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及早期电影理论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始末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一次实验电影运动,通常认为发端于1910年代,1920年代进入高峰时期,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波及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国家,这个时期的苏联电影学派也被认为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学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先锋派(1920—1925)以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为代表,贯穿先锋派电影运动始终;第二先锋派(1921—1926)以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为代表;第三先锋派(1927—1930)是一个纪录电影学派,影响波及欧洲许多国家。
1920年代末,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再次来袭,以及德国纳粹上台后大肆驱逐德国先锋电影运动代表人物,加上有声电影出现,欧洲先锋派电影逐渐走向终结。
先锋派电影运动,是指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第一次实验电影运动,通常认为发端于1910年代末,1920年代进入高峰时期,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波及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其他欧洲国家。
另外,以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也被认为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学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先锋派以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为代表,从1917年到1929年贯穿先锋派电影运动始终;第二先锋派以法国超现实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为代表;第三先锋派是指阿贝尔托·卡瓦尔康蒂创立的纪录电影流派,他于1926年制作完成的影片《只有几小时》标志着这个流派的正式诞生,后被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为“第三先锋派”(01)。
虽然三个先锋派的影片特点不尽相同,但是作为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相似点,即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不以讲述故事为宗旨,并且由于当时有声电影还没有发明,因而主要探索无声影片的纯视觉表现力和美学特征。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同时孕育了一些电影理论家和创作者。
这场实验电影运动,是继美国格里菲斯打破以往一个镜头表现一个场景、开始在电影时空和节奏以及叙事形式方面有所革新之后,西方电影艺术家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又一次实验和探索,从而使1920年代电影艺术创作的中心从美国回到了欧洲。
世界电影流派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 ---1928 1928年 ---1928年)
• 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 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 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 法国和德国 •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 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叙说故事, 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 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 多为短片。 多为短片。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 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四、纪录电影学派
纪录电影先驱 弗拉哈迪 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创 作过程
约翰·格里尔逊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受苏联电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 “电影眼睛”理论的影响,借鉴了 法国先锋派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 思的经验,尤其是吸收了美国导演 弗拉哈迪的经验。领导形成英国纪 录学派。 代表作《飘往渔船》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 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 剪辑空间跳跃。 •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 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 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 的变化。
世界三次电影运动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
个阶段。 (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 个阶段。 )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第三阶段: •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 转入纪录电影。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 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 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 《尼斯景像》 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 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 生活丑态;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 二、先锋派电影兴起的背景。 三、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Leabharlann 流派
1、印象主义。 2、德国表现主义。 3、抽象主义。 4、达达主义。 5 、超现实主义。 6、电影眼睛派。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 狄吕克团 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 冈斯、哲敏· 杜拉克等一 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 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 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 没有得到制片商们的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 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 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 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 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 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 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第五:先锋派电影后期的社会讽刺短片,是先 锋派电影影响中最积极的一面。这类影片最早 是通过一些荒诞可笑镜头去嘲讽一些社会现象, 以后,一些纪录片电影工作者便根据这一特点, 把纪录片以"直接纪事"发展到"社会讽刺"或"社 会批判",从而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思想性。伊 文思的影片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桥》和《对 运动的研究》,最初都是从运动的观点去发掘 电影的表现力的,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的《波 里那杰》、《新的土地》已是鲜明的通过直接 纪事的镜头和有意识的镜头联接相结合,而产 生了巨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有力的提高了影 片思想性。
第3讲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形式主义理论的美学命题
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是什么?
材料如何转化成艺术的有机因素?
什么使普通材料变成具有感染力的 审美对象?
作品的艺术性是怎样建构的?
他们认为诗学的目的是寻找使语言 材料成为艺术作品的原因。就文学 研究而言,使语言成为艺术品的东 西,就是词与词的序列,词的意义 及其内外形式。
第3讲章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1928近10年时间,欧洲电影探索 中的众多流派和学派汇集成一场电影美学 运动。这一运动不以讲述故事和商业谋利 为目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 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实验和探索。
先锋派电影崛起的原因:
A 来自美国的垄断(叙事电影占领市场) 激发欧洲电影人的竞争意识(民族电影的 觉醒)。
爱森斯坦认为剪辑是有机和辨证的。剪辑应该在一 个镜头达到“爆裂”点(紧张程度达到极点)时才 进行,应该象内燃机的迸发一样具有强有力的节奏 感。
爱森斯坦认为一组镜头中的每个镜头应当是不完全 的,只应起部分作用而不是起全部作用,两个镜头 (正题和反题)的冲突产生全新的思想(合题)。
爱森斯坦要求观众接受电影时要象接受文学一样灵 活,尤其不能做时间和地点的引申对比。电影应当 包含与主题和隐喻有关的影像,不管是否能在现场 找到。
苏联学派的使命与共产主义集
概
团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诞生
述
密切相关。
苏联电影艺术家将先锋主义与 文艺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创 造性地将革命的思想内容,将 宣传和规劝的形式美学化。
蒙太奇学派与形式主义理论。
MONTAGE 释义
蒙太奇,montage,法语建筑学术语, “装配、构成”之意。苏联电影艺术家引 申为 “镜头、场景、段落组接与安排”。 蒙太奇的内容与完整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外国电影史——精选推荐
外国电影史:先锋派电影运动:电影史上第一批重要的理论家及理论著作诞生在1917~1928年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由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入侵和一战带来的西方传统观念和精神文明的危机,在欧洲开始了一场抵制外来文化入侵和探索自身文化的运动,这一运动本身并不以叙事功能和商业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主要的流派有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
印象主义是“第一个先锋派”,贯穿整个先锋拍电影运动的始终。
中心人物是德吕克,他创办的《电影杂志》,成为印象主义重要的文化阵地,他的理论著作《上镜头性》和电影创作《西班牙的节日》,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
印象主义作品在叙事上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的诗意状态,印象主义开创了电影艺术新的表现领域。
印象主义的作品主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爱浦斯坦的《忠诚的心》、马塞尔•莱皮埃的《黄金国》、阿贝尔•冈斯的《车轮》、《拿破仑传》。
达达主义:一战后的产物,诞生于法国,以无政府的巴枯宁的政治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他们追求所谓“机器和阳伞在手术台上突然相遇的美”,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
代表作品杜桑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
超现实主义电影由达达主义演化而来,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化、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代表作品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等。
在这部影片中,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惯用模式荡然无存,它以描写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一连串的梦境,从而进入人类潜意识的状态的探索,并试图激起观众的内心冲动,这部影片实践了超现实主义所倡导的原则,运用即兴式的自动主义创作方法,使平凡的物体获得不平凡的性质,使明显不相关的实物、意念和文字相撞,使实物和具体背景完全割裂。
欧洲电影发展及理论实践对世界影视的贡献
欧洲电影发展及理论实践对世界影视的贡献众所周知,西方电影理论分为蒙太奇与纪实主义两个流派,而这两个流派分别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与主张。
但西方电影理论并非仅由这两方面组成,它至今已发展了近百年。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推进方式叙述西方电影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格里菲斯开创蒙太奇先河从1895年电影诞生起,与电影相关的概念便接踵而至。
但早期,电影被看做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早期电影也带有极强的实验意味。
无论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家庭录像”式的短片实验,或是梅里埃的短片中,极少有对电影本身(从技术到艺术)的深层次研究。
直至格里菲斯的史诗性电影诞生之前(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以及以幕为单位的交叉叙事标志着电影技术在真正意义上的出现)与,电影相关的理论仍非常罕见。
二、早期电影理论拉开电影理论序幕的,是意大利的卡努杜。
他在1911年首发《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从此刻开始,电影才在真正意义上得以知识分子们的重视。
自此,电影理论家们先后出现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从心理层面看,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博格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的研究》,从观众心理层面对电影本身作出探讨。
他认为,电影不仅存在于银幕上或胶片上,而是存在于观众的心中:电影观众随着影片情节嬉笑怒骂,或掩面而泣,或满面春风。
而同样来自德国的爱因汉姆也对明斯特博格的理论做出了心理层面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于1932年发表《电影作为艺术》,从各个角度印证了电影并非机械复制现实的工具,而是有独立创作意识及精神的艺术品。
但遗憾的是,他后期由于担心电影表现手段过于丰富,会使得电影越来越生动,反对有声片的出现,鼓吹无声片,陷入了与时代背道而驰的误区;而在另一层面上,来自匈牙利的巴拉兹则开创了电影文化学的研究。
他分别于1924年和1930年先后发表《可见的人类:论电影文化》和《电影的精神》。
(一)早期电影运动在著名的蒙太奇理论出现之前,在电影的诞生地出现了一次先锋运动。
第四部分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思想: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心灵
的焦虑,恐惧,与对现实的逃避。作为战 败国的德国,除了要面对战后普遍存在的 饥饿、贫困、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危机 外,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烦死战争 的结果,在民众中普遍形成了对权威的憎 恶、对信仰的怀疑,对现实的愤怒,和对 未来的茫然。
题材: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那个被扭曲的、 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 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 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然而,这恰恰映现了战败后的德意志民族的 社会心理状态。而以象征表现内心现实,以主观 化反证社会现实,正是表现主义电影以美学化、 风格化的形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实际的 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五部分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综述
是指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的十年间,在对
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出现的一个极为复杂 的电影文化现象.由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 汇集成了一个空前的电影美学运动.
它们不以叙述故事和商业赢利为目的,主要
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进行的美学形态和表 现功能的风格性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2、追求对自然物象的诗意描述,以实现与人物心理和精神 的对应 强调依据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的客观现实,所给予艺术 家的视觉印象和主观感受。 因此,影片中的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情绪和 氛围,始终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以 多含义的事象形式传达出人物不同情绪气氛和潜在的思想 活动。
丰富的外化表现,大量具
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作为 表现主义的作品,成功的 批判了当时那个混乱且失 控的德国社会。
主要作品
罗伯特· 维内《卡里加
里博士》(1920年) 以剧中人物弗朗西斯 的叙述,揭示了卡里 加里博士的邪恶和他 对社会所施加的暴力 和恐怖,创造出那个 纯属于精神病患者的 幻想世界。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时间:1917-1928,10年时间主要参与国家:法国,德国,前苏联特点和形成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存在主义开始在欧洲盛行,资本主义社会体系面临全面的价值重估,人们对艺术的探求的渴望日记增加,哲学的思辨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致使电影人开始了一场异常有激情的电影革命-欧洲先锋派电影革命;这次电影革命的特点是大量的大胆的电影试验,各种形式的电影风格的出现,对日后的电影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繁花绽开前的必要准备。
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大约1925年前后的德国和法国,后期以法国为中心,晚于绘画和诗歌方面近二十年.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要求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创造一种"让画面来主宰一切"的纯视觉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其一,上世纪末在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日益侵入电影,不少电影艺术家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表现手法,把绘画和音乐上的抽象主义应用于电影创作,使电影成为非理性化、非形象化的东西。
其二,美国电影的强大的竞争力量使欧洲电影的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在艺术上停滞不前。
主宰影品生产的资本家,只是把电影当作牟利的商品,粗制滥造,题材平庸,手法刻板。
一不批艺术家知识分子敏锐的感觉到商业与艺术的矛盾,力图在知识分子圈子内,通过各种试验加以解决。
因此,20年代,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出现了许多类似"电影俱乐部"那样的团体,其成员大多数是关心电影的各门类的艺术家和评论家。
他们在团体内放映一般影院不予放映的影片(即一般观众看不懂,上座率不高的影片)。
他们在探讨理论问题,力图抛开群众,创造一种只限于少数"精选的观众"所能接受的新的一电影艺术。
这些艺术家们从各自所从事的艺术角度去看待电影的特征,进行电影创作,从事各种试验。
这样,"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
先锋派电影的电影艺术家们,盲目反对叙事,反对舞台化;主张"非理性化","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世界电影史 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 狂热者的艺术梦
>>
0
>>
1
>>
2
>>
3
>>
4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狂热者的艺术梦
20世纪初在电影摄制过程中形成一定风格的: • 美国格里菲斯 • 英国布莱顿学派 • 法国芳森学派
• 瑞典学派
>>
0
>>
1
>>
2
>>
3
>>
4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狂热者的艺术梦
• 英国布莱顿学派:主张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反对卖弄技巧
>>
0
>>
1
>>
2
>>
3
>>
4
>>
二、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流派
(3)抽象电影的极端美学观
这些拍摄抽象电影的人,只是一群狂热的艺术知识分子。 他们当时就是想把电影拉入现代主义轨道。 • 他们认为电影应当是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诗和舞蹈。 • 他们主张电影没有故事,没有头没有尾,没有正面也没有反 面,不分左右,不存在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界线,从而可以使 人们从任何角度去观察这些情境。
和矫揉造作。在电影方法上它非常重视自然景的作用,强调内 外景协调在影片中的作用。 • 法国芳森学派:创始人是法国芳森城里一家肉店老板的儿 子查尔· 百代,他建立的庞大的电影企业——百代电影公司沿 袭了通俗化的传统,拍摄了大量通俗影片。 • 瑞典学派:瑞典的电影艺术家在通俗化的影响下,刻意追求 电影的表现手法,在电影语言创新上构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 斯约史特洛姆和史蒂勒是两位世界著名导演。
世界电影史——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
• 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油画 1862——1863)
• 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油画 1872——1873)
• 埃德加-德加:《舞蹈课》(油画 1873——1876)
• 皮埃尔 奥古斯特-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油画 1876)
• • • •
印象派绘画美学追求: A 提倡户外写生,注重光与色的自然微妙变化,打破“固有色”观念。 B 主张“客观”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不追求题材“严肃性”。 C 取客观场景之片段作为构图,求“不完整”效果。
• • • • • • • • •
其它表现主义电影: 《泥人哥连》:保罗-威格纳,1919 《三生记》:弗立茨-朗格,1921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弗莱德立希-茂瑙,1922 《蜡像陈列馆》:保罗-莱尼,1924 (二)第二阶段:室内剧 室内剧 剧场式电影。受先锋戏剧大师莱因哈特影响的“小剧场”。 自然主义,“寓言式人物”,悲观思想。 代表作:《最卑贱的人》(茂瑙)
• 其它:《后楼梯》(罗布-辟克、吉斯纳) • 《圣苏尔维斯特之夜》(辟克)
• • • •
(三)第三阶段:街头电影 街头电影 现实主义色彩加深。 更关心外部社会现实而不仅仅是内心痛苦。 延续悲剧性人物及内在主题,并部分延续摄影棚拍摄。
• 代表作:《没有欢乐的街》:派勃斯特,1925
• 其它:《杂耍场》:安德烈-杜邦,1925 • 《柏林的贫民窟》:盖尔哈德-兰普莱希特,1925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背景
• 一、格里菲斯等开创的好莱坞叙事电影(商业剧情片)以压倒性优势 占领包括欧洲在内的主要电影市场。美国成为世界电影中心。 • 欧洲电影基于民族主义与艺术创新目的,要求变革。同时,商业上也 需要打造“欧洲特色”电影。 • 二、上一个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及其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 潮催生了诸多流派: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 现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 电影成为先锋艺术家的“画笔”——新媒体工具。 • 三、关于电影本体的理论性反思。电影如何成为艺术,如何成为一门 “独特”的艺术。 • 理论与实验/实践。
三大电影运动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谈谈欧洲20世纪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
谈谈欧洲20世纪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现在时刻,14:49,天⽓很冷,我也很冷。
表弟过来捣乱了,,,,,,= =、废话不多说,下⾯。
主题:————————————————————————————————————————————————————————————————邀请线————————————同类——————————————————————————————————————————————————————————————————这是电影艺术史上的第⼀次电影美学运动。
第⼀次世界⼤战以后呢,欧洲的电影业就开始恢复了。
对于富有创新精神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来说,电影根本就没有什么传统可⾔。
出于对电影本性的探索和对商业电影的反抗,它们所继承的仅有格⾥菲斯和卓别林的实验精神,并逐渐形成了实验电影的概念,⼀些电影实验室和电影俱乐部相继诞⽣;⼀批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和作品相继涌现;第⼀批重要的电影理论家和著作也同时问世。
从1917年到1928年,在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出现了众多的电影学派和流派:在法国呢,如:1、崇尚⾃然追求现实真实的印象主义⼼理叙事;2、纯电影美学实验中摆脱叙事和演说的⽴体主义;3、摆脱叙事、逻辑和物理现实⽽创造出来的纯视觉节奏的抽象主义;4、追求荒诞、⽆理性的达达主义;超越梦幻与现实的超现实主义。
在德国,如:1、发源于从形式到形式的“学究⽓”的抽象主义;2、真理与谬误,理性与⾮理性界限不清的表现主义;3、渗透中产阶级悲观⼼理的寓⾔式的室内剧;4、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新客观拍的街头电影。
那么在前苏联,富有创造性的将阶级冲突、社会性的思想内容引⼊电影,通过蒙太奇学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成功地将宣传性、规劝性经由美学化了的形式给予呈现。
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欧洲,先锋派电影各具风格的美学实验和探索,构成了⼀个极为复杂的电影⽂化现象汇集成⼀个空前的美学运动,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了⽆可估量的影响。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运动
浅析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电影运动电影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若干年的演变,从无声片、黑白片直到今天3D时代的到来,电影从技术到表现形式到表现手法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向前推进,电影作为一种观看艺术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以至于我们的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静止的文字转变为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视觉文化时代已经不可置疑的到来了。
在我们迎来视听盛宴的今天,也必须回过头去追溯世界电影的发展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更了解电影更清楚电影发展的每一步,然后我们才有理由在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享受现有的电影成果以及努力推进电影的新发展。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三次电影运动是推动电影艺术思想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这三次运动分别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
一,三次运动分别的背景,意义(一)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产生的背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经历了战争的巨大创伤之后,其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面临重估,现代哲学思潮随之兴起,自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欧洲哲学将研究方向从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转向对人的本身,这就引起了对传统艺术的广泛不满。
传统艺术注重外部模仿的缺点在这种思潮中充分暴露并被摒弃。
人们开始注重艺术的深度,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成为这一思潮的特点。
战争带来的阴影在欧洲从思想蔓延到艺术,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在一种危机感和危机意识中诞生的,这种危机不仅仅来自于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所导致的社会关系变革与重组,更重要的来源是好莱坞的商业性影片于这一时期迅速的占领了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电影市场,这种缺乏艺术性的单一的粗糙的好莱坞影片使得欧洲一部分具有社会责任的先锋艺术家力求改变这种现有局面。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力求打破好莱坞的叙事体系和商业性垄断,追求画面的视觉形象的表现力,试图探索出超越叙事的“纯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为了探索和发掘出画面的多元化表现,进行了大量且大胆的电影实验,这些意义非凡的实验产生了众多的电影风格,为电影的成熟做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三)达达主义电影的消亡 1、达达主义电影“颓废”、堕落。 2、达达主义电影远离普通观众。 3、达达主义者发现电影媒介能纳入其他艺术,却 忽视电影艺术的其他规律。 (四)达达主义电影的美学追求 1、对传统美学审美原则的反叛 2、反叙事、反逻辑的无理性美学原则 3、对奇异视觉效果的偏爱
• • • •
二、达达主义电影 (一)达达主义 1、概念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 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 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 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 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 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 2、代表人物 • 马塞尔· 杜尚、马克斯· 思斯特、奥托· 狄克斯
• 三、超现实主义电影 • (一)超现实主义 • 超现实主义义艺术运动发韧于文学,原是哲学上的术语, 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被用于绘画上。该文艺流 派认为文学艺术应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 的东西不足以反映事物本质,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形 式,这种形式一是潜意识,二是梦境。现实生活中的表面 事物及现有的礼俗道德等社会规范都是对于人的精神和其 本能需求的一种束缚羁绊。只与否定和抛弃这些才能获得 精神上的解放。因此,唯一的道路是抛弃理性、道德、社 会、宗教等观念对人的制约,唤起心中那些被压制已久的 潜意识。 • 代表人物:安德烈· 布勒东、路易· 阿拉贡、萨尔瓦多· 达利、 巴勃罗· 鲁伊斯· 毕加索等
莫奈代表作《日出· 印象》
• • • • • • • • • •
(二)印象派电影的发展及代表作 1、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1)印象派电影的领袖——路易· 德吕克 理论主张:上镜头性 代表作: 《西班牙节日》(1919)(杜拉克导演) 《沉默》(1920) 《狂热》(1921) 《流浪女》(1922) (2)马赛尔· 莱皮埃和《黄金国》(1922)
• • • • • • • • • •
(三)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追求及意义 1、美学追求 (1)无逻辑反理性的美学观 (2)以梦境求索思想的真实过程 (3)对性问题的迷恋 2、意义 (1)拓展了以影像来体现精神世界的技巧 (2)体现出探索电影艺术性的创作倾向 (3)暗示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所具有的一种传播双向性 (4)对心理分析故事片产生影响
第二节:法国印象主义心理叙事和超现实主 义倾向的各种流派
• 一、印象派电影(1917—1928) • (一)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 代表人物:爱德华· 马奈、雷诺阿、克劳 德· 莫奈 • 美学追求:发现和表现自然光下的色彩, 以捕捉自然景物的瞬间变化。艺术家们为 追求画面自然与生动,通过迅速的手法以 把握瞬间印象。其构图随意,目的在于凸 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被杜尚重画过的蒙娜丽莎
• • • • • • •
(二)达达主义电影运动概况 1、曼· 雷伊与《回到理性》(1923) 2、达达主义电影主要作品及代表人物 (1)“纯电影”《机械舞蹈》(1924) 导演:费尔南· 莱谢尔 (2)《幕间休息》(1924) 导演:雷内· 克莱尔 编剧:弗兰西斯· 皮卡比亚
萨尔瓦多· 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 • • • • • • •
(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 1、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 导演:谢尔曼· 杜拉克 编剧:安东南· 阿尔都 2、路易斯· 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 3、其他代表作品 (1)让· 科克托的《诗人与血》(1930) (2)路易斯· 布艾尔的《黄金时代》(1930)
• (四)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失败的原因 • 1、严峻的社会历史状况使先锋派电影人开 始接受“电影眼睛派”的影响,关注现实 和平民的生活。 • 2、表现形式太过抽象和个人化,不能引起 大众的共鸣。 • 3、与观众距离大,没有票房保证。
• • • • • • • • •
(二)现代主义艺术产生的原因 1、物质富有与精神的贫困 2、非理性美哲学的影响 伯格森、克罗齐、弗洛伊德 (三)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 1、反抗现实 2、否定传统 3、表现自我 4、形式主义
• • • • • • • • • • • • •
二、世界电影对抗好莱坞的需要 例如:法国电影产业 三、欧洲知识分子对电影艺术性的探索 (一)电影俱乐部的建立 卡努杜:第七艺术之友协会 德吕克:电影俱乐部 荷兰的“电影联盟”、伦敦的“电影协会”、德国的“电影之友社” (二)探索的主要诉求 1、电影不是戏剧 2、电影可以表现心灵 四、艺术电影院的支持 例如:巴黎 让· 梯德斯哥创办的“老鸽笼影院” “乌苏林影场”、“巴黎之眼”、“第二十八号影场”
第一节:先锋派电影出现的原因
• 一、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 (一)现代主义的概念 • “现代主义” 是后来人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 先从欧洲出现的各种文艺思潮或流派的总称,因 其同传统文艺特别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艺不同, 故称之为“现代主义”,“现代派”,或“先锋 派”,包括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 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等, 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美产生的存 在主义,新小说,荒诞派戏剧,“愤怒的青年”, “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以及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
• (3)阿贝尔· 冈斯和《车轮》(1922)
• (4)谢尔曼· 杜拉克和让· 爱浦斯坦 • 杜拉克代表作:《西班牙的节日》(1919) 《微笑的布德夫人》(1923) • 让· 爱浦斯坦代表作:《忠诚的心》(1923)
• 2、印象派电影的特征及贡献 •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 •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 应。 •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求适应人物心理 和精神的视觉表现。 • 主观摄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 •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