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
• 为激励员工:使工作丰富化,使员工感到工作成 就,工作成长,和工作的责任,
成就需要主导型员工的特点与激励措施
特点
激励措施
1.渴望得到管理者明确的工作评价; 1.为他们布置具有挑
2.喜欢进行有意义的、适度的冒险; 战性,但通过努力可以
3.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工作;
完成的工作;
4.善于制定适当的、可操作的目标; 2.及时准确地对他们
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四节激励的强化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 内容:人的行为是其所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
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如对他不利, 则这种行为就消失,因此管理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 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刺激
行为反应
结果
奖励 更加努力 惩罚 减少努力 中性 最终消失
第三节激励的过程理论
• 一、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 1965年提出来
• 基本内容: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 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 其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 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比较 值,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模型
当事人A 结果O 投入I
A同B比较 OAOB IAIB
• 4、喜欢参加大型的社会 活动,
2、尽量对他们的工作 进行表扬与认可;
3、让他们做协调型的 工作,
怎样留住企业的人才
薪酬留人 感情留人 事业留人
四种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比较
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自我实现 尊重 归属 安全 生理
成长需要 关系需要 生存需要
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 归属需要
能认为是公平的, • 不对称性 人们常在自己稍有吃亏时,便怨声载道,但在占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2)、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 Qp/Ip=Qo/Io
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 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 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 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即:对自己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自己所作 投入的主观感觉 = 对他人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自己 对他人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①、横向比较: 自己vs.组织内他人(判断下式是否成立)。即他要 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 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 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 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 时,他才认为公平。

员工通过努力-->得到期望的绩效-->该绩效能获 得某种结果(比如涨工资或培训机会)-->评价该结 果的个人价值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一)、 相关背景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 理学家约翰· 斯塔希· 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 于1965年提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 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它是亚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 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与罗森鲍姆合写)、 《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 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 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从奖酬角度着 手,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 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Qp/Ip<Qo/Io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 减小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趋于 相等;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 的收入或者让其令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小, 趋于相等。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对象, 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2)Qp/Ip>Qo/Io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 在开始时自动多做些工作,但久而久之,他会重新 估计自己的技术和工作情况,终于觉得他确实应当 得到那么高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 平了。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High Job Dissatisfaction 0 Job Satisfaction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High
第7页
使职员非常不满意原因 使职员非常满意原因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企业政策
行政管理 监督
与主管关系 工作条件 薪水
与同级关系 个人生活
与下级关系
地位 安全
保健
69% 31%
成就 认可
工作本身 责任感 发展 成长
No Satisfaction
No Dis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第6页
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
Hygiene Factors Motivational Factors
• Quality of supervision • Career Advancement
1
Individual
2
Performance
E
I
1. Effort-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2. Performance-rewards relationship 3. Rewards-personal goals relationship
Organizational Rewards
19%
激励
81%
第8页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Self Esteem
Social
Safety
Physiological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第9页
Alderfer’s ERG Theory
Existence Growth Relatedness

激励理论详细概述

激励理论详细概述

激励理论详细概述激励理论是研究人们为什么做事、如何做事以及如何推动自己或他人积极行动的理论。

激励理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管理、心理学和经济学等。

本文将详细概述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维尔德的期望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中最经典的一种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按照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层次、心理需求层次和德需求层次。

马斯洛指出,一个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开始追求安全需求,然后是归属与爱的需求。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人们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动机,一类是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满足感,比如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外在动机指的是人们对工作外在的奖励和惩罚的关注,比如薪水和晋升。

赫茨伯格认为,内在动机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更为重要,而外在动机则主要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维尔德的期望理论是一种基于个体期望和目标设置的激励理论。

维尔德认为,人们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于实现某种目标的期望程度,以及他们相信行为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念程度。

期望理论涉及到三个要素:期望、价值和期望策略。

期望指的是个体对于行为结果的实现程度的预期,价值指的是个体对于行为结果的价值评估,期望策略则指的是个体选择的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激励理论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激励理论也值得关注,比如马斯洛的ERG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和迈达斯的公正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做事、如何做事以及如何推动自己或他人积极行动。

总结来说,激励理论是研究人们驱动行为和推动积极行动的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维尔德的期望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几种理论。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一、激励理论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员工采取朝着预定目标行动并达到目标的过程。

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理论和过程型理论两大类。

内容型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的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和感情需求等;过程型的理论研究即试图了解激励的心理过程,研究影响人的行为过程主要因素。

1 科学管理理论关于激励的思想19世纪初期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把员工看成是有理性的经济人,人在本质上是懒惰的,因此,在管理中必须利用报酬系统来激励员工。

泰勒认为,对员工的激励主要通过报酬,认为员工之所以做工是为了获得报酬,所以激励就是要保证员工有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来使他们的报酬最大化。

泰勒的思想受到广泛的批判,尤其是他把人等同于机器的思想,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一种激励员工的最好方法的假设——经济人——想挣钱的欲望是激励员工的最主要因素的思想。

2 人际关系理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人际关系运动,提出了不同于“经济人”的“社会人”假说,承认员工的工作效率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报酬,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

其中著名的研究工作是梅约等进行的霍尚试验。

人际关系理论表明,报酬计划的不断变革可以产生“霍桑效应”——变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变,这种效应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这一思想认为,报酬仅仅是影响员工众多因素之一,不同的员工报酬最大化的目标不同。

换言之,同样的报酬,对不同员工产生的激励作用可能是不同的。

3、复杂人将人看成是复杂人,认为人有各种个样的需求,不同他需求是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同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研究发现,体力劳动者的需求和只是工作者的需求不同,体力工作者通常除了期望通过工作获得足够的金钱和在工作之余能够享受生活外,他们对其它的需求很少。

他们几乎没有人对他们的工作是感到满意的,但是也不是表现为不满意,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重要。

然而,知识工作者比较强调工作的团队和通过工作获得的成就感受。

X理论和Y理论麦戈雷格提出X理论和Y理论的区别上。

激励的概念与激励理论

激励的概念与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深入研究激励理论
随着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激励理论也在不 断演进和完善。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激励理论 ,探索更有效的激励方法。
跨文化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方式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 以进一步探讨跨文化背景下激励理论的适用性和差异性。
激励机制设计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类型,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 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在教育中的应用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实际应用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奖励制度
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努力学习。
目标导向学习
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培养自信心
通过鼓励、支持和适当的挑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在个人生活中的运用
展。
激励的心理学基础
1
激励理论基于心理学原理,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 在动机驱动的。
2
心理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等为激励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激励理论的应用需要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
02 激励理论
CHAPTER
内容型激励理论
激励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01 02
非物质激励
除了物质奖励外,非物质激励如晋升机会、工作自主权、培训发展等也 逐渐受到重视。未来,非物质激励方法将更加多样化,以满足员工不同 层次的需求。
个性化激励
针对不同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以提高激励效果 。例如,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设计个性化的奖励措施。

激励制度经典理论

激励制度经典理论

激励制度经典理论激励制度是管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绩效和激发工作动力。

激励制度经典理论是指在这个领域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些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组织激励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经典的激励制度理论。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制度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需求可以被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人们在满足一个层次的需求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因此,在设计激励制度时,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需求层次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

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另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激励制度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分别受到两组因素的影响:满意度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意度因素包括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而激励因素则包括成就、认可、责任等。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激发工作动力,管理者应该同时关注提高满意度因素和激励因素,从而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激励。

3. 弗鲁姆的权力结构理论弗鲁姆的权力结构理论认为,权力是一种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而人们追求权力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要。

根据这一理论,激励制度应该将权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来考虑。

管理者可以通过授予员工更多的权力来激励他们提高绩效,从而在组织中形成一种权力激励机制。

4. 阿姆斯特朗的激励理论阿姆斯特朗的激励理论认为,激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来激发工作动力的。

根据这一理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基本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来满足这些需求。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员工的个性和价值观差异,以个性化的方式设计激励制度,提高其效果。

5. 新奥尔德里奇的平衡计分卡新奥尔德里奇的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管理工具,也是激励制度设计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成就 需要
成就需要是指一种总是力求把每件事做得更加完 善、取得超越他人的成就,不断获得新的成功的 强烈的内驱力。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有极强的事 业心,他们总是寻求能够独立处理问题的工作机 会,并且希望及时地了解自己工作的成效。
结论
麦克利兰对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进行了十分有说服力的推断。
(1)研究表明——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 信息反馈和中等冒险的工作环境。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他们可 以被高度激励。 (2)研究表明——须注意: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 的管理者。反之,也是一样。 (3)研究表明——归属需要、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 最优秀的管理者是权力需要很高、归属需要很低的人。 (4)研究表明——人的成就需要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 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它们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
激励
影响人们内在需要或动机, 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 活动或过程 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诱发、活跃、推动、指导和 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 过程
需要 动机
动机的来源
内在需要 的不满足
外界 环境 刺激
领导者要激发和鼓励的是那些符合组织整体 利益的动机与行为,使之更加勤奋的工作。
2、需求、动机、行为
• 主要贡献:公平理论指出了人们对于公平与否的 感受并不是取决于绝对收入的多少,而是取决于 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与参照对象比较的结果。
• 就一个组织内部来说,不考虑贡献大小,简单化 地普遍增加薪金报酬,其激励作用是很有限的。
• 不足之处:公平理论在实践中难于把握,因为比 较中的公平感受来源于主观判断。而人们往往倾 向于高估自己付出而低估自己所得,而对参照对 象的相应估算恰好相反,不准确的估算自然难免 使主观判断偏离实际,以至误导行动。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项甚至多项工作。
二、工作设计
工作丰富化
纵向拓展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增加员工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价
自己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工作分担
两个人或多个人承担一项工作,共同分享工作报酬。
二、工作设计
弹性工作时间
除了保证组织规定的共同工作时间以外,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工
作时间的工作设计方法。

=


——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现在投入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过去投入的感觉。
其中,P(present)代表“现在”,E(ego)代表“过去”。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时,

远程办公
脱离固定的传统办公地点,如在家进行办公,信息的传递与业务往来
主要依靠信息技术。
第五节 激励的实践应用
一、激励原则
➢ 目标一致原则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按需激励原则
二、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奖励制度
➢ 工作绩效评估
建立友好的和
左右别人,
取成功的内驱
亲密的人际关
影响、控制

系的愿望
他人的需要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力(M)=效价(V)×期望(E)
V
E
效价:
期望:
达成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高低,也就是目
标的价值有多大
个人对其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其数值在0和1之间,也就是成功的可能性

激励理论综合概述

激励理论综合概述

激励理论综合概述激励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行为和动机的学说,也被称为动机学。

激励理论的发展历程由许多独立的学者所提出,在这些理论中,人类行为的动因被提炼为各种特定的激励形式。

这些激励形式均可用于对个人及组织动机、行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文将从激励理论发展的历程、激励理论的分类、激励理论的应用等方面对激励理论进行综合概述。

1. 激励理论的历程(1)古希腊激励理论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目的”(End)和“手段”(Means)的概念来描述人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财富、社会地位等,而这些目的既可以是终极的,也可以是中间的。

(2)近代激励理论近代激励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计划。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强调人们的行为是受到物质利益的驱动。

而魏伯则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基于利益和想象的制度。

(3)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对某种回报的感知控制的。

而且行为主义者认为,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控制对某种行为的反应。

(4)心理学激励理论心理学激励理论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提出,人们的行为是基于动机和需要的内部驱动。

人们的行为是被不断满足需要的欲望所驱动。

2. 激励理论的分类(1)外部激励理论外部激励理论侧重于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来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工作绩效。

这些奖励可以是金钱、物质或非金钱形式的奖励。

在外部激励理论中最常提到的是马斯洛的动机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们的行为是被不同层次的需求所驱动的。

(2)内部激励理论内部激励理论指人们的行为是由他们自身的内部因素所驱动的。

内部激励理论通过对人的动机和体验的研究,来探讨员工的动机和满意度。

内部激励理论中,可提到的理论比如马斯洛的需求三元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战略可控性理论等。

3. 激励理论的应用(1)激励员工激励员工是每个企业成功发展所必需的。

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提供符合员工需求和期望的奖励和回报。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

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

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1.1 激励的需要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生理需要与安全、保障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交、归宿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

2O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

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

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人际因素等方面。

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

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

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四、激励与工作绩效
一、传统看法 高的激励水平一定导致良好的工作绩效 这一观点在许多管理者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其中的关 键问题是忽视了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 二、激励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 激励是指行为者作出努力达成目标 满意度的产生来源于需要的满足,当目标达成与需要 满足一致时,激励的结果伴随着满意度的提高,有时 激励只能带来工作绩效的提高,而满意度的变化则很 复杂。
激励的主要作用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满足,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 起到较少的激励效果。
2、要结合中国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实际 情况。 3、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 4、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 来越明显。 5、管理者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保健因素的作 用。 6、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界限是相对的,二者相 辅相成。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比较
项目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起源
特征
人类形成的趋向
性质上属于心理方面的长期 满足 满足/没有满足 重视目标
动物生存的趋向
性质上属于生理方面的短暂 满足 不满足/没有不满足 重视任务 工作条件:对个人来说主要 是外部的 工作环境 非人标准 物质的 社交的 身份地位
工作性质:对个人来说主要 满足和 是内部的 不满足 工作本身 的源泉 个人标准 成就 显示出 成长 来的需 责任 要
一阶结果
能力技巧 角色认识 努力 期望值 绩效
二阶结果
关联性1 关联性2 关联性3 … 关联性n
1.如晋升 2.如工资 3.如赞赏 … n.如…
马氏理论
赫氏理论
工作的挑战性 成长
晋升 地位 人际关系 管理 上司的素质 工作安全
自我 实现
自尊
成就 责任
褒奖
激励 因素
社交

激励的相关理论

激励的相关理论

激励的相关理论人才是第一资源,激励是管理的核心。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有很多种,领悟整理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等典型激励与朋友们共同学习。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

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

最具代表性的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及奥尔德弗ERG理论等。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按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

该理论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如借助于工资收入满足生理需要,借助于法律制度满足安全需要等。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它们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远不会感到完全满足的。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有价值,人的需要结构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因此,通过满足职工的高级需要来调动其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进行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于1959年以后提出的,该理论又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其要点是:使职工不满的因素与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

赫兹伯格认为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原因,大都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如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职工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工作环境等。

他发现上述条件如果达不到职工可接受的最低水平时,就会引发职工的不满情绪。

激 励 理 论

激 励  理 论
建议: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和塑造出富有创造 精神和高成就需要的人。组织应当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 好的条件,不应该去打击甚至遏制。另外,可以通过培 训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四)ERG理论
“ERG”理论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理论的简称。 奥尔德弗认为,职工的需要有三类:
生存的需要(Existence) 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 成长发展的需要(Growth)
27
1、横向比较
Qp ? Qx
Ip
Ix
=感到受到公平待遇 < 感到对自己不利的不公平 > 感到对自己有利的不公平
➢Q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 ➢Ox: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自己对付出的感觉 ➢Ix:自己对他人的付出的感觉
28
2、纵向比较
Qpp ? Qpl
I pp
I pl
=感到激励措施基本公平 > 一般不会觉得报酬过高 < 觉得很不公平

不可忽视保健因素,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很大的不满,
但具备时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保健因素不满足会直接降
低人的满意度。激励的主要作用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满足,保
健因素的满足只能起到较少的激励效果。

要注意选用作用持久的激励因素,为组织成员提供更多
的成长、发展、晋升机会,以此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成就需要理论
(1)生存需要。指全部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如吃、住、睡等。组织中的报 酬,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基本要求等,也可以包括在生存需要中。这一类需要 大体上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相对应。
(2)相互关系需要。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的需要。这一类需要类似 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部分安全需要,全部社交需要,以及部分尊重需要。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一、激励理论激励是指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激励就是激发、引导、保持、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而组织成员的努力是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条件的。

组织中的成员为什么能被激励,根本原因在于每一个成员都有未被满足的需要和尚未实现的目标。

在一定条件下,当成员觉得自己已有能力来实现其目标和满足需要时,则会产生动机。

作为激励的主体,就应充分了解到激励客体没有满足的需要和未实现的目标,创造条件,激其在的欲望,化为。

励单的说就是激发动,引导行为。

(一)西方的典型激励理论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理论界对激励问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经历了一次次的飞跃。

按照研究侧面的不同和行为的关系不同,可以把他们的激励理论归纳和划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下面将与研究有关的凡种主要激励理论分别进行介绍。

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着重于研究个体行为动机由何种因素所激发的一种激励理论。

这类理论主要分析人到底具有哪些类型的需要,它决定了组织应给员工提供什么方面的刺激或激励因素,试图从人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上来探讨人的行为的心理根源。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①生理的需要。

作为人类来说,这是最基本的、最低层次的需要。

②安全的需要。

包括人身安全和职业安全等方面的需要。

③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己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

人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即人按上述五个层次由低到高逐步追求需要的满足。

人的行为是由其当时的主导需要决定的。

由于个人的需要结构发展的状况不同,这5种需要在体内形成的优势位臵也就不同,但是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高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而自行消失,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己。

对激励理论的理解

对激励理论的理解

对激励理论的理解激励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对于奖励和惩罚的反应。

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激励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指向着目标的奖励和惩罚,内部因素指个体自身的需求、动机和期望。

定义的激励一般包括:•薪酬奖励: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组织晋升:包括晋升机会和权利;•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氛围、工作场所设施等;•工作任务:任务本身的有趣性、意义性、挑战性等。

个体在得到激励时,会有更高效的行为表现和更高的工作满意感。

激励理论的种类1. 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由马斯洛提出,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关注到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且必须先得到低层次的需求满足才会有动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期望理论这一理论由沃姆斯所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他对完成某个任务后得到的回报的期望值。

期望值可以分为两种:•投入期望:完成某一个任务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结果期望:完成任务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根据期望理论,如果个体期望完成某一个任务可以得到很高价值的回报,那么他会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3. 成就动机理论这一理论由马基斯和巴拉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他对于完成某个任务的期望,和这个期望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差距。

当个体完成一个他认为非常困难但又有意义的任务后,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增加完成同类任务的信心。

激励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组织管理在组织中,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更好的绩效。

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完善的职业培训,都是可以被用作激励手段的因素。

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绩效,还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

2. 教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所感兴趣、有趣的内容进行奖励,或者让学生参与比赛、竞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心理学理论之激励理论

心理学理论之激励理论

心理学理论之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涉及人类行为如何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它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工作场所的管理理论,目的是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和生产力。

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的行为是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的。

如果一个人得到了一个积极的奖励,如赞扬或奖励,他们会被激励做更多的相同的事情。

相反,如果他们受到惩罚,如批评或惩罚,他们可能会停止做某些事情。

这个理论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做出积极的行为,并避免消极的行为。

激励理论还包括一个重要的概念,称为合理性。

合理性是指一个人相信他们的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的结果,比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如果合理性高,人们更有可能行动,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将有意义。

相反,如果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不会导致一个预期的结果,他们可能会感到灰心丧气,并且停止努力。

激励理论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激励措施,可以用来激励员工。

这些包括:1. 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提供明确的评估标准和奖励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行为。

2. 升职和加薪:这是一种经济上的激励,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3. 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可以激励员工学习和发展。

4. 参与决策:让员工参与决策可以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工作动力。

然而,有些批评者认为,激励理论有很多缺点。

首先,它假定所有的人都会对相同的激励产生相同的反应。

但实际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和价值观,导致相同的奖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其次,激励理论忽略了情感和道德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在员工的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激励理论可能会导致员工为了获得奖励而牺牲道德和职业道德,从而严重损害公司的声誉。

尽管如此,激励理论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工作场所的管理中。

它可以为员工提供动力和意义,并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企业需要仔细考虑何时和如何使用激励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符合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一、激励理论介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

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

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

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

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

这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三大类。

11激励理论

11激励理论

将来进入公司,即使你拥有光彩夺目的学生时代,在职场上
你还是一个零,可能变成正数,也有可能变成负数。
很多人错把所在机构的强大,当作了自己能力的强大——这
是为什么有些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很快就被世人淡忘了。
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 道,没了央视的舞台,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 的五千,就是修炼这份“业”的学费。
积极性的过程。
(二)激励的本质
★管理活动中的激励就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根据的。
1、激励的基本出发点:人性的需要
A、需要的多样性
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 可存在着几种程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
B、需要的层次性
指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C、需要的潜在性 人有许多需要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的。 D、需要的可变性 指需要的层次结构是可 以改变的。
(3)人的激励状态取决于其主导需要是否满足。 (主导需要指在各种需要中占统治地位的需要。) (4)不同的人,各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不一样。 某种需要满的需求层次理论:
这些需求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成为 我们的价值观。它们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二)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
2、保障需要满足,只能防止“不满意”;激励需 要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传统观点:激励得好 没有激励好
满意
赫兹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良好 满意 保健因素良好
不满意
激励因素不足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不足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 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 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的过程。 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 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充分 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激励是一个人某一行动的期望价值和那个人认为 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激励力=目标价值(效价)X 期望值(概率)

激励理论最新课件

激励理论最新课件
即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 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 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激励理论 最新
激励要素
1、需要: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是人们积 极性的源泉和实质。 2、外部刺激:是指激励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外 部环境中各种影响需要的条件与因素。主要指 各种管理手段及相应的管理环境。 3、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 力,是激励的核心要素。 4、行为:被管理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 行为,是激励的目的。
管理人员要充当上下级的中间人,经常了解工 人感情,听取意见并向上级发出呼吁。
激励理论 最新
3、“自我实现人”假设
“ 自我实现人” 由美国管理学家马斯洛 提出,道戈拉斯. 麦格雷戈总结归纳了 一些相似的观点,提出了Y 理论,即“ 自我实现人” 假设。
“ 自我实现人” 假设的基本观点认为: 人们除了社会需要之外,还有一种想要 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 力的需求。
于他本身的动机和他同组织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 由于人的需求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反
应也不一样,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 任何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
激励理论 最新
“复杂人”假设下的管理方法:
“复杂人”假设要求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的人 的不同,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即因人 因事而异,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的 变化而变化,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这种思 想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权变理论”。
激励理论 最新
麦格雷戈y理论的主要内容:
Y理论 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 工作; 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 行完成任务的承诺;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 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有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在理性的基础上与员工交往,处 事严肃认真。
• 感情型模式: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感情支配的,而且其 中的许多感情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是无意识的反应。 (人是有情感和意识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在与员工打交道时,总是力图揭 示出支配员工行为的心理因素。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 1.典型的人性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机理论
–许多人错误地将动机视为一种个性特质(Traits) ,也就是某些人具备,而另外一些人不具备。从而 使得某些管理者认为,某一些员工是没有动机的, 是无法被激励的。但动机理论认为这是错误的。
–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人在动 机驱动上差异很大,但总体来说,动机是随着环境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机水平不仅因人而异,而 且对于同一个人来说还会因时而异。
(二)动机理论
• 4.动机的功能
– 特点
• 内隐性,是一种内在力量 • 高度个性化。同样的行为,可能来自不同的动机 • 受目标控制
– 功能
• 唤起人的行动 • 维持人的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 • 巩固和修正行为
(三)激励理论
• 1.激励的含义
– 根据动机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动机的 强弱,而动机的形成又取决于人的内在需求和 外在的刺激。
work, are lazy, avoid responsibility ,and must be coerced to perform.
–根据这种观点:管理者要运用职权使下属服从,采取严格 的控制,利用金钱提高员工的效率。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 1.典型的人性模式
–4)X理论还是Y理论(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 麦格雷格)
• 经济人的观点:人的行为受自我利益的支配。每个人都 是理性的,都在努力估算着自己所采取的行动所能带来 的最大收益,努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人 是理性的,是自私的)
–根据这种观点:管理者把金钱作为促使下属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 ,并努力创造出一种促使人们只关心物质利益的竞争环境。科学 管理基于这种观点采取的管理措施。
–需求层次理论 – “ERG”理论 –成就激励论 –双因素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1943年《人的 动机理论》 –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衣食住行、性满足及其他方 面的需要 –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人身安全、就业保障、工作和生活环境 安全、经济保障 – 社交需求(social needs):友谊、爱情、接纳、归属、得到关心与 爱护 –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内部尊重因素:自尊、自主和成就感 ;外部尊重因素:地位、荣誉、权力、认可、关注、他人的肯 定的评价 –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发挥特长的环境、具有 挑战性的工作 表13-1
–三种需要是后天培养而产生的 –三种需求之间的关系多样化(可以从低级到高
级,也可以越级) –没有超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但相对更切
合实际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 3.麦克利兰(David McCelland,麦克莱兰)的“成 就激励论”(三种需要理论Three-needs Theory) –提出了除生理需要外,还存在三种后天的需要:
• 1.典型的人性模式
– 2)行为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人是复杂的动物,人能通过自觉的思维 来克服非理性的冲动,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命运 。
– 根据这种观点:管理者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下属的觉 悟,挖掘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 1.典型的人性模式
–3)追求个人利益还是自我实现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 1.典型的人性模式
–4)X理论还是Y理论(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 麦格雷格)
• 很不幸地是,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假设更有效,也并不 能证明Y理论就一定具有激励作用,更有效地调动了员工 的积极性。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采用X理论而卓有成效 地管理者方案。
• 例如丰田公司美国市场运营部副总裁鲍勃·麦格克雷就是 X理论的积极追随者。他激励员工拼命地工作,并实施“ 鞭策”(crack-the-whip)式体制,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 中,这种做法使得丰田的产品市场份额得到了大幅度提 高。
激励的目的。
(三)激励理论
• 2.激励的基本原理(图13-3)
–动机的形成:未满足的需求(内在),激励手 段(外在)
–行为的产生:培训(增强能力),授权(创造 行动的条件),组织目标(引导行为),规章 (规范行为)
–行为的持续和改变:奖惩,强化良好行为,弱 化不良行为
激励理论
• 2.激励的基本原理
– 1)行为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 行为主义:人只能根据其行为来描述,其行为的形 成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人的行为受外界环 境的影响)
– 根据这种观点: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办法使下属人 员做出组织所期望的任何行为,而不管你的天资、爱好、 性格、能力、倾向以及祖先的种族等先天和自身条件因素 。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人为什么愿意做某事
激励理论
动机理论
人性研究 人是什么 人性学说
行为理论
人性模式
激励的本质与过程
正向激励:正反馈


外 刺 产生
种 需 激发
动 机 转化
行 为
得到
结 果


需要满足 需要未满足
正向激励:正反馈 负向激励:负反馈
激励的一般过程
• 需要激发阶段:通过行为指向物的恰当设 定,激发或强化激励对象的相关需求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人的需求是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 – 需求的存在是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 当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这种需要也就丧失了
对行为的呼唤作用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 2.阿德弗的“ERG”理论
–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三种:
• 生存需要(exist)=生理与安全需要 • 相互关系需要(relationship)=社交与尊重需要 • 成长需要(Growth)=自我实现需要
• 自我实现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渴望个人的成长、发展 和自我完善。人们要求提高其能力,并且力求发挥他们 的潜在能力。
–根据这种观点:管理者一般都建立一种使人们能实行自我指导并 因而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环境。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 1.典型的人性模式
–4)X理论还是Y理论
• (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 麦格雷格) • Theory X: The assumption that employees dislike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 2.其他分类
–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结了前人的研 究成果,认为,对人的研究存在四种假设:经济人、 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
• “经济人”: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 “社会人”:人们最重视的是人的社会性需求和人际关
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 “自动人”(或自我实现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
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 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 “复杂人”:人是因时、因地、因境而变动的复杂的人 ,而不单单是“经济人”、“社会人”或“自动人” 。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 上述不同的假设或者模式,有效的管理者 不会局限于某一种模式;
•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及不同的人群,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 管理者可以通过外在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人们的动机,从而使其产生组织所希望的行 为。
(三)激励理论
✓1.激励的含义
✓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 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 前进的心理过程。
–其核心作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被管理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是
• 动机转化阶段:通过目标与制度的合理设 计,促使激励对象将满足相关需要的动机 转化为相应的行为
• 行为强化阶段: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对 激励对象的相关行为进行孤立或禁止,以 影响激励对象的进一步行为。
管理提示
•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 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 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 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弗朗西斯(C. Francis)
第十三章 激励理论
• 学习目的及要求
– 了解对人性的不同假设 – 掌握三大类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能够运用激励理论对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走进管理
• 阿里巴巴在驴子面前挂一根胡萝卜而让其 不停跑下去
• You are the best one • 激励是一门学问,他能使普通人变得优秀
,但也能使优秀人变得普通,what about your opinion?
• 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希望获得事 业上的成功,达到标准,追求卓越
• 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获得一定的支配权 ,左右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为的需要
• 友谊需要,或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社 交的需要,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动机理论
• 1.动机是鼓励和引导一个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 动的内在力量。是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的直接原 因。
• 2.动机的来源:
– 未满足的需要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
• 3.动机的形成
– 动机是个体需要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形成动机的条件是内在的需要和外部的刺激
• 4.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