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科学的痴迷和探索,以及童年时的一些有趣经历。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好奇多问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和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童年时的有趣经历和探索精神。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的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作者对科学的痴迷和探索精神。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童年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表达,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图片。

2.课文音频或视频: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相关科学知识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读10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祸患、天赋、痴迷、绞尽脑汁、困窘;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3、找出文中有趣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4、和同学分享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

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有趣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内容1、题目导入,指导外国人名的朗读,费奥多罗夫、奥尔加·伊万诺夫娜。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1)师生一起回忆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

可以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可以连蒙带猜;还可以拆分词语理解。

(2)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词,祸患、痴迷、困窘、天赋。

①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生活中你什么时候遭到过祸患?背后说别人坏话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上课不好好听讲的时候,不好好完成作业的时候。

②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从哪里能看出“我”特别痴迷?你对什么事情痴迷?生活中什么人对什么事痴迷?我对乐高痴迷,对画漫画痴迷;张瀚鑫对哈利波特很痴迷,蒋依轩对唱歌很痴迷。

③听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联系上下文理解“困窘”,为难和窘迫的意思。

④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比较长,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学生初读课文花了六、七分钟时间,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高年级还是应该布置预习,节省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

词语教学也耗费了较长时间,不用每个词都在句中识字、在生活中理解。

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选择性地教学,这一块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3、文中说到的“童年的发现”,是指什么?“童年的发现”出现在第一自然段,是指“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

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

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

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部编五下语文《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五下语文《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童年的发现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天赋”“草履虫”等新词,理解“困境、绞尽脑汁”等词语意思。

(二)借助关键词句、填图表理清“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并借助图表简要说说“我”的探究过程。

(三)通过比较阅读、联系自身、借助资料等方式交流阅读感受,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并学着用比较风趣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四)体会作者童年时大胆想象、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草履虫图片,预学单。

(二)学生准备:《作业本》,预习、完成预学单。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交流预学1.同学间聊一聊:你童年时有过什么有意思的发现?2.板书课题,读题。

3.交流预学。

(1)(出示难读词语)读一读,正音。

(2)围绕课题提出了哪些问题?通过自己的预习解决了多少?①课文写了谁童年的发现?(我,费奥多罗夫,一个9岁的小男孩;随机出示关于费奥多罗夫的图文介绍,认识作者)②他发现了什么?(胚胎发育的规律)③他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自己的不断观察、思考、探索、推测……)(二)自读课文,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费奥多罗夫的什么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1)我在童年时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板书:发现的过程)(2)一节生物课上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受到了老师的惩罚。

(板书:受到了惩罚)2.速读,找出两部分内容对应的自然段。

(第三至第十三自然段,第十四至第十九自然段)3.出示第一、二自然段,齐读,想一想,说一说:这两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交流、了解开头的特点和作用:开门见山,概括介绍,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小结:我们通过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理清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这是把握长课文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

(三)自主填表,梳理“探究过程”1.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提示)交流后,发现任务主要有三个:弄清楚“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找出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感受;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篇1训练思路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练。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发现》在作者童年时代有什么样的发现。

再引入到学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

引导启发学生收集素材,扩展思路,选择材料等,为习作做好准备。

2、从说到写:让学生出示照片或相册,勾起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充分讲述自己的趣事。

互相启发,进一步开阔思路,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产生赶快写下来的欲望。

3、鼓励表达,激励创新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说出来,接着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己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把写的方法放开,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量把事情的“有趣”写出来,即有童真童趣,又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激发创新精神的火花。

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本次作文中发现进步,和编辑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1、回忆本单元课文,触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话题流畅记叙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

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施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经历的回忆,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和快乐。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篇文章出自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修辞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童年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以引导和挖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运用。

5.能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修辞手法。

4.创造性写作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案例分析。

4.学生作文纸和作文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童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互动,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巩固(10分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会欣赏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有趣发现,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勇于探索的特点。

文章语言生动、幽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趣事感兴趣,同时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

但在理解文中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以及运用写作方法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中深层含义;运用写作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品味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相关图片、插图等教学素材3.课堂练习纸4.写作草稿纸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插图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童年生活的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然后详细讲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生活的态度。

2.欣赏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幻想与探索的乐趣,提高语言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谁能说一下XXX童年时的重大发现是什么?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讲述这个发现时的心情。

二、品读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3-13段,小组合作研究,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并用几句话概括“我”的发现过程。

2.让学生归纳发现过程,包括“我”在做梦中发现自己可以飞,向老师请教,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三、精读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理解,从“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求知若渴的孩子、勇于探索的孩子等方面进行随机指导。

例如,“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可以通过轻声朗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来感受这种情景,让学生朗读这段话,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练让学生自己创作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一个发现过程,并分享给同学。

同时,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科学家或发明家的发现过程,分享给同学。

最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发现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我”是一个喜欢探究问题的孩子。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决定去找老师,让他解答一个奇妙的问题:“人是怎么来的?”老师告诉他们,等他们升到高年级时,就会明白了。

但是,“我”还是很渴望知道,甚至想从鱼身上寻找人类应该具备的特征。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科学实验,展现了童年时期的奇思妙想和对科学的热爱。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童年生活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教学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童年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探讨课文中的科学实验对自己的启示。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1.主要内容:讲述童年时期的科学实验2.作者情感:怀念童年生活,热爱科学七、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回忆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通过合作探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后续学习的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前准备:搜集一些科学家发现、发明的故事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感知“发现”。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

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1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9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句子的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前后文,用小标题总结我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①梦中飞行②老师解释③大胆猜想5、理解难理解的句子①“我在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从“九岁”“完全”“独立”等体会我的发现是抑制不住的自豪!②“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从课文中看,这位教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是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很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6、体会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发现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7、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话,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第二课时课外拓展,引导“发现”1、交流课前搜集的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并谈感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一)《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生活的态度。

2.欣赏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幻想与探索的乐趣,提高语言欣赏能力。

学习重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一、检查旧知,导入新课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品读课文,用心体验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2、归纳我的发现过程:(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三、精读课文,感悟“发现”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部编五下语文《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五下语文《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童年的发现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胚”“祸”等生字;通过查阅资料、找近义词、联系生活情境等方法理解“胚胎”“祸患”“困窘”等词语。

(二)默读课文,借助图表梳理“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三)结合具体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和幽默。

(四)从作者“童年的发现”中受到启示,尝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二、教学准备课件,胚胎发育的视频,有关科学家因发明或者发现而遭受迫害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明确任务1.揭题导入。

童年时期一个小小的发现,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段不一样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课题,齐读。

2.读阅读提示,知学习任务。

任务一: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晰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结果怎样?任务二: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份,说说自己的感受。

任务三: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二)自读课文,找寻“发现”。

1.过渡。

费奥多罗夫成年后回顾起童年的经历,写下了这篇课文。

“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我们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2.自读课文,学字词。

(1)快读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1题。

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pēi pī)胎发育的规律。

这个发现始于我梦中对飞行的痴(zhī chī)迷,我以为自己具有飞行的天赋(f ù bīn)。

一次上课时,我想起了这个发现,因为笑出了声音而给自己招来祸患(huàn huàng),受到了惩罚。

我的脸因困窘(jiǒng jiǔ)而涨得通红。

(2)质疑:什么是“胚胎”?①查阅词典:胚胎是怀孕最初两个月内的幼体。

②播放视频:借助视频直观感知。

③联系生活:我们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3.聚焦开头,谈“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童年的发现”是指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设计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概括《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童年时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培养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作者童年时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2. 难点: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你们在童年时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或探索吗?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激发其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教师帮助解决。

2.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在童年时有哪些发现?他是如何发现这些的?”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3. 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三)深入理解,探讨主题(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思考:“作者的发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2. 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体现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设计相关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经历,尝试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记录自己的童年发现或探索。

3.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一)板书:童年。

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时因为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

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二)板书:发现。

课文中的“我”因什么现象而去探索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7课《童年的发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指名分节读通课文。

(二)小组检查读课文,边读边思: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三)交流: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个现象。

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

而且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①随机理解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

②理解“几乎、似乎”在文中的含义,并且试着说一句话。

③指导阅读课文地一节。

教师引读。

学生自己读,齐读。

④仿照课文样子,找句式先说后写。

我对是那样,只要,就。

我的是那样,那样,似乎,就能。

(四)交流: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弄清楚了“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和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也就理清了课文主线,摸清了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平时要认真预习。

三、回顾小结课文中我对每天夜里做梦飞翔感到迷惑不解,从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的词语二遍。

3.搜集资料:瓦特、牛顿、爱迪生等几位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有什么他们是怎么取得这些重大发现的【设计意图】:课后收集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有些什么,不仅拓展了学习时空,逐步培养课外学习的习惯,同时为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2、明确目标。

(见上)二、检查字词预习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胚胎祸患双臂天赋淘气妨碍岂止痴迷厘米惭愧幸亏困窘澄澈一本正经情不自禁运转自如随心所欲翻来覆去默不作声绞尽脑汁(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胚胎祸患天赋幸亏岂止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翻来覆去)(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

(天赋)(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

(澄澈)(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

(一本正经)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c发现的结果如何?学习方法: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b抓关键词句c联系上下文d联系生活实际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完成目标(一)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3)完成目标(三)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生猜测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

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

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__——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品读体验“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

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童年的发现》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童年的发现》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童年的发现》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板书:发现)设计意图: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

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深入课文。

2.【出示课件3】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统编部编五下语文《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统编部编五下语文《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童年的发现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胚”“祸”等生字;通过查阅资料、找近义词、联系生活情境等方法理解“胚胎”“祸患”“困窘”等词语。

(二)默读课文,借助图表梳理“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三)结合具体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和幽默。

(四)从作者“童年的发现”中受到启发,尝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二、教学准备课件,胚胎发育的视频,有关科学家因发明或发现而遭受迫害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明确任务1.揭题导入。

童年时期一个小小的发现,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段不一样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课题,齐读。

2.读阅读提示,知学习任务。

任务一: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任务二: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任务三: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二)自读课文,找寻“发现”。

1.过渡。

费奥多罗夫成年后回忆起童年的经历,写下了这篇课文。

“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我们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2.自读课文,学字词。

(1)快读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1题。

(2)质疑:什么是“胚胎”?①查阅词典:胚胎是怀孕最初两个月内的幼体。

②播放视频:借助视频直观感知。

③联系生活:我们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3.聚焦开头,谈“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童年的发现”是指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板书: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三)梳理内容,感知形象1.借助《作业本》,自主学习。

(1)提出任务。

默读课文第三至第十一自然段,思考学习任务一,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对于这个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2)交流。

预设一:第三自然段,概括探究过程——自己想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教学设计 公开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教学设计 公开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中的核心内容和情感。

2.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到童年的真诚和纯真。

3.能够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和情感。

2.体会童年的真诚和纯真。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课本。

2.预先准备好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音频等。

3.准备PPT或白板,用于教学展示。

4.提前安排好学生分组和讨论环节。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在开场的环境中播放一段与自然有关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自然中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课文导读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年的发现》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提出导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分组阅读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阅读课文,并结合刚才讨论的导读问题进行探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意义。

4. 情感体验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 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精彩的语句和词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思考。

五、课堂检测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情感体验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和享受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发现》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板书:发现)设计意图: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

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深入课文。

2.【出示课件3】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1)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在“发现”前板书:“童年”)(3)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你们的童年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我发现了后山洞里的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了母鸡吃石子越吃越有味的;我发现在下雨前夕蚂蚁们会团结协力搬家;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补充板书,完成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阿8226;阿8226;费奥多罗夫8226;达维多夫(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8226;伊8226;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6】文章开头用倒叙悬念法。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

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9个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

但因为“我”的高兴,使我受到了惩罚。

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1.提出要求: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课文主要讲了“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五、细读文本,探究“发现”。

(一)阅读开头,了解发现【出示课件7】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1.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我”的发现是“有关胚胎发育规律”。

(2)“有关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那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教师小结:文章学里讲,倒叙能制造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阅读兴趣。

(4)谈话过渡: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说:“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真的奇了。

同学们,你能相信吗?让我们继续阅读后面的课文,了解“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

(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出示课件8】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看能体会到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体会到“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4)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谈话过渡:“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板书:梦中飞行引发思考)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我”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师是怎样解答的?(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9】“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2)读一读,看老师给出满意答案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虚晃一枪,开始撤退。

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

(4)指导朗读:“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5)谈话过渡: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1)谈话引导:“人究竟是怎样来的?”正是问题的牵引,“我”才会一步步前进,到达“发现”,收获成果。

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

“我”是怎样寻找答案的?(学生各抒己见)【出示课件10】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①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②教师小结: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翻来覆去”。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这想法够痴迷了吧。

③问题交流:“我”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出示课件11】“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①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③教师小结: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板书:绞尽脑汁惊人发现)(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1.证实发现。

(1)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出示课件12】又过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2)引导交流: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因为在当时,对于同学和老师们来说,人体发育是一件神秘又严肃的事情,老师认为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以严肃的面孔来面对。

所以,当我在笑时,老师误以为我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的事。

)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把“我”轰出了教室。

)3.谈话过渡:“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遗憾,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给轰出教室去。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