合。
《礼记·昏义》中载有古代婚俗中的六礼:“纳采(即行聘)、问名、纳吉(占卜吉日)、纳征(送彩礼)、请期、亲迎。
”其中送彩礼是不可缺少的。
其中的纳征是不可缺少的,男方要给女方家里贵重的物品,然后,这门亲事才可以继续,用物品交换女子,等同于买卖了。
汉字与婚姻
论汉字蕴涵的婚姻文化汉字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依旧以其特有的形体构造和表意性而显示出其独特的风韵,但是依旧可以从汉字的形体构造中窥见先祖造字时的本义及其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
本文选取了部分与婚姻密切相关的汉字,从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方面探究汉字蕴涵的婚姻文化。
一、汉字与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作为社会构成基本单位的血缘团体的形成、发展、延续,都直接依赖于人们的婚姻活动。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将人类的婚姻制度划分为群婚、对偶婚、专偶婚和多妻婚四个阶段。
汉字对其中的婚制有所反映。
(一)“姓”、“舅”、“姑”与远古群婚制度 远古群婚是汉民族最早的婚姻制度,也是全人类最早的婚配方式。
在那个时代,人类处于原始的蛮荒时期,过着最原始的部落、氏族群居生活,同猎同食、同耕同住,在这样混乱的生活形态下,没有固定的配偶,只有混乱的交媾。
所以,这种婚姻形态下出生的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亲,他们的母亲也不知道谁是孩子的父亲。
但是为了维系血统流传,人们就只能用孩子母亲的血统来确定血缘关系了,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与女人相关的汉字来。
1、姓 既然是在混乱的婚姻形态下出生的孩子,他们当然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无法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了,就像前边提到的,为了维系血统流传,人们就只能以孩子母亲的血统来确定血缘关系了,“姓”就是这时产生的最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汉字。
汉字与人最直接的联系就是人的姓名,一个人的名字是相对开放的,可以自由选择的;但是,一个人的“姓”却是不能选择的。
人的“姓”是世袭的血缘延续的基本标志,因为人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不能选择父母的,更不能选择“姓”什么了。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都是随父亲而“姓”的,但是为什么“姓”字是“女”字旁呢?《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
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日,天子因生以赐姓。
”…鳃意思就是说,“姓”表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统遗传的标记,这也正与字型造义相符合,显然,汉族先祖造“姓”字的时候,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只与母亲有直接的关系,也就说当时的人都是随母亲而姓的。
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制度与习俗2015-3-23
妻、婚、娶——抢掠婚俗
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
“佯战婚”。
抢婚反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场重要变革和斗争:
母权与父权之争。
1. 妻
《甲骨文字典》: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 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
2. 取——娶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4. 两姓互婚
西周时期姬、姜两姓即为世代交互婚娶 。
《宋书〃后妃传》:刘宋时孝武帝之姑下嫁王偃,
生子名藻,生女名宪源,孝武帝娶宪源为皇后,又 将自己的妹妹临川长公主许配给藻。
《元史〃公主表》: 特薛禅父子战功卓著,皇帝发
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 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别。‛ 《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群婚制——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神话是口耳相传的历史,是对群婚时代的曲折反映。
姑、舅——互婚习俗
“姑”、“舅”称谓是互婚习俗的反映。 某种亲属称谓总反映了某种相应的现实亲
个姊妹为妻。
1. 媵
送,动词
《尔雅· 释言》:“媵,将送也。 《楚辞· 九歌》:“鱼鳞鳞兮媵予。”王逸注:“媵,送也。 《左传· 僖公五年》:“以媵秦穆姬。”注:“送女曰媵。”
陪嫁的男子和女子
《诗经· 小雅· 我行其野》孔颖达疏:“媵之名不专施妾,凡
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 这里的“媵”指随嫁的男子 和女子。 最初,媵制中从嫁的还有奴仆。伊尹就曾是媵臣。 《吕氏春秋〃本味》记商汤娶于有侁氏:“有侁氏喜,以伊 尹为媵送女。” 《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无由,乃为 有侁氏媵臣。”
汉字与传统婚姻文化
汉字与传统婚姻文化作者:高静来源:《牡丹》2019年第21期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因而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超时空性、超地域性而源远流长。
正如帕尔默所说:“如果中国人屈从西方国家的再三要求,引入一种字母文字,充其量不过为小学生(和欧洲人)省出一两年学习时间。
但是为了这点微小的收获,中国人就会失掉他们对持续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的继承权。
”本文从汉字中蕴含的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两个大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婚姻文化在汉字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真实地记录了古代的婚姻习俗。
一、汉字与婚姻制度(一)“姓”与群婚制原始社会,实行的婚姻制度就是群婚制。
当时混沌初开,人类刚完成进化,一切都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没有固定的社会秩序和伦理关系,大家一起捕猎,一起进食,一起耕地,一起居住。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婚姻制度也就显得比较随意,不仅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连母亲也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父亲是谁,血统的确定就只能通过母亲来辨别了。
所以,早期有关婚姻制度的汉字都以女性为主。
群婚制的出现,表现出婚姻开始由族内转向族外,最有代表性的汉字是“姓”。
“姓”会意兼形声,甲骨文从女,从生会意,生也兼表声。
“姓”的形体结构,记录了女性在维系宗族血缘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姓”这个字传达出孩子的母亲是谁,表示了一种遗传基因符号。
显然,正如上文所说,母亲与孩子的血缘联系是最紧密的,所以孩子的姓是跟着母亲来的。
上古姓大都是“女”字旁,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虞舜是姚姓。
这些汉字都深刻地反映出孩子与母亲亲密的血缘关系,体现出早期的婚姻形式。
上古时期,孩子的父亲往往无法确定,流传下来很多神奇的故事。
例如,《诗经》记载,帝喾的妃子简狄和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颗鸟蛋,便吞了下去,之后怀孕生下契,契就是商人的祖先。
《史记》记载了后稷的故事,传说,姜嫄在郊外散步,看到一个远比常人大的脚印,正觉得奇怪,忽然有一股暖流冲击全身,竟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她特别想踩这个大脚印。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PPT课件
婚礼仪式
传 古代用花轿去迎亲,
统
如四人抬,八人抬, 十二人抬为最佳。
婚 新娘上轿前,其母亲 姻 要为其盖上红头盖,
一说是为了遮羞,二
是源于古代的掠夺婚,
蒙上盖头就找不到回
家的路了。
婚礼仪式
传 “哭嫁”,就是女 统 儿上轿母亲哭送, 婚 哭词多为祝送,叮
传 一、政治和亲婚
统
政治和亲婚,即统治阶层利用婚姻血缘关系来
婚 调节政治关系,扩大政治势力。
姻 (1)有为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的。
(2)有施美人计,以图报仇雪耻
而联姻的。
(3)也有为民族关系而嫁女和亲
的联姻。
昭君出塞
强权干涉型婚姻
传 这类婚姻因具体操作的不同,又分作以下几类: 统 1 选婚 婚 2 罚婚 姻 3 赠赐婚
卺
爵
拜见父母
传 统 婚 姻
中国婚礼服的发展
传 婚礼服是特指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穿着的服 统 装,包括服装、服饰品及配饰等。 婚 婚礼服的制式主要有三种: 姻 其一为“爵弁玄端——纯衣纁袡”,
其二为“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其三为“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周代婚服
传 周制昏礼服:爵弁玄端——纯衣纁袡 统 周代婚制中的礼服崇尚端正庄重,婚服的 婚 色彩遵循“玄纁制度”。新郎的服饰为爵
2、有人认为,聘娶婚的第二个特征即是商品买卖婚。
媒 婆 蜡 像
传 5、 转房婚
统
又称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一般
婚 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
姻 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
兄长收娶其弟媳。
从汉字看上古婚姻形式
《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
Page
பைடு நூலகம்
20
婚、娶都是武力掠夺的行为。
“婚”所反映的似乎是一种凭借夜色掩护而进行 的小规模的抢婚,类似今日某些少数民族中尚存 的“偷婚”;
“娶”所反映的或许是通过大规模的部落或邦国 战争明火执仗地抢婚,即所谓“师婚”。 抢婚反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场重要变革和斗 争:母权与父权之争。
Page 8
契
《列女传》:“契母简狄者,有娀 氏之长也,当尧之时,与其娣浴于 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坠之,五 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 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 焉。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 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以 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 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于亳。 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 敬,敷五教在宽,其后世世居亳。’ 至汤兴为天子,君子谓简狄仁而有 礼。《诗》曰:‘有娀方将,立子 生商。’又曰:‘天命玄鸟,降而 生商。’此之谓也。”
“前后”的“后”是“後”的简化字,在意义上与“后” 没有任何关系。
Page 14
父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父”并不专指生父,而指同族的所有男性长辈, 如“父甲”、“父乙”、“三父”、“四父”、“多父”等父称皆在 武丁时期的王族卜辞中出现。 《诗经· 毛传释》曰:“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异姓则称舅。” 甲骨卜辞中亦有“多母”之称,表明“母”之称亦曾不限于生母。 “父”、“母”二字透示出群婚的信息:同族中长辈男女之间并不是 以个体而是以群体构成夫妻关系,故“父”、“母”的称谓也只能是 一个集合概念。 父权统治建立以后,男子为了生育自己的嫡亲子女,以继承自己的财 产,总是力图独占婚姻对象而不能容忍其他男子来染指,父权与群婚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互相排斥的。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ppt课件
• 抢夺婚的婚姻仪式到很晚的时代仍流行于我国 的少数民族中,曹树翘曾在〈滇南杂志〉中对 魏晋以后我国爨族的抢夺婚俗中作过详细描写, “将嫁女三日前,(女家)执斧入山伐带叶松, 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旁列米淅数十缸,集亲 族执瓢。杓,列械环卫。婿及亲族新衣黑面, 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械而斗。婿直入松屋 中挟妇乘马,疾驱走。父母持械,杓米洗婿, 大呼亲友同逐女,不及,怒而归。新妇在途中, 故作坠马状三,新婿挟之上马三,则诸亲皆大 欢喜……新婚入门,诸弟拖婿持妇扑跌,人拾 一巾一扇乃退”。直到1949年以前,我国云南 省的景颇族、傈傈族和傣族实行的仍是抢夺婚。
儿子
• 从上图看,就男子来说,结婚之后,自 己的舅成了岳父;就女子而言,结婚之 后,自己的舅成了公公。这两种婚姻关 系在我国直到解放前仍然存在,俗称表 亲婚,又曰亲上加亲。
• 本一字,皆指怀胎。《诗经· 大雅· 大明》: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 孕妇腹部突出,故引申指胸腹部,《论 语· 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王引之《经义述闻》:“颈以下股以上亦 谓之身。” • 胸腹为人体主体,故又引申指全身,即身 体。孕字字形显然是甲骨文形体的演化。
• 随着对偶婚的产生,便开始出现抢劫和购买妇女的现象, 这是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普遍迹象。关于我国古代的劫夺 婚早在周易中就有记载,《周易· 上经· 屯》:“屯如邅 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群人 骑着马偷偷摸摸的前进,他们不是为了抢劫,而是为了 婚姻而来。 • 《周易· 下经· 睽》:“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 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意思是路上 来了几辆车,一辆车运载着大猪,另一辆车上载着像鬼 一样奇形怪状的人。这些人一会张弓打箭,一会又放弓 松箭,原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装扮成可怕的样子去结 婚的。抢亲时遇上大雨真是天赐良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