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椭圆的焦点、长轴、短轴等概念,并能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说课重点椭圆的定义、焦点、长轴、短轴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说课难点椭圆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为了减少照明灯的能耗,设计师在公园的草坪上设计了一个椭圆形的跑道,你知道椭圆是什么样的图形吗?”来激发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椭圆的形状和特点。
2. 椭圆的定义(10分钟)通过展示椭圆的定义和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点P的轨迹。
”并帮助学生理解椭圆的基本性质。
3. 椭圆的焦点和离心率(15分钟)介绍椭圆的焦点和离心率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焦点与椭圆的关系以及离心率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的性质。
4.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15分钟)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长轴和短轴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关系以及长轴与焦点之间的性质。
5. 椭圆的性质应用(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椭圆的离心率与轨道形状的关系、椭圆的应用于天体运动等。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拓展问题,如椭圆的切线与法线的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五、教学手段板书、示意图、实例分析、讨论等。
六、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
课堂设计理念: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 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景, 挖掘学生
内在的研究问题的巨大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亲身体会创造过程,充 分展示思维差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层 次,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点,因此椭圆曲线关于 y 轴对称;其它同理。
相关概念:在标准方程下,坐标轴是对称轴,原点是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 叫做椭圆的中心。 设计意图:
(1) 抓住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不放松, 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方程研究椭 圆的对称性;
(2) 在学生的表述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 思路,能够引导学生从对称性的本质上得到研究对称性的方法;
x2 y2 a2 b2 1(a b 0) 有什么特点?
(1)椭圆方程是关于 x, y 的二元二次方程;
(2)方程的左边是平方和的形式;右边是常数 1; (3)方程中 x 2和 y 2 的系数不相等;
设计意图: 类比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能够使学生容易得到椭圆标准方程的特 点,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为利用方程研究 椭圆曲线的几何性质做好了准备 . 【问题 1】自主探究: 结合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 利用方程研究椭圆曲线的范围;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激励学生开拓思维: 学生活动过程:
附录:板书设计 8.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x a2
y b2
1(a
b
0)
1、范围:椭圆位于直线 x a 和 y b 所围成的矩形里。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郧西县第一中学耿家茂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专家、老师们,你们好!我是郧西县第一中学的耿家茂。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这节课的整体构思进行阐述,希望你们不吝赐教。
一.教学目标及目标分析1. 教学目标:(1)记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
(2)会用坐标法、几何法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范围。
(3)熟练运用坐标法求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的最值,并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体会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图形美;培养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品质;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记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的基础上,会用坐标法、几何法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范围。
熟练运用坐标法求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的最值,并解决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相关的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图形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体验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背景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它不仅是研究双曲线以及抛物线几何性质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准备,同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也是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的良好题材。
因此,本节课在全章乃至整个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知识内容较简单,但学生对椭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
这节复习课是希望通过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使学生对椭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又怎么去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仅蕴含著丰富的数学思想,而且也揭示了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实质。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椭圆的定义,并能够准确地描述椭圆的几何性质;2. 掌握椭圆的离心率的概念,并能够计算椭圆的离心率;3. 理解椭圆的焦点和准线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相关问题;4. 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椭圆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2. 椭圆的离心率的计算;3. 椭圆的焦点和准线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椭圆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椭圆的认知,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椭圆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答,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椭圆的定义及几何性质(15分钟)首先,给出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点P的轨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椭圆的几何性质,包括椭圆的形状、长轴、短轴、中心等,并与圆进行比较,强调椭圆是一种拉长的圆形。
3. 椭圆的离心率(15分钟)解释椭圆的离心率的概念,即离心率是椭圆焦点之间的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通过示意图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计算椭圆的离心率,并与圆的离心率进行比较。
同时,让学生探索离心率与椭圆形状的关系。
4. 椭圆的焦点和准线(15分钟)介绍椭圆的焦点和准线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解释焦点与准线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焦点与准线与椭圆的形状有关,并与圆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焦点和准线的理解。
5. 椭圆的应用(2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问题:“一个卫星绕地球运行,其轨道是一个椭圆,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卫星的轨道长轴为2a,离心率为e,求卫星的轨道离地球表面的最近距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椭圆的性质进行求解。
6.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探索椭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体运动、建造设计等。
四、教学资源1. 椭圆的图片和示意图;2. 椭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公式的PPT或者教材;3. 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几何部份的内容,主要涉及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材依据是《高中数学必修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椭圆的定义:通过介绍椭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椭圆的特点和基本性质。
(2) 椭圆的几何性质:介绍椭圆的几何性质,包括焦点、直径、离心率等概念,以及椭圆的对称性和切线性质。
(3) 椭圆的相关定理:介绍椭圆的相关定理,包括椭圆的切线定理、椭圆的切线与法线定理等。
(4) 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和练习法等。
通过讲解椭圆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让学生理解椭圆的几何性质;通过示范解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椭圆相关问题的方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太阳系行星的轨道形状,激发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椭圆的定义: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数学表达式,讲解椭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特点和形状。
(3) 椭圆的几何性质:介绍椭圆的几何性质,包括焦点、直径、离心率等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直观的认识。
(4) 椭圆的相关定理:讲解椭圆的相关定理,如椭圆的切线定理、椭圆的切线与法线定理等,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定理。
(5) 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三、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椭圆的定义:x²/a² + y²/b² = 1(2) 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直径、离心率等概念的定义和示意图(3) 椭圆的相关定理:切线定理、切线与法线定理等(4) 实际问题的应用:示例题目和解题思路四、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椭圆的几何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椭圆的离心率、焦点和直径的概念。
2.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椭圆的方程、焦点坐标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椭圆的离心率、焦点和直径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椭圆的方程和焦点坐标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椭圆的定义,提问:你们知道椭圆是什么吗?请举例说明。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恒定的点的轨迹。
(2) 椭圆的基本性质:- 离心率:离心率是椭圆的一个重要参数,定义为焦点间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介绍离心率的计算公式和取值范围。
- 焦点:焦点是椭圆上到两个固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恒定的点。
- 直径:直径是椭圆上通过中心点的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
3. 椭圆的方程(20分钟)(1) 标准方程: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即(x-h)²/a² + (y-k)²/b² = 1,其中(h,k)为椭圆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
(2) 推导过程:详细讲解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包括平移变换和坐标系变换的原理。
4. 椭圆的焦点坐标(20分钟)(1) 焦点坐标的推导:利用椭圆的定义和椭圆方程,推导出椭圆的焦点坐标公式。
(2) 实例演练: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练,帮助学生掌握焦点坐标的计算方法。
5. 椭圆的应用(15分钟)(1) 椭圆的几何应用:介绍椭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文学中行星轨道的描述、建筑设计中的椭圆形建筑物等。
(2) 数学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椭圆在数学中的应用,如椭圆曲线密码学等。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椭圆的基本性质和应用,鼓励学生拓展思考,探索椭圆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椭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 理解椭圆的离心率与焦点的关系;3. 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 教学难点:椭圆的离心率与焦点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第三册);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老师用一幅椭圆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老师提问:“你们了解椭圆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椭圆的定义与性质1. 老师介绍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点P的轨迹。
”2. 老师用教学PPT展示椭圆的定义,并解释其中的关键概念,如焦点、长轴、短轴等。
3. 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椭圆的性质,如对称性、离心率等。
Step 3 椭圆的离心率与焦点的关系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椭圆的离心率与焦点之间的关系。
2. 老师解释离心率的定义:“离心率e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长轴的比值。
”3. 老师通过实例计算椭圆的离心率,并解释离心率与焦点位置的关系。
Step 4 椭圆的应用1. 老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椭圆的性质进行求解,如椭圆的面积、周长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老师逐一点评并给予正确答案。
五、教学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椭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 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椭圆的相关知识,拓展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椭圆的相关性质;2. 思考并准备下节课的相关问题。
以上是针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说课稿,通过引入、定义与性质、离心率与焦点的关系以及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椭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引言概述:椭圆是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图形之一,具有独特的几何性质。
本文将从椭圆的定义、焦点与直径的关系、离心率与长短轴的关系、离心角与离心率的关系以及椭圆的切线性质五个部分详细阐述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椭圆的定义1.1 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1.2 椭圆的元素:椭圆有两个焦点、两个顶点、两个直径、两个半径等元素。
1.3 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 + y^2/b^2 = 1,其中a和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
二、焦点与直径的关系2.1 焦点与直径的定义:椭圆的焦点是指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两个点,直径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
2.2 焦点与直径的关系:椭圆的焦点与直径之间满足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直径的长度。
2.3 焦点与直径的性质:对于椭圆上任意一点,其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直径长度。
三、离心率与长短轴的关系3.1 离心率的定义:椭圆的离心率是指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与椭圆的长轴长度之比。
3.2 离心率与长短轴的关系:椭圆的离心率e满足0<e<1,离心率越接近于0,椭圆越接近于圆形;离心率越接近于1,椭圆越扁平。
3.3 离心率与长短轴的计算:离心率e的计算公式为e = √(1 - b^2/a^2),其中a 和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
四、离心角与离心率的关系4.1 离心角的定义:椭圆的离心角是指椭圆上任意一点到椭圆的两个焦点所对应的圆心角。
4.2 离心角与离心率的关系:离心角θ与离心率e满足sin(θ/2) = e。
4.3 离心角与离心率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离心角来确定椭圆的离心率,或者通过已知离心率来计算离心角。
五、椭圆的切线性质5.1 切线的定义:椭圆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与椭圆相切且与椭圆的曲线相切于该点的直线。
5.2 切线与法线的关系:椭圆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与法线垂直。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数学性质;2. 理解椭圆的几何性质,包括焦点、直径、离心率等概念;3. 能够应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的理解;2. 教学难点:椭圆的离心率与几何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2. 教学素材:椭圆的图形、相关例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椭圆的图形,引起学生对椭圆的认知,然后提问学生对椭圆的认识。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黑板上的绘图,教师向学生介绍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然后,讲解椭圆的几何性质,包括焦点、直径、离心率等概念,并与图形进行对应说明。
3.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绘制椭圆的标准方程,并解释方程中各项的含义。
然后,讲解椭圆的离心率与几何性质的关系,如离心率小于1时,椭圆是闭合曲线;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变为抛物线等。
4. 例题演练(2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椭圆相关问题。
例如:已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度分别为6cm和4cm,求其焦距和离心率。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椭圆的几何性质,并强调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椭圆性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椭圆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六、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椭圆的相关题目,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椭圆的定义: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 直径- 离心率椭圆的标准方程:(x/a)^2 + (y/b)^2 = 1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椭圆的图形,概念讲解、理论讲解、例题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椭圆的几何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按照椭圆方程来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内容。
该内容分两个课时教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熟悉和掌握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有亲历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兴趣,但在动手操作,归纳猜想,逻辑推理的能力上尚有欠缺,为弥补个体学生的不足,所以在探究新知时多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来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初步学习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
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方程与椭圆曲线间互逆推导的逻辑关系及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使学生经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理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及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思想渗透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与形的辩证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椭圆对称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及其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离心率定义的给出过程。
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评价2、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的过程,发现新的知识,这正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教育”的观点。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椭圆的定义、性质以及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能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椭圆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
教材中给出了椭圆的定义,介绍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如离心率、焦点、直径等,并给出了椭圆的标准方程。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椭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如椭圆与直线的交点、椭圆与圆的关系等。
三、说教学设计1. 导入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椭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椭圆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椭圆的定义通过讲解椭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
3. 椭圆的性质3.1 离心率介绍离心率的概念,并通过计算公式和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离心率。
引导学生理解离心率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如离心率越接近0,椭圆形状越接近于圆。
3.2 焦点和直径讲解椭圆的焦点和直径的定义,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如何确定焦点和直径。
引导学生理解焦点和直径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如焦点与椭圆中心的距离等于椭圆的长轴长度的一半。
3.3 椭圆的标准方程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根据椭圆的离心率和焦点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
引导学生通过标准方程判断椭圆的形状和位置。
4. 椭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4.1 椭圆与直线的交点讲解椭圆与直线的交点的性质,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如何确定椭圆与直线的交点。
引导学生理解椭圆与直线的关系,如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个数和位置。
4.2 椭圆与圆的关系讲解椭圆与圆的关系,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椭圆与圆的关系,如椭圆是圆的一种特殊情况。
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示例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椭圆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几何性质。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引言椭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一种重要图形,具有独特的几何性质。
本次说课将围绕椭圆的几何性质展开,包括椭圆的定义、焦点与直径的关系、切线与法线、离心率等内容。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椭圆的特性,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在坐标平面上,椭圆的数学表达式为(x/a)² + (y/b)² = 1,其中a和b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
三、焦点与直径的关系1. 焦点:椭圆上的每个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焦点是椭圆的重要特征之一。
2. 直径:椭圆上的任意一条通过椭圆中心的线段称为椭圆的直径。
椭圆的直径与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四、切线与法线1. 切线: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处的切线是通过该点且与椭圆相切的直线。
切线与椭圆的切点处的切线方向垂直于椭圆的半径。
2. 法线: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处的法线是通过该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
法线与椭圆的切点处的切线方向平行于椭圆的半径。
五、离心率离心率是描述椭圆形状的一个重要指标。
离心率的定义为e = c/a,其中c为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a为半长轴的长度。
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0 < e < 1,当e=0时,椭圆退化为一个圆;当e=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抛物线。
六、椭圆的应用椭圆作为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椭圆的一些应用场景:1. 天体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轨道、卫星绕地球的轨道等都是椭圆。
2. 建筑设计:某些建筑物的平面图形、圆形跑道的设计等都涉及到椭圆的应用。
3. 光学设备:椭圆镜、椭圆反射器等光学设备利用椭圆的焦点性质实现光的聚焦和反射。
七、教学设计1. 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焦点与直径的关系的讲解:通过几何推理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焦点与直径的关系。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涉及椭圆的几何性质。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对于圆的性质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将引入椭圆的概念,并通过几何性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椭圆的特点和性质。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b. 掌握椭圆的离心率与焦点之间的关系。
c. 能够利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b.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几何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c. 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b. 椭圆的离心率与焦点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a. 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相关几何推理方法。
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几何思维,解决椭圆相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兴趣,激发思考)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椭圆形状的图片或物体,引发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展示一颗椭圆形状的水滴、椭圆形状的飞机机翼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2. 概念讲解(引入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a.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观察椭圆的几何形状,引出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给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b. 讲解椭圆的基本性质: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之间的关系,椭圆的离心率与焦点之间的关系等。
3. 案例分析(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问题)a. 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如在椭圆上求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点的集合等,引导学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教案
一、说课稿基本信息1. 说课科目:《椭圆的几何性质》2. 说课年级:高中数学3. 说课时长: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包括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焦点、直径、离心率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椭圆的几何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三、教学内容1.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2. 椭圆的焦点与直径3. 椭圆的离心率4. 椭圆的性质与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椭圆现象,如地球、月球绕太阳的运动等,引导学生关注椭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椭圆的焦点与直径、离心率等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椭圆的几何性质。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椭圆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3.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与提高。
六、课后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椭圆几何性质的理解。
2. 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研究椭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椭圆几何性质的理解程度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七章学过的曲线和方程的,椭圆的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椭圆简单几何性质及简单应用 . 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几何性质。
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内容在解析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熟悉椭圆的几何性质(对称性、范围、顶点、离心率)。
(二)、能力目标1,了解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对称性、范围、顶点、离心率)。
2.能说明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3.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曲线方程几何性质。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与形联系,体会数与形的辩证统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难点:如何贯彻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曲线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四、教法: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辅助采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五、学法:根据学生情况我应用“观察——归纳--讨论——练习”的学习方法。
六、学生情况:本节课将在高二年级2、3班中进行,两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运算能力比较差。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一)、复习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PF ||PF |a(a |F F |)+=>121222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当焦点在X 轴上时()x y a b a b +=>>222210 当焦点在y 轴上时2222y x +=1(a>b>0)a b3.椭圆中 a ,b,c 的关系是: a b c =+222引入: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二)新课讲授 由椭圆方程12222=+by a x (0>>b a ) 研究椭圆的性质.(利用方程研究,说明结论与由图形观察一致) (1)对称性: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椭圆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椭圆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与性质,了解椭圆的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椭圆的性质的推导与证明。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几何工具箱、计算器。
2. 教学材料:教科书、习题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椭圆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椭圆的形状和特点。
2. 椭圆的定义(10分钟)通过几何工具箱展示椭圆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3. 椭圆的性质(30分钟)(1) 焦点和半长轴、半短轴的定义和性质:利用黑板和几何工具箱,绘制椭圆,并标出焦点、半长轴、半短轴,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焦点与半长轴、半短轴之间的关系。
(2) 椭圆的离心率: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椭圆的离心率,了解离心率与椭圆形状的关系。
(3) 椭圆的切线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椭圆上的切线与半径的关系,并总结椭圆的切线性质。
(4) 椭圆的对称性:通过黑板绘制,引导学生观察椭圆的对称性,并总结椭圆的对称性质。
4. 椭圆的应用(10分钟)介绍椭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天体运动、建造设计等,引导学生思量椭圆的实际应用价值。
5. 椭圆的推导与证明(3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几何推理和数学证明,推导椭圆的性质,如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等。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椭圆的理解与应用。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椭圆的定义、性质、应用、推导与证明、作业)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
陇西一中崔永新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数学组教师崔永新,我说课的题目是《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说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程序分析;评价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第八章第二节。
在此之前,学生以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涉及到数形结合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高考重点考察内容,并为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由标准方程分析出椭圆几何性质
教学难点:椭圆离心率几何意义的导入和理解。
我侧重谈一下对重难点的处理: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①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②重难点之处进行反复分析③及时巩固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标准方程中a,b,c的几何意义,明确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画出椭圆的图形,会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从离心率大小变化对椭圆形状的影响,体现数形结合,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所以,我在选择教法之前先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从情感、能力、认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在情感上,已接触过椭圆的标准方程,对椭圆并不陌生;在能力上,会求简单的椭圆方程;在认知上,了解椭圆的定义及图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评价。
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分四个环节来进行这节课:创设情景、自主探究、知识运用、小结作业。
自主探究 1 范围观察椭圆图形,从图上能看出椭圆的范围吗?要求学生自己从图形中观察出椭圆的图形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之内,并能写出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椭圆范围的理解。
2.对称性:根据图形对称满足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判断椭圆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顶点:椭圆上有哪些点比较特殊?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顶点,再让学生根据图形找出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所蕴含的方法。
4 离心率:椭圆的大小如何确定,怎么来衡量椭圆的扁圆程度?有关定义: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椭圆的离心率离心率的取值范围;离心率对椭圆形状的影响;(1)e越接近于1,椭圆就越扁(2) e越接近于0,椭圆就越圆;e与a,b的关系。
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知识内容方面:椭圆的范围,对称性;椭圆的定点,离心率;几何性质的应用思想发法方面:用代数手段剖析几何图形;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作业:90 页1,2
设计意图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
教师教的评价: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学中运用代数手段,剖析几何图形
学生学的评价:通过学生参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探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通过题组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具体的教学过程还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想生成性课堂转变。
最后,我以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