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_两晋与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各课知识重点(中华书局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代第2 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原河半2、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1、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炎帝,号称“神农氏”。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2、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部在涿鹿大败蚩尤,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4、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觐、纳贡,治理封国,战时出兵作战。
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5、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殷墟出土的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4、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出土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为管仲相,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并在葵丘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三国⿍⽴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产⽣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北⽅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屯⽥,恢复农业⽣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了北⽅,想要进⼀步统⼀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北⽅,不习⽔战,⽔⼟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做⼈不能骄傲⾃满,要善于听取别⼈的意见。
★★⽐较官渡之战与⾚壁之战★★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2)他⼴罗⼈才,统⼀了北⽅,结束了北⽅分裂割据的局⾯,有利于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数万⼝。
三、三国⿍⽴的形成1、三国⿍⽴局⾯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局⾯正式形成。
★★图表:三国⿍⽴的形成2、对三国⿍⽴局⾯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利⼯程,北⽅⽣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到三国⿍⽴(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4.16三国鼎立(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 一 部 分 单元导言篇
单元内容概述: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 ,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 。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 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2、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 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魏
222年,孙权称 吴王,229年称帝, 国号吴,定都建业。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吴
三方都不具备 统一天下的条件
叁·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经济的发展:
(1)曹魏: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屯田
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实力
最强。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
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
翻车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叁·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经济的发展: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吴国船只
吴国船只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志·周瑜传》
①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 不服,瘟疫横行。
②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③曹操骄傲轻敌。
材料二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
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 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填充图册无答案新人教版
填充图册—《三国鼎立》
一、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67分)
1.
(1)请在图中黑框内填出三国鼎立过程中两次著名战役发生地的名称。
______
(2)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简要叙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并在图中红框内填出相应的政权名称。
______
(3)在三国中,哪一国的造船业最发达?请列举一件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
2.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结合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控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谋取)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从材料看,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向刘备提出怎样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3).观察下图,指出赤壁之战主要作战地域及作战方,结合所学分析曹军战败的原因。
(4).历史上有关这场战争的成语或谚语故事有很多,试举几例。
二、单项选择题(共2题,共33分)
1.三国鼎立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下图所示故事发生在()。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曹丕称帝后
D.刘备称帝后
2.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的战术不包括()。
A.声东击西
B.各个击破
C.苦肉计
D.偷袭。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两晋与南朝》PPT课件 (2)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 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江南地区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 能得到开发?
第一: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
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生产 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南召县向东中学 刘逢春
学习目标
• 1、知道西晋的短暂统一 • 2、知道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 3、了解两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及影响
自学指导一: 阅读P81第一子目“西晋的短暂统一”
• 1、西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提示:找出统一的步骤、时间、建国者、都城)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 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
是( )
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 )
A.东晋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小结
•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司马炎
魏 280年
26266西年3年晋
魏完成统吴一
自学指导二: 阅读P81-82“东晋与南朝”,完成以下问
题
1、东晋是怎样建立的? (提示:建国者、时间、都城、管辖区域)
2、南朝包括哪四个朝代?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东晋建立
时间: 317年
• 2、西晋的统一局面维持了多久?为什么西晋的 统一很短暂?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部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本课则揭开了本单元的序幕,内容包括三个子目。
第一目是“官渡之战”,介绍了东汉末年的社会军阀割据和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战争过程、结果及影响等;第二目是“赤壁之战”,主要讲述了赤壁之战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第三目是“三国鼎立”,介绍了魏、蜀、吴政权的建立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等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实现了国家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对曹操、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耳熟能详,也阅读过《三国演义》等名著,但是,他们对东汉和三国的历史线索尚不理解。
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尽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视频、图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讲课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维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爱表达的习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目标】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魏、汉、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范围。
(时空观念)2.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可以描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历史解释)3.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过程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第16课:三国鼎立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三只之间有内在的承接关系,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继而统一北方,而赤壁之战的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促进了江南、巴蜀地区的开发,分裂中却孕育这新的统一,在历史的车轮下,三国走向新的统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三国题材的历史故事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性的,受《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他们知道一些历史故事,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剖析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进步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双方、经过、影响。
2、知道三国鼎立的时间、政权、都城和建立者,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以及对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2、识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形势图,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认识在三国鼎立的过程中,曹操、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曹操崛起的原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正确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
一、新课预习1、东汉末年,曹操一方面招收流民,进行屯田制,另一方面招贤纳士,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政策,逐步强大起来。
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决战,爆发赤壁之战,三分天下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欣赏歌曲《华容道》,注意歌词中蕴含的历史典故:一曲清歌将君描,难入细微称分毫,胡笳十八催人老,建安风骨半相交。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教育网(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两晋与南朝习题精选第一篇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两晋与南朝习题精选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下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
除制瓷业以外,南方还有哪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①缫丝②冶铸③造纸④制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
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A、建业B、长安C、洛阳D、建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它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
下列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A、西周与东周B、西晋与东晋C、南朝与北朝D、西汉与东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特别发达D、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D、西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是某七年级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到江南地区B、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良田C、传人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战乱少,社会稳定④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两晋与南朝
下面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八王之乱
晋惠帝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无力治国。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 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 力。史称“八王之乱”。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 王,并让他们到各地掌握实权。 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 --《资治通鉴》 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 业: 铁制农具的推广,育种施肥的改进
纺织 制瓷 冶铁
手工业:
造船技术有很大提高
商 业: 建康(南京)成为大都会
请你在图上画出 这一时期的民族迁 东汉末年以来民 移有何重要意义? 族迁移的方向。
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2、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表
魏 蜀 西晋 吴 南:东晋 南朝(宋、齐、 梁、陈) 北:十六国(前秦) 北朝
2、五胡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 族不断内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历史上称为“五胡”。
北方民 氐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 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 西晋
西晋(265—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司马炎 洛阳
西晋灭亡 (316年)
西晋灭吴,统一 全国(280年)
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 的王朝?(265年到316年)
下面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材料分析:
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商旅暴富, 皇亲王恺不服气,用丝绸做成40里 长的遮路屏风,以显示富有;石崇 就用绸缎做成50里的屏风。有一年 闹饥荒,饿死了很多人,晋惠帝竟 然吃惊的问:“老百姓没饭吃,为 什么不吃肉粥呢?”
【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③曹魏
钟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 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 书,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⑤东晋
王羲之将书法提到 新的高度
②东汉以后
书法已经成为 专门的艺术供 人们欣赏了
④西晋
设置书博士,教学 生书法,规定用钟、 胡书法为标准书体
⑥北魏
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 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 粗犷雄浑
三 灿烂的文化
北魏星象图
新课标新教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 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 继承与创新。
新课标新教材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CONTENTS
教学目标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二.科学家祖冲之 三.灿烂的文化
(1)代表 东晋顾恺之
(2)特点
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3)作品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 灿烂的文化
3.雕塑艺术:
(1)背景: 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开凿石窟。 (2)代表:①山西大同—云冈石窟②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3)特点: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 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B
D.地理风土和世俗生活有机融合
课后活动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
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 )
C. 《水经注》
B
D.《洛神赋图》
课后活动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解读】
《齐民要术》
农学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石窟
科科技技 与 文文化
科学
祖冲之
绘画
顾恺之
书法
钟繇、胡昭 王羲之
七 上历 史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目 录
1 课标解读 2 课时目标 3 单元概览
4 内容建构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①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②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 文化成就。(史料实证) ②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内单容元梳概理览 课内时容安建排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袁绍
曹操
孙刘 联军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 经济发展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口南迁
内容建构
魏 蜀吴
西晋 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各族内迁
西晋 灭亡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东晋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内单容元梳概理览 课内时容安建排构
蜀国
魏国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吴国
东汉 220三国时期 266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两晋与南北朝
读史料: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 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
描述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结果?
1、《史记》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烟
西 魏 晋
十 六 国
北 魏
东 汉
蜀 吴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隋
北朝 东 宋 齐 陈 梁 晋
南朝
江南的开发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对我国经济有何深远的影响?
原因: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 条件; 第二:“永嘉南渡”出现,大量的北方 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 劳动力、技术和经验; 第三: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 比较安定; 第四:统治者实行奖励耕织、新修水利 等优惠政策。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 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66年,司马炎 篡夺皇位, 建立西晋, 定都洛阳。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
西晋的兴亡
时间:266年司马炎--316年司马衷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 八王之乱
五胡内迁
西晋灭亡
北方政权
五胡
五胡十六国: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
兵反晋的主要有匈奴、羯(jié )、氐、羌 和鲜卑,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权,重要 的有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
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宋书》描述 的江南非常富饶,经济发达。
2、这是因为汉代时江南尚未开发,魏
晋以来逐渐得到开发。
必背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
必背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开始定居。
挖掘水井,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遗址在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耕种,种植粟,蔬菜。
饲养猪、狗等,用骨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居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
制作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3.大汶口氏族村落在黄河下游,距今约5000—4000年,属于父系氏族文化。
从随葬品贫富差异可以说明当时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已处于阶级社会的边缘。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1.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形成以后华夏族;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黄帝的贡献有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2.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尧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舜年老时,用禅让的办法,推举治水有功的禹担任首领。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两晋与南朝》ppt课件2
3、图一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之一是(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 )
A.六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注:《宋书》的宋指南朝的刘宋 稔(rěn)意为丰收。
六朝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起来,农 业产量提高,工商业也得到发展。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链接:“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 区别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西晋的短暂统一 二、东晋与南朝 三、“永嘉南渡”与南方的开 发
三国中的哪一个政权位于江南地区?这 一政权定都于哪里?
哪一个朝代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请你尝试制作西晋大事表
时间
事件
265年 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280年 西晋灭吴国,统一了天下
从西晋的灭亡的原 因中,我们能吸取 哪些经验和教训?
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 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要稳定发展, 一定要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间的平等 和团结。
二、东晋与南朝
司
东
晋
马 睿
(317-420年)
1.东晋 317——420年
2.南朝 宋
齐
梁
陈
三、“永嘉南渡”与南方的开 发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 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 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 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影响: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影响: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魏国(曹魏)建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蜀国(蜀汉)建立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影响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孙吴)建立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措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影响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拓展延伸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对它的认识(1)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不具备全国统一的经济基础且力量对比条件尚不成熟。
曹、刘、孙三方军事力量相对均衡,任何一方都无法吞并其他两方以实现统一,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认识: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①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势力衰微,出现了众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军阀割据,形成了魏、蜀、吴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②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背景中央把持政权的世家大族缺少治理国家的才干,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晋惠帝昏庸无能地方西晋分封的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目的争夺中央政权概况八个宗室亲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影响(1)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两晋与南朝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的建立,以及南朝政权的更替等史实。
2、理清三国后期至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了解江南地区开发及其原因。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晋与南朝政权的更替;南方的开发及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材要点解析
1、司马炎建立西晋时,就效仿西周实行分封制。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后,晋武
帝司马炎渐渐不理政事,生活腐朽、贪图享乐,政治上日趋腐败。
2、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是个白痴,诸王为争夺皇位开演了一场历时16年
的“八王之乱”,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乘机起兵反晋,国力大减。
3、在内乱外患双重打击下的西晋,都城也由洛阳迁到长安。
公元316年,匈
奴人刘渊的汉兵攻下长安,西晋灭亡,中国再次陷入分裂。
4、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但混乱中建立起来的东晋,大权掌握在王、谢等世家大族手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此时的北方地区,处于各种势力割据、相互混战的局面。
5、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宋,东晋灭亡。
此后,南
方又经历了齐、梁、陈。
宋、齐、梁、陈四朝,都城都在建康,合称“南朝”。
6、西晋灭亡前后,北方不断的战乱,大批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争,扶老携幼渡
过长江,举家南逃。
永嘉年间,大批的北方人以全族、全村、甚至是全镇聚在一起,逃往今江、浙和湖南、湖北一带,史称“永嘉南渡”。
7、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
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促使江南的农业迅速发展。
8、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冶铁业普遍使用水力鼓风炉,
还发明了灌钢法,能造出质量上乘的钢。
青瓷制造业很发达,青瓷制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还出现了苏州、杭州等商业性的城市。
9、南方地区的开发,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打下了
基础。
四、同步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于()
A.三国时期B.南北朝C.西晋末年D.东汉末年
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A.东吴B.东晋C.东汉D.西晋
3、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息息相关,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口大
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B.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C.南方兴修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D.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争相对较少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
5、东晋灭亡以后的160多年间,中国南方一直处于动荡的南朝时期。
南朝经历的
四个朝代是()
A.宋、齐、梁、陈B.梁、唐、晋、汉
C.楚、燕、魏、周D.魏、蜀、吴、陈
6、三国时期的吴国,东晋以及南朝经历的四个朝代都曾经定都于这座城市,从而
使其获得了“六朝古都”的美称,这座城市是指()
A.南京B.西安C.洛阳D.北京
7、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了一大进步,这一技术是()
A.鼓风冶铁B.灌钢法C.高炉炼铁法D.分段炼铁法
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经验
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第16课两晋与南朝(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晋衰落的原因是()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匈奴族的内迁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
A.羯族B.匈奴族C.鲜卑族D.氐族
3、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炎和司马睿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昭D.司马懿和司马昭
4、右图反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社会相对稳定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5、“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的情况。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D.自然条件优越
7、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B.用水排鼓风
C.用煤作燃料D.灌钢法的采用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B.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江南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9、考古新闻: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
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A.秦汉时期B.两晋南北朝时期
C.夏商时期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10、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和烘粪肥的推广④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物,他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这里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低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为什么《史记》和《宋书》描写的江南会有所不同?
(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历史现象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2、【选做题】简要概述: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第16课两晋与南朝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6、A
7、B
8、D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C
7、D
8、C
9、B 10、D
二、非选择题
11、(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
(2)江南的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变得富裕了。
(3)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而魏晋时期,江南逐渐得到了开发。
(4)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12、【选做题】
(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2)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